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xingkong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信息技术获奖论文选

[复制链接]
85#
发表于 2008-7-16 10:1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信息技术获奖论文选

信息技术校本实施方案



吉林省通榆县同发中心校 王海峰



一、问题的提出

计算机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已经在各个领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邓小平同志曾指出:“计算机教育要从娃娃抓起。”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信息技术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学好计算机是走向成功的必要条件。然而我通过调查发现,小学计算机学习困难的学生占有相当一部分比例。我们学校的学生,由于个体差异,计算机学习中的情感态度与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占到了63%,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与较强的学习能力的只占37%。这种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普遍,有的班级问题相当突出,这就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扰,成为限制学生信息综合素质提高的“拦路石”。因此,下面我将以“信息技术学习中两极分化问题的成因与应对策略”作为校本教研的重要内容。

二、问题归因

1、社会、家庭的影响

我校位于同发畜牧场场部附近。家长多为农民,只有少数是工薪阶层和做生意的小业主。家长重视、家庭中有电脑、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对计算机掌握得较好;学习能力较差、家长不太重视的同学则较差,而这部分学生占了大多数。

2、机房格局的影响

我校校园网中学习环境以一人一机的电脑教室为主,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而言,看来是满足了要求。其实这样的环境绝非信息技术有效支持的新型学习方式所需求。在实践教学中,我觉得这样的格局主要有以下两个问题:⑴这样的排列方式不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需要;⑵这样的人机配比有时候不容易控制课堂交流的方向和节奏,3~5人一台电脑的效果相对来说最佳。

3、学生个性的影响

性格开朗、活泼好动、乐于表现的学生成绩优于性格内向的学生。

三、实施措施

1、课堂教学

⑴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

英国教育学家洛克曾说过:“儿童学习任何事情的最合适的时机是他们的兴致高,心里想作的时候。”所以在计算机教学中,要尽量采用各种方法,培养、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动机和兴趣和探索精神,引导学生对计算机由“不知道”到“想知道”。

⑵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给他们设计一些比较有兴趣的练习,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积极引导,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观察力。运用多媒体演示,把较好的作品展示给全体学生,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品尝到学习的乐趣,同时也使学生们可以相互交流,在相互交流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强调鼓励大家探究学习的精神,点评在练习过程中的出现的共性问题,巩固对重、难点的掌握。在教学中,应重点注重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学习方式

⑴注重师生之间的合作

布鲁纳认为现代教育方法是“教师与学生合作”的方法,素质教育需要良好的师生关系。这种师生关系必须以平等为基础。教师把自己当成学生中的普通一员,放下架子,与他们诚恳对话、交流,同他们合作,从而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建立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师生合作,强调学法,重视研究如何学,让学生有更多学习机会,更多思考空间,更多发表独立见解的余地,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中来。 师生融合在一起,学生学习积极性倍增,体验到了合作的愉悦。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使学生各种能力得到了训练,而且还摆正了师生平等的关系,充分保证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

⑵注重全体学生相互间的合作

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大胆发言,勇于说出自己的意见,在合作中善于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补充。把性别、成绩、能力各不相同的学生编成一组,做到组内成员之间同组异质,相互帮助,共同提高,人人做活动的主体。这样,会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的有效性。

⑶注重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

新课程理念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合作学习中可以极大地促进师生、生生的互动。实际上合作交流也是一种课程资源,在合作交流中,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体现学生学习的个性特长。交流是认识升华的阶段,在交流的过程中能够拓展思路,增长知识,启迪智慧。

3、机房格局

在教学实践中,我根据其他学校的实践经验,总结出适合我校特点和适应学生发展的机房格局,并将逐步实施于教学活动中。

四、评估与反思

1、评估项目

⑴学生的学习态度与能力;⑵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水平。

2、评估方法

⑴课堂观察;⑵能力测试;⑶学生作业;⑷个案分析。

3、反思要点

⑴信息技术课堂是否发展了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⑵是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⑶是否与其他学科进行了整合;

⑷教学行为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6#
发表于 2008-7-16 10:1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信息技术获奖论文选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新课程教育的实施



四川省绵阳市永明小学 王丽辉



多媒体计算机日趋普及,经济发达地区计算机辅助教学更是大踏步走进课堂,冲击着传统的教学方法,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发展。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可以把抽象的教学内容演绎得具体形象,易于理解。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丰富了课堂,吸引住了学生。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推广应用,可以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自主学习。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还可以促进教师不断钻研,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促进教育科研的开展,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总之,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大大地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邓小平同志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当明确“三个面向”的含义,使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同时只有努力实现教育自身的现代化,才能培养能参与国际竞争的中国现代公民,培养未来社会全面素质发展的能力型人材。《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我们的教育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材,因而,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加强学习,更新观念,不断研究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规律,优化教学过程,才能适应社会、科技飞速发展的需要。当今世界,科技发展可谓日新月异,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更是一日千里。现代教育改革的需求,使该技术在教育领域里遍地开花,多姿多彩。

近年来,我县许多中小学已经陆续组建了多媒体网络电脑室,通过试用于教学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结合各方面的研究,简述如下:

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可以大大提高教育效果,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其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发展了学生的智力,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发展。

1、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可以把抽象的教学内容演绎得具体形象,易于理解。把枯燥无味的各种概念、定理、法则,通过文字、声音、图象、动画等多种媒体有条不紊地演示,使得课堂气氛更生动活泼,学生思维更活跃,师生关系更融洽,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

2、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多媒体的辅助教学,缩短了课堂授课时间,使得课堂上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巩固练习,增加了训练的密度,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得以巩固,克服了遗忘,增强了记忆,更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动脑思维,动口说理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3、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丰富了课堂,吸引住了学生。现在的课堂教学,如果说仅仅是环节齐全,进行过程顺利,未必是一节好课。现在的课堂教学要切实运用现代教学媒体,优化课堂教学。

邓小平同志指出:“教学思想和手段现化代问题,是教学改革的重要问题,没有教学现代化,就不可培养出具有现代素质的学生。”近些年来,各种电化教学媒体相继进入课堂,实践证明电化教学已成为当今教学的必然趋势,它是优化教学过程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作为新时代的小学教师,更应首当其冲地成为运用现代教学媒体的专家。从投影仪的使用、录音机录像机的使用到今天计算机的操作和CAI课件的制作,无不显示出其不可替代的优越性。我根据教学内容,各种电教媒体的功能特点和课堂优化的原则,恰当选用电教手段;运用于课堂教学,起到了优化教学的作用。它应具备哪些特点,在此不一一论述,我在教学设计中尽量注意以下几点:

