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中物理复习资料整理

[复制链接]
50#
 楼主| 发表于 2008-7-10 09:3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初中物理复习资料整理

中考物理复习之实验专题二参考答案

山东威海新都中学 杨龙飞
  1.(1)0.06 s;



  (2)不是匀速运动;因为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同;



  (3)0.83 m/s。



  2.他们都作匀速直线运动;骑车者15 min运动200 m;跑步者25 min运动200 m;骑车者速度是跑步者速度的5/3等等。



  3.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4.不让手机的声音通过瓶子传播出去;逐渐减小。



  5.(1)高;高;频率;



  (2)大;大;振幅。



  6.(1)不改变;



  (2)反射和折射现象;



  (3)①入射角越大,反射角、折射角也越大;②反射角与入射角总相等到;③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总在法线的两侧;④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总在法线的两侧;⑤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总在界面的同侧;⑥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总在界面的两侧。



  (4)①丙中为什么没有了折射光线?②丙中的折射光线到哪儿去了?③入射角再大些时,会有折射光线吗?④入射角再小些时,会有折射光线吗?⑤入射角多大时无折射光线?⑥丙中为什么反射光线比甲、乙的强?……



  7.(1)BA的像重合;



  (2)到镜面的距离;大小;



  (3)不能;透过平面镜不能看清背面蜡烛B的位置。



  8.光的色散;紫、靛、蓝、绿、黄、橙、红。



  9.(1)将蜡烛向凸透镜靠近靠近



  (2)A、C、B、D



  (3)正确的读书和写字的姿势;不在太弱或太强的光线下学习。



  10.(1)①蜡烛的烛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直线上;②蜡烛放在了焦点上;③蜡烛放在了焦点以内;④蜡烛放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但离焦点过近,成像较远,光具座不够长,光屏承接不到像……



  (2)①在凸透镜焦距一定且成实像情况下,物体到凸透镜越远(近),像离凸透镜越近(远);②在成实像情况下,物距相同时,透镜焦距越大,像离透镜越远;



  ③物体到凸透镜距离大于1倍焦距,成倒立的像……



  11.(1)D;



  (2)物、码左右颠倒,质量未加游码的质量;



  (3)78.4g;



  (4)游码移到标尺左端零刻度处  72  水平;0.9×103;7.2×104。



  12.(1)同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



  (2)1与4(或2与5、3与6);



  (3)同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不同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13.

金属块的质量m/g

金属块放入前水的体积V1/cm3

金属块和水总体积V2/cm3

金属块的体积

VVV1/cm3

金属块密度ρ/(g/cm3)

133.5

20

35

15

8.9



  14.(1)匀速;二力平衡;相等;间接;



  (2)压力;A与C;



  (3)不准确;因为在实验中,很难保证让物体作匀速运动;如下图。






  (4)利用A或B或C图的器材,用弹簧测力计分别以不同的速度匀速拉动木块,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否相同。



  15.控制变量法;单位面积所受的压力相同时,压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单位面积所受的压力越大时,压力的作用效果越大。



  16.3、4、5;1、2、3;5、6。



  17.⑴小于;(2)形状;排开水的体积。



  18.(1)在加钩码前未调平衡。



  (2)

实验

次数

动力F1/N

动力臂L1/㎝

F1·L1

/(N·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F2·L2

/(N·cm)


1

8

8

2

4

8


2

12

24

3

8

24


4

4

16

1

16

16



  (3)FL1= FL2



  (4)几种参考答案如下图:









  19.(1)弹簧秤;



  (2)G  F、n (或G、h   F、s);



  (3) (或



组别

每个滑轮组

含滑轮个数

钩码重

G/N

钩码升高的高度h/m

拉力F/N

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m

机械效率


甲组

一个定滑轮



一个动滑轮

9.8

0.1

5.6

0.2

87.5%

乙组

二个定滑轮



二个动滑轮

9.8

0.1

2.4

0.5

81.7%



  20.(1)1、2、5;射出仰角;速度;



  (2)2、3、4;45°。



  21.(1)冰;52℃;



  (2)吸收热量。



  22.注入的水温度太低(水太多,火太弱)
用热水(加少水,用强火)



  (1)如下图所示。






  (2)气泡由下向上,由小变大,到水面破裂,产生大量的水蒸气,发生剧烈的汽化,但水温不变  100。



  23.不同(或水比煤油吸收的热量多);不同(或煤油比水升高的温度高)。



  24.(1)相同的海水与沙子,哪种吸热后升温快(或沙子和海水的比热容哪种大?);



  (2)相同的沙子和海水,吸热后沙子升温快(或沙子的比热容比海水小);



  (3)如:盛夏内陆很热,海边却很凉爽。



  25.(1)断开;



  (2)缺少了电流的单位;



  (3)一;各支路电流之和。



  26.(1)如下图;






  (2)B;



  (3)①0.75W;②电压越高,灯越亮(电流越大灯越亮或功率越大灯越亮)。



  27.(1)2和4;控制变量法;



  (2)较小;第二次接入的电阻大,电路电流小,灯泡的功率过小;



  (3)1和2(或选2和3)。



  A.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各用电器的电压与电阻成正比;



  B.由电路图可知,



  C.可知在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条件下,不同材料的电阻其阻值不同。(若选2和3,可知同种材料在长度一定条件下,导体电阻跟导体横截面积有关)



  28.(1)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大小与电流大小和磁场强弱有关,电流越大,磁场越强,作用力越大;



  (2)控制变量法 比较法;



  (3)增大通过线圈中的电流;增强磁体的磁性;



  (4)电池用久了,供电电流变小了



  29.(1)高 ①甲;多;②高;多;③多;电流的强弱
通电时间
电阻的大小;



  (2)电饭锅;电热毯;电暖炉等等。



  30.(1)电阻;通过阻值的变化改变电路中的电流,从而改变电阻R1两端的电压;



  (2)5;



  (3)如下图所示;






  (4)电阻一定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
 楼主| 发表于 2008-7-11 06:1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初中物理复习资料整理

