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xingkong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信息技术获奖论文选

[复制链接]
99#
 楼主| 发表于 2008-7-28 08:2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信息技术获奖论文选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务实推进教育信息化

──2005年青浦区教育信息技术工作的思考与实施

上海市青浦区教师进修学院 薛留根



近两年,青浦教育在加速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新的一年我们面临的任务是,如何进一步做实做厚青浦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在原有层次上再上台阶,再创辉煌。我们认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本区实际出发,完善教育信息化服务体系和应用支撑平台,提高运行质量和管理水平,才能进一步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与扩展信息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必须务实地推进教育信息化。

一、务实推进的前提在于更新观念

科学发展观是发展的辩证法。教育系统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以人为本,促进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教育信息化,就是要转变单纯技术观点,坚持确立一个核心理念──生命环境观,明确一个终极目标──服务教师学生。也就是说,信息技术要为教师和学生创造一个现代化的生存环境,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存的观点看待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把课堂的教与学看作是教师和学生一段重要的生命历程,充分尊重教师和学生每一个个体的生命活动,让师生在互动、交融、接纳、创造中提高各自生命存在的质量;并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创新教与学的方式和评价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高教育质量。

信息技术在我区教育系统的推广,一直强调“应用为主”。在网络设备的运用上,我们从“应用为王”的提出,到信息技术从拼命应用走向科学应用,再到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务实推进教育信息化,表明全区的教育信息化理念提升了一个层次,体现了对务实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探索。目前教育信息化在我区正处于新的重要发展阶段,需要我们不断适应新形势、站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再攀新高峰。在新的一年里,在推广信息技术工作中我们必须进一步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转变观念,大力弘扬生命环境观,并积极赋予行动。

二、务实推进的重点在于“整合”

《关于加强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指导意见》指出:“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是一个长期推进过程,既要着眼于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又要着眼于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新的教学方式、学生新的学习方式的形成,倡导信息化环境中师生的互动学习。要从改变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做起,提倡多种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并存并用。”文件还指出,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提供有力的支持;(2)全面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理解程度和对信息化社会的适应能力;(3)促进思维,学会学习;(4)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从文件中不难看出,对信息技术方面来说,目前主要关注的是应用。

因此,在实施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过程中,创建信息化学习平台,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是重要的环节。我们提倡在实践中学习,在交流中共享,在合作中发展,而做到这些,要突破时空限制,惟有借助网络优势。对此,可以充分利用“一网四室”和“三网合一”设施,以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子课题作为校本教研内容进行实践探索;可以通过区域性的网站建设中心组、课件制作协作组和网络畅通协作组,促使新理念、新教学和新技术的有机结合,鼓励教学能手、教学骨干和信息技术爱好者的互助合作;可以定期开展活动,借助虚实相谐,提升信息技术的使用层次和专业水准。

在新的一年里,加强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促进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改进学习、发展思维、开展研究,在信息化环境中提升分析、综合、比较、鉴别、创新和实践能力。要让学生随时能在信息化学习平台上获得资源、工具、方法和指导,建构认知、发展个性,促进形成学生自主探究、生动活泼的教与学的氛围。在文科方面,引导与帮助学生充分运用网络这一最大的动态资源库,突破时间、空间限制,将信息资源与学习课题相结合,在自主的、有选择的学习中形成有创意的、个性化的学习成果。在理科方面,应用数字化真实或虚拟实验、互动软件,充分展示科学原理的发生、发展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通过运用各类可视化、交互式的教学软件以及借助信息技术在数据统计、分析、再现等方面的强大支持,突出量化分析的研究效能,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探究科学世界的有力工具。

为此,各校应加强学校门户网站的建设,将学校门户网站建设成集教育、教学、管理、研究和交流为一体的专业网站。同时,要启动家校联系网络化,构建家校联系网络平台。

三、务实推进的关键在于强化培训

在信息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的时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人适应知识社会的基本能力。《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调查结果》的调查显示,73%的大学生是经常利用网络搜索引擎而不是去图书馆书库查找学习资料的;有的学生在BBS上与同学进行学术讨论,还有的学生通过网络向国内外学术权威求助,甚至直接向诺贝尔奖获得者求教。相对于学生,教师在这方面似乎有点“落伍”。该调查还显示,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目前教师经常使用PPT的比例最高,其次为单机课件和电子邮件,而真正运用网络技术进行在线教学和使用BBS讨论的则极少。其原因是大多数教师对网络教学设备使用不熟练,甚至有的根本不会用。我们在现场检查中,发现本区中小学教师的情况也差不了多少,甚至有的学校配发的信息设备还根本没有使用过。现实矛盾是,一方面教师不会或不肯使用信息技术,另一方面学生对网络世界有浓厚的热情。更紧要的是,在学生中出现了“网瘾”现象。究其原因:一是学生缺少正确引导,对网络的价值认识不够;二是正规教学对网络利用不够。

毋庸置疑,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准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关于加强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指导意见》指出:“加强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是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关键环节,也是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得到落实的重要保证。”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还处于萌芽阶段,因此在“十一五”期间,认真做好新一轮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及基本技能,使教师能像用粉笔板书一样,在课堂中自然流畅地使用信息技术有效地进行教学十分必要,而且还必须研究在新情况下教学的模式、方法、工具、策略。今年,需要加紧做好有关准备工作。

四、务实推进的旨归在于创新与发展

随着课程教材改革的深入,信息技术在新课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将越来越大,学校对信息技术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在新颁布的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方案中,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要求乃至课程评价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信息技术工作应面对挑战,在课程建设和实施过程中、在校本教学研修过程中,创造性地发挥自身的优势和作用,实现各方面的共同发展。

在新的一年里,要配合新课程的实施,加强对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介入教学过程后,教与学效果测评的研究,学生学习成果和作品质量测评的研究,信息化环境中学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测评的研究,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综合测评的研究;要充分发挥网络和计算机在数据采集存取、数据智能化分析和处理等方面的优势,开发各种有效工具,逐步形成基于信息化环境的、新颖与科学的教学测量和评价体系。教师进修学院将依托基层学校提供的素材,组织力量筛选、整合、提炼,制作一批容量大、质量高、有特色的视频课例,构建区级课例资源库,供全区实时共享。各校应注重教师优秀课例的摄录,形成“菜单”,便于校际查询使用。各校还应对学生加强信息技术的常规训练,抓好信息素养的培养,把电脑作品制作作为提高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重要途径,落实具体的时间、场所和辅导人员,切实提高学生电脑作品设计与制作的质量和层次。