(1)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现代化教学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们教师能力的体现,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应恰到好处地采用挂图、模型、投影、录相和计算机,使它们能够最有效地服务于教学,达到最佳效果,或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或是增大容量提高效益。

(2)能力的培养。通过我们的教学,不应单纯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应当在教知识的同时,教给学生学习各个学科的科学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要结合教学内容有机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主导与主体的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是矛盾的两个方面。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于向学生传授知识,进行思想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培养他们的能力,尽量做到对每一个学生实验都能给予科学合理、由浅入深、恰到好处的指导。能让学生动脑思考的问题留给学生,能让学生动手的实验老师不要代替。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好,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越高,学生的创造性将会很好的得到发展。

(4)德育的渗透。近些年来,我们在进行教学中也越来越重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教育素材。无论是“一分为二”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还是爱国主义教育、道德品质的教育,都应自然恰当地体现于教学之中。

(5)知识教学的反馈。教学目标的实现,可由大多数学生对教师的提问、课堂练习及检测的正确率反映出一部分,因而教师有必要设计此环节,实事求是地了解教学效果,以便及时纠正或适时补漏。多媒体画面的色彩斑斓,动画设计的科学艺术,声音播放的悦耳动听,演示过程的生动形象,整体画面的疏密有致,……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就好象是沉浸在一种优美的旋律中,学得轻松,学得愉快。例如我精心设计的《钱塘江观潮》一课的多媒体教学课件,那隆隆的潮水声,那汹涌的潮头,那万马奔腾般的潮水,画面真切,声势浩大,在加上感情投入的解说员动听的解说,简直是把学生带到了钱塘江口。又如我在设计《小猫钓鱼》一文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时,学生看到调皮的小锚一会儿捉蝴蝶,一会儿捉蜻蜓,最后又在妈妈的教导下一心一意地钓鱼,并且钓到了大鱼的画面,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学生在如此自然、真切的模拟环境中学习,热情高涨,思维活跃,气氛活泼,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总之,应用了多媒体技术设计的教学课件进行课堂教学,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很好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4、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推广应用,可以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自主学习。现在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大多设计是以人为本的,借助于计算机反馈速度快,不厌其烦,能够很好地实现个体化教学等的优点。在个体化教学过程中,采用人机对话,互交性很强,充满人性化的界面设计,学什么内容,什么层次,练习,测评等都是由学生自己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点选。计算机会不厌其烦地与学习者互交,直到学习者通过了各环节的学习指标。这种学习模式,学生感觉不到人为的学习压力。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下学习,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不局限于相同的学习起点,只求人人素质有所提高,这在传统教育中很难做得到的事情,在这里可以轻松实现。

5、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还可以促进教师在应用中不断钻研,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促进教育科研的开展,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一方面,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教师要实现办公自动化,必须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必须学习办公软件的使用,必须学会文字编辑、排版,文件处理,表格设计,数据管理,报表处理,网上浏览,资料查询,收发电子邮件等;教师要学会用CAI课件,设计CAI课件,就必须钻研课件的制作,学会收集素材,学会更多软件的整合使用。目前,我们学校三分之一的教师已经参加了不同级别的现代技术教育培训。四分之一的教师的计算机考试已经拿到了C级证书。另一方面,教师要把教学内容设计成较好的CAI课件,更要深入细致地剖析教材,把握教材意图,研究教法,使枯燥乏味的教材内容,成为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要让那漂亮的课件界面,悠然逼真的音效,流畅圆韵的演示效果吸引住学生,教师必须有不畏艰难,不断进取的精神。

总之,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大大地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推进新课程教育的实施。然而要在教育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师还须不断学习,不断钻研,不断进取, 更新观念,提高教学水平。通过理论学习和在教学中的实践,只有不断更新观念,才能使我们的教学工作适应新形势,培养出新世纪合格人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7#
发表于 2008-7-16 10:1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信息技术获奖论文选

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研究



山东曲阜市实验小学 王生



本文以素质教育思想和现代学习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构造一个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方式,并给出具体的的操作方法和实施途径。论述了构建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内涵、意义与理论依据、网络环境的功能与优势等,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

关键词:网络环境 自主学习 方式

一、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己显得越来越普遍。一方面,新课程的实施加速了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在改变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同时,也在悄然改变着传统的学习方式。为了更好的推进素质教育和学校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进程,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从而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研究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如何进行学习,显得尤为必要。作为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引导学生走出过去的传统的课堂。充分利用和开发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开展自主性学习。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在新课程教改中,我们对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方式进行了初步探索。

二、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内涵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就是在运用网络优势的前提下,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启发、引导、点拨、帮助下,带着一种积极要求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与心情,用探究的方法,自主参与学习,从而达到解决疑问,掌握相应的知识与能力的目的;以科学研究的方法探索问题的学习过程,自主性学习是比较适合在网络环境中进行的,网络能解决研究所需的大量资源,能帮助学生建立小组协作,能使教师实现异步指导。因此,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的学习,教师关键要设计一个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与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学生通过网络掌握大量的学习资源,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和愿望,按照自己的学习方法,主动地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和学习进度。学生在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中树立“自主学习观”。

三、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方式概述

利用网络环境开展学生自主性学习,让学生的“自主”唤醒和激发主动参与的意识,训练掌握认知策略,发挥选择性、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1.网络环境下基于游戏的自主学习方式

基于游戏的自主学习方式,是针对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游戏方式开展的自主学习模式。由于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他们对游戏有着特别的爱好,在游戏环境中,他们能快乐地进行学习而不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由于能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同时,它还能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更有利于情景创设和大量知识的获取,为小学生营造快乐的学习环境提供了理想的条件。但由于小学生自主选择能力和判断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给予必要的引导。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使学生们都融合进角色之中,在快乐的游戏中掌握知识,训练技能,了解方法,培养情感。

2.网络环境下创建基于任务的自主学习方式

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利用网络环境,给学生提出学习任务,进行任务驱动,通过上网查询、人机交互等方式,学生在不断克服困难中完成任务。网络环境中有着大量的信息,教师与学生拥有信息的机会是均等的,更多的时候,学生了解掌握的信息可能比教师还要多。教师逐步失去以往占有教学信息资源的优势,不可能再依赖现成的知识和所谓的标准答案传授给学生。教师的任务将转变为如何引导学生在这信息的海洋中筛选、获取有用的信息。所以,教师可以将所学习的知识分解成若干小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搜索引擎或相关的网站、多角度地找出答案,完成任务。输入关键词通过搜索引擎检索到的相关网页资料可能会多达数百上千条,这是教参望尘莫及的。教师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开展教学,能冲破课本的束缚,在学生面前展开广阔的学习空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通过动手操作以及必要的信息技术帮助进行自主探究,能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能动性。这样不仅重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也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3.网络环境下创建基于协作的自主方式

