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与你同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六年级语文下册备课资料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08-6-24 07:2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六年级语文下册备课资料

标题:《学弈》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文言就象一艘大船,承载着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
,与我们现在的白话相比,文言好比是根,白话是枝叶,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文言文《学奕》,课文讲的是学下棋的事情,我们呢,可要从中学习一下文言的朗读、理解了。
师:你们知道“弈”是什么意思吗?
生:学棋。
师:学弈就是——
生:学下棋。
师:围绕学下棋课文讲了件什么事呢?请你一字一句地读读课文,注意把音读准。
(生自学三分钟)
师:把你认为难懂、难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生读。
师:现在请大家看着大屏幕,不加拼音,谁来读一下。
(生读,师打断)
师:你觉得她哪个字读不准,可以帮她纠正一下。
生读。
师:刚才大家读这篇古文你读起来有什么感觉?
生:别嘴。
生:难读。
生:读不通顺。
师:你觉得哪些地方最难读。
生读难读的句子。
师:老师也想配上音乐来背诵一下,请你听过之后给老师一个评价。
师背诵,生给以热烈的掌声。
师:你们为什么给老师掌声。
生:你读得很有节奏。
生:很有感情。
生:该重的重了,该轻的轻了,抑扬顿挫。
生:字音读得很准。
师:其实老师第一遍读时也觉得不好读,非常难懂,你觉得老师是怎么读懂的?
生:经常练习。
生:我觉得你理解得快。
生:你把意思弄懂了。
师:对,多读多练,就会像刚才你们所说的那样,把文章读得有节奏,抑扬顿挫。你想试试吗?接下来你来试一试。
生读。
师:怎么把文章读懂呢?
生:结合注释理解。
生:查字典。
师:还可以向周围同学请教。好,开始吧。
生自己练读。
师:通过刚才的读,你都把哪句话的意思弄明白了,哪句话还没有弄明白?
生解释理解了的句子的意思。
生:我不明白“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生:“为是其智弗若与?”我不明白。
生:……
师:有没有把这几句话弄明白的。
生解释弄明白的这几句话。
师:谁能连起来把全文意思说一说。
生说全文的意思,比较流利。
师:鼓掌,非常的通顺、连贯。下面老师配上插图,你会说说它的意思吗?
生再说。
师:他说得怎么样?
生齐说好。
师:怎么没表示呀?生鼓掌。谁再来说一说。
生再说。
师:她说专心到到致志时,你可以看图那个人的神态、动作。好,她说得这么好,怎么也没有表示呀?(生掌声)
师:好,大家读懂了,也理解意思了,能不能有感情地读一读呢?给你一点时间,自己练一练,我们来试一试。也可以看着大屏幕。
生自己在下面练习。
师找一生读,生鼓掌。
师:他读得怎么样?大家为什么给他鼓掌?(很有感情)但他有两个音读错了?
弗(f?┤簦??╳e欤┦恰?
你再来读一下,好吗?
生再读。
师:这一次纠正了错误,读得很好,读出了文章的韵味,谁能再来试一试?
生再读,读完后下面给以掌声。
师:大家为什么给他掌声?
生:他读得有感情,很通顺。
师:你为什么能读得这么好?
生:我理解了句子的意思,在下面练习了。
师:谁愿意再来试一试。
生读。
师:你读得很有韵味。“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再来读一遍。
生读。
师:“为是其智弗若与?”应读出什么语气?问句,你再来试一试。
生读。
师:好,有“问”的语气了,谁愿意再来问一问?
生读,两次将“弗”读错。
生再读。
师:一齐来一遍好吗?
生齐读。
师:请大家观察一下,这篇文章有一个字反复出现了许多次?
生:“之”。
师:请你找一找这个字分别出现在哪些句子里?它们的意思一样吗?
生分别找“之”字出现的四个地方,并解释其中的意思。
师:大家读通了课文,并且在感情地读了课文。那么,同样是跟弈学棋的两个人?为什么一个人学得好?另一个人学不好呢?
生:一个人专心致志,另一个人三心二意。
生:一个人学得很专心,另一个人想着怎么把天鹅射下来。
师:“专心致志”这个成语就出自这个故事。你们还知道哪些成语出自文言文。
生:掩耳盗铃。
生:揠苗助长。
师:一个人学得专心致志,另一个人学得怎么样?
生:三心二意,心不在焉。
师:你有这样的体会吗?先和同位说一说。
生:有一次老师讲奥赛题,我觉得我会了,就没有认真听,跑神了。结果在做和它同类型的题时就不会了。
生:有一次考试,发下卷子一看,觉得题特别简单,就慌忙做完了,觉得全对,就交卷了,心里还想,我交得真早呀,结果只得了72分。
生:……
生:……
师:我们看不管下棋,还是做其他事。智力是不是最主要的呀?最主要的是什么呀?态度。这真是态度决定一切。
师:我们看这篇文章,刚开始大家觉得不好懂,现在读出了韵味,你们的秘诀是什么呀?
生:先理解意思,认真读,再仔细体会感情。
师:好,同学们都学得专心致志,由开始的不会读,到后来的熟读甚至背诵,其实文言文学习并不困难,秘诀就在多读多背而已。这里老师也有两则短小的文言文,请你自己来读一读。

出示两篇文言文。
师:希望同学们运用这种方法学习更多的文言文,也可以上网、去图书馆查资料学习文言文,使我们的文化底蕴更丰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8-6-24 07:2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六年级语文下册备课资料

《学弈》教学设计

扬州教育学院第二附属小学 吴艳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出示名言警句:
三人行,必有我师。
温故而知新
学而时习之

