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596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1-2012第一学期小学品德(上册)教研组活动记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4 16:12: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品德教研组活动记录

本周的教研活动,我们教研组的老师主要围绕着本学期品德组的课题进行讨论和进一步商讨。对课题提出的背景和课题的理论依据与概念界定中的理论依据进行了如下修改。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在传统的品德教学中,我们已经注意到了教学是一种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但往往忽略了学生同伴之间的相互影响,品德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忽视了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体现;教学过程中,学生总在教师的思想里兜圈子、从众心理较强,没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很多的课堂中已经开始注意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较多地运用了讨论式教学,但往往是游走于形式,看似热闹,却没有多大的实际效果。分析下来原因主要在于讨论的准备工作不充分,没有选择恰当的讨论主题和灵活地运用合适的讨论形式,有的反馈形式过于单一,都使教学效果事倍功半。

中高年级学生正处于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现在品德与社会课教材中设计了各种问题、大量案例,为学生提供了参与、体验的机会。经过充分的准备,在讨论的平台上,学生可以通过灵活多样的讨论形式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置身于真实的社会场景中,在丰富多彩的讨论反馈中,学生能不断地认识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我们经过认真地探讨与研究,感到要解决传统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可以从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寻求突破,于是我们确定了小学品德与社会讨论式教学法有效性的研究课题。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与概念界定

(一)理论依据

1、《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的有关学科的教学理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是课程的追求。

2、教学过程要符合人的心理认知秩序。教师要按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人类认识事物总是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低级到高级,遵循从个别到特殊到一般的认识秩序。学生的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他们只有在遇到问题并感到疑惑时,才会调动起自己的思维,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解决摆在面前的问题。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4 16:20:02 | 只看该作者
10.25

参会人员:全体教师

交流内容:

一 情况分析

我校《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由专职教师担任,教研组成员呈老、中、青结合,在教学中,老师们能努力探寻本期课改的精神实质,他们积极进取,勇于实践,能运用新理念新教法新手段组织教学。

二 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为指针,以《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导处计划及品社教研组细则为工作核心,将《两纲》教育与课程教学有机渗透,努力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目标、方式以及教学规范、评价标准,优化教学过程,深化教学改革,注重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三、重点工作

1、加强课程建设,提升课程实施水平

2、落实三个融合,全面渗透两纲教育

3、开发活动课程,促进教学深入改革

四、本学期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加强课程建设,提升课程实施水平

1、常规听课,加强课堂教学质量的监控



(1)品社课规范化听课,教研组长和行政对一至五年级的每位教师听随堂课,并当堂打分,与上课教师及时交流反馈意见。

(2)提出专课专用的要求,并以组内互查,教导处抽查的形式进行检查。

(3)要求教师改变传统单一和机械的接受性学习方式,运用多媒体和网络等先进手段进行教学,加强教研组内的课堂教学研究。

(4)课堂教学与学校的行为规范相结合,与本学期学校大队部的微笑行动,行为礼仪教育相渗透,与“两纲”教育相融合,列入课堂教学目标之中,在每篇课文中渗透切入点,增强教师的教育教学整合的意识,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与科学性。

2、加强教研组建设

(1)、认真学习二期课改课程标准。在读懂、读通《小学社会与品德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进行课前准备。力求在上课时做到准确把握认知目标;有机挖掘情感目标;科学寻求行为目标。

(2)、充分发挥区学科中心组的辐射作用,积极参与学校大组与中心组的联动活动,每学期向全区做一次开放性教研活动展示。在保证每次区教研活动由相关年级组一人参加的基础上,以提供教案、讨论案例、解答困惑的教研组活动方式为主线,提高教研质量。

(3)、每月一次教研组活动,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各级各类备课、听课和评课活动,以群众性的研讨为主要方式进行教学评价,以点带面,尽力使任教教师在实践学习中掌握教学规律,提炼教学经验。

3、精细教学流程管理细则

(1)落实开学初与学期末的两次教师备课检查与评比打分。

(2)出好期末品社练习试卷,试卷要求符合二期课改目标。

(3)完成两次学生课后作业的抽查,作业中要注重学生搜集并整理信息的能力的培养。

(4)根据各年级制定的学习目标,根据学生的个人表现,利用成长纪录册,开展品社学科的全面评价:具体以“评价内容科学化——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评价形式多元化——口头、书面、解决实际问题;评价时间分散化——日常评价、综合评价、考查评价;评价结果激励化——等级”为主要标准。

