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与你同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一年级上册语文备课资料

[复制链接]
92#
 楼主| 发表于 2008-7-3 06:3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一年级上册语文备课资料

17 《雪地里的小画家》(8篇)









《雪地里的小画家》片断赏析之一
杭州余杭临平第一小学 蒋军晶



背景知识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首融儿童情趣与科普知识为一体的儿童诗。
  儿童诗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具有浓郁的儿童情趣。具有浓郁的儿童情趣是儿童诗有别于成人诗的最显著的艺术特征,这首诗的作者程宏明是一个成人,但他仍是站在儿童的立场去描写生活。
   2.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为了与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方法相适应,这首诗就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形象的比喻,根据几种小动物踩在雪地上的脚印来介绍它们脚印的形状特征,因此这篇课文十分符合《语文新课标》第四条教材编写建议:“选文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3.具有优美的语言和流畅的韵律。这是由两方面的要求决定的;一是儿童诗语言的表达需要,即它必须是诗的语言;二是儿童诗还承担着语言训练的任务,即它必须规范、得体。《雪地里的小画家》文质优美,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
  学情分析
   1.这是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朗朗上口的韵文,作者以生动活泼的儿童语言,讲述了一群小画家在雪地上画画的故事,学生一般比较喜欢读。
   2.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这篇课文中的生字大部分都是“高频字”,例如“啦、用、几、为、加”等字,学生在生活中可能都接触过,“认读障碍”不大,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防止“识字教学零起点”现象的发生,即预先假设所有学生都不认识这些字,要求所有学生统一经历教师设计的“识字步骤”。
   3.在内容方面,由于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竹叶、梅花、枫叶、月牙”这些自然物学生虽然熟知,但与动物脚印之间的联系似乎还有一段思维的距离,因此教师应巧妙地设计教学环节加以启发引导。
  教学理念
   1.实现学问性知识向体验性知识的重心转移:新课程强调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教学实践,本课的教学就是要强调通过图画、表演、想像、朗读等多种形式增加学生体验的频度,加深学生体验的深度。尤其要强调让学生通过“朗读”这种语文形式加深理解和体验,让学生在朗读中,在与文本的直接接触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
   2.实现内容性知识向方法性知识的重心转移:“新课程标”明显提升了“过程与方法”的地位。本课的教学志在让学生在尽情的朗读中体会“雪地里的小画家”的喜悦;通过“观察”等方法理解为何“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副画”;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了解动物冬眠情况和冬天更多的特点。后面的结果固然要紧,但“朗读、观察、讨论、查阅资料”等得出结果的方法和过程更是凸现在我们的教学视野之内。
   3.实现学科性知识向综合性知识的重心转移:新课程标准倡导开展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体现为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和其它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本课的教学鼓励学生提出“真实”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收集资料,到大自然中观察,进行讨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11个生字以及“虫、目”这2个偏旁,会写“几、用、鱼”3个字,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在尽情的朗读中体会“雪地里的小画家”的喜悦;通过“观察”等方法理解为何“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副画”;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了解动物冬眠情况和冬天更多的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从内心喜欢这种朗朗上口的儿童文学作品,愿意主动背诵;向往冬天,有一种要发现冬天更多秘密的迫切愿望,渴望到大雪纷飞的冬天,到雪地上去尽情地嬉戏、玩耍。
  教学精彩片段设计

  一、两个识字教学片段比较。
  (一)
    师:学习小组请注意了,这里有11个字,每位同学在小组内“骄傲”地读
      一读自己认识的字,要多读几遍,并且要读得响亮,让小组内的其它同学都能听清楚。
     (生小组内学习)
    师:谁来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一读自己认识的字。
    生:(上台带领大家读)
    师:(生欲下)你是老师,你不抽查一下吗?
    生:(抽查)
    师:你是老师,学生读好了,你不评价一下吗?
    生:(抽查并评价)
    师:这么多字你们都认识了?我们没学过啊,你们是怎么认识的?
    生:我在KLOK里看到过这个“啦”。
    生:我在爸爸吃的“洋参丸”里看到过这个“参”字。
    生:我在背古诗的时候看到过“梅”字。
    师:哪首诗?
    生:“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
    师:是啊,我们在生活中时时处处可以识字。
    师:还有哪些同学,其中一些字不认识,请站起来。
      (有个别学生学生站起来)
    生:我发现所有的学习小组,都有同学全认识这些字,那么请学习小组内的同学相互帮助来识字。
    生:(小组内学习)
  (二)
    师:同学们,《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首非常有趣的儿童诗,你们是希望老师一句一句教你们读呢?还是自己把它读会。
    生:自己读。
    师:老师非常欣赏你们的选择,你们自己试着读读看。
    生:(自己读)
    师:在读的过程中,同学们一定碰到了“生字宝宝”,谁到黑板上来,把“生字宝宝”画出来?
    生:(到黑板上画)
    师:大家都有自己的生字宝宝,怎么办呢?
    生:可以读一读拼音。
    师:借助拼音识字是个好办法,还有其它的办法吗?
    生:可以问自己的同桌。
    生:可以问老师。
    师:老师要强调,当自己确实没有办法时,可以及时请教别人。但老师不喜欢,自己一点也不努力,马上就去麻烦别人。
      ……
    师:下面同学们就以自己的方法去认识这些“生字宝宝”吧!
    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字)
    师:刚才很多同学在自己不认识的生字宝宝下面划了线,现在如果认识了,就请上来把这条线给擦去。
    师:既然都认识了,我就请一位同学读读这首儿童诗。
      (指名读)
    师:我还是不相信你们都会读(表情夸张),因为读整篇课文容易,读不出的字可以顺下去读。
    师:这些词语谁会读。(老师把诗中的有些字擦去,剩下了一些词语和短句:下雪啦梅花几步青蛙为什么参加睡着)
      (指名读)
    师:如果谁能认得这些单个的字,那真叫有本事了。(老师把词语中的有些字擦去,留下单个的字:啦梅几蛙参加睡)
      (指名读)
    师:我不得不佩服你们,你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认识了这么多“字”朋友。但是你们谁又能为这几个字找朋友呢?
      (老师和学生玩起了“一字开花”游戏,例如让学生给“参”这个“花心”组词:“参加”、“参谋”等,学生每组一个词,老师就增加一个花瓣。

  评析:
  学生在学习生字时起点是不一样的,同样是学习《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课文,甲同学面对的可能是生字表中列举的11个生字,乙同学面对的可能只有5个生字,因为其余他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已经认识了,而丙同学可能面对的是15个生字,因为有些字虽然已经学过,但他已经忘记了。第一个识字教学片段承认这种差异的存在,甚至巧妙的利用这种差异,让学生互助识字,课堂识字效率就比较高,至于教师追问学生“为什么这些字没教过你却已经认识了?”志在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法、多种途径识字,例如看招牌识字,剪报识字等。
  但是,第一个识字教学片段有一个明显的不足,即注重了识字的结果,却淡化了识字的过程,淡化了识字方法的指导,学生的识字主要以“听读”的方式实现的。而第二个识字教学片段在识字方法的指导上就比较注重,那种教学程序让学生意识到可以通过“读拼音、问同桌、请教自己信得过的朋友、听读、查生字表、查认字表、猜一猜”等多种方式来认识“生字宝宝”。而且,第二个识字教学片段在识字目标达成情况的检验上也比较落实,即让学生识读单个的字,因为对字真正的认识应该是脱离具体语言情境的。
  总之,识字教学的方法有很多,前面两个例子都是集中识字,有的老师要采用分散识字也当然可以;识字的程度也应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来定,不能一概而论,具体情况应具体对待。

  二、一个阅读教学片段及变式
  师:同学们,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生:……
  生:老师,小鸡、小鸭、小狗、小马为什么会画画呢?
  师:哎,这倒是个问题,但老师不回答。我要先看看大家课外收集的动物脚印。(老师在几天前就布置了一项有趣的作业,将小动物的脚涂上墨汁,把它们的脚印印在白纸上。)
  生:老师,这是我收集的小鸡的脚印。
  师:谁能看着这个脚印说一句很美的话。
  生:小鸡踩出来的脚印很有趣。
  生:小鸡的脚印很可爱。
  师:谁还能在这句话中加一个“像”字。
  生:小鸡的脚印像竹叶。
  ……
  生:老师,这是我收集的小狗的脚印。
  师:谁继续用一句话描述这副画。
  生:小狗的脚印像梅花。
  生:小狗在白纸上踩了一朵梅花。
  (继续用语言描述其它动物的脚印)
  师:听说有同学把自己的手印、脚印也印在了纸上,让我们看看好吗?
  生展示(学生笑)
  师:你用手、脚画画的时候开心吗?(生答开心,笑)同学们别笑,真有画家有手画画呢,那叫指画。
  师:对了,刚才你提了一个什么问题?(面向刚才提问的学生)
  生:小鸡、小鸭、小狗、小马为什么会画画呢?
  师:这个问题你们现在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既然明白了,那我们就来读读它们师怎么作画的。
  生:(读)下雪啦,下雪啦。
    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
    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不用颜料不用笔,
    几步就成一副画。

  评析及变式:
  他们为什么能在雪地里画画?他们是怎么画画的?──这些在我们看来不成“问题”的“问题”,对于缺乏相关生活经验的小朋友来说,却是需要探究才能得到答案的“为何”一类的问题。当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时,建议教师用简笔画分别画出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的脚印,再画上竹叶、梅花、枫叶合月牙图案,请学生观察,了解脚印与图案的相似之处,连线理解为什么称小动物们为小画家,最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当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笔画一画。上面这个课堂实录中的教师,由于在备课时已经“预测”到学生会提这样的问题,因此,他指导学生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显得由为巧妙,具有艺术性。整个过程教师都没有作正面的解释性回答,而是让学生描述直观的自己收集的小动物的脚印,在言语实践中自然感悟问题的答案。
  当然,一旦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问题就会五花八门,但学生的问题出来了,我们就必须重视,不能搪塞。因此,学生提的问题不同,教学过程就会有所改变,下面是对各类问题的教学建议,仅供参考: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谁?他们画了哪些画?──一年级的小朋友经常会问这些能在文章中直接寻找到答案的“是何”一类的问题。当学生问出这类问题时,教师最好温和地请他再读读想想,让他自问自答。
  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在雪地里画画的时候高兴吗?──当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时,教师千万不能简单化处理,而是应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下雪天的“幸福生活”,从而进入“小画家”的情感世界。
  青蛙为什么在洞里睡着啦?哪些动物也会像小鸡、小狗一样,来雪地“画画”呢?(你还见过哪些小动物的脚印?它们像什么?青蛙为什么在洞里睡着啦?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冬眠的动物?)──这是一类需要学生查找资料或者到生活中亲身观察以后才能获取答案的“为何”一类的问题。教师应该及时肯定这些问题的价值,利用这些问题把学生引发到大自然中去认识更多的事物,并且把认识事物与理解课文结合起来。

  三、朗读、背诵教学建议
  这是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诗歌,朗读时,要激发学生的朗读情趣。读前两句可启发学生回忆,下大雪了,你们怎么做的?由此想象出“小画家”们和我们一样兴奋地跑向雪地,边走边欢呼,朗读时要把自己的心情表达出来。读第三句的四个分句语速可稍快,语调一起一伏,表现出生动活泼的画画场面。第四句要表现出“小画家”们的自豪感,突出“几步就成”这个词语。最后一句中“睡着啦”要读得轻松、稍慢,突出青蛙在冬眠呢。
  当然,可以运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出趣味,例如领读、轮读、边读边欣赏、配着欢快的儿童舞曲读等等。
  指导背诵应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形式。可以让学生看着课件或者课文的插图来背诵;可以采用引读的方式帮助学生背诵,如:下雪啦,()。小鸡画竹叶,( ),小鸭画枫叶,( )。不用颜料( )。青蛙为什么没参加?( );也可给学生一个顺序:“一群小画家来了──小画家们画画──青蛙呢。”

