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与你同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精选

[复制链接]
22#
 楼主| 发表于 2008-7-3 06:5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初中历史教学论文精选

为历史学习插上兴趣的翅膀



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第十一中学 刘建宏



  



“如血的残阳点缀着尘埃飞扬的战场,伯罗奔尼撒平原在黄昏中哭泣,而我,一位勇敢的斯巴达勇士——达姆克斯将军,指挥着千军万马与雅典人厮杀着……”请不要以为这是什么传奇小说的内容,这是我的一位学生所做的一篇历史想象小作文。穿越时空的想象,身临其境的描写,优美的词句,动情的朗读,为她在课堂上博得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达尔文曾经说过:“对我后来发生影响的,就是我有强烈而多样的兴趣,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深喜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和事物。”可见,兴趣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源,没有学习兴趣的学习过程是枯燥乏味的,机械被动的接受,效果自然不会太好。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如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把枯燥乏味的说教,应试教育下曾经贯彻的圈、点、画变成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的知识成为我探索的目标。于是,我决定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为历史学习插上兴趣的“翅膀”。



知之者不如乐知者,乐知者不如好知者,过去,课堂上我兼导演、演员、道具等于一身,大部分时间在上演“独角戏”,我忙得不可开交,学生却只是被动地把知识点塞进脑子里。一堂课下来,双方都筋疲力尽,事倍功半。自从推行新课程改革后,新的教育理念为教学指出了一条光明大道。现在,我将学习任务预先布置下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动脑动手,由学生们自行查阅相关图书资料,一些同学还在互联网上搜寻相关知识。课堂上,我只充当导学的角色,有时,甚至只是“话外音”,由学生自己去思考想象,分析解决问题,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授课的方式也由传统的讲授为主变成了集讨论、辩论、表演、鉴赏等多种形式于一堂。在探讨“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是机遇大于挑战,还是挑战大于机遇”时,同学们根据自己搜集的论据资料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赛,双方唇枪舌剑,据理雄辩,开拓了视野,锻炼了口才。同时,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发展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珍珠港》、《辛德勒名单》等电影大片的片断欣赏培养了学生对二战的兴趣,由对史实的认识上升到对战争与人类命运的思考,同时也培养了审美情趣和人文主义情操。随着兴趣这一驱动力的增强,探索深入,自信也建立起来。一些原来不敢发问的学生也向我发出“挑战”,随时提出一些“难题”。例如“东南亚金融危机与索罗斯有什么关系”、“为什么美国要发动美伊战争”等。作为教师,我乐于与学生们共同探讨钻研,找出答案。每当同学们兴致勃勃地与我一同在历史的时空中穿梭,客观地看待历史人物的成长、历史事件的发展,我就会感到有一种成就感油然而升。也许,这些质朴的孩子中就会出现未来的政治家、军事家、史学家、考古学家、记者……当想象与思考的奇花异卉在学生们的心中绽放,耀眼的光芒让人不容小觑他们的能力。



随着一系列教学活动的丰富开展,学生们的兴趣浓了,知识面扩展了,成绩提高了,思想认识也随之升华。一次,学生们自编自演了反映美国经济危机大萧条时期工人失业情况的小短剧《资本主义的秋天》,一些同学从家里拿来了父母穿过的破旧的成人工作服、麻布片、报纸等道具。演出时把职业介绍所的恶劣态度和工人饥寒交迫、在秋风中瑟瑟发抖的神态塑造的十分逼真,演出赢得阵阵掌声。这次演出让同学们在学会课本知识的同时,加强了对资本主义本质的感性认识,更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接下来,讲“罗斯福新政”时,活动设置的中心问题是“假如你是当时的美国总统,你会怎样去做,使你的人民脱离水深火热之中?”由于课下同学们搜集了相当丰富的资料,并结成小组,资源共享,通过充分准备,几十个“小罗斯福”果然想出了数十条方案,其中一些方案不仅非常有创意,而且具有实际可行性。



当然,探索的过程中也难免有一些小插曲。在讲“巴黎和会”内容时,同学们分别扮演各国代表,结果一提到中国问题时,“各国代表”都忘了自己扮演的角色,纷纷对列强表示愤慨。当然,我这个“主持人”在维持“国际秩序”的基础上,赞扬了他们的爱国精神。就这样,知识在一点一滴中渗透,吸收,积累,为同学们的思维提供了丰富的营养。



作为沐浴在新课程改革春风中的一名教师,我有幸接触到先进的教育理念,并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运用于教学中。当然,我也深知任重道远,要努力进取,担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承载着希望的探索才刚刚开始,未来的日子里,我要和同学们一起继续努力,在时空的光影中穿梭,去观察,去了解,去想象,去感受,不停的奔跑,去迎接明天最绚丽的那缕阳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08-7-3 06:5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初中历史教学论文精选