师:这些警句,你们熟悉吗?谁能把它们读好?(学生读句子)
教师指导他们把句子读好,读出感情。
师:这些文言警句,大家都学过,并不陌生。它们都是用文言写成的,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今天我们学习《学弈》
这篇文言文。(板书:学弈(yì))
1、读题。
2、解释课题。
师:课题并不难懂,让我们来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师有感情地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划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交流,难读的句子,同学之间帮助。(教师提示,注意句中停顿,语速稍慢,并及时鼓励增加信心:你不是读出来了吗?难句子一下子就战胜了。)
4、学生自由读。把难读的地方读读好。
5、指名读全文
(当学生读得好时,师鼓励,第一次接触古文,能读这么好,真不简单!)
6、再看看图,读读书,想想,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呢?
师小结:课文不仅讲了学下棋的故事,还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呢。
(三)、理解课文,体情悟道,内化积累
师:看看注释,想想每句话的意思。
(全文共五句话,分句出示)
学习第一句
1、师范读第一句。师:这句什么意思?
(学生答对后,师及时肯定,消除学生理解古文的畏难情绪,行!你看古文并不难懂吧!)
2、指导朗读,读出感情
师:弈秋是最擅长下围棋的人,多么受人敬佩啊,该怎么读呢?
3、齐读第一句,会背的背。
学习第二句。
师:这句比较长,比较难,请同坐位的同学共同讨论,互相解释,
(小组合作交流)
1、第一桌,一人读一个小分句,并解释一个小分句。
(1)写法指导:“惟弈秋之为听”的意思。
师:你用自己的话把句子说通了,巧妙地颠倒了一下词语的顺序。
(师相机注上颠倒符号,惟听弈秋之为)
(2)学法指导:“一人虽听之”中的“之”与“通国之”中的“之”意思同吗?
师:文言文很精练,古文中的“之”在不同的句子中,意思不一样。这种现象,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值得去探讨。
2、第二桌。一人读句子,一人解释这句。
师:解释得更好了,意思弄懂了,大家把一、二两句连起来读读。
3、学生读一、二两句。
4、师指图试背。
5、会背的同学,看图试背。
过渡:掌握得不错,三、四、五句说的是什么呢?
学习三、四、五句
1、自学这几句。注意“俱、矣、曰”这几个生字的读音和意思。
2、读生字,解释生字。
3、你读懂了哪句,就解释哪句。
第三句: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1)学生解释
师:“虽与之”的“之”解释是指前一个人。
“弗若之”的“之”书上没有注释,怎么解释呢?
(师指图,引导学生看图理解)
第四句:为是其智弗若与?
(1)学生解释。
(2)学法指导,古汉语知识渗透。
师:你解释得很好,“说的是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为了使语言精练,作者在“弗若”和“与”之间进行了省略,你能补充吗,把意思说完整?
(相机标添加符号)为是其智弗若……与?
第五句:曰:非然也。
(1)学生解释
(2)顺势,领悟道理。
师:作者说吧,你们同意这个观点吗?(指图)我们也这么认为, 不是他的智力不如他啊,那么是什么原因“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呢?
生:因为后一个人没能做到专心致志地学习。
师:对了,学习应专心致志。
(板书:专心致志)
师:课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生:课文告诉我们学习应专心致志,绝不能三心二意。
小结:作者借《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仅是学习,做什么事都必须专心致志。
4、读好三、四、五句
(1)四、五问答句读读好,师范读。
(2)男女生分别读问句、答句(读出反问的语气和回答时肯定的语气)
(3)三句话连起来读,读出感情,能背的就背。
师:学得不错,今天我们学得好,也是专心致志的结果啊!
(四)、自读自悟,加深理解,语言积累
1、自读、自释全文。
2、愿意读的读,愿意解释的解释。
(1)解释全文。
(2)愿意读的同学都站起来读。
3、看看图,背诵全文。
(五)、课外延伸
师:你知道这课作者是谁吗?
1、学生介绍孟子(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
2、老师推荐课外阅读:孟子所写的文言文故事《拔苗助长》、《掩耳盗铃》、《鹬蚌相争》等。
师:这些都是大家喜闻乐见的,浅显易懂的文言故事,相信你们会喜欢的。
(六)、课后探讨
1、课文中共出现了几个“之”意思各有什么不同?
2、学了古文后,你会发现哪些问题?







二、《 学 弈 》 说 课 稿

扬州教育学院第二附属小学 吴艳

一、说教材

《学弈》一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二册第八组的一篇新选入的文言文。课文写了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的特点,了解古人的思想道德观点,对加强人文教育,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很有好处。
(一)教学目标确定为: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依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4、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孟子。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依据书后注释理解并今释每句话的意思。
二、说教法
一堂好课应面向全体学生,(1)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2)教师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3)应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4)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5)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主动获取。而这篇课文又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在教学中,我组织安排朗读、理解、积累这几个步骤,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以读为本”,重在“理解感悟积累”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了解大意,熟读成诵。教学中坚持“先扶后放”,“先学后教再学”的原则,教师走到学生中去,以平等的心态,鼓励帮助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三、说课堂教学行为策略的具体运用
(一)诵读警句,导手新课,激发兴趣。

兴趣是获取知识,培养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尊重学生的爱好,从学生熟悉的文言警句引入新课,让学生感受到文言并不陌生,文言具有语言精练,含义深刻,发人深思的特点,消除学习文言文学习的心理障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学、易学,为学好本课提供动力。
(二)读通全文,整体感悟,了解课文梗概。
学生初学文言文,首先遇到的难题就是读不通顺。读通课文的前提是基本理解词语的含义及相关联系,初读古文总不能一词一句讲起,而必须从读文入手。因此,教师要做好范读,学生感知正确的句中停顿和语气。在学生自读课文时,让学生找出难读的句子,然后全班交流,在生生互动,师生合作中,先读顺难句,在教师激励性的评价中,学生由读正确,到读连贯,在书声琅琅中,学生兴趣盎然,体会为什么要那样隔词断句,从而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
(三) 读懂全文,激活思维,体现自主。
读懂全文的过程,实际上是对照书后注释,让学生由知道每句话的意思到了解全篇内容,这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必须保证学生自学的时间和空间。新授课文从课题开始,由学生自己对照注释,解释题意,学生顺利回答后,教师及时给予肯定的评价,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树立学生学好课文的自信心。
全文共五句,为了降低解释的难度,让学生逐句理解,采用由扶到放的方法,按照朗读→理解→背诵的步骤进行有序学习。第一句话不难理解,学生说出句子的意思后,教师及时鼓励学生,进一步消除学习古文的畏难情绪,同时体会出这句话的感情,在读懂、读好的基础上,能脱口成诵,从而创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
第二句话比较长,也有难懂的地方,我组织学生采用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互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或思考,或读书,或讨论,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又增强了他们自学能力。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首先让同桌配合,一人读一个小分句,并一人解释一个小分句,在生生互动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从而由“直译”到“意译”,把句意说通顺。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表达,体现答案的多元性,在教师的引导下,渗透古文的学习方法,可以调换词序今译,可以在今译的过程中补充省略的内容等等;还引导学生把握文言中的“之”,“之”在课文中出现多次,让学生在解释中发现同样的“之”在不同的句子中的意思却不一样,从而感受到古文语言精练的特点,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引发学生进一步探讨。
课文的最后三句是议论部分,依旧放手让学生自学来解决,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让学生读懂哪句就解释哪句,同时学生感悟学习方法:如“为是其智弗若与?”这句,让学生补充“弗若”和“与”之间省略的部分,既是对句子的理解,又加深了对古文语言特点的感悟,可谓一箭双雕。“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中的“之”在前面两句学习的基础,自学理解的又一次升华,在生生合作,师生合作中,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四) 熟读成诵,体情悟道,积累语言
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通过会心地朗读,熟读成诵,表现出来,学生在体验、感悟、积累中,产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情感。在弄懂句意的基础上,水道渠成地体会“弗若之”的原因,从而使学到的知识迁移到生活实践中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五)课外延伸
课前,让学生查找作者的资料,学生在搜集整理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独立获取知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大家交流的过程即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后向学生推荐几篇孟子所写的《拔苗助长》、《掩耳盗铃》等故事性强,内容浅显易懂的寓言故事,把课堂知识延伸到课外,增强对文言文阅读的兴趣,从而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
四、一点体会
不管是白话文,还是文言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都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为了保证学生有效的自主学习,教师必须用心做好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6-24 07:2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六年级语文下册备课资料