在网络环境下,可以很方便地展开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群体活动能力以及竞争和合作能力。学生们之间可以不用直接面对,而是教师通过网络把分散在课堂中的学生链接成小组性的学习团体。他们利用网络来传递声音、文本、图象等各种符号,加强互相交流的目的。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主动性。让每一个小组成员都非常认真地学习、探寻,然后根据自己的搜索结果,谈谈自己的操作方法,短短几十分钟的一堂课中,每个学生都数次甚至数十次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每个问题讨论到最后,教师在根据学生的回答,有选择地加以分析,表达自己的观点。这种没有标准答案的协作式自主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4.网络环境下基于个性化的自主学习方式

个性化自主学习是网络环境下最重要的学习方式,最能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可以按照合自己的特点选择学习方法,可以按照自己的时间安排学习的进度,可以按照自己的能力选择学习内容的深度。我们都清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背景知识、学习能力、认知风格都有差异。而在传统的讲授式课堂教学中,教师普遍存在着无暇顾及学生接受能力存在差异的现象,按照“一刀切”的方式进行教学,效果不尽人意。随着校园网络的进一步普及,计算机的交互性解决了这一问题。我们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做到在校园网、多媒体电化教室、多功能电子网络教室的应用,充分考虑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当学生不满足于教师的课堂教学现状时,当老师应付不了学生大量的、集中的、同时的又是个别的学习需要时,提供必要的条件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来选择运用信息技术满足自身的学习需要。例如,可以调用教学资源中的各种素材,如文本、动画、视频、图片、教师个人网站、资料库等,以巩固学习的内容,解决学习的疑惑,了解不同的观点,掌握不同的方法。根据需要,教师也可以自己设计、制作课件,发到服务器终端共享,以实施对学生面广量大的指导。

四、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途经

网络环境下自主性学习是指以网络为手段,以学生为主体,是学生自主探索、发现新知的过程。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发现、吸收新信息和提出新问题的能力,最终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在这种学习的环境下,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自主性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

1.利用网络资源获取学习材料

这是学生利用网络使用最多的一种学习方式,由于课内学习的内容有限,距离现实比较远,学生往往借助于网络将课内所学知识延伸到课外,利用网络虽然目前不能代替图书馆,但网络的确有图书馆所不具备的功能,如查询的快捷性,资源整理的便利性,资讯即时性都胜于图书馆。

2.利用网络工具进行自主探究

网络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使教育资源共享得以实现,学习选择的自由度大大提高了。学生可根据所作出的猜想,利用教师创设提供的内容丰富、信息量大,交互功能强的网络资源和必要实物、学具,在小组学习中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探索未知领域,寻求客观真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探究,是知识的发现者,由学生通过网络访问教师放置在网络资源库上的资料进行自主学习,明确学习目标,学生带着问题独立地通过网络的必要帮助,随机进入教师设置的学习环境中,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而教师则是学生探究过程中的指导者,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学习,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的创造性。

3.利用网络工具进行学习交流

这是学生自主学习常常用到的学习方式,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许多问题不能深入开展,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不够充分,而网络都能弥补课堂的不足,学生通过人机协作进行自主探索的同时,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各种形式的协作学习,还可以通过网络将各自学习的结果进行网络交流。它不但提供了师生、生生进一步交流的渠道,还能使交流变得平等融洽,减少了学生的心理负担。

4.利用网络工具展开自我学习的评价

网络不仅有丰富的资源,还有许多提供学习的工具,特别是教师制作的专题网站,具有很强的学习功能,例如,学生可以发布作品供他人交流评议,而专题网的测试功能,由于反应及时,不需要教师批改,可以方便学生自主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

五、结论

通过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实验研究,我们发现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学生的学习与传统的学习方式不同,学生不是依赖于教师的讲授与课本的学习,而是利用网络平台和数字化资源,并通过对资源的收集、探究、发现、创造、展示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从而增强了学生完成任务的信心,有利于学生保持学习的兴趣。更能全面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更由于这种学习方式重视认知过程的学生主体,因而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有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1.教学环境发生了转变

网络化教学是在网络化教室内进行的,虽然表面上没有摆脱传统教学中课堂教学的模式,但网络化教学所创设的教学环境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局域网和互联网的优势,创设丰富生动的社会文化、自然情境或问题情境,以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已有相关知识经验,激发学生的思考。网络化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不仅是要告诉学生这是什么,更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整合、探索其原因,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产生有意义的建构学习。

2.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

学生由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学习知识,通过网络技术,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去主动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由传统教学中的以听,教师讲为主,转变为主动参与知识的学习过程。

3.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

学生由过去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被动接受知识的“配角”转变为主动学习知识的“主角”,学生的学习过程也不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一种负担,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权掌握在学生的手中,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4.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利用网络环境,学生能在网络和资源库上获得所需的课程和学习资源,可以不爱时空和呈现方式的限制,通过多种设备,使用各种学习平台,获得高质量的课程相关信息,并融入学习中,有助于学生发现知识和加深对现实世界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5.教育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

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方式,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全面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因而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果,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8#
发表于 2008-7-16 10:1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信息技术获奖论文选


网络环境下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







  人类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内容的现代科技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各国均不同程度地加强了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为此,国家教育部门已经将信息技术课纳入中小学必修课程。这是我国面向21世纪国际竞争、提高全民素质、培养具有信息素质和创新素质的新型人才的一项重要举措。

  随着以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兴起与蓬勃发展,网络环境对现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它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广阔而自由的环境,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拓延了教学时空的维度。在中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今天,如何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与资源,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是当前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新兴学科,它的前身是计算机教学,与传统学科相比较它的教学理论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思想都远远还没有定型。另外,由于信息技术课又具有几个非常突出的学科特点:突出的技术应用性、迅速的变化性和鲜明的社会时代性。因此,其教学方法决不能完全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应有其独特的教学模式。我们要确保信息技术教育在培养新型人才方面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必须探讨信息技术教学的模式。作为一名从事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师,在多年的学科教学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供同行们参考。