新课程下怎样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包头市第四十九中学 于海峰



  



我们所说的学习方式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学生学习过程的基本特征的改变。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我们传统的学习方式是把学习建立在学习者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的基础上,忽视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在传统历史教育观里是强制学生接受强的历史使命感和注重对历史的重大思考,在教材里充斥着成年人的思想,这些思想多是先贤圣哲们用毕生精力探索出的智慧和真理,这些智慧和真理的确很优秀,但是他们与学生生活离的太远,学生的认知水平达不到这样的高度,尤其是中学生,他们只能是生吞活剥,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因而课堂气氛就显得十分平庸和沉闷,学生也不可能具备创新的精神和创新的能力。所以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已迫在眉睫!而新课程的教学方式的基本特征恰恰强调了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体验性和独立性,更多地注重学生如何“学”,而不是教师如何“教”。那么究竟该怎样才能做到学习方式的转变呢?在实施中我们不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自主式学习方式及应用



“自主式”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而言的,目的是让学生自己作学习的主人,即:以培养学生独立能力为出发点,让学生在内在学习动机的需求下进行学习,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感兴趣,不是在逼迫的状态下学习,那他们的主动性就会显现出来。比如在讲到百日维新时联系日本的明治维新,学生因为世界史还没有接触到,所以他们会自己主动的去翻阅资料,有条件的上网找到了资料,甚至有些同学将世界史有关于日本的这一课也看完了,这样学生的兴趣就得到了提高,也就不用教师去让他们背明治维新了。学生在学习历史时由原来的我让学生看到学生说我想看。



二、合作式学习方式及应用



“合作式”是相对于“个体学习”而言的,是互助学习的一种。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合作学习论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互动的过程。合作学习要把互动的中心更多地聚焦在生生之间关系的拓展上。新课标突出了合作学习的要求,把学习的互动聚焦在生生之间。比如在讲述抗日战争时,把学生分成两大小组──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和中共的敌后战场,学生搜集资料,上课时将两组的资料拿来分别讲述,这样通过学生的合作完成抗日战争两个战场的学习,从而加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探究式学习方式及应用



“探究式学习”指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的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比如:在讲述列强侵华火烧圆明园的历史时,我让学生就当前圆明园重建问题些了一篇题为《圆明园该不该重建》的小论文,学生提出了很多独特的观点,我又把好的论文贴到了班级里,通过这些方法,使学生最终获得了能力的提高,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感受到了成功的经验。



四、体验式学习方式及应用



“体验式”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学习历史是离不开体验式的学习方式的,因为历史离我们太遥远了,而体验的方式更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常用的就是影像资料,比如在讲述八年级的九一八这节课时,我做了课件,里面插入了东北三省沦亡的记录资料,学生在学习时就不会感到枯燥和远离自己,学生在观看中体验历史情感,把各种感官都应用到学习过程中来,可以保证具有各种记忆和思维类型的学生都能积极地感知教材,使学生自然进入角色。当然同学们看完影视资料的同时,教师要适当引导。特别是针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引导,使他们能有所收获,有所侧重。



总之这些方式都改变了学生过去死记硬背式的学习方式,把苦读书变成学生喜闻乐见的实践性、合作性学习,使学习过程成为培养兴趣、提高能力、展示个性、积累知识的活动过程,为学生的快乐学习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也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能力提供广阔的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08-7-3 06:5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初中历史教学论文精选

以学生发展为本 创新课堂教学评价



湖南永州冷水滩区珊瑚学校 谢珍国



  



[内容摘要]  历史教学评价是历史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历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起着调控历史教学活动的作用。历史课堂教学评价要根据课程标准,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个性发展为宗旨,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通过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表现和课堂教学重点内容的评价,以反馈教学信息,改进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学习和个性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语] 注重学生 灵活多样 科学评价



历史教学评价是历史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历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起着调控历史教学活动的作用。新课程历史教学,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评价体系。可新课程进行这么多年,历史教学评价仍停留在“一考定终身”的传统考试方式上,过于单调、被动,过于关注学生成绩,过于重视纸笔测验,忽视了对学习过程的考查,忽视了学生本身的发展,自尊心和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等。因此,为了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教学,我们应该改革历史教学评价,尤其是课堂教学评价,应该立足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历史课堂教学评价主要针对一节课的学习目标,通过对学生课堂学习行为表现和课堂教学重点内容的评价,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语言表达能力及对当堂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从而改进课堂教学方法与措施,查漏补缺,比较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各种素质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此,我们要根据课程标准,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个性发展为宗旨,采取小测验、作业、观察、座谈、交流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评价。