《运动和力》专题复习

山东省寿光世纪学校 李力泉
  【课标导学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及力的三要素。



  2.理解速度的物理意义、掌握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会选择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4.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惯性现象,并会解释有关现象。



  5.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平衡状态的判定,并会利用二力的平衡分析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体会速度的物理意义,学会描述物体运动的方法。



  2.通过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探究过程,形成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论述的能力和表述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力的相互性、对牛顿第一定律和二力平衡的探究活动的参与,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2.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



  【教材内容分析



  该专题讲述运动和力的初步知识,主要内容有:运动的描述、运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时间和长度的测量、力的作用效果和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以及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和惯性现象、二力平衡的条件等。重点是速度的概念和速度的计算公式及二力平衡。速度不仅是运动学的基本概念,而且这个概念的应用也很广泛。在讲速度之前,首先讲述机械运动及参照物的知识,以此为基础,进而引出本章重点速度的概念及相关知识。另外,力的作用效果、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和惯性现象等知识点也比较重要。难点是参照物及平均速度的概念。参照物的选择对机械运动的描述至关重要,只有正确的选择参照物才能正确的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因此要求突破参照物这个难点,为全章学习打下基础。平均速度的概念学生较难理解,但应用非常广泛,应通过实验,让学生加以巩固,最后会用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考情分析



  在中考命题中主要考查以下几个方面:



  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及参照物的正确选择。



  2.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和物理含义,正确进行路程和时间的计算。



  3.知道平均速度、会做“测平均速度”的实验。



  4.知道力的概念及相互性,二力平衡的条件及状态的判断和应用。



  5.对惯性现象的理解与分析。



  上述考查的知识内容在中考中一般中5~8分,占全部分数的1/6左右,常见题型有填空题、选择题、实验题和计算题等。



  本部分核心内容是速度的相对性、运动速度、路程和时间的计算、力的相互性、二力平衡及惯性现象,而对牛顿第一定律的考查却很少。因此密切联系人们的生活、生产实际、交通、科技等方面的考查是本章知识在今后中考命题中的热点,由于新课程对运动公式的要求只达到理解的层次,因此在中考试题中一般不会出现较难的综合性计算题。



  【学法指导



  该部分知识应密切联系生活、生产和社会实际,做好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会用探究结果进行分析、论证。对科学探究过程的某些具体步骤,尤其是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在进行时间与长度的测量时,应注意到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要做出准确的判断、得出正确的结论,必须进行认真的测量,得到精确的数据,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在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中要学会科学探究的思想和科学推理的方法。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特长,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和实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好物理这门课的信心。



  【知识梳理

  



  【复习检测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推车时,人也受到车给人的推力



  B.两个物体只要互相接触,就一定发生力的作用



  C.用手捏一个空易拉罐,易拉罐变瘪了,表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D.排球运动员扣球使球的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下列各种现象中,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发生变化的是( )



  A.小明从滑梯上匀速下滑



  B.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匀速转动



  C.赛车在弯道上匀速转动



  D.熟透的苹果从树上落下



  3.一位女士由于驾车超速而被警察拦住。警察走过来对她说:“太太,您刚才的车速是60千米每小时!”这位女士反驳说:“不可能的!我才开了7分钟,还不到一个小时,怎么可能走了60千米呢?”从以上对话可知,这位女士没有理解下面哪个科学概念( )



  A.速度



  B.时间



  C.路程



  D.质量



  4.某同学用正常速度匀速步行30m,需40s的时间,若以正常的速度用6分30秒的时间沿操场跑道走完一圈,那么跑道的周长最接近( )



  A.400m



  B.300m



  C.200m



  D.150m



  5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力的作用使物体发生明显形变的是( )



  



  6.一个人骑自行车沿平直的公路行驶,第一秒内通过的路程是2m。第二秒内通过的路程是3m,第三秒内通过的路程是4m,则( )



  A.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



  B.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2m/s



  C.3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



  D.后2s内的平均速度是4m/s



  7.甲、乙两列火车,以甲车为参照物,得出乙车向东运动的结论。若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的运动情况是( )



  A.一定向东运动



  B.一定向西运动



  C.一定静止不动



  D.向东;向西运动或静止均有可能



  8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



  “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朝大诗人李白的这句诗似乎是为今天的太阳帆吟诵的。现代科学发现,光对被照射物体确实具有力的作用,科学家正力图用这一原理制造“太阳帆”,用它为太空飞船提供动力,以实现星际旅行。吹动太阳帆的“风”,不再是吹动普通风帆的气流,而是太阳光形成的“光子流”。



  研究表明,在地球附近,一个正对着太阳的面积为1.0×106m2的平整光亮表面,受到的太阳光的压力约为9N。



  关于光的压力对太空中飞船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飞船的质量很小时,光的压力才能推动它



  B.光的压力可以使飞船加速前进



  C.光的压力最多可使飞船作匀速运动



  D.太空中光的压力可能被空气阻力所抵消



  9.如图甲所示为一森林俯视图,某探险小组进入森林后在Q处迷失方向,为走出森林,他们借助指南针来辨别方向,指南针的指向如图乙所示,那么他们正确的前进方向应沿着指南针所在位置的( )


  A.E方向



  B.F方向



  C.G方向



  D.H方向



  二、填空题



  10人坐在沙发上,沙发会往下凹陷,这是力在沙发上产生的效果,但大人和小孩同样坐在沙发上时,沙发凹陷的程度不同。大人坐时沙发凹陷得深些,小孩坐时沙发凹陷的浅些,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有关。


  11.如图所示,跳水运动员在向下压跳板的过程中,压跳板的力的作用效果是使板发生____________。跳板弹起过程中,跳板推运动员的力的作用效果是使运动员的____________发生改变。


  12.在图中,(a)、(b)两图分别表示比较自行车和摩托车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图(a)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b)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分析题



  13下表记录的是一辆汽车分别在干燥和潮湿的公路上以不同速度行驶时,某司机的反应距离(司机发现问题到开始制动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和制动距离(汽车从开始制动到完全停止行驶的距离)。


  (1)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影响汽车制动距离的最主要因素是    



  (2)汽车制动后还能继续前进一段距离,这是因为    



  (3)根据分析结果,写一句交通警示牌上的警示语(要求简明扼要):    



  四、计算题



  14近年来,玉林市区周边城镇的道路相继改建成一、二级公路,大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给人们出行带来了方便。遗憾的是在某些岔路口,人车相撞的交通事故有所增加。有人猜想事故的出现与行人横过公路时的错误判断有关。


  (1)如图所示,某同学准备横过公路时,正好有一辆汽车从距岔路口100m处以72km/h的速度驶过来,如果公路宽12m。问该同学以1.2m/s的正常步行速度能否在汽车到达岔路口前完全通过公路?