  一、采用任务驱动方式,明确学习目标。

  “任务”是指我们将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设计成一系列的“学习实践”任务。通过任务驱动来调动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拓展知识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任务”的创造性设计、构思非常重要。“任务”设计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学生学习的效果和学习心理情绪。特别是学习的情绪方面尤其重要。因此我们在设计“任务”时要很好的为学生营造恰如其分的以人为本的具有个性化的人文主义学习情趣和愉快的学习心理环境。在设计“任务”时应具体考虑怎样组织学生进行任务完成和小组协作的形式、怎样根据教材将所学的知识点设计成有层次的、个性化学习知识任务,并根据知识点来设计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知识,锻炼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协作能力的多样性任务。任务的设计要紧紧联系他们的周围实际生活,联系他们的学习,要体现任务的实践性、趣味性、人文性。要预测学生对这些任务会出现怎样的心理反应,以便有效保障良好的学生学习环境和课堂学习环境。

  为此在教学中应采用超前预测备课法,提前几周进行前瞻性备课,并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发展进行相应的调整与补充。这样会使教学设计更加准确和有针对性,任务的设计和改动会更加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另外,还要对各个子任务进行系统化、层次化,形成一个整体。比如用一个学期的时间来形成一个“任务”系统,即将我们课本的所有知识点的学习和巩固形成一个前后有联系,有着明确教育教学目的、有层次、可操作的、动态的任务教学子系统和任务教学系统。

  二、采用发现教学法,培养学生的首创精神。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心理学研究也指出:学生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学生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究活动方式。这就表明,“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通过学生的自我发现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发现教学法”主张在生动自由的课堂教学气氛中,学习者自己去发现教材结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首先,教师要引出“发现点”。这个“发现点”既不能让学生对于其结果一目了然,又不能让学生望而却步,而是提出以后,让学生觉得有思考的余地。围绕“发现点”展开讨论,提出多种设想。在围绕“发现点”组织讨论过程,教师要抛砖引玉,启发学生从以往的知识、类似的软件使用经验等角度展开思维,防止出现离题千里,不着边际的局面。对于学生形成的每一种假设进行分析,去掉一些与本课程无关或难度较大的设想,留下一些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的问题,让他们去“发现”。通过讨论,学生得到一些他们“发现”的内容,然后相互补充、综合。最后,由教师引导学生把这些结论与教材内容相结合,从而完成一次“发现”。在教师营造自由的课堂氛围中,学生通过细心的观察,不断地思考,大胆地设想,勇敢的实践,得到了自己的“发现”,这种发现的喜悦比单纯教师知识的传授印象要深刻的多,对于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好处。

  三、采用“建构主义”理论,培养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学生综合素质。

  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协助、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计算机、多媒体、网络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采用建构主义理论,使用较多的是“支架式教学”。支架式教学被定义为:“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conceptualframework)。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支架原本是指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在这里用来形象地描述一种教学方式。学生被看作是一座建筑,学生的“学”是在不断地、积极地建构着自身的过程;而教师的“教”则是一个必要的脚手架,支持学生不断地建构自己,不断建造新的能力。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笔者通过以下环节进行了支架式教学的尝试。首先是搭建脚手架,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一定的概念框架。将学生引入特定的问题情境。学生独立进行探索。探索开始时要先由教师启发引导,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过程中教师要给以适当提升,并且要充分利用网络的资源,培养学生依赖网络去收集信息,以形成、验证自己的观点,从而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可以通过协助学习的方式,进行小组协商、讨论。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即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最后是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应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四、小组协助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小组协作”是以几名学生为小组组成学习的基本单位,通过小组成员的协作学习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学生在学习小组内相互协作、相互帮助、群策群力,共同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小组协作式教学可以采用模拟课题式分组教学的形式。

  用模拟课题式分组教学的一般活动过程是:教师向各小组布置研究课题,给以必要的说明,提供必要的资料和网络资源,然后由学生小组研究问题,制定解决方案,最后将结果(可以是解决问题的方案、电脑作品等)展示出来。例如:当教师在介绍“计算机病毒”时,可以安排小组通过网络、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收集信息。学生在小组内,按照组长的分工,分别查找计算机病毒的种类、危害传播方法、如何防范等信息,开展研究活动,然后进行讨论,形成共识,最后以网页或演示文档的形式展示研究成果。

  五、开展基于网络资源的学科整合学习。

  在当今信息化社会里,由于其知识信息更新快,人们需要更快更方便地获得知识来适应社会发展。传统教育手段已无法解决这一困境,传统的学科教育往往强调线性思维,而忽视了发散思维,这样是很难培养出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计算机的工具性,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学科整合教育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笔者认为,中学阶段在加强学生基础教育的同时,应当加强各学科之间、信息技术与各学科之间的和谐渗透式教学,注重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为此,在教学中应开展基于网络资源的学科整合学习模式的探索。

  网络创设了一种信息时代中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模式。网络也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须掌握电子邮件收发、网上浏览、资料检索等计算机技术,为此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网上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等能力,同时结合其他学科内容进行了渗透式教学。例如:

  1、“网上研究”:从2001年秋季,高中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的新课程体系的改革。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中,“网上研究”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在网络信息资源日益发达的今天,教育不再是教师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的结果,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开展探究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去发现和掌握知识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勇于探索的能力。例如,在生物课上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在网上检索关于生物的起源、进化等内容;在信息技术课上我们让学生查找有关社会、科技问题等资料,比如九运会、阿富汗局势、土地沙漠化及沙尘暴等热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撰写小论文,制作主题网页。通过这种方式的研究、学习,极大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和研究能力。

  2、“网上作文”:老师在网上发布作文题目和要求,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络、互联网收集素材,进行网上作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若遇到问题可以通过留言板向老师或其他同学提问,寻求帮助。学生可通过电子邮件把作文发送给老师,老师在网上进行答疑,批改作业,范文点评、组织讨论等。这样,师生之间的交流不再受时空的限制,学生作文既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在家里以电子邮件方式送交,老师批改作文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也可以电子邮件方式将结果及时反馈给每一位学生,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交流、讨论、点评作文,也可以聘请专家教授在网上与学生进行在线讨论和交流学习。

  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老师的教学设计下信息技术的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营造了一种学生充分参与的学习环境,极大发挥了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作者:胡正勇  来源: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9#
 楼主| 发表于 2008-7-24 17:0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信息技术获奖论文选

略论信息技术教育与学前教育



广东省湛江市霞山区海景路181号中英文学校幼儿园 许露露



信息技术和教育作为推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动力,大力发展信息技术教育,既是当前社会的需要,也是国家发展的需要。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在学前教育阶段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活动,尤其有重要意义。