发挥小测验的优势,广泛评价课堂教学。小测验评价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考查全体学生对课堂教学重点内容的掌握情况,以评价教学效果。其题型要灵活多样、不能单调乏味;要具有启发性和创造性,不能死记硬背、呆板重现。如,在教完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时,教师出示幻灯片,进行小测验。幻灯片的内容为: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回答出下列的各题:①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           ,经过      洋和      洋。②你能说出本课三个第一吗?③你能把3用三次,1、0、4各用两次,5、7各用一次组成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一段话吗?④下列陈述的理由能说明“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这一史实的有(   )。A、时间长,1405—1433年七次航海;B、航程远,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和红海沿岸;C、航史早,比欧洲开辟新航路早半个世界;D、规模大。”此小测验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个性发展为本”这一宗旨。从其标题上看,既尊重学生,突出学生的个性“我能行”,增强自信心,又可激发学生的竞争机制,积极上进;从其内容上看,概括了本课重点知识,精炼而不繁锁,不占用好多时间,不增加学生负担;从其形式上看,简便易行,灵活多样,不枯燥乏味,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再现历史知识,又能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改革课堂作业形式,创新课堂教学评价。布置作业也是一种常用的评价方法,通过写做和批改来考查全体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获取教学反馈信息,调控教学活动。它具有简便易行,参与评价对象多,了解信息全等特点。但目前还是老一套,题量多、单调呆板重现、学生抄袭严重,不能很好地反映出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况。为此,要实现新课程目标,就必须改革课堂作业形式,创新课堂教学评价。一是布置开放性作业题,以考查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习行为表现(态度、书面表达、应用能力等)。可以要求学生自制表格或编写知识纲要来考查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如教完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后,布置作业“请学生自制一个夏商西周三朝大事年表,其内容为重要年代、重要事件、重要人物三大项”。又如教完七年历史下册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后,布置作业“请以三个人物(成吉思汗、忽必烈、文天祥)为中心编写本课知识提纲”。这样的作业既可评价学习知识的状况,又可让学生理清基本线路,弄清各事物之间的联系,还可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可以布置有关重点内容的理解与迁移性作业,以掌握其共性和特性,发现规律,达到评价教学效果的目的。如教完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美国南北战争”的布置作业,“请比较美国历史上两次资产阶段革命的异同”。还可以就重点内容要求学生写小论文,以了解学生理解教材与综合分析归纳能力。如教完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布置学生以“我心中的外交家─周恩来”写篇小论文。二是自编作业,拓宽课堂教学评价思路。自编作业是一种融知识理解、巩固和教学评价于一体的创造性作业。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从基础知识巩固的再现性习题和综合归纳或理解分析的应用性习题去编写。自编作业的完成分为自己完成和交换完成两种形式。自己完成,可以对自已历史学习作自我评价,对自己历史学习状况有个清楚的了解,有助于认识学习目标,以及控制学习进程,增强历史学习的责任感。交换完成,除上述作用外可以使学生互相督促,团结协作,使历史测评与学生的学习活动融为一体。教师通过批改或查验,了解学生学习的态度和知识掌握情况,以及书面表达、理解归纳、应用创造等能力,从而切实评价教学效果。



观察学生学习过程,创新历史活动课的评价。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录音机、录相机、摄像机等现代化教育设备观察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表现,记录学生在知识、技能、行为和情感等方面的变化,从而对学生历史学习的成效做出较为全面的评价。如教八年级历史下册“活动课一社会调研─家乡的昨天和今天”。在调研汇报课上,让学生根据自己家乡发生的各种变化,来谈谈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变化和提高。教师深入到各组并录音,观察学生发言的涌跃程度、语言表达的逻辑性,所提问题是否符合主题,搜集的资料是否可靠、是否有其他文献资料相配合等等。最后对每位学生的表现写出书面评语,分析本课教学效果。



设计问题,座谈考评,创新评价机制。一是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座谈。教师在上完课后,请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座谈。其主内容可以是在尊重学生个性心里特征的情况下,设计有关问题调查了解:对教师讲解、提问、分析是否感兴趣,是否有利于理解知识,是否从心理上得到启发;或者课堂气氛是否有利于学习,或者对老师提供的各种资料是否看得懂、是否有利于理解知识。还可以是提问本节课内容简单问题或略有发挥思维的创新开放题,还可以请学生谈谈本堂课的感想和启发、令人难忘之处或不成功之处,等等。总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畅所欲言,尽情地剖析本堂课。同时教师要做好记录,并给以学生当面或书面评语,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培养口语表达能力。过后,教师还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查漏补缺,改进课堂教学。二是与教师交谈,重现课堂,全面评价。实录课堂或请教师听课,再请教师座谈交流,听取该教师的真实评价,看是否按《课标》要求去实施了教学,是否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是否达到了教学目的等等。有时教师还可以自己观看录相或听录音做个如实评价,及时得出建设性的结论,以调控和改进教学活动。



