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5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如何让学生“流浪的心”回归课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9 21:14: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今天的学生,和我们以往一样,都会在课堂中度过每天最为美好的时光;但不一样的是,儿时的我们,课堂生活就是我们的全部,除了学习,我们还有什么呢?今天的学生,课堂之外的精彩实在太多,把心交给课堂的学生,已经越来越少。讨厌课堂,就意味着讨厌教师与讨厌学习;我们不能因此就责备教师,不具有我们儿时的教师那样具有吸引力,今天的教师可能比我们儿时的教师更具有魅力;只是课堂之外的魅力增长太快,而教师在课堂中展现的魅力,增长的速度太慢所致吧。

  不管现状做何解释,所有教师都关心一个问题:学生还有可能回到课堂吗?在我看来,这并不是一个问题,而是一系列的问题,尤其是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教师希望学生回到课堂吗;第二,教师的确在吸引学生回到课堂吗;第三,学生有回到课堂的必要吗;第四,学生有条件回到课堂吗?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问题:教师希望学生回到课堂吗?对于提出这样的问题,绝大多数教师都会责骂我,试想,哪一个做教师的,不希望学生回到课堂上来呢,除非这位教师在职业道德上或者精神上有问题。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有两种情况,一是真的寻找答案,另一是强化大家对这个问题的关注。每位教师都认可,自己是希望学生回到课堂的;可事实上,有几位教师向学生表达过这种心态呢?每一天,教师走进教室的面庞都是严肃的,教师不会因为来了这么多的学生而欣慰,而是为没有来的学生而生气。学生是肤浅的,至少没有教师这样深沉,他们需要教师向他们表达,教师很高兴他们回到课堂中来,不仅仅身体坐到座位上,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心思能够停留在课堂中。每位教师都有这种心态,缺少的,只是表达。

  第二个问题:教师的确在吸引学生回到课堂吗?在课堂教学中,只有一个人是有义务在课堂中的,这一个人不是学生,而是教师。对于教师来说,课堂教学既是自己的工作职责,也是自己实现专业价值的地方,既不需要我们身体上的缺位,更不允许我们心灵上的缺位。所以,相对于学生来说,课堂对教师意义与价值更大。学生对课堂并不负有义务,至少这项义务没有教师这么大,也没有这么直接。在以往的教育学中,往往把学生的学习当作一种义务,可事实上学生为什么要接受教育呢,为什么要接受这个学校的教育呢,为什么要接受这个学科的教育呢;为什么要接受这位教师的教育呢?学生有必要接受这么多的义务吗,我看未必。由于课堂是特定学校、特定学科、特定教师的课堂,所以吸引学生回到课堂,就成了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首要性工作。就教师的教学实践来看,教师们的确是在吸引学生回到课堂吗,教师们又在采取哪些方法吸引学生呢,这些方法是达到了目的呢,还是反而把学生吓跑了呢?

  吸引人的东西,绝大多数是内在的。外在的吸引人的东西,我们称之为浮华;内在的吸引人的东西,我们称之为品位。而且,吸引人最为困难之处,还在于靠劝说或者警告,是很难达到目的的。教师吸引学生回到课堂,主要采用的是两种方法,一是劝说,二是警告,这就是我们认为很难有成效的两种方法。当教师苦口婆心地劝学生要好好读书后,发现学生仍然不好好读书,于是教师认为这种学生再也不可教也。可问题在于,教师为什么就不区分一下,究竟是劝说这种方式无效呢,还是学生本意就不接受你的劝说。当教师认为劝说无效时,也就是说,当教师认为自己无法吸引这位学生回到课堂时,就只好采用警告的方法了,要么用悲惨的未来去吓唬学生,要么要求学生请家长到学校来。前不久看报纸,说有一所学校,请调皮学生的家长,到学校来陪读,而且说效果很好。当然,效果很好,主要看什么效果,如果是为了折磨家长,如果是为了进一步的激怒学生,为了把学生更快地驱逐出课堂,这种效果的确会很好。其实,教师真正吸引学生的,是教师自己讲不出来的方法,而且很可能是与吸引学生无关的东西,比如教师上课的魅力,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教师自身的幽默。真正吸引学生的教师,总是在不经意间达到了目的;往往刻意去做的教师,反而让学生觉察出了教师的无能。所以,教师吸引学生最好的方法,就是首先让课堂吸引自己。