《匆匆》的教学实录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cén)涔而泪潸(shān)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lì)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pái)徊(huái)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luǒ)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在我国近代文学史上有一位著名的散文大家,他就是朱自清先生。课前我请大家了解了解朱自清先生,做到了吗?
生:做到了。
师:怎么样?把你的收获与大家共同分享一下。
生:据我所知朱自清在清华园里写了非常有名的《荷塘月色》
师:嗯,写了《荷塘月色》,非常有名的散文,还有什么呢?
生:我通过查资料知道他不仅是散文家,还是杂文家,写了很多杂文。
……
师:朱自清先生一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章,尤其他的散文被称为美文的典范,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其中一篇散文《匆匆》,我们把课文读一遍,注意把拼音读准,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开始吧。
生读课文(师板书:匆匆)
出示词语:伶伶俐俐 徘徊 赤裸裸 头涔涔 泪潸潸
师:这些词语离开拼音以后你还认识吗?
读词语。
师:这些词语你理解了哪一个词语。
生:我知道泪潸潸是泪流满面的意思。
生:我知道头涔涔是满头大汗的意思。
生:我知道徘徊是走来走去的时候。
师:我们在什么时候徘徊?
生:犹豫的时候,没事干的时候。
生:无助的时候。
生:思考问题的时候。
生:我们在等待和寂寞的时候徘徊。
师:还理解了哪些词。
生:我理解了伶伶俐俐。就是机灵,灵活。
师:什么灵巧?
生:动作灵巧。
师:对了,动作非常得快,非常灵巧。赤裸裸知道什么意思吗?
生:就是光溜溜的。
师:好,我们再读一遍。
生读词语。
师:读了匆匆这篇课文之后同学们知道了什么呢?还有什么不太明白的地方,提出来,让我们大家共同讨论一下。好,让我们再快速默读一下课文,想一想,画一画,一会我们来交流交流。
生默读课文。
师:来,我们交流交流,你读明白了什么?
生:通过读课文我知道时间飞逝,我们应该珍惜,在比较短暂的一生中留下一些成绩。
师:对,送给同学们一句话“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还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时间一去不复返,要珍惜。
生:我明白光阴似荐,我们应该抓住有限的时间为国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师:哎哟,我感觉你是一个非常高尚的同学,真好,请坐。同学们,在这篇课文中,你们有什么不懂的事可以提出来。(一些学生举手)哟,这么多,这样,其他同学在别人提出问题时做一下标记。
生:我不明白朱自清为什么说“我留着一些什么样的痕迹……”朱自清年轻的时候写了这么多文章,他为了说留下了如游丝一样的痕迹呢,他应该是有了一些成绩的。
生:他为什么说自己越来越空虚了?我觉得他写得文章非常得,收获也越来越多,但我不明白他为什么说自己越来越空虚了。
师:值得探究。
生:我不明白平时的生活都是色彩斑斓的,为什么朱自清说他的生活没有声音没有影子。
师:是啊,我们的生活五彩缤纷,色彩斑斓,为什么作者说他的生活没有声音没有影子呢?
生:我觉得他的生活应该很有意义的,为什么说茫茫然呢。
生:他说“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我不太清楚他们指的是谁?
师:是啊,他们是谁呢?
生:朱自清一生是非常有成就的,他为什么说白白走这一遭呢?
师:我们在理解课文的时候也解决到。
生:我觉得第三自然段写得特别好,把时间写得很匆匆,但不知道用的是什么手法。
师:你想探究一下文章第三自然段的写法。
生:我想知道朱自清的这篇文章里写了十一个问号,但他并没有回答这些问题,我想知道他们的答案是什么?
师:这篇文章问句就是特别多,那么朱自清写这么多问号为什么?他究竟想给大家一个怎样的答案呢,这的确值得我们探究。同学们,真棒,你们让我们看到了北京小学的风彩。问题提得特别好,不仅涵盖面广,而且有深度,有难度。老师总结一下你们的问题有三类,第一类词句,第二是写法的探究,第三类还涉及到了思想感情和这篇文章写作时的时代背景,我相信这些问题在我们读书的过程中都能解决,我们先来读读第一段,仔细地体会体会,读了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开始吧。
生读课文。
师:你知道了什么呢?
生:读了这一段我知道,朱自清认为他的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
生:朱自清很疑惑是不是有人偷了时间还是时间就逃走了。
师:是啊,刚才有个同学说这篇文章问号特别多,我们看看第一段就有几个?
来,我们来一起读读。
生读问话。(聪明的你告诉我……)
师:他在问谁啊?
生:他在问自己,把他的心理活动写出来了。
师:噢,他在问自己,把他的心里话说出来了。还在问谁呢?
生:我觉得他这里有几层意思,第一层他就想把心里话说出来,第二层是让读者发人深省,考虑一下时间去了哪里,以此唤醒大家对时间的觉醒,让大家珍惜时间。
师:说得真好,他可能在问自己,也有可能在问别人,也许是在我所有人,也许是在问你,也许是在问他,也许是在问我。你明白他为什么写这么多问号了吗?刚才问问题的同学明白了吗,你来说说。
生:我明白了他写这么多问话是表达他心里的疑惑,第二他想告诉我们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让我们珍惜时间。
师:说得真好,谁来读读这一段。
指名读。
(学生读得非常好,听课老师鼓掌)
师:让我们为你鼓掌,我觉得我看到的不是咱们班的一个同学,而是我看到就是朱自清先生站在我们眼前,在寻找失去的时间,谢谢,读得真好。同学们,那么我们的时间都到哪去了呢,谁来读一下文章的第二自然段。
生读第二段,师纠正读错的地方。
师:刚才大家提了很多问题,还记得吗(生:记得)这样,我们再轻轻地读读第二自然段,看看你能解决哪一个问题,一会儿把你的智慧说出来,让大家都变得智慧起来?
生读第二自然段。
师:来交流交流吧。
生:我想解决刚才有个同学说不明白为什么朱自清说他的生活没有声音没有影子。我觉得朱自清不是说他的生活不多彩的,他是说时间过得非常地快,让人几乎是感觉不到它已经过去了很多很多年,或者很多很多天。
师:他觉得时间在不经意间溜走,所以他说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问一下,你多大了。
生:十一岁。
师:我们过去了多少日子,四千左右日子了,对吗?我们中国人的寿命平均也就是七十岁左右,现在你们的人生已经走过了七分之一,你感觉到了吗?
生:没有。
师:是的,我们的日子也是没有声音没有影子,在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中溜走了。这个问题谁提的,你理解了吗?
生点头。
师:好,接着来解决。
生:他说“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却乎是渐渐空虚了”我觉得他并不是指他没有留下任何痕迹,而是说给了他这么多时间,过一天少一天。说他的手空虚了,没有留下什么东西,而是说时间慢慢从他手里溜走了。