总之,历史课堂教学评价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不但要注重知识与能力,也要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但要注重结果,也要注重过程;不但要注重学生今天,也要注重学生发展的可能。课堂教学评价就是这样,要以学生为中心,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让学生了解《课程标准》的要求及评价过程;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协商学习任务,积极调控自己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的学习。同时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建立档案,整理分析教学评价,认真总结得失与优劣,吸取经验,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寻求解决方法与措施,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实现课程目标。所以,历史课堂教学评价,就是要以《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目标为基本依据,紧密联系教学过程,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充分尊重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客观公正地评价,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和个性发展,反馈教学信息,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08-7-9 06:5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初中历史教学论文精选

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初中历史课教学设计之我见



湖北省枣阳市杨当镇徐寨中学 薛天明





【摘要】  新课程标准指导下,注重有效的教学设计是进行好课堂教学的先决条件。本文对新课标指导下的历史课从学科内容体系、学生学习过程、方法、价值观目标、培养目标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如何进行教学设计作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教学设计 依据  方法策略  原则



毛泽东同志曾提出:“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每战都应力求有准备,力求在敌我条件对比下有胜利的把握。”这是战时的军事原则,这个原则同样也适用于我们各项教学工作。国家教育部频布的《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对于学生提出了探究学习的要求,和接受学习相比,探究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



我们对学生提出探究学习要求,同时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同样要求历史教师应象指战员认真准备一个个战役一样认真准备好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师撰写的教学设计是非常重要的,教师的教学设计必需为学生学习服务,要求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教师必需要准备好指导学生探究学习的教学设计。我经过近几年的历史教学的研究和探索,认为在历史课教学设计时,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设计。



一、         依据主题式内容体系,注重撰写好专题教学设计



与原教学大纲相比较,《历史课程标准》的内容体系有很大区别,《历史课程示准》构建了学习主题式的课程体系,把课程内容分为中国古、近、现代史和世界古、近、现代六个学习板块,每个学习板块又分若干学习主题,这些标准的制定,兼顾历史发展的时序性与学习内容的内在联系,力求改变“繁、难、偏、旧”的现象。归结到每节课堂的教学设计的问题上,要求教师并不是像以前那样仅仅是学生应接受那些重、难点和基础知识,而是首先要明确学习主题,学生不仅明白要学习什么,而且明白学会什么。以《历史课程标准》中国古代史第一章《中华文明起源》第一节为例,《历史课程标准》要求“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题,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在进行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时,教师就应注意,让学生找出中国早期人类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内含,而不是让学生只知元谋人是元谋人,北京人是北京人的两个孤伶伶的概念。



教师在撰写教学设计时,通过对知识结构,线索分析,供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客观的认识,既可作为学生学习前的探究学习的指南,又可作为学生学完后对所学知识重新回顾、联系和系统化的参照。一般先由教师拟定一个知识体系框架和具体内容标准,应当留出部分由学生尝试概括,根据学生能力水平提高程度,逐步增加概括的份量,有利于教学评价,同时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依据学习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注重历史课堂过程方法的设计



《历史课程标准》对过程与方法强调为:认识到历史学习是一个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的过程;能够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注重探究式学习,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等。这种把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提出来,要求历史教师在备课活动中要注重学生学习历史方式的突破,要大胆提倡探究式学习,要把历史课堂准备成有活生生感知材料的专题课,注重学习自身收集材料,注重学生探讨而并非以前的“硬灌死记”,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自身实践和合作探究中体会出历史课程的价值和功能,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为探究式学习方式,从而发展学生探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例如:在准备中国建国后到“文化大革命”这一段历史时,教师可事先组织学生拟定调查提纲,让学生对那个时代的长辈进行访谈,收集当时的一些物品,如毛主席纪念章、毛主席语录等活动,在课堂上交流、讨论,让学生认识这段历史发展的曲折性及原因。



教学方法需要改革,首先要重视历史课堂教学的全面和谐的智能发展,把“再现型”的教学方法改革为“创造型”的教学方法,要做到“教无定法”(即具体灵活运用各种教法、教学中运用各种教具、多媒体课件等等),承认和运用教学规律上的“教学有法”,让各种教学方法和各种教学风格都能相尊相竟。让学生在多种“教法”中成长,是每个历史教师在备课中要侧重考虑的问题。



三、依据新课程标准的价值观目标,侧重学生形成端正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的设计



    新课程标准之前的历史课在思想教育目标强调政治教育层面比较浓,而新的课程标准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把历史教育功能与人的发展教育功能结合起来,倾向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强调学生如何适应未来时代的价值要求,这就要求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力避过于注重如何传承优秀历史传统,而忽略现实意义。例如:在列举中国历史上货币变化过程,由原始的物物交换到贝壳、金、银、铜作为货币,到秦统一货币,西汉末王莽推行“大铢”,北宋出现“交子”(纸代券),清代出现“银票”,民国的银元、纸币,到现代的“信用卡”,让学生探索中国金融经济发展史,正确认识现在的“一卡在手,走遍天下”和网上“在线支付”的现代社会现象和探讨当今经济发展趋势。再如,收集过去的一些购物标证,如布票、粮票、油票、副食本等,感受市场经济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这些课前的史为今用的教学设计工作,无疑将素质教育的理论和学为今用,学习知识为现实服务切实体现在每一节课堂中。



