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外阅读的心理品质:
⑴关于兴趣。
“完成作业后,课余时间你喜欢做的事?”选择“上网”的学生占5.17%,选择“玩耍”的学生占38.01%,选择“读课外书”的学生占12.92%,选择“其他爱好”的学生占37.27%。
⑵关于动机。
在如何看待课外阅读的意义上,88.56%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有利于提高学习成绩,3.69%的学生认为无所谓,5.17%的学生认为影响学习。
⑶关于态度。
对课外阅读活动的参与程度,选择“喜欢”的占27.31%,选择“喜欢的书才读”的占63.10%,选择“一点都不喜欢”的占1.89%。
平均每天坚持读书一个小时及以上的占23.62%,坚持半小时左右的占36.16%,偶尔读一读的占16.98%,没时间读的占10.33%。越到高年级,平均每天坚持读书时间半小时以上的学生比例越大。
⑷关于阅读心理需求。
从学生关于购买课外书的热情来看,39.48%的学生非常喜欢,27.68%的学生喜欢但嫌书贵,4.06%的学生只买有关学习的报纸杂志,9.43%的学生只买与学习有关的课外书。
学生爱看的书依次为童话、漫画书籍,为56.60%;科幻类,为16.97%;文学名著,为13.65%;杂志报刊,为7.75%。
⑸关于学生的阅读时间。
39.48%的学生选择有时间就看,20.66%的学生选择睡觉前看,28.78%的学生选择节假日看,4.06%的学生选择课间看。
⑹关于阅读量。
以学生每月大约读多少本课外书为例,31.37%的学生选择1本,37.64%的学生选择2-3本,14.93%的学生选择4本以上,8.86%的学生选择0本。
⑺关于读书方法。
22.82%的学生能做到阅读过程中会借助工具书或问老师、同学解决生字,29.52%的学生能做到边读边想,15.87%的学生能写读后感,24.35%的学生能写摘录,做一些批注或标记,24.35%的学生随便翻翻。
2、课外阅读外部影响: ⑴影响学生课外阅读的最大障碍。 依次是,功课太多,为40.22%,不知看什么书,为24.35%,没有什么书读,为26.57%,不如看电视有趣,为15.09%,父母反对,为4.43%。 ⑵学生反映家长对课外阅读的态度。 否定的为7.38%,不反对也不赞成的为22.4%,赞同的,占40.22%,其中表示鼓励孩子课外阅读的仅占25.09%。 父母爱看书的调查结果为,从不看书的占15.49%,偶尔看一些报纸杂志的占49.82%,非常爱看的仅占11.81%,学生表示不知道的占22.51%。
3、课外阅读条件:
⑴关于课外书的来源。
自己买的有57.56%,向学校图书馆或班里图书角借来的有25.09%,来自其它方式的有17.55%。
⑵关于学生的藏书量。
44.65%的学生有课外书3-5本,42.07%的学生有课外书十几本,3.77%的学生有课外书上百本,9.43%的学生表示没有什么课外书。
(二)家长方面
1、关于孩子课外阅读习惯。
作为孩子课外阅读的观察者,13.21%家长认为孩子有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47.12%的家长反映孩子有课外阅读行为,39.58的家长反映孩子没有读课外书。
2、关于课外阅读活动意义。
96.99%的家长认为读课外书是有益的,只有3.01%的家长认为课外阅读对孩子没有什么明显帮助。但认为课外阅读就是为了提高孩子的作文水平、提高学习成绩的家长高达58.08%。
3、关于亲子阅读。
经常和孩子一起读书的只有13.42%,偶尔和孩子一起读书的有35.34%,没有亲子阅读经历的有51.24%。大多数家长反映自己没有时间和孩子一起读书。
4、关于课外阅读困难。
60%的家长认为孩子课外阅读最大的困难是理解能力不强(而低学段多反映学生识字量不足,影响孩子阅读),40%的家长反映孩子课外阅读缺乏指导。
5、关于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93.97%的家长对学校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明确表示支持,只有7.03%的家长明确表示不赞同学校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五、问卷调查引发的策略思考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思考“要使小学生课外阅读活动开展得有实效”,就必须:
(一)拓展书源,让学生有书可读