师:溜走了多少日子。
生:溜走八千多个日子了,他是说日子溜走了,并不是说没有在世上留下什么东西。
师:谁提的这个问题,明白了吗?
生点头。
师:还有谁想补充?
生:不是说他手空虚,而是说他自己所拥有的时间一点点快没有了。
师:他感觉属于自己的时间越来越少,所以感觉手却乎空虚了。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呢?
生:“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我觉得这个他们指的是时间,是说他们给了朱自清多少时间。
师:也就是说,你的理解是童话中的时间老人,是吗?
生:是。
师:非常好。我相信理解了这段话之后,咱们读这段话会更有味道?想读吗?
指名读课文。
师:请坐下“我不知道他们给我了多少日子,但我的手却……”我感觉到同学们都在跟我一起读。都喜欢这段话是吗?这样吧,我们来把这段话背下来,行不行,来,一分钟,开始。
生背课文。
师:我们一起来背一下,不会背的可以光明正大的看着课文。
师生合背课文。
师:那么我们的时间是怎样一点一滴从我们身边溜走了呢,溜得那样无声无息,溜得让我们头涔涔而泪潸潸了呢?文章的第三自然段描写得很好。刚才有个同学想探究一下文章第三段的写法,就请我们默读一下第三段,看看第三段怎样写出了日子的来去匆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8-6-24 07:2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六年级语文下册备课资料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cén)涔而泪潸(shān)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lì)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pái)徊(huái)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luǒ)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在我国近代文学史上有一位著名的散文大家,他就是朱自清先生。课前我请大家了解了解朱自清先生,做到了吗?
生:做到了。
师:怎么样?把你的收获与大家共同分享一下。
生:据我所知朱自清在清华园里写了非常有名的《荷塘月色》
师:嗯,写了《荷塘月色》,非常有名的散文,还有什么呢?
生:我通过查资料知道他不仅是散文家,还是杂文家,写了很多杂文。
……
师:朱自清先生一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章,尤其他的散文被称为美文的典范,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其中一篇散文《匆匆》,我们把课文读一遍,注意把拼音读准,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开始吧。
生读课文(师板书:匆匆)
出示词语:伶伶俐俐 徘徊 赤裸裸 头涔涔 泪潸潸
师:这些词语离开拼音以后你还认识吗?
读词语。
师:这些词语你理解了哪一个词语。
生:我知道泪潸潸是泪流满面的意思。
生:我知道头涔涔是满头大汗的意思。
生:我知道徘徊是走来走去的时候。
师:我们在什么时候徘徊?
生:犹豫的时候,没事干的时候。
生:无助的时候。
生:思考问题的时候。
生:我们在等待和寂寞的时候徘徊。
师:还理解了哪些词。
生:我理解了伶伶俐俐。就是机灵,灵活。
师:什么灵巧?
生:动作灵巧。
师:对了,动作非常得快,非常灵巧。赤裸裸知道什么意思吗?
生:就是光溜溜的。
师:好,我们再读一遍。
生读词语。
师:读了匆匆这篇课文之后同学们知道了什么呢?还有什么不太明白的地方,提出来,让我们大家共同讨论一下。好,让我们再快速默读一下课文,想一想,画一画,一会我们来交流交流。
生默读课文。
师:来,我们交流交流,你读明白了什么?
生:通过读课文我知道时间飞逝,我们应该珍惜,在比较短暂的一生中留下一些成绩。
师:对,送给同学们一句话“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还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时间一去不复返,要珍惜。
生:我明白光阴似荐,我们应该抓住有限的时间为国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师:哎哟,我感觉你是一个非常高尚的同学,真好,请坐。同学们,在这篇课文中,你们有什么不懂的事可以提出来。(一些学生举手)哟,这么多,这样,其他同学在别人提出问题时做一下标记。
生:我不明白朱自清为什么说“我留着一些什么样的痕迹……”朱自清年轻的时候写了这么多文章,他为了说留下了如游丝一样的痕迹呢,他应该是有了一些成绩的。
生:他为什么说自己越来越空虚了?我觉得他写得文章非常得,收获也越来越多,但我不明白他为什么说自己越来越空虚了。
师:值得探究。
生:我不明白平时的生活都是色彩斑斓的,为什么朱自清说他的生活没有声音没有影子。
师:是啊,我们的生活五彩缤纷,色彩斑斓,为什么作者说他的生活没有声音没有影子呢?
生:我觉得他的生活应该很有意义的,为什么说茫茫然呢。
生:他说“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我不太清楚他们指的是谁?
师:是啊,他们是谁呢?
生:朱自清一生是非常有成就的,他为什么说白白走这一遭呢?
师:我们在理解课文的时候也解决到。
生:我觉得第三自然段写得特别好,把时间写得很匆匆,但不知道用的是什么手法。
师:你想探究一下文章第三自然段的写法。
生:我想知道朱自清的这篇文章里写了十一个问号,但他并没有回答这些问题,我想知道他们的答案是什么?
师:这篇文章问句就是特别多,那么朱自清写这么多问号为什么?他究竟想给大家一个怎样的答案呢,这的确值得我们探究。同学们,真棒,你们让我们看到了北京小学的风彩。问题提得特别好,不仅涵盖面广,而且有深度,有难度。老师总结一下你们的问题有三类,第一类词句,第二是写法的探究,第三类还涉及到了思想感情和这篇文章写作时的时代背景,我相信这些问题在我们读书的过程中都能解决,我们先来读读第一段,仔细地体会体会,读了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开始吧。
生读课文。
师:你知道了什么呢?
生:读了这一段我知道,朱自清认为他的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
生:朱自清很疑惑是不是有人偷了时间还是时间就逃走了。
师:是啊,刚才有个同学说这篇文章问号特别多,我们看看第一段就有几个?
来,我们来一起读读。
生读问话。(聪明的你告诉我……)
师:他在问谁啊?
生:他在问自己,把他的心理活动写出来了。
师:噢,他在问自己,把他的心里话说出来了。还在问谁呢?
生:我觉得他这里有几层意思,第一层他就想把心里话说出来,第二层是让读者发人深省,考虑一下时间去了哪里,以此唤醒大家对时间的觉醒,让大家珍惜时间。
师:说得真好,他可能在问自己,也有可能在问别人,也许是在我所有人,也许是在问你,也许是在问他,也许是在问我。你明白他为什么写这么多问号了吗?刚才问问题的同学明白了吗,你来说说。
生:我明白了他写这么多问话是表达他心里的疑惑,第二他想告诉我们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让我们珍惜时间。