四、依据新课程标准培养目标,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的设计



学习是为了运用,能力的培养和运用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运用能力首先体现为对各种历史知识阅读、理解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因而可以按照教学内容要求,结合学习相关信息,如历史教学考查评价最新成果、新观点,对该节课所涉及的历史知识进行分析,使学生形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等形式叙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能力训练的提高,一般采用教师对历史现象提炼出的问题,或由学生自行提出的问题,学生讨论自己所不能解决的问题,或通过其他途径取得的历史问题等,也可以根据各种不同情况设计其他训练形式。训练内容以与课程相关内容为中心,适当综合各相关的内容,要尽可能多设计一些跨学科综合能力训练内容。运用能力训练应有一定层次的难度,让学生根据自己所掌握材料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并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例如:在准备《唐朝的衰落和灭亡》这一历史课程教案时,设计习题:唐玄宗后期潜伏着危机是因为他宠爱杨贵妃的结果吗?学生经过讨论和独立思考后认为唐玄宗统治后期,日益骄奢,不理朝政,任用会迎合他的奸臣为相,朝政腐败,预伏着危机。这样看来,学生解答问题比较全面,而不是单一、偏面地看问题。



五、依据新课程标准评价体系,注重树立合理的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观念,促使学生探索与反馈的教学设计



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着力注重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提出有效的策略和具体的评价手段,引导学生走向探究性学习过程,从而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例如:对历史物证的调查和记录,只要学生做了,作为教师,要予以肯定。通过课堂内外的正确引导,及时肯定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全面公正对学生进行评价,有助于教与学互动进行。新课程标准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也体现了这一点。



当然,在教学设计的最后要预留一定的空间,作为学生自学探索的反馈。由于学生层次不同,思维方式有较大差异,自学探索过程中可能发展许多新问题,提出不同的思考,教师在课前收集反馈信息,准备好指导,最好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即时提出,供大家讨论。



完成了整个教学设计工作,进入课堂教学这一环节,要注意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教师的主导地位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教与学契合互动。



最后,应该指出,新课程标准下的历史教学设计的撰写,涉及一些诸多方面的问题。每位教师每节课的教学设计不可能也不应该完全一样,无论在内容、教法,形式上都不会千篇一律。在撰写教学设计方面,应提倡百花齐放,不拘一格。教师只有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去,与学生一起学习、探索,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才能形成具有可行性的教学设计,才能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08-7-9 06:5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初中历史教学论文精选

历史课程研究性学习初探



甘肃岷县城关中学 吴自兴





2001年6月8日,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进入了课程改革的新时代。此次课改最显著的变化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这一重大变化,促使建立和形成研究性学习成为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首要内容,又是一种学习方式。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放性、自主性及与其它课程的互补性,以及新课程学法转变的需要,使得研究性学习和其它课程紧密结合,研究性学习方式被广泛应用。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通过实践活动,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在历史课程的教学实践中,笔者通过以下方式,进行了研究性学习的初步探索。



一、问题探究



问题探究(即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研究性学习的核心内容。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可以让学生把不理解的问题或不同观点用提问题的方式提出来。如在学习《全面内战的爆发》时提出问题:“如果毛泽东不去重庆谈判,蒋介石会怎么办?”“毛泽东在重庆如有不测,中国共产党会怎么样?”“为什么国共谈判对人民军队问题和解放区问题没有达成协议?”“国共谈判的照片上为何有美国人?”“美国为什么要帮助国民党而不帮助共产党?”。在《中共中央转战陕北》一文学生提出:为什么中共中央要留在陕北?国民党为什么不在战略要地大别山多布防兵力?在学习《北方民族的汇聚》时学生提出: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与汉族有什么差异?少数民族内迁对中原地区有什么影响?然后,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合作探究,质疑、讨论、分析、得出结论。课堂实践表明,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二.标题修改