  (2)为了减少在岔路口发生人车相撞事故,请你分别向交警部门(或公路建设部门)、汽车司机和过路的行人,各提一项合理的建议。



  15.“五一”假期,小明一家驾车外出旅游。—路上,所学的运动学知识帮助他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


  (1)经过某交通标志牌时,小明注意到了牌上的标示如图所示。小明想了想,马上就明白了这两个数据的含义:从交通标志牌到上桥的距离为18km,通过这段公路时汽车的行驶速度不能超过40km/h。若小明爸爸驾车通过这段路程用时30min,则汽车的速度为多少km/h?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试计算从标志牌到上桥最快需要用几分钟?



  (2)当汽车行至某高速公路入口处时,小明注意到这段高速公路全长180km,行驶速度要求为:最低限速60kmh,最高限速120kmh,小明看表此时正好是上午1000,他很快算出并告诉爸爸要跑完这段路程,必须在哪一段时间内到达高速公路出口才不会违规,请你通过计算,说明小明告诉他爸爸的是哪一段时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
 楼主| 发表于 2008-7-11 06:1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初中物理复习资料整理

阅读理解类问题专题突破

江苏丰县广宇中英文学校 刘庆贺
阅读理解类问题,就是在阅读所给材料的基础上,理解并运用之解决有关问题。所给材料一般是学生没有学过的新东西,能真正考查学生的能力。材料涉及的内容多以科技或生活问题为情景或信息,与学生生活贴近,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易于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分析能力。这类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捕捉信息、分析推理、观察判断、归纳概括和探究等多种能力。解答这类问题,首先应仔细审题,要逐字逐句的仔细研读,对题目中的关键字词、语句应反复推敲,对题中的示意图、表格数据和公式,要细微观察,从而迅速、准确地捕捉到有用的信息,再筛选所学的相关知识,用之解决问题。
一、例题导航
例1 《扬子晚报》2004年5月21日A4版报道了一则新闻(标题:氮气泄露,夏现冬景)。
报讯:昨晚,南京市建宁路上一停车场内发生氮气泄露事故,现场周围“寒气”逼人,车厢挂起冰柱,地面结了厚厚一层冰。
昨晚10点左右,建宁路上一家名为“的士”的休闲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突然发现停车场里一辆大型槽罐车尾部不断冒出白烟,并且越来越大,当他走过去一看,被现场的情景吓了一跳,只见车尾部开始结冰,车厢下端已经有大约10cm长的冰柱,而液体刚滴到地面上就开始结冰,不久地面上就是一层厚厚的冰。原来,这辆属于南京气体产品公司的槽罐车满载液态氮气,车尾部冒出的白烟就是车罐内液态氮发生泄露的表现。据介绍,氮气具有快速制冷的效果,如果有足够多的氮,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周围气温降低到零下50℃,情况比较危险……
小盼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阅读了这则新闻后,提出了下面的问题,你能帮她解答吗?
1.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常温常压下是气态,可槽罐车的车罐里怎么会出现液态氮?这样将气体进行液化有何好处?
2.车罐内液体氮发生泄露时为何会冒出“白烟”?
3.根据所学的物理和自然知识,文中似乎有两处不妥,你能指出来并加以改正吗?
4.发生此事时,如果你正好在现场,你打算怎么做?
分析:当前是信息时代,我们要注意从各种渠道获取并筛选有用的信息,学生的学习也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以书报中得到的资料作为背景,拟出具有导向性的新问题,并用相关的学科知识去解答,能够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题目第3问提醒学生语言要规范、科学,这也是与新课标要求学生“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是否符合科学事实的初步意识”,“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等不谋而合的。当然如果阅读不细心,所学知识不牢固、不会应用,将很难作答。第4问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答案:
1.由于氮常温常压下是气态,所以车罐内的液态氮是通过加压的方法实现液化的。将气体液化,可以缩小体积,便于贮存和运输。
2.液态氮发生泄露时,会迅速变成气体,同时吸收热量,使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形成小水珠,出现“白烟”。所以“白烟”不是氮气,而是小水珠。
3.两处不妥:一处为“槽罐车满载液态氮气”,氮气是气态氮,“液态氮气”前后矛盾,应改为“液态氮”。另一处为“氮气具有快速制冷的效果”,空气中就含有大量氮气,照此说法,整个世界岂不冰冷一片。应改为“液态氮具有快速制冷的效果”。
4.发生液氮泄露时,若正在现场,作为中学生,不能不闻不问,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是不对的。首先根据掌握的知识,氮无毒无害,但液氮汽化时可能会对人体造成冻伤,所以可告诉周围人群不必惊慌,但也不要靠近。其次,应寻找泄露点,若是阀门问题拧紧即可。若不好处理,应报警。
例2 (2005 泰安)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手段,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相应的知识,还要注意运用科学方法。理想实验有时更能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伽利略设想了一个理想实验,如图1所示,以下为他的设想步骤:
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要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直线运动。
在上述的设想实验步骤中,有一个是实验事实,其余是推论,属于可靠实验事实的是_______(填序号),属于理想化推论的是_______(填序号)
把上述理想实验的设想步骤按正确的顺序排列是_______(填序号)。
分析:《物理课程标准》要求,在突出科学探究内容的同时,重视研究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逐渐拓宽视野,初步领悟到科学研究方法的真谛。因此,注意考察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成为当前和今后中考的热点。本题向学生展示了科学史上著名的理想实验的思想方法。即在实验事实的基础上,经过合理的想象,获取结论。在题目所述的设想实验步骤中,属于可靠实验事实的是②。属于理想化推论的是③①④。正确的顺序排列是②③①④。
答案:②;③①④;②③①④。
例3 (2005 苏州)阅读短文:
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电磁波的应用也是这样。它在使人类的生活发生日新月异变化的同时也存在副作用──电磁污染。例如,频率超过0.1MHz的电磁波的强度足够大时就会对人体构成威胁。按照有关规定,人体所受到的电磁辐射强度(即单位时间内垂直通过单位面积的电磁波的能量)不得超过某一规定值Ie。
已知某无线通信设备发射电磁波的功率为P,设该通信设备向四面八方均匀地发射电磁波,且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无能量损失。由数学知识可知,球面的面积S=4πr2(式中r为球半径),球半径与球面总是垂直的。
根据上述资料,可估算出人体到该通信设备发射电磁波处的安全距离至少应为________,这时人体所受到的电磁辐射强度才不会超过规定值。
分析:题目涉及的内容学生是陌生的,这样能真正考查学生能力。通过阅读可知,电磁波传到人所在地的功率仍为P,此处单位面积的电磁波的能量为,即Ie,所以,
Ie=,算出r=
答案:
二、小试牛刀
1.阅读短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小明和小华携手前往音乐厅去欣赏上海交响乐团的演出。还没有进入音乐厅,他们就听到了美妙的音乐,小明说:“你听,小提琴的声音多么优雅动听”,小华说:“大提琴的声音也深沉浑厚”。他们很快进厅入座,沉浸在乐海中。音乐声时而高亢,时而低沉,时而宏亮,时而轻微。当曲终之时,他们看到,指挥家将扬起的指挥棒迅速一收,所有乐器哑然无声,全场一片寂静,紧接着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小明情不自尽地高声喝彩,被小华迅速制止。音乐会虽已结束,但美妙的音乐似乎还在他们的耳边缭绕,给他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阅读了这篇短文,能否从声现象的角度提出一些问题?能否说出文中涉及了哪些我们在声现象中学过的知识?你有什么感受?
