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与你同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精选

[复制链接]
29#
 楼主| 发表于 2008-7-9 06:5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精选

纲要信号图表在自主型课堂中的应用

山东省莱芜市实验中学 耿桂美 271100


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人全面发展的理想个性是和谐的,没有和谐的教育工作就不能达到和谐的发展,和谐的教育就在于,要使我们所教育的人的多方面活动的道德丰富性在学校精神生活的一切领域得到体现”。正如新课程改革和教学新理念所要求的: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心素质,“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素质教育之所在。


创新教育要求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为主体”是强调学生独立学习, 学会学习,强调“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建立自己知识能力结构的自主性”。教师要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是说新课程理念下的堂课应是自主化的课堂。“记录在纸上思想如同某人留在沙上的脚印,我们也能看到他走过的路径。但老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了什么东西,就必须用我们的眼睛”。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话道出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活生生有意识的人,教师要让每一位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等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先看、先想、先说、先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更多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质疑问题。


面对新课程的要求,我陷入了深思:十几年来自己苦心钻研的纲要信号图表教学法已稍有成果,是不是弃之不用了呢?纲要图表信号有很多优点:它是一个完善了的提纲,是对教材的高度概括,是醒目的,具有表达力的。易于记忆的图表,是有助于领会、记忆和进行创造性发展的有效工具。它注重了各要点各课节之间的逻辑性、直观性、趣味性,有助于发挥学生的联想力、观察力、记忆力和思维创新能力。能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和求知欲。使学生的学习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能正确地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实现完美和谐的个性。



何不把自主型课堂教学与纲要信号图标教学合而为一呢?课堂教学不拘一格,要有自己的独特魅力。为此,我认真研究,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在不断的摸索中,纲要信号图表与自主性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课堂模式不断清晰明朗化。现将点滴感想总结如下:



一、课前展示纲要信号图表,指导学生自学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制作新奇独特的纲要信号,言简意赅,主次分明,理清晰,难点突出,符号显明。调动与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和求知欲望,在轻松愉快的欣赏中启迪学生思维,是最重要的。因此根据历史教材课节内容的不同特点,脉络清楚,内容易解的课文或复习单元时,我提前精心设计纲要信号图表,形象生动再现知识,又富有情趣和美的享受,以此指引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不断推敲和质疑超越图表、超越教材、勇于向老师挑毛病。



1
、如复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出示信号:





根据纲要信号,提醒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①朝代记忆法:这一时期各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都城及灭亡时间、被谁所灭。②归纳总结历史人物割据称雄:“三巨头”及评价 ③梳理历史事件:“以少胜多的三次战役,理清历史发展脉略,这样的学习也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巴浦洛夫说过:“联想是记忆和思维必不可少的条件”。如图2



2
、唐朝的民族关系





这个设计注重信号的趣味性和逻辑性,椭圆代表唐朝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是个大家庭,边缘的四个少数民族明示着唐对边缘少数民族的管辖,预示西藏等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出示此信号图表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惊奇与快乐着中自主学习,寻找答案,寻找为什么?学生收获颇多。古代各朝民族关系都可以用此图来表示。如清巩固统一多民族的措施。


二、完形展示纲要信号图表,调动参与意识


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要活动起来,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主体的角色体验中,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昂的活动热情,不仅学会学习还学会创造。依据这一理论,我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制作不完整的纲要信号图表,蜻蜓点水式的提醒,打破课文内容的先后顺序,创造性地组织教材,让学生在互助合作学习中提炼知识点,并发挥个人的想象,创造性地归纳总结。



3
、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如图






上课用多媒体展示知识框架,出示三个提醒点“民派”“民团”“民刊”,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在争辩中不断地将内容完形填充,最后教师点拨:革命的道路艰辛曲折的,但革命的烈火是扑不灭的,引出孙中山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激发学生对革命胜利的信心和无数先烈自强自立忧国忧民献身祖国精神的崇敬。