一、全球信息技术教育的大趋势

美国是世界上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最早的国家,从60年代中期开始麻省理工学院就以幼儿园儿童为实验对象,进行语言的教学实验,进入90年代后,小学电脑教育要求小学生初步了解计算机的应用功能和计算机技术的重要性,在计算机或其他电子设备上能简单操作。美国总统克林顿在竞选总统时指出:“把信息和技术革新带入美国的每间教室,应是政府首当其中的一项任务”。布什总统更是将教育信息化提到了“决定未来的美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和竞争力的高度”。克林顿总统还在国情咨文中指出:“2000年美国必须实施100%的学校与国际互联网连通,并建议国会立法执行,使美国从小学到大学都是实行‘人、机、路、网’成片的唯一国家”。这一举措旨在为美国教育界抢占国际教育信息化的制高点做准备。法国的教育部长阿莱格尔宣布,法国制定三年教育信息化发展方案,重点放在教育信息化发展对相应信息教育师资的培训上,着重提高信息教育师资应用多媒体教学和计算机操作水平,从而发挥现有信息设备的高效率。韩国教改委员会在1995年就制定了《建立主导世界化、信息化时代新教育体制的教育改革》方案,意在使韩国尽快进入未来信息化社会的先进国家行列。日本教育课程审议会于1998年发表了《关于教育课程基本走向》的咨询报告书,进一步明确了信息教育课的运作细则,首先在小学、初中、高中各个阶段的所有学科都要使用微机进行教学,把现行的《信息基础》选修课改为必修课。因此,信息技术教育在世界大教育的格局中已经成为变革的推动力。

二、国内信息技术教育的现实状况

教育部在2000年印发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文件,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根据条件,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正式把信息技术作为一门重要的内容纳入到中小学课程体系中。目前,国家在信息技术教育上有一些长足进步,各地中、小学大部分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笔者2002年7月毕业于河南大学音乐教育专业,曾在河南郑州、广东湛江等地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发现大多数幼儿园目前都没有开展信息技术教育。邓小平同志曾在80年代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电脑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等一系列的伟大构想。为此,如何培养幼儿适应今后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适应飞速发展的科技应用,也是摆在我们广大幼教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作为当今社会现代化标志的信息技术,促使信息技术教育尽快融于学前教育这块领域是非常必要的。

三、在学前教育工作中利用信息技术的设想

1.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为目的。

人从出生开始,就对未知世界有很大的好奇心,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丰富的想像力。古人云“三岁看老”,说的是三岁的孩童尽管小,从他的思维言行可以看出他以后的发展的趋势。这话尽管没有太多的科学道理,但也说明了人在幼年时教育的重要性。作为教师应善于激发幼儿的创造想象力和好奇心,想象是创造的前提,好奇是创新的动力。幼儿的创新意识培养应交织在日常活动中,融入教学之中。作为教师,重点是要抓住幼儿身边发生的每个能激起幼儿思考、想象且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情、境,让幼儿内在的创造冲动释放出来。例如,可以指导幼儿用计算机绘制出贴切生活、亲近大自然的美丽画面,如能配上音乐、以动画的形式将抽象的静态内容变为直观的、动态图像,使其身临其境,就能激发其想象力和好奇心并培养其创新意识,为未来接受高层次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2.以幼儿身心发展为中心。

活动中,应该选择那些交互性好的软件,在有错误时用“再试一次”“你一定行”等语音来激发他进一步探究的勇气,而不要出现粗暴的批评。让幼儿真正与计算机这个听话、耐心的工具交朋友,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利用合适的教育游戏软件满足幼儿自由发挥的心理需要,从而为他们创设了一个自由探索的空间,使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能够做到自由自在的玩,避开成人的评价或指责,让幼儿在一个没有压力、没有干扰的环境中进行游戏,树立幼儿进一步学习的自信心。

总之,借助信息技术教育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在人机互动、多种感官参与的过程中呈现最佳学习状态,并对感知对象产生强烈的热情,诱发内趋力,获得知识信息,促进认知和创新意识的发展。信息技术教育融于学前教育势在必行,在各级政府、各个学校、各位专家学者的共同支持下,一定是幼儿教育的一个新亮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0#
 楼主| 发表于 2008-7-24 17:0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信息技术获奖论文选

树立现代教学实践观优化信息技术课教学过程







  以往的课堂教学习惯于学生的接受性学习,重视知识的传授,表现出认知性、间接性的特点。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所迈进的知识经济社会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开放和更多的依赖个体的创造。对创新精神的呼唤要求我们要在重视主体性和个性的取向上重新思考我们的课堂教学。

  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强调知识的输入和获得,轻视获得知识的同时学生能力的发展;在教学内容上,重视学科体系,忽视社会生活的普遍需要;在教学方法上,强调知识的传递和接受,忽视探究和体验;等等。所有这些都不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禁锢了学生作为一个独立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确立新的与现代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课堂教学的实践观,是对传统课堂教学观念的根本性变革。实践的核心就是去认识和改造世界,充分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实践是最生动的教科书。强调师生互为主客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是能动的作用者,是课堂教学中“教”的主体,但他们同时也是被作用的。学生并非是消极被动的“受动体”,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的主体,也是能动的作用者,学生的学习不可避免地参加到教学活动中。

  那么,课堂教学的实践又应从哪些方面去变革呢?

  一、课堂教学目标的变革

  课堂教学要从传统的只重视传授知识转变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目标上来。提倡创新精神,就是要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挥主体性,使学生充满个性和选择地发展;培养实践能力,就是要让学生动脑、动手、主动改造事物、创造事物。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统一的,它们的统一表现为个性的张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不是要否定认知性学习,而是主张以实践的观点构筑认知性学习,从而不局限于认知性任务,重视学生整体素质提高、实践水平增强、综合质量改善等等。

  在课堂教学中我始终以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充分发挥个体与群体的智慧为纽带贯穿教学实践的始终。

