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真诚天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数学实例论文集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08-6-25 17:4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数学实例论文集

运用份数 巧妙解题

有些分数应用题,用一般方法进行解答比较麻烦,如果考虑用份数进行解答,则能迅速求出答案.

例1、某工人在二天内加工完一批零件,第一天完成了这批零件的9/20  ,第二天比第一天多加工了2/9  ,比第一天多加工了30个,问第二天加工了几个?

分析与解:这题的一般解法是求出这批零件的个数再进行求解,但也可运用份数巧妙进行求解。因为第二天比第一天多加工了2/9  ,即为将第一天加工的零件平均分成9份,第二天比第一天多加工了2份,正好多加工了30个,因此可得,第二天加工的零件个数为:30÷2×(9 + 2)=135(个)。

例2、甲、乙两辆汽车用同样的速度同时从A、B两地相向开出,行了4小时后,两车还相距离120千米,正好两车还相距全程的 3/11 ,求甲、乙两车每小时行几千米?

一般解法:A、B两地的距离:120÷ 3/11=440(千米),甲、乙两车4小时共行的路程为:440-120=320(千米),甲、乙两车的速度和为:320÷4=80(千米)。甲、乙两车每小时行的速度为:80÷2=40(千米)。

巧妙解法:因为两车行了4小时,正好相距全程的  3/11   ,因此可将A、B两地的全程平均分成11份,两车还没有行的路程占其中的3份,刚好是120千米,每份则为:120÷3=40(千米)。因为在4小时内两车共行了其中的8(11-3)份,且甲、乙两辆汽车的速度相同,因此可知,每辆汽车在4小时内各行了4份,即为每辆汽车每小时正好行了其中的1份,所以可得,甲、乙两辆汽车每小时行的速度即为40千米。

例3、一批零件共1200个,平均分给甲、乙两人加工,经过8小时,甲完成了任务,已知乙的工作效率是甲的 5/6 ,问乙还剩下几个零件尚未加工?

分析与解答:这题的一般解法是,先求出甲、乙每小时各加工几个零件,然后再求出乙已加工了几个零件,最后再求出乙还剩下几个零件未加工。但我们也可换个角度思考,并运用份数进行巧妙求解。

因为由题目的已知条件可知,乙的工作效率是甲的 5/6   ,因为两人同时加工,到甲完成自己的任务,两人所用的时间相同,工作时间一定,工作总量同工作时间成正比例,因此可得乙加工的零件总个数也是甲的  5/6  。因此可得,甲加工的零件为6份,乙加工的为5份,这批零件的总个数为:6×2 =12(份)。当甲完成了任务,甲、乙两人共加工了11(6+5)份,还剩下1(12-11)份,这1份即正好是乙尚未加工的,所以可求出,甲加工完这批零件,乙还剩下的零件个数为:1200÷12=100(个)。

例4、在一个盒子里原来有黑白两种棋子各若干只,现在如果增加10个黑棋子,则白棋子占总数的60%;如果再增加30个白棋子,则白棋子占总数的75%。问盒子中原来有白棋子和黑棋子各多少只?

分析与解答:因为增加了10个黑棋子,这时白棋子占总数的60%,即白棋子占总数的 3/5 。这时,黑、白棋子的总数为5份,黑棋子占其中的2份,白棋子占其中的3份。后来再增加30个白棋子,这时白棋子占总数的75%,即白棋子占总数的 3/4 。这时黑、白棋子的总数为4份,黑棋子占其中的1份,白棋子占其中的3份,白棋子是黑棋子的3倍。这时,黑棋子不变,仍为2份,白棋子则为6份,比原来多了:6-3=3份,正好是30个,因此可得每份棋子的数量即为:30÷3=10(个)。这时黑棋子为:10×2=20(个),白棋子为:10×6=60(个)。所以可知,原来黑棋子的个数为:20-10=10(个),白棋子的个数为:60-30=30(个)。

例5、一批零件共1200个,平均分给甲、乙两人加工,经过8小时,甲完成了任务,已知乙的工作效率是甲的 5/6 ,问乙还剩下几个零件尚未加工?

