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材分析
蹲踞式跳远技术是《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水平四(初中阶段)的教学内容,该项目作为中学生锻炼身体的有效指导材料,主要是为使学生建立起正确的蹲踞式跳远技术概念,掌握蹲踞式跳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并通过学习发展学生的速度、弹跳力和灵敏协调等素质,培养其勇敢、果断、顽强的意志品质。
助跑与起跳相结合的技术是蹲踞式跳远技术环节中最重要的一个技术部分,也是跳远技术的难点。助跑是为了获得水平速度并为准确踏板和快速有力起跳作好准备;起跳是充分利用助跑所获得的速度,在较短的时间内,创造尽可能大的腾起初速度和适宜的腾起角。助跑与起跳的协调结合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
●使学生知道蹲踞式跳远的健身作用,了解助跑与起跳相结合的技术要领,明白最后一步在保持步频的前提下合理减小步长是为了能积极“攻板”起跳的道理。
●使学生能够基本掌握蹲踞式跳远助跑与起跳相结合的技术中最后3步“嗒——嗒嗒”的节奏,起跳时快速放脚,摆动腿和两臂积极摆动,身体能充分向上伸展,提肩拔腰,创造较好的腾起角和腾起初速度。
●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正确的自评、互评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设置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在不断提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和研究问题
教学重点:蹲踞式跳远助跑最后3步的节奏。
教学难点:蹲踞式跳远助跑与起跳衔接的时机。
探究问题:起跳前的最佳速度。
教学对象与学情分析
本教材对象是初二年级学生,他们的年龄一般都在13、14岁左右。学生来自不同的小学,跳远基础不同,需要教师区别对待;另外,该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下肢力量还比较弱,协调性也不太好,教学中需要反复练习,促进其动作定型。
教学手段
除了常规的讲解、示范、练习和启发诱导等教学手段外,还要注重问题设计、实验对比教学等练习方法的使用。
教学安排
本内容教学时间共4课时,本设计为其中的第2课时。学生班级人数为36人。
教学程序
课堂常规一准备活动(一般性准备活动和蹲踞式跳远专门性准备活动)→基本部分(助跑后3步与起跳相结合实验对比教学→助跑与起跳相结合技术技能教学)→交流与分析→拓展性素质内容→交流与分析→结束部分。
课前准备
挂图、录音机、哑铃、垫子、跳绳等。
教学过程
一、准备部分
(一)课堂常规
1.内容
(1)体委整队,检查人数、服装。
(2)师生问好。
(3)由蹲踞式跳远技术挂图讲解引出本课教学的主要内容。
2.水平目标
强化养成教育和组织纪律性。
(二)一般性准备活动
1.教学内容
(1)慢跑。
(2)配乐徒手操。
2.水平目标
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安全意识,使学生懂得跳远项目是技术性比较强的运动项目,对下肢尤其是下肢各关节的要求较高,因此作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可以更有效地发挥水平,避免受伤的道理。
3.教学策略
教法:
(1)教师提出要求:各小组由小组长带领在操场上进行慢跑,在慢跑过程中至少过1次障碍(由自然标志物和教学安排的标志物组成),完成2个队形(如跑进过程中队伍呈现三角形、五角形等)。
(2)教师始终进行语言提示。
(3)教师在学生进行徒手操练习时随音乐节奏进行动作示范。
学法:
(1)小组商量设计好慢跑方案,由小组长带领进行慢跑。
(2)模仿教师动作随音乐进行徒手操练习。
4.组织策略
通过分组练习,一方面培养小组长的管理能力,为接下来的分组教学打下基础;另一方面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开发其创新思维能力。
5.运动负荷
(1)次数:慢跑500~700米,徒手操6节,各4×8拍。
(2)时间:5分钟~6分钟。
(3)强度:中下。
(三)专门性准备活动
1.教学内容
(1)30米加速跑练习。
(2)走3步完成1次起跳成腾空步。
-2.水平目标
使学生懂得跳远助跑加速要均匀,节奏和步长要稳定,这样才能助跑步点正确的道理。同时,令学生明确“腾空步”动作质量是衡量是否掌握起跳技术的标志之一。
3.教学策略
教法:
(1)教师讲解示范,提出要点,口令指挥。
(2)进行正误对比。
学法:
(1)学生按要求体会动作。
(2)听口令进行练习。
4.组织策略
在操场中间分4组进行活动。
5.运动负荷
(1)次数:30米加速跑2次;腾空步练习6次。
(2)时间:2分钟~2分钟30秒。
(3)强度:中上。
二、基本部分
(一)助跑后3步与起跳相结合实验对比教学