  重要练习题举例
  1.连一连,读一读
    一群 一副 一只 一片   如果学生读出“一群可爱的小鸭,一副美丽的图画”
    小狗 小鸭 枫叶 图画   等,教师要特别表扬。

    小鸡 小鸭 小狗 小马   鼓励学生连好后创造性地有个性地读,例如“小鸡在
    枫叶 竹叶 月牙 梅花   雪地上画竹叶”,“小鸡的脚印像竹叶”等。
  2.读一读,继续往下说词语,看谁说得多。
    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动物类:小羊、白兔、松鼠等)
    竹子、梅花、枫树……(植物类:白菜、桃花、樟树等)
    篮球、乒乓……(体育器材类:足球、橄榄球等)
    红色、绿色……(颜色类:黄色、紫色、蓝色等)
  3.你能将下面的词语从新排列说一句话吗?相信你能做到!
   (1)脚印小鸡像竹叶(小鸡的脚印像竹叶。)
   (2)非常脚印小狗梅花像(小狗的脚印非常像梅花。)
   (3)脚印枫叶像小鸭红红的(小鸭的脚印非常像红红的枫叶。)
   (4)月牙在雪地小马留下脚印像(小马在雪地留下的脚印像月牙。)
  4.做一做(课前)
    你的家乡下雪吗?如果下雪,和小伙伴们一起去打雪仗、堆雪人、滚雪球吧!
    你的家乡下雪吗?如果不下雪,就和小伙伴一起去收集雪景的图片吧!
    不要忘了,看了之后,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哦!
  5.玩一玩
    小朋友,你听说过指画吗?就是用自己的手指来画画。如果你有兴趣,可以试试看。对了,用手指画画之前,你可以请教你们学校的美术老师,她一定会给你很多建议的;画好之后,不妨向你的朋友说说,你画了什么。(如果有必要,可以插一两副指画作品)







--------------------------------------------------------------------------------


落实主体 启发想象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例谈

开封市龙亭区西门大街小学  代美玲



2003年,我有幸使用了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认真学习了新课标,并亲耳聆听了一些课程改革与研究专家的精彩讲座,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必须使学生从原来被动地学习中彻底地解放出来,还学生自由,使他们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时,我做了大胆的尝试,设计了以“自学为主,小组讨论交流”相结合的教学思路,真真正正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具体做法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趣质疑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习的起点,有疑才有问、有思、有究,才能有所得。一年级的学生年龄虽然小,但他们的心中蕴藏了无数的小问题,头脑中积蓄了无数的小问号。因此,在学习中想方设法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激活他们的小问号,无疑是落实主体地位,使他们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产生“我要学”这一心理的有效途径。所以,在教学初,我就借助多媒体课件,动画演示下雪的场面:雪花纷纷扬扬,大地一片银白,使学生进入情境,接着又精心设计了动画片。“同学们,今天是小白兔乐乐的生日,小伙伴们答应他一大早要到他家做客,可是天下起了大雪,小伙伴们还能来吗?小乐乐可着急了,风停了,雪住了,他推开门一看,高兴极了,原来小动物已经来了,他们还为乐乐画了一幅美丽的画呢!”(课件演示由各种动物的脚印组成的画。)顿时,学生情绪高涨,议论纷纷。“这画真漂亮!”“看,还有梅花呢!”……听着学生的议论,看着学生饱满的热情,我立刻抓住时机问学生:“看到这么美丽的画,你都想知道什么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拓展,有了充分想象的空间,有了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学生立刻就提出了“这漂亮的画是谁画的?”“它们为什么要画这幅画?”“它们为什么能画得那么好?”“它们是怎么画的?”等等问题。因为活生生的画就摆在眼前,他们有疑可问。接着,板书课题,让学生再依课题来质疑,由眼前的形象思维转移到抽象思维。“谁是雪地里的小画家?”“它们都画了什么?”“它们是怎样画的?”三个问题的提出,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没有任何的强制措施,也没有任何的点拨引导,他们怎样提就怎样板书,一切都是学生的主观愿望,主观要求。这就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成功感,从而使他们处于一种高度的自我满足,积极愉快的情绪状态之中,为下面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自主释疑,讨论交流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是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针对这种观点,在学生提出问题之后,我就大胆放手,一句不讲,最大限度地为他们提供思考、讨论的时间,活动的空间。在学习中,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去解决这些问题,想回答哪个就回答哪个?想怎样解决就怎样解决?可以自己读书思考,可以离开座位找小朋友商量,也可以四人一组、三人一伙共同讨论……总之,只要能把问题回答出来,怎么学都行,顿时,教室里人声鼎沸,讨论声、争辩声、读书声以及回答出问题愉快的笑声组成了一首美妙的乐曲。语文教学实践证明:儿童对力所能及又开动脑筋的问题,一旦独立思考,有了正确的结论时,就会产生一种难以名状的愉悦。所以,我赶紧抓住时机,让他们登台汇报学习情况,使他们充分享受成功的快乐。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方式之多,让我瞠目结舌,有的是自己说,有的是朋友一块演,有的是小组分工合作,一人说一个……特别是亢菲把三个问题的答案别出心裁地编成了儿歌唱了出来。



“小马、小狗、小鸡和小鸭,



它们都是小画家。



它们画了竹叶、枫叶、月牙和梅花。



它们的脚呀,真神奇!



走走蹦蹦就能把画画。”



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准确到位,潜力之大,能力之强,令人难以想象。



三、大胆想象,开拓创新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想象是创造的翅膀,没有它,创新的鸟儿就不会飞翔。所以,在教学中,我抓住诗歌中的空白,让他们尽情畅游在想象的空间。



在教学本课时,一改往日语言训练的基本模式,而且利用动画演示小鸡、小狗、小马、小鸭在雪地上绘画的过程,一个个美丽活泼的小动物在洁白的雪地里尽情地蹦啊、跳啊的场面一出现,学生立刻就沸腾起来了。于是,我马上请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给这些小动物配音,才能使它们更加可爱?配音时要注意想象:小动物们心情如何、他们会说些什么等等,学生个个兴趣高昂,一片哗然。“红领巾广播站”开始播音了,“小鸡”张梦晗出现了“叽叽叽,叽叽叽”,我是一只美丽的小黄鸡,我今天高兴极了,因为今天特别漂亮,到处都是白雪,我一定要在这上面画画,你们瞧,我画了什么?告诉你们吧!是竹叶,这是因为呀,我的爪子像竹叶。”“小鸭子”周坚双手放在背后,屁股高高翘起,一摇一摆地过来了,他一边笑,一边说:“小朋友们,见到你们真高兴。”然后在地上一边蹦一边唱:



“我是小鸭子,



嘎嘎嘎,嘎嘎嘎,



我今天要来把画画,



猜猜我会画什么?



大枫叶,嘎嘎嘎。”



班内又是唱,又是跳,气氛热闹极了。在本首儿歌中的结尾,说到“青蛙为什么没参加?他在洞里睡着啦!”这里面涉及到的是一种有趣的自然现象──冬眠,那么多的动物都在雪地里尽情作画,那小青蛙躺在洞里会想些什么呢?学生们头脑中的想象一下子被激活了,有的说:“小青蛙会想,别急,明年春天我再去和你们玩!”有的说:“小青蛙会想,我要好好休息,明年吃更多的害虫!”有的说:“小青蛙会想,它们画的多好啊!真想去看看!”还有的说:“小青蛙会想,外面的景色真美!但我不能出去,要不会被冻死的”……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儿歌内容的理解,又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一举两得。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充分说明了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比给予知识本身更重要。然而,我却觉得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仅授之“渔”,已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因为现在的社会需要的是“会求知,会做事,会相处,会做人”的高素质的人才。所以,我觉得教师在教学中要授之以“渔场”,即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够具体实践的环境,让他们自己能够充分地、主动地、自由地、愉快地在其中思考、琢磨、讨论交流到底如何“捕鱼”? 这样,才能使他们有“鱼”可得,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落实他们的主体地位。





--------------------------------------------------------------------------------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实录



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教研室 辛曙光



【课前准备】



1.竹叶、梅花、枫叶的标本和图画。



2.生字卡片。



3.课文图画(“小画家” 的“图案” 空出,以便学生粘贴)。



【教学过程】



1.情境创设,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昨天晚上动物王国下了好大好大一场雪,早晨打开门一瞧,大地一片银白,就像盖了一床厚厚的棉被,小树也穿上暖和的白棉袄。这时候,小动物们都躲在暖和的小房子里睡觉呢,可是有四个调皮的小家伙,一听说老师今天要给同学们上课,就吵着要我带它们来,没有办法老师只好把它们带来了,瞧,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贴图:小鸡,小鸭,小狗,小马)



生:小鸡,小鸭,小狗,小马。



师:小马还给同学们带来一个生字(出示:马),你们认识它吗?



生认读“马” 字。



师:对了,路上它们还悄悄告诉我,它们可不是普通的小动物,它们是雪地里的小画家,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7课。(板书课题)(认识“雪”)



2.初读课文,识记字形。



师范读。



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检查朗读,纠正错误。



画生字。



检查生字,自主识字。



师:出示“睡”,左边是什么?表示了什么?



生:“目字”旁,指眼睛。



师:右边是“垂”,眼皮垂下来就要睡着了,记住了吗?



师:在这些生字中你还会认哪个字?你是怎么记住的?谁愿意当小老师来教教大家?



生:青蛙的“蛙”。青蛙是动物,有虫字旁,右边是两个土。



生:“洞”是三点水加同学的同。



生:“梅”是木字旁加每天的每。



3.细读课文,指导朗读(实录)。



师:细心的小朋友读课文时,谁发现一个奇怪的符号?(出示:!)



生:感叹号。



师:真聪明,你愿意领着大家一起来认识它吗?



生:齐读。



师:感叹号是问号和句号的兄弟,是标点符号大家庭里的又一名成员,也标志一句话的结束。聪明的小朋友数一数课文一共有几句话?



生:六句。



师:认识了感叹号,那么感叹号该怎么读?听老师读(师范读第一句,读出雪后喜悦的心情)。



生仿读。



师:这时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这一群小画家指的是谁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3#
 楼主| 发表于 2008-7-3 06:3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一年级上册语文备课资料


生:小鸡,小鸭,小狗,小马。



师:小画家们分别画了些什么?课文中是怎样连起来说的?请同学们读课文第三句。



生读第三句。



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四种图形,谁能认出它们是谁画的画?(出示实物投影:四种脚印)



四位同学分别给四只动物贴图。



师:你们能不能按自己贴的图说一句话?



生: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师:它们为什么能画出那么漂亮的图画呢?



生:因为小动物爪子形状就很好看,所以画出来的画就很漂亮。



师:这么美的雪天,小动物们都来到雪地上作画,怎么没有看见青蛙兄弟呀?它到哪去了?



生:睡觉去啦。



师:那我们去叫醒它吧,让它出来画画?