三、自编纲要信号,锻炼创新能力


新课程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依据理论我组织了大量的活动课,让学生自己编纲要信号图表。步骤是先提出问题让学生个人或小组讨论熟悉教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验证问题,甚至对教材和老师质疑与批判,在学习中获得一定知识和体验。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掌握,编写具有个性的纲要图表信号,锻炼自我实践能力,进行积极意义地知识建构,体验思维创造的快乐,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在制作纲要信号时,提醒学生注意五个原则:精、奇、趣、育、新。使信号符合记忆的规律,真正成为知识的提示器、储存器,富有表达力,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多样性、还要有鲜明的情感性。并及时倾听、鼓励、欣赏每一位学生。下面是学生习作,在教师点拨下完成的。



4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整个设计以认识党,尊敬党,热爱党为主线,画龙点睛: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共和国。



5
、巴黎公社。





巴黎公社如熊熊燃烧的火矩,预示着无产阶级斗争的胜利。潦潦十几个字概括了全文,同时图表的设计还体现出浓厚感情色彩,富有极强感力。


历史有着重要的育人功能,是与思想教育和培养分不开的。所以在教学中,我非常注意教书育人,借助信号进行思想品德的培养如中国历史第三册,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了多次侵略战争,借此对学生进行适时教育。以甲午战争为例:



6
、甲午中日战争






思想升华:甲午中日战争是外国侵略者蓄意向中国发动的战争,
铁蹄的践踏,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以言比的灾难和耻辱,使中国的领土与主权一次次的丧失,这一切的根源就在于中国的落后啊!所以我们要“勿忘国耻,振奋中华”。从现在做起,学好本领为国做贡献。



斯卡特金说过:“任何途径都要作用于学生的情感,要使学生的学习态度染上情感的色彩。”无论是纲要信号图表教学,还是自主型课堂教学,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阅读中与伟人对话,在体验中与高尚交流,在感悟中与智慧撞击,在实践中与生活沟通。让他们在纲要信号图表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与创造,通过修改和制作纲要信号图表获得学习的乐趣与成功的体验,在活跃的思维创造中,思维和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为终身发展打下了坚实而全面的基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08-7-9 06:5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初中历史教学论文精选

图画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以中国历史教学为例



吉林松原市宁江区第五中学政史地组 李婷婷 138001





历史所记述的都是往年的陈迹,对于现代人来说因为不可能身临其境,所以有许多的问题都难于理解,尤其是初中的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性格活泼好动,思想处于萌芽状态,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要认清语言文字和图画的关系,世界上许多民族的文字产生史都证明图画和文字是直系血亲,图画是文字的母亲。图画在原始教育中的地位比文字重要。在欧洲、北美洲、非洲和亚洲的一些地方,人们先后发现了不少岩画。它们大多是石器时代的先民凿刻或涂绘在石壁上的。以1976年在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发现的阴山岩画为例,其主要内容有:部落征战、狩猎场面、生殖崇拜、天神地祗、星辰图像、穹庐毡帐、牲畜车辆、原始舞蹈、数码文字等,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经济生活、宗教信仰和科学文化。从教育史的角度看,这些岩画其实就是刻绘在石壁上的以图画为主体的最古老的历史教科书。现在的历史教科书正是考虑到这一点,在表达方式上,已由过去以文字为主、图画为辅向文字与图画相结合、图文并重的方向转变。新一代历史教科书的这个转变,要求我们重新认识图画在历史教学中的地位和功能。



一、历史图画的种类



(一)历史文物图。



如刻有“单于和亲,千秋万岁,安乐未央”字样的汉砖、北宋针灸铜人、太平天国的结婚证书、毛泽东和朱德挑粮用过的扁担等。



(二)历史人物像。



如孔子像、唐太宗像、孙中山像、李大钊石雕像等。



(三)历史遗址图。



如郑国渠遗址、鲜卑拓跋部发源地嗄仙洞遗址、圆明园遗址大水法和远瀛观残迹、南昌起义指挥部旧址等。



(四)历史古迹图。



如陕西黄帝陵、河北赵州桥、明代的长城等。



(五)历史想象画。



如牧野之城、莫高窟艺术及其创造者、谭嗣同殉难、董存瑞炸碉堡等。



(六)示意说明图。



如: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图、地动仪震动示意图、北宋时期禁军人数激增示意图、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激增表、抗日地道战示意图等。



(七)历史漫画图。



如夏桀把人当坐骑、英国劫掠队、《时局图》、《快乐的聚宴呵!》等。



(八)历史地图。



如:春秋列国形势、元朝疆域、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百团大战形势、深圳经济特区地理位置等。



