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环节 | 教学活动 | 设计意图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一、情境导入 | 刚刚过去的国庆节,老师去了苏州,苏州园林确实很美,老师将苏州园林的介绍整理做成了两张板报,请同学们帮老师比较一下哪一张更漂亮?出示两份WORD文档(一张纯文字、一张图文混排的)。 | 学生回答:带图片的更漂亮。 | 图文并茂的板报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老师的提问一方面能促进学生对原有知识的回忆,另一方面能激起学生对新知识渴望。 |
这张漂亮的板报制作,哪些是我们已经学过的,他们是怎么进入板报的? | 学生回忆先前知识并回答。 |
同学们最近都在积极为“爱我家乡”文化知识网络大赛做准备,那我们想不想现在就为我们的家乡做一张名片呢?老师已经为大家准备好了“淮安简介”和一些图片,这些素材就放在同学们的电脑桌面上,同学们要做的就是将这些图片插入到“简介”的合适位置上去,并进行排版,让它们变得更加美丽、生动。 | 学生回答:想 | 通过让学生参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充分调动他们积极性,让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
二、自主探究与协作学习 | 任务一:图片的插入与大小调整 | 打开桌面上的“淮安简介.doc”,点击菜单栏“插入”—“图片”—“来之文件”,然后选择所需要的图片,具体如何操作,请同学们独自进行尝试,并将尝试过程中的经验与困难记录下来。
| 各自动手实践,并回答问题:经验与困难。 | 教师引导性的提问使学生自主探究中不会迷失方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的总结能够使学生对新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深刻。 |
请同学们进行小组合作解决小组内各成员的困难,对于一些关键性的问题,教师适当点拨。 | 协作讨论交流,分小组汇报结果。 |
总结图片插入方法与大小调整并讲解常见问题的解决。 |
任务二:图片位置调整与图文混排方法 | 以某一位同学设计的板报为例,请同学思考怎么将图片放到指定的位置,并设置为自己需要的文字环绕方式,让大家在自己的电脑上自主学习,将尝试过程中的经验困难记录下来。 | 各自动手实践,并回答问题:经验与困难。 |
请同学们进行小组合作解决小组内各成员的困难,对于一些关键性的问题,教师适当点拨。 | 协作讨论交流,分小组汇报结果。 |
总结图片位置调整与图片混排,并讲解常见问题的解决。 |
三、自主创作设计阶段 | 要求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 | 动手实践。 | 新知识的运用与巩固。 |
四、评价阶段 | 每个小组推荐一个优秀作品,老师利用电子白板进行展示,并根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对学生代表的作品进行分析与评价。 | 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来评价同学的作品,并反思自己的作品。 | 评价、反思、反馈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