生:不行,青蛙冬眠了。



生:青蛙怕冷,不能出来。



师:青蛙是益虫,请小朋友们不要打扰它,让它好好睡觉吧,等到明年睡醒后,它还会帮我们捉害虫。



师生互读5.6句,同桌互读。



4.朗读全文。



5.指导背诵



6.巩固复习生字。



7.总结,课外实践。



今天这节课上,我们认识了4位雪地里的小画家,其实呀,每一种小动物都是一位小画家,今天放学后,观察你喜欢的一种小动物,看看它会画什么?还有哪些小动物和青蛙兄一样冬眠?下节课上课前把你观察到的讲给其他同学听好吗?





--------------------------------------------------------------------------------




读中积累 读中感悟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及评点



教学设计:叶彩琼评点:叶雅敏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这间对话的过程。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应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采用多种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语言的特点”和“阅读的乐趣”。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认识课文的11个生字。



3.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鸟、小鸡、小鸭四种动物脚趾的不同及青蛙冬眠的特性。



教学教程



一、设情境,揭示课题



歌曲导入。(欣赏《可爱的动物》,学生可随着音乐声,自由做动作)



师:冬天到了,下了一场雪,有些可爱的小动物不怕冷,纷纷来到了雪地上当起小画家。(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他们画的画是什么样的?读了课文,你们就明白了。



【点评:导语的语言亲切而又简单, 一开始就让学生随着音乐进入一个“有声有色”的动物乐园中学习。使学生不仅能明白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更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二、层层递进,引导初读



1.自读课文:请小朋友们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课文一共有六句话,请小朋友们按顺序读每一句话,再想想它的意思。



3.检查初读效果:



(1)通过读课文,你知道雪地上的小动物都画了什么?(引导学生用“小鸡画了────────”等句式说话。



根据回答,贴出(小鸟、竹叶、小狗、梅花、小鸭、枫叶、小马、月牙)的图片。



(2)你能把刚才四位小朋友说的话在课文中找出来吗?



4.师:这些小动物画的画为什么会不同?我们一句一句来读,好吗?



【点评:学生通过两次不同要求的读,对诗歌有了一个整体感知。接着让学生用“小鸡画──────── ”的句式,说清课文大意,把感知课文与听说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创设情境,读好课文



1.指导读第一句话。



(1)指名读第一句。



(出示本课插图)



(2)第二个“下雪啦”后面为什么用感叹号?



(3)指导读:你能同学们惊喜兴奋的心情,用朗读告诉大家吗?(指名读,自由读。)



2.指导读第二句。



(1)指名读第二句。



(2)理解“小画家”指谁?



请同学到台上按顺序指出动物图片上的动物名称。



(3)指导读句子:你能把感受到的情景用朗读告诉大家吗?(指名读、齐读)



3.指导读第三句。



(1)自由读第三句,边读边想想每种动物画了什么。



(2)指名读



(3)指导读



①他们画了什么?你们见过竹叶、梅花、枫叶和月牙吗?谁能画给大家看一看。



请四名同学到黑板前画,跟小动物画的比一比。



②感悟句子:这些小动物还能画别的吗?



(学生说:不能,因为它们的脚趾各不相同,一种脚趾只能印一种脚印)。



③反复朗读句子。



4.指导朗读第四句。



(1)自由读第四句。



(2)指名读第四句。



5.指导读第五、六句。



(1)自由读



(2)感悟句子:在寒冷的冬天小动物们都不怕冷,跑到雪地上来玩。青蛙为什么在洞里睡觉呢?



(3)反复读句子



6.齐读课文。



【点评: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基本训练。一年级学生处在阅读的起始阶段,所以借助图片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让学生在按特定的情境中产生好奇心、求知欲,在跃跃欲试的状态下进入阅读。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学生始终保持主动参与的角色意识,从而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读好课文。】



四、复述课文



在情境中背诵。



教师提示:你们能看着图来给大家介绍雪地里的小画家是怎样画画的吗?



【点评:背诵、复述是读书内化的重要过程。本课设计不提背诵两字,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背诵,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学生重构语言模式。】



五、识字训练



(1)小组内合作识字:这篇课文中的生字,大家能不能自己学会记住它们?小组同学合作学习,哪个字你记住了,就把好办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



(2)交流识字:你记住了哪些字?说说你是怎么记住的?



【点评:学生互相交流,能互相学习,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共同识字。教师适时补充。】



六、总结





--------------------------------------------------------------------------------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实录

鸡西市师范附小 张颖男

一、导入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你们看到了什么?(雪)你们想在这么美的雪景中做些什么?(堆雪人、打雪仗)同学们都想在美丽的雪景中尽情的玩耍。谁能用雪字组词?(雪人、下雪、雪花)冬天这么美,它美在哪里?(冬天的雪美、冰美、树美)今天老师请来了四个小动物,你们想知道它们是谁吗?(小鸡、小狗、小马、小鸭)你们想知道它们在雪地里画了什么?今天我们学习十六单元的第二课《雪地里的小画家》。出示课题
  二、新课教学
  师:老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拿出你们的小手,边听边用手指,老师读到哪里小手指到哪里,眼睛看到哪里。(配乐朗读)
  师: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请你拿出铅笔,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
  师:老师看到有很多同学已经把不认识的字用铅笔圈出来了,遇到这些不认识的字,你有什么好方法识记它吗?
  生:问老师、问同学、看拼音、查字典。
  师:同学们的识记方法可真多呀!在你们的桌堂里有生字卡片,请同学们拿出来,现在小组内识字,小组开始活动。
  师:卡片上的生字你们都认识了吗?(认识了)如果没有拼音的帮助你们还认识吗?(认识)
    现在我们做一个抢答游戏,如果你认识卡片上的生字,请你站起来大声的朗读,看谁认识的最多,读的最快、最准。最先与生字宝宝交上好朋友。
  师:老师把这些生字卡片贴到黑板上,谁愿意做小老师带领同学们读一读。
  师:下面我们做一个猜字游戏,一名同学猜,一名同学指,痤位的同学可以用动作提示他,但是千万不要告诉他,不要违反游戏规则。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在大屏幕上有很多词,如果你认识它,就请你大声的读出来。(梅花、参加、小狗、小画家)有一首诗描写的是梅花,谁能把它读出来。谁能用小画家说一句话。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很多字,我们的心里真高兴啊!让我们轻松一下吧!请同学们跟老师共同跳一支舞《冬天里的童话》。
  师:如果我们把这些生字放到课文里你还认识它吗?(认识)
  师:冬天真美啊!漫天飞舞的雪花飘落下来,不一会儿世界就变成了银白色。老师知道有的同学已经按奈不住喜悦的心情,想用自己的声音去感受冬天的美。请同学们同桌之间读课文,一个人读另一个人认真的听,如果他读的有错误,请你帮助他改正,如果你认为他读的好,就用你喜欢的方式表扬他。
  师:同桌读真快乐小组读就更快乐了。小组长起立,你们想带领你们组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读?(齐读、一人读一句、小组长领读)请小组长注意,在小组活动时,你们要认真听,听你们的组员发音是否准确,不要漏字、加字要有感情的朗读。小组开始活动吧!
  师:哪个小组能为同学们表演?谁能说出他们读的怎么样?(声音大、有感情)
  师:看课文你喜欢哪一句就有感情的朗读。(老师示范指导)
  师:冬天是个神奇的魔术师,它轻轻的飞舞着小棒,就变出了大片大片的雪花,不一会儿,地面上就积满了厚厚的一层雪,踩在脚底下软绵绵的,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象交响乐一样。谁能用你甜美的声音美美的朗读课文。(其它同学评议)
  师:冬天这么美,你们想知道小动物们在雪地上都画了什么吗?(想知道)那就让我们再读一遍课文。看谁最先记住了小动物的画。(出示大屏幕)小动物们在雪地上都画了什么?(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谁能把描述小动物们作画的句子完整的读一遍。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谁能为小动物们选择正确的脚印。
  师:这么盛大的聚会谁没有参加?(青蛙)谁知道青蛙为什么没参加?(冬眠)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冬眠?(蛇、狗熊、)
  三、小结: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有关冬眠的知识,请回家查找资料,这节语文课我们上到这里。下课。





--------------------------------------------------------------------------------




寻找冬天的小秘密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片断
天津市南开区中营小学 王振刚



教学内容:
  人教社小学语文第一册《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三课时

  教学实录:
  师:你们看,今天天气怎样?
  生:下雪了。
  师:喜欢到雪地里去上课吗?
  生:喜欢。(学生个个兴趣盎然)
  师:知道我们到雪地里去做些什么吗?
  生:去打雪仗。
  生:去外面堆雪人。
  生:到外面做游戏。
  生:我们去外面跑步。
  生:我们去跳绳。
  ……
  师:(教师笑了起来)我告诉大家,这节课我们到外面去寻找冬天的小秘密。
  生:(学生欢呼)
  师:现在,我来发到室外上课的听课证。请你准备好一支笔。现在到室外集合。
  (学生纷纷到操场)
  师:同学们,集合。
  (学生列队集合)
  师:今天我们一起去寻找冬天的小秘密,给你20分钟的时间,你可以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鼻子去闻,用手去摸,这样,你一定会找到冬天的很多的小秘密的。最后我祝愿每一位同学都能取得本次活动的成功。20分钟之后,回到这里集合
  (学生纷纷去寻找冬天的小秘密。)
  师:同学们,集合了。现在,请拿出你的笔,在你的听课证的背面,请把你发现的冬天的秘密画下来,再在你的作品上写上一句话,这句话可以是你发现的冬天的秘密;也可以是你对冬姑娘说的话;也可以是你赞美冬天的话。
  (学生利用10分钟的时间完成。)
  师:快把你写的美妙的句子给大家读读,好吗?
  生:树上的叶子都没了,我还看见了房子上面都有雪了。
  生:冬天,吸上一口空气,感觉很凉,我还发现了小雪花是六个瓣的。
  生:冬天好凉啊,太阳公公也不“厉害”了。
  生:我发现了冬天的空气特别好,雪很白,树上、屋顶上都是白色的
  生:雪好玩,天气很冷,冻得手都动不了了,地面的水都结成冰了。
  生:我吸空气时,我感受到很清爽,大树的树叶都没有了。我“啊”的时候,就觉得我的嗓子就干了。
  生:冬天下的雪很白很白,可是拿鼻子一闻,什么味都没有了。
  生:雪好白好白,雪好冷好冷。我看见黄雅楠说话时,她的嘴还冒热气。
  ……

  [综合评价]
  《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课文是人教社的传统篇目,这一课的美育渗透点: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在第一二课时中,通过感悟书中的精美语言,学生已经被伟大与神气的自然所吸引,那么,在第三课时的教学中,倘若能让每一个学生走进自然,亲身体验,并寻找冬天的小秘密,学生一定会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学习的快乐。由此教师有意识地把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增加学生创造性学习与实践的机会,鼓励并带领学生走出教室,亲近自然,观察周围的事物,引导学生用眼、耳、鼻、手等器官去感受自然,最后用语言表达出来,尽管学生的语言有些稚嫩,但那是学生真实的感受,自由的表达,心灵的花朵在尽情绽放。





--------------------------------------------------------------------------------




感知动物形象,激发学习兴趣
──《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课
厦门英才学校 王学建



说教材: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首融儿童情趣与科普知识为一体的儿歌,富有童趣。作者设置下雪的环境,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形象的比喻,根据几种小动物踩在雪地上的脚印来介绍它们脚印的形状特征:又用设问的形式,指出青蛙没有参加“绘画”的原因,介绍青蛙需要冬眠的知识。教师可根据儿童的特点,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学习始终处于兴趣盎然的最佳状态,引导学生感知生活,观察事物,在愉悦的气氛中完成教国学任务。