(二)落实三个融合,全面渗透两纲教育

三个融合

结合教材中“两纲”教育渗透的内容,将心理辅导活动与一系列的德育活动三者融合,既丰富了“两纲”教育的形式,有丰富了品社课的课堂教学内涵。

1、与“两纲”教育相融合,进一步发挥课堂教学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与主渠道作用,进行两纲教育进入课堂的教学教研活动。

(1)以年级组为单位,整理出教材中具有显性两纲精神教育内容的课文

(2)挑选其中的一篇课文进行集体备课

(3)以年级组的形式在教研活动中进行说课或教学实践,力求凸现两纲精神教育内容

(4)进行集体评课,根据两纲精神教育的渗透实效,形成简单的环节式教学案例。

2、与心理辅导活动的融合,使学生了解生命的意义,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在品社学科渗透一览表中,结合学校心理辅导开展的内容,把相同年级、内容相近的进行整合。一个年级设计出一个配套的系列活动。

3、与学校的德育实践活动的融合,通过参观学习,加深学生的体验,与学校少先队组织紧密结合,即本学期大队部的微笑行动,行为礼仪教育相渗透,根据每月行为规范要求,既要充分运用学科教学,传授科学的知识和方法,又要突出重点,利用课内外相结合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教育,更要以实践体验为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提高。,在课堂教学中有机结合进行教育,使课内外形成合力,落实行为规范教育。

根据品社学科课堂教学中的生命教育切入点,以及学校的各类演习,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身体健康,心理发展,生活技能方面的指导,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

(三)、开发活动课程,促进教学深入改革

1、开发《品德与社会学科两纲融合的课外活动课程》

2、推出一堂校公开实践研究课

(四)、每月安排

九月份



1、制定品社教研组计划。

2、搜集寒假中整理出的上学期教材中具有显性两纲精神教育内容的课文。

3、检查品社备课并评比打分。

十 、月份:

1、听各年级品社随堂课,组长与上课老师及时交流评课。

2、交流上学期教材中两纲渗透课文的情况与改进方法,做好本学期两纲渗透课文搜集的准备。

3、检查课后作业情况并反馈意见。

十一、月份:

1、为学校教学评比做准备。

2、学习新课程标准

3、听校级品社公开课并参与共同评课。

十二、月份:

1、各年级进行《两纲渗透品社学科》汇总

2、组内听课

3、评课,形成简单案例

元、月份:

1、体会交流

2、完成成长纪录册品社学科评价

3、学期小结,资料规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4 16:20:31 | 只看该作者
11.24

地点:四楼会议室

参加人员:校长、教学教导、德育教导、张谢辉、何珍珍、徐瑾、章萱珺、景虹、陈洁、李娇妍、范瑶静、蒯秀丽、成燕、孙易燕、汤承红、申海文、金新汝



会议主题:温馨课例听与评——田林一小第三届学术节系列活动

会议内容:

一、观摩录像课

观摩内容:一年级第一学期《爱心小天使》

执教教师:张萍(校长)



二、说课,评课交流

界定:

温馨课堂——以课堂为载体,以环境建设为抓手,调试师生关系为重点的和谐校园的创造。

    温馨课例——是温馨课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一堂课的教学着手,以典型的教学案例来探究教学的实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式的改变、师生关系的和谐三方面来寻求温馨的体现。



说课(见附件)



评课:

成燕:张校长执教的一年级品社课《爱心小天使》,整堂课都充满“温馨”,处处体现爱心。老师考虑到学生年龄特点,在课中结合教学内容进行两次唱歌,在带领学生唱《我的好妈妈》时,老师带领学生边唱边跳,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唱得开心,也记得更劳,那就是要为辛勤工作的妈妈端杯水。在请学生“演一演”的过程中,当一对学生上前表演“搀扶爷爷过马路”这一情景时,老师先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指导,怎么扶,扶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等待,让学生在表演时似模似样,这样教学目标就落到实处了。在课堂最后,老师播放优美的音乐,让学生插上翅膀“飞”出教室,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我是小天使”,“我有爱心”的概念,那么课堂上的教学效果一定会延伸到学生的课后生活中。

