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xingkong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信息技术获奖论文选

[复制链接]
64#
 楼主| 发表于 2008-7-12 14:0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信息技术获奖论文选

远教给孩子插上知识的翅膀



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那龙中心小学 卢艳凤



摘要:笔者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除了经历时代的变迁外,还经历了语文教材的多次更新。而近两年自实施全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来,在师生当中产生了历年不论什么设备都无法与其比拟的优势让我们感到耳目一新。通过远程教育资源运用前后的对比,学生感到学习更加轻松、快捷,掌握到的知识更为丰富、有趣。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特别是在指导学生学习既抽象,科学性又很强的课文时,教师可以运用音像并茂的图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了教学效果。远程教育资源凸现了先进现代教育设备的绝对优势,这确实是孩子迈向成功殿堂的最佳捷径。

关键词:远程 资源 优势

自2003年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实施“全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来,各地已经创造出教学光盘播放点、卫星教学收视点、计算机网络教室3种模式。我校也创建了计算机网络教室,教师通过现代远程教育,使身在农村的中小学生共享城市名校名师的教学资源,缩小了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

奋斗在教学第一战线上的我,确确实实感受到远教资源的运用给教师、学生带来的无尽的好处,学习起来更加快捷、方便,减少学生迈向知识殿堂中要受到的挫折。理由:

一、变抽象为形象

小学语文中《太空生活趣事多》一文,在指导学生学习此篇课文时,由于师生都受到时间、空间及知识的限制,学生在学习课文时,面对教本很难想象出人在太空中“行走、吃饭、洗澡、睡觉”等一些看似简单的日常生活与在地球上的不同之处,因此在学习课文时只能从字面上生硬地理解,通过抽象地教学,学生学到的知识很容易遗忘。今年学校建设CAI教室,配备了多媒体设备,教师从此就可以利用媒体接收到远程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学习。从此,学生足不出户就能通过远程资源丰富多彩的画面观看到宇航员在太空中的一切行动,学生就能结合资源学习课文《太空生活趣事多》时就容易得多,牢固得多,便捷得多了。

二、知识更规范化

作为初入学校的小学生,识字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生字的读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时,很大程度上受到地方言及教师本身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影响。没能科学正确地指导学生对生字的音、形、义进行正确讲解、传授,给学生今后在语言的形成、能力的培养产生不良的影响。笔者是土生土长的农家孩子,自幼在家乡读书。由于长期受到纯正的地方壮话的影响,经常把“流水”说成“楼水”或把“楼房”说成“流房”;把“洗碗”说成“死碗”。更分不清“zhi”与“zi”、“lou”“rou”的读音。这给我在生活、工作中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现在好了,有了远程教育资源,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再也不怕受到地方音的影响了,字形也能按照正确的字的间架结构加以认知、掌握。例如,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文中的“戴”字时,学生对“戴”字的间架结构、笔顺、笔画、读音等都觉得难以掌握。此时,我们教师就可以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的绝对优势,帮助学生掌握“戴”,当要了解“戴”字的间架结构时就点击此字的“结构”信息卡,屏幕就出现“戴”字的结构、笔顺、笔画数,并对“戴”字准确无误地进行书写演示。当你要了“戴”字的读音时,就点击“戴”字“读音”信息卡,信息卡上就会出现“戴”字的音节,有关该字的声母、韵母、声调,包括该字的准确读音都一应俱全。当你要了解“戴”字的字义时,就点击“字义”信息卡,有关该字的字义就出现,很快就让能了解到“戴”字的字义、组词情况。如此方便、快捷的学习途径,我们的孩子从此就能准确地掌握每一字的音、形、义了。

三、让学生朗读课文更加入情入境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但是在以前的教学中,由于教师的朗读水平有限,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教师由于对课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把握不好而读得生硬结巴。

2.教师读音不准,有时连范读的能力都没有,干脆让学生自由读,至于学生读得怎样则无所谓。因此学生的朗读水平永远都得不到提高。

3.有的教师教学时只求量不求质。只要能把教材内容按时上完就行,读与不读不要紧;只要把课文里的内容灌输给学生就行。

种种原因的存在,使得我们的孩子对课文朗读无动于衷,更谈不上“有良好的语感”、“能把课文中作者的态度、情感进行再现”。现在能运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教学,每篇课文都可以在资源上找到相应的信息,当点击该篇课文时,其音、像并茂的影片,学生就能从中感受到标准的范读。教学时,教师可利用这一资源反复训练学生的朗读,使得学生在反复的训练中入情入境地朗读。

四、知识更丰富,视野更开阔

大家都知道,不管是谁,要学习好“语文”这一门功课,单单学习教材中的知识是远远不足的。常感到“知识用时方恨少”。作为教师,我们只有做到以教材中的内容作为范例,在指导学生掌握教材知识的情况下,教会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引导学生利用掌握的学习方法学习教材以外的知识,这样我们的孩子学习到的知识才是丰富多彩,获取的知识才会全面,视野才会开阔,同时他们多方面的能力才得到提高。

远程教育的优势不尽列举。让我们利用远教育资源给孩子插上知识的翅膀,愿我们的孩子能越飞越远,越飞越高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5#
 楼主| 发表于 2008-7-12 14:0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信息技术获奖论文选


运用现代技术装备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安徽省五河县城关三小 王勇



随着社会的发展,WTO的加入,载人航天的成功……我们满怀信心地步入了充满竞争的21世纪。“有需要就上网,有问题就查网”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正在不知不觉地改变着人们的传统观念、生活方式、学习方式。而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于一体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新的教学思想和教育理念,这种日益引起人们重视的新的教育技术所能达到的效果是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

我校是全县最早开设计算机课程的学校之一。为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校领导对计算机教学和应用给予了极大关注,率先建立了计算机房,配备了多媒体教室。目前学校拥有电脑八十余台,都上了Internet网,每个办公室都拥有电脑,创建了校园局域网,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开设了计算机课,让学生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有所认识和了解。每个年级甚至每个班都有电脑兴趣小组。

