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初中语文公开课《鲁迅自传》教学设计与反思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1-10-25 09:41
标题: 初中语文公开课《鲁迅自传》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设想
  鲁迅是我国现代最伟大的文化巨人,通过本文可以了解鲁迅的一些基本情况。但本文是一篇小结,写得较为简略,教学的时候,可以结合学生学过的鲁迅的作品来了解更为详细一点的鲁迅的经历,从而复活…-个更为鲜活、具体的告迅的形象。如《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和《阿长与"山海经"》。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从篇幅上:来说是小传,从传主(立传人物)来说是自传,要充分利用记叙文的有关知识引导学生理解自传和小传的特点;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有一个人被公认为是我国近现代最深刻、最复杂、最矛盾、最具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的文化巨人,同学们猜猜他是谁?
  鲁迅,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鲁迅先生写的一篇文章《鲁迅自传》。
  二、熟悉课文
  请同学速读课文,完成下面两个任务:
  1.识记文章中自己难以掌握的字词。
  2.结合注释的阅读,了解文中牵涉的一些历史事件。
  3.根据课文所提供的材料,列表梳理鲁迅在1881年到1930年的主要活动。
  三、落实字词
  筹办:筹划办理。
  衰落:(事物)由兴盛转向没落。
       学籍:登记学生姓名的册子,转指作为某校学生的资格。
  学力:指在学习上达到的程度。
  乞食者:要饭的人。乞:乞讨。 生计:生活;维持生活的办法。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彷徨: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四、列表梳理鲁迅本文中交待的情况 时间
  事件(主要活动)
  原因
  一八八一年
  出生
  十三岁时
  辍学回家
  家里遭了很大的变故
  十八岁
  旅行到南京,考入水师学堂
  大约过了半年
  改进矿路学堂
  毕业之后
  被派往日本去留学
  待到在东京预备学校毕业
  决意学医,进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
  因为确知道了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
  两年后
  弃了学籍,再到东京,和几个朋友立了些小汁划,提倡新文艺
  偶然在电影上看见-个中国
  人因(在日俄战争中)的侦探
  而将被斩,因此又觉得在中
  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
  有较为广大的运动
  二十九岁
  回国
  因为母亲和几个别的人很希
  望我有经济上的帮助
  (刚),回国
  在浙江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
  和生理学教员
  第二年(1911)
  到绍兴中学堂做教务长
  绍兴光复后(1912)
  做绍兴师范学校的校长
  革命政府在南京成立后
  到北京教育部当做部员、兼做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的国文系讲师
  一九二六年
  做厦门大学教授
  被北洋军阀政府通缉
  一九二六年十二月
  到广东做了中山大学教授 一九二七年四月
辞去中山大学教授
  一九二七年九月
  出广东,定居在上海
  一九一八年
  开始从事文学创作
  因为一个朋友钱玄同的劝告
  五、布置作业
  1。将今天所学的词语抄在词浯积累本上。
  2。到图书馆查找一些关于鲁迅的资料,进一步了解鲁迅在-八八一至一九三O年的生活、思想状况和经历。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1-10-25 09:45
《鲁迅自传》教学反思



引导学生体会自传的一般特点和从语言中体会感受鲁迅,这是我这节课设计的宗旨。

鲁迅的文章历来是中学语言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在教学鲁迅的文章时,我们往往是从思想、主题的角度切入,来安排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流程,组织教学活动,而《鲁迅自传》又是鲁迅自己介绍生平和思想的最重要材料之一,涉及的背景材料点多面广,因而教师更容易从鲁迅人格入手,增加背景介绍,使学生重点了解鲁迅的经历和思想。

但是,我认为,这篇文章首先是一篇自传,鲁迅首先是一个文学家。鲁迅的人生经历、转折固然重要,思想固然深刻,但学习这篇课文,我觉得主要不是了解鲁迅的深刻,也不是去了解鲁迅的转变过程,而是要突出这篇文章的传体特征(因为,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自传,从教材的使用来看,把《鲁迅自转》作为自传的范本来学是更为重要的。),是要看鲁迅的经历和思想是如何被叙述、如何被表达的。换句话说,自传的特点和鲁迅思想的深刻是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这是鲁迅作为一个文学家的独特的地方,也是鲁迅文章作为教材的主要价值之一。因此,我在设计教学流程时,试图以经历为主线,以语言为入手,让学生通过一篇文章的学习,体会自传的一般特点和从语言中体会感受鲁迅,也就是从这点来体现“具有语言学习价值的鲁迅”。

突出传体特征,那么鲁迅的形象是不是不重要了呢?不是的。我们可以通过研究经历和传记特点的时候,带出对鲁迅思想的思考。如我在分析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文章写作者的经历,有详略之分吗?那为什么有些要想写有些要略写?”这个提问自然就可以使学生明白弃医从文是祥写,为什么要祥写呢?因为这是鲁迅最重要的转折点,从而引出弃医从文的原因和鲁迅的为人,这样就可以结合附文《<呐喊>自序》来分析。鲁迅的形象初步得到体现。同时在分析时,又扣住了自传的一个特点“详略得当(重在祥写表达自己思想的内容)”。另外在分析语言时也是一样,既要抓住本文语言简洁凝练的特点,又要突出本文语言思想内涵丰富的特点,这样自传的简洁特征和鲁迅的思想也就都得到了体现。同时我还把本文的语言和七年级上的《风筝》一课的语言作了一个简单的比较,希望学生能明白鲁迅作品语言更多的是“形象化的表达”,但这篇是自传,所以,鲁迅没有过多的修饰,而是选择了凝练简洁,这是为了做到言简意赅的需要。这一点的设计还是落实在了自传的特征上面。

当然,这样的设计都是老师的预设教学,仅仅这样还是不够的,一个好的课堂,还应有自然生成的东西。为此,我主要在分析语言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由他们自由的发现和表达,而老师不过多的干涉,尤其不强加给他们教参上的东西,他们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就是什么样的水平。显然,这样的教学,鲁迅的思想不是很突出,这是这堂课设计的一个局限,而课堂生成的东西也不够深刻。但我想,随着他们知识水平的提高和对鲁迅的进一步的了解,他们是可以更深刻了解作为思想家的鲁迅的。

总的来讲,学生能够接受我这样的设计,和老师的配合相当好,从学生的反应来看,也基本了解到了自传的写法特点,可以说是达到了预计的效果。但是因为公开课的原因,我试图上一个完整的课,我对学生的讨论时间进行了限制。这显然是不符合生成性课堂的规律的,也是得整堂课内容过多,再加上老师的语言有些啰嗦,占用了不少时间,使得学生的参与时间大大减少了,也使得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从《鲁迅自转》的文章特点和教学设计容量来讲,应该有两课时。这是我今后要改进的地方。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