在新的一年里,应积极创造条件推动实施“教学通”工程,依据市征集的各学科课程信息化建设方案和课程标准,针对本区实际,明确信息技术应用的各项要求:继续按照“购买、自建、整合、交流”的原则,加快与二期课改配套的信息化资源、适用软件和工具的建设;建设好青浦区教育信息资料库,以及青浦区中小学信息化教学的基本支持系统;建立并完善实验、研究、总结、交流和推广的工作机制, 完善相应的政策保障机制,倡导基于信息化平台的新颖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全面整合。区校联手共建各学科的学习支持网站,加强学科内容和教材编写有关信息的反馈,推动学生间、师生间进行网上交流讨论。同时,结合青浦区教育现代化三年行动计划的实行,抓紧进行《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策略研究》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课题研究,认真规划和实施青浦教育专网的改版和完善工作,继续践履服务课改、服务基层的宗旨,抓好学科带头人专业引领网站、联片教研交互网站、“发扬先进性推动现代化”专题网站、“青浦实验”网站和教育局政务网站等专题网站的建设和使用。

五、务实推进的抓手在于监管与保障

随着学校的“一网四室”、“三网合一”设施,投影机、实物展台和教师办公电脑等配置逐步到位,如何确保这些设备的正常使用和合理使用,是提高信息技术运用效益必须解决的问题。学校领导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第一责任人,应该通盘考虑这些设备的成本与效益,加强监管与保障。学校要安排责任心强、掌握一定专业技术的教师负责,做到有专人分管,不仅仅是挂名而已。设备正在逐步增加,目前的岗位至少已容纳一名专职教师的工作量。作为专职技术主管的教师必须强化服务意识,积极解决师生在使用信息技术设备中遇到的困难,努力帮助师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

务实推进教育信息化也应重视传统信息媒体的作用,学校要加强图书管理,认真做好图书的购置、登记、出借等常规工作,保障一定的图书购置量,还应认真做好优秀图书的推荐工作,积极开展读好书活动。学校图书馆要逐步做到电子化管理。

在新的一年里,要按照分工负责、资源共享的原则,加强校际合作,构筑资源共享的立体化通道。对此,除了教育局给予必要的经费资助、教师进修学院给予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学校应创造条件、积极参与。学校可根据自身实际,申请担负学科资源的电子化管理,按要求上传到信息中心的资源中心网站。

要围绕做到“四通八达”、达到“四做四出”、实现“三个能够”、构建特色资源这一青浦区推进教育信息化目标,继续加强行政推动力度,开展创建信息化合格校和示范校评定。

要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工作检查力度,推动完善管理制度,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效益。为了保障信息化的稳健推进,确保信息安全,将通过进一步完善安全测评、应急防范措施,优化网络性能环境,打击网络犯罪,实行 “管理通”、“教学通”、“培训通”、“社区通”等信息化建设工程。年内进行信息技术设备使用专项检查。

务实推进教育信息化,归根结底还是要牢记两句话,既要金杯银杯,又要老百姓口碑;既要金奖银奖,更要老百姓夸奖。同时,做好6件事:

(1)建好一个网站(满足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家校联系的需要,内容更新及时的学校门户网站);

(2)抓住两支队伍(信息技术主管队伍与已经“三证换一证”的教师队伍);

(3)把握三个关键(资料来源、交流平台和认知伙伴);

(4)落实四室满负荷运作(多媒体演示教室、电子阅览室、教师电子备课室和多媒体电脑室);

(5)做到五个相结合(一是信息化和教育改革与发展相结合,二是信息化和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相结合,三是行政推动和师生自主发展相结合,四是保障信息安全和促进信息使用相结合,五是教育信息化和经济社会信息化相结合);

(6)关注六个问题(①特色网站建好并经常更新了吗?②每个教师每学期至少有两次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了吗?③学生电脑俱乐部有主题地正常开展活动了吗?④“一网四室”能有效地满负荷运作并月月上报了吗?⑤师生开发利用现有网络资源探索教与学方式的改革有所得益了吗?⑥学校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上有哪些原创经验并进行总结、实现共享了吗?)

附:2005年主要工作

1.完善“校校通”工程,确保网络畅通。积极和区电信局沟通,校与校的网速年内争取从10M达到100M;对成职校、幼儿园的局域网进行规划,并将所有成职校的局域网全部接入青浦教育专线网络。

2.积极争取电信局支持,为所有中小学提供公网IP地址,提供“社区通”的物理环境。

3.继续对学校增配电脑,为“教学通”打好必要的硬件基础。按现有教师5461人编制数,增配品牌电脑910台,使教师拥有电脑从1台/6人,达到1台/3人。

4.继续为中小学起始年级配备投影机和实物投影仪。全区小学一年级125班、初中预备年级112班,按每班1套计算,增配投影机和实物投影仪237套。

5.建立青浦区开放式数字图书馆系统和学校图书管理应用系统,建立学校学籍管理系统。

6.继续做好区级教育信息中心的扩容建设,建立双机热备份系统和信息安全系统。

7.在部分学校规划并试验防火墙系统、多信息流系统,保障学校网络安全和提升实际应用水准。

8.强化使用正版软件意识,逐步为每所学校购买必要的正版软件。

9.举行区第5届电脑作品设计与制作大赛(标准要求另发),网上展评与现场展评相结合。扶持10所左右的中小学开展科技类机器人的竞赛活动。

10.举办学生网络作文大赛,开展教师优秀课件征集、教育信息化专题论文征集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例征集。

11.组织视频课例及《青浦教苑》的设计与制作。

12.进行教育信息化专项督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0#
 楼主| 发表于 2008-7-28 08:2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信息技术获奖论文选