那么如何利用这些资源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利用现代技术装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基本出发点。当小学生对某件事情感兴趣时,他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多媒体课件中图像、文字魔术般的变化和出神入化的交互性,常常会激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和好奇。我在数学教学中就经常根据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避免枯燥、单一的讲解,利用直观形象的CAI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我在讲《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课时,就利用课件演示了平行四边形割补平移的过程,从而使学生明白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中底和高与长方形面积中长和宽的关系,让学生很自然地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同时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向同学们展示了平行四边形不稳定性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作为篱笆、电动门等的应用。这样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容易理解的知识,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获得的概念更清晰,更容易保持和提取,很轻松地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

二、利用现代技术装备,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众所周知,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出路之一是淡化学科界限,适当开设综合课。培养学生信息素质,必须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必须让学生在具体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得到实践和锻炼。这一“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过程中的“信息”是与学生各科学习内容相关的有意义的知识。如:在计算机的文字处理软件Word教学中,若为打字而打字,不仅毫无实际意义,学生还会感到十分厌烦,提不起精神。我的教授方法则是同作文教学紧密结合,指导学生使用文字处理软件输入、编辑、修改学生自己的作文,或统一修改教师精心准备的“病文”。这样做,学生感到十分亲切,不仅可以愉快地完成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任务,使他们个个都有成功的喜悦感,而且突破了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从而有效地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这样的教学,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也更强了。

三、利用现代技术装备,扩大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新课程标准》指出:“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现代信息技术不仅具有模拟性,且可生动直观地展示原来无法直接展示的东西,一个好的课件,其窗口所承载的声、像、图、文信息是一种艺术美,会有极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在美的氛围中,情绪高涨地学习,生动、活泼、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如我在教《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我运用多媒体播出美妙的音乐,同时动画式介绍人体中许多有趣的比: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的长度的比大约是1:1;身高与双臂平伸长度的比大约是1:1;身高与胸围长度的比大约是2:1;脚长与身高长度的比大约是1:7……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什么用处呢?假如你是侦探,只要发现了罪犯的脚印,就可估计出罪犯的大约身高;如果你到商店去买袜子,只要将袜底在你的拳头上绕上一周,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符合你穿。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学习。这不仅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丰富了知识,也使同学们发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要用到数学,数学离我们并不远,它就在我们身边。

四、利用现代技术装备,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指出:“我们教学生学习一门学科,决不是要将结果记在心中,而是帮助他参加到形成知识的过程中去。”电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与各个学科都有联系,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我校一位语文教师在《未来的电脑》作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现自1946年第一台电脑诞生以来电脑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脑的外观、功能等方面的巨大变化。提出:那么未来的电脑会是什么样的呢?学生在电脑上充分驰骋自己的想象,一台台造型别致、功能新奇的电脑出现在电脑屏幕上,而且配上了具体的文字叙述。这次作文教学获得了巨大成功。有位平时作文很差的同学,这篇作文写得特别好。原来他是个电脑迷,在电脑上画图、写作文,对他来说是拿手好戏。他灵活地运用键盘、鼠标勾画自己心中未来电脑的蓝图,结果他的这篇文章因为想象新颖而在《农村孩子报》发表,同时在国家想象作文大赛中荣获二等奖。这极大地激发了他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自觉性。他的语文成绩在期末评估中也获得了优秀。他自豪地说:“我的进步缘于电脑,电脑是21世纪的通行证,我要努力学好它。”

现代技术装备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促进了教学手段、方法、内容的重大变革,加快了教育信息化进程。我们一方面要在教育教学中积极推广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现代技术装备的强大优势,通过教学设计,对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合理选择和优化组合,科学而有效地应用现代技术装备,解决教育教学问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
 楼主| 发表于 2008-7-14 13:5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信息技术获奖论文选

浅谈信息技术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河北省三河市李枣林小学 柳红霞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在中小学普及,成为中小学生必需的一种工具。在信息技术课上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显然和信息技术教师的素质有着直接的关系,无疑对我们一线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加强业务水平,还要及时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组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师生关系等方面都应达到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的有关要求。

一、教师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的指导者、创造思维的培育者

教师指导的主要内容:学习指导,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促使其学习能力的提高;创造思维的培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成为具有创造思维的人才。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是自主学习、自我创造的主人。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为学生的学习和创造提供帮助和服务,而不过多干涉学生创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加明显。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活动的展开,信息资源和学习工具的提供,学习动机的维持,尤其创新思维的训练都离不开教师。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情感的支持者、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和咨询者以及思维的点拨者。教师工作的重点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而是组织、帮助、促进学生进行学习和创造。

二、教师由课程的执教者转变为设计者和开发者,创造性地组织教学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造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快乐中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中,大胆设计和创造多样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轻松、快乐学习、创造中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使他们形成适应信息时代生存和发展的素质。

信息技术教学是信息技术活动的教学,是关注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前提的、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活动过程,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先对各项教学活动进行内容解析和可行性分析,以便在充分理解教学活动意图的基础上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如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信息活动,动画、课件、游戏、表演等,让学生在良好的信息技术情境中学习;尊重并相信学生有自主尝试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操作,鼓励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把握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并将一些典型的问题和意见展开讨论。

三、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贯彻从生活中选取实例,再回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的原则

学习信息技术的目的是应用,是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主动操作和尝试,使他们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术。在实际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师要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重点突出那些与日常学习和生活紧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学习之后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它们的用武之地,通过使用,充分体会到信息技术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的便捷和快乐。

四、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实施多元开放评价促进每个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创新的教学活动中学会搜集信息、分析处理信息,学会交流、合作,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要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多元开放评价,尤其反对教师主导的评判,提倡学生在自我作品欣赏基础上,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实施多元开放评价是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兴趣的重要手段和策略,目的是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探索和创造,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求知欲,使学生获得成功感,树立自信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不断的激励中得到发展。