2.(2005 南通)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微波炉是现代家庭中的烹饪工具,接通电源后微波炉内的磁控管能产生频率很高波长很短的电磁波,故称为微波。微波有以下重要特性:(1)微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微波遇到金属物体,会像光遇到镜子一样地发生反射。(2)微波遇到绝缘材料,如玻璃、塑料等,会像光透过玻璃一样顺利通过。(3)微波遇到含水的食品,能够被其大量吸收,引起食品内部分子发生剧烈的振动,达到加热食品的目的。(4)过量的微波照射对人体有害。
(1)微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___ m/s。
(2)若一微波束与金属板成30°角射向金属板,反射时反射角为______。
(3)为防止微波泄漏对人体造成伤害,在玻璃炉门内侧应装有____________。
(4)小明家使用的微波炉功率为1000W,小明用该微波炉加热质量为300g、温度为20℃的水至沸腾,用时2 min,这段时间内微波炉的效率为________。【c水=4.2×103J/(kg·℃),盛水容器吸热不计,气压为一个标准大气压】
3.(2003 黑龙江)黑龙江《生活报》2003年5月2日在头版报道了这样一条科技新闻: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和哈尔滨医科大学的五位科研人员研制出一间微型非典隔离监护室。这种隔离监护室最突出的设计特点就是室内用了负压原理设计(室内的气压比室外的气压低一些),室壁设有进气孔和抽气孔,这样,保证为室内提供新鲜空气,还可以利用真空泵将病人呼出的携带病毒的气体抽出去……
看过报道后,结合非典SARS病毒通过空气扩散而造成交互传染的特点,运用物理知识回答:
(1)微型非典隔离监护室形成相对低压的作用是什么?
(2)针对微型非典隔离室,为保护医护人员和医院周边群众的安全,为方便医护人员对非典病人的观察和护理,从物理学的角度还应采取哪些合理措施?(提出一条即可)
4.(2003 山东烟台) 阅读下面的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黑色花为什么很少见
我们生活在姹紫嫣红,色彩缤纷的花的世界里,但是黑色花却很少见。植物学家对四千多种花的颜色进行统计,发现只有8种黑色花,而且还不是纯正的黑色,只是偏紫色而已。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原来花的颜色与太阳光及花瓣发射、吸收光有关。太阳光由七种色光(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光的颜色不同,其热效应也不同。有色不透明物体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吸收与它颜色不相同的光,黑色物体吸收各种颜色的光。花瓣比较柔嫩,为了生存,避免高温伤害,它们吸收热效应较弱的光,而反射热效应较强的光。这就是我们看到红、橙、黄色花较多,而蓝、紫色花较少的缘故。若吸收七种色光,受高温伤害就更大,花也更难生存,所以黑色花很少。
(1)红花反射什么颜色的光,吸收什么颜色的光。
(2)材料中提到“光颜色不同,热效应也不同”,请你比较红色光与蓝色光的热效应强弱。
(3)材料中没有提到白色花。请你推断白色花反射、吸收色光的情况。
5.(2003 徐州) 阅读短文,并解决文后提出的问题。
探索电磁联系的历史
人类为揭示电和磁的关系,经历了漫长的岁月。
1820年,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年轻老师奥斯特,一直在寻求电和磁之间的联系。一天在课堂上灵感突至,将一个小磁针放在一根直导线下方,使直导线接通电源,只见小磁针摆动了一个角度后稳定地停了下来。从而证明了:通电导线周围能产生与磁极相作用的磁场。基于这一原理,人们制成了电磁铁。
(1)通电后,若小磁针不动,则它的指向可能是( )
A.与导线平行
B.与导线垂直
C.与导线的夹角为锐角
D.与导线的夹角为钝角
1821年,英国青年学生法拉第,深深地为奥斯特的实验所吸引。他想到:既然电能让磁体动,磁能否让通电导体动呢?一次实验中,他在一个水银盆的中间固定一根磁棒,棒边漂着一块插有一根铜线的软木。当铜线接通电池后,软木就漂动起来。这证明了他的设想。他进一步的实验成果,为后人发明实用的电动机提供了有力的佐证,指明了方向。
(2)软木块由静止开始漂动起来,这说明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了____________的作用。
1822年,法拉第又想到:电流可以产生磁,那么,反过来,磁能否产生电呢?他决心去探索“磁生电”的途径。此后,他对这个问题进行了长期艰苦的探究。1831年的一天,他实验失败后,正从线圈中收起一根磁铁时,发现和线圈相连的电流计上的指针动了一下。于是他抓住这一机会探究下去,终于发现了感应电流,磁确能转变成电!据此,法拉第设计并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人类从此步入了电气时代。
(3)发电机是将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__能的机器。
(4)在法拉第的实验中,磁铁和闭合导线间相对静止能否产生感应电流?
6.如图2是北美草原许多犬鼠洞穴横截面示意图,洞穴深达3-4m,洞口有两个出口,一个是平的,而另一个则有隆起的圆形土堆。
(1)猜想:
甲同学猜想:犬鼠是为了建一处视野开阔的瞭望台。
乙同学猜想:犬鼠是为了作一个识别自己洞穴的记号。
丙同学猜想:犬鼠是在挖洞时就近堆放。
丁同学猜想:犬鼠是适应深处洞内生活而建立的通风设施。
你认为正确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同学。
(2)分析:
若风如箭头所示方向吹过,根据“流速大,压强小”的原理,则__________洞口(填“1”或“2”)处气压低.
(3)结论:风从平坦的洞口__________,从隆起的洞口__________,是犬鼠的空调系统。(选填“出”或“入”)
7.(2004 山东)阅读下面一段短文,然后回答有关问题。
沸点随气压改变
许多物理现象跟气压的大小(通常说气压的高低)有关系,气压对人类的生活、健康有重要影响。例如,在几千米高的山上,如果没有高压锅,连一顿熟饭都煮不了,就是由于水的沸点随气压改变的缘故。
实验:
图3(a):烧瓶中的水沸腾后移去酒精灯,水停止沸腾;
图3(b):待水温降低一些后将大注射器接到烧瓶口上。向外拉注射器活塞,看到了什么现象?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实验表明气压减小时水的沸点降低。
换用其他液体,在各种气压下实验,表明一切液体的沸点,都在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1)研究问题的过程通常有下列的步骤:A提出假设;B分析归纳;C得出结论;D提出问题;E实验研究;F理论推导;G经验总结。
你认为上文对“液体沸点与气压关系的研究”依次采取的步骤是__________(步骤用英文字母表示)
(2)小明同学把图3(b)的装置改装成图3(c)的装置,注射器改为加热待水沸腾后才与胶管连接,并继续加热,目的是想通过实验验证“气压增大时,液体的沸点升高”。
为达到上述目的,你猜想小明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应观察__________。
(3)小明的实验操作,你认为有什么危险值得注意?
8.(2004 南通)某兴趣小组在研究马铃薯在水中的浮沉情况时,通过往水中加盐,终于使马铃薯漂浮在水面上。由于时间关系,当时并没有及时收拾实验器材,几天后他们来收拾时,惊奇地发现原来浮在水面的马铃薯又都沉在容器底部,他们决定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对此现象,他们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猜想1:可能由于水的蒸发,盐水的密度变大,导致马铃薯下沉;
猜想2:可能是马铃薯在盐水中浸泡几天后质量变大,导致马铃薯下沉;
猜想3:可能是马铃薯在盐水中浸泡几天后体积变小,导致马铃薯下沉;
经过一番讨论,他们马上否定了猜想1,你认为他们否定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
接着他们就猜想2和猜想3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
⑴ 取三块马铃薯,编上A、B、C号,分别测出其质量和体积;
⑵ 配制一大杯盐水;
⑶ 将三块马铃薯放在盐水中,使其漂浮,几天后发现马铃薯都沉在容器底部,将其捞出、擦干,分别测出其质量和体积。
实验数据如下表:
马铃薯的编号
质量/g