  例如,新教材《信息技术》第一章中的第二节“信息处理的工具——计算机”。这一节内容讲的是计算机硬件。硬件不像软件那样趣味无穷,易被学生掌握,通常教师讲的是‘浑身冒汗’学生坐在那里却是‘死气沉沉’。如何用好1-2个课时的时间使学生对计算机的主要硬件有一较深的了解?于是我把这节课改成实践课。课前准备好几台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打印机等,将学生每4个人分成一组。上课开始首先请学生检查每组的实验台上摆放了那些硬件设备。然后让同学们回答:待处理的信息靠何种设备输入到计算机?计算机又是靠什么部件完成信息处理和数据计算?接下来由同学们打开主机箱让他们在主机内的主板上找一块近似正方形的集成电路芯片——CPU——这就是计算机的心脏,是计算机的“信息加工厂”,它负责指挥整个计算机协调工作,完成大量的数据运算,处理所有信息。接着继续提出问题:计算机处理完的信息靠什么来保存呢?有同学回答:软盘、硬盘等。由学生指出软盘驱动器和硬盘驱动器所处的位置。继续引出计算机存储器分为内外两种存储器的概念,内存储器安装在主板上,是计算机的临时存储单元,输入计算机的信息暂时存放在这里,外存储器可存放长期保存的信息,且存储量大、易于携带,如大家看见的硬盘、光盘、软盘。再让学生在主板的扩展槽中找显卡、声卡和AGP图形端口并说明它们各自的作用。最后由学生将拆下的各种部件重新安装,并将主机、显示器、打印机、键盘、鼠标等联接起来组成完整的计算机系统。通过以上实验,学生变抽象的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为一个简单清晰的框图,对计算机各硬件也有了新的认识,将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悟出原来计算机并不神秘,我能学好。

  二、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

  首先要从传统的讲授式单向传输模式转变到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模式上来。充分体现实践的精髓,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这是课堂教学模式变革的根本所在。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教师的作用,保证课程内容的完整,学生反应敏感的程度等。而以实践观指导的课堂教学模式,则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强调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各有贡献,各有所得,不能只关注教案是不是完整,教师讲了多少而忽略课堂教学是否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的实践活动。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如何把师生的相互作用运用到课堂实践中,极大地挖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

  新版的《信息技术》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指导思想,将探究式教与学融入到教材体系中。我在课堂教学中安排了大量的尝试性、探索性的学生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逐步建立起自主性和研究性的学习模式,从而更加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准备学习第三章《畅游网络》中的最后一节〈网页制作〉时,开始学生们兴致很高,因为课余大家经常上网,很想在Internet上有一张充满个性的个人主页,皆有跃跃欲试之势,转而又面露难色,网页制作谈何容易?那可是很专业的。分析学生这种欲进又止的心态,我演示了一张新近制作的“世界杯——迟到的球迷狂欢节”的网页,这张网页既用到了同学们学过的旧知识,也用到一些学起来容易且效果很棒的新知识。顿时,学生感到只要稍加努力网页制作并非难事。于是,鼓励学生们大胆尝试使用网页制作软件FrontPage 2000制作一张个人主页。首先是学生之间的活动:运用表格设计版面布局,适当拆分或合并单元格,为版面设计元素。填加文本或图片。当时正是世界杯足球赛,鼓励学生可以此为主题制作个人网页,学生们的兴趣很高,纷纷上网查找材料、下载图片。对于新知识的学习由我和学生共同完成。1、为网页设计主题,在版面的上边及左侧添加导航栏按钮(由教师演示),导航按钮分别为‘中国、喀塔尔、阿曼、乌兹别克斯坦、阿联酋’等。2、在版面的右侧填加一些足球比赛的精彩图片。3、然后是对网页进行修饰。教师引导学生使用模板给网页填加一个主题即网页横幅及网页背景。为了渲染网页的可视效果可从素材库中选择一个动画足球填加在网页的右上角。5、最后制作超链接。一个2001年世界杯足球赛小组分赛区的网页制作成功了。在这里先是用到已学过的Word制作表格和插入图像的知识,同学们是在非常轻松的环境下步入了网页的制作过程,接下来对新授知识“主题”、“导航栏”、“超链接”也倍感亲切。此时的学生早已按捺不住他们的创作欲望,纷纷尝试制作自己的个人网页。

  三、课堂调节手段的变革

  传统的课堂教学习惯于以教师的权威来控制课堂教学,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知识的输入,是消极的“受动体”,这样的课堂教学是独断的、凝固不变的。要重视目标的导向,将主动还给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受益于自己与他人的组合,体现出他是个有权利的人,是个有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自己决定自己”的人,是有自己意志和愿望的人。在我的课堂实践中从不要求“安静”的教学氛围,提倡学生间、师生间的讨论乃至争论。不要求学生必须按照我的思路去做一篇文稿、一张表格、一幅图片、一张网页。我只是将一些菜单命令的使用、一些操作技巧、快捷菜单的运用、某些功能的挖掘提供给学生,给他们在构造自己作品时提个醒。其实在你放手去让学生做的时候,你会发现他们原来有比你想象更大的潜力,也许你从来没有考虑或发现的问题却在他们似乎是不经意的时候发现了。难到你不觉得你的学生有挖掘不完的智慧吗?

  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将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人,一个有个性思维的人,才能真正发展他们的创造性。将课堂教学变为师生相互参与、相互作用,互为主客体的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模式上来,改革掉陈旧的输入式的传统课堂教学,还学生一个自由的发展空间,让具有实践观的课堂教学焕发出青春的活力。

  (作者:王建军 方玉娟   来源: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1#
 楼主| 发表于 2008-7-24 17:0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信息技术获奖论文选

教育信息化建设重在引领和落实

上海市青浦区教师进修学院 薛留根 郁坤
上海市青浦区教育局制订的《青浦教育现代化行动计划》中,把教育信息化确定为青浦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三个平台(教育信息化平台、教育国际化平台、教育综合性服务平台)之一,“使现代信息技术与其他各项教育要素的现代化相互匹配,相互促进,带动教育的整体现代化”,明确了信息技术是教育现代化的技术支撑、手段支撑和方法支撑,是促进教育内涵发展的一个推动力。
一、教育信息化基本建设和成果
(一)硬件环境为教育信息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自2004年起,青浦区教育局在前几年大量投入信息化设施的基础上又投入2000多万为全面推进二期课改、全面提升师生信息素养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支撑。
在“一网四室”和“三网合一”基础上,小学一二年级、初中预备班全部配上投影机和实物展示台。
中小学计算机拥有量
 学生用计算机总数:
7683
小学生使用:2967台
小学生人均1:9.54
初中生使用:3156台
初中生人均1:8.21
高中生使用:1560台
高中生人均1:5.11
 教师用计算机总数:
2279
幼儿教师使用:118台
幼儿教师人均1:4.65
小学教师使用:820台
小学教师人均1:2.24
初中教师使用:898台
初中教师人均1:2.26
高中教师使用:443台
高中教师人均1:1.62