总之,随着基础教育课程的深入开展,教师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快乐学习”的理念,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更好地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主性、创造性、灵活性,使学习变成一种新景象,才能更好地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7#
 楼主| 发表于 2008-7-14 13:5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信息技术获奖论文选

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整合
──网络环境下的综合实践课探究型教学模式探索
贵州省贵阳市第十中学 杨大雁
摘要:本文在课程整合理论和任务驱动教学思想的指导下,结合具体教学案例,实现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整合,在网络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信息技术 综合实践 课程整合 任务驱动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已在中小学教育中有很普遍的应用,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应用给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了很大的冲击,随着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日益丰富,原有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探讨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的教学模式,加快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是对现代中小学教育工作者新的挑战。下面以我在综合实践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体会谈谈我的一些看法,用以抛砖引玉。
一、信息技术在综合实践课中的应用的指导思想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curriculumintegration)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因此,要用信息技术系统地处理课程的各个方面,以建立能满足学生需要的有机整合的系统,并且根据学生的反馈进一步改进这个系统。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课程整合是通过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课程的互动性双向整合,促进师生民主合作的方式实现以人为本的新型教与学的模式,建构起整合型的信息化课程新形态。
2.任务驱动的教学思想
“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者──教师只是指导者和辅助者。而学生才是教与学活动中的主体。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理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带着任务学习,以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来驱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中,学生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并找出其中的新知识,然后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基于课程整合思想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正是借助其他学科中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来驱动教学。任务是学科教学所要解决的问题,信息技术是解决问题的工具。在教学中体现“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学习活动,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整合──网络环境下的综合实践课探究教学模式
“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以问题解决为中心,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等步骤去掌握知识、培养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问题──探究教学模式从提出问题开始,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结束。其一般程序为:
在该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问题解决为核心参与认知过程;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多是以任务驱动的形式进行的,两者在问题情境的创设、问题(任务)的解决过程上有许多不谋而合之处。因此,将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应用到信息技术教学中,不仅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一种创造性尝试,同时也可实现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有效整合。
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整合──网络环境下的综合实践课探究教学模式可用下图表示:
从上面的模式中可以看出,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整合──网络环境下的综合实践课探究教学模式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具体的学科中选取探究课题,然后围绕该课题,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主动获取、分析、加工相关的信息资料,最终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该模式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完成学科学习任务的同时,实现对信息知识和信息技能的掌握。在教学实践中,还要注意教师要对学生的问题解决情况做出评价并及时给出反馈意见,以促成学生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为了保证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在教学实践中还要采用相应的学与教的策略。这些策略运用的是否得当,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一)学习策略
基于整合的教学模式要求学习具有如下特点:①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②学习过程是以自主探索为主的,学习者之间是协商的、合作的③学习是以问题或主题为中心的④信息技术是主要的学习工具。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学习策略:
1.具备强烈的问题意识
学生一旦有了问题意识,就会对问题的解决产生兴趣,同时对知识本身产生兴趣,因而有一种想要学习的心理倾向。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新知识往往是从其他学科知识或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引入,这些有实际背景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对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并产生一种要解决这些问题的愿望。
2.以小组协作学习的形式,积极参与问题解决过程
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学习任务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和协作学习完成的。小组协作是经常采用的组织形式,一般小组由3—5人组成,各小组按照学生对探究主题的兴趣进行分组,由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一个研究课题。在探究过程中,小组成员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利用各种信息工具获取、分析、处理信息,并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将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
学生要能够有效地使用信息工具处理信息、表达思想以及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学习过程中,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主要体现在:①课程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的获取工具②情境探究和发现学习的工具③协商学习和交流讨论的工具④知识构建和创作实践的工具⑤自我评测和学习反馈的工具。随着学习资源的不断丰富,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学习资源已经成为新型学习模式的重要特征。
(二)教的策略
在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应用以下教学策略:
1.创建良好的问题情境
良好的问题情境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习者特征,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对问题情境的体验中产生问题意识、发现并提出探究的问题。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提供必要帮助
教师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是以指导者、促进者的身份出现的。具体学科任务的解决是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进行的,但是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概括、归纳和总结,才能全面地看待问题。教师要把握时机,从旁指导,促进学生技能的掌握和知识的迁移。
3.进行及时的评价
为了保证问题解决的顺利进行,还要对学生问题解决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值得注意的是,课程整合要求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只是放在学会知识上,而是应该转移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因此,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进行评价,更重要的是要对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等因素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同学间的相互协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案例──《对中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调查》
这是一个在综合实践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实例。设计该案例的目的是在学生解决具体综合实践学科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其树立正确的中学生人生观价值观。该案例从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当今中学生的人生追求、生活态度及对社会现状的看法,使学生对照自我,正视自我,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正确中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使用信息技术查找获取如何设计调查问卷并对所收集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整理,最后做出一份内容完整、论据充分的调查报告。该过程包括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在该阶段,由教师创设一个恰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探究的主题。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当代中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生根据自己在生活学习的接触,说出并写下他们自己认为是当代中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然后在小组内讨论这些当代中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第二阶段 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该阶段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
①把握问题
一旦学生产生了问题意识,教师就要引导他们将问题变成一种可解决的形式。教师要指导学生选好、中、差三个层面的学生进行调查,从衣、食、住、行、读书、交友、课余娱乐、消费观等能反映中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生活问题,更有涉及人生的最终目的追求、意志性格、品德行为以及家庭状况等问题进行调查。
②收集资料
学生明确要探究的主题之后,下一步就需要收集相关的资料信息来设计相应的问卷。信息的来源不要局限于一种形式,可以是互联网,也可以是电视、报纸、杂志、书籍等手段。
③提出问题解决方案
学生通过发放、回收所设计的问卷,小组汇聚,统计分析回收的问卷信息,确定出验证课题所需要的信息呈现方式,如文字、图片、动画或声音、视频等形式,最后得出问题的结论。
第三阶段 解决问题
在这个阶段,各小组需要做成一份关于“对中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调查”的调查报告,以展示探究成果。教师要鼓励学生使用各种形式展示与交流探究成果,比如将研究成果打印出来形成小论文,做成主页的形式在网上发表,或者做成多媒体文稿等。经过师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后,形成最终的学习体会或研究成果。
在该案例中,研究气氛应该是合作的、认真的。学生能够大胆假设、积极参与、敢于发言。此外,在研究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形成严格而轻松的科学作风。教师在整个过程中的任务是组织、引导、帮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并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帮助他们解决一些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
 楼主| 发表于 2008-7-14 13:5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信息技术获奖论文选

