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21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何从小学数学教育中转化学困生案例解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1 18:46: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如何从小学数学教育中转化学困生案例解读
  
  【案例】
  解除学生“心结”
  在“骨干教师课堂教学展示”的一次活动中,我借班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坐在最后一排的一名男生在我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或要求发言交流的时候,总是有意地埋下身子,缩紧脖子,低着头,目光不敢和我对视。我知道,这是一种躲避的举动。这样的学生,对老师的提问有着一种恐惧的心理压力,心里有一个结——“我”如果不能正确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肯定会被老师批评,会被同学嘲笑。学生这种心理的形成,也肯定是在经常被老师批评中形成的。我决定来一次尝试,尝试帮他消除这个“心结’”。
  当大屏幕上出示“把一袋2千克的糖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分得这袋糖果的,是千克时”,我把回答的“绣球”抛给了这名学生。在我的耐心等待中,他开口了:“每人分得这袋糖果的五分之一,就是五分之一千克。”刚一说完,就有好几位学生急着举起了小手,嘴上念着:“不对,不对。”
  “全不对吗?请同学们不要急着下定论。现在请同学们围绕着他的答案认真思考讨论一下,他的答案有没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如果有错,能不能帮他分析一下,错在哪儿,为什么错了。他的错,对我们有什么启发或警示吗?”我顺势引导着课堂的方向。
  学生讨论后开始发言。
  “他一半对,一半错。第一个问题,他的回答对了,就第二个问题回答错了。”
  “第一个问题是要把2千克的糖果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2千克的糖果的五分之一,2千克的糖果的五分之一,就是五分之二千克。”
  “第二个问题就是我们以前学的求每份数,只要用2除以5,结果用分数表示就是五分之二千克。”
  “他的错误给我的启发是,以后碰到这样的题目,要先认真看看问题,想想是求的什么。”
  讨论结束后,我说:“刚才这位同学不仅完整地回答问题,而且还答对了一半,更重要的是,他的回答给我们提供了一次讨论的机会,使我们对这类问题的思考更全面、更深刻。你们说他是不是也应该得到表扬呢?”
  “应该!”学生们异口同声。“我们给他一次热烈的掌声表示感谢,希望他以后能更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大胆地发言回答问题,好不好?”
  教室里掌声响起。他也端正了自己的坐势,显得那么有神气。
  【解读】
  诱导出“学困生”的创造力量
  “学困生”的转化,需要策略的指引,智慧的点拨,艺术化的教育。
  教育是一门艺术,对于数学教师来说,这一艺术不光体现在对数学知识本身的理解上,表现为一种高超的知识传授技巧、教学技能,更应有“生命教育”的视角,让“生命教育”理念落实于课堂,转化为行动。
  教师要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尊重差异。应在关爱学生、转化学困生这一方面多花一些精力,多想一些策略方法来激励、唤醒和鼓舞这些“学困生”,让他们享受到快乐,感受到成功。
  在上面的数学教育教学案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学困生”和成绩优秀的学生是一样受到关注与尊重。“学困生”的转化更多地还应指向于学生积极的心理变化,需要运用科学的教育心理学,改变学生的心理历程。许多教师的“防差转差”往往限于课后“开小灶”,只注重数学知识的练习、补习。而笔者侧重于从心理的角度去思考、解决问题,注重学生心理的变化,给学生自信,给学生快乐,给学生成功,引发学生对教师的喜欢、对学科学习的兴趣,从而实现对学生的激励、鼓舞和唤醒。
  教育心理效应中有一种“马太效应”,在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公开课上,发言的总是优秀学生,“学困生”永远是遗忘的角落。参加活动,进行评优,也只有那些所谓的优秀学生才有名份。“马太效应”不仅会伤害“学困生”的积极性,还会在学生之间人为地制造等级、差距,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预期效应”、“成就动机”、“霍桑效应”、“互悦机制”等教育心理效应,公平地对待每一名学生,将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每一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心态放平,公平地对待每一名学生,无论他们成绩是否优秀,都应该尊重他们,尽量避免“马太效应”的消极影响,不要亲手制造“差生”。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让每一个孩子在学校里抬起头来走路。”□蒋全平史息良(江苏省宜兴市新芳小学)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2-8-25 14:54:34 | 只看该作者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2-8-25 14:55:33 | 只看该作者
数学教学要有建模思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6 03:4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