师:说得真好,谁来读读这一段。
指名读。
(学生读得非常好,听课老师鼓掌)
师:让我们为你鼓掌,我觉得我看到的不是咱们班的一个同学,而是我看到就是朱自清先生站在我们眼前,在寻找失去的时间,谢谢,读得真好。同学们,那么我们的时间都到哪去了呢,谁来读一下文章的第二自然段。
生读第二段,师纠正读错的地方。
师:刚才大家提了很多问题,还记得吗(生:记得)这样,我们再轻轻地读读第二自然段,看看你能解决哪一个问题,一会儿把你的智慧说出来,让大家都变得智慧起来?
生读第二自然段。
师:来交流交流吧。
生:我想解决刚才有个同学说不明白为什么朱自清说他的生活没有声音没有影子。我觉得朱自清不是说他的生活不多彩的,他是说时间过得非常地快,让人几乎是感觉不到它已经过去了很多很多年,或者很多很多天。
师:他觉得时间在不经意间溜走,所以他说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问一下,你多大了。
生:十一岁。
师:我们过去了多少日子,四千左右日子了,对吗?我们中国人的寿命平均也就是七十岁左右,现在你们的人生已经走过了七分之一,你感觉到了吗?
生:没有。
师:是的,我们的日子也是没有声音没有影子,在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中溜走了。这个问题谁提的,你理解了吗?
生点头。
师:好,接着来解决。
生:他说“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却乎是渐渐空虚了”我觉得他并不是指他没有留下任何痕迹,而是说给了他这么多时间,过一天少一天。说他的手空虚了,没有留下什么东西,而是说时间慢慢从他手里溜走了。
师:溜走了多少日子。
生:溜走八千多个日子了,他是说日子溜走了,并不是说没有在世上留下什么东西。
师:谁提的这个问题,明白了吗?
生点头。
师:还有谁想补充?
生:不是说他手空虚,而是说他自己所拥有的时间一点点快没有了。
师:他感觉属于自己的时间越来越少,所以感觉手却乎空虚了。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呢?
生:“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我觉得这个他们指的是时间,是说他们给了朱自清多少时间。
师:也就是说,你的理解是童话中的时间老人,是吗?
生:是。
师:非常好。我相信理解了这段话之后,咱们读这段话会更有味道?想读吗?
指名读课文。
师:请坐下“我不知道他们给我了多少日子,但我的手却……”我感觉到同学们都在跟我一起读。都喜欢这段话是吗?这样吧,我们来把这段话背下来,行不行,来,一分钟,开始。
生背课文。
师:我们一起来背一下,不会背的可以光明正大的看着课文。
师生合背课文。
师:那么我们的时间是怎样一点一滴从我们身边溜走了呢,溜得那样无声无息,溜得让我们头涔涔而泪潸潸了呢?文章的第三自然段描写得很好。刚才有个同学想探究一下文章第三段的写法,就请我们默读一下第三段,看看第三段怎样写出了日子的来去匆匆?
指名读。
出示:于是……
师:我们都读一读这几个句子,体会一下这几个句子哪些地方写得好,为什么好,一会我们交流交流。
生自由读。
师:来交流交流,你觉得哪儿写得特别好。
生:“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我抓住“跨”和“飞”我觉得朱自清用这两个动词说出了时间的飞逝,过得特别快。朱自清把时间拟人化了,
师:时间本来看不见摸不着,可是读了这两句话感觉怎么样?
生:感觉朱自清把它拟人化了。
师:噢,把时间当成人了。
生:我喜欢“他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这名话写得好在朱自清已经认识到时间的匆匆,但是他怎么想让时间走得慢一点都是无济于事的。这名话非常形象的体现出间是不可能留住的。
师:是的,你再遮挽也留不住匆匆流去的光阴。
生:我抓住的是“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中匆匆过去”通过这句话我了解到,时间不会放过你做任何一件事的时候,时间就算在你吃饭的时候都会从你身边匆匆溜走。
师:对,时间是非常无情的。
生:我觉得朱自清的写法很巧妙,他并没有说时间特别珍贵,我们要好好爱情时间,而是用从身边跨过从脚边飞过来告诉我们时间过得真是特别快,我们应该好好珍惜。
师:你也特别棒,说得特别好。
生:他先说“从凝然的双眼……”说到从双眼前过去,可以把遮挽时的情景和前面联系,然后时间又过去了,他说我掩着面叹息,这也是,他为什么叹息呢,因为前面说时间从水盆过去从饭碗中过去,你一叹息,时间又从叹息中闪过,朱自清先生写出了时间无时不刻地不从我们身边溜走。
师:棒极了,他有一个词用得很好,时间无时不刻地不从我们身边溜走。作者抓住了哪些小事来写。
生:他抓住了吃饭的时候,洗手的时候,睡觉的时候,叹息的时候,遮挽的时候。
师:现在你体会到了吗?这段话为什么写得这么好,作者的巧妙在哪?我记得这个问题是你提的,明白了吗?来,跟大家总结一下。
生:把时间拟人化了,感觉时间时时刻从你身边流走,而且从身边的小事提醒你时间在时时刻刻消失。
师:说得真棒,朱自清就是抓住这些生活中的小事,赋予时间以生命,把它当作一个有生命的东西来写,才让我们感觉到是那么的生动那么的具体,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感觉到时间的——
生:来去匆匆。
师:非常好,谁再来读读这段,让我们再次品味时间的来去匆匆。
指名读。
全班齐读。
师:你的时间是怎样从你的身边一点一滴溜走的,能不能学着朱自清先生这样的写法,也抓住你身边的小事,也赋予时间以生命,让我们感觉一下时间是怎样从你们身边溜走的。我看一看谁写的最有朱自清先生的风格。
生自由写。
汇报交流。
生:放风筝时,时间随着风筝线的断裂飘走,我哭喊着让风筝回来,可是它已经远去不再回来了;写字时,时间随着纸上的墨水印过去,我用涂改液把它擦净,但是纸上依然留着白色的印迹。
师:我请你再读一遍,声音响亮地读一遍,我觉得你写得真好。
生再读。
师:纸上留着印迹,但是我们的时间怎么样?
生:一去不复返了。
师:好,接着来。
生:上课时,日子从我专注的眼神里过去;写作业时,日子便从我的笔尖涌出,从纸上飞过了。
师:写得多好啊,多有朱自清先生的风格
生:看书时,时间随着翻书的声音飞走,思考时,时间伴着大脑的运转过去,一个人寂寞时,时间伴着朋友离去的脚步溜走了。
师:多么形象的比喻。
生:在玩闹的时候,时间从欢乐的叫喊声中奔去,在散步的时候,时间从思绪中离去。
生:谈天的时候,日子从欢声笑语中过去,看书时,时间从凝然的双眸中过去。
师:是呀,同学们,我们的日子就是这样悄无声息的流走了,从我们身边一点一滴的溜走了。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想请同学们把前三个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我还是请你读吧,我觉得你读得特别好,让大家再感受感受,咱们同学可以和着他一起读。
生读。
生齐读课文。
师:同学们谢谢大家。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前三个自然段,不仅读懂了课文,还读好了课文,还解决了同学们开课之初许多不懂的问题,探究了朱自清先生的一些写法,还有一些问题在文章的第四自然段,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8-6-24 07:2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六年级语文下册备课资料