计算机中文输入与语文教学







计算机中文输入编码方法(简称输入法)一般可分为音码和形码,音码采用汉语拼音编码,形码采用拆分汉字字形编码。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中文输入编码方法层出不穷,不断翻新,使初学者眼花潦乱,无所适从。这一现状也出现在中小学计算机课堂上,严重影响了计算机教学的有序发展。针对这一现状,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计算机中文输入法教学加以规范,从计算机中文输入法的发展方向和输入法教学目标出发,选择有发展前途适合中小学生学用的计算机中文输入法。

一、把握计算机中文输入编码方法的发展方向

计算机中文输入法随着计算机硬件的发展不断翻新换代。有人形象地把输入法的发展分为四代:第一代字输入,追求汉字输入的高速度,面向的是职业录入人员,主要采用形码输入,一般人学习困难,但对计算机应用水平要求低;第二代词输入,主要利用音码输入,追求汉字输入的简单易学,面向的是普通操作人员,输入速度相对较慢,因而难以推广;第三代句输入,采用拼音智能输入,追求汉字输入的流畅自如,面向普通的用户。语句输入法具有很高的智能,用户可以连续输入汉语语句的拼音,系统会自动地根据上下文相关意思选出拼音所对应的词语。语句输入法需要较高配置的计算机,像智能狂拼输入法语料库就达100多兆,是很有发展前途的拼音输入法;第四代语音输入和手写输入,输入方法向非键盘输入方向发展,将追求汉字输入的最高速度。如IBM等硬软件厂商推出的汉语语音识别系统和手写板输入,将录入人员朗读的语音或书写的文字录入计算机,转换为文本文件,既方便又快捷,是中文输入的发展方向。比尔.盖茨预言:电脑在从现在起的10年内,将不仅能够识别语音,而且能够理解谈话的内容。也就是说,语音输入和手写输入不仅进入个人计算机系统,功能从语音文字输入到语音上网查找信息、网上商务,声控打印机、电视机、手机等智能设备,而且公共场所、工厂的公用计算机智能控制系统、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可用语音控制,甚至现代化的高科技武器系统也可以用语音控制。新推出的口语翻译系统将通过掌上电脑将你的话翻译成其他语种,使你走遍天下也不会有语言交流的障碍。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必须说标准流利的普通话。综上所述,形码输入将被淘汰,而目前的拼音智能输入将是通向语音输入的阶梯。

二、明确输入法教学目的

计算机中文输入法教学目的是掌握计算机辅助学习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计算机辅助学习是中小学计算机教学的首要目标,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包括输入法),主要目的是为了运用计算机辅助学习各门功课。由于人们的思维是通过语言“音”而不是文字“形”而展开的,所以在进行汉字输入时,使用拼音输入法更为直接快速,只要有较好的汉语拼音基础,学习和应用拼音输入法都比较容易,就是较长时间不用也忘不了。学习拼音输入法还是普及普通话的有力措施,是寓学于乐的汉语拼音练习和普通话朗读的训练,如果拼音不正确,普通话不标准,输入后所需要的汉字就不能准确显示,这时就能发现输入的拼音错误。只有纠正发音,修正输入拼音,汉字输入才能顺利进行,反之,经常使用汉语拼音输入,普通话的朗读能力也随之不断得到提高。

拼音输入法还能帮助学生掌握大量的同音字词,积累词汇。先进的输入法软件,积累了大量的语言材料,语料库越做越大,词汇越来越丰富,便于学生选择积累。采用句输入的作文,语法错误将明显减少。因为句输入软件采用“短语评价手法”,能确定一串汉字是否符合某种结构的短语,让计算机“理解”语法结构,掌握短语与句子的构造原则,有初步的语法纠错能力,如输入有明显语法错误的词句,电脑将动态调整。但句输入时可能出现少量字词错误,这就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纠错能力,发现其中的错别字词并加以纠正。

形码输入,可帮助学生掌握字形,了解字意,如表形码的“啊”字,输入OPOT四个字母,与汉字的各部位一一对应,可作为识字教学的辅助手段。其缺点是难学,学生需记熟大量的字根或码元,在目前减负的大环境下,再不能让死记硬背大量的字根或码元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打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计算机老师多为理科教师,对语文教学缺少研究,难以发现某些输入法的编码方法可能干扰学生的语文学习。不少形码输入法编码时拆字不规范,与汉字正常的部首,笔顺有别,不利于正确掌握汉字,因此从计算机辅助语文字词教学来看,汉语输入法教学音码明显优于形码。

如果说输入法教学辅助了语文学习,那么,良好的语文素质也是学好输入法以及用好电脑的必要前提。随着汉字信息处理技术的进步,诸如语音输入、手写输入等直接输入法必将日臻完善,推广应用。因此,标准的普通话、流畅的语言表达是操作计算机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如语音输入法,提高输入正确率的前提就是必须保证朗读语言是流畅标准的普通话。目前出现的手写输入与传统的书写方法异曲同工,且不需要学习就能掌握,只要能写一手标准美观的汉字就行了,和语音输入配合使用,将解决初学者文字输入的烦恼。

总之,从目前计算机的发展速度看,学生无须学习各种繁琐的形码输入法,重要的是通过拼音输入法的学习和训练,把中文输入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学习和巩固汉语拼音,学好普通话,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练好中文书写,辅助和促进语文教学。任何对学生语文学习可能产生误导的编码都应坚决摒弃。

(作者:江苏省如皋市教研室 汤晓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1#
 楼主| 发表于 2008-7-28 08:2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信息技术获奖论文选


现代化教育技术对素质教育的作用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李钊庄镇中学 杨立彬



内容提要:实践证明,教育方式和内容的变化无不与信息处理技术息息相关,每一次信息技术的大突破,都对教育产生巨大的影响,现代化教育技术在推动了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现代化教育技术 素质教育作用