网络教学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四川省双流教研室 王平



问题提出: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带来了深刻的变化。网络信息资源逐渐成为新型的教育资源,在教育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互联网和教育作为推进未来社会发展的两大核心动力,将在广度、深度影响一个民族的命运,影响一个团队、个人在未来时代的竞争力。网络教育成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发展方向,特别是当前“校校通”工程逐步建设,“教育信息化、数字化校园”成为现代化教育发展的目标,网络教学争先恐后成为广大教师教改研究的主要课题。

什么是网络教学?网络教学意义何在?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区别,怎样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设计,网络环境下教学评价等一系列问题都是我们需要解决的。

一、网络教学的定义

网络教学:广义上,网络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网络技术的教学活动。狭义上,网络教学是指将网络技术作为构成新型学习生态环境的有机因素,充分体现学习者主体地位,以探究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教学活动。

解释:广义的网络教学简单来说就是网上教学(E_Learning)就是在线学习或网络化学习,利用已有的互联网平台,学者通过PC上网,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无论通过网页发布的教学内容、通过电子邮件BBS与学生交流,通过网络传递视频信息,还是基于网络信息资源的信息加工样式──如WebQuest,以及基于网络应用的研究型课程等等都属于“网络教学”。)

狭义的网络教学:强调网络技术,寻求在网络技术条件下怎样的教学活动是独特的,是其他媒体无法取代的。

结合信息技术学科,我们只谈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学。

信息技术学科就学习环境而言可以分为:依托校园网的教师多媒体环境,基于网络教室的局域网环境,直接利用Internet广泛互联网环境。(重点讲互联网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学)

二、网络教学的意义

信息技术教育的落脚点:信息技术教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核心是要求一切以学生为主,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新的教育理念(建构主义理论)要求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既注重教师的教,又注重学生的学两方面有效结合起来,从而优化整个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教学正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学生在一定情景下借助学习和其他人(教师、学习伙伴)的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进行知识的自我构建(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所以网络环境下开展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具备可行性。

1.网络教学应用于信息技术课程的优越性

网络教学具有其他教学手段不能比拟的优势:

(1)内容丰富、形式多样Internet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内容包罗万象,在表现形式上,将文字、图形、图象、动画、音频、视频等多媒体集中于一体,采用可视化窗口交互操作,扩充了信息量,营造了信息环境。

(2)检索信息方便浏览器、搜索引擎提供了强大的检索功能,极大方便了信息的获取。

(3)适时交流计算机网络具备高速传输信道,教师可充分利用在线功能,实现师生、生生之间交流,得到及时迅速的反馈信息,大大减少了教学的盲目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双向交互,既加大了学生参与度,又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处于主动地位(查找、处理信息)。

网络以上功能与信息技术课程相结合,将网络教学作为信息技术教学的手段,为教育提供全新的理论、模式、方法和媒体,必将推动信息技术教育发展。

2.网络教学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影响(与传统教学方式有哪些差异)

(1)教学内容的变化 网络教学为学习者提供了必要的信息环境,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内容,大大丰富、拓展了书本上的知识,使学生可以在较少的时间学习更多内容。新课程对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学习。课程涉及到学生利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收集整理信息以及利用信息交流工具表达自己的观点等,因此网络本身也是“教学内容”,比如在应用网络教学时候,学生也在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技能(比如:网上邻居、共享文件夹的使用,信息的搜索下载,网上聊天BBS的使用,整理信息的工具Word、记事本等字处理软件,还有各种网络环境(教学平台)的使用。

(2)教学过程的变化 网络教学中,教学过程由传统的知识讲解或课堂讲述+演示转变为创设情境、协作学习、自主学习、讨论学习等新的教学过程。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课程的整个教学活动离不开学生团体的共同参与,网络环境教学大致经历:给学生布置任务,确定主题,学生接受任务,分析问题,通过查资料、寻求帮助或在线交流方式完成学习任务,在网络的资源共享、信息检索、交互功能的支持下教学步骤围绕“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核心目标进行,教学过程发生了变化。

(3)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 在网络教学中,学生必须具有高度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信息技术,利用各种资源主动构建知识,学生既要掌握知识的学习,又要掌握信息技术的运用,同时还要学会进行协同学习,与他人交流,共享信息。这些都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具有高度的自主性。

(4)教师角色的变化 网络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化身,教师角色发生变化,变成学生指导、帮助者、促进者,教师的教学行为主要放在如何教学生“学”的方法,创设有利的情景,指导学生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指导学生懂得“从哪里”和“怎么样”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得知识的工具和根据认识的需要处理信息的方法)

(5)教学媒体作用的变化 教学媒体由原来的教师授课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学生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建构知识的工具。同时,教学媒体即网络本身也是学生学习的对象。

(6)教学模式的变化 网络技术的应用,使教学模式由单一型向多样化转变。通过模拟教学、虚拟教学、问答式教学、交互式教学等模式来提高知识传授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三、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