  说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11个生字,会写“儿、用、鱼”3个字。认识2个偏旁“虫、目”;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说过程:
  看看:
  一、创设情境,感知“小画家”是谁。
  老师(戴头饰)扮演冬爷爷说:我是冬爷爷,秋去冬来,我来到大地,大地将会有什么变化呢?(启发学生结合课文插图回答),是呀,大地象铺上了白地毯,今天我还邀来了一批动物王国的朋友,你们瞧它们是谁。这时四位戴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头饰的同学上台自我介绍“我是……。”老师指着他们说:它们可是了不起的画家,为什么这样说呢?你们读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借助课件,感悟“小画家”作画。
  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竹叶、梅花、枫叶、月牙”这些自然物学生虽然熟知,但与动物脚印之间的联系似乎还有一段思维的距离。为了缩短这段距离,将学生带入思维。最近发展区,可适时播放课件:白雪纷纷扬扬落下,伴随着美妙的轻音乐,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在雪地留下清晰的“脚印”气学生看后再读文。启发学生,提问:你们读懂了什么?这时学生对第二、三句话的理解将豁然感悟。
  读读:
  朗读在低年级更显重要,为此我设计以下不同形式的读──
  (一)尝试性的朗读。
  要求读正确、流利,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提示注意第一旬的感叹号,要读出喜悦的心情,第三句要读出抑扬顿挫的感觉。
  (二)老师用问题提示引读。
  下雪了,下雪了,雪地来了谁?学生读: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它们是谁,怎么画画?学生读:“小鸡画竹叶。……几步就成一幅画。”谁没有来参加?为什么?学生读:青蛙为什么没参加?他在洞里睡着啦。
  (三)分角色读。
  女同学读一、二、五、六句,男同学读三、四句。
  (四)全班练习有感情朗读。
  画画:
  动手画,感知“小画家”作品。儿童好奇、好胜、好动,动手操作是最受儿童欢迎的教学形式,为此,在学生领悟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画下“小画家”的作品:小鸡(   )小狗(   )小鸭(   )小马(   )。有画画技巧的同学必将兴致勃勃,他们将对课文的理解通过画的形式表达出来。不会画的同学让他们完;成课后作业,连一连、读一读,这样通过不同的形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通过画或连线重!温了课文内容。
  想想:
  为了引发学生将思维的触角引向新的领域,在课的总结阶段,启发学生思考:(1)雪会来哪些新的“小画家”,它们会画出怎样的作品?(2)还有哪些动物没参加?为什么?
  总之,这样的教学设计,符合低年级好奇好动的年龄特点,有利于激发童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出乎意料的风波
黄瑞芬



伴随着大屏幕上的雪景,我在音乐的伴奏下,叙述着:冬天来了,……下雪了!下雪了!……好一个白雪世界!在这美丽的雪地里,来了几位动物朋友(动画出示小鸡、小鸭等)你们看它们在雪地里画画呢……它们被称为雪地里的小画家(板书:雪地里的小画家)。请大家认真看着画面,想一想,你有什么话要说。
  一只小手高高地举起来。“老师,弄错了。”我听了一惊,仔细看了看大屏幕,又看了看板书,没有错啊!虽然我心中充满了疑惑,但是我仍鼓励着他:“你发现了什么,说说看?”王鹏说:“冬天哪来的小鸡和小鸭?就是有,在雪地里了也冻死了。”
  全班一片哗然,我也在思考着,想着对策。我走过去摸着王鹏的头,轻声说:“说说你的理由吧。”
  “我奶奶家每年都要孵小鸡,好可都是春天呀!到了冬天它们都已经长大了,这样才能过冬。冬天怎么会有小鸡呢!我看是课本上弄错了。”
  另一位女生也补充道:“对对对。去年我家的母鸡快到夏天的时候,要孵小鸡,妈妈硬是不让它孵。我问妈妈为什么,妈妈说:“因为,夏天孵小鸡,鸡蛋容易坏,母鸡也会被热死的。即使孵出了小鸡,到了冬天也会冻死的,所以,不能让它孵。”
  真没想到,孩子们竟会发现连老师都没有注意的问题!
  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应该借机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于是我让每位孩子带着“冬天会不会有小鸡和小鸭在雪地里”这个问题,去查资料、去寻求答案。
  第二天一上课,我先让学生合作交流,再派代表发言,在同学们的相互补充下,最终形成了统一认识:课本上确实说得不恰当,小鸡和小鸭在雪地里是很难存活的,除非温棚内有小鸡和小鸭,雪地里是不可能的。最后决定集体给编课本的爷爷、奶奶们提个建议,能不能把课本改一改。

  反思
  一个意想不到的小插曲,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收集材料,不但发展了语言,而且树立了敢于挑战权威的信念。这节课中最值得称道的,一是学生较敏锐的观察能力,一是教师民主的态度。在学生对教材的否定面前,老师没有轻易做出结论,而是引导学生进行了一番自主探究。这不仅是语文学科综合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是学生独立思考精神的培养。毫无疑问,这对于学生养成独立的人格具有重要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4#
 楼主| 发表于 2008-7-3 06:3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一年级上册语文备课资料


18 借生日(2篇)







《借生日》片断赏析



卢静



师:小朋友们,请你们看老师写个字。
  板书:借
  师:认识吗?
  生:认识。借
  师:闰时你向别人或别人向你借过什么?
  生:借过玩具。
  师:谁向谁。
  生:我向XXX
  师:借过什么?
  生:再说
  生:我向XXX借过板板书。
  生:我向XXX借过书。
  生:我向XXX借过笔。
  生:我把水彩笔借给XXX。
  生:我向XXX借过橡皮。
  师:好的,看来好多小朋友都有过借东西的经历。但你们借过这个吗?
  板书:生日
  师:你们借过吗?
  生:没有。
  师:可真够奇怪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8课借──
  生:借生日
  师:先请小朋友看看,请你们大声的自由地读,有不懂的可以请教小朋友。
  生自由读。
  师:谁来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
  生带领大家读。
  师:读得真好,老师奖励你一个红五星。
  (请三位小老师领读)
  师:孩子们请你们跟我再把这两个字读一遍“正、饭”。
  师:现在这些生字娃娃全都跑到课文里去了。现在翻开书。现在请小朋友自由地读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争取读正确。
  生自由读课文师巡回指导。
  师:请看这是课文的最后一段,他有两句话特别的长,谁能试着把它读出来。
  生读。
  师:你想对他说什么?
  生:他有几个字分得太开了。他把字一个一个分开来读了,这是他的缺点。
  师:那你来读一读。你愿意跟他学一学。
  生跟读。
  师:觉得怎么样。
  生:比刚才有进步。
  生:他刚刚读错了一个字。
  师:我们来看看这个字。
  板书:您你
  您好你好您坐你坐您的你的
  师:谁再来读读。
  生读。
  师:读得真好,谢谢你。
  生:他标点符号的时候没有休息。
  师:他哪个标点符号的时候没休息。
  生:问号和句话。
  生:他把手读成翘舌音。
  师:你教他读。
  生:妈妈第二个字应该读轻声。
  师:你来读读。我也想读读
  师范读后生鼓掌。
  师:谢谢,我也奖给自己一个五星。
  师:请同学们一个人一个人听,读正确了就伸出大拇指夸夸他,不正确就帮帮他,互相帮助。让他读正确。现在请同桌的孩子互听互读,读正确。
  同桌互读。
  师:谁来读一读。
  两个学生读。
  师:告诉老师你刚才为什么想拿话筒。
  生:因为我想让整个体育场老师都听见。
  师:下面我们试着把这篇课文完整的正确的读出来,有没有勇气。
  生:有。
  生齐读。
  师:最后一段确实有点长,我们再来读一遍。
  生读最后一段。
  师带读:这个布熊是我送您的生日礼物。
  师:刚才小朋友们读得都很认真,那你们从课文里发现什么没有?
  生:妈妈给小云过生日,小云也给妈妈过生日。
  生:我知道今天是小云的生日。
  生:这里只有两幅画,没有蛋糕,你怎么知道他过生日。
  生:床头有小熊我知道是小云的生日。
  师:有小熊就是小云的生日啊。
  生:妈妈祝小云生日快乐看出今天是小云的生日。
  师:发现妈妈给小云过生日,还发现什么?
  生:我发现这个课文有四个自然段。
  师:这是你的发现,对的。
  生:我发现今天是小云的生日,小云后来说要给妈妈过生日。
  师:还有谁发现小云把生日借给妈妈,举手。
  生举手。
  板书:小云妈妈
  师:你们是从哪里发现妈妈把生日忘了的,赶快找出来,从哪发现的。
  生:我从小云祝妈妈生日快乐,妈妈……这里知道妈妈忘了。
  师:他从妈妈说的话知道妈妈把生日忘了,你还从哪里知道妈妈把生日忘了。
  出示图:妈妈问小云:你怎么从来不过生日?
  师:多奇怪啊,咱们一起读读这句话。
  师:老师跟你们妈妈年纪差不多,妈妈自己过不过生,却把孩子的生日记得牢牢的,说明什么
  生:因为小朋友喜欢过生日。
  生:因为小朋友喜欢吃生日蛋糕。
  生:说明妈妈很喜欢孩子。
  师:如果把喜欢换成一个字,是什么
  生:爱。
  师:你们只发现了妈妈爱小云吗?
  生:我还发现小云也爱妈妈。
  生:我从小云送给妈妈的这个角度看出来,从小云送给妈妈布熊。
  师:还有哪可以发现小云爱妈妈。
  生:吃过早饭,……我从这段里面看出来了小云爱妈妈。
  生:我从“小云跑过来按住妈妈的手……”看出小云爱妈妈。
  师:喜欢过生日吗?为什么?
  生:因为我们喜欢礼物所以喜欢过生日。
  生:因为我很喜欢生日蛋糕。
  师:孩子们都很喜欢礼物,喜欢生日蛋糕,小云却送给了妈妈礼物,可以看出
  生:小云爱妈妈。
  出示:妈妈,这个布熊是我送您的生日礼物,您总是忘了自己的生日,今天我把生日借给您。
  师:大声地自由地读读这句话。
  生读。
  请学生读。
  师:刚才我们发现了妈妈爱小云,小云爱妈妈,现在我们现在再来读一读课文。
  自由读。
  师:刚才我们表达了,你们怎么表达对妈妈的爱。
  生:我给妈妈礼物。
  师:会唱好妈妈吗?
  师生合唱我的好妈妈。
  (本篇课文的作者来到了现场,卢静老师把作者请上来和小朋友见面)





--------------------------------------------------------------------------------


《借生日》教学设计

卢静



教学目标:
   1.认识不2个生字,会写“今、正、雨、两”4个字。认识2个偏旁“饣、牛”。
   2.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从故事中感受母女间的情感。
  教学重点:
   识字读文
  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从故事中感受母女间的情感。
  教学思考:
  (一)识字:贯穿整个课堂教学
   1.读文前正音。
   2.在读文中熟悉。
   3.读文后通过扩词加深印象,并学习运用。
  (二)朗读课文:
   1.培养学生主动读书思考,探究发现的习惯。
   2.要有从读正确到读懂的过程。
  (三)写字:注重老师的范写和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
  教学设计:

  一、引入课题。
    板书:借生日
  二、学文识字,朗读感悟。
  (一)读准字音。
   1.大声、自由地读生字,对自己认为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小老师带读。
   3.教师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正音。并引导齐读一次。
  (二)读懂课文。
   1.自由读书,争取把课文读正确。
   2.检测:逐段读课文,指导读正确。
   3.自由读书,看看能从课文里发现什么。
   4.学生交流:我从课文里发现……(教师相机引导感悟小云和妈妈之间的情感,并指导朗读。)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6.拓展:你打算怎样表达对妈妈的爱?
    课间律动──《好妈妈》
  (三)生字再现
   1.去掉拼音读生字。
   2.交换生字位置再读。
   3.认识新偏旁:食字旁、牛字旁
   4.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5.比赛:看谁说得多
    ⑴学习小伙伴扩词
    ⑵在四人小组里一人选一个字扩词,看谁组的词最多。
    ⑶请个别学生说。
  三、学习写字。(比赛:看谁写得好)
   1.请学生观察要写的四个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
   2.教师范写,边写边讲关键笔画。学生跟着老师书空。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评讲。

  板书设计:
             借生日
           小云 爱 妈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5#
 楼主| 发表于 2008-7-3 06:3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一年级上册语文备课资料

19 雪孩子(2篇)







《雪孩子》教学片断及评析



执教、评析:厦门市槟榔小学 张雅萍



师:雪孩子为了救小白兔,自己却化了,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请小朋友自由读第八段,想一想,你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呢?