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活动。实践证明,教育方式和内容的变化无不与信息处理技术息息相关,每一次信息技术的大突破,都对教育产生巨大的影响。近年来,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高速公路的出现,使传统教育模式受到巨大冲击,教育领域正因此发生着巨变。而由于遥距通信、电子技术网和互联多媒体等奇观,也就是新的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它们在素质教育中的应用,则构成了我们现在所说的现代化教育技术。现代化教育技术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现代化教育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新精神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持久动力,没有创新的民族是难以自立于世界之林的。创新对个人整体素质和人格和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优势,主要表现在资源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互相性、运行独立性等。我们要充分发挥这些优势,把现代化教育技术作为认识工具,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形成敏锐观察、积极求导、丰富联想、综合融化、知识建构等良好的思维习惯。训练学生应用实践能力包括信息获取、处理、分析、表达和交流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现代化技术工具创造作品。

1.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创设情境、设置问题、指导观察、引导思考、提高学生的求导、洞察能力。要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就必须让学生面临对他们个人有意义的或有关的问题。现代化教育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可以创设一些对学生来说是现实的,同时又与所教的课程相关问题,这些问题与情境包含有多种形式,包括事实性、意境性、示范性、原理性和探究性情境。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创设生动的社会文化、自然情境的目的,不仅仅是告知学生这是什么,而是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分辨、理解它有什么特点,帮助学生思考什么。

2.利用交互界面技术,建立交互作用环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培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授《功》这一节中,我们运用各种交互,把学生带进了良好的情境中,教学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3.利用超文本技术,建立联想式信息组织结构,提供多种多样的自主学习资源,培养学生联想思维,扩展和深化知识。新型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教师应关注促进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在组织安排教学过程时,不是把大量的时间用于组织和讲解教案上,而是应放在为学生提供学习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上,把精力放在简化利用资源时必需经历的实际步骤上。

4.利用参数处理技术,建立动态仿真实验环境,或者通过学生交互操作,进行模拟实验,通过输入不同的参数,观察不同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学习科学探究的能力。例如,在讲授《透镜二次成像》,移动蜡烛的位置,这时像的大小、方向、位置都发生了变化,学生通过观察现象,分析探究,总结出了成像规律。

5.利用局域网络技术,实现资源共享,组织协商讨论和合作学习,开展专题研究,探索发展规律。例如,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室网络这类系统,通过资源共享方式,使全体学生共同观察一个典型事物,通过教师的调控,教师可以看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师生之间可以互相通话,教师及时学生给予指导。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分组讨论,彼此之间进行交流,表达观点,对同学的学习结果进行分行、评价。

6.利用因特网技术,搜索网上资源,扩大视野通信、交流,提高表达、交流信息作用和探索问题的能力。利用信息处理工具、平台,创造特色作品。

二、现代化教育技术有利于在学校教育中实现“三个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1.有利于全面发展。全面发展是使学生德、智、体、美各方面素质都能获得正常、健全、和谐的发展,学生的脑力与体力、做人与做事、继承与创新、学习与实践同样不可偏废。现代化教育技术中可以利用文字、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声音等把多种媒体组合在一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讲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教师,利用各种图片,有鲁迅像、三味书屋和视频文件充分调动学生的各自感观,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把艺术和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得到了知识同时又得到全面的发展。

2.有利于全体发展。全体发展就是要求教师关怀每一个学生,使“好学生”、“中等生”和所谓的“差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得到新的提高。现代化教育技术可以充分的面向全体,利用多媒体技术,设置不同层次的练习,一步一步的加深。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应用学生可以自行浏览想了解的知识,从而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机会,制定丰富而灵活的教育计划,以适合不同天资禀赋的学生。通过现代化教育技术可以给予学生充分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让每一颗金子都闪闪发光。

3.有利于个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学生自身发展的落脚点和最终体现。有个性才能体现创造性,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就是要承认并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形成每个学生的独创性。因此,我们可以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来发展学生的个性。现代化教育技术可以让更多的孩子有所选择,可以让更多的孩子能够表现,可以让更多的孩子拥有健康的心态,健全的性格和自信的人生。

三、现代化教育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四种本领”

1.有利于学会认识。学习是获取人类知识、经验、文化的手段,一个人从出生到生命的终结须臾也离不开学习。现代化教育技术,可以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认知工具求知,学会发现问题,学会探究知识,学会建构知识,也就是要学会继续学习的本领;现代化教育技术可以培养学生的认知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发现、探究和意义建构的途径获取知识,培养继续学习的能力。

2.有利于学会做事。既要学会实践,更要学会创造。现代化教育技术可以建造可供学生参与和环境,激发学生兴趣,使学习者通过与环境的交互作用,通过实践,通过做来获得知识和能力。

3.有利于学会合作。杨振宁博士指出,进入信息社会以来,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发明都是不可能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要在学习中培养,现代化教育技术可以创设合作学习的情境,切实为学生养成合作意识与发展协作能力搭建舞台。在课堂上利用网络技术,更多地提供互相交流、共同协作的机会。在活动中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更多地体验互相帮助,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

4.有利于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自身发展。现代化教育技术,不仅用于传授知识,还注重能力和高尚情操的培养和发展性教学,建立“知识──能力──情操”三维的教学目标。

总之,现代化教育技术已经渗透到了素质教育的方方面面。现代化教育技术正在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创造人才中发挥作用。在现代化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将在素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2#
 楼主| 发表于 2008-7-28 08:2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信息技术获奖论文选


加强计算机教学,培养信息时代的创新人才







一、问题的提出

当今的世界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是信息社会的主要技术之一,特别是以电子计算机和网络通信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已经进入课堂教学,这将会实现教育的四个创新性改变:第一,现代教育技术把感知、理解、巩固、运用几个环节融为一体,改变学生认识事物的过程。第二,教学过程强调教学要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现代教育技术把远方的东西放到学生眼前,把复杂的东西变得简单,把抽象的事物化为具体,把时间和空间缩小,改变某些教学原则。第三,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把过去许多不容易理解的新科技内容增加到教学内容中,使教学内容现代化,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编制的教学软件,把声、像和文字结合起来,可增加教材的艺术感染力,改变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第四,运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更加有利于因材施教和个别教学,能启发学生对先进科技的向往,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改变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的关系。