网络环境只是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最佳载体,但它并不能决定教学效果,只具备了教学的硬环境(充当手段作用),而教学中的软环境(教学资源、教学过程的组织)才是教学质量效果的决定因素,因此教师有效使用网络开展教学,必须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同教学目标,教学组织过程以及学生学习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达到良好的效果。

根据网络自身的优势,在课堂教学中以下几种教学模式适合网络教学。

1.任务驱动教学法

以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驱动教学,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巩固知识技能,培养创新精神和主动学习习惯。

网络环境的适时性,交互性使教师实施教学任务,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变得更加方便、快捷。例如在进行画图工具教学时,可以设计诸如节日贺卡、环保宣传画、海报等形式的任务,在进行网页制作教学时,可以设计班级主页、个人主页、环保主页等形式的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加以指导、帮助适时点拨,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能潜移默化地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技能。

实施任务教学,应注意以下问题:

(1)主题任务(注重任务的实用性)设计任务要符合学生的特点,考虑学生实际,尽量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内容或其他学科内容相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到这一点,创设适当的教学情景,比如:《word对象的插入与设置》中自选图形的应用,将《一米阳光》剧照、《中学生吸烟有害健康》作为学生活动任务;在学习网络技术基础时,布置“畅想Internet未来生活”主题任务;此外还可以结合时事(世界环境日,爱滋病,3.15等热门话题)与《搜索与下载》、《电子小报制作》、《网页制作》等进行教学。)

(2)强化任务,淡化计算机知识让学生学会怎样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在做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3)任务与任务之间的相互联系任务具有连贯性,形成任务链,加强任务之间的互相渗透,使学生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处理综合问题的能力。

此外,明确目标要求,任务要具有可操作性,大小适当,考虑小组和个人完成任务的能力等。

2.研究性教学法

研究性学习是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中涌现出来的一种崭新的课程形态,已经作为必修课纳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通过研究性学习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们可以借鉴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方法,结合信息技术课开展研究性教学,研究性教学在信息技术课程本身用得不太多,主要是与其他学科在课程整合上的运用,在实施过程中大致经历三个阶段:进入问题情境、实践体验和表达交流。比如:可以选择中学生走进网络的利与弊,畅想Internet未来生活等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我们还可以让学生查找有关社会、科技问题等资料,比如朝核问题、土地沙漠化等热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撰写小论文,制作主题网页,通过这种方式的研究学习,极大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和研究能力。

3.合作式教学法

合作式教学法常与任务驱动、研究性教学法结合起来,基于教学组织形式的教学方法,为了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学生成立学习小组,利用网络环境的开放性,交互性,最大化个人和他人的学习效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A.相互教学法(教学相长、学生相互帮助);

B.基于任务的协作学习(布置任务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

对教师而言,可以开展合作教学小组,实行集体备课(双中教研组)。

4.学科整合教学法

学科整合教学法是把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结合起来,克服信息技术课单纯学习技术的观点,使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网络环境与信息技术的优势也可以促进其他学科的教学,提高整体教学的科技含量。

高中新课程标准中:信息技术既是一个独立的学科分支,又是所有学科发展的基础,当前,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的同时,努力推进信息技术课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

网络部分的教学内容可以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将软件教学与学科内容结合,把学生活动过程中把实质性东西讲透,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例我们可以把学习内容大致分为:网络基础知识,畅游网络世界、网上搜索与下载、网上交流、网页制作,将网络道德与文化贯穿于网络部分的始终,让学生学会如何寻找典型的、健康的网络资源。我们在学习搜索引擎时候,可以先让到网上搜索文章,然后请他们谈自己的操作步骤,引导学生相互交流经验技巧,通过学生自学,自己总结出搜索信息的两种方法:关键字和分类法,最后老师通过实例讲解在具体搜索中遇到的问题和处理办法。在这一课中,可根据实际增加如何将网上的图文资料下载到本地计算机作为网络资源,将搜索与下载联系起来。学习网上交流时可以教学生上网发表文章,在网上请名师指导,同时可以让学生探索QQ聊天软件的多种功能。这样逐渐培养学生良好上网的习惯,使他们上网目的更加明确,更健康,也会积极主动、有效避免网络中一些不良影响。

以上几种教学模式,没有严格的区分度,在具体教学中根据教学实际灵活运用。

四、网络环境下教学设计

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设计与非网络环境下教学设计大同小异,网络环境下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设计(前期分析:学习需要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对象分析)、教学活动过程设计、教学评价设计。网络教学中教学活动过程设计包括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组织形式设计,知识材料,学生活动,学习环境设计等。

知识材料设计:在知识材料组织上,要将教学资源与教材知识重组,形成新的系统知识提供给学生或者作为学生探究的对象和学习的内容。对于某些专题,还需要教师能够设计专题学习网站,把零散的知识集成在一起,便于教师的教学和学习的自主学习。比如,高中信息技术课Word文字处理模块部分,《电子小报的设计与制作》作为学习字处理软件的终极学习任务,在学习“电子小报制作流程”时,给学生增加“什么是电子小报”,“电子小报由哪些部分组成?”等知识,在学法指导栏目中,教师给学生准备大量的有关于科技类、环保类、作品类、素材类网站,以及在具体制作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使用《Word2000教程》的帮助等,此外教师还要给学生准备电子小报的具体制作过程,比如:设计制作报头、编写刊头,制作标题等。补充页面设置、如何添加页眉、页脚,分栏、打印预览等。从教学内容上就需要增加这么多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指导学生如何去搜集、加工、整理素材。即懂得“从哪里”和“怎么样”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得知识的工具和根据需要处理信息的方法、技巧。

在知识材料的表现形式上,教师除了使用超文本的方式编排与组织教学内容外,还需要使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多样化,更加形象生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容易。

这一点可以看出,教师把精力放在如何教学会“学”的方法上,积极创建有利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情景,教会学生学习,对教师的专业化要求比传统高了许多。

