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82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课堂因思考而精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4 19:35: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课堂因思考而精彩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韩城中心小学 孙国永
将数学内容包裹以生活的外衣,以情境的方式呈现出来,再以热闹的活动贯穿整个课堂成了当下数学课堂教学的新宠,可用来用去,我们又发现:当学生课始被有趣或熟悉的情境吸引后不久,随着教学的深入,激起的兴趣就会慢慢消退,进而又会陷入那种沉闷而呆滞的课堂气氛中。而活动的结果却是学生对活动本身的兴趣而非知识本身。

究其原因我想可以从下面这个故事得到启发:一天深夜,一位物理学导师看到他的学生还在实验室进行实验。就问道:“白天你在干什么?”学生答:“我白天也在做实验。”勤奋的学生满以为会得到夸奖,谁知这位导师却勃然大怒:“一天到晚做实验,那你什么时间用来思考呢?”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教学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由此我们会明白,课标的理念是对的,采取的形式也是对的,真正造成这种现象的是我们的课堂中缺少了学生的思考。只有对知识有了思考,兴趣才能维持长久,思考的越痛苦,收益的快乐就越大。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思考才是数学学习的“根”。

可是反思我们的教学,是否让学生学会了思考?是否给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一方面,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为了应付各种各样的比赛活动和考试,学生在教师那种剔骨析肉的分析和题海战术轮番轰炸的“满堂灌”的课堂里,没有了思考的时间,没有了思考的机会,甚至失去了思考的权力。久而久之,他们习惯了机械地接受,消极地追随,从而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全体失语,变得只会做一个盲目的跟堕落者而不是思考者。另一方面,为了适应课标的要求,为了能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发生兴趣,教师们煞费苦心的借助多媒体课件,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享受,把数学生活化,可这一切并没有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意中还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使“数学思考”在课件的声、色、图、影中被淡化了。

让学生享受“感官的愉悦”绝不是数学课的教学目的,让学生沉醉于“思考的乐趣”才是数学课堂所要努力追求的。

[案例一]在《24时计时法》导入片段:

师:有这样一件事: 小明约小强明天6:00一起跑步,可是到了第二天,小明和小强都准时来到同一地点却都没有见到对方。大家想一想,这是怎么回事?

(思考一会,学生开始小声议论)

生1: 应该是上午7:00,小强下午去的。

师:你是这样认为的,其他同学呢?

生2:小明没有说清上午下午。

师:都这样认为吗?

生齐声:是

师:如果是你,你怎么说?

生:我说明天上午7:00到我家写作业。

师:还可以怎么说?

生:还可以说明天下午7:00写作业。

师:同意吗?

生齐声:同意。

生:说19:00也可以知道是下午7:00,

师:是吗?那上午7:00怎么说?

生:就说7:00吧?

生:好像是

生:就是

……

(由此引出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

我们说情境的创设应有利于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深入思考,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建构。可是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过分追求情境内外的外在花哨、有趣,而忽略了内在的思考与探索,导致舍本求末,冲淡了数学的数学味。学生的思维参与度是影响数学教学的重要因素,如果学生的思维没有激活,就难以有高质量的教学,在此课导入中,不再是不思考就能随口说出的生活情境,给学生提供了思维的空间和适合的思维层次,“跳一跳,摘到了果实,发现了情境所隐含的数学问题及情境背后的数学意义,进而感受到了思维的乐趣,使教学趋于有效。

[案例二] 《分数的意义》活动片段:

小组间拿出准备好的不同数量的一袋糖块,在老师的要求下拿糖块。

师:“同学们,请拿出这袋糖块的1/3。”

师:哪个小组说一说你们是怎么拿的?

生:把全部糖块平均分成3份,拿出其中的一份就是1/3

……

师:各组把拿出的糖块举起来,说一说拿了多少块?

生:3块、4块、5块……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现象?或者说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我发现他们拿的块数不一样。

生:他们拿出的块数不一样多,可能是每组袋中的糖块数量不一样。

生:可能有的袋中是9块,有的袋中是12块……,

生:对,一定是。

师:现在大家可以分别来数一数,想一想。(验证结果,小组内交流)

……

师:现在再拿走剩余糖块的1/3,又应该拿几块。

学生又陷入的沉思,但不一会都踊跃举起了手。……

从这个活动中你会发现,通过思考,让学生从感性的糖块入手,很容易的就理解了单位“1”的不同,虽然都是拿走1/3,但结果是不一样的,进而深化了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另一方面也使学生枯燥抽象的分数产生了兴趣,增强了知识获取的渴望。 “数学活动”不是“一般的活动”,不是多多益善,非数学的活动多了,肢体的活跃超过了思维的活跃,学生就会缺少“数学思考”所需要的“独立思考”与“静心思考”的时间和机会。

因此,教学中首先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创设多种方式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和思维挑战,使全班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课堂中要避免重“趣”不重“思”的教学现象,教师必须正确处理好情境与思考、活动与思考的关系,明确只有为思考服务,促进学生思考探究的情境才是好有数学情境,启迪思维,发展智能的活动才是好的数学活动。可能这样的教学不会赢得听课老师的掌声,但这却是真心实意为学生服务的。

老师,请让学生思考吧!我们的课堂也将会因思考而精彩!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0 03:0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