二、历史图画在教学中的作用



(一)证明历史,增加教学信度。



例如教科书说:“商朝的手工业达到较高水平。”同时配有几幅图画──司母戊方鼎体态的雄伟、四羊方尊造型的精美都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历史文物图、历史遗址图和历史古迹图在这方面的功能最突出。



(二)再造历史形象,增强历史厚重感。



历史如江水,东流不复回。时过境迁,物毁人亡,先前的整个历史形象已经消失了,存留下来的至多不过是几行文字记录,一些零散遗物。见景生情,睹物思人,是人类大脑的机能。所以历史教科书中的图画能够成为使用者再造历史形象的中介。一幅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彩色图,直接让人感觉到秦国将士的威武和阵势的严肃,进而神与物游,浮想联翩,在头脑里呈现出“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历史画卷。



(三)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积极追求知识的一个前提,是学习的前导。新课本一发给学生, 每个学生都如饥似渴地翻看课文中的图画。哪一幅吸引他们, 他们就先看哪一部分的内容。初中学生特别喜欢听故事、看图画。因此, 教师在课堂中有时可以以图代文, 制造悬念, 激发学生的兴趣及求知欲。如果在课前运用图画把枯燥的历史文字叙述换化成观看图片,把学生引入课堂的情境,对引起历史学习的兴趣有很大帮助。



例如在讲《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一课时,老师用《少年白马图》讲述图中的传说,引出他们是契丹人的祖先,以此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认真听讲的欲望。又如《中国历史》第二册第15课中的《清明上河图》所反映的是北宋汴京的市场经济繁荣景象。学生一看到这一幅图就呼出了“好热闹啊! ”我随即向学生提出二个问题:“‘热闹’表现在哪里?从‘热闹’中你们能悟出什么?”这一问, 学生的思路顿时活跃起来, 他们仔细察看着图, 指点着图中的热闹处。一些思维能力较为敏捷的学生抢着回答说:“老师, 这幅图说明了北宋社会经济发达, 尤其是商业, 特别繁荣”。我便因势利导, 对这幅图画作了个完整的介绍叙述。



(四)有助于学生对过繁过简知识的理解。



历史内容纷繁复杂、年代、人名、史实颇多,学生很难记住。为了方便学生容易理解,加深记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可以利用图画给学生一个深刻的印象。



例如:在讲《中华文化的勃兴(二)》一课时,教师除了使用课文中所给出的人物图画外,还要查找出本课中所涉及的每个人物的图像,让学生自己描述每一个人物的生平事迹,教师再解释补充,师生互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形象记忆,让学生加深理解。又如宗法制度内容,用课文的有限文字很难解释清楚。教科书编者设计了一幅《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图》,用大树主干代表天子,支干代表诸侯,分枝代表大夫,小杈代表士。这样就化无形为有形,把抽象的概念翻译成具体的形象,使学生对西周宗法制度一目了然。示意说明图和历史地图都有这方面的功能。



又如教学蔡伦总结劳动人民经验,改进了造纸术这一内容时,教材只提到了他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作造纸原料,使纸的质量和产量都提高了。但没有写造纸的工艺过程,而是用《汉代造纸图》表达出来。从图上我们可以形象地看到洗涤、切割、浸沤、蒸煮、舂捣、漂洗、拌浆、制纸、脱水等造纸的工序,从而了解蔡伦造纸术的工艺过程。蔡伦造纸术如果用文字叙述就很复杂,不易弄懂,使用图画表达得很生动、形象、简明。这说明,文字能够叙述历史,图画也能够叙述历史,而且在一定的情况下,用图画叙述历史还有它的长处。历史想象图和历史漫画在这方面的功能比较突出。



