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片段实录:
师: 你比较喜欢哪种记时方法?说出你喜欢的理由。
男生1: 我喜欢24时记时法,因为24时记时法很简单,只要把早上的减去或者加上就可以了。
师: 减什么、加什么?没有听清楚。你觉得它很简单,是吧?这个简单体现在哪里呢?上面的记时法(指12时记时法)要写上午、下午,下面的(指24时记时法)不要写,是吗?还有不同的意见吗?
女生l: 我喜欢12时记时法。
师: 为什么?
女生l: 因为12时记时法不用像24时记时法一样到了下面一个一个地列,到时候还要换算。
师: 现在咱们班有两派意见,有的人比较喜欢24时记时法,有的人比较喜欢12 时记时法。既然这样,咱们班来一个小辩论,好不好?
生齐: 好!
师: 喜欢24时记时法的同学,你要找到好的理由,喜欢12时记时法的同学,你也要找到你喜欢的理由。你们赶快商量,赶快准备! (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大声讨论)
师: 喜欢24时记时法的同学,推荐一位!你们自己推荐,哪一位比较厉害? (学生一致推荐一位男生2)喜欢24时记时法的同学,哪一位比较厉害?(学生们推荐另一位男生3)
师: 接下来,你们两个同学辩论,谁先说?
男生3: 我喜欢12时记时法,因为它可以知道是什么时候的几点。
师: 帮帮他!这个意思没有说明白!
女生l: 用12时记时法,就不用再像24时记时法一样,还要换算,我们对换算还不太熟悉,等熟了以后,再换算。
师: 还可以继续补充,谁还要说?
师: 喜欢24时记时法的同学请发言!
男生2: 我反对他的意见,我觉得24时记时法比较好,12时记时法要写早上、上午、下午、晚上,这样容易搞混。
男生4: 24时记时法,知道规律就好算得很!找到规律一下子就算出来了。
师: 你能不能举个例子?有什么规律?
男生4: 比如:22点和晚上10点,用22减去12等于10,就是晚上10点。
男生5: 我反对他的意见,因为如果用24时记时法,要加、减,很麻烦!12时记时法只要直接写上上午、下午就可以了。
男生6: 我反驳他的意见,因为24时记时法包括12时记时法!
师: 包括?怎么包括?
男生6: 24时记时法,减去12,就变成12时记时法,我喜欢24时记时法。
男生7: 我也喜欢!因为12时记时法如果写错了,把下午写成晚上,那别人要等好半 天!
男生8: 我也觉得24时记时法好用!因为12时记时法。有时候印刷时会出点问题!
师: 上午、下午没有写?说白了,就是容易混淆!
男生9: 怕混淆,你干脆到外面去看看天气,如果是早上,天就是白的,如果是晚上 就是黑的!还是12时记时法好!
男生10: 老师,我反对!我就是觉得24时记时法好!你看那个大屏幕(指投影上的电脑显示的时间)上面用的不就是24时记时法吗?
男生11: 我反对XXX(男生9)的意见!……
男生12: 我也反对XXX(男生9)的意见!万一是下雨天,早上还上是阴沉沉的!……(不少的孩子在争着表达自己的观点)
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教学生从不给他们现成的答案,而是用辩论的方法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他的思想影响。苏格拉底的这种方法无论从辩论角度还是从教学角度来看,现在仍不失其积极的借鉴意义。马克思也说:“真理是由争辩确定的”。没有争辩,就无法“别同异”、“辩是非”。教育部在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强调:数学教学应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等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这个辩论片段,很好地体现了这个要求:
1.把握特点,营造氛围,引发创造
辩论因其激烈的竞争氛围,犹如一个强力引擎,能极大地驱动学生深入其中;法庭上律师们的唇枪舌战,各类辩论赛上的辩手们口若悬河的风采常会令他们折服,所以有这么一次大显身手的机会,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和好胜心。本节课教师很好地把握住辩论这种形式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积极构建民主、和谐的课堂,对学生发表的见解尤其是独到的、标新立异的见解,即使不尽合理,也绝不嘲笑、讽刺、 批评,绝不求全责备。学生在这样安全的环境里敢说、愿意说。我们看到学生对辩论投入了极大的热情,积极参与到辩论活动中。激烈紧张的辩论强化了意见的分歧,围绕着讨论的问题,学生的思维呈发散型,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作出思考,各抒己见,探新求异,不时出现出乎意料的想法,其中不乏精彩的发言。例如:印刷出错、看早晚天气、找规律……在这场辩论式的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索的精神得到了充分体现,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心理学研究证明,人们在争论中往往比单独思考更能发挥创造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辩论中得到充分发展,批判性思维得到了有效的锤炼, 学生的情感在升华,能力在提高,数学课堂确实成为焕发学生生命活力的殿堂。
2.随机应变,灵活设计问题,适时点拨:
我们看到:在辩论过程中,教师的话并不多,但是仅有的几句话全讲在要害之处。 一开始老师问:“你比较喜欢哪种记时方法?说出你喜欢的理由。”在班级出现两种意见后,老师趁势建议“既然这样,咱们班来一个小辩论,好不好?”很自然地诱发了学生辩论的欲望。其间老师非常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抓住关键性发言作进一步引导。比如: 一个学生说“24时记时法,知道规律就好算得很!找到规律一下子就算出来了”,老师赶紧追问“你能不能举个例子?有什么规律?”就这么朴实的一问,两种记时法的换算方法和联系就问出来了,教师的教学机智实在令人叹服!
我个人认为还有两点值得我们去关注:
第一:不难看出,在辩论过程中,学生的语言明显差于思维(实录中个别学生的话已经作了修改,否则难以看懂),心里想的表达不出来或者表达不准确,众所周知,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思维的外在形式,二者从某个角度来讲,是同步发展的,语言可以促进思维的发展,但是语言能力不可能由一门学科教师负责承担,它需要所有老师的重视和努力,形成合力,持之以恒,这样学生才能把所思所想表达准确到位,便于有效的交流。
第二,在辩论中的十几个发言的同学当中,只有一个女生,新课程标准提出,面向全体,人人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这个人人自然既包括男生,也包括女生,所以如何增强女生的思辩意识和思辩勇气、提高女生的思辩能力,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