体积/cm3


放入盐水前
在盐水中下沉后
放入盐水前

在盐水中下沉后

A

44.8

39.2

40

33

B

56.1

48.8

50

41

C

77.3

67.9

69

57

请分析上述实验数据后回答:
猜想2是__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你认为导致马铃薯下沉的原因是_________。
三、参考答案
1.提出的问题:
(1)为什么没进音乐厅就能知道有小提琴和大提琴在演奏?(这是因为小提琴和大提琴在演奏时的音色不同)
(2)“高亢、低沉、宏亮、轻微”,表明乐音有什么特性?(“高亢、低沉” 表明乐音的音调高低不同;“宏亮、轻微” 表明乐音的响度不同)
(3)各种乐器是怎样发声的?为什么会突然“哑然无声”?(各种乐器是靠振动发声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所以会突然“哑然无声”)
(4)为什么小华要制止小明高声喝彩?(高声喝彩会制造噪声,影响他人。所以要制止)
文中涉及的主要概念:振动,响度,音调,音色,乐音,噪声,声波等。
感受和体会:⑴音乐是借助于声音带给人的一种信息,它能使人们得到精神的享受和文明的熏陶。⑵音乐演奏能够成功,与音乐人的合作精神是分不开的。⑶我们每个人在社会中生活都要注意制约自己的行为,不要让自己的噪声影响别人。
2.(1)3×l08 (2)60° (3)金属网(答金属板也算对) (4)84%
3.(1)开病房门后,由于室内气压小于室外大气压,室外空气会向室内流动,室内空气不会向室外流动,这样可防止室内空气中的SARS病毒扩散到室外,避免医院内非典病人与医护人员的交互感染。
(2)①利用电能转化为内能,把真空泵抽去的含SARS病毒的空气通入密闭的电热丝容器进行高温消毒。
②利用电能转化为光能,把真空泵抽去的含SARS病毒的空气通入密闭的紫外线消毒装置,杀死SARS病毒。
③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在隔离室设置抗压强透明观察窗口。
4.(1)红色花反射红色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
(2)红色光的热效应比蓝色光的热效应强。
(3)白色花反射各种颜色的光,几乎不吸收色光。
5.(1)B;(2)力;(3)机械,电;(4)不能。
6.丁 2 入 出
7.(1)DEBC ;
(2)把注射器活塞往内推,增加气压;水沸腾时的温度;
(3)气体加压沸腾时,若气压过大,塞容易被冲出,甚至会使烧瓶爆裂,造成仪器损坏或伤人。
8.盐水密度增大,马铃薯会上浮而不会下沉,与现象不符。 错误
由表中数据分析马铃薯的密度增大,大于盐水的密度,导致马铃薯下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
 楼主| 发表于 2008-7-11 06:1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初中物理复习资料整理