金新汝:初任教师的我,本学期并未承担品社学科的教学工作。不过,今天能有机会学习张校长为我们呈现的一堂温馨课堂教学实例录像,我深感荣幸之余,感触亦颇深。

在这堂课中,予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课中的导入设计以及最后的总结收尾。张校长先以‘What’s your English name?’ 引出‘Angel’这个英文名字,并从该词汇本身的中文意思入手,给出“小天使是富有爱心,能给家庭带来欢乐的小朋友”这一定义,从而启发学生思考,并引导学生努力成为“小天使”。

在课堂教学的收尾部分,张校长巧妙地设计了让学生张开翅膀,好像小天使一般飞出教室的环节,既生动又能给学生设身处地体验“小天使”角色的机会,并起到了为课堂画龙点睛的作用。可谓一举多得!

另外,在授课过程中,教学活动的形式丰富,其内容更是贴近生活,各活动之间呈现出层层递进的关系,不断加深并强化“爱心小天使”这个教学目标。值得一提的是,张校长始终面带微笑,营造了师生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令人好不感动!最后,张校长别出心裁的“爱心小天使”活动记录卡更是对本课教学目标的进一步强化。

通过对本次温馨课堂教学实例录像的学习,我不仅对品社学科的教学有了初步的认识,而且还对听课、说课、评课等教学常规环节有了更直观的理解和认识,着实受益匪浅!

李娇妍:本周三观看了张校长的一堂品社课《爱心小天使》感触颇深。张校长的这堂课,不仅把音乐课的内容有效的整合进品社课,我们还能看到每一环节中都体现了“爱心”,让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明白如何爱家人,具体应该怎么做,能正确表达对家人的爱。

    特别是在校门口的一段日常录像,许多学生都是让家长背书包,进校门的时候对家长连句感谢的话都没有。现在的孩子由于家人的过分宠爱,养成了只知道索求爱,不知道回报爱。在课堂中张校长适时的让学生感受到如果平时能向家人表达爱的的话,家长是多么开心。其实小朋友在内心还是向往对家人表达爱的,这需要我们家长和老师在平时要做有心人,适时的引导,并且要让学生做到天天做到的良好习惯。

蒯秀丽:今天,我听了张萍校长一节品社录像课《爱心小天使》感受很深:品社课的宗旨:源于生活,指导生活,回归生活。张老师能课前对学情做分析,根据学情、教材制定活动目标:1、懂得好孩子要爱爸爸、妈妈,为家庭添欢乐。2、初步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和行动表达对父母和家人的爱。3、体验家庭礼貌用语以及家人之间友爱互助,和睦相处能给家庭生活带来温馨。

课上,张老师挖掘学生身边的教学资源,学一学:身边“爱心小天使”,把学生中涌现出爱父母的事,拍成录像。在课上再现,对学生进行教学,更具有了说服力。老师指导学生初步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和行动表达对父母和家人的爱,采用了创设情境,辩一辩:谁是“爱心小天使”, 练一练:像个“爱心小天使”从配音:陪爷爷散步、给奶奶捶背到小品练习,学生人人参与,个个体验角色情感,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使学生真切的体验、感受了家人之间友爱互助、和睦相处,给家庭生活带来的温馨。课后,张老师精心设计了一张爱心评价表,由学生和家长,对学生使用家庭礼貌用语和主动为家人做力所能及的事的情况,进行评价。这样使学生在课后开展行为实践活动,以巩固和检验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变知识为能力,真正使学生的道德认识外化为行为。

张慧(教导):校长在教学中尤其关注到了师生关系的一种和谐,教学语态,教学行为都非常亲切,体现于学生平等的一种教学理念,值得大家学习。

孙易燕:校长在教学中注重了三个方面的结合:“大德育”与“小德育”的结合。教学中巧妙结合学校开展的感恩活动,在课堂教学中以此为突破口,使课堂教学与学校德育活动形成一致性。“教材”与“生活”的结合。学生的知行分离,一直是品社教学中一个难点,校长找准生活的薄弱点,以早上进校的例子引发学生对自己不当行为的反思,使学生通过教学正视生活中的不足。“遵循规律”与“注重差异”的结合。好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校长利用一张评价表,来关注学生一堂课学习之后的效果延伸,帮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品德习惯。