增强学生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是研究性学习的精髓。历史教材中每课都有课题,课文中又有几个子条目,分别讲不同的内容。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将标题和子条目的名称更改得更贴切。如《走向战略进攻》一课,原有“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孟良崮上火如潮”“千里跃进大别山”三个子条目。学习后,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和创造力,有的同学将题课和三条子条目分别改为:“人地皆存揭战幕、运筹帷幄巧周旋、百万军中取将首、千里迢迢进大别”,整齐贴切,颇有古诗风韵;有的同学将课题和三条子条目分别改为“胜利近在咫尺、退一步海阔天空、人多不如谋多、狭路相逢勇者胜”多用成语,准确概括了课文内容的实质;有的同学将课题改为“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相煎何太急!”或用歌词或用诗句,内涵丰富,寓意深刻;还有的学生将三个子条目改为“算你狠”“你最毒”“我来啦”,既符合课本内容实际,又充分地将标题人性化,展现了独特的个性和创造能力。这种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欲望,学生在极其轻松的状态下参与学习,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彰显了自己独特的个性,拟出了包容其它学科知识的综合性、创新性的标题。



三、学科渗透



新的课程体系和研究性学习要求相关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与融合,打破学科界限,突破学科内容之间的鸿沟,最大限度地体现知识的“整体”面貌。在如此的课程模式下,如果一味的囿于单一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之中,必然会导致学习方式的僵化,是不会有收到良好效果的。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我多次尝试打破学科界限,用其它学科的知识或学习方法来学习历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如在进行“年代尺”和《民族政权并的时代》教学时,我指导学生运用数学中的数轴进行比较学习。因为数轴年代尺有相似性,通过数轴的正负数表示,学生可以非常轻松地形成公元和公元前的概念并区分。《民族政权并的时代时》一文主要讲述唐末至宋、金、西夏、辽时期成立的各民族政权。这一时期先后建立的民族政权多达20个,或先后更替、或同时并存,非常繁杂,但类似于数学中变量的取值范围。学习时,我启发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借鉴数学学习的知识和方法,将各民族政权的建立、更替用独特且显明的形式在年代尺上反映出来。再如在进行《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一课教学时,我告诉学生,今天我们上一节作文课。接着便按照作文教学的程序,先搜集素材(复习小学语文课文《清明上河图》、阅读课文内容、和活动课二──话说《清明上河图》的材料),再拟定写作题目提纲(要求作文要表现出宋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然后完成写作,最后展示作品。用这些方法进行学习,打破了学科界限,形式新颖,学生表现积极参与的热情。学习的过程强调了学生的自主实践,增强了和创新意识,培养了学习者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方法。



另外,《历史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里所附的教学活动案例,强调对历史知识的综合运用,体现了研究性学习的特点。这些活动主要包括“知识竞赛”“过程再现”“图说历史”“社会调查”“辩论会”“时事溯源”等几类,也可能通过这些活动开展研究性学习。



当然,研究性学习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它的成熟与发展需要一个过程。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及妥善的处理研究性学习与其它学科领域的关系,是一个意义重大且富有创造性和艺术性的课题。本文在初步的尝试过程中的所做还远远不够,需要所有新课程的参与者更进行更广泛、更深入的实践和探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08-7-9 06:5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初中历史教学论文精选

浅谈校本历史教研



安徽全椒县石溪中学 童宗兴





随着新一轮课改由点到面展开,新的教学理念正逐渐渗透到历史教学中,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都有新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历史教师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这种新的变化,但从目前的情况不看,比较适合我们历史教师的是校本历史教研,同时,这也是最快捷、最便利、最切实可行的培训。



近年来,我们的校本历史教研也开展了。但在整个历史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校本历史教研还是显得有些滞后。在我们的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我们有时只是流于形式,没有将校本历史教研真正落到实处。为此,我个人认为校本历史教研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灵活机动的组织校本历史教研



在我们广大农村中学,由于学校的规模小,历史学科的教师人数少,有的中学甚至只有一两人,以为没有必要开展,或是难以开展校本教研,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俗话说,“政史是一家”、“文史不分家”,我们历史教师在人数过少的情况下,不是可以将“政史”合成一组吗?我们大多数教师都是政史教育专业毕业,历史教学中不是还有许多“政治术语”,也需要“政治教学”吗?如:在讲述1929-1933年经济危机时,我们说这是由于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引起的。对此,我们可以和政治教师在一起就政史科的“合集”在教学中展开研讨。其次,我们可以参加语文的校本研讨,历史为文学作品提供时代背景,而文学作品则形象的再现历史,比如:在讲日本“明治维新”时,可以联系鲁迅的作品《拿来主义》,日本之所以在近代能摆脱民族危机,成为近代亚洲强国,其原因是善于吸取世界上的最先进文明“拿来为我所用”。平常组织和开展这类校本教研,那我们在历史课堂上讲述历史现象,历史问题时,就会更准确,更形象生动,更有情感味,就会更容易唤起学生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引起共鸣。这将产生积极而显著的教学效果。



二、             校本历史教研要注重备课和说课



在我们以前的校本历史教研活动中,往往注重的听课和评课,即组织三、五个教师进行听课,课后来一个“蜻蜓点水式”的点评,在这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又本着“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态度。这不能起到什么实质性的效果。要真正发挥校本历史教研的作用,就要首先做好以下两点。