(二)互动通道在全市19个区县中具有率先优势
2005年起所有中小学都具备公网IP地址,具有国际域名,为实现“四通”(管理通、教学通、培训通、社区通)提供了超一流的互动通道。这在全市19个区县中率先实现。构建了“青浦教育网”、“政务公开网”、“青浦实验网”、“青浦教研网”和“各校门户网”五大网络架构,组成了内网共享互动、外网互联互通的青浦教育城域网体系。
(三)资源建设以 “强队伍,优课堂”为核心形成本土特色
一学年来我们积极关注本区及基层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将本区及基层学校领导教师学生的教育教学动态2000多条及时地在本区简讯、校园动态上登载,提供给教师共享。
并在党建园地等栏目中发布文章80余篇,保持中国共产党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网站发布文章207篇,提供给基层党员参考学习。
建设以教师专业发展为主旨的“教育视频课例”网站。这个专题网站集教育科研、校本研修、实践反思、资源共享等功能,可以多角度地应用,以满足研究者和实践者不同的需求。目前,已有100余节视频课例,涉及语数外、理化生、音体美等各学科,在青浦区教育门户网站上供世界各地点击浏览,也为基层学校教师培训提供了教研的资源。本学年完成了参加全国、市评比的小学数学、自然常识视频课例制作,其中一个已获奖。完成市级评比课、新课程培训课例30余节,其中多节在各条线获奖。少儿专题节目《我们的发现》获市文广影视局唯一的少儿节目精品奖。
(四)电脑作品数量与质量实现明显提高
我区参加市第六届电脑作品制作,全市19个一等奖中我区获得3个一等奖,处于全市领先地位;2004年暑期电脑作品展示,我区数量第一,质量第二。华新小学、商榻小学在市教育信息化年鉴上得到表扬。成功开发电脑作品上传平台,举办青浦区第四届电脑作品展,征集作品3000多件,数量和质量比前几届都有明显提高。获得全国优秀课件奖一个(青中)、学生优秀作品奖一个(华新小学)。
(五)应用推进从实际出发重点突破涌现典型经验
青浦一中的“有效利用课堂实录──加快新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能力的有效方法”、“建立学科信息员制度加快学科资源网建设”;
华新小学的“持之以恒抓好学生电脑兴趣组活动,在实践中提升学生信息技能”;
青浦高级中学的“提高教师多媒体课件质量,有效抓好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徐泾中学的“构建校园信息管理平台,加快管理步伐”;
佳禾小学的“构筑家校联系平台,提升学校品牌”;
商榻小学的“充分发挥三网合一功能,开阔学生视野”;
实验中学的“发挥名优教师作用,切实抓好语文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
庆华小学的“将《WQ》课程置于网络环境下不断生成、拓展”;
豫英实验学校的“全员参与,建设数字校园”、“以机器人制作为载体,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等,已经在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中初显端倪。
二、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建议
(一)比较突出的四个问题
回顾所做的教育信息化工作,我们在“拼命”应用走向科学应用的历程中,确实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我们觉得我们所涉及到的全区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从务实推进的角度思考,从持续快速发展的角度思考,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我们从师生书面问卷调查、实地检查和网络BBS情况分析,下面几个问题比较突出:
1、应用不充分。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设备、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尝试,根据数据调查,经常进行的所占比例为24%。
2、可用资源不够。在进行网上办公或网络教学的过程中,调查结果显示网速太慢,资源太少,占比分别为68%和37.33%
3、围绕“强队伍,优课堂”,及时总结典型经验在网上共享不够。
4、学校领导重视程度不够。调查数据显示,校长重视教育信息化占比54%。学校信息主管、技术主管的人员素质不高和得到关怀的认可度偏低。
(二)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八点建议
上述情况是整个教育信息化推进过程中的通病,不单是青浦的不足。谁先关注,谁先想方设法解决,那谁就会在推进教育信息化上处于领先地位。为此我们必须整合群体力量,凝聚集体智慧,重在领导深入,关注全局协调,做到步步到位,确保实际效果。根据调查分析后,特提出八点建议和做法:
1、校长的信息化行动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直接动力
希望我们的校长要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教育信息化在教育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作用,以新的观念、新的思路和新的办法,谋划和指导信息技术教育;切实增强抓好信息技术教育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深入探索新形势下信息技术教育的特点规律,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努力把信息技术教育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对于一个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成败,校长起着关键作用。校长应当亲自领导和规划学校信息化建设,并带头应用好信息技术。
具体才能深入,深入才能更具体。目前,至少有以下几件工作是可以深入具体地实施的:
(1)在已经具有公网IP地址和国际域名的条件下,开辟“社区通”平台,让学校直接面向社区、面向家庭;
(2)倡导学科教学实践“整合”的各种途径,特别是改变只有信息科技和阅读课才进电脑房的现状,使“教学通”充分发挥教学优势;
(3)倡导教师用好上海教育资源库的教学资源,要求校级以上骨干教师要在校园网站上提供共享资源;
(4)加强管理,提高电脑使用效率。对工作时间内用电脑打游戏、看电影的现象及时制止,提出严肃批评。
2、教师的信息化培训是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的关键所在
广义的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等三方面的素质,狭义的信息素养通常只指信息能力。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信息素养的教师,是现代化学校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学校应当首先确立“教师发展为本是学生发展为本的前提”的办学理念,引导教师“在网络环境下研究实践教育教学工作”,构建资源共享和信息互动文化背景下的校本教研模式,带领广大教师走一条研究之路、探索之路,将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进入常态阶段和实作阶段,促使更多的教师成为适应信息时代的名优教师。
(1)按照教育部《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和上海市教委“培训通”要求,分步实施教师信息素养的培训。
在“十五”培训基础上,进行新一轮的教师信息化技能培训,进一步提高校长(园长)教师的信息素养。2005学年起开始分别培训校长(园长)、技术主管、信息主管、骨干及一线教师,在培训中增强意识,使教师信息化技能适应数字化信息化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
基本完成教师培训网络的建设。依托上海教师教育网,通过面授或网络教学、组班或个人自习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建立校长和教师培训及应用推进的机制,形成以项目带动学习的新的培训模式,全面提高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能力。通过项目招标的方式,开发网络教学平台,加强网络教育的课程建设。
(2)切实抓好学校信息技术主管、信息主管的队伍建设。提高网络运行质量、提升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关键就是要使基层学校的信息技术主管的人员素质有质的提高,为此我们和人事科合作联合开办了国家认证的网络中级培训,全区63名教师通过了认证,取得了中级证书。各校应在“想得出,学得精,做得来,叫得应,办得快,干得好”上做文章,围绕“以理性解决问题,凭实力赢得成功”,切实抓好信息技术主管队伍的建设,确保学校局域网的畅通、学校网站内容的丰富。
3、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核心
顾峰局长在《坚持内涵发展 加快青浦教育现代化步伐》中指出:“要构建现代的、共享的区域教育网络平台。教育信息化工作部门要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要加强课程教学资源群的建设,搭建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研究建立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传播机制,拓展教学时空,实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与信息互动。”
