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持续发展
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持续发展
□蔡宏圣(江苏省启东市教育局教研室)
□杨桂花(江苏省启东市南苑小学)
一
数学学习应成为学生形成健全人格,获得终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力量源泉。
1.新的数学观孕育着新的数学教育观。
数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具有极其重要的文化价值。数学是一种语言,可以训练学生对世界进行精确、简洁的表述;数学是一种思想方法,可以训练学生推理获得可靠的知识和培养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数学课程作为传播人类文化的基本方式之一,应该也能够对人的全面发展发挥更大的促进作用。
2.新的教改方向衍生着新的数学教育观。
在科学与人文交融的教改大潮昭示下,数学教育也理应克服只见概念规律不见人的偏颇。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地、全面地看待学生,给予每个学生创造、表现、成长的机会,把人的持续发展作为课程关注的焦点。
3.新的时代呼唤着新的数学教育观。
学生在学校教育中能否获得持续发展的能力和动力,直接关系到其将来能否在社会中立足,关系到其一生的发展状况。显然,小学数学教育应该着力于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让他们终身受益。
二
1.引导学生做个有素养的人,奠定持续发展的基础。
(1)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语言交流。能用图、表等数学语言形式简洁地表述日常生活的某些事情。能用数学语言把自己的想法加以说明。教学中可这样分阶段训练学生:试说,学用数学术语(即概念)说话看说,能说清数学公式、规律推导过程、数学实验的演示过程独立说,能运用一定的句式讲清楚自己的想法。教学的关键是创设一种师生间、生生间相互交流的课堂环境,让学生有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
(2)让学生接触一些近代、现代数学的基本思想。应该腾出些时间让学生接触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的近、现代数学的基本思想,给予学生一双数学的眼睛。
(3)让学生领悟数学的思想观念。数学的思想和观念是在数学知识充分获取的基础上形成的,它们广泛支配着知识的应用。就数学学习而言,“唯有这些(数学)精神、思想、方法的启发、锻炼、体验,才是不仅在数学,而且在一切科学技术中,是在人生的各方面筹划各种事业飞跃发展所绝对必须的。”
2.引导学生做个有责任心的人,确立持续发展的方向。
(l)学会对自己负责。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塑造学生做事认真负责的品行。
(2)学会对他人负责。一般说来,履行责任就意味着个人的奉献。教学中有许多契机,可以培养学生对他人的深厚感情,培育一颗爱心,引导学生学会对他人负责。
(3)学会对集体负责。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的参与中树立这样一种意识,把集体的荣辱和各个成员的尽力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4)学会对社会负责。数学以其独特的方式描绘着现实世界,教学中要密切联系实际生活,有目的地选取材料,用数据的力量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环境观、人口观、社会责任感。
3.引导学生做个会学习的人,掌握持续发展的技术。
(l)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确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动机的激发与维持能大大地促进学习。教学中特别要注意在旧知和所要讲授的知识间制造一种“不协调”,用知识本身的力量去吸引学生技入学习,体会学习的快乐,确立向往学习的心理倾向。
(2)有意识、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是学习过程中的各种方式、手段、途径规范化的结果,学生不可能天生就具有,也不可能在学习过程中自发掌握,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加以指导和训练。
(3)在独立学习的尝试中,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的方法与能力都不是可以用灌输获得的,教学中要给学生创造训练的机会,使学生技能逐渐内化,成为学生经常性的行为表现。
4.引导学生做个善于合作的人,给予持续发展的保证。
(l)设置障碍,促合作。现在的小学生一般都是独生子女,自尊心、自我意识强,并不善于与人交往合作。教学中要注意设置障碍,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与同学的不断交流与合作、不断相互帮助和支持中,感受伙伴问的友谊和真情,从而愿意与其他个体进行交往与合作。让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中,体会到快乐、成功,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学习交往、练合作。学生间的交往、合作是否顺利、融洽,取决于学生是否掌握一定的交往合作技巧,可以重点训练学生学会听和学会讲。
(3)创设条件,勤合作。教学中尽量地压缩教师讲解的时间,放手让学生面对面地共同解决知识疑难,友好合作做实验,热烈讨论辨是非,学数学的过程也就是学交往、学合作的过程。
5.引导学生做个富有情趣的人,注入持续发展的动力。
(l)体验成功,学有乐趣。让学生体验成功、无论是对他现在的发展,还是今后的持续发展。都是必不可少的。为此,教师在课堂上要适时地向学生流露自己的爱,让学生感到老师在注目着他们。要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让每个学生都有他适合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速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提供获得成功的机会。