中考物理作图专题复习指导

山东省邹城市平阳寺中学 范彦斌 郑瑾
一、光学类
例1 (2005·山东潍坊)电视机的遥控器通过反射一种不可见光──红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有时不把遥控器对准电视机的遥控窗口,而是对着墙壁按一下,也可以控制电视机,请在图1中画出红外线经过的光路。
图 1
解析】平面镜类的作图要注意:
①成像特点:物成虚像很好看,关于镜面对称站,作图虚实要分清,箭头别忘加其中。
②物点是所有入射光线的“发光点”;像点看作是所有反射光线的“收光点”(因所有反射光线反向延长都经过像点)。
例2 (2005·江苏宿迁)李华在洪泽湖乘船游玩时,发现水中有一只青蛙如图2示,他用激光笔照射到了这只青蛙。请在图中画出李华照射青蛙时的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图 2
解析】作光的反(折)射光路图应明确:
①法线是反(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之间的分界线;它还是入(反或折)射角确定的唯一标准。
②光的折射特点:直射不变斜射变,空气入水靠法线;光路可逆真奇妙,水进空气好知道;折角随着入角变,千万别忘作法线。
例3 (2005·湖北十堰)如图3是点光源S发出的光经透镜后,其中的两条折射光线,试用作图的方法,确定点光源S 及像点S′的位置,并完成光路。
图 3
解析】透镜类的作图要了解: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过异侧的焦点;经凹透镜后发散,反向延长过同侧的焦点。利用光路的可逆性分析上述光线得出:从焦点发出的光线过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向凹透镜另一侧焦点的光线(也可看作过焦点)过凹透镜后与主光轴平行。不管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过光心的光线,方向都不变。
可记作:凸镜会聚凹镜散,特别记住三条线;平行主轴过焦点,凸镜异侧凹镜反;光路可逆别忘掉,过焦光线能知道;光心个性真算靓,光线穿过不变向。
二、电磁类
例4 (2005·湖北宜昌)如图4所示是利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电阻的实验装置,根据图甲所示的电路图把实物图乙连接完整,要求电流表、电压表均接低量程。
  
甲                                     乙
图  4
解析】此类图一般采用“先通后补”的方法,即按照电路图从电源的正极出发,沿电流的方向顺次连通一条电流的路径,然后再把没有接入电路的元件,并联在相应元件两端。
还要注意电表的正负接线柱和量程;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变化,取决于下面所选的接线柱;连线应到位且不可交叉等。
例5 (2005·广东云浮)将图5中的电磁铁连入你设计的电路中(在方框内完成),要求:A.电路能改变电磁铁磁性的强弱;B.使小磁针静止时如图所示。
图 5
解析】要明确“三向归一,知一求二”,即磁场中的某点磁场的方向与这点磁感线的方向和放在该点的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是一致的,知道其中之一,就能确定另外两个方向。
设计电路通常采用“尝试──检验”的方法。即先分析为满足每个条件该如何设计电路,然后合在一起。最后针对设计的电路逐个条件去检验,不妥之处再行修改,然后再检验。
例6 (2005·山西兰州)完成图6中的家庭电路连接。
图 6
解析】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家庭电路的组成和连接方法:各用电器是并联的;开关接在火线与用电器之间;插座右端接火线,左端接零线等。
例7 (2005·江苏徐州)如图7所示,是上海磁悬浮列车的悬浮原理。请在右侧放大的图中画出轨道下方的车厢线圈的绕线。
图 7
解析】关于螺线管绕线,要据题意先判断“极、向、手” (“极”指螺线管的N极,“向”指电流的方向,“手”指右手)三者的关系,然后再根据安培定则画。画好后设想:若用手拉两端的引线,无线圈脱落才算对。
三、力学类
例8 (2005·江苏徐州)如图8所示,小明用100N的力推墙壁,请画出该力的示意图。
图 8
解析】作图方法是:“一定标度,二定点(力的作用点),三画线段(沿力的方向),四截线,线段末端画尖尖(表示力方向的箭头),最后数值标尖边。”
此外注意力的作用点必须画在受力物体上;几个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时,共用一个标度;表示力大小的线段是标度的整数倍等。
例9 (2005·广西南宁)玩具“不倒翁”被扳倒后会自动立起来。请在图9中画出此时“不倒翁”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并画出重力相对于O点的力臂。(黑点表示“不倒翁”的重心)
图 9
解析】画力臂的方法:“一找”(找出支点及力的作用点)、“二定”(确定动力、阻力的方向)、“三画”(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力的作用线)、“四引”(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引垂线,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就是力臂)、“五标”(标出F1、F2、L1、L2)。
例10 (2005·北京顺义)用滑轮组提升重1000N的物体A,若每个滑轮重50N,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500N,请在图10中画出绕绳方法。
图 10
解析】先用计算承重绳子的段数,结果若是小数,应取大于该值的最小整数。若n为奇(偶)数,绕线从动(定)滑轮开始,即“奇动偶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楼主| 发表于 2008-7-11 06:1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初中物理复习资料整理