为此,必须围绕培养高素质新型信息技术人才,全面推进教育理论、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创新,积极谋求信息技术教育的新进步、新发展。《关于加强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指导意见》指出:“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是一个长期推进过程,既要着眼于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又要着眼于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新的教学方式、学生新的学习方式的形成,倡导信息化环境中师生的互动学习。要从改变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做起,提倡多种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并存并用。”
(1)在实施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过程中,创建信息化学习平台,把信息技术作为重要的学习工具。
我们提倡在实践中学习,在交流中共享,在合作中发展,而做到这些,要突破时空限制,惟有借助网络优势。对此,可以充分利用“一网四室”和“三网合一”设施,以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子课题作为校本教研内容进行实践探索;可以通过区域性的网站建设中心组、课件制作协作组和网络畅通协作组,促使新理念、新教学和新技术的有机结合,鼓励教学能手、教学骨干和信息技术爱好者的互助合作;可以定期开展活动,借助虚实相谐,提升信息技术的使用层次和专业水准。
(2)在信息化环境中提升分析、综合、比较、鉴别、创新和实践能力。
要让学生随时能在信息化学习平台上获得资源、工具、方法和指导,建构认知、发展个性,促进形成学生自主探究、生动活泼的教与学的氛围。在今后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应该把握信息技术的特征进行教学设计;把握课程改革的主攻方向进行设计──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把握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进行教学设计。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剖析典型,提升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程整合的能力;注重交流,构建信息技术教育的资源共享联盟。
(3)在信息化环境下将名优教师的优质资源及时转化成为本土化的优质网络资源。
发挥名优教师的信息技术有效整合课堂教学的优势,这是引领推进教育信息化,实现“建峰填谷”、均衡优质发展教育的极佳通途。区教育门户网站要为每一位区级名优教师建立自己的博客网站。
我们希望名优教师大胆尝试实践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能及时地将自己的成果提供到网站上供教师共享。
4、创建“青浦教育论坛”,丰富校本研修内涵,提升校本研修品质
为了引导网上教研,丰富校本教研的内涵和质量,建立“青浦教育论坛”,这是教师研修、网络教研、研讨问题的重要阵地。引导教师、教研组通过论坛组织网上教研、评课活动,及时有效的交流能够凸现校本教研活动的鲜明特色。论坛上开辟的“班主任心声专栏”,以班级建设研究为专题,吸引年级组长、班主任、生活教师和科任老师共同参与,成为共同研究班级建设的交流平台。特别是系列主题班会研究的网上研讨,可以充分体现集体智慧的优势和作用。
5、继续完善“青浦教育视频网站”,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的信息平台
各校应该安排人员及时提供学校教师的优秀视频课例和相关文本,充实“视频课例网站”,实现信息互动、资源共享。教师进修学院将依托基层学校提供的素材,组织力量筛选、整合、提炼,制作一批容量大、质量高、有特色的视频课例,构建区级课例资源库,供全区实时共享。区教育局将适时进行“视频课例”的评选。
6、开展网络技能比赛,夯实学生发展的基础
学校应通过经常性举办学生电脑网络技能比赛,为学生提供成功舞台,进一步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向,夯实学生今后发展的基础。
今年下半年将举行第五届师生电脑作品制作活动,要求各校认真组织好活动,今年的活动以网上展评与现场展评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师学生可以在网络写作、作品创作、操作技能等方面展示个人才华。与此同时,还可邀请学生担任裁判工作,让其从中得到锻炼,通过学生裁判和参赛选手的具体表现来影响并引导其他同学投入到正确的网络学习当中。
7、创建班级网站,积极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适时推进班级网站的建设,能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技能的舞台。把班级网站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时,能充分调动全班同学参与进来,极大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且拓展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空间。
师生可以利用班级网站开展网上主题班会、家庭作业和阅读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上、生活上的交流,以及经验上的共享,同时学科老师、家长也能够参与进来。通过班级网站建设,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班级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建设意识和责任感培养,把学生对网络的迷恋吸引到真正的学习上来。
8、信息化设施的有效使用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有力保障
我区教育部门领导要求全区中小学走在现代化教育的最前沿,按照总体规划、整体布局、分步实施、逐步到位的原则,围绕“硬件具有先进性:配备与使用并重条件与人员适应;软件具有丰富性:软件与硬件同步 数量与质量协调”,要认真落实信息化设备的有效使用,确保信息设备的效益最大化。
要在学校经费的筹划上加以安排教育信息化的必要投入。尤其要辩证看待费用的“多支出”,目前不少信息化设施设备已经过了保修期,有的学校网络中心没有或者不使用空调,致使设备在高温中运转而损坏,结果必须支付高额的维修费用,在此再一次提醒领导要注意这个问题。
要在使用管理上形成规章制度,健全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班子,定期对信息技术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对信息设施进行登记维护,严防流失损坏。
要在“校校通”的基础上,努力实现“管理通”、“教学通”、“培训通”和“社区通”,达到教与学的方式的转变,达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达到学校管理信息化,达到教师备课电子化,达到主流教学媒体化,达到资源共享立体化,达到家校联系网络化,达到设施保障可控化。
──全面实现“管理通”:100%的小学、初中、高中实现学生学籍电子化管理,80%以上的中小学(幼儿园)实现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
──基本实现“教学通”:60%以上的学科建成与二期课改配套的数字化教学核心资源库,各学科基本上达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要求。开通并不断完善“视频课例”网站,逐步形成集研究、培训、远程教学一体的,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全面受益的特色网站。
──基本实现“培训通”:60%以上的教师培训课程能利用网络进行。
──初步实现“社区通”:通过三网合一(即天网、地网和人网)的公共平台作为实现终身教育系统公共平台的基础,通过集“天网、地网、人网”三网合一的终身教育系统公共平台进行社会化学习,建设“学习型城市”。30%以上的中小学生能利用网络在家庭或社区进行学习、交流,50%以上的入园幼儿家庭能通过互连网络接受育儿指导。
今天,当我们以现代教育的视角来审视信息化环境下的课程教学改革时,特别注意:学习要虚心,理念常更新;技术求学精,整合靠创新;规划要用心,过程要细心;实作有慧心,常抓有恒心。让我们共同努力,用心将我区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抓好抓实,攀登教育信息化新台阶,再创新辉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5 16:2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