二、加强计算机课堂教学,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中,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要废除那种苛严管束的教学方式,要宽容学生,鼓励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使学生自主地学习,独立地思考;另一方面,在知识的把握中,教师要允许学生不同观点的争鸣,使学生敢想敢说,勇于创新,从而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掌握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思想方法。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疑问,乐于表现自己,敢于与众不同,能够坚持自己的观点。教师要通过学习过程中的探索和发现活动,引导学生主动验证自己的想法,勇于克服困难,在结果不明朗时能够对自己有信心,深入思考而不随声附和。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培养学生创新个性,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释放。我们还应根据学生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和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创新精神的培养过程中,我们还必须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活动是能力培养的必由之路,也是创新精神萌芽和成长的沃土,实践活动为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了丰富的问题情境,它可以激发人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等。自觉地将知识传授与创新思维相结合,发现学生的创新潜能,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的闪光点,多层次、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单靠个人的智慧往往是不够的,这就要求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中创新,教学手段应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应启发他们多幻想,多提一些独特的见解,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使他们在运用新技术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获取信息,运用和处理信息的现代化素质。计算机著名学者J·Kalik教授在1996年曾就计算机辅助教学对学生的益处分析中指出:利用计算机,学生学的知识可以更多和更广,对掌握同一知识内容,可节省30%左右的学习时间,学习兴趣明显提高。

三、加强计算机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教法要富有趣味性。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新奇的、妙趣横生的教学方法,对任何学生都有吸引力,让他们愿意上电脑课。课堂教学活动实际上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上要精讲多练,课堂教学只强调“少而精”是不够的,还应强调“精而当”。一个章节的内容很丰富,涉及的知识广,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教材的要求来确定讲与不讲,少讲与多讲,不能一讲到底,违背教学规律,其次还应讲得恰当、准确。总的一点,教师的活动时间不宜过多,而应把较多的时间、空间让给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去独立思考,大胆猜想,讨论交流,解决疑难等,有了时间和空间上的保证,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才有可能。

计算机这门学科,由于自身特点,它和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不一样,对于教师来说,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方法,我们必须根据教材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摸索出一套适合计算机教学的经验和方法。我认为计算机教学要从学生感兴趣的点入手教。让学生多上机操作,激发他们跃跃欲试的心理,从感兴趣的游戏教学开始教,让他们在操作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就学会了鼠标的使用、指法的摆放位置、目录、文件的打开、内存等一些教师在课堂上讲,学生也弄不懂的问题,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学会了老师所要讲的内容。这时候,他们就认为学习计算机是一件快乐的事,能够充分表现他们的才能,发挥他们的个性,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其次所做的练习要精选,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练得越少越好,要处理好这两者之间关系,就必须选择学生易错、易混、易忘的知识,必须选择与学生关系密切的知识,能举一反三的知识,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综合题目进行练习,减少同类型题目练习的反复出现,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加强计算机课外教学,培养学生的特长

认真开展课外活动,则是对学有余力、兴趣广泛的优秀学生提出的更高要求,普及与提高,课内与课外是计算机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课外活动是学生在校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发挥特长,它可以因材施教,让一部分有特殊才能的学生身心和个性得到充分、健康地发展,为我国培养跨世纪的“精英人才”、“计算机工程师”奠定基础。我认为学校可开展BASIC、Pascal程序设计,还可以进行动画软件制作,辅助教学软件等教学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只有课内外融为一体,寓教于乐,才能增强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学生的整体素质才能得到提高。

五、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它必将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在教育技术学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这是因为它为教育技术学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和应用基础,尤其是计算机辅助教学和远距离教学的发展,为教育技术提供了更新的手段,也使教育技术在世界范围内进入了一个以计算机教育应用为主的新时代。

(作者: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教研室 卢幼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3#
 楼主| 发表于 2008-7-28 08:2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信息技术获奖论文选

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广东省五华县水寨中学信息组 万汉彬



内容摘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道德与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是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面对的难题。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道德,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培养高度的责任感,立学生成材之志、激发学生爱国之情等多方面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信息技术 网络道德 责任感

教育部周济部长说过,“教育,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做人”。教书育人是每个教师应尽的职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促使他们健康成长,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已成为信息技术教师的共识。作为一名中学信息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实验中,我始终奉行“成人才能成才”的教学理念。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我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习惯和科学研究习惯,培养良好的网络道德,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培养高度的责任感,立学生成材之志、激发学生爱国之情等。

一、激学生爱国之情

热爱祖国是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思想道德之一,爱国是一种崇高的责任。在学习《第二章实现用计算机处理数据》时,我就引入:改革开放后,我县的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具体发展如何呢?带着这个问题我进行了调查,找到了一些关于五华经济发展的材料。引导学生学习:excel表格制作、平均值计算、排序、数据统计和图表的运用来分析五华经济发展。通过综合任务的操作,以任务为载体落实知识技能,不是纯粹教知识,而是从问题引伸到信息的处理。通过对五华县二十五年的经济发展情况的分析,了解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侧面。更加热情地投入爱国家、爱生活的实际行动中。

二、立学生成材之志

成材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出发点,也是德育工作的归宿。在信息技术课渗透立志教育。其一,合计算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知道我国计算机技术还很薄弱(用的操作系统是微软公司的、芯片是美国的、许多软件都是英文版的),让学生看到差距,产生危机感;其二,向学生介绍我国和发达国家信息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的实况,提供我国购买软件的(尤其是付给微软的)信息;其三,通过学习使用国产软件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鼓励立志为国争光。如在教学文字处理软件WPS2000时,应该指出它是中国人自己开发的、适合于中国人使用的、优秀的文字处理软件,向学生介绍裘伯君、王江民等国内软件开发界的著名人物和“破国际通用密码算法”的山东大学信息安全所所长王小云女教授,为学生树立榜样,激励他们刻苦学习,做一个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此外,还可根据教材结合时事,如计算机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作用等事实,使学生明白“落后就会挨打”的道理,从而增强掌握信息技术的自觉性。

三、培养良好的网络道德

当前是一个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期,在这样一个信息网络开始普及的时候,网络的迅速发展和青少年网络群体的日益庞大,给中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网络的负面作用