物理专题复习

河北省冀州市北内漳学校 李同心
一、力学部分
1.对于现代生活给人们带来的紧张症,可用漂浮疗法减轻它,漂浮池内有一定深度的水,水中加有大量的______(盐或酒精)任何人进入池内都会漂浮起来。(2002吉林)
2.今年3月15日至17日,20日至22日北京出现了两次沙尘暴天气,沙尘暴项目组专家透露,两次沙尘暴过程每平方米总降尘量约54g,按北京市区面积约为1×109m2计算,两次沙尘天气,北京总降尘_________t。(2002湖北省)
3.某人乘坐出租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出租车的牵引力为3×103N,下图为乘车到达目的地时的车费发票,求出:
(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
(2)出租车行驶的速度;
(3)出租车在段时间内所做的功。
4.图为电工常用的钢丝钳,请指出其中所用到的两种物理知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曹冲称象的故事是大家所熟悉的,故事里蕴含着丰富的物理思想方法,其中就有“等效”的思想方法,在你所学过的物理概念或规律中_________、________(举两例)适用这种思想。
6.自行车是一种简便、无污染的交通工具,看一看它的构造,想一想你的使用过程,请提出两个与物理有关的问题(力、热、光、电均可以)如:自行车轮胎为什么会有花纹?问题:(1)_________;(2)___________;(3)_________;(4)____ ___。
二、声、热、光部分
1.病人发烧时,在他身上擦些酒精可以起到降温作用,这种方法叫做“物理降温法”其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002吉林)
2.2001年11月19日凌晨的狮子座流星雨来自于33年回归一次的坦普尔-塔特尔彗星,慧星的碎屑高速运行并与地球相遇,部分落入地球大气层,这些碎屑在重力作用下克服与大气的摩擦做了_________使其___________能激剧增加而燃烧,形成划过天空的流星雨。(2002湖北)
3.在果品店中,可以闻到水果的香味,这是______________现象。(2002北京)
4.用高压锅煮饭,可以增大锅内气体的压强,使水的沸点__________饭菜熟的快。
5.联欢会上,小明在弹奏古筝,古筝的琴弦因为_________而发声。
6.铁匠师傅铸铁时,将烧红的铁块放入冷水中,会听到响声,同时看到水面上冒出一股“白烟”在这个过程中,水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和________。(2002江西)
7.清晨,草地或树木上的露珠下面的叶脉看起来比较大,这是露珠产生_________镜功能的结果,开成了___________像。(2002江西)
8.苏州属沿海地区,昼夜温差较小,而内陆沙漠地区的昼夜温差较大,这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9.排纵队时,如果你能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可以用___________来解释;发生雷电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由于______________。(2002河北)
10.北方冬天,从冰箱里拿出一条冻鱼浸没在冷水盆中,则可能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11.夏天,游泳后从水中上岸会感到冷,如果有风甚至会冷得打颤,为什么?
12.早晨,我们看见太阳的视位置比它的实际位置偏高一些,这是光的_______________现象,当一个人逐渐向平面镜靠近时,他的像将_______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参考答案:
一、力学部分
1.盐
2.54000t
3.略
4.绝缘,杠杆 压强 摩擦等
5.合力 串(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
6.①自行车铃子为什么会发声?
②不再蹬车后,自行车为什么仍能运动?
③晚上汽车灯照在自行车尾部为什么自行车尾灯会亮?
④紧急刹车时为什么手要用力?
⑤车胎为什么要打气?
⑥脚踏和后轮的转动快慢是否相同?
⑦自行车运动时,前后轮所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是否相同?
⑧自行车坐垫的面积是大一些好还是小一些好?等等。
二、声热光部分
1.蒸发、吸热
2.功、内
3.扩散
4.升高
5.振动
6.汽化、液化
7.放大、虚像
8.海水的比热大,砂石的比热小。
9.光的直线传播,光的传播速度比声的传播速度快。
10.盆中有一部分水结冰,鱼的温度升高。
11.夏天从水中上岸后,身体表面的水蒸发,要从人身体吸收热量感到冷,如果有风会加快身体表面的水分蒸发,从身体吸收更多的热量,所以会冷得打颤。
12.光的折射,不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
 楼主| 发表于 2008-7-12 10:2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初中物理复习资料整理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山东省邹平县月河初中 马红玲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知道光从空气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的偏折规律。
·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 过程和方法
·通过实验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感。
教学过程设计
★ 新课引入
1.学生实验:“折射断筷”。学生观察后叙述实验现象。(从生活中发现问题)
2.小游戏:碗中放入一枚硬币,调整眼睛到刚好看不见硬币的位置,另一同学向碗中缓慢倒入水,当水升到一定高度时,观察现象?(激发学生兴趣)
3.提问:上述现象是怎样引起的?能否用以前学的知识解释?
(学生思考后,感到知识不足,引起求知欲)
4.板书课题:光的折射
★ 新课教学
一、光的折射现象
1.猜想什么条件下,会发生光的折射?
(留给学生思考时间并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
2.自选器材分组实验,验证猜想。
(提供激光手电筒、方形玻璃砖、香、火柴、盛水烧杯、纸盖)
3.交流实验过程及观察到的现象。
(学生体验实验过程,感受猜想正确的愉悦)
4.学生归纳“什么叫光的折射”。(①学生叙述中若没注意“斜射”条件,可以让其他学生补充,教师不必提示;②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
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探究1(屏显):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玻璃)中,折射光线向界面偏折,还是向法线偏折,如图1。(进一步激发求知欲,明确探究目的)
1.学生猜想,并在黑板上画出自己猜想的折射光线的位置。
(学生可能的猜想如图2)
2.讨论猜想的合理性。
3.小组设计实验方案并交流,确定可行方案。
4.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要求画图记录下观察到的光进入水(玻璃)中的传播途径)
5.交流实验结果
①每个组各得到什么结论?
②不同组的结论是否相同?
6.用语言表达探究1的结果。
教师屏显:结论1: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探究2(屏显):多改变几次入射光的方向,你还会发现什么规律?
1.分组实验,收集证据。(要求仔细观察对比现象,画出观察结果)
2.组内对观察结果比较分析。
3.交流,①如何定义折射角?②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如何变化?③当光垂直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如何?(教师适时表扬表现好的组并屏显结论2: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结论3:光垂直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
4.(激疑)“折射断筷”、“水中硬币升高”都是光的折射现象,能否用刚才得到的结论解释呢?(学生讨论后产生了新的疑问:刚才的结论是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折射规律而“折射断筷”、“硬币升高”是光从水射入空气中形成的)
探究3(屏显):光从水(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折射光线向法线还是界面偏折?如图3。
1.学生猜想并画出图表达自己的想法。
2.讨论交流:师投影学生做图的情况
②作这个猜想时,你做了什么样的假设。(学生能从光反射时光路可逆,联想到光的折射时光路也是可逆的)
实验验证:①教师演示光从空气斜射半圆形玻璃砖,如图4;②哪位同学能帮助老师逆着折射光射入另一束光,让同学们观察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途径呢?(学生们跃跃欲试、兴趣很高)
③学生观察到光从玻璃中射入空气中的光与原入射光重合。
④教师要求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画到黑板上。
⑤屏显:结论4:光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结论5:光从空气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三、折射规律的应用
1.体验“叉鱼”
制作鱼模型并固定于方型水槽中,用直铁丝作鱼叉,对准看到的鱼下叉,看谁能叉准,并让该同学说出叉准鱼的“奥妙”是什么?(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热情,体验成功的喜悦)
2.利用动画讲解“鱼的虚像形成的原因”。
3.学生讨论“折射断筷”、“硬币升高”的原因。
4.分组实验:观察玻璃砖后的钢笔“错位”。(让学生再次体验折射使眼睛产生的错觉)
5.折射现象不仅会使眼睛“受骗”,有时还会产生一些很美的奇观。(播放 “海市蜃楼”、2001年北京天空出现的“三日同辉”的影像资料)
四、交流评估
1.通过今天学习,有哪些收获?(从知识、能力、研究方法、对折射现象的感受、成功经验、失败教训等多方面谈一下)
2.光射到空气和水(玻璃)的界面上,反射和折射同时发生吗?光的反射和折射有哪些异同?
★ 布置作业
1.写一篇关于《光的折射》的小论文。
2.阅读课本30页的“全反射”了解它在光纤中的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6#
 楼主| 发表于 2008-7-12 10:2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初中物理复习资料整理