(学生自由练读)



讨论:你觉得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生1:我觉得应该读出高兴的语气。因为雪孩子虽然已经变成了白云,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小白兔的平安,雪孩子觉得很高兴,所以要读出高兴的语气。(该生朗读)



生2:我觉得要读出伤心的语气。因为雪孩子为了救小白兔,自己却化了,小白兔觉得很伤心,所以要读出伤心的语气。(该生朗读)



师:其他小朋友呢,你们同意谁的意见?



(学生各抒己见)



师:刚才小朋友们分别是站在雪孩子和小白兔的角度上来理解的,所以你们的想法都是正确的。现在大家就根据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学生自由朗读)



指名学生朗读。



师:你们觉得她读出了什么语气?



生3:我觉得她在读“很美很美”时,读得比较慢,语调比较低,可以看出这时她很伤心。



生4:我觉得她在读“飞到了空中”时,也读得较慢,可以看出这时她很伤心。



该生再次朗读,全班仿读。



师:谁还能读出不同的语气呢?



(教师请了三个学生朗读)



师:评一评,谁读得好?



生5:我觉得缘缘读得好,她读到“很美很美”时,语调比较高,也读得比较快,读出了高兴的语气。



生6:我也觉得缘缘读得好,她在读“飞到了空中”时,语调比较高,也读得比较快,读出了高兴的语气。



生7:我认为从“美”这个词,还能看出雪孩子的心灵美。



教师及时给予肯定。



(该生再次朗读,全班仿读)



[评析]学生的感受是通过朗读来实现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这教学片断中,教师能充分信任学生,把读的权利还给学生,相信学生能读懂课文,鼓励学生不断探索,寻找自信的力量,在自悟自得中感受朗读的乐趣,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对同一篇课文,或同一个人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往往会产生不尽相同的感受。要是在以前,教师往往会根据教参,给予学生一个统一的答案。而在此教学片断中,教师努力创设了一种民主、平等、宽容、和谐的教学气氛,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了不同的感情色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对雪孩子舍己救人的精神给予肯定,对这种行为表示赞赏,因此才会体验到雪孩子救了小白兔后的高兴心情;而从另一角度,学生们也体验到了生命的宝贵,才感悟到小白兔失去雪孩子后的悲伤之情。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体现了审美价值的个性化、多元化。(摘自《福建教育》2002/7)



※※※※※※※※※※※※※※※※※※※※※※※※※※※※※※※※※※※※※※

巧评价 善引导──《雪孩子》教学片断与反思





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区万寿桥小学 袁芳 周金梅







《雪孩子》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的课文,配有八幅漂亮的插图,以连环画的形式讲述了一个雪孩子给小白兔带来欢乐的童话故事。在教学时,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我巧用评价语言,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建构,引导学生从文本走向生活,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片断一



(CAI出示文中八张图片,学生已结合图了解了故事的大意)



师:说一说,你最喜欢哪幅图?



生:我最喜欢第三幅:因为上面有雪孩子和小白兔在做游戏。



生:我也喜欢这一幅,小白兔和雪孩子玩得很开心,小鸟在为他们唱歌。



师:是呀,多令人羡慕啊!请你读一读写这幅图的句子。



生朗读:“看着可爱的雪孩子,小白兔真高兴。他和雪孩子又唱又跳,玩得很开心。”



师:我感觉到这只小兔子有点儿高兴。再来读一读。



(生再读)



师:哎呀,这只小兔子满脸笑容,是很高兴。



(生又读)



师:瞧,你把“真高兴” 的“真” 字和“又唱又跳” 的“又”字读得很重,我感受到了是只开心的小兔子。再来试一试。



(生读)



师:你边读边跳,的确很高兴。



(生又朗读这一段)



师:行,再读高兴点儿。



(连续指名学生读,掀起朗读的第一次高潮)



教学反思:巧评价,引导学生发展个性。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在阅读实践中,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本课例中教师珍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用自己的体验表达出高兴、开心的心情。在此,教师没有像以前一样,用一个统一而模糊的标准来要求学生“请大家带着高兴的心情读这一段”,而是让学生自己通过理解用表情(满脸笑容)动作(边读边跳)等方式表达出来。也就是说,学生心目中的高兴开心是什么样就怎么读,教师只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进行巧妙的评价,这种评价不是单纯的一味的“好”“很好”“你真棒”,它更重要的是一种潜藏的巧妙的引导,是教师在引导和鼓励学生从评价中找到朗读技巧和方法。作为新课程改革中的新型教师,我们不仅不能以“标准答案” 来恒定学生,相反应该给予鼓励,加以引导。正如萨特所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在阅读过程中,教师的评价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地发现,积极地创造,发展自己的个性。



片断二



师:你还喜欢哪幅图?讲一讲。



生:我还喜欢第七幅图:雪孩子救了小白兔,他爱帮助别人。我喜欢雪孩子。



生:雪孩子为了救小白兔被火烧化了,成了水,他很了不起。



师:你能结合前几幅图的内容来谈,也很了不起。来,老师奖给你一次读书的机会,把写这幅图的句子读一读。



生;:朗读(雪孩子从大火中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却化了。)



师:是呀,多可惜啊!



生。:朗读……



师:你把“自己却化了”读的很慢,可见你对小兔子伤心的心情有所感悟。



生:再读……



师: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生:我觉得雪孩子被火烤化了,变成了水,我心里很难受。



师:看,雪孩子被火烤了,温度升高,化成了水。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见过什么东西可以化呢?



生:夏天里,我吃雪糕,含在嘴里雪糕一会儿就化了。



生:我们把糖含在嘴里,糖慢慢地就化了。



生:有一次,我把塑料碗放在火炉上,结果就烧化了,变黑了。



教学反思:巧评价,引导学生走进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全部的课程就是全部的生活,一切生活就是一切课程。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应用的领域,让学生联系周围的生活学语文。在此片断中,教师巧妙地抓住学生朗读中的独特感受(雪孩子化成了水,自己很难受),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搜集生活中的信息,在生活中寻找“化” 的现象。孩子们结合生活经验理解了重点词“化”,扩展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孩子的表达能力,同时也是语文运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充分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的特点。



片断三



师:刚才我们抓住一段进行了朗读训练,现在请你找你的好伙伴把全文读给他听。看看你能从他的朗读中感受到什么?



(生积极踊跃地找小伙伴读,有的摇头晃脑地读,有的边演边读)



生:我的小伙伴是XX,听了他的朗读,我感觉到这只小兔子和雪孩子都很可爱,我也很想去和他们玩。



生:我觉得XX就像一只小兔子,蹦蹦跳跳的,真可爱。



生:我从XX的朗读中感受到:这个雪孩子很可爱,但是他为了救小白兔自己却化了又很可惜。后来他变成了美丽的云,我以后会更喜欢白云。因为他(白云)可能就是雪孩子,我也很喜欢雪孩子。



生:听了XX的朗读,我想对小白兔说:“如果你当时不贪睡,那该多好哇!雪孩子就不会化了。”



生:XX如果像小兔子一样,一边演一边读就更好了。



教学反思:巧评价,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如今,校园里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他们常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合作意识。在课堂上,他们都爱自己读,不爱听别人朗读。针对这种现象,教师用评价语言激励学生找自己的好伙伴朗读,他们自然很乐意,再让他们把课文读给自己喜欢的人听,就更不难了。有情感做基础,合作学习会更成功。



此外,以往的朗读合作学习常常建立在片段或部分的基础上,很少涉及到整体。其原因也许是因为朗读全文较费时,不好评价,不利指导,特别是合作前教师不能提出单一的开放的学习目标。此片断中,教师巧妙地应用评价语言让“学生谈谈听同伴读了之后的感受”,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道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给了孩子们更广阔的表达空间。他们通过倾听同伴的朗读,有的谈出了自己对主人公的喜爱之情;有的对同伴的朗读水平给予了肯定;有的给小兔子以中肯的建议;还有的对同伴的朗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不同程度,不同角度的评价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孩子们朗读水平的差异。



片断四



师:刚才我们小伙伴之间再次朗读了全文。现在我们来做一个“考考你争当小博士”的游戏,请你根据课文提几个问题考考大家。



师生:“考──考──你”争当“小博士”现在开始:



生:我想提个问题:雪孩子到哪里去了呢?



生:我知道:他化成水,飞到天上变成了白云。



生:水怎么会飞到天上呢?



生:我妈妈说过:太阳出来,水会变成水蒸气就飞到天上去了。



师:你知道得真多,真是个“小博士”。(掌声)大家看──



CAI课件:雪融化变成水──水变成水蒸气慢慢蒸发──水蒸气空中会聚集成云。



师:那你们觉得雪孩子还会回来吗?



生:还会回来。第二年冬天下雪的时候,小白兔就可以堆个雪孩子。



生:不对,过几天下雪的时候,小白兔就可以堆个雪孩子了。



师;你们说的都对。请看──CAI课件:云变成雪的过程。



师:只要云能变成雪花落在地面,小白兔就可以再堆个雪孩子了。下面,大家可以继续提问:



生:雪孩子家着火了,他为什么不知道?



生:雪孩子和小白兔玩得太累了。



生:因为雪孩子睡得很香,睡得很沉,发生的事他一点儿也不知道。



生:雪孩子为什么要去救小白兔?



生:因为雪孩子很喜欢小白兔,他不想让火把小白兔烧死。



生:因为是免妈妈做的雪孩子,小白兔是他的小主人。所以他要救小白兔。



生:雪孩子很爱帮助别人。



生:雪孩子是一个雪人儿,就像我们冬天堆的雪人一样,他怎么还会走路,还会跑呢?



生:──(无言以对)这是假的。



师:你连这样的问题都能提出来,了不起!(奖励“小博士”)其实呀!这篇课文是一个童话故事。童话故事中的动物、植物都像人一样会说话,会走路还会思考呢!小朋友们在课外可以读一读更多的童话故事。



教学反思:巧评价,引导学生学会质疑。



有人认为:一年级的孩子,刚刚入学连话都说不清楚,就更谈不上什么质疑能力啦!但是,我觉得质疑要从小抓起,质疑能力要从小开始培养。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由于孩子们年龄小、知识少、经验缺乏,起初我也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对孩子们的质疑能力作个了解。但是,上述片断向我们证实:孩子们不仅有提出问题的潜能,而且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令我完全出乎意料的是,经过短期的训练,孩子们竞能提出如此有价值的问题,真是让我感到既惊奇又惊喜呀!事实证明:只要教师巧于评价,善于引导,孩子们就会最大程度地展示自己的质疑潜能。



在课程改革的指引下,有些教师的评价语言的确注重了激励性、全面性。课堂上,“你真棒”“行”“可以”“对”“不错”等鼓励性的语言随处可听,“你说”“请他说”“你读”“他读”等客串性的语言随处可闻。但我们细想一下,这些评价语言能真正地引起学生对语言文字本身产生兴趣吗?没有深入引导的评价语言对学生的作用只是表面的,短效的。教师的评价语言只有“引之得当”“引之有法”“引之得益”,学生才会有所建构,有所发展。善引导的评价语言对学生的作用才是长效的,内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6#
 楼主| 发表于 2008-7-3 06:4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一年级上册语文备课资料


2  《四季》(4篇)








《四季》教学设计一


湖北省枝江市前进路小学 谭江峡


【教学过程】

一、看,初识美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着你们去认识一位漂亮的妈妈,她的名字叫大自然。大自然妈妈有四个非常漂亮的女儿,想不想去看?