学习环境设计:除教学内容外,教师还需要对网络教学环境进行系统化设计,这一点常被很多教师忽略,很多教师片面认为网络教学就是将教学内容搬到网页上,将教学内容作为网络教材提供给学生使用,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

其实不然,就侧重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网络教学更适合学生的资源共享教学法(网络资源的利用,共享文件夹的使用;其中网络资源包括专题学习网站,教育论坛、BBS、各类教学资源网和资源库)、信息技术讨论法、读书指导法、发表教学法(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知识技能、思想情感、研究成果等);就学生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网络教学比较适合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协同学习。学习环境的设计应包括:超文本方式组建的知识内容、丰富的案例和学习资源、搭建网络教学平台、作业提交系统(包括评价)、虚拟社区如留言板、BBS、E-mail、ICQ等。

教学评价设计:恰当的课堂教学评价可以激励学生不断进取,利用评价结果也可以帮助老师及时发现教学中问题,有效调整教学方法、学习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过程评价)

网络教学中常引起关注的问题是学生成绩的评价,教师怕不能正确评价学生的理解和参与度,实际上网络教学中的评价更加方便、快捷。

(1)利用BBS、E-mail、留言簿、共享文件夹对学习过程评价;

(2)作业和考试结果可放在学生记录数据库中进行评价(比如搭建作业提交系统);

此外可以采用教师评定(学生活动过程中,现场评分)、小组互评(小组学习,由小组长给组员评价)等方式。不管采用哪种方式评价都要注意反馈及时,有利于学生改正错误。

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设计除了要根据以上的要求来设计外,还应做到整体设计,分步实施,反复循环,逐步深化。即在教学中要充分研究大纲、教材,了解自己的学生,针对自己的学生状况,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所学内容进行整体设计,在设计中要整个学期的课程一起设计,甚至是整个学年或者是整个小学、初中、高中阶段,要敢于打破教材、大纲,根据学生状况制定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计划;然后分成小的目标加以实施,将计划落到实处;目标之间相互联系,又有重复,这种重复不是单一的重复教学内容,而是通过新的主题强化学过的知识技能;定期总结提高认识,深化教与学的过程。

五、网络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学生网络学习习惯问题

在网络教学中,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学生在自主学习时候往往会偏离教学目标,导致教师不能顺利开展课堂教学。表现在电脑游戏、网络图片、聊天等非学习内容对学生诱惑会转移学生注意力,例如:学生往往把信息技术课当做休闲娱乐课,偏爱上网、聊天、游戏,没有感到提高自己的信息能力对当前自己学习生活的重要性,他们没有学习的需求导致学习兴趣很低。对学生认识的转变、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作为教师应该一方面加强引导,同时有必要联合学校领导、班主任一起教育。要时常告诫学生,信息技术课是终身学习的工具,要坚持学习以便维持信息技术学习的历程,学习信息技术课的目的是培养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适应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对软硬件的管理。

2.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问题

网络教学要求学生要有高度的自主学习能力,可是现代中学生尤其是初中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很有限,(有的地方还没有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真正让他们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比较难。学生的基础知识参差不齐,学习的经历不可能相同,自学的能力有大有小,所有的这些因素影响了在网络中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也决定了其学习成绩。所以在网络教学过程中,应该考虑这些因素,比如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了解自己的学生;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指导学生如何获取信息,并形成一套有效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小组交流,寻求帮助;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等。也就是说只要学生掌握了在信息时代获取知识的方法,就能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3.关于网络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问题

信息技术教育,作为一项提高全民素质,培养青少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被看作教育的“至高点”。网络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等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调动人的所有感官功能,促进思维的发展。学生在想像力的推动下,思维高度活跃,就容易引发创新的火花。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网络教学设计中,融入创新能力培养的内容。通过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和水平。

以上三个方面是影响网络教学的主要因素,归纳起来就是学生的参与度问题,学生个体差异包括对信息技术课程认识上差异和学生信息能力的差异(基础差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跟不上步调,久而久之对课程失去兴趣,导致课堂参与性差)。

六、如何增加学生参与度?

1.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与学科之间的整合来引导学生参与信息技术课程学习,比如:与地理教师一起举办“走进身边的世界”学生小论文活动,开展对某一专题的社会调查活动,举办电子小报比赛等,通过开展有意义的学生活动提高信息技术学习的参与度。

2.在网络课堂教学中,在进行小组学习或者自主学习的时候可以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给学生具体学习任务,对完成好的学生给予激励性评价,教师可以留时间给这部分学生让他们自由安排(包括聊天、玩小游戏等)或者教师将评价结果作为综合素质评定的部分,这样增加学生学习动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在网络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课堂教学情景,提高学生学习情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课堂教学情景包括上课之前实施课堂引入、充分利用实境教学创设课堂情景、创设问题情景等。比如:一位教师在上课之前给学生阅读《人间仙境──九寨沟》文章,教师以生动的语言深深打动学生,当学生陶醉在美丽的画卷之时,教师嘎然而止,提出问题,如果在文章中插入有关九寨图片,九寨就更加美丽了,通过课前引入,使学生产生知识学习的欲望。

4.在网络教学中,学生活动项目的设计也很重要,作为教师,在学生活动项目的设计上教师始终要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为主线,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在学生完成活动项目的过程中,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引导学生明确活动任务,适时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加强合作学习的指导(比如:监督学生学习,组织小组间成果交流与汇报,对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等)、对于共性问题集体指导,教师充当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帮助者的角色,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能力有所发展。

5.在网络教学中,根据课题需要,教师需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表现在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生自主阅读材料,给学生提供学习支持来提高参与度。

6.此外,有条件学校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信息学教学系统、在线作业提交系统),经常给学生发信息或者发邮件,比如:学生登录到作业提交系统,可以看见老师布置给他的作业和老师对提交作业的评价,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无声的关爱,也可以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参与度。