分析与解答:这题的一般解法是,先求出甲、乙每小时各加工几个零件,然后再求出乙已加工了几个零件,最后再求出乙还剩下几个零件未加工。但我们也可换个角度思考,并运用份数进行巧妙求解。

因为由题目的已知条件可知,乙的工作效率是甲的 5/6  ,因为两人同时加工,到甲完成自己的任务,两人所用的时间相同,工作时间一定,工作总量同工作时间成正比例,因此可得乙加工的零件总个数也是甲的 5/6  。因此可得,甲加工的零件为6份,乙加工的为5份,这批零件的总个数为:6×2 =12(份)。当甲完成了任务,甲、乙两人共加工了11(6+5)份,还剩下1(12-11)份,这1份即正好是乙尚未加工的,所以可求出,甲加工完这批零件,乙还剩下的零件个数为:1200÷12=100(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8-6-25 17:4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数学实例论文集

运用反比解题

有些应用题,有时用一般方法进行求解会感到较为麻烦,如能运用反比进行求解,则能灵活处理并迅速求出答案。

例1、甲、乙两人要植一批树,若两人各自单独植这批树,甲比乙要多用 1/3   的时间,若两人共同植这批树,完成任务时,乙比甲共多植树50棵,问这批树有几棵?

分析与解答:因为单独植这批树,甲比乙需多用 1/3   的时间,即甲与乙工作时间的比为:(1+  1/3   )∶1 =  4∶3 。因为工作总量一定,工作效率与工作时间成反比例,因此可得,甲与乙的工作效率比为3∶4 。又因为两人从开始植树到结束,所用的时间相同,因此两人完成植树总棵数的比也为3∶4,因此可得,这批树的棵数为:50÷(4 - 3)×(4 + 3)= 350(棵)。

例2、甲、乙两列火车单独行驶,从A到B地所用的时间比为4∶5,两列火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相遇时,甲车行了300千米,求A、B两地的距离。

分析与解答:因为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甲、乙两列火车单独行完全程用的时间比为4∶5,因此甲、乙两列火车的速度比是5∶4 。因甲、乙两列火车行的时间相同,因此甲、乙两列火车行的路程比也为5∶4。

解:设A、B两地相距X千米,则:

        300∶X = 5∶(5 + 4)

                 X = 540

即A、B两地的距离是540千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6-25 17:4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数学实例论文集

用分解质因数法解题

例1:一个整数A与7920的乘积是某一个数的平方,求A的最小值及这个数。

分析与解答:这题显然只能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进行求解。因为7920×A= 2 4×3  2 ×5×11×A= 4 2 ×3 2 ×5×11×A,因此可知,A的值只能为5×11=55。这个数则为:4×3×55=660,即这个数为660。

例2:有一个长方体,打算将它切成两个长方体,如果切面与前后面平行,则切成两个长方体后表面积增加174平方厘米;如果切面与左右面平行,则表面积增加138平方厘米,如果切面与上下面平行,则表面积增加1334平方厘米,求这个长方体的体积。

分析与解答:解这题的关键是求出长方体的长、宽和高。可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进行分析与解答。

设这长方体的长、宽和高分别为A、B和H。如果切面与前后面平行,增加的是前后面的面积,前(或后)面的面积则为:174÷2=87(平方厘米)。即A×H = 87;同理,左(或右)面的面积为:138÷2 = 69(平方厘米),即B×H = 69;上(或下)面的面积为:1334÷2=667(平方厘米),即A×B=667。

因为87 =29×3,69=3×23,667= 29×23,因此可知这长方体的长、宽和高分别为29厘米23厘米和3厘米。

因此可求得这长方体的体积为:29×23×3 = 2001(立方厘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8-6-25 17:4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数学实例论文集

运用假设法解题

有些数学习题如果能用假设的方法,可以解得更巧妙.

例1、某部战士乘车外出执行任务,原计划每辆车坐30人,则多出7人,后来又增加了100人,而原先准备的车又调走了一辆,因此每辆车改乘36人,这样还多出5人,问原计划多少人执行任务?