《匆匆》第一教时课堂实录
            执教:徐鸣鸣     地点:秋瑾小学
            师:老师听说你们曾经背过不少有关时间的格言,是吧?
            生:是。(齐说)
            师:谁来背背?
            生: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师:能背得再有韵味一些吗?(师示范)
            生: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师:谁再来背背?
            生: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抛弃他。
            师:背得好!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抛弃他!谁再来背,最后一个。
            生:把握时间的观念,就同把握一个人一样。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背了有关时间的格言,背得很好。的确,时间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不光要吸纳别人丰富的语言,有的时候我们还深深地去体验、去感受,把这份体验、这份感受融到你的血液中,深到你的骨髓里,刻在你的灵魂上。同学们想体验一下吗?
            生:想。(齐说)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好,大家注意,先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听。
            (播放音乐《忆江南》)
            师:睁开眼睛,好听吗?
            生:好听。(齐说)
            师:非常好听,当你听完了这首曲子的时候,感觉用了多少时间?猜猜看。
            生:一分左右。
            师:“一分左右”这个“左右”用得多好!
            生:一分三十秒。
            师:你说得很精确。
            生:一分钟。
            师:好,老师告诉大家,老师在网上下载这首曲子的时候,当这首曲子播完的时候,是一分三十四秒。你听到这个数字的时候有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时间很长。
            生:我觉得这首曲子很好听,时间非常短。
            师:有同学觉得时间很长,有同学觉得时间很短,这都是我们不同的感受。时间在有的人眼中就是生命,就是速度,就是力量;在有的人眼中,就是海绵里的水。谁来读读第一句话?
            (多媒体出示两句格言。)
            生: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读得比较平淡)
            师:请你拿出力量来!
            生: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读得铿锵有力)
            师:大家一起念——
            生: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
            师:老师告诉大家,读书要读出节奏。(师示范)
            生: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
            师:还有一句,会念吗?
            生:会!(齐说)
            师:好,一起念,预备读。
            生: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一样,只要你愿意挤,总还是会有的。
            师:是的。时间就像海绵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一样,只要你愿意挤,总还是会有的。时间在我们的眼中,在这些作家学者的眼中,各有各的感受,那么时间在著名的作家朱自清先生的眼中又是什么呢?让我们去问问朱自清先生吧。不着急,我先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来写四个字,谁来?
            (一生上讲台,在黑板上书写。)
            师:听清楚,四个字——匆匆忙忙。
            (学生板书)
            师:好,同学们,如果现在老制要求你把前面两个字换成另外两个字,也是四的字的词语,并且意思和“匆匆忙忙”相近,是什么?
            生:急急忙忙。
            师:好,急急忙忙。请你拿起粉擦,擦掉后面两个字。请你念一念这两个字。
            生:匆匆。
            师:请大家一起念。
            生:匆匆。(比较缓慢)
            师:请大家念得干脆一些,快一点,预备念。
            生:匆匆。(短促有力)
            师:再念。
            生:匆匆。
            师:老师问问你,你在写这个“匆”字的时候,觉得要注意些什么?
            生:要注意不要忘了这个字里面的一点。
            师:这个一点你觉得和时间有关系吗?
            生:有。
            师:哦,什么关系呢?
            生:我觉得如果不珍惜时间的话,时间就会一点一点少了。
            师:是的,如果不珍惜一分一秒的话,时间就这样一点一滴的没有了。拿起笔,把这两个字工工整整地、大方大方地写在文章后面的横线上。开始!
            (学生书写,师巡视,提醒学生写字要注意正确的姿势。)
            师:好,请听清楚,拿起小纸片,我们去问问朱自清先生,在他的眼中,时间究竟是什么?第一次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字典,把拼音注上去,读完一遍的时候,请把纸片轻轻地放下读第二遍,这样老师知道,你已经读完了一遍开始读第二遍了。好吗?
            生:好。(声音很小)
            师:好吗?(提高声音)
            生:好!(声音响亮)
            师:好,要有自信,开始读吧!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师巡视指导,找出两位读的好的学生,做好记号。)
            师:老师从你们的动作当中知道,你们都读完一遍了,读得快的同学已经读完两遍了,是吗?刚才同学们在读书的时候,老师轻轻地走下来,在两个同学的小纸片上打了个勾,请这两位同学站起来。老师为什么请这两个同学站起来呢?相信他们一读文章,我们就会知道答案。请你读第一小节。
            生: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师:老师给提一个小小的建议,你读得很流畅,嗓音非常好听。“是有人偷了他们罢”这个“罢”读轻声——是有人偷了他们罢,读!
            生:是有人偷了他们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师:刚才的同学读当中,读到燕子去了,有——;杨柳枯了,有——;桃花谢了,有——
            生:再来的时候——再青的时候——再开的时候。
            (师板书:燕去——柳枯——花谢——)
            师:感觉时间过得很快,谁再来让我们感受一下?
            生: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读得非常投入、深情,学生鼓掌,再齐读。)
            师:请你读第二小节。
            生: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师:你有两个词读得非常好,老师把它写出来。第一个——
            (板书:头涔涔)
            师:请你再读。
            生:头涔涔。
            师:一起读。
            生:头涔涔。
            师:第二个词语看老师写——请你读——大家一起读。把这两个词语工工整整地、大大方方地写在小纸片上。
            (板书:泪潸潸;学生书写。)
            师:同学们,时间会过得很快,四十分钟一晃就过去了,当铃声响起的时候,当同学们离去的时候,老师心中会有一份忧伤,我能自己的额头上抹下一把汗来,我不禁——
            生:头涔涔。
            师:我不禁——(语调高扬)
            生:头涔涔。(语调高亢)
            师:看着同学们离去的背影,老师心中又添了一份忧伤,满眼的含着泪,我不禁——
            生:泪潸潸。
            师:我不禁——(语调高扬)
            生:泪潸潸。(语调高扬)
            师:看者你们离去的背影,我不禁——我不禁——
            生:头涔涔——泪潸潸——
            (学生齐读第二小节。)
            师:作者眼中不仅仅是四十分钟呀,那是八千多个日字呀!算来有多少年了?
            生:二十多年了。
            师:二十多年了,这二十多年的时间一晃就不见了,就从手中——
            生:溜走了!
            师:这二十多年的日子像针尖上一滴水滴进了——
            生:大海里!
            师:这么多日子不见了,你不伤心吗?你不担忧吗?你不难受吗?
            生:伤心——担忧——难受——
            师:你伤心、你担忧、你难受,让这三个词走进你的心里再读读!
            (学生自由读第二小节。)
            师:同学们,这二十几年的时间,居然是一点儿没有——
            生:声音。(齐说)
            师:这二十几年的时间,居然是一点儿没有——
            生:影子。
            师:这二十几年的时间,居然是没有留下一点儿消息。
            (师板书:无声——无影——无息——)
            师:谁愿意像这两位同学那样接着读?想读的站起来。老师计时,3——2——1——
            (有五六个学生站起来了读。)
            师:站着的同学大声读,坐着的同学用心读,虽说我们读的方式不一样,但是我们都在朝着一个目标努力地前进。站着的同学预备读——
            生: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师:好,谁愿意加入他们的队伍一起读?老师计时,3——2——1——
            (全班学生都毫不犹豫地站了起来。)
            师:好呀!真好呀!六(2)班的同学真不错!请大家接着读。
            生: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师:请坐!小屋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却只能在那里跟着——
            生:旋转。
            师:当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的时候,时间又溜走了一日,我却只能在那里——
            生:叹息。
            师:我却只能在那里——
            生:掩面。
            (老师板书:旋转——掩面——叹息——)
            师:同学们,我们在问作者的同时,作者也在问我们。
            (老师范读第三小节生听完后马上接着读。)
            生: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师: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预备读。
            生: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齐读)
            师:八千多个日子里,我只能在那里——
            生:徘徊。
            师:我只能在那里——
            生:徘徊。
            (老师板书:徘徊——徘徊——)
            师:请读最后一个小节。
            生: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师:我们的日子、我们的时间为什么一去就永远不会回来了呢?
            (随机板书:时去——永不——复返——)
            师:同学们,请看黑板,预备读——
            生:匆匆     燕去——柳枯——花谢——
            无声——无影——无息——
            旋转——掩面——叹息——
            徘徊——徘徊——
            时去——永不——复返——
            师:读好了这篇文章,你觉得课文写了一个人吗?
            生:不是。
            师:你觉得课文写了一件具体的事吗?
            生:不是。
            师:你觉得写了一个地方优美的景色吗?
            生:不是。
            师:那他在干什么?
            生:时间很宝贵,他在说要珍惜时间。
            生:说对时间的感受。
            师:对!这些都是他的内心的感受,他在抒发自己内心的——
            生:情感。
            师:有的文章在借景抒发自己的情感,有的文章是借事在抒发自己的情感,有的文章是直接——
            学生:抒发自己的情感。
            师:这样的文章就是散文。同学们,作者在问我们的同时,我们也在问作者,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全文,你还有是么想问问朱自清先生?
            (老师板书:散文)
            生:时间到底从哪里来,又要到那里去呢?
            生:我们的时间现在在那里呢?
            生:我们的时间还有多久?
            生:时间为是么过得这么快?
            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我们到底能做些是么呢?
            师:问得多好!同学们,作者在问我们的同时,其实我们也在问作者。全体起立!同学们,我们不光要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我们还要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谢谢同学们!
            生:谢谢老师!
            