(五)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一个人的知识是多方面的, 见识越多、视野越广, 其知识面就越宽, 对人的智慧、思维能力的发展越有帮助。新编教材在这一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课文的图画中有许多反映各朝代生产、生活方面的图画。例如,《汉朝的饮食加工》、《唐朝穿裙衫的妇女》、《敦煌壁画里的唐朝住宅》、《隋唐大型宴会的长桌、长凳和室内家具》、《秧马》、《宋代家具》、《宋墓壁画“宴饮图”》、《明代家具》、《明朝住宅室内布置图》等等。这些朝代虽然距今那么的久远, 但从这些图画再现了古代人们生活起居的情况, 看到了古代人们生活的侧面。学生自然而然地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相比较。尽管这些插画在教学中是不要求掌握的, 但由于再现了历史, 它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历史课中有许多问题通过分析才能得出答案,而图画图表恰恰地起到了这样的作用,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分析认识问题。如:在讲《工业化的起步》这一课时,让学生分析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背景,在第一个自然段中提到“我国的工业水平很低,工业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单方的语言叙述,并不能让学生所理解,只有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中国与印度、吴国钢和电产量的比较》图表,自然比较出中国与印度、吴国的差异,通过观看此图让学生分析出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背景,提高学生分析比较能力。



(七)增强审美情趣。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 产生了美。美是人类所向往、所追求的。综观我国历史, 我国劳动人们在社会生产实践中创造了丰富的、光辉灿烂的科学技术、文化和艺术。这不仅仅可以用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还可以用来歌颂人类创造的美, 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如我国绝无仅有的青铜器, 制造工艺上在商朝就已经有相当高的水平, 如商代的“四羊方尊”和“司母戊鼎”, 设计奇特, 造型优美、雕塑艺术精巧, 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又如秦国的“兵马俑”, 那一个个武士俑, 造型生动、神态各异, 面貌不一, 充分显示了工匠们的智慧和精湛的雕塑技艺, 它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 再如宋代的“孩儿瓷枕”, 造型生动别致。活泼可爱的小孩神态自然地侧卧于榻上, 双臂紧抑置于头下, 两脚叠压, 稍稍抬起, 天真顽皮, 活龙活现, 栩栩如生。此外, 在新编教材中还有许多精美的艺术品, 如商代的象尊、犀尊, 西汉博山炉, 唐三彩、赵州桥, 敦煌壁画等等。这些都可以引导学生从美学的角度去观察、去欣赏, 培养他们的审美观及艺术想象力。



(八)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俗话说:触景生情,教材中的许多图画为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例如:《中华人民站起来了》这一课中的《开国大典》这幅图片它记录了1949年10月1日那天毛泽东主席站在天安门广场上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一激动人心的瞬间,教师引导学生品味此图,让学生有如身临其境之感,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忽略了图画的作用,实际上图画在图画过程中有非常重大的作用,如果我们能改变当前历史教学中的“重文轻图”的思想观念,充分挖掘图画在教学中的优势,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为新一轮的初中历史教学开辟新的天地。



(九)体现情感教育价值。



运用历史的特殊功能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更是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历史是无情的。它记录了英雄们的优秀品格及英雄事迹, 永垂青史; 也将那些丧权辱国、骄奢淫逸之辈钉到历史的耻辱柱上, 遗臭万年。课本中的每一幅图画, 几乎都可以利用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思想品德教育也是从多方面进行的。有世界观、人生观方面的; 有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 也有为人处世方面的等等。例如司马迁“人固有一死, 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的千古绝唱;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汉青”等都是进行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的好材料; 顾炎武及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 可以用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还有教人为人处世应该谦虚诚实的, 如孔子的“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文中的图画, 通过看图, 讲述英雄人物、优秀人物的优秀品格, 并加以评价、渲染, 从而达到思想品德的教育。



在认识了历史图画的重要性后,教师在教学中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合理运用图画,以更好地达成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学习目标,运用历史图画的方法很多,这方面内容将在以后继续撰文加以论述,希望同行们在教学中注意探索和积累,好的和有效的方法将不断涌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楼主| 发表于 2008-7-9 06:5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初中历史教学论文精选


巧设历史情景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湖北宜昌兴山榛子中学 曾令红 443709



教学活动中,离不开情景,也就是说情景时时刻刻贯穿着课堂始终。课堂情景如同艺术上的场面,激动人心,感人肺腑的场面能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充分投入。平淡的场面会使学生感到疲惫,不能调动积极性。所以课堂中巧设情景,能激活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l         巧用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柏拉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初中学生心理特点具有明显好奇心,在思维特点上又以形象思维为主且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发展阶段。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巧用电视、电影录像剪辑、微机等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能给学生以生动、形象地感性认识,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认知内驱力,促进积极思维,会产生积极作用。例如,我在讲授一些“战争”课题时,在微机屏幕一边显示进军路线,一边不断出现亮点并发出“嘟嘟”声并显示一些有关的,动画及声音等;在复习巩固时设计一系列选择题,运用电脑手段,游戏方式,请学生选择,学生挺感兴趣。这些可促使学生提高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上课时思想高度集中,思维极度活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l         巧用英雄形象,培养爱国情感