1.网络传播的跨文化特性冲击了学生未成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互联网将全世界各国联系起来,不同的文化形态、思想观念在计算机网络上或交融或冲突,使媒介文化大聚合成为可能。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容易受到异化思想的冲击。网络上信息的自由度已经超越了文化、政治、军事、经济、地域、民俗等方面的绝大部分限制,形成信息传播的无政府状态。

2.网络传播的信息垃圾弱化了学生的道德意识。网络传播信息垃圾数量多,而且网络传播信息垃圾难以控制。网络是一个信息的宝库,同时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学术信息、娱乐信息、经济信息以及各种各样的黄色、暴力信息混杂在一起,使网络成为信息的万花筒。据不完全统计,60%的青少年学生是无意中接触到网上黄色信息的,而接触过网络上黄色信息的青少年90%以上有性犯罪行为或动机。

3.网络传播的伴生品毒害了学生的心灵。网络空间到处充满新鲜的事物,而且在不断地增加着。因此对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青少年学生有着无限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往往会导致青少年学生对网络的极度迷恋。“网络上瘾症”、“网络孤独症”、“网络诈骗”等网络传播的伴生品就应运而生,它像毒品一样,极大地毒害学生的身心。网络沉迷主要表现为:网络关系沉迷(过分迷恋在网上建立的友谊或爱情或与其他的异性交往,并用这些关系取代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网络色情沉迷(沉溺于网上的X聊天室或网上的色情内容)、网络强迫症(过度迷恋于网上赌博、网上拍卖,或过度迷恋网上免费派送)、信息超载(不能自制地在网上浏览搜索过多的资料或数据)、计算机沉迷(强迫性地在计算机上玩游戏或对某方面进行了编辑或攻击)等,网络沉迷的危害极大,中学生一旦沉迷于网络,轻者使学生精神颓废,学习成绩一落千丈,重者导致学生精神失常甚至命丧黄泉。

(二)网络道德的培养

在学习《网页制作》和《网络安全》时,我充分利用学校的校园网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

1.网络传播中急需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首先主动学习网络知识,了解网络,同时提高自身的网络道德修养,做学生的表率。在了解网络运用网络的同时,教师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做好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模范。

2.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知识技术和道德要求的宣传教育。让中学生全面地了解网络知识掌握网络技术,使其懂得利用网络去认识社会、接触社会、服务社会,懂得利用网络去获取知识、搜索信息、促进创新;重要的还要使其了解网络社会的复杂性,认识到网络对人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并懂得网络是一个人们共享的社会,也需要规则和美德。

3.培养学生的思想免疫力和道德自律能力。①引导学生正确识别网络信息中的“垃圾”,合理利用电脑游戏。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伦理”,杜绝不文明的网上行为。不文明的网上行为,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

4.树立遵守信息法律法规的法制意识。要让学生了解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法制观念,养成在信息活动中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的意识与行为习惯。

5.培养学生鉴别与抵制不良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判断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使学生能自觉选择正确信息,抵制黄色信息、反动信息、封建迷信信息以及各种低俗、下流的垃圾信息的侵害,让学生自觉意识到维护信息活动正常秩序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6.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利益的信息道德观念。让学生知道个人的信息活动应以不损害他人的正当利益为原则,要尊重他人的人身权、名誉权、财产权、知识产权,不使用未经授权的信息资源,不随便在网上发布别人的隐私,信守社会公德,不损人利己;同时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理解资源共享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重要意义。

7.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义务与责任观念。要让学生全面理解信息活动中必须承担的义务与责任,慎重在网络公共场所表达个人观点与看法,不发布或传播有害信息,不能不负责任地信口开河,更不能有意传播虚假信息误导他人。

8.倡导道德自律。教育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培养良好的信息道德和行为习惯,将社会对信息行为的道德要求转化为自身的内在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道德修养,培养学生高层次的信息道德境界,由他律走向自律。加强网络德育,不但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学生的电脑网络知识,提高了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避免了学生使用网络的盲目性。

四、责任感的培养

当今社会要求人们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在学习FLASH时,我做了“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和“远离网吧,珍惜前程”的动画,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

1.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生命负责、生命只有一次,而中学生正值一生的黄金时期──青春期。因此,应该倍加珍惜,要让这朵生命之花开得更加鲜艳,平时要懂得爱护自己的生命,不要做有危险的事情。对自己的身体负责,一副健壮的体魄是学习和将来工作的根本;对自己的时间负责,时间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过去的时间就不再属于自己;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良好的言行造就良好的品德,只有不断优化自己的性格,提高自己的品行,加强自身的修养,才会增强自己的责任感,对自己的前途负责。

2.对别人负责。人是社会的组成因子,每个人随时都要处理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的关系,现代社会最强调团结、协作的精神。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观念,社会才变得融洽、和谐。同学之间要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团结友爱,尊敬老师,对同学负责、对老师负责。

3.对家庭负责。家庭是养育自己的摇篮,每个人都有义务对家庭负责。作为学生,以最好的成绩和表现向家长汇报就是最好的负责。

4.对集体、社会、国家负责。作为学生,首先遵守班规、遵守校纪校规,做一个合格、守法的公民,做一个讲文明、有礼貌、有修养的公民,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立志为改善自己和改善人类而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在信息技术课中,针对不同类的学生,我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1)根据学生信息素质、能力分层。第一类:基本的计算机知识还不懂的学生。就从基础开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教学方法主要使用演示与实践、任务驱动;第二类:懂一些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我采用交流、互动与计算机辅助教学;第三类:经常接触计算机,甚至是高手。我给一定难度的、实用性强的任务,给学生自主权,着力培养这类学生求异、求新的创新思维与能力,提高他们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和信息创新能力;让他们带动一、二类同学共同学习,大大提高了同学们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2)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分层。如:有的学生喜欢制作动画,有的学生喜欢制作网页,而有的学生喜欢玩数据库……。在上机课时,我采用兴趣分组,让每位学生在各自兴趣组中合作、交流,提高创新学习的能力,发挥了他们的个性。

这样,学生们在小组中交流、合作、探讨中学习,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

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社会系统工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还需要我们认真深入的探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
 楼主| 发表于 2008-7-28 08:2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信息技术获奖论文选