《光的传播》教学设计

珠海市斗门区莲洲镇横山中学 黄坤铭
教学课题

光 的 传 播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3)能简单解释常见的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与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2)经历探究过程,有初步的探究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
(2)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教学难点

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式教学法。
教学媒体

激光手电、玻璃砖、白纸板、盛水的小烧杯、空烧杯、激光演示器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  学  过  程









课前准备

预习

布置预习及上课时要带的学生器具
预习及准备器具





激发兴趣

(一)光源
光把世界打扮得如此美丽动人(出示迷人夜景图),同学们对光感兴趣吗?
观察














同学们,我们要看清五彩缤纷的世界,必须有光射入我们的眼睛,那么,光是从哪里发出来的呢?
思考、讨论

列举例子

除了太阳、电灯之外,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物体能够发光?
(板书):太阳、萤火虫、恒星、水母
  火柴、霓虹灯、蜡烛、电灯
能够自然发光的物体,叫“天然光源”;
由人类制造的发光物体,叫“人造光源”。
讨论、交流

反馈练习

反馈练习1:
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
A.月亮。 B.萤火虫。 C.水母。 D.霓虹灯。
练习

提出问题

(二)光的传播
手里拿着一个激光手电,它可以发光,是一个光源。
有一个问题:从光源发出的光是沿着怎样的路径传播出去的?
观察、思考

猜想假设

请同学们根据学过的知识讨论并提出自己的猜想。
猜想











设计实验

(二)光的传播
让学生讨论回答。(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讨论、回答

到底猜想是否正确呢?我们就用桌子上这些简单的器材去大胆设计实验,验证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进行实验

进行实验

请同学们边讨论、边设计实验,比比看,哪个小组想出的办法多。
小组实验

(合作)

分析实验

下面我们请各小组展示一下自己的实验,请把你们通过实验看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告诉大家。
讨论、交流

让各组学生展示不同的实验组合:
A.光手电、水
B.激光手电、汽水瓶
C.激光手电、玻璃砖
D.激光手电、白纸
E.激光手电、平面镜
信息交流

得出结论

让学生讨论、归纳后,老师启发、引导学生补充完整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板书:)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在不均匀介质中,传播路线是弯的。
讨论、归纳

举例

同学们,你们能够列举一些有关光的直线传播的例子吗?(让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影子、皮影戏、手影、日食、月食、小孔成像、排队看齐、激光准直、瞄准射击。
讨论回答

巩固

反馈练习2:开凿隧道时为什么要用激光引导掘进方向呢?
练习

贴近生活

(三)光速
同学们,喜庆节日放“响炮礼花”的时候,先看到礼花,还是先听到响声呢?
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
联系实际

(讨论回答)光速大于声速。
讨论

应用


日常生活中,你还见到了哪些现象是属于光速大于声速的例子?

观察生活

  关于光速究竟有多大呢?请自查课本。
阅读

比较

同学们,回想有关声的现象,想想两者之间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小组讨论

反馈

反馈练习3:下雨打雷时为什么先看到闪电,然后才听到雷声呢?
巩固练习

本课小结

1.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
3.光速。

设计作业

1.阅读课文有关牛郎织女的故事,想想有哪些知识?
2.完成《一课一练》。

课后反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还继续讨论了在烈日下如何防晒,爱护身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2 12:2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