分析与解答:这题数量关系较为复杂,可考虑用假设的方法进行求解。

假设原先准备的那辆车不调走,又增加了100人,可得,每辆车坐30人,则多出:7+100=107(人);每辆车坐36人,则少:36-5=31(人)。因此可知,原先准备的车辆数为:(107+31)÷(36-30)=23(辆)。所以可知原计划执行任务的人数为:30×23+7=697(人)。

例2、快、慢两车同时分别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4小时后,快车距乙地还有120千米,慢车距甲地还有全程的40%。已知快车每小时比慢车多行20千米。求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分析与解答:这题中因为快车和慢车虽然同时开出,但两车没有相遇,按相遇问题的一般思路求解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可转换角度进行思考并求解。

假设快车和慢车同时从甲地开往乙地,行了4小时,这时快车距乙地还有120千米,慢车距乙地还有全程的40%,因为快车比慢车每小时多行20千米,因此可得,这时慢车与快车之间的距离是:20×4=80(千米),这样即可得,慢车距乙地的距离是:80+120=200(千米),正好是全程的40%,因此可知,甲、乙两地的距离是:200÷40%=500(千米)。

例3:一个圆锥体的体积是一个圆柱体体积的25%,已知圆锥体和圆柱体和底面直径均为18厘米,圆柱体的高为12厘米,求圆锥体的高为 几厘米?

一般解法:先求出圆锥体的体积:3.14×(18÷2)2×12×25%=763.02(平方厘米);再求圆锥体的高:763.02×3÷[3.14×(18÷2)2 ]=9(厘米)。

巧妙解法:假设圆锥体的体积和圆柱体的体积相等,则圆锥体的高应为:12×3=36(厘米)。而圆锥体的体积是圆柱体体积的25%,因此可得,圆锥体的高为:36×25%=9(厘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8-6-25 17:4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数学实例论文集

换个角度进行思考

有些数学应用题,用常规思路解答有时会感到无从下手,如果掉换一个角度进行分析,则能巧妙进行解答。

例1、某人有甲、乙、丙三个容器,若将水注满甲容器后,再把甲容器的水倒入乙容器,乙容器倒满后,甲容器还剩下原来水的  2/7  ,若把乙、丙二个容器注满水后,再将乙、丙二个容器的水全部倒向甲容器,这时甲容器尚差10升水才能满,已知甲、乙、丙三个容器的容积和是270升,求甲、乙、丙三个容器的容积各是多少升?

分析与解答:这道题的数量关系较为复杂,我们可根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换个角度进行分析与解答。因为由题知道,将甲容器注满水再倒向乙容器,乙容器倒满后,甲容器还剩下2/7  ,因此可知,乙容器的容积是甲容器容积的:1-2/7 = 5 /7   ,若设甲容器的容积是7份,乙容器的容积则为5份。又因为乙、丙二个容器注满水后全部倒向甲容器,这时甲容器尚差10升水才能满,因此可以知道,乙、丙二个容器的容积和比甲容器的容积少10升,假设乙、丙二个容器共再多装10升水,这时可得,乙、丙二个容器的容积和与甲容器的容积相等,这时三个容器的容积和是:270+10 = 280(升)。因此可得,甲容器的容积是:280÷2 = 140(升);乙容器的容积是:140÷7× 5   = 100(升);丙容器的容积是:270-140-100 = 30(升)。或:140-10-100 =  30(升)

例2、 一辆汽车以每小时5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行了4小时后,还距中点20千米,求这辆汽车行完全程要用几小时?

分析与解答:这题的一般解法是求出甲、乙两地的路程,再进而求解。但可利用题目中的中点这个特殊条件,采用对折法巧妙求解。

因为汽车行了4小时距中点还有20千米,行2个20千米要用:20×2÷500=  0.8(小时)。行了2个20千米,还要再行4小时,才能到达乙地。因此可得,这辆汽车行完全程要用的时间为:4×2+ 0.8 =8 .8 (小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6-25 17:5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数学实例论文集

深挖条件 巧妙解题

有些习题在解答时,有的条件未必全有用,只有深挖题目中的条件,则能化难为易,巧妙求解。

例1、某校六年级(1)班有学生40人,其中女生占1/4 ,后来又转来一些女同学,这时女生占全班人数的2/5  ,问转进女生几人?