历史教学,其中一个首要的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而这个任务的完成就要凭借许多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到历史的场景中去体味,通过接触具体的人和人物的活动,来揭示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崇高境界,从而达到教育学生的效果。我就播放电影巨片《鸦片战争》;林则徐虎门销烟的镜头来感染学生,触及学生的灵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珍惜今天,发奋学习。



l         巧设故事情景,明辨是非能力



历史长河中,一部中华史,就是一部人物史,是一部故事史。中华儿女勤劳、勇敢的精神就是人故事的再现。因而在教学中我广泛运用故事情节来跃课堂,透视人物的精神境界。如:孔融让梨、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满江红的岳飞’’、“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等等历史伟人都是在人物活动中体现出来的,让学生在故事中看人物,透过事件体味人物品质,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爱,对假丑恶的恨,思想感情受到极大的感染和熏陶。



l         巧设活动情景,启迪学生心灵



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是学,生获取知识,陶冶情操,健康成长的广阔天地。我在教举中把课文干瘪、枯燥的文字改编为快板、三句半、三宇经、歌谣、剧本等多种活龙活现的情景,学生兴趣高昂,在笑声中,在快乐中体味了历史情景,掌握了课堂知识。如讲授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刘少奇在安源与资本家谈判的场面,在课堂上让学生把场面改为话剧,学生在活动中再现了刘少奇同志光辉的一生;如讲红军长征时,大量运用歌曲、组诗再现红军的长征精神,再现红军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把课堂推向了情感高潮,使学生产生了共识:  “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因而,在教学中大量运用活动,在快乐中启迪了学生,教育了学生。



l         巧设语言情景,激起情感交流



历史本身是有血有肉丰富生动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再观历史场面,挖掘历史知识中蕴藏的丰富情感的材料,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如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大战时,教师可进行下列生动形象的讲述:  “致运舰在激烈的海,战中勇往直前,多次中弹,船身严重倾斜,最后不幸  ’中鱼雷,全舰将士壮烈牺牲,在即将沉没之时,随从扔给邓世昌一个救生圈,——望能挽救他的生命,可是他



因全舰俱没,义不独生,摇手拒绝,这时他养的‘太阳’犬,叨住他的肩膀,不使他下沉,邓世昌毅然揽住爱犬,一同沉默在黄海的波涛之中。”教师的讲述似春风化雨,使学生受到了一次生动的爱国教育。



我们利用情景,研究情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楼主| 发表于 2008-7-9 06:5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初中历史教学论文精选


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课堂导入法的归类及撷萃



湖北省枣阳市鹿头镇中心学校 冷少军 441203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就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的同行们已经达成共识。因而我们在课堂中广泛开展“探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现将我们研究的成果向大家汇报,请同行们指导、斧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就不可能对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因而学生就不可能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性学习。“学校和教师要把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获得学习的能力放在首位。”(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所以,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学习兴趣的培养,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就显得极其重要。下面我们就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兴趣,谈谈我们的看法。



一节成功的历史课,就必定有一个好的开端。而一个好的开端就预示事业成功了一半。因而每节课的导入能否设计恰当,导入方法选择的是否合适,它直接关系到教师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所以本文就从历史课堂导入法上进行分析,归类。



一、图片导入法



图片比较直观、形象,所以在历史课堂中运用恰当合适的图片进行导入,就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举例说明,我们在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美国的诞生》中就采用了图片导入法导入新课,结果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空前提高,学习兴趣极度高涨,为新课的完成做好铺垫。设计如下:



师:出示美国国旗,由此导入,设问如下:



问1、同学们,请看这是哪个国家的国旗?



问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面国旗有何特点?