1.教学内容
3~5步助跑起跳练习。
2.水平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尝试,增强他们的信心。
(2)通过实践比较,引导学生形成合理的助跑与起跳相结合的技术。
3.教学策略
教法:
(1)问题设计:比较两种助跑与起跳相结合的技术对远度的影响。
(2)示范动作,讲解要点。
给出两种助跑与起跳相结合练习的方法:一种是3~5步助跑接起跳练习,教师不作任何技术上的要求;另一种是3~5步助跑接起跳练习,要求最后3步节奏为“嗒——嗒嗒”,尤其注意倒数第1步要在原有速度下有意识地迈小一些。
学法:学生观察思考,记住方法及要点,并按要求6人一组进行练习与比较。
4.组织策略
学生分成6组,利用两只沙坑的横向长度进行练习,小组长负责本组的组织与练习。
5.运动负荷
(1)次数:8~10次。
(2)时间:5分钟~6分钟(包括研讨练习时间)。
(3)强度:中上。
6.交流与分析
(1)各组组长根据小组成员的跳远情况总结出两种助跑与起跳技术对远度的影响。
(2)教师根据学生小结,导出本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是助跑最后3步的节奏,尤其最后1步在速度不变的情况下步长减小有利于快速起跳,提高跳远成绩的结论。
(二)助跑与起跳相结合技术技能教学
1.教学内容
5~7步助跑起跳练习。
重点:助跑最后3步的节奏,尤其最后1步在速度不变的情况下步长减小。
难点:助跑与起跳衔接的时机。
2.水平目标
(1)使学生能设置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能正确评价自己的学习能力。
(2)通过反复练习,使学生助跑与起跳相结合的技术得到巩固。
3.教学策略
教法:
(1)问题设计:起跳前的速度是最高速度还是快速可控速度有利于更好地起跳?
(2)教师讲解、示范,提示要点,给小组长布置任务。
学法:学生观察思考,记住方法及要点,并继续按要求6人一组进行练习。
4.组织策略
(1)利用两只沙坑的横向长度进行练习,学生继续分成6组,小组长负责本组的组织与练习。
(2)小组长组织大家进行相互评价。
5.运动负荷
(1)次数:8~10次。
(2)时间:2分钟~2分钟30秒。
(3)强度:中上。
6.交流与分析
(1)各组组长根据小组成员的跳远情况,进行自我评价。
(2)教师根据学生小结,强调蹲踞式跳远助跑与起跳相结合的正确技术,并提出起跳前助跑达到最大的可控速度才是最佳的观点。
(三)拓展性素质内容
1.“身体素质吧”供选内容
(1)l区,主要提高下肢大腿力量:连续跳过4~6个障碍,3次一组,练习3~4组。
(2)2区,主要提高下肢小腿和踝关节力量:单足或双足原地快速纵跳练习,30次一组,3~5组。
(3)3区,主要提高上肢力量:上举4Kg哑铃,15次一组,6组;或举4Kg哑铃做前臂屈伸练习,15次一组,5~6组。
(4)4区,主要提高上肢和腰腹肌力量:俯撑45秒或俯卧撑10个为一组,3~5组。
(5)5区,主要提高腰腹肌力量:仰卧起坐30个或俯卧一头翘,15个为一组,3~5组
(6)6区,主要提高速度耐力:1分钟跳绳练习,尽量完成150个,3~4组。
2.水平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自己身体形态、机能特点进行自我评价,并能进行针对性的选择和练习。
(2)通过练习和体验,使学生能掌握常用的、简单易行的几种锻炼身体的方法。
3.教学策略
教法:
(1)教师语言引导:要想取得好的跳远成绩,除了拥有正确的技术外,还需要有好的身体素质,如下肢力量、踝关节力量、身体协调性等要素。因此,还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身体素质练习,为进一步提高运动成绩打下基础。
(2)教师设置情境:社会上正在流行陶吧、氧吧、心吧等,老师今天的“身体素质吧”开张了,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到“身体素质吧”进行锻炼。
(3)教师提示学生按题板要求进行科学锻炼,并巡回辅导。
学法:学生自由结伴,根据题板要求进行练习。如果时间允许,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多做一些练习。
重点:按题板要求的量进行练习。
难点:单个动作的质量。
4.组织策略
(1)用题板写明练习次数与组数。
(2)各个组分散在操场上,组与组之间距离适中。
5.运动负荷
见各题板。
三、结束部分
1.内容
(1)配乐放松操。
(2)小结。
2.水平目标
(1)使学生充分感受运动的愉快,提高审美能力。
(2)发挥激励因素的作用,运用反馈结果指导学生的学与练。
教学小结
●本教学设计已进行了实施,通过教学,有80%以上的学生基本掌握了蹲踞式跳远助跑与起跳相结合的技术,90%的学生能按要求完成素质练习。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平均心率约为125次/分钟,练习密度为40%左右,强度指数为1.45左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