2.出示课件,学生欣赏四季图和赞美四季的音乐。

3.师:大自然妈妈四位漂亮的女儿各有各的本领,她们可以让草儿变绿、花儿变红;可以让太阳变成大火球,晒得我们成天想泡在水里;可以让黄澄澄的橘子挂在枝头;还可以呀,让世界一夜之间变成一片雪白。想和这四位漂亮的姐姐交朋友吗?

4.大家猜猜大自然妈妈这四位漂亮的姐姐叫什么名字?

5.(板书)四季。

[设计意图:教师的导语意在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兴趣。利用多媒体中美丽的四季图、音乐让学生感知四季给大自然带来的不同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美的热爱之情。]

二、读,感悟美

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圈画出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小组内读课文和生字,互读互听。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多媒体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词、句子,学生认读。

(4)全班齐读课文。

2.精读课文,了解四季特征。

(1)学生探究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师:大自然妈妈说呀,她的这四位女儿各有各的特点,就藏在作家爷爷的儿歌里,她想请大家帮助找一找。那么,老师有个问题想请教大家:我们该怎么去找呢?

(学生谈学法。)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精读课文。

(3)学生分小组谈自己的收获。(教师在此环节中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谦让的好品质。)

师:大自然妈妈夸同学们读书真认真,她想听听同学们读了课文都有什么收获。

(4)集体汇报交流。

(5)质疑。(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来解决。)

3.美读最喜欢的季节。

(1)生选择选择喜欢的部分在小组内读一读,并推荐一名代表。

(2)开展擂台赛,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意在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读课文,识记文中的生字,让学生带着真实的感受读课文,调动学生生活中已有的经验来感悟课文内容,并在反复的朗读中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升华。]

三、演,再现美

师:大自然妈妈家可真热闹,来了这么多的小客人,她们准备举行一次赞美春夏秋冬四位小姐姐的联欢会,她想请同学们前去参加。

1.谈谈在大自然妈妈举行的联欢会上都可以做些什么?

师:噢,我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节读一读,背一背,可以做动作演一演,还可以呀,

学作家爷爷说一说你自己心中的四季。

2.生自主准备节目。

3.学生展示自己的节目。

[设计意图:新课程要求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设计这个环节一是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巩固,另一个方面,学生在学习了课文之后可以有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学生的创造思维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体现。]

四、画,创造美

师:小朋友们可真了不起,春夏秋冬四位小姐姐也向大家竖起了拇指,大自然妈妈请老师告诉同学们,我们不仅要喜欢她,更要学会好好的保护她,让她越来越美。对了,大自然妈妈还给小朋友带来了好多礼物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课件展示四季图,生观看。

师:大自然妈妈也相信,同学们一定会画出更美的画。下课后,请同学们画一画你最喜欢的季节,明天带过来和这些画比一比,好吗?

[设计意图:将课文内容进行延伸,将自己对大自然美的感悟用图画表现出来,将语言美与艺术美有机的进行整合。]



※※※※※※※※※※※※※※※※※※※※※※※※※※※※※※※※※※※※※※

《四季》教学设计二

安徽省铜陵市杨家山小学董莉霞 俞朝霞

设计理念

本课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第二课。《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本设计力求体现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位置,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为学生设计形式多样的求知活动,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活动中理解课文、积累词汇、拓展思维空间。激发学生课前搜集材料的兴趣,整合音乐、美术学科的方法,使静止的语言符号流淌出音乐的旋律,图画的意境。使语文课堂变得“充实”、“厚实”起来,唤起一年级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从而真正喜欢我们的语文教学。

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七、儿”2个生字。认识1种笔画“乚”和4 个偏旁“月、雨、口、禾”。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

教学重点

认字和练习朗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朗读,感知四季的不同特征,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生字卡片。

3.课前收集四季景物的图片、儿歌、歌曲。

4.预习本课要求认识的11个生字。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画面渲染,激情导入、揭题

同学们,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出示多媒体课件:秋天的景色)教师配乐朗诵:听,这悠扬的笛声。看,那满山遍野都充满着红色和金色。这里简直成了花的海洋、火的世界。瞧,那一棵棵高大的白桦树,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更加挺拔。金灿灿的叶子随风摆动,在细细看那一片片枫叶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更加耀眼。叶子红了,果实也熟了。瞧,那鲜红的山楂是多么可爱。那一串串水晶似的紫葡萄,更是惹人喜爱。还有这不知名的果实也挂满了枝头。这不,就连那小小的蘑菇也被这迷人的景色吸引了。一阵风吹来,一片片金色的叶子慢慢地飘落下来。

看了画面上的景色你们想说点什么吗?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季节?(板书:秋)你是从哪看出的?秋天,除了我们刚从画面上看到的景色之外,你还知道些什么?一年之中,除了秋季,还有哪些季节?(板书:春、夏、冬)真好,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四季,去欣赏四季的美丽景色。(揭题,板书:四季)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激发学习兴趣,是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生动、形象的画面,加上教师充满激情,诗情画意的配乐朗诵,把学生带进了硕果累累的秋天。通过自然的导入,揭示了课题,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

二、自主读书、合作探究

1.借助拼音,自主识字。(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

2.同桌交流,相互帮助。(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组长检查,总结方法,练习说话。

(1)认读卡片上的生字。(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字音)

(2)交流记字方法。(指导学生记住字形)

(3)扩词练习。用“圆、叶、秋”扩词。(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词汇的积累)

(4)练习说话。用“是”练习说一句话。(注重说话训练)

4.自由读文。(在读中体现层次,培养学生的语感)

过渡:同学们生字学得这样好,相信课文读得更棒。我们先自由读一读,然后比一比,谁读得声音最响亮,字音读得最准确,课文读得最熟练。多媒体出示朗读要求:

一读:咬字准确,声音响亮。

二读:读通句子,语速稍快。

三读:读得流畅,读出感情。 

5.教师范读,学生评价。

多媒体出示评价标准:

一听:字音准不准。

二听:语速快不快。

三听:读得美不美。

6.学生赛读,师生评价。

(1)每组选一名代表,读后师生评价。

(2)组与组齐读,评出优胜组。

7.合作探究,美读课文。

过渡:同学们,你们想把课文读得更美、更好听吗?请大家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季节读一读,然后再比谁读得最美。

(1)小组合作、探究,选择自己喜欢的季节,美美地读一读。

(2)出示课件,启发、指导把课文读美。

(3)生生、组组、师生挑战读。

(4)熟读成诵。

(5)离开课本,看四季的画面,读一读,也可以试着背一背。

8.欣赏、背诵。

(1)学生离开座位,边欣赏画面,边做动作,边背诵全文。

(2)师生合作,共同背诵。

(3)思考:这么美的景物,大家知道是谁送的吗?(大自然)

9.学生质疑,读中感悟。(培养学生质疑的好习惯)

学生会提出以下两个问题:

(1)小草、荷叶、谷穗、雪人都是景物,怎么会说话呢?

(2)“谷穗”是什么?它为什么要弯弯的呢?

以上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教师引导方法来解决。

[设计意图:在阅读教学中,应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学生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获取。注重学生词汇的积累、说话的训练、语感的培养,体现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的教学原则。注意体现读书的层次性,读熟课文,读懂课文,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三、思维拓展,强化训练

1.模仿书中的句子,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__________会对小鸟说:“我是春天。”

__________会对青蛙说:“我是夏天。”

__________会对____说:“我是秋天。”

__________会对____说:“我是冬天。”

过渡:同学们说的可真好,大自然中除了诗中所描写的这些景色,还有许许多多奇妙的景象。谁愿意把课前收集的描写四季景色的资料带上来给大家介绍介绍。

2.介绍收集的图片,练习说话。

3.分组活动,采用不同的形式来颂四季。(尊重学生选择的权利,可以采用背一背、画一画、唱一唱、说一说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充分展示,尽情发挥。)

[设计意图: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激发学生课前预习的兴趣。通过背一背、画一画、唱一唱、说一说的方法,让学生在课程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四、写字指导

过渡:同学们不但说得好,而且画得好、唱得好。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新朋友“乚”,你看它像什么?

1.认识笔画“乚”,指导书空练习。

2.指导书写“七、儿”。

(1)引导学生发现“七、儿”的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提醒学生在书写每个字时应注意些什么。

(3)学生练习书写,每字练写2遍。

[设计意图: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项不忽视的内容。针对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的特点,每节课上让学生动手写一写,即使是写1-2个字。既体现了读写结合的教学原则,又将课外作业在课内完成,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真是一举两得。]

五、总结

今天,我们不仅学会了文中的生字,读熟了课文,而且还读懂了课文。尤其是从课文中,我们还了解到一年四季不同的景物特征,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可爱。课后,请同学们把四季中自己最喜欢的季节说给爸爸、妈妈听,再把课文美美地读一读。

板书:

               四 季

             春 夏 秋 冬

教学特点

本课采用了以画面导入的方法,美丽的秋景动画,加上教师富有激情的配乐朗诵,吸引了所有的学生(学习本文时,正值秋季,所以安排秋季图片导入,自然、亲切)。上课伊始,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就被充分调动起来,为下文的学习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课中春、夏、秋、冬几幅动画的插入,不仅再现了当时不同季节不同景色的特点,而且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这一资源,突破了难点,培养了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使孩子了解到四季景色的不同特征。

课前安排的收集资料,以及课中安排的画一画、唱一唱、背一背、说一说这些环节,不仅帮助学生积累了知识,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读美了课文,读懂了课文,教学效果很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7#
 楼主| 发表于 2008-7-3 06:4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一年级上册语文备课资料


《四季》教学设计三

安徽省芜湖市育红小学  陈萌

  教学目标

  1.认识  11个生字,会写”七、八、九、无”  4个字。认识两种笔画和4个偏旁“月、雨、口、禾”。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

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字和练习朗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朗读,感知四季的不同特征,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

2.认识课文中的生字。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背诵课文。

教学教法应用:

小组讨论法,质疑问难。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头饰、图画、胶水(或磁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幅美丽的图画,你们想看吗?让我们来看大屏幕。

看图片(以动画形式连续出现课文中的4幅图,最后定格)。

师:这4幅图分别画的是什么季节?怎么看出来的?用简短的话说一说。

生:第一幅图画的是春季,第二幅是夏季,第三幅是秋季,第四幅是冬季。我们从草芽、小鸟可以看出是春季;从荷叶、青蛙看出是夏季;从谷穗看出是秋季;从雪人看出是冬季。

师:这四幅有趣的图和几句优美的文字组成了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板书课题2.四季)  齐读课文。

二、新课内容

(一)初读课文

1.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把生字用横直线框下来。再数一数课文中有几句话,开始。

2.师:这篇课文中有不少生字,你认为哪些字的读音应该注意,能给大家提个醒吗?