生:由13个条和50个星组成。



师:13个条代表美国独立前13个殖民地,一个星代表一个州,50个星代表现在美国的50个州。当今,美国是世界上的唯一一个超级大国,在国际事务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可是200多年前,它却是英国的殖民地,那么,美国是怎样走上独立道路的?华盛顿是个怎样的人物?今天,我们就学习第12课《美国的诞生》。



二、情景剧导入法



情景剧导入法是指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情景剧本,组织学生排练,演出,它不仅能培养参练学生的表演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体态语言的形成,而且能激起广大学生的好奇感,来探究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进而能主动地进入新课学习。



举例如下:



让一位同学扮演贝多芬先生,另一位同学扮演他的朋友“公爵”先生。二人对话如下:



贝多芬说:“我是一个富有正义感的人。最看不惯那些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人;最讨厌那些以权压人、附庸风雅的人。”正说着来了一位朋友。



“公爵”先生走上台来,说到:“亲爱的朋友,好久不见,非常想念你。”二人拥抱。“我这是无事不登三宝殿,想请阁下到寒舍去演奏,不知可否?”



贝多芬说:“为何事而举办演奏会呢?”



公爵说:“有几位法国朋友到我这里玩。”



贝多芬说:“什么朋友?”



公爵说:“法国军官。”



贝多芬一听,忙说:“对不起,我不能为这种专门侵略别国的人演奏。”



公爵听后,非常生气的说:“我命令你必须去演奏,否则……”哼



贝多芬也非常生气的说:“不可能。”然后把公爵送给他的一尊胸像摔碎,“送客。”



过了一会,贝多芬给公爵写了一封信,信中写到:“公爵!您所以成为一名公爵,不过是因为偶然的出生罢了。而我所以成为贝多芬,则完全靠我自己的努力;像你这样的公爵,现在比比皆是,将来也少不了,而我贝多芬却只有一个。”



你想更多了解贝多芬吗?你想知道贝多芬有哪些代表作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23课 《世界的文化杰作》。



三、故事导入法



  故事导入法是指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在缺少图片等其他形象直观材料的情况下,利用自己独特的语言或让学生搜集,由一至两名学生来讲述,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举例如下:在九上21课时,我利用故事导入法讲述了萨拉热窝事件,从而把学生吸引到故事中,并提出了两个问题:①这名塞尔维亚青年为什么要刺杀斐迪南大公;②引起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有哪些?学生为了更加详细地了解萨拉热窝事件的前因后果,便积极地阅读教材,从而能获得相关知识。



四、音乐导入法



音乐导入法是指教师利用教材内容,选择合适的,并且与教材内容相匹配的音乐,歌曲进行导入。我在上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时,就采用这种方法。它不仅能顺利的导入新课,还能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在一个班上课时,直接利用《国际歌》导入,因为我们农村的孩子对《国际歌》并不熟悉,所以效果并不理想。在这种情况下,我在另一个班上这一课时,先让学生起立,集体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然后解释说它是被压迫人民反抗的号角。在世界上有一首歌,它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有着同样的旋律,你知道它是哪首歌吗?这就是《国际歌》。这首歌有着气势磅礴的旋律、发自劳动者肺腑的歌词,无不令人联想起与这首歌联系在一起的一段可歌可泣真实历史故事。你想了解这段历史吗?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7课《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五、问题导入法



问题导入法是指主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历史知识,巧妙地设计问题进行导入。



我们在上《“蒸汽时代”的到来》一课中,就采用这种方法,效果还不错,写下来供大家参考。设计如下:



首先让同学们观察自己的衣服,说出衣服是由什么做的?布。布又是什么做的?棉花。如果叫你一个人做,你需要哪些工具?用多少时间?用什么做动力?那么生活在18世纪60年代的人们是怎样解决的?由此导入新课。



六、分组讨论、自主探究法导入



合作与探究是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新的要求,并把它作为评价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在课堂中,教师敢不敢放?怎么放手让学生去学的过程。我在上九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时,就采用了这种方法。具体操作如下:



我们在九年级历史上册学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有关知识,知道了一战的基本史实,更知道一战是一场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在战后,战胜的协约国为了争取更多的利益,处理战后事宜,先后召开了两次会议,这就是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下面,我把同学们分成七大组,每组的同学代表一个国家,分别代表英国,法国,美国,日本,意大利,中国,德国。然后请大家看书,看看你代表的国家从这两次会议中得到什么利益?有什么损失?



