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走进课堂,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
数学问题教学是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中的。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 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趣味数学,体会到数学的魅力。
生活问题引向课堂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起到相当大的作用,如何有效的利用生活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我想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处理:
一、数学再现生活,培养观察能力
数学教学要紧紧把握这样的理念:“对数学实现再创造,使数学顺应人类学习的需要,走向生活、走向大众,以开放的体系再现数学的基本过程,再现数学与大自然和人类千丝万缕的联系”。大自然是数学教学的最好课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带领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观察自然、学习数学,增长见识。如结合“百分数——利率的问题”的课堂教学,教师可带领孩子到社会中去进行调查感受收集,自己去储蓄所存、取,计算一下利息。体现数学的应用意识和孩子活动化意识,让孩子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及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知识不是枯燥无味的,身边时时刻刻都有数学陪伴。
另外,数学教育是要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基本学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然而,现行教材中,往往出现题目老化,数据过时,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为遥远的情况,如:加工零件、修路等方面的知识,与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今天相比,现用的教材显然不能适应新形式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的数学信息资料来处理教材,整理教材,重组教材内容。例如:我在讲解求长方体表面积复习课时,针对学生不了解教室围墙涂成绿漆是怎么回事的情况,而把教科书上题目改编成计算教室瓷片围墙的表面积,不需过多讲解,学生就很明白,并且还很感兴趣,因为他们可以用求表面积的方法来解决身边的生活问题,我就趁热打铁,让他们求贴教室的围墙要用多少块瓷砖?看到学生拿着米尺和格尺去量教室的长、宽和围墙的高以及瓷砖的长、宽,我明白学生开始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了,在学生测量和计算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慢慢的锻炼出来了。这样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生机。
二、生活中学数学,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教师要引导孩子留心观察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同时有目的地开展一些课外活动,为孩子提供观察生活的环境和机会,让孩子从中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的积累。激发孩子热爱生活,养成留心生活的好习惯。在生活中感受数学,在意地把生活问题用数学方法来解决。许多应用题的教学、计算教学都能够从生活中找到原型,但在传统的教学中却忽视了这一点。因此我们普遍感觉数学知识抽象,孩子难学、教师难教。引导孩子观察生活,找到生活的原型,孩子普遍学习兴趣浓厚,参与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良好。例如,在教学利息这一课时,课前先让每位孩子调查自己家附近的银行、信用社,了解现在的利息是多少,怎样缴税等情况,然后在课堂中相互交流计算方法及结果,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调节者,引导孩子自主探索、相互合作、自我发现、体验成功。
数学教材中的问题多是经过简单化或数学化了的问题,为了使学生更好的了解数学的思考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必须善于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具有发散性和趣味性的问题。例如在教学《工程问题》之后,可以出一道这样的题目:老师带了一些钱去买一套上、下两册的书,我带的钱如果只买上册,恰好能买40本,如果只买下册恰好能买60本。那么我带的钱能买几套这样的丛书?这道题目突破了常规"工程问题"的命题方式,提高了命题的趣味性和生活性,学生在思考这类问题的时候,就要能够举一反三,学以致用,提高了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解题的技巧,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创设情境,联系数学和生活。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学生能从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这是学生已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研究问题,但研究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所以教师还应通过动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真正做到生活联系数学,数学为生活服务。
为了在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扩展空间概念,不断增强几何意识,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动手操作,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实践中的几何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几何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例如:在讲解一个长方体的体积和另一个长方体的体积相等,它们的表面积不相等时,我拿来一根细长的长方体木条,当场从中间断开,然后折叠,学生一看就明白了,体积没有变,但是露出两个小小的面的同时,两个大大的面被压住了,经过比较,学生就知道了体积相同的长方体,表面积不一定相等。这样设计虽然简单,但是可使学生加深理解表面积和体积之间的关系,而且启迪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帮助他们理解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从这一问题可以让学生衍生出多个平面和立体图形的问题,再如:多少个小正方体可以组成一个新的正方体?这样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是富有激情和魅力的,对于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增强学生的积极性都十分的重要。
总之,教学问题解决的方法很多,它们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差别,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生活实际,抓住典型事例,教学生思考方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使学生发现生活数学,喜欢数学,让数学课堂教学适应社会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数学生活”意识,真正地在生活中学数学,把数学为生活所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