从问卷调查中得知,造成农村孩子课外阅读量少的原因之一是图书量少或无书可读。“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有效开展课外读书活动,首先必须让孩子有书可读,因此要开辟、拓展书源。第一,要开放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履行借还手续,开通学生课外阅读第一渠道。第二,要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的好处,使家长明白课外阅读能让学生受益无穷,动员家长为自己的孩子购书,选择健康的书,并能力所能及地引导孩子读书,开通学生课外阅读第二渠道。第三,要建立班级图书角、书香角。统计班级学生中的图书、刊物、造册、登记,搞好管理,让学生相互传阅课外书,班级与班级相互传阅,实行课外图书资源共享,开通课外阅读第三渠道。第四,寒暑假及节假日、双休日,布置、指导学生留心观察、阅读、收集对联、广告语,进商店、知店名,逛超市、知商品,把玩耍与大量识字相结合,把观察与积累相结合,把课外阅读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使之成为学生课外阅读又一渠道。第五,教师要向学生介绍、推荐名家名篇、名著。向学生发放图书目录,供学生选购(课外阅读推荐书目录附后)。经典古诗文背诵篇目70首(目录表附后)。
(二)激发兴趣,让兴趣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最好老师。
学生有书可读,如果没有兴趣或者是兴趣减退,势必造成学生课外阅读“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或是“半途而废”,不能很好地坚持。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就应努力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兴趣成为他们进行课外阅读的好老师,教师要从不同的方面,以不同的方式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我校课题组在问卷调查后,共同分析、策划,认为要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突破:
第一,要营造氛围,让学生感受阅读趣味。在图书室、阅览室、教室张贴激发人奋进的读书标语、名言警句、格言、挂图等,营造读书氛围。让学生感受“书中自有成才路”、“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书中知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把孩子们带进书店、图书室、阅读室,让孩子们感受书海之浩瀚,让孩子们读自己喜欢的书,体验读书的乐趣,受到知识的熏陶,形成与书交友,从书中求知。教师还要发挥家庭的力量,帮助家长,使孩子们在家里拥有自己的图书库、小书桌,把书放在孩子随时可以看得到、拿得到的地方。鼓励家长与小孩子进行“亲子共读”活动,共读一本书,共享阅读的快乐。
第二,投其所好,激发阅读兴趣。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应从他们最感兴趣的故事入手,从听故事、读故事、讲故事开始,逐渐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如:班级每周组织一次故事会,让学生人人准备故事,准备多个故事,带有表情、声调、动作地讲故事或复述故事,等等,千方百计调动儿童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低年级学完了汉语拼音后,就可以利用汉语拼音这个工具提前阅读。为了降低阅读难度,提高阅读兴趣,教师要向学生推荐各类注音读物,指导学生从简短的故事入手。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加,阅读习惯的养成,再逐步加大阅读量扩展阅读的范围。故事是儿童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窗口。从故事入手,投其所好,摸准学生课外阅读的突破口。
(三)保障时间,让孩子有充分读书的机会。
农村孩子放学回家后,无书读,读书少,还有不少的孩子要帮助家长做家务,读书时间少,甚至没有时间读书。学校应根据农村实际,图书室、阅览室必须向学生开放。图书室借书的时间不能少,不能变,阅览室中午开放的时间不能少,不能变。每周的两节阅读课决不能被挤占;每周还要开设一节“读书交流”课。让学生有充分的读书机会。学生能合理安排时间读书,合理利用时间读书,能处理好课内学习和课外阅读的冲突,读书的兴趣不减退。
(四)加强指导,让孩子学会读书。
1、指导学生制订读书计划。
读什么书,什么时间读,要有长打算、短安排。教师可向学生推荐名人名篇名著,教室内设计图书角,张贴课外阅读推荐书目,从网上找出一些课外资料贴在书香角或读书角内,让学生去看自己喜欢的书、去选健康有意义的书,去作计划,去作短安排。学期内计划读哪些书,近期安排读什么书,列一个课外读书计划安排表。有了计划安排,就能大大提高阅读效率。
2、指导学生会写课外阅读笔记。
