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21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插入图片》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6 07:51: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插入图片》是我省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信息技术下册第六课的内容。此课是在学生已掌握了WORD2003文字的输入与修饰、段落调整等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掌握如何在WORD2003中插入图片,实现图文混排,操作技能性较强。从教材的教学内容来看,目标简单、任务明确,但是如果仅仅是以技能讲解来让学生掌握本节知识,势必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影响教学效果。
现在各个学校都开设了地方课,且我市正在开展“爱我家乡”历史文化知识网络大赛,我借助这个机会,准备了一些学生熟悉的淮安历史文化知识及相关图片,借助学生参赛热情,充分调动其学习兴趣,将《插入图片》这一课知识点,分解到任务中去,力求将信息技术课程从单纯学习技术转为更加注重对学生跨学科知识的开放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超越学科上的技能,满足学生对新鲜知识的渴求,体验信息技术对其他学科的整合能力所带来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技能:学会插入图片的方法,能调整图片的位置、大小,会使用文字环绕工具。
   2.过程与方法:在老师的帮助下,初步感受插入图片的过程,初步学会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图文并茂”的优点;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通过个性设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审判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插入图片的方法,调整图片的位置、大小,会使用文字环绕工具。
难点:使用文字环绕工具调整文字与图片的关系。
四、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已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对于基础好的学生,他能够通过自学完成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但是一些基础差的学生,还要在老师的引导、讲解、示范操作等过程的帮助下才能够学习掌握这部分内容。
五、教学策略和思路:
活动引领、任务驱动,以“我为淮安做名片”为活动主题,在小组内开展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究式,在分组过程中强调优势互补。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为了完成本节的活动任务,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有意识地实行强弱结合的分组方式,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和能力的提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6 07:57:43 | 只看该作者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电子教室、文字素材、图片素材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情境导入
刚刚过去的国庆节,老师去了苏州,苏州园林确实很美,老师将苏州园林的介绍整理做成了两张板报,请同学们帮老师比较一下哪一张更漂亮?出示两份WORD文档(一张纯文字、一张图文混排的)。
学生回答:带图片的更漂亮。
图文并茂的板报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老师的提问一方面能促进学生对原有知识的回忆,另一方面能激起学生对新知识渴望。
这张漂亮的板报制作,哪些是我们已经学过的,他们是怎么进入板报的?
学生回忆先前知识并回答。
同学们最近都在积极为“爱我家乡”文化知识网络大赛做准备,那我们想不想现在就为我们的家乡做一张名片呢?老师已经为大家准备好了“淮安简介”和一些图片,这些素材就放在同学们的电脑桌面上,同学们要做的就是将这些图片插入到“简介”的合适位置上去,并进行排版,让它们变得更加美丽、生动。
学生回答:想
通过让学生参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充分调动他们积极性,让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自主探究与协作学习
任务一:图片的插入与大小调整
打开桌面上的“淮安简介.doc”,点击菜单栏“插入”—“图片”—“来之文件”,然后选择所需要的图片,具体如何操作,请同学们独自进行尝试,并将尝试过程中的经验与困难记录下来。
各自动手实践,并回答问题:经验与困难。
教师引导性的提问使学生自主探究中不会迷失方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的总结能够使学生对新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深刻。
请同学们进行小组合作解决小组内各成员的困难,对于一些关键性的问题,教师适当点拨。
协作讨论交流,分小组汇报结果。
总结图片插入方法与大小调整并讲解常见问题的解决。
任务二:图片位置调整与图文混排方法
以某一位同学设计的板报为例,请同学思考怎么将图片放到指定的位置,并设置为自己需要的文字环绕方式,让大家在自己的电脑上自主学习,将尝试过程中的经验困难记录下来。
各自动手实践,并回答问题:经验与困难。
请同学们进行小组合作解决小组内各成员的困难,对于一些关键性的问题,教师适当点拨。
协作讨论交流,分小组汇报结果。
总结图片位置调整与图片混排,并讲解常见问题的解决。
三、自主创作设计阶段
要求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
动手实践。
新知识的运用与巩固。
四、评价阶段
每个小组推荐一个优秀作品,老师利用电子白板进行展示,并根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对学生代表的作品进行分析与评价。
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来评价同学的作品,并反思自己的作品。
评价、反思、反馈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建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6 07:57:58 | 只看该作者
八、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一共讲了3遍。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给学生创设了学习的环境,讲清要求之后请学生自己通过学习去认识图片插入,并以抢答赛的形式巩固所学的知识,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加强引导,并请学生当小老师来讲解插入图片的方法。“我为淮安做名片”的活动,给学生萌发求异思维创造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做到了与地方课程的整合,增强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动力和信心。通过教室广播的功能,让学生看到在小组内评选出的同学作品,给学生以美的欣赏和智慧的碰撞,这样的活动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从多方面思考问题,培养创新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  
1、评价还不到位  
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评价的改革,以过程评价为主,通过师生评价,生生评价,小组评价等多种形式,促进学生发展。与学生亲切的交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会为每节课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这课上下来关注学生的面不广,没有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以后要尽量多的给学生表现的机会,让他们通过交流,得到成就感,这样他们以后的学习积极性也会相应的提高。  
2、小组合作的机会不多  
本节课学生都能自主学习,可是由于机房电脑的布局不是小组形式的,都是横排的,因此上课过程中缺少小组内的交流,学生遇到困难就会问问边上的同学,或者上百度搜索。没有发挥群策群力的力量小组讨论,在今后教学中可以让面对面的四个、六个同学为一组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与能力,使他们愿意合作,学会知识。  
经过对这节课的总结和反思,我认为本节课在环节设置上应再合理,紧凑。每个环节要渗透的知识点自己把握还不准确,应根据学生的回答来引导学生学会知识,顺着学生思维走,尊重学生。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识到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点的掌握,一定要分解到任务中去,任务设置要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不能单调的学习技能,否则,会让学生丧失掉对这门课程的兴趣。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会在信息技术与其它课程的整合方面下功夫,争取做出点成绩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2-2 06:0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