这样导入自然,又把整个课堂纳入了既定轨道,有利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



最后,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而多媒体在历史课堂中将发挥极大的作用。它不仅能提供学生大量直观,形象,生动的资源,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因而我们认为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应大力推广多媒体教学,将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 



  当然,法无定法,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来确定每节课的课堂导入。每节课都不能千篇一律的使用某一方法,而要几种方法相互交叉使用,才能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才能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楼主| 发表于 2008-7-9 06:5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初中历史教学论文精选


“动荡”之后的反思  



山东省临沭县大兴镇古龙中学 尹梦雪 276706



众所周知,秦朝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动荡、大变革,尽管只是昙花一现,是一个统一短暂的朝代,可是随之以来建立的西汉却是一个繁荣昌盛的王朝。历史有惊人的相似,无独有偶,隋朝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大分裂、大动荡,虽然也如流星划破夜空一样,是一个繁盛一时的朝代,但是在它的废墟上建立的唐朝却也是一个繁荣盛世。



为什么会这样呢?当然是秦朝和隋朝后期的暴政造成的。可是再仔细分析出现的原因,我认为思想问题在暴政下造成这一问题的关键地位也不可忽视。为什么这样说?我们知道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思想局面,秦统一后在思想上采取了一些的做法,但是没有符合实际,也没有更深入的调整与民生息的策略。在统治出现危机的时候,刚刚被灭亡的各个国家的后人便趁机发动攻势,导致了秦朝的灭亡。随之而建立的汉朝就吸取了隋朝灭亡的教训,特别是在汉武帝时期大力加强思想建设,深入到实际中去,这时候汉朝的人们已经适应了当时的社会发展。相似的历史往往会重演:隋朝也是在刚刚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大动荡、大分裂之后建立的,开始也注意调整统治政策,但是他忽视了思想意识的潜在功能,加上人们一下子还不适应,可以说在其他一些方面的措施也没有从根本上去调整。因此走上秦朝的老路是必然的。但是随之建立的唐朝却在各种政策上加大与民生息的管理,达到最大限度的在思想上让过去的人们在思想深处适应社会的变化,从而达到社会的长治久安,出现了封建社会少有的盛世局面。



因此我在想:清朝末年,出现了历史罕见的特点:外有外国列强的侵略,内有社会各个阶层的斗争,政局动荡,因此完成全国形式上统一的中华民国,其实可以说没有从根本上把生产力的发展作为国事之首,与民修养生息也就成了形式罢了,思想问题也就不能很好的落实,因此注定是一个短暂的的朝代。但是在次基础上建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却始终把生产力的发展作为首要位置,思想建设一刻也未放松。并且在采取的一切措施中是始终顺应人心的,这必然注定会迎来繁荣昌盛的“和谐社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2008-7-10 07:2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精选

我的一节历史入门课

湖北省枣阳市鹿头镇中心学校 冷少军 441203
    在初中阶段,要想提高教学成绩,你就必须做到让学生喜欢你。因为在初中,学生往往是先喜欢老师,然后喜欢你所代的学科。这样你的教学成绩自然就好。在这种情况下,怎样才能使学生喜欢你呢?那你上的第一节课就至关重要。我根据十年来的教学经验,写下这篇文章,供初为人师者参考。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那我就画一下我上历史课的方圆。我这叫先礼后兵,礼多人不怪嘛!第一、上课不允许睡觉。因为上课睡觉有几大害处,一是上课睡觉容易感冒。感冒就要打针,就要花钱。二是部分同学上课睡觉时,普遍都怕老师发现,所以有的同学就用钢笔、课本等支着头,一不小心,钢笔扎着眼睛或你又长一个大象鼻子,看你怎么办?或者你的头撞在书桌上,头上又长一个小头头,那可不是好玩儿的。第二、不许做小动作。第三、上课不许玩小东西,看课外书籍。因为你们老师很穷,买不起,所以,只要你支援贫困地区,我都一一笑纳。而这些我希望大家能共同遵守,这是我们历史成绩上升的有力保障。这就是我要讲的第一个问题。