结束语:

网络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如何充分运用网络教学的特点,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作用,如何解决网络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特别是当前条件不是十分成熟,对网络教学的期望值不要太高,毕竟还有很多制约的因素。大家可以凭借网络环境这一广阔的舞台,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积极尝试网络教学,以适应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需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
 楼主| 发表于 2008-7-14 13:5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信息技术获奖论文选

双主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探讨



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二中学 杨媛媛



摘要: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的中介环节,是教育思想、教与学理论的集中体现。研究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丰富和发展教学理论,而且有益于提高教学技能和效率。本文从教育理论实践出发,阐述了双主教学模式涵义及理论基础,论证了双主不能偏差的理论,对于双主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做了进一步的探讨。该文对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建构“双主”教学模式,为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和基础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双主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应用探讨

一、引言

21世纪人类正以惊人的速度步入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到来不仅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并促进学校教育越来越网络化、虚拟化、个性化。信息技术课程就是在这种日新月异的数字化生存环境下运应而生的,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课程逐步成为中小学一门独立的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学科。关于信息技术教育的一系列问题,例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探究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成为教育工作者们广泛关注的问题。尤其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双主教学模式已成为专家、学者争议的重要课题。那么,什么是双主教学模式?双主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偏“主导”还是偏“主体”?双主教学模式是怎么样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应用的?要回答这些问题,除了让中小学信息教师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之外,更为重要的是了解两种模式的理论依据,为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一个可参考的范式。研究“主导──主体”的教学模式对于促进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推进基础教育改革有着深刻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二、双主教学模式及理论基础

学校中采用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两大类:一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二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九十年代以前的教学基本上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是知识的灌输者。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便于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其严重弊病是:忽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不利于具有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的成长。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教学四要素的地位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是主体和中心,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教材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则是认知工具。这种模式是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因而也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教学模式之一。但是,由于教学中主要通过人──机进行交互活动的,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难免会有一些负面影响。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动机”理论和“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基础,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则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基础。

三、双主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探索

(一)偏“主导”还是偏“主体”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我做了以下这个实验。把教学班级分成两种:一种是传统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一种完全由学生为主体来进行的教学。第一种我采用“一言堂”的方式,给学生灌输信息技术理论,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反映该课很枯燥无味。第二种我采用完全由学生独立完成,利用网络的巨大知识资源来自学课程要求,完成情况不佳,知识系统不全面,有的学生沉迷于游戏。

(二)“一个也不能少”和“一个也不能偏差”

看来,无论是主导还是主体的教学模式都存在一定缺陷,“一个也不能少”“一个也不能偏差”。那么该怎么样做才能体现双主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优势呢?

我们以“搜集有关黄河”的有关内容,准备一篇环保小论文这一课题为例,看看双主教学模式是怎样实践的。

1.讲授本课知识点

向学生灌输本节课知识点“网上搜索”,向学生讲解搜索方法及技巧。

2.明确主题,布置任务

教师首先公布本课的学习任务:在互联网上寻找有关黄河的内容,为环保小论文准备素材。只有使学生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才能为自己的学习确立非常明确的目标,为学习任务的完成打好基础。

3.搭建框架、进入情境

引导学生思考哪些具体问题与“黄河”有关,如污染、断流、淤泥等。

4.独立探索

此时,可能有一些学生感到无从下手,教师应适时、适当给予辅导,尽量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完成搜索任务。这个环节,是教学任务的主要实施阶段,教师要敢于放手,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性,这样才不会束缚学生的思维,增强他们独立完成任务的信息和决心。

5.协作学习

现今社会,很注重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搜集完信息,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资料和结果进行分组讨论,发表见解。这个过程也是在网上进行的,如为学生建立一个“网上交流”区,学生在这个交流区内可自由地和任何对象实现对话,交流心得,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基础上达到对当前问题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6.效果评价

评价内容包括:①自主学习能力;②对小组协作学习所做出的贡献;③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通过这样的评价,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有一个客观的认识,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又使学习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另外,还有其他的教学方式,如,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有关内容制作网络型课件,教师根据这一课件指导学生开展研究型、合作型的学习,学生也可依据这一课件进行独立自主的学习。不管哪一种学习方式,都少不了双主的相辅相成、相互联系。主导和主体一样也不能少。

以上是本人根据自身的教育教学理论实践,对双主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做的一点探讨。当然,还有许多模式需要我们去探究和学习。我们应充分运用这些教学模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为全面深化素质教育,为学生将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0#
 楼主| 发表于 2008-7-14 13:5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信息技术获奖论文选


提高信息技术课说课质量



山东金乡第一中学信息组 张桂敏



摘要: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就信息技术课研究的课题之一说课展开,内容涉及什么是说课、说课的内容,怎么说好课等问题进行探讨,对于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说课 备课 上课

信息技术是现代化社会的重要技术之一,中小学信息技术是信息技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已经成为教育科研所关注的一个热点,而说好课是上课的关键。根据本人这几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下面谈谈对信息技术说课的一些认识。

一、什么是说课

根据教研实践经验,我认为,说课是授课教师就某一具体教学课题,在充分认真备课的基础上,层次分明、条例清晰地向专家和同行教师们说明本节课教什么、怎么教以及为什么这样教等问题,即呈现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过程并展示进行这样设计的理论依据。然后,由专家和同行教师们根据有关教学理论和经验对该教学设计进行评说和讨论,研究并确定该节课教学设计的改进意见。最后再由授课教师根据改进意见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改和完善的过程。

二、为什么说课

说课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教学业务素质和教学科研水平为目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它的好处在于引导教师提升和总结教学经验,重视教学理论研究。说课就是说理,是将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的隐性思维外显为显性思维,是展现教师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展示个人教学风格的好方式。说课能否深刻、生动,能否吸引人、说服人,取决于课的教学设计是否充实、环环相扣,是否具有科学性、逻辑性、深刻性。