生:“叶”、“圆” 的音节是整体认读音节。

生:“秋”、“就”的韵母是iu,不是iou。

3.师:不错,希望大家在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我们来开火车读。

4.师:刚才,我们读了课文,读了生字,现在谁能说说这篇课文有几句话?

生:有4句话。

师:好,请一位小朋友来读一读第一句。(放图和第一句话的投影。)

(二)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第一句。 (1)师:谁来说一说(板书:说),这句话写了什么?

生:写了,草芽对小鸟说,他是春天。(板书:草芽[图]。)

(2)师:在这句话当中,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请你问一问。(板书:问)

①生:“草芽”是什么?

师:谁来指一指课文中的草芽在哪儿?那谁来说一说?

生:“草芽”是刚长出来的小草的嫩芽。

②生:草芽不会说话,课文中为什么写他对小鸟说他是春天?

师:谁来说说看?

生:课文中,把草芽当成人了。

③生:为什么课文中写草芽对小鸟说,不写其他的?

师:谁能解答?

生:因为草芽、小鸟是春天特有事物。

(如果学生解答不上来,可以提示、帮助。)

①师:那老师要考考大家,课文中草芽对小鸟说:“我是春天。”(点击“是”,“是”字闪烁)谁能用“是”说一句话?

(3)师:你还从哪些地方知道春天来了呢?我们来认一认(板书:认)

生:春天燕子飞回来了。

生:春天花开了。

生:春天气候暖和了……

(4)师;大家说得真好,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让我们带着感情把描写春天的句子读一读吧!(板书:读。)

①指名两位同学,一人读一、二行,一人读草芽说的话。

②男、女生分角色读。

③师生分角色读。

2.总结。

师:同学们学得真不错,现在让我们回忆一下我们是怎么学的。首先我们说一说,第一句话写了什么?然后问一问,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接下来,我们认一认,还可以从哪些事物上看出是春天。最后,我们读一读,把这句话的感情读出来。(结合板书总结。)

下面让我们用这样的学习步骤学习二、三、四句话,四人一小组,自学开始。

3.学习二、三、四句。

  (1)师:谁来说一说这三句话各写了什么?

生:第二句写荷叶对青蛙说:他是夏天。

第三句写谷穗说:他是秋天。

第四句写雪人说:他是冬天。

(2)师:谁来问一问,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①生:“谷穗”是什么?

帅:谁来说?

生:是谷类植物的果实。

②生:什么是“鞠着躬”?

师:请一位小朋友来做一做这个动作。

③生:什么是“一挺”?

师:谁能做?

④生:什么是“顽皮”?

师:谁来做个顽皮的样子?“顽皮”就是十分调皮。

(3)师:认一认,还可以从哪些事物中看出是夏天、秋天、冬天?

(4)师:夏天,热情奔放;秋天,硕果累累;冬天,银装素裹,你能把这三句话的感情读出来吗?愿意读的小朋友站起来读。

4.课间操。

5.分角色读课文。

师:现在老师给小朋友一个表现的机会,让几个小朋友来表演。(分配小朋友扮演草芽、小鸟、荷叶、青蛙、谷穗、雪人)每句话的一、二两行大家读。第三行分别由演草芽、荷叶、谷穗、雪人的小朋友读。每个演员都要尽情发挥,表演起来,开始。

6.分组绘画四季。

师:老师再给大家一个表现的机会。我们学习了《四季》,大家能画出四季吗?现在老师给大家分四组,第一组为“春季”,第二组为“夏季”,第三组为“秋季”,第四组为“冬季”。你愿意画哪个季节,就到哪一组。(插“春、夏、秋、冬”小牌子。)

学生听音乐画画。

师:音乐停止,小朋友们也停下手中的笔,听他们说一说。

三、总结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不仅画得好,说得也好。

播放音乐和四季的风景画面。

师:春天,温暖的阳光融化了山涧的冰雪;夏天,新嫩的绿叶有美丽的花朵为伴;不知不觉中,秋天便悄悄走近我们的生活,它无声无息,天空是那么开阔、高远;冬日,皑皑白雪珍藏了过去、而明天,将是一个令人欣慰的开始。

师:你学了这一课懂得了什么?

生:四季很美。

生:我们要保护自然,使四季更美。

师:最后让我们齐背课文,每位同学都可以尽情表演。

板书设计








  

  


  


  



    读







  


  





※※※※※※※※※※※※※※※※※※※※※※※※※※※※※※※※※※※※※※  

《四季》教学设计四(第一课时)

小语论坛网友:琬歆

发布时间: 2002/11/19 08:48pm



教学目标

1.学会“季”“秋”两个字,认识禾木旁,以及课文中出现的二会字。

2.知道一年有四季,重点了解具有秋季特征的景物。

3.体会诗歌的韵律美,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课前准备

学生到生活中搜索具有秋季特征的事物。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今天我带了几幅美丽的图片,想看吗?

(1)看,你能猜出哪幅图的季节?你怎么猜出来的?

(根据回答板书“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2)谁能按季节顺序把这四幅图排一排?

2.揭示课题。

万物复苏的春天,热情奔放的夏天,硕果累累的秋天,银装素裹的冬天,多美的画卷啊!有位伟大的作家把它写成了一首好听的诗歌。

板书课题:四季

读课题

3.学习“季”字。

告诉大家“季”你怎么记的?

它是什么结构?什么旁呢?

这就是我们要认识的新偏旁。(禾木旁)

4.齐读课题,今天我们就跟随那位伟大的作家去领略四季美丽的景色。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配乐朗读课文。

听了课文,你有什么感觉?

2.自由读课文。

那就自己去读读,注意先把生字拼一拼,再把课文读通顺。

3.小朋友,里面的生字朋友你们认识了吗?快拿出生字卡片考考你的同桌小伙伴儿,把你们认为难读的字贴到黑板上来。

4.刚才有几个小朋友遇到了生字小淘气,谁愿意给他们提个醒?

5.现在老师要带生字出门了,小朋友还能喊出它们的名字吗?

6.瞧,又有几个淘气包跳了出来(卡片:草芽、荷叶、青蛙、谷穗、鞠着躬、雪人、大肚子),你能把它们贴到图上合适的位置,再领着全体小朋友读一读吗?

三、细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师:小朋友们把词语都送回了自己的家,真能干!秋伯伯决定邀请能干的小朋友去他家做客。

1.教学“秋”字。

你见过这个字吗?在哪儿?你是怎么记住“秋”的?

仔细看看,这个禾木旁有什么变化?

2.你们看!秋伯伯家到了(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大声地读读,看看你知道了什么?

交流:

生:我知道谷穗是弯弯的。

师:除了谷穗,还有哪些东西是弯弯的?(生:香蕉──)

生:我知道谷穗说自己是秋天。

生:我知道谷穗鞠着躬说。

师:你能不能像谷穗那样给在座的老师鞠个躬?(鞠了个深深的躬,真有礼貌!)

我们一起向这么多老师鞠个躬。

师:为什么说谷穗鞠着躬说?

生:因为谷穗弯弯的像鞠躬。

师:谷穗弯弯的,它还像什么呢?

生:谷穗弯弯的像镰刀;谷穗弯弯的像香蕉──

3.指导朗读。

(1)咱们班小朋友都能想能说,是不是也很能读呢?(是)

那我要看看哪个小朋友最能读,自己读读写秋天的这个自然段。(自由朗读)

(2)多可爱的谷穗啊!喜欢吗?谁想读读?

你们还可以把自己当作谷穗,来动一动,读一读。自己试试(自由配动作朗读)

(3)谁愿意当当小谷穗?

(4)一(8)班的小谷穗们一起来呀!

4.发散思维,说话练习。

谷穗告诉大伙儿现在是秋天,昨天老师让小朋友到大自然中去找过秋天,说说你在哪儿找到了秋天?

生1:我在花园里看到枫叶红了,就知道秋天到了。

师:(出示图片) 你看枫叶怎么样?

师:你还可以像书上那样编成诗:枫叶红红,他对大树说:“我是秋天。”(出示诗歌)

生2:我在田野里找到秋天,田野里稻子成熟了。

生3:天气一天比一天凉,人们衣服慢慢加厚。

生4:大街两旁的梧桐树也变黄,一片一片到落下来。

师:你能像书上那样编成诗说说吗?(树叶飘飘,他跳着舞说:“我是秋天。”)

生5:橘子成熟了,我们可以吃到甜甜的橘子啦!

师:我们编成诗说:(橘子黄黄,他对人们说:“我是秋天。”)

生6:我们吃到了肥肥的田蟹。

师:能编成诗说说吗?(田蟹肥肥,他挥挥钳子说:“我是秋天。”)

生7:我看到田里的棉花白了,知道现在是秋天。

(棉花白白,他摇摇脑袋说:“我是秋天。”)

5.分享学习成果,激发学习兴趣。

瞧!老师把小朋友刚才说的合在一起就成了一首写秋天的诗歌啦!会念的跟老师一起来。

咱们班的小朋友也成了小作家了,你们还想更上一层楼成为大作家吗?(想)那可不容易啊,你得花点工夫到书中多学点知识才行。

四、指导书写

※※※※※※※※※※※※※※※※※※※※※※※※※※※※※※※※※※※※※※  







读中感悟 说中积累 演中迁移

──《四季》课堂实录及评析

执教:四川省南充高坪七小 唐 艳 评析:四川省南充高坪区教研室 姚彩霞

【教学目标】

1.巩固本课所学生字及笔画“乙”,拓展学生生活中识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结合图文,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课堂实录】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播放“找朋友”歌曲,师生拍手。

师:孩子们听出了是什么歌儿了吗?

师:好,老师就来和大家一起玩“找朋友”的游戏,等会儿我请一个孩子来当小老师他出示拼音卡片,下面的孩子赶快找生字卡片进行抢答。我就是小老师的大助手。

(生活动。)

师:你太能干了,祝贺你成为今天的“识字大王”,并奖给你一个奖品。

(其余学生鼓掌。)

[采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游戏导入,使学生不但复习了生字,而且评出识字大王,更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二、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师:大自然可神奇啦!她有四个非常可爱的女儿,可以让花儿变红,草儿变绿;可以让太阳变成火球,晒得我们直淌汗;可以让红红的果实爬上枝头;还可以呀,让世界一夜之间变得一片雪白,想和这四位小姑娘做朋友吗?

(师在黑板上贴出: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师:我这里有几幅美丽的四季的画儿,谁来给它们找一找家呢?

(生上台贴画。)

师:一年四季的景色可真美,一位作家爷爷把它写成了一首儿歌,这节课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这首儿歌,去听听、看看。

(课件显示课文内容,并伴有配乐朗读录音)

师: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生答,并简单说说喜欢的理由。)

师:想读吗?读你最喜欢的季节,要读出喜欢的语气。

(生自由朗读。)

师:孩子们读得真好,现在,有谁愿意把他最喜欢的季节读给大家听。

(抽生读,评,并指导“尖尖”“圆圆”“一挺” 的读法。)

师:所有的孩子都想读,那么,去读给你的同桌和好朋友听吧,读时,还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

(生自由读。)

[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一项语言基本训练。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有助于增强语感,发展语言。课文的内化是孩子们学习书面语言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学时必须让孩子们直接去感受语言,积累语言。一年级的孩子正处在阅读的起始阶段,所以借助色彩鲜艳的贴图、动画、音像等手段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之中,产生好奇心、求知欲,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下去感受四季的不同特点,从而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读好课文。]

三、拓展识字,训练说话

师:你们收集的与四季有关的生词卡都带来了吗?想不想告诉小组的同学你的生词卡怎么读?是什么季节的景物?