   备课,众所周知,备课是我们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但我们不能像以前一下只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更要备“意外”,即在新课改的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意外事件。比如,我们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就辛亥革命后废止缠足进行讨论,突然有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你说古代封建社会女子大多都缠足,是‘三寸金莲’,那《木兰辞》中花木兰是怎么代父从军的了?”  这对大多数教师来说恐怕都是个“意外事故”。这怎么办,如实回答不知道,还是说花木兰是个例外,没有缠足,如果你选择前者,那可能会降低你在学生中的威信,如果你选择后者,那你是“庸医害人”了。对于这些突如其来的问题,我们绝大部分教师不能当场解决,这就要我们在备课时要备下“对招”。“众人拾柴火焰高”,此时我们要发挥历史教研的作用,众多教师在一起就课堂上可能出现的种种“意外”进行预测,或者将以前发生的意外进行总结。正如英国的一位作家所说:“你一个思想,我一个思想,我们彼此交换之后,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个思,甚至多于两个的思想”。  



说课,这一环节在我们实际教学中几乎成为真空,这就需要校本历史教研发挥作用了,在开课之前(当然不是每一节课),我们要求教师先进行说课,说说自己对教材的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手段的选择,以及教学环节的设计和之所以这样设计的原因。通过这一环节的教研我们可以提前发现教师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以便及时加以指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做到真正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效益。比如:在讲述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苏联改革和解体”这一课时,可以先进行说课,然后其他老师可能会向你提出这样的疑问:1.你补充这么多内容,一节课能上完吗,会不会冲淡教学主题。2.你普遍采用影片展示,是否缺少学生间的互动和讨论。3.对苏联解体的认识是否太拘泥于课本。这就给我们提前打了“预防针”,让我们能顺利完成这节课的教学任务。



三、             校本历史教研要加强对教研后记的撰写



我们每一位教师在参加历史教研之后,都应该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及时总结自己在教研活动中的感受,并进行自我反思。诸如:我在这次教研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是主动的、积极的参与,还是被动的作为一名听众;我的教学有无同事们所说的“通病”;我是“临渊羡鱼”,还是“退而结网”等等。通过对教研后记的撰写,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分析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办法,提高教学效果,也能使我们在不断的反思中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批判的思维,提高我们作为历史教师应有的专业水平和理论。在这样的教研后记撰写过程中,我们的反思会愈加深刻,这样才能使新课改的理念逐步在历史课堂上得到充分的体现和真正的落实。



四、             正确处理校本历史教研中竞争和合作关系



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每个历史教师都会有自己的与众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都会有一些“闪光点”,在参加校本历史教研后都会有一些收获和体会,应该及时写成教学案例,在小组中进行讨论、交流,加以推广。可是,有些教师不愿意将自己的“看家本领”传给别人,害怕别人学了之后,在教学上超过自己,这种“同行是冤家”的迂腐思想是极不可取的。这就需要广大教师能正确看待和处理校本历史教研中的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了。                        



首先,我们要明确竞争的目的在于超越自我,激发自我的教学热情,提高工作效率。要学会在竞争中合作,发挥历史教研的团体作用,加强同事之间的协作,及时进行教学经验交流,相互支持,密切合作,共同提高,最大限度的发挥校本历史教研的作用。在校本历史教研活动中,我们每个教师都要有个宽广的胸怀,既要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向他人学习,又要不吝于将自己的成果与他人分享。同行不是冤家,同行是挚友才对,正如林肯所说:“把一个对手,变成朋友,既少了一个对手,又多了一个朋友”,何乐而不为了。



其次,我们要在竞争与合作中学会求得双赢,既要在竞争中求得发展和提高,又要加强同伴间互助合作,让我的校本历史教研发挥出更大的效益。



  21世纪是终身学习的社会,我们每个人都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的实际操作中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疏忽和遗漏,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校本历史教研是促进我们自身发展和进步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是促进教师集体成长的必由之路。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08-7-9 06:5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初中历史教学论文精选

课堂教学中历史地图读图能力的培养



高城初中历史教研组 吴淑君





历史地图在历史教材中是与课本文字部分密切配合的“图像系统”,有“以图代文”、“以图释文”的功能,成为历史知识的载体,在历史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具有知识的传播功能,而且具有能力培养的功效,承担着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综合分析等方面能力的任务。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地图读图能力,现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一、观图



观图是读图的第一步,正确观察历史地图的类型、特点,针对不同类型的地图,采取相对应的读图措施,以求达到明白图的类型、内容、要点。现教材中,历史地图一般可分为政治、经济、军事和对外关系四大类。不同类型的地图,又各有特点,观图时要采取不同的观图方式和侧重点。



1、政治类地图



此类地图涵盖了三种情形,具体如下:



A:形势图:应根据其反映的主题,确定观察的重点。如:“辽、北宋、西夏形势图”要重点观察各政权的(名称、都城)的相对位置与范围。



B、殖民扩张、领土扩张图:殖民者的殖民活动区域或侵占的领土是观察的重点。



C、疆域图:重点观察国家(政权)及重要的地方行政区及四周边界和范围。



2、经济类图



A、 农作物、手工业分布图:重点观察典型物产分布地、手工业中心及其具体位置。



B、 河流水利图:重点观察重要水利工程的名称、位置及与其连接的河流。运河图一定要搞清楚各河段的名称,连接的河流及重要的城市。



3、军事类图



主要包括战争形势图和进攻路线图,重点观察进攻方进攻路线及战场、战役的位置名称及敌对双方的控制区域对比变化等。



4、对外关系图



该类图 重点观察对外交往路线,尤其是陆路、海路交通出发点、所到达的区域、沿途的主要国家和主要的城市。



二、析图



    析图即对历史地图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包括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以求达到准确理解,把握地图的内涵。如果说观图是解决:“有什么”“ 怎么样”的问题,那么析图就是为了说明“为什么”的问题。



1.析图要注意类同、相近知识的相互比较、相互联系



历史这一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历史地图的前后知识的联系性,要将不同历史阶段的相同或相近范畴的地图进行比较,挖掘历史地图自身所隐含的历史信息,分析、判断历史事态发展变化的进程。在比较鉴别中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性。例如:大运河地图。隋朝的大运河是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程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沟通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并把沿途的通都大邑连辍在一起,保证隋王朝能够获取最富饶地区的资源。元朝时,洛阳不再是中心,元世祖在位时开凿了位于山东境内的会通河,不再绕道洛阳,使大运河的行程大大缩短。通过对两幅图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不同阶段大运河的发展变化过程。隋朝大运河通过东都洛阳,呈大弯曲状。元朝运河不经洛阳,截弯取直。这是适应当时统治者的政治、经济、军事需要而出现的,并且随着不同时期统治者的需要而发生变化。



2.析图要运用辨证的思维方法



在析图的过程中要切忌片面的、绝对的、静止的思维方法分析问题。应既要找出历史发展的规律,又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疏漏个别历史现象。例如:中国近代史上《开放的通商口岸》图和《对外开放》图,二者一个共同的规律:开放都是从东南沿海到整个沿海,再到内地的过程,但他们的开放是两种不同的情形的结果,前者是被动接受,后者是主动进行经济贸易。



3.析图要注意学科间的渗透和交叉



历史地图是地理在历史中的最直接的体现,同时地理环境构成了人类历史的舞台,利用历史地图从历史知识出发,寻找与地理、政治学科的结合点、发散点、整合点,培养学生进行学科间知识综合的能力。例如:古代丝绸之路图,从图中挖掘出了西汉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促进了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繁荣,成为中西交通大动脉。而唐宋后,该商路主要地位日益下降,直至衰落。古丝绸之路衰落的历史进行分析,因素是多方面的。历史的因素有:北方长期战乱,造成了社会生产的巨大破坏,导致北民南迁;全国政治、经济中心从西汉到元朝逐渐东移、南移;隋唐后,海上贸易的迅速发展取代了传统的陆路交通等。同时,从地理的角度分析,其衰落的地理因素:丝绸之路繁荣期,塔里木盆地人口众多,不合理的垦殖,植被减少,致使土地沙化;加上水资源的大量消耗,加速了土地沙化,从而导致整个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从政治的角度分析,政治因素:主要表现在政治对立、民族矛盾乃至战争,特别是宋王朝先后与北方的辽、西夏、金处于敌对的形势,影响了丝绸之路的中西交往,几度中断,以至衰落。



三、绘图



    动手动脑,心灵手巧。绘图是读图过程中,“动手操作环节”,而在教学中往往被忽略。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引导、帮助学生自己动手绘图,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历史技能。



重视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首先要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图示结构;其次要在历史课堂上嫁接地理绘图知识,指导学生绘简图、草图、示意图,如 “方格法”绘制、彩色笔标示等基本方法。第三,绘图要抓住历史的基本线索和基本内容培养运用地图分析历史问题和表达历史问题的能力,增强历史学习的兴趣,提高历史技能。   



    绘图的过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创新的合作精神,获取信息的能力,将学生动手学习的过程转化为学生知识转移、迁移、应用的过程 。



四、默图



    默图是读图学习的最后环节,也是读图的最高境界,通过观、析、绘图学习后,重新回顾历史地图所蕴涵的知识是否全面掌握,并进行查缺补漏,然后结合实际,整合地理、政治学科知识,形成新的学科综合性的图象系统,通过默记、深悟,达到图文融会贯通,达到“活图”的目的,从而提高运用历史知识,整合相关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5 00:5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