  第三个问题:学生有回到课堂的必要吗?这也是一个不用回答的回答。学生不回到课堂,怎么会学习呢;如果学生不学习,还怎么称之为学生呢。可是,要让学生具有回到课堂的必要,前提是课堂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现在的课堂,是不是都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呢,是不是有利于所有学生的学习呢?我看未必,不但不可能所有课堂都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而且课堂要有利于所有学生的学习,也是不大可能的。对于每一位教师,你能够保证你上的每一堂课,都有助于学生学习的吗?这时,我们可以把教师的课堂分为两类:一类是表演类,另一类是教育类;前者以课堂本身的可欣赏性为标准,后者以课堂本身的实效性为标准。记得笔者曾到异地上课,回到学校后,有同事对我讲,这个地方的学员“夸”我说:“周老师上课真是口惹悬河”。听罢这样的评价,最先还是喜形于色,可稍微静下心来一想,就觉得这样的评价有点不对了:“口惹悬河”是对“我”的评价,而不是“对我上课”的评价;也就是说,上了几天课,上课的内容并没有给学生留下什么印象,至少上课内容给学生留下的印象,还不及自己给学生留下的印象,这反而证明这几天的课是失败的了。这样的课,就是我们称之为表演类的课堂。表演类的课堂是最害人的,因为不管听者还是讲者,在表象上都会认为这样的课上得好;可事实上这样的课对学生并没有多大的助益。试想,教师的口惹悬河,是学生在短短几天内学得来的吗?真正对学生有助益的,是教育类课堂。教育类课堂,不仅仅要依靠授课教师个人的能力,更重要的,还要依靠授课教师对学生学习状态的透彻了解。只有教育类课堂,学生才有必要回归课堂,去接受教师的引导与帮助。

  第四个问题:学生有条件回到课堂吗?假设前三个问题都已经解决了,也就是教师向学生表示了欢迎回归的态度,教师也有吸引学生回归课堂的能力与水平,教师还为学生提供了教育类课堂,学生就能够回到课堂吗?在这种情况下,要让学生回归课堂,还必须解决很多前提性的问题。其一,学生应该回归哪一个课堂,是表面上他所属年级的课堂,还是他能力所及的课堂。对于后进生来说,尽管他们人坐在五年级的教室里,可他的能力所及的,可能只是二年级或者三年级。对于很多教师,并不是为他们提供二年级或者三年级的教育教学,而是抱怨他们的“笨”。更可怕的是,很多学校整体教学质量比较低,学校为了赶进度,学校整体拉高教学内容,使得学生整体失去对课堂的守卫。其二,教师与同学对他的期望,会接受他回归课堂吗。既然已经离开了这个课堂,在教师与同学中就形成了固定的印象:这个同学是离开课堂的人,有了印象就有了期望。当他在课堂上有了好的表现时,哪怕相比其他同学这只是一个非常小的进步,教师和同学会因此而表扬他,还是继续漠视他,甚至怀疑他?其三,学生对自己在课堂生活中的未来有没有希望。教师可以保证课堂是一个欢迎学生的课堂,是一个对学生有益的课堂,而且外在的制度与社会证明这个课堂对学生是必需的,但却不等于学生能够明白,这样课堂对他的确有益。教育是一个长期的事,要让别人相信教育对人真的有用,这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不然教育投入就不会这么说了,因为大多数的人都不相信教育的回报值得花这么大的投入。当社会形成这种意识以后,受教育者自己也就不会相信,教育会对自己有助益了。对于远离课堂的学生,尤其是长期远离课堂的学生,要让他意识到课堂的确对自己未来发展真的有进步,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学生还有可能回到课堂吗?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它涉及到教师对学生的表态,关系到教师吸引学生的行为与能力;还取决于课堂对学生学习与未来成绩的有效性;更为关键的,还在于学生本人是否相信,今天的课堂,教师欢迎他回归的课堂,对他未来是否真的有帮助,这种帮助是可以预期的,也是值得投入与等待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5 12:5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