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55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真正的探究学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7-5 09:3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背景

    我上了一堂公开课,课题是“圆柱的认识”,教材是苏教版第十二册第27~28页的内容,要求学生认识圆柱的组成和特征,学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

    我的课前设想是:学生已经学习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应该已经具有认识立体图形的基本方法,并且长方体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形体有初步的感知,比如长方体是直的,上下两个面是圆等。在这个前提下我决定改变教材展现的以教师演示为主线的教学过程,以让学生合作制作圆柱为基础,让学生在制作中探究认识圆柱的组成和特征,适当引导认识圆柱的高和侧面,再结合操作启发学生发现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这个设想我是努力体现新课程倡导的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学习去发现问题、探索规律、解决问题的教学新理念。

    课前的准备:布置学生收集一些圆柱体的实物,要求学生带好剪刀、胶水、卡纸,安排好学生的合作小组,自制演示圆柱高的教具。

    二、课堂实录

    ⑴初步感知

    让学生说一说所带来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

    它是什么图形?我们学过哪些立体图形?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有什么区别?(学生能说出立体图形是由几个面围成的)

    示题(圆柱的认识)

    ⑵制作并探究

    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把印象记在心中,鼓励学生试着做一个圆柱,要求小组先讨论圆柱的特征,然后确定制作的方法,协调分工。

    我巡视后与一组学生一起制作。

    (制作情况:①合作制作的热情很高;②能确定要有两个相同的圆,中间的面要用长方形卡纸弯成;③三个面的大小怎样确定,特别是怎样使底面与侧面相对应,学生把握不好;④部分小组没有预留粘贴的地方使圆柱无法成型;⑤制作时间很长。)

    我针对一些小组陷入困境的情况,鼓励学生向听课的老师请教。(学生静默,无人有请教的勇气。)

    在学生都完成的情况下我宣布暂停,要求没有完成的小组课后完成。

    ⑶交流与认知

    要求各小组汇报一下制作的依据(即圆柱的特征)

    学生都能说出圆柱上下两个面是相同的圆,中间是一个弯曲的面;制作时先做曲面的是根据曲面来剪圆,也有根据圆来弯曲面。

    讲:上下两个圆是圆柱的底面,那个曲面叫圆柱的侧面。

    展示一些小组的圆柱,比较一下他们的高低,猜一猜这说明什么?(圆柱的高不同)

    展示教具认识圆柱的高。

    ⑷操作认识侧面展开图,探索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把圆柱的侧面剪开看一看是什么形状?什么没有变?

    问:这个长方形的面积该怎样求?为什么?(提示联系两个底面)

    学生按小组讨论。学生回答不够积极。(出示书本填空,引导认清侧面展开图的长和宽与圆柱高和底面周长的对应关系。

    板书:圆柱侧面积=底面周长×圆柱的高

    ⑸尝试例1的解答

    学生板书,集体校对。

    ⑹巩固练习

    完成书本练一练

    ⑺课堂小结

    说一说圆柱有什么特征,圆柱的侧面积应该怎样计算。

    ⑻布置作业(匆匆结束)

    三、评价概括

    课后听课的老师与我交流了对这堂课的一些看法,坦诚的对话使我大有启发:

    1、放手让学生操作,在操作中合作探究,确实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操作的内容符合课题的要求,并且从内容的构成看,也值得运用探究的学习方法;

    2、对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准备不够充分,无论是制作的步骤还是制作的技巧,教师和学生的准备都没能到位,教师在探究中的引导作用没有得到合理、及时的发挥,虽然有应急的处理,但与学生的心理接受水平产生偏差,导致冷场。原因值得深思。

    3、由于操作的不到位,使探究学习变成近乎纯粹的操作,学生的交流也只能停留在肤浅的表面内容,值得深入探究的“圆柱的侧面”的知识变得好象陷入泥潭,最后还是用教师的讲解来解决,学生的主体性被压制。

    4、从最初的大胆放手,到最后的紧急讲授,反应教师的心态的变化。一个“急”字,使探究的主要目标从追求过程转化为追求结果,探究的意义的不到体现,学生自然无法在这样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四、改进与尝试

    1、课前向美术老师了解学生在美术课上制作类似圆柱体的情况:一般学生在美术课上大都只用卡纸卷成圆柱体,两个底面一般不制作,制成的圆柱体任意性很大,但学生对于粘贴中需要的结合部分还是能理解的,并且只要他们了解正确的组成,他们也会预留出粘贴的部分。

    2、深入挖掘教材的指导作用:教材143页有制作圆柱体的图样,操作时让学生根据图样自主取材,这样可以减轻学生制作的难度,使学生能观察与操作相结合,进一步了解圆柱体的特征。

    3、调整教学的步骤:①在学生感知圆柱体实物,结合图样取材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小组取材的依据(即对圆柱体底面、侧面的初步感知);②在学生基本制作完成后的交流中引导学生讨论侧面的展开图的特点,同时鼓励学生再次操作,剪开圆柱体的侧面分析和探究,以期得到展开的长方形的长与宽与底面的关系;③如果认知不到位放手让学生充分交流和辩论(充分相信学生),不一定要让学生马上练习计算圆柱体的侧面积。  

    4、在第二天另一班的教学中,我放正了自己的心态,结合以上改进的设想展开教学。学生的操作时间明显缩短,制作的圆柱体较标准,认识到的特征比较完整,这也给高的认识和侧面的探究留下了足够的空间,整堂课学生一直在动手中、探索中自主的进行。效果明显。

    五、自我反思

    从这堂课的得与失,我深刻认识到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我们不但要知道新的教学理念,而且要结合课堂教学不断深入地研究,就如怎样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开展有效的探究性学习我觉得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首先要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了解学生的探究能力,了解学生的操作能力,然后确定应该让学生探究的内容,怎样创设合理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探究的空间,探究的目的要明确,预期使学生得到怎样的发展。

    2、其次要充分相信学生。探究其实是学生的天性,不管他原有的知识水平如何,每个学生都会追求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这个过程就是他们知识的建构过程,是主动性充分发挥的过程,只要有充分的信任,他们就能在探究中得到自身的发展。当然相信学生更要相信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学生在交流、合作中得到的帮助,以及同时形成的相互接纳、相互欣赏的情感体验,远比得到探究的结果更重要。要让探究的时间更充分,交流的时间更充分。

    3、探究是一种学习的方法,要学生更积极、更主动、更熟练地进行探究,就需要教师长期不懈给学生探究的机会,慢慢地使学生改变学习的方法,提高探究的能力,如果只是偶尔或为开课而开放探究的天地,那么课程改革就失去了他本质的意义。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08-7-5 12:3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真正的探究学习

探究式学习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12:4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