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二、精读课文自学释疑 三、延伸拓展 总结全文 | 1、在我国戏剧舞台上一直塑造着这样一个人物:面黑如炭,断案如神,刚正不阿,他就是——包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包公断案的故事——《包公审驴》。板书课题。2、一看课题我们就知道,这案子非同一般,包公居然审的是不通人语的——驴,这真是一桩——奇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梳理主要问题,写在黑板上)3、这是一篇记事的文章,记事的文章就应该由几部分组成?4、你能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课文分成三段吗?再给每段起一个小标题。快速浏览课文,试分一分。板书:为什么审 怎么审 结果怎样 换驴 审驴 得驴(一)学习第一部分1、为什么要审驴?自读课文第一部分2、找出描写两头驴的词句勾出来王五的驴,为什么被称为四条腿的宝贝?王五是怎样对待他的驴?为什么王五会惊慌失措,又气又恨呢?3、对比读,感受两头驴相差太大,理解王五当时的心情。 4、勾划出描写王五此时心情、动作的句子,指导朗读。(二)学习第二部分1、包公是怎样审的,找出包公怎么做的,怎么说的语句,用波浪线勾下来,读一读。2、自读3-9段,做批注:勾画自己最感兴趣的语句,自己感受较深的语句,写下自己的认识,记下自己的疑问。3、集体交流,汇报所得,抓住包公的表现。(1)“包公了解了案情,皱着眉头想了想……”――说明包公经过思考,已找到了解决办法。(2)“赶紧把嘴套给驴套上!不要给它吃,不要给它喝,把它严严实实关上三天!”――说明包公了解驴的本性,他这样做为驴自己找家门垫定基础。 当学生交流到此,顺势指导学生读出包公威严、胸有成竹、沉着的语气,并感受包大人遇事沉着、足智多谋的品质。(3)“把这头冒名顶替的蠢驴打四十大板,要用劲打!”――可见包公做事果断,决不心慈手软。(4)“与此同时,这个消息向四面八方传开了,人们都十分吃惊,这真是有生以来闻所未闻的奇案”――理解“闻所未闻”一词,抓住“奇案” 奇在哪里?又是怎么审的?这叫“奇审”,审案的人真是“奇人”那。3、小结“审驴”这一部分说一说包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三)学习第三部分引导学生读这一部分,小结能成功找到驴的原因。 1、想一想故事里都有谁使用了计谋?(包公:欲擒故纵、假痴不颠,声东击西;王五:将计就计;小偷:偷梁换柱)包公所使用的计谋应用在断案正途,可称为智谋,偷驴人使用的计谋用在歪门邪道上,只能被称作阴谋。只有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应用在正确的地方,将来才能是一个有用之材。2、请你评价一下文中人物:包公、王五、偷驴人。3、表演课本剧。 | 通过理清课文线索,为学生理解阅读课文做好铺垫。 在阅读时注意比较,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王五丢驴时焦急的心情。 激发学生质疑能力,引导学生自主释疑。 引导学生认识计谋应该用在正确的方面,不要耍小聪明,应该有大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