分析与解答:因为男生原来占全班人数的:1-1/4 =3/4  ,转来了一些女生后又占全班学生的:1-2/5 =3/5  。因为男生人数前后未发生变化,一直为3份。但因为转进了女生,前班人数发生了变化,原来全班人数是4份,现在则是5份,比原来多了1份,多的正好是女生的人数。因此可知,转进的女生人数为:40÷4=10(人)。

例2、甲、乙两人要加工一批零件,甲每小时加工25个,他加工了4.8  小时后,乙才开始加工,因为乙采用了新工艺,用了1.6 小时以后,就加工了与甲同样多的零件,问乙每小时加工几个零件?

分析与解答:因为甲、乙两人加工的零件个数相等,而加工数量相等的零件,乙用的时间是甲的:1.6 ÷(1.6 +4.8 )=1/4 ,因此可知,乙每小时加工的零件个数应是甲的4倍。所以可得,乙每小时加工的零件个数是:25×4=100(个)。

例3:小张步行从甲村到乙村去,小李骑自行车从乙村到甲村去,他们同时出发,1小时后在途中相遇,他们继续分别前进,小李到达甲村后就立即返回,在第一次相遇后40分钟,小李追上了小张,他们又分别继续前进,当小李到达乙村后又马上折回,问追上后多少分钟,他们再次相遇?

分析与解答:这题既象是工程问题,又象是行程问题,因此会感到无从下手,其实只要认真进行分析,找出解题的关键,这道题目即能迅速求解。

解这道题的关键是求出小张和小李两人一共行了几个全程。小张和小李两人分别从甲、乙两村同时出发,1小时后两人在途中第一次相遇,这时两人共行了一个全程;因此可得,小张和小李两人共行一个全程要用60钟;小李到达甲村后立即返回,40分钟后追上了小张,这时两人又共行了一个全程,这时两人共行了二个全程;两人继续分别前进,当小李到达乙村后又马上折回,如果小李同小张再次相遇时,两人又行了一个全程,这时小李和小张两人共行了三个全程。因为两人共行一个全程要用60分钟,两人共行三个全程要用:60×3 = 180(分)。因为两人从同时相向出发到各自分别返回再到小李追上小张,已用了:60 + 40=100(分)。因此可得,当小李到达乙村后又马上折回,他们再次相遇用的时间为:180 - 100 = 80(分)。

例4:甲、乙两个工程队合做6天完成了一项工程的一半,这时乙队调走,余下的工作由甲队单独做10天完成。求甲队的工作效率比乙队多百分之几?

分析与解答:这题目的一般解法是先求出乙队的工作效率,再求乙人的工作效率是甲队的几分这几,但也可用比巧妙求解。

由题知,甲、乙两队的工作效率和与甲队的工作效率的比是:1/6  ∶1/10= 5∶3,乙队的工作效率即为:5 - 3 = 2。因此可得,甲队的工作效率比乙队多:(3 - 2 )÷2 = 5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08-6-25 17:5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数学实例论文集

运用份数巧解题

有些应用题如用一般方法进行求解时较为麻烦,这时可考虑用份数进行求解。

例1、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行40千米,5小时到达,返回时速度提高了 1/4,问返回时比去时少用几小时?

分析与解答:因为返回时速度提高了1/4 ,可设去时的速度为4份,则回来时的速度为5份。因为甲、乙两地的路程一定,因此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所以可知,去时的时间为5份,返回时的时间为4份,每份即为1小时,返回时用的时间为4小时。因此可得返回时比去时少用的时间为:5-4=1(小时)。

例2、一辆汽车从一辆自行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向而行,汽车每小时行50千米,自行车每小时行10千米,两车上遇后各自仍沿原方向行驶,汽车到达乙地后立即返回,行到刚才两车相遇地点时,自行车在前面10千米处,求甲、乙两地的距离?

分析与解答:因为汽车的速度是自行车的:50÷10=5倍,设自行车行1份,汽车则行5份。因此可得,第一次两车相遇时,汽车行了5份,自行车行了1份,甲、乙两地的距离为:5+1=6份,当汽车到达乙地后立即返回,并行到刚才两车相遇地点时,汽车又行了2份,距乙地则为1份。在汽车行2份的时间过程中,自行车行了10千米,自行车行10千米,汽车应该行:10×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09:5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