            
            
            板书:

            匆匆         燕去——柳枯——花谢——         散文      头涔涔——泪潸潸
            无声——无影——无息——
            旋转——掩面——叹息——
            徘徊——徘徊——
            时去——永不——复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6-24 07:2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六年级语文下册备课资料

《桃花心木》教学实录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桃花心木》这篇课文,请大家回忆一下,那位个子很高的种树人是怎样种树的?

      你们对种树人的种树方式感到奇怪吗?是呀,文中的“我”也感到非常奇怪,忍不住去问那位种树人:(指生读)

    [投影一]我忍不住问他,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枯萎吧?

二、学习第12、13自然段:

1、种树人是怎么回答的呢?。请大家自由地朗读12、13自然段。

2、如果你就是种树人,老师是文中的“我”,你能回答好“我”的问题吗?不急着回答,请“各位种树人”再认真读读这两段,精心地准备一下。

3、现在,哪位种树人来解答我的疑问呀?

师问:(走到一位同学旁,与之握手)您好,我到您这儿来,头脑当中装满了问号。请问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浇水呢?

生答:种树不是种菜或种稻子,种树是百年的基业,不像青菜几个星期就可以收成。所以,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我浇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它几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

师:谢谢你。

师问:(走到另一位同学旁,与之握手)种树人你好,请问到底应该多久浇一次水?

生答:我浇水并没有规律,我浇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也是算不准的。

师:谢谢。

师问:(再问一生)你好,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

生答: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很自然就枯萎了。

师追问:这个“不确定”指的是什么?

生答:“不确定”是指多久下一次雨、一次下多少都是没有规律的。

师问:(再问一生)种树人,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枯萎吧?

生答: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底,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幸而可以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是一吹就倒了。

4、教师引导:种树人是怎么说的呢?

[投影二]文中插图。

师:请看图,看看种树人的表情。(笑着说),种树人为什么要笑着说呢?你们懂他笑的意思吗?

生答:种树人对“我”很有礼貌。

生答:种树人对他的种树技术非常有把握,自信他的桃花心木一定能长成百年大树。

师:再看这位种树人,他悠然地坐在田埂上,看着桃花心木苗,仿佛看到到了什么?

生:他仿佛看到了这些桃花心木苗长成了百年的大树。

生:他仿佛看到了一片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的桃花心木。

……

    总结:看来这一笑,笑出了种树人的涵养,也笑出了种树人成竹在胸的独到的种树艺术,这一笑,可谓意味深长啊。

5、你们这些种树人可以笑着对“我”说吗?如果再加些动作,你会讲得更生动,我一定会听得更明白。请同桌分别扮演种树人和文中的“我”练一练;演完后,再互换角色演一演。

6、请各位种树人一起笑着对我说一说好吗?

接读:种树人笑了,说——(学生齐读)

      种树人语重心长地说——(学生齐读)

7、总结:哦,这下我全明白了,难怪你会隔三叉五地给树浇水,不是没有规律,而是在模仿老天下雨;起先我还以为你懒呢,原来是为了让桃花心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拼命扎根;(板书:找到水源  拼命扎根)起先我还以为你忙哩,原来是想让桃花心木长成百年的大树。(板书:长成大树)啊,真是一位了不起的种树人!

[投影三]我们的对话被一棵棵桃花心木苗听得清清楚楚。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它们会想些什么呢?请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如果我是一棵(  )的桃花心木苗,我会想:(  )……

    生:如果我是一棵已经枯萎的桃花心木苗,我会想:我真不该养成依赖的心,我不能长成百年大树了。

    师:你虽然不能长成百年大树了,却提醒了那些还存有依赖心的伙伴。

    生:如果我是一棵即将枯萎的桃花心木苗,我会想:我要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汲水生长,拼命扎根,长成百年大树。

    师:你已经懂得了生存的方法,相信你一定能长成参天大树。

    生:如果我是一棵茁壮成长的桃花心木苗,我会想:谢谢你,种树人,我一定会长成百年大树,造福人类。

    师:你真是一棵懂事的桃花心木苗。

小结:真是一群爱思考,懂情感的桃花心木苗啊!

三、学习14自然段:

    过渡: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种树尚且如此,(板书:种树)更何况是育人呢?(板书:育人)种树人的一番话,不仅解开了我们心中的疑问,而且使我们悟出了育人的道理。

[投影四]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1、指名朗读这段饱含哲理又充满激情的文字。

2、齐读。

3、生活中的不确定指的是什么?

4、请再认真地读一读,想一想,在你的生活中,在你读的名著中认识过独立自主,长大成才的人吗?见过因过于依赖而一事无成的人吗?

5、同学们,你们讲得可真好。老师想请大家帮个忙,愿意吗?事情是这样的,我认识一对姐弟,他们从小就失去父母。姐姐为了照顾弟弟,很早就工作了,赚钱供弟弟上学,生活上更是照顾得无微不至,甚至洗脚水都端到弟弟的面前。她的弟弟现在已经上高一,成绩非常棒。可是弟弟除了成绩好以外,生活上什么都不会,甚至袜子都不会洗,方便面都不会煮,更不愿与人说话。以后考上大学,姐姐不在身边,弟弟怎么生活下去呢?请学生根据刚才的学习和理解帮个忙,与姐姐聊天(师扮姐姐。)

6、请结合你的生活经历,把你感受最深的一两句话写下来,并在下面注上你的名字,这就是你的名人名言了,愿意写下来送给那位好心的姐姐吗?