加强教学策略提高操作能力

──浅谈小学阶段如何进行计算机教学





计算机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并将逐步改变人类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计算机技术的普及程度如何,将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逐步普及小学计算机教育已成为教育改革的趋势,时代的要求,社会发展的必然。如何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进行电脑教学,让他们在轻松、有趣、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下面我就从“趣”“玩”“练”“赛”“帮”这五个方面谈谈我的尝试与体会。

一、培养兴趣,以“趣”促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小学电脑教学应从兴趣入手,小学生年龄较小,逻辑思维、推理能力弱。我们看到许多学生在上他们认为比较难学的课时,会感到非常紧张,况且许多电脑概念连成人尚难以理解,所以,我们不能让孩子很小就感到学习的压力。如果强迫孩子学习一些深奥、难以理解的理论,无异于对牛弹琴,往往容易扼杀儿童的天性,使他们对电脑产生畏惧、反感的心理。倒不如由“趣”入手,利用他们对各种事物均有好奇心,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强,可塑性强的特点,让他们在娱乐、游戏、学习中接触电脑,逐渐使其产生好感,发生兴趣,让他们觉得电脑确实是自己的好朋友、好帮手、好老师,自己喜欢与电脑打交道。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电脑的关键,兴趣决定了小学电脑教学的效果好坏,小学电脑教学中应始终抓住一个“趣”字,在“趣”字上做文章,随时注意激发、保护学生的兴趣,让它至始至终贯穿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断提高学生学习、使用电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我给学生上第一节电脑课时,先不急着介绍电脑知识,而是有意识地让学生听电脑演奏的音乐,电脑播放的电影、动画,向他们介绍各种有趣的电脑游戏,然后放手让他们自己自由地玩各种各样的学习、娱乐游戏,接着播放“儿童学电脑”教学光盘。利用了教学光盘中浅显易懂的语言,直观形象的计算机彩色图片和生动活泼的卡通动画,详细又完整地介绍了电脑的用途,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电脑的巨大作用,激起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欲望。

二、讲究实用,以“玩”促学

计算机说到底是一种工具,要鼓励学生把这种工具应用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学以致用”是学生进行成功体验的最好方式。许多学过电脑的人都曾感慨地说:“电脑是‘玩’会的”。学电脑的目的是为了用电脑,因此,小学电脑教学不宜对小学生空谈枯燥的理论或他们难以掌握的命令,而是应从“玩”字上下功夫,选好切入点,让他们在“玩”中接触电脑、感知电脑,即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游戏是小学生学习知识,提高技能的重要渠道,电脑教学正可利用这个优势,寓教于乐。例如在教学鼠标的使用时,我不在讲解一些概念上花很多时间,而是利用电脑中的游戏帮助学生掌握鼠标的基本操作。让学生运行游戏软件练习“纸牌”游戏,一听玩扑克,学生们兴致盎然,个个跃跃欲试,学生在乐此不疲地玩“纸牌”游戏的过程中,“指向”、“单击”、“双击”、“拖动”这些鼠标的基本操作方法掌握起来就简单多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更浓了。

三、注重巧练,以“练”促学

练习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有效的练习不仅巩固知识、形成技能,而且启发思维、培养能力。许多电脑知识是在反复、大量的使用中才能熟悉、体会、掌握的,因此,会用之后,还要多加练习。但这里讲的“练”,并不是简单、机械、重复的练习,而应该是经过精心挑选的、能启发学生思维的,同时也应是能唤起学生主动学习电脑积极性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领悟一些深刻的道理。“练”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扶”、“放”结合,独立操作。布鲁纳提出:我们教某人学习一门学科,决不是要将结果记在心中,而是帮助他参加到形成知识的过程中去。电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与各个学科都有联系,应用于各个领域。因此,教学生学电脑,培养的是其驾驭电脑的能力,而不应是一种或几种具体的操作,应该让学生在学习电脑知识的过程中,逐渐掌握学习电脑知识的方法。教师在“练”的过程中应充当一种“牧羊人”的角色,即努力营造一种学生自己独立使用电脑的氛围,让他们自己在知识的海洋中汲取。如此,可让学生摆脱依赖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更关键的是可让他们在使用电脑的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思考问题,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如果学生实在不能独立解决问题或有疑惑,教师再给予必要的、关键性的指点。

二是严格把关,控制“质”、“量”。设计课堂练习时既要体现灵活有趣,又要注重应用,以使课堂教学更富个性化、活动化、探索化的色彩。练习的质和量应事先周密计划好,练习的题目应当选择趣味性、知识性、探索性较强的题材,能起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师可在课前设计多组练习,每组练习各有侧重,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要有选择地提供练习题。对学生不易掌握的内容可以多练,对学生掌握较好的内容就可以少练,对那些特殊学生教师也可以提供特殊练习,这样既照顾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又保证了训练效果。

三是注重基础,加强训练。我们在讲授理论的同时,要重视上机操作,让学生既学习理论又多动手操作。而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源泉,上机操作时学生兴趣的激发,将直接影响练习的效果。如在打字练习时,让学生输入自己写的一段话,比输入书本上的一段话兴趣更浓,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练习时的兴趣,又能让学生实际应用汉字输入法及灵活处理实践中的细节问题。使学生在乐学、趣学中将书本理论知识变为自己的知识,丰富实践经验,提高操作技能。

四、创设情境,以“赛”促学

小孩子们有争强好胜、喜欢表现自己的一面,针对这一点,我尽量争取在教学过程中多创设情境,让他们互相竞争,争取超越别人,从而激发起他们使用、掌握电脑的兴趣。

在教学指法练习时,采用人和计算机在一个体育场竞赛跨栏的形式,学生有时会看着代表计算机的小人遥遥领先,而代表自己这方则技不如人(因为与速度、对错有关),时常摔倒。但只要有正确的指法,又能顽强不屈地站起来继续前进,以此磨练自己的意志,最终代表学生的小人可以以胜利的姿态跑在代表计算机的小人前方。学生在学习当中,觉得不是在练习指法,而是在和自己的思维、操作和体能进行一种竞赛,从而促进了学生指法水平的提高。