张谢辉:听了《爱心小天使》一课,我受益匪浅。课题的引入,由学生的英文名字引入,可以说是别具一格。让我倍感温馨的是,老师让学生找听课老师一起解决卡片上罗列的问题。当学生开始这一环节时,老师适时提醒同学:“别担心,你不能解决的问题,客人老师会帮助你们的。”当学生听到这句话时,心情会顿时放松许多,也会更轻松地和听课老师共同解决问题。在这种轻松、和谐氛围中得到的经验,会让他们记忆深刻。

何珍珍:张老师在这节课上,设计了许多操练活动,这些活动都与生活直接联系。如:妈妈下班回家,你可以怎么说,怎么做?让学生说一说,并通过唱歌来使学生懂得妈妈上班很辛苦,我们可以在妈妈下班后请她坐下,倒杯水给妈妈喝。进校门该怎么做,要和爸爸妈妈说再见。怎么陪爷爷散步,要一边扶着爷爷慢慢走一边聊天。这所有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可以通过自己的语言和行动来表达对父母的爱,做一个爱心小天使。这种爱的表达使课堂充满温馨。

陈洁:张校长这节一年级的课,摆脱了单调的课堂形式,运用了情境化教学,通过看视频把学生熟悉的家庭生活搬入教室,立刻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校长制作很用心地制作了视频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学生在课堂中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学习热情。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锻炼。

汤承红:听了张校长的这节课,我觉得她的教学形式非常丰富,内容由浅入深,从认识到实践,尤其是行动表格的设计,非常符合心理学的规律。让学生在愉快的体验中受益。

申海文:听了张校长的这节课,让我收获很多。这堂课摆脱了以往单调的说教形式,创设了大量的情景化教学,把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家庭生活搬入课堂,使学生保持了浓厚的学习热情,突出了“温馨”二字。

徐瑾:这节课的重点是指导爱心形象,激发学生争当爱心小天使的情感。

教学设计新课引入非常有特点,从介绍学生姓名引入天使的含义,自然无痕引入课题,非常贴切自然。第二部分的学习体验不忘突出学校的感恩活动引入,很好地达到品社学科与学校活动紧密联系。其次教师注意在教学中结合真实榜样,真实的情景更能达到教育学生的作用。

另外这节品社课还结合音乐学科元素,安排学生唱唱《我的好妈妈》,通过唱一唱,动一动,调动学生学校积极性。同时也从唱歌活动中表达了队妈妈的感谢。最后教师安排的操练活动多样化,从让学生辨析——角色扮演——看录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完成行动记录表。多方面帮助学生从课内到课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操练活动不知不觉中学生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章萱珺:教师在教学时设计了许多有趣的实践活动,比如让学生辨一辨、演一演、唱一唱甚至和客人老师互相交流,都以学生为主题,通过自己的行动来理解课文内容,并带到平时的生活行为习惯中去,让好的行为得到强化。这样的教学避免了说教,而是潜移默化第教育学生。课堂中播放的歌曲都是以“爱心”为主题,虽然没有刻意让学生去学、去唱,但是在音乐声中进行教学,可以不知不觉地影响学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也营造了温馨的课堂氛围,让我获益匪浅。

景虹:张校长的《爱心小天使》这节课中有许多和那海鸥的素材,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活动形式深深吸引好动的一年级学生。其中有一段结合学校感恩活动摄制的视频片段,当中有许多班中学生的身影,当时张老师让其中的一部分学生交流自己为什么这样做,并让学生 判断他们的行为九城的上市“爱心小天”,我觉得如果当时能够让更多的学生来交流,学生对于怎么样的行为是对的。对后来的辨析题也会有更好的辅助作用。

张校长注意到了品社课的课外延伸,设计了表格,让学生在课后根据自己的行为来评判打分,这样学生在品设可上学到的内容得以在学生的生活中运用,学生的行为和认识有了很大的提升,品设学科的导行效果也有了最好的体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8 08:4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