7、总结: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苗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我把大家的名言和同学们的热情带给那位姐姐,也希望他的弟弟能像文中的桃花心木苗那样拥有一颗独立自主的心,早日成为真正的人才。

四、拓展。

    其实,《桃花心木》这篇文章所讲的正是作家林清玄人生经历的真实写照,他在这种风风雨雨、坎坷磨难中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写作素材,成了一名海内外著名的大作家。老师这儿有他的另一篇精短的散文,同学们读了,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边读边画出你印象最深刻的句子。(请生说。)

齐读:好的围棋要慢慢地下,好的生活历程要细细品味;不要着急把棋盘下满,也不要匆忙的走人生之路。

师:好的文章也要慢慢口味,课后请同学再找一些林清玄的文章读一读,品味品味。

五、板书:



19、桃花心木

          种树                 育人

        找到水源              经住考验

        拼命扎根              独立自主

        长成大树              早日成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08-6-24 07:2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六年级语文下册备课资料

《桃花心木》(课堂实录)

教材简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课文《桃花心木》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撰写的一篇中心突出、内容含蓄、寓意深刻的散文。文章先写“我”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即高个子种树人培育桃花心木苗时显得不按规律,漫不经心,于是心中生出许多疑团。后来通过与种树人的交流才明白原来种树人貌似不懂规律、缺乏爱心的种种举动恰恰是为了让树木自己学会适应不确定的环境,以便更茁壮、更坚强地成长。种树人的言行使“我”深受感动,并从中感悟到人的成长其实也是如此:唯有经得起各种不确定因素磨练与考验的人,才能在生活中练就独立自主的心,才能更顽强、更灿烂地生活与成长。全文借种树喻育人,清新平淡之中饱含深远的意味。
设计理念
   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教学该关注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课文教材要“告诉”我们的知识结论。对学生的发展而言,更具价值的是学习过程的展开以及这些过程展开中学生的经验唤起、情感参与,学生的方法运用、体验感悟,学生的智慧生成、精神启迪等。因此,本课教学最重要的责任不在于“教教材”——让学生理解和领悟作者的感悟,而在于以教材为凭借,让学生在阅读与交流中经历“发现奇怪现象→产生见解与疑惑→深究内在原因→产生自己的体验感悟→提升认识水平和精神世界”的过程,即让学生在自己的语言实践活动及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去发现、去思索、去感受、去体验、去建构起他们自己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以教材为凭借,引领学生关注生活现象,引发深入思考,产生独特体验,发表独到见解。
2、在对种树现象及缘由的学习探讨过程中,领会种树人语重心长的话语,受到生活与成长的启迪,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精神世界。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唤醒经验:
1、谈话交流。

同学们,你们都有养过花、种过树吗?你们通常是怎么照料它们的?今天,我们也要来认识一位种树的人,可是他种树的方法和我们都不一样。他种的树有个很好听的名字。
2、揭题读题。

谁能把课题读一读,指名生读。

师:桃花心木是什么样的树?有谁能介绍一下?

指名介绍

3、出示课件帮助了解桃花心木。

4、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指名学生质疑。
生:作者为什么要以桃花心木为题?

生:我想知道桃花心木与种树人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生:我们要学的这组课文都是借物喻人的,我想知道这篇课文想借桃花心木说明什么道理呢?


二、读中感知,读中生疑:
1、设问读文。

师:同学们的问题都很有思考的价值,现在带着这些问题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音,思考一下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2、认读这课中出现的生字。出示课件,边读边注意指导学生正确的读音、书写和词语的含义。

3、指名分段朗诵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想表达什么见解?

师评价读课文的同学。并指名回答问题

生:我认为这篇文章写了作者看到种树人来给树浇水的时间不一定,很奇怪。通过与他交谈,作者悟出了一番道理的事。

师:大家同意她说的吗?

生:同意。

师:那么作者想表达什么见解呢?

生:想表达人不能依赖别人,要靠自己的力量生存。

生:我从课文第十四自然段知道,人和树一样都得不断地锤炼自己才能成为有用的人。

4、看来同学们对这篇文章有了一定的理解,现在请同学们用比较快的速度来默读全文,结合符号阅读法:并用波浪线画出你有感触的地方,在旁边写上简要的感想;用直线画出你不懂的地方,打上问号,等会提出来。

6、生质疑。师评讲问题。

生:我想知道书上为什么说“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生:这篇文章中有三个“不确定”,这分别指的是什么?

师:好,我们一起来找找看,是哪三个“不确定”。一起在书上勾画。

师:这真是个有价值的问题!

生:在第十四自然段说“在不确定的环境下,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和情感的感知”,是什么意思?

生:我想知道种树人为什么先“笑着说”,后来又“语重心长”地说?

生:种树人为什么要模仿老天下雨来种树呢,老天本来就不定时下雨呀,这还需要模仿吗?

师: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很多很有意思,也很有价值的问题。现在我们就通过学习在课文中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



三、读中深究,交流感悟:                     

(一)读中充分感知文字内容。
1、师:请同学们找出文章中写种树人如何给树苗浇水的句子画下来。

2、指名生读文。

生:读文第四自然段,并总结出种树人浇水不规律。

3、师:对从这一段我们知道种树人浇水的时间不规律,浇水的量也不规律。板书:时间  浇水的量

4、齐读

5、师:对种树人这样种树,我们有什么样的感受?我们平时如果种了一棵树,养了一棵花,我们会怎么对等它们?

生:我会每天定时给它浇水。

生:我还会精心照顾它,浇水,施肥等。

师:作者和你们一样对种树人的这种对待树苗的方法感到非常奇怪,我们再读四、五自然段读出作者心中的疑惑。

生自由读

指名读
(二)抓住要点,细细品味。
1、师:作者对种树人这种奇怪的感觉越来越强烈,我们自由读读7、8、9、10自然段,看看你能读出作者的这种越来越奇怪的感觉吗?

2、指名读、齐读。

(三)引领思辩,提升认识。

1、师小结:在种树人这样隔三差五的浇水过程中,一些树苗都枯萎了。作者先认为这个种树人太懒,但种树人却记得带些树苗来补种枯萎的树苗,而且还从从容容的,其实说明他其实怎么样呢?

2、生:说明他心里其实很在乎这个树苗。

3、师板书:心中有数

4、师生接读这两个问句。

5、师:联系上文我们更加知道桃花心木是一种很珍贵的树,种树人却这么不细心地对待,作者当然就越来越奇怪了。好多问题等着跟种树人提呢,我们下节课再来了解种树人这样种树的原因吧!




板书设计:
                  6、桃花心木
               种树人       

               不规律   时间

浇水的量

                             (心中有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6 22:1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