(2)优化教法,学有信心。学生对学习的信心来自于“能学”的经历。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教学的趣味性、直观性、艺术性,使每个学生产生“我能行”的情绪体验。像低年级数学,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组织教学,让学生感到数学是亲切的,数学就在身边,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6.引导学生做个敢于创新的人,开发持续发展的潜能。
(1)在尊重、宽容中,保护学生创新的冲动。儿童天生好奇,喜欢发问,他们都具有对问题敏锐的火花,但由于知识经验、思维能力有限,提出的问题可能很幼稚,或者说根本不像个“问题”。此时,老师的态度决定了这点点火花是否将燃成满腔的创新热情,老师的尊重与宽容是至关重要的。要尊重儿童人格,让学生感到平等。
(2)在自主探究中,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教学不应当仅仅是一种知识的传授过程,也应当是与此有关的人类创新过程的揭示、再现,继而给学生有所启迪的过程,这应是创新教学的精髓所在。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的观点给我们组织这样的教学予很大的启示、他说,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即由学生自己把要学的数学知识创造或发现出来。如同只有在游泳中才能学会游泳一样,学生也只有在创新中才能学会创新,勃发创新的欲望。
(3)在开放教学中,给予学生创新的自由。创新不是自我封闭、自我孤立的活动,不应当局限于课堂上,束缚在教材的范围内。这不行,那不行,这不对,那不对,标准程序、标准答案只能培育出循规蹈矩的学生。人只有在自由的创新中才能焕发创新的活力和豪情。
开放教学方式。封闭的教学把学生的生命活动束缚在教师预定的教案轨道里,把课堂教学异化为执行教案的过程,剔除了学生自主创新的可能性。课堂教学要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智慧感悟,就应该创设活动化、开放性的情境,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实现所学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
开放习题练习。做习题是学好数学所必须的,但要抛弃那种纯粹的数学形式训练,使用些条件欠缺或多余、答案不唯一的开放题,让学生主动获取条件,作出富有个性的判断,而不要人云亦云,不敢越标准答案半步。如有位一年级老师设计了这样一题:在2、4、6、9、10五个数中,哪一个数与其它数不同?比一比谁的答案多。较好地鼓励一年级学生标新立异。
开放学习时空。经常组织调查活动、实践活动,不只是在课堂上,还在生活场景中、在社会实践中学习“活”的数学。
三
给学生持续发展的课堂教学呈现出新的特点。我们肤浅地认为,给学生持续发展的课堂教学:
☆应呈现有教育价值的教学内容。呈现的教学内容应走出数学的“金字塔”,以开放的姿态展示数学与自然、数学与人类社会千丝万缕的联系,走进儿童的生活。内容或者来自于他们熟悉的学习生活,或者采自于当今社会的热点,或者是有趣的数学史料,或者是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组织内容时要引进问题,通过好的问题去启导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带着明确的解决问题的愿望去探索新知识,形成新技能,使数学的学习过程成为学生领悟数学价值、更好地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
☆应创设利于学生自主的教学情境。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学中要提供尽可能多的观察、操作、实验、调查,以及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机会,为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提供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自觉、自由的活动中,焕发主体意识,变传统的被动、消极、接受式学习为积极、主动、探究式学习。学生只有真正建构起自己的认知时,数学学习才是富有成效的。
☆应承认不同学生间的差异。关注学生持续发展的课堂教学应面向每个学生,选用教学方法时要充分考虑到儿童间有差异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都想学、愿学和会学,让每个学生至少在某个方面有经常体验成功的机会。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不追求各阶段发展的划一,而追求个体最终发展的最大化,这应是持续发展的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
☆应充分发挥教学的机智。关注学生持续发展的课堂教学是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师和学生都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每一节课的教学进程是唯一的、不可复制的。课堂中可能发生的一切,教师不可能在备课中都考虑到,教学不应是执行教案的过程,而是师生生命活动的多方面相互作用、共同进行创造活动的过程。教师在活的教育情境中将充分发挥教育的创造性。
☆应关注学生整体的生命活动状况。持续发展的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关注的应该是人——一个有情有义、有血有肉、完整的人。评价不应只限制在学生的知识、智能领域内,还应考虑到学生生命活动的其它方面。在数学课上,不应只引导学生学数学知识,练数学技能,进行数学思维训练,还应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世界,认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间的关系,学习交往,磨砺意志,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确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等等。总而言之,评价应着眼于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学做人,为其今后一生各种可能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