(学生小组内互认互读)

师:想把你的生词卡让大家看看吗?再教教大家怎么读,好吗?

(学生上台展示,教读。)

生一:我带来了“燕子、知了、菊花、雪人”。它们分别是春、夏、秋冬的景物。

生二:我收集的卡片是“游泳、稻谷”。

我最喜欢夏天去游泳,秋天是农民伯伯收获的季节。

师:通过合作学习,孩子们认识了更多的景物,小朋友想不想当小作家,自己来编儿歌。

(课件显示课文内容,每一节去掉前一句)

师:老师可喜欢春天啦,忍不住地想编儿歌:花儿红红,它扬着小脸蛋说:“我喜欢春天”。

(学生纷纷举手,迫不急待地想自己编。)

师:我这里有几个漂亮的帽子,你能根据帽子上的景物来编儿歌吗?

生一:(戴黄叶头饰)“黄叶飘飘”,她跳着舞蹈说:“我是秋天”。

生二:(戴灯笼头饰)“大红灯笼高高挂”,他高兴地说:“我是冬天”。

生三:(戴西瓜头饰)“西瓜圆圆”,他挺着大肚子说:“我是夏天”。

师:编得真好听,其余的小朋友也能像他们一样编得这么好吗?

(生自由编儿歌,情绪高涨。)

[培养学生时时、处处有语文、学语文的意识,引导孩子们将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触角向课处延伸、向生活延伸。教学中创设了生活中识字、认识事物,当小作者编儿歌的情境,不但让学生产生了新奇感,而且运用了所学知识。]

四、感情升华、动用操作

师:看,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课件展示四季的美丽画面,生发出赞叹声)

师:四季的景色美吗?

生:(齐)美。

师: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四季的喜爱之情吧!

爱画画的孩子可以画画,爱唱歌的孩子可以唱歌,爱跳舞的孩子跳起来吧。(生分小组进行活动、展示。)

师:有许多孩子还想唱、还想跳、还想画,那么,课后我们专门开展一个“我爱四季”的活动,让所有的孩子都尽情地去表现对大自然妈妈的喜爱吧!生:(高兴地)好!

[在品味诗境、体难诗感的基础上,让孩子们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喜爱之情,激活孩子们“主角”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听课札记一

武汉育才小学 屈小青

今天听了一节市级语文研究课,是一节一年级新课标教材的阅读课,《四季》第二课时,感觉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

一、教师注意情境的创设

这节课老师始终注意创设情境,在情境中引起引起学生学习欲望,开课创设一个童话故事情境:这节课我们要到秋伯伯和冬爷爷去做客,想去吗?学生的兴趣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了,在接下来的过生字关时,也是那么主动积极。

学习秋天和冬天的儿歌时,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什么就知道秋天来了,冬天来了,然后放剪辑的典型的秋天、冬天特点的录象。孩子们完全进入了情境,跟着录象一会儿赞叹,好美啊,一会儿自发读儿歌:红叶舞,黄叶飘……师生边看录象,边自然地抒发感受,其乐融融。学生对秋天、冬天有了更多的认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想象能力在回顾生活经验中,在看录象中,在说画面中也得到了发展。

读书指导很巧妙,让学生身临其境,如指名读“谷穗弯弯”这一部分时,老师很自然地一问:小谷穗在哪儿呀?我们班有没有小谷穗?能不能边做动作边读。学生读后,老师评价;小稻子成熟了,多自豪啊,谁还是?既是表扬又暗含朗读指导。

读“小雪人把肚子一挺那一部分”时,老师说:“那小雪人在哪儿呢?我们下位找找小伙伴,把雪人的样子读出来吧。”学生投入地读着,仿佛自己就是那弯弯的谷穗,那顽皮的小雪人,在读中,在表演中,还自然而然地理解了“弯弯、挺、鞠躬‘等词语的意思。

二、在合作中进行互动

这节课注意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合作的形式很多,如,四人小组商量怎么识字,同位合作表演读,下位找小伙伴读,分组比赛读等等,但是没有流于形式,合作中形成了真正的互动,比如四人小组交流识字方法,在后来的反馈中看出来效果很好,学生用了熟字加偏旁,遍儿歌,比较等方法识字。比如你怎么知道冬天来了,学生的回答一个一个都很精彩:看到窗户上结了冰;小兔子找食物找不到了;河面结了一层薄薄的冰,越结越厚,钓鱼的时候就要凿一个洞。……思维的相互启迪,这才是真正的互动。

也有几点想法,阅读课文是一个整体,不能把两课时决然断开,这节课虽然学的是秋冬两季,与前面两段的界限太分明没有一个整体的感觉。关于四季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很丰富的,引导学生回忆和多媒体录象都是不错的。但是课前应该给学生更广阔的收集空间,收集有关的图片,儿歌,亲自去感受秋天,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展示会更积极,学生的视野会更开阔,我们的课堂会更开放,更有活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8#
 楼主| 发表于 2008-7-3 06:4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一年级上册语文备课资料

20 《小熊住山洞》(1篇)








《小熊住山洞》教学设计一
  
黑龙江省大庆市直机关四小 王宏源

教材分析

《小熊住山洞》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20课。课文用流畅简洁的笔触把我们带进了大森林美丽的景色之中,通过小熊一家始终舍不得砍树造房子的行为,表达了人类保护大自然的愿望,最后以动物献上手捧的鲜花来赞扬小熊一家高尚的情操。本文具有浓厚的人文气息,是一篇行文优美、图文并茂、适合儿童阅读和学习的课文。

学生分析

学生已接触过无拼音标注的课文,文中部分内容结构相似,用字重复出现,因此,课文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此外,一些学生在学之前已读过文章。所以课上大部分学生能在读过四遍左右即达到通顺。在认读生字和读课文上,学生的学可以采取互相帮助、以会带不会的方法进行。 设计思路

依据课改精神,以学生为主体,提高人文素养,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指导,设计上体现以下几点:

1.根据学生的需求兴趣安排教学,尽可能给学生直观的形象感受,把学生领进一个触目可及的童话世界中。

2.考虑学生已会的字,先由学生自主认字,自己想办法记字,再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识记情况进行指导。

3.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认同小熊一家的环保行为,注重情感的渗透。

4.在美读课文中,培养学生语感。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年、左、右”3个字,认识‘石”字旁。正确流利地读课文,美读课文,培养口头表达的能力。

2.初步了解边读边勾画的阅读方法。

3.在学习中体会到要保护大自然,认识到小熊一家的行为是一种美德。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动物头饰、麦克风。

学生:收集环境保护的资料。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情境

师:小朋友们,老师带你们去美丽的大森林里看一看,好不好?(播放课讲)你们看,这就是大森林,这里有高高的松树、绿茸茸的小草,还有喳喳叫的小鸟、蹦蹦跳跳的小鹿,他们都生活在这里。今天,老师事先和小熊家打好了招呼,说要领着小朋友去他家做客呢,你们想认识他们吗?请你们打开语文书,自由地读第20课: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同时标好自然段。

【通过课件中的图画、音乐、教师有感染力的话外音,把学生带入情境,拉近了与大自然、动物的距离,开始了与小熊一家的交流。让学生圈点,主要引导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二、读课文,识生字

1.再次自读课文,识字。猜猜生字小淘气的读音,也可以问老师和同学。如果还有不会的,就先放放。

2.听读课文,识字。

(1)指名分段读课文。播放课件,其中生字用另一种颜色标出,要求读通顺。

(2)齐读生字。

3.出现全部生字(带拼音)。师:同学们,现在先把你认识的字读一读,不认识的字看拼音读。(男女生分行读。)

4.小组合作读课文,读中巩固识字。

5.识记生字。再次出现全部生字(无拼音),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师:哪些字你以前就认识了?怎么认识的?哪个字你有好办法记往它?

【在语言环境中识字,通过多读、听别人读等方法,与生字常见面。全部生字的识记体现梯度。最后一问增强学生课外识字、自主识字的意识。】

三、读后悟、读后思

1.师:我们要去小熊家做客了,没看到小熊之前,你知道了什么呢?

2.师:要是到了小熊家,你想问它什么问题呢?在课文里,你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

【课堂是学生的,就该让他们把所思、所想、所知的说出来。创设情境,可使学生自然地抒发。】

四、学习1-2自然段

1.了解山洞的特点。

(1)读第一自然段。

(2)说说住在山洞里是什么感觉?

2.观察图,感受小熊高兴的心清,小熊好像在说什么?

【了解山洞特点,体会到小熊对木房子的向往,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

五、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收获真不少,认识了生字,还结识了小熊一家,下节课我们就去小熊家做客。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导入

师:小朋友,我们一路坐着火车终于来到小熊家了,他们家住在大森林里。你们看,小熊和熊爸爸在门口欢迎我们呢。(播放课件)我们一起走进山洞看一看,哟,这里还有一些汉字呢,原来小熊也爱学习呀,我们来读读字,和它比一比。

【把学生从课前的状态迅速带入情境中,将入境和复习生字结合起来。】

二、说图意,读课文3-6自然段,感悟自然美与行为美

1.师过渡:大家看小熊家的墙上还有四幅照片呢。(播放课件,显示文中四个季节的图片。)

2.说图意,感受森林景色的美丽。学生喜欢哪一幅就说哪一幅。

3.说完图意,读图画对应的自然段。教师相应点拨。指导:读出景色之美,“舍不得”三个字轻轻地读,读出爱惜之情。采用灵活的形式读课文,如指名读、小组读、打擂台读、愿意读的站起来读、男女生比赛读。

4.指名配乐连读3-6自然段。

【此环节是从讲图意、感受美到通过美读来抒发情感,学生融入其中,把对自然美的感受、对小熊行为美的认同与赞扬都包含在美读中。】

三、学习7-8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七、八自然段,教师重点指导长句子的朗读。

2.读完“一束束美丽的鲜花”后,练习课后“说一说”。

3.想像、说话练习。小动物在献花时会说些什么?学生独立思考后,戴头饰表演。

四、口语交际:记者采访小熊一家

小组合作模拟练习。指名表演。

【用学生感兴趣的形式进行口语训练,给学生提供说话的机会和素材。】

五、汇报收集的资料,并询问学生从哪里知道的信息

第三课时

一、读整篇文章

二、巩固识字

1.自由读生字。用生字组词或说话。

2.把生字编成阅读材料,换环境识字。

三、学写生字

1.了解字义,给生字组词。

2.学写“年”。学生独立看书,了解“年”的笔顺;教师范写,强调在田字格内的位置。请学生书空、练写。

3.学写“左”、“右”两个字。让学生观察字形,教师问:你发现了什么?指名说。教师范写,生书空、练写。

【让学生去发现,去探究,结果会掌握得更好,进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作业

1.画一画你心目中的大森林,在上面写上你想说的话。

2.实践活动:“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为社区和校园里的花草树木做点事。

板书

20 小熊住山洞

(板画:一棵大树。在树冠处写上春夏秋冬,在字的下面为树叶、小花、果子、小鸟的图片。在树干的旁边写上“舍不得砍”。)

课后反思

积极地创设情境,让学生始终处在一个童话般的世界里,在学习中感悟,是这节课的成功之处。这也是符合语文教学要求及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中要注意给足学生练习、准备的时间,小组合作绝不是走走样子。另外,当学生读不好的时候,要再给他机会和指导,让他自信地坐下,在带有比赛性质的读文中更是这样。这一点值得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4 01:4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