五、团结互助,以“帮”促学

教学过程中,我们如果采用新的教学方法连接起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就能让孩子们在愉快的环境下学得更好。学生在接受、理解一种新事物中总存在个体的差异,新的知识、概念,有些学生一下子就掌握了,而有的学生还需要进一步的耐心启发和引导,那就需要“一对一”的指导。以二个学生、一台机器为一组的“二人一机”,充分发挥“小老师”的骨干作用,使教师能以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有时我也会出一道较难的题,让学生们思考、自由讨论,发挥集体的智慧来完成它,这样学生们在互相帮助的情况下,相互讨论、相互启发、相互提高、相互协调,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友谊。

(作者:浙江省缙云县实验小学 徐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5#
 楼主| 发表于 2008-7-28 08:2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信息技术获奖论文选


新课程新理念



广东省兴宁市第一中学 温利英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最大区别就是不仅课程体系有了巨大调整,而且反映出教育思想的革命性变化:即通过课程改革促使教师的教育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使学校教学工作真正走上素质教育的轨道。新课程改革较好地体现了社会、个体与自然三者的有机结合、统一。一是注意培养学生的素质,如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培养学生广博、深厚的基础文明教养,培养某一领域的专门知识技能,培养能有效地表达自我和自我延伸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由与责任的意识和能力。二是提升教师的新理念。转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增强合作意识,如教师之间的合作、师生之间的合作,全面公正地评价学生。

关键词:新课程 新理念 学生素质

目前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此次课程改革的最大区别就是不仅课程体系有了巨大调整,而且反映出教育思想的革命性变化:即通过课程改革促使教师的教育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使学校教学工作真正走上素质教育的轨道。要实现这一转变,除了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外,还必须推动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如何应对这一历史性的课程变革,这就要求我们有全新的思维理念。

一、新课程的教学目标

本次课程改革较好地体现了社会、个体与自然三者的有机结合、统一。主要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概括的说主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下列素质。

1.具有理性精神

包括两层含义(1)理智的好奇心,强烈的求知欲,寻根究底的探索精神;(2)批判精神,怀疑精神,不轻信、不盲从、不惟书、不惟上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例如物理、化学等结论,不是象以前一样,由老师演示实验后,马上就得出结论;而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后,先由学生总结、和老师共同探究后得出结论。

2.具有广博、深厚的基础文明教养

拥有知识并不见得就拥有教养,只有当知识转化为个性特征和人格特征时,只有当知识转化为行为习惯并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之中,知识才能成为个人的教养。一个人的基础文明的教养越广博、越深厚,他所具有的创新能力就越强。

3.具有某一领域的专门知识技能

现在社会是信息和科技非常发达的社会,对于人才要求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特长,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对社会很好的服务。

4.能有效的表达自我

只要能对于社会有所贡献,只要有能力,就要大胆表现自己,使自己的能力得到体现。但表现不是盲目自大,要有效的恰当的表现自己。如语文、英语、音乐等科,要敢于表现自己,大胆地演说、表演节目、回答问题等。

5.自我延伸的能力

自我延伸的能力就是不断扩大自己的生活舞台,并成功地扮演各种社会角色的能力。这是适应社会,能够延续生存的基本能力。

6.具有自由与责任的意识和能力

以上新的教学目标具体通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大方面而体现出来。

二、面对新课程教师需具有的新理念

1.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学为老师讲学生听,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出的学生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因此,如何“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满足不同发展潜能学生的不同需求,给与学生选择的空间,以最终实现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是高中新课改的重要任务。

面对这一艰巨任务,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从学生的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探究性学习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要求教师必须改变原来灌输式讲授的教学方式。

2.增强合作意识

首先,教师间要加强合作,集体的力量远远超过个人,新课程对教师的备课要求更高,备课最重要的不是备内容,而是备学生、备方法、备重点与难点,围绕学生来备课,通过教师间的合作和交流,能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新课程下,教师教学时需要根据课程要求和学生必须达到的目标自行选择教学内容,这就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但也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般来说,备课组是同一学科的教师组成,对综合学科来说,就是多门学科的教师组成,需要备课组定期举行活动,对某一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大家对教学重点、难点提出不同的看法,提出自己教学设想进行交流,最后形成自己的特色教案。

其次,教师要积极与学生合作,不要高高在上,自以为是。在开放式的教学中,学生已不满足于单单依靠听教师在教室里讲这种方式获取知识,可能会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多方面的学习信息,拥有多种生活体验和实践经验,甚至有时他们得到的信息和经验是教师尚未接触到的,这就使得教师在学生面前没有了权威地位,自然也无居高临下的感觉,必须转换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教师在与学生一道搜集身边的资料,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时,可能会遇到未曾接触过的新鲜事物,或涉及不了解的新科技成果,为了很好的解决问题,就需要在与其他教师积极合作的同时,注重平等、互动师生关系的建立,视每一个学生为合作者,尊重他们的个性需求,共同关心国家乃至世界的新发展、新成就,努力创设师生平等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关系,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3.全面公正地评价学生

课程标准在教学内容、学习方式、课堂模式等多方面都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当然也要进行教学评价的改革。因此,课程标准把“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作为一个基本理念,着重强调在对学习评价时,既要关注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评价的目标要多元化、手段多样化。

新评价理念的提出,要求各级教育部门及个人,尤其是教师要彻底改变以前不科学的评价观念,以实际行动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评价要求,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学校教育在教学内容、学习方式。学习环境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改变,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的教师,评价时必须做到在重视结果的同时又重视过程。我们不能求全,只要学生在某一方面有进步的表现,尽管每个学生的表现不尽相同,也应认为他的学习是有收获的,是成功的。为此,要全方位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过程:仔细观察学生对知识理解、掌握的程度,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学习的方法,学习的积极性以及表现出的情感和价值观,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体现,这样的观察可以为教师全面公正地评价学生提供可靠的信息。在评价时,应注重形式的多样化,如可以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公评相结合。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变化和发展状况,帮助他们作好总结和反思,以便更好地指导、启发学生,促进其发展。

参考文献

《新课程的教学实施》高等教育出版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3 03:5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