本节课我所要讲的第二个问题是学习历史最主要的目的是什么呢?这儿可以找几个同学说一说,然后可以接着讲。学习历史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以及灭亡的过程中吸收经验,提取教训,达到为我所用,即历史的借鉴功能。为什么毛主席是个伟人?他一生下来就能创造出举世闻名的游击战吗?他能提出“枪杆子出政权”的理念吗?他能提出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伟大决策吗?这都不可能。他的这些思想都是从历史中得来的。游击战来源于黄巾军大起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来源于隋末瓦岗军起义,……所以,历史的功能便是借鉴,这也是学习历史的重要的价值趋向。


最后我讲讲学习历史的几种学习方法,来提高我们的历史成绩。这也是本节课最重要的部分。


一、谐音速记法


举例说明:1858年,清政府同英、俄、美、法四国签订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


记忆为:要想发,不离八,要发我也发,那就是一八五八(1858)。英国鸭(俄)到了天津去美发(法)。这里,不仅记住了条约的时间、双方、名称,而且朗朗上口。非常容易记住了。


二、押韵记忆法


举例说明:1.八年级上册第1课中“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在广东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收缴的鸦片。”的这一句我们是这样记的:


1 8 3,9 6 3,林则徐 销 虎门


2.世界历史上册英法两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处死的国王和时间是:1649,查理要;1783,路易升


三、缩减记忆法


举例说明:八年级历史上册中1901年《辛丑条约》的内容是: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缩减为四个字“钱、禁、兵、馆”,每个字代表一条内容。把这四个字改为“前进宾馆”。意思为有钱才能进宾馆,和赊账免言的意思。


四、归纳比较法


此种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答题的速度和做题的效率。例如:


1.
条约类:


名称

时间

双方

内容

影响

丧失的权力







































2.
资产阶级革命类:


国别

时间

领导人

领导阶级

导火线

开始的标志

转折点

文献

意义

英国

















法国

















美独

















美内



















3.
文献类:


文献名称

国别

时间

机构

内容

作用

《权利法案》











《独立宣言》











《人权宣言》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宅地法》











《共产党宣言》













除了以上三类外,还有很多种,我就不一一举例了。


当然,学习历史的方法有千千万万种。那种方法或几种方法适用于你,你就用哪几种方法。或者在学习实践中,你能创造出更多、更好、更快的方法,我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综上所述,我讲的这些学习方法都离不了一个“速”字,这便体现了我的教学理念,那就是“以记忆(复习)的速度代替遗忘”。一个人记忆一些资料,忘记正常,不忘记也正常,关键是复习时记忆的速度必须要提高起来,那就是不等你把知识忘掉,你的第1、2、3、……遍复习记忆又开始了,如此一来,何愁记忆的知识容易忘记呢!何愁呢历史成绩不能快速提高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楼主| 发表于 2008-7-10 07:2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初中历史教学论文精选


给课堂留一片“飞白”



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唐吾镇中学 孙业勋 秦运兰 262409



    “飞白”是书法中的一种特殊笔法,利用“飞白”使书写显现苍劲浑朴的艺术效果,使作品增加情趣,丰富画面的视觉效果。书法的功力在“飞白”中也能充分体现出来。 运用飞白作书,要求恰到好处。


    书法中运用“飞白”,体现出一种艺术美。


    课堂上巧妙利用“飞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学到孔子和儒家思想时,讲到“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能全面体现“仁”和“礼”要求的,叫做“义”。“义”就是人的所为要符合当时的法律、法规和社会规范和社会道德。初一学生不易理解,我就用现实事例加强理解:假如你有朋友与别人有矛盾,你的劝解是“义”,帮人打架是“不义”,打架打伤了人出了事故是陷别人于“不义”。其实,“义”存在于古、今、中、外,存在于各个阶层,存在于任何人、任何事。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在“义”与“不义”之间,请你想一想今天做了那些事是“义”,请你想一想做了那些事是“不义”。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做的。


    顿时,热闹的课堂沉寂下来,有的面面相嘘,有的沉思不语。我知道已经触及到了学生的心灵。于是什么也不说,给课堂留下了一片“飞白”。


    这一片“飞白”,学生认识了自我,这一片“飞白”,学生净化了心灵,这一片“飞白”,学生学会了“慎独”。


    因为我知道可能这一片“飞白”会影响学生的一生,这就是课堂“飞白”之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6 21:0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