许多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往往过多注重于书中的故事情节,对于积累收效甚微。因此,我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要求学生在自己的书中动笔圈圈、点点、画画、注注。摘抄书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断,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善于积累的好习惯。并且要求学生保存自己的课外阅读笔记,珍惜自己的读书果实。一学期一学年,乃至整个小学阶段的不断积累,将是多少本、多少万字的课外阅读笔记呀!这样,学生头脑中装有多少词汇,多少语言文字?写作起来不愁没有词汇,没有语言材料了,避免语句干巴,内容枯燥了。
3、指导学生学会写读后感。
在学生养成了作摘录笔记习惯的同时,引导学生去想、去写。读了一篇文章、一本书后,想到了什么?把想到的写一写。写什么?写自己对文章,对书的内容的理解;写自己对文章、对书中内容的疑惑之处,不明白的地方;也可以就文章中一句话、一段话引发的感想、思考、问题;写自己从这些文章、书中所学到的东西;写自己由内容想到自己的生活实际,想到人世间的人和事;写自己读后受到的教育、启发,写一写,评一评这些文章、书写得好在哪里等等。让学生在读书、写作中表白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而使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由阅读材料的切入,到内化,到外化中读有所悟,悟有所感,悟有所积,积而能用。
4、指导学生学会交流、讨论。
阅读后,我时常组织、引导学生相互交流阅读情况,交流心得体会。始终把读书交流摆在重要位置。在教室内墙壁上,设计了“课外阅读天地”,及时将记录真实、记录详细、记录优美的读书笔记张贴、悬挂在栏目园地里,交流自己的读书所获、所想。表扬先进,促进后进,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在学习园地里开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栏目,交流自己的不同看法,讨论、解决读书中的疑难问题,让学生提出自己读书后的疑惑、困惑,让学生泛读课外书籍、报刊,上网查找资料解疑、解惑。促进学生合作探究问题,使学生读书更加兴趣盎然。
5、指导学生学会评价。
课程标准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我经常引导学生在阅读他人的读书笔记、读书心得、提出的新问题的同时,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看法。读书笔记中积累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断是否真的优美、精彩?以避免随心所欲的摘抄;心得体会是否深刻?语句是否生动?内容是否有说服力?所提问题是否值得讨论、研究?在读书讲故事中,评价他人讲故事讲得是否精彩?口语表达怎样?由此不断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效果,挖掘学生读书的潜力。
(五)开展活动,让孩子有足够的表现机会。
学生阅读是有目的和对象的,如果学生的阅读缺乏目的和对象,那么学生对阅读就失去了兴趣。因此,我在学生当中开展一些小学生喜爱的活动,使课外阅读成为一种有组织的集体活动。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开展读书讲故事比赛,读书活动演讲比赛,佳作欣赏会,小小作家作品展,人物评论会,诗文朗诵会,好的读书笔记展评,各种读书征文活动等。使学生有充分表现机会,读书兴趣更浓。
(六)实施考评,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不断提升。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在课外阅读方面的要求,为加强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实效性,有效地评价学生课外阅读的“量”与“质”,必须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实行考评。考评每学期一次,从二O一O年三月起,到二O一二年八月期间,每学期考评一次。先由学生自主考评(见考评表),低学段学生由家长配合填写。然后由班级综合考评,学校颁发星级证书,星级证书分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封面色彩不同(粉红、棕红、大红)(附考评系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