三、课说什么

说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教材、教法、教具和教学过程等。

(一)说教材

教材是教师教课、学生学习的根本依据。说教材就是说明所授课内容在全册教材或某章节中所处的地位及前后联系。只有确立了该课内容的地位,才能确定教学目标(包括认知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从而准确地确定该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理解教材、分析教材,为教师备好课、上好课奠定了基础。比如在说《搜索引擎的使用》这一课时,常这样说“随着网络科技时代的到来,利用网络来获取信息已成为未来世界人生存的基本能力之一。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遨游,失去方向往往是劳而无功的,搜索引擎的使用无疑使人们找到了通往目的地的捷径。”,教学的目标应包括理解搜索引擎的概念,理解关键词的含义,学会搜索引擎的基本使用方法;培养学生快速获取网上信息的能力和下载、保存网上信息资源的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获取信息资源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说教学方法

说教法就是说在这一节课中将采用哪些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并说明采用这些方法的依据及所能达到的教学效果。在一堂课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要依据教材和学生的情况做到教法合理优选、有机结合。例如,为了提供丰富的感性知识,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像计算机的发展史和计算机的组成介绍),可以选用演示法、观察法;以理解为主的内容(像编程,系统软件介绍),可以选择讲授法、谈话法和讨论法;以实践为主的方法有练习法、实验法……,要有针对性地选用和灵活组合,才能发挥其最大效用。同时也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掌握规律性的知识,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同时,还应该注意教学不是一个单单教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所以更应该说说学习的方法。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就是这个道理。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的更新速度比其他学科要快得多,如果学生不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后将很难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学法指导是指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引导,使他们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获得选择和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学习的能力。例如大家熟悉的“复制”操作,方法很多,什么菜单法、命令法、拖曳法等等,教师不能一个个具体介绍,只能根据学生的情况介绍一、二种,其他方法让学生自己练习中发现,引导学生自学和“复制”相似的一些操作,总结方法。介绍完一种软件,学生能自学其他的软件,学会一种搜索引擎的使用,其他的自学没问题。

(三)说教学用具

说教学手段就是根据教师的课堂设计,需要课前准备哪些设施。像信息技术课中很多教师需要演示操作,那么投影仪或者多媒体教训软件的安装都是必须的。总之,就是把课堂中所要用到的设备考虑好。

(四)说教学过程

说教学过程是说课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应从导入新课、传授新知识入手,从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何进行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思想教育等方面一一阐述。如资源管理器这一节,有老师把资源管理器比作图书馆,学生是图书管理员,那么你作为图书管理员要做哪些工作呢?导入贴近生活,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准备,好的导入是一节课成功的一半。在这个过程中,不需要教师具体的讲概念、讲操作,只要教师说出采用什么方法讲授和为什么这么讲。用什么方法突破难点,这一过程最能体现教师的基本功和素质。同时要注意合理安排教学结构,重点难点突出。

四、说课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说课整体要流畅,不要作报告式,如“许多123”。几个环节过渡要自然,比如,教材分析后,要确定目标时,可以这样说“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本人将该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下面我侧重谈谈对这节课重难点的处理”

2.说课要有层次感,不要面面俱到,不要将每一部分都说得很细,要重点突出。我们要说得都是一些教学预案,所以要多谈谈学生学习中可能碰到的困难和教师的教学策略。这里的层次针对某一教学环节来说也是如此。比如,在重难点处理上,你设计哪些问题,如果第一套方案不行,第二套方案有怎样安排等,在练习中你安排了哪些练习,有没有体现出层次性等。

3.说课要自信,要富有激情和个性。既然是说课,说的成分很重要。最好能说得神采飞扬,激情澎湃感染听众。同时要针对自身扬长避短,体现个性。比如擅长书法的教师可将你的整体框架板书,既使听众思路清晰,又能增加你的印象分,何乐而不为呢?

4.说课内容不宜组织的太大,否则空而无味。例如说教学过程时,大段论述如何导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到了“演示示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这一应该精说的部分时,反而一带而过,有“骨架”却没有“血肉”,浅薄而缺乏厚重感。

5.操作练习题是对学生学习的一个测试,对教学效果的一个检查。说操作练习题侧重于说明教师选择这些练习题的意图,检查巩固哪部分的知识。预料到学生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然后加强知识的掌握。

6.要弄清楚两个区别

(1)说课和备课的区别。备课是教师在吃透教材、掌握教学大纲的基础上精心写出教案,是教师上课前的准备,它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具体的教学内容,有连贯而清晰的教学步骤,有启发学生思维的教学方法。而说课则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说出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具体操作的想法和步骤,以及这些想法和步骤的理论依据,简单地说,说课主要是回答为什么这样备课的问题。因此,说课教师不能按照自己备好的教案简单的读一下。

(2)说课和上课的区别。上课是教师在课堂上师生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是教师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实践过程,而说课是教师与同行们互相交流学习的教学活动,它侧重于理论的阐述。我们可以说说课是集体备课的一种特殊形式。

7.说课时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是说课活动的前提,是保证说课质量的基础,说课应做到教材分析准确、透彻,教学重点和难点正确把握,教学设计合理。

(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说课是说者向听者展示其对某一节课教学设想的一种形式,是教学和研究相结合的一种活动。因此在说课活动中,说课的老师不仅要说清楚其教学构想,还要说清楚其构想的理论与实际两方面的依据,将教育教学理论与课堂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

(3)创新性原则。说课是深层次的教学研究,一节优秀的说课,对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所以教师要在说课中注意将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和提高,同时要注意发现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这样才能使教师业务水平不断提高,进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说课是教学研究活动的重要形式,对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只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深入研究学生、精心设计“说案”、灵活选择说法、准确实施“说程”,就一定能把课说得有条有理、有理有法、有法有效,说得生动有趣、绘声绘色,说出新意、说出水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6 04:3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