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78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论文:字理识字要有目标意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7 08:53: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字理识字要有目标意识
福建省古田县第一小学 易冬平
字理,也称造字理据,顾名思义,即汉字造字的源头、道理和根据。演变了数千年,至今仍然有部分汉字没有失去字理。运用汉字的字理,分析汉字音形义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帮助学生识字、培养识字能力的目的,是为字理识字。但字理识字也有局限性,正确运用字理识字,必须澄清几个问题。



一、讲解字理要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识字教学的目标是读准字音、记住字形、了解字义,为阅读和写作打下基础。《语文课程标准》将识字目标分为两类:一类“会认”,其要求是会读准字音,记住字的大致轮廓,在语言环境中大概了解意思,简言之,在任何场合出现都读得出。一类“会写”,要求达到“四会”:会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逐步做到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之所以这样安排,是遵循了“识写分流,多认少写”的原则,在充分考虑学生承受能力的前提下,让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认识汉字,为尽快大量阅读创造条件。



字义的教学,实质是词义的教学,而词义主要是从语言环境中习得。在现代汉语中,词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词由语素构成,而多数语素书面上就是用一个字表示。在对使用概念不十分严格要求的情况下,也可以简单地说,词往往由字组成,有时一个字就是一个词,了解了字义也就了解或基本了解了词义。我们知道,儿童的口头语言发展早在1岁左右就已开始,对词义(字义)的了解早于学习汉字之时。入学后学习汉字,儿童对词义(字义)的了解往往是根据他们的生活经验,有些词义早已在学前的口语中就已知晓,而不是根据字形分析造字原意。如儿童理解“妈妈”的“妈”字,是根据学前对“妈妈”的直观、亲身的直接感受得来的,而不是根据分析古人怎么造“妈”字得来的。这就说明理解字义(词义)主要的大背景是语言环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第一学段要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第二学段要“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第三学段要“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要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以上几段文字中“词句的意思”也就包括了“词义”,它们也都表明,儿童对汉字词义(字义)的了解主要是靠语言环境,包括上下文和生活经验。



了解字义并非主要靠分析字理,或者分析字形。那么,字理识字的目的是什么?更明确地说,就是要解决字形识记问题,是在字的音、形、义之间建立起某种联系,打通儿童理解和记忆存储之间的通道,为记忆字形提供更多检索途径,以突破字形识记的难点,从而达到更有效地识字的目的。换句话说,分析字理在识字教学中,仅仅是识字手段,并不是识字目标。字理识字是否科学,应看它的效益。评价字理识字效益的高低,就是看分析字理是否有助于帮助学生尽可能多地对“会写”的字达到“四会”的目的。简言之,就是对要求学会的字记得快、记得准、记得多、记得牢、会运用。



二、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字理运用



在学生可以理解和接受的前提下,以下情形可以讲解字理,以利于突破字形识记难点,达成教学目标。



1.可作为形旁的独体字



有些独体字可以作为形旁,如“水”(氵)木、人、刀、肉(月)阜(阝)等,教师可把象形字、指事字所展示的汉字产生、演变的过程用实物图或动作等方法演示呈现给学生,然后把楷体字的重点笔画与实物图或动作进行比照,直观、形象地感知、理解汉字的形、义。教学“人”字,教师可张开双脚,让学生观察“人”字的笔画与人的身形之间的相似之处,形象地记住“人”的字形。苏教版一下《识字3》出现了“舟、竹、石”等要学会的字。以“舟”字为例,可让学生观察图上小舟的形状与抽象概括图和楷体字“舟”的演变过程,然后进行比对,观察楷体字“舟”的各个笔画与抽象概括图及实物各部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形象地记忆“舟”的字形,并通过“小舟”一词理解“舟”的字义。由于形旁再生汉字能力强,由于于触类旁通地学习一串字。



2.易错、易混字



有些字学生不容易写对,比如“燕”、“鼠”等。“燕”小篆写作“”,“廿”是燕子的头,“口”是燕子的身子,“口”左右两边形成的“北”是燕子的翅膀,“灬”是燕子的尾巴,通过这样的加工,学生很快记住,也不容易写错。



在学生的识字量达到一定程度时,经常会把音近字、形近字或音形两近的字混淆,从而造成写错别字的现象。运用字理让学生辨析是好办法之一。“学习了“辨、辫、辩、瓣”,学生经常混用。可以这样引导辨析:这三个字左右两边相同,不同的是中间部分。“辨”中间是“刀”的变写,从“刂”,“刀”把两边分得清清楚楚,“分辨、辨析、辨别”取其意;“辫”中间是绞丝,从“糸”,表示与丝有关的名称、动作、形状及颜色,“辫子”即取其义;“辩”从“讠”,说明与语言文字有关,“争辩、辩白、辩论”即是;“瓣”从“瓜”,从“瓜”的字表示与瓜果有关,“花瓣”“豆瓣”意即此。低年级学生经常把“爬”的“爪”写成“瓜”,可以这样引导辨析:出示“爪”与“瓜”的字形,伸出一只手,画出一个带瓜秧的“瓜”,让学生观察手与“爪”、瓜图与“瓜”的笔画之间的相似之处,辨清“爪”和“瓜”,最后再告诉学生:爪子能爬,瓜怎么能爬呢?学生一下子就理解领悟了正确写法,再没出错。



三、无助于实现教学目标不宜运用字理



做为一种手段,字理教学有长处,但也有短处。运用得当,有助于学生建立字的音形义之间的联系,变机械记忆为意义识记,降低识字难度,增强识字效果。但运用不当,反而会增加学生的负担,所谓“过犹不及”、“物极必反”。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欢庆》一课,出现了“祖国”的“祖”字,这是个要求学会的生字。一位老师是这样教的:先出示多幅有关国庆阅兵方阵和燃放烟花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祖国”的意思。接着,教师把“祖”字一拆两半,出示了关于“示”和“且”的图、从甲骨文到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的演变过程图和文字介绍的理据:“示”原来是祭神的石制的供桌,成“T”形。后来才演变为“示”(音qí,同“祇”),而且与“示”(音shì)混同。“示”旁的字大都与祭祀、崇拜、祷祝有关。“且”是“祖”的本字。字形模拟一块祭祀死去的祖先的牌位。后来假借为虚词,于是加“示”字旁另造“祖”字,两字才有了分工。随后,教师让学生读一读这两个字的理据,并对照图观察一番。最后,老师要求学生写“祖”字。结果,许多学生写了错别字。有的把“礻”写成“衤”,有的把右边的“且”的里面多加了一横。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认为,老师犯了三个错:



其一,错把字理当成了识字教学目标。既然字理识字只是一种手段,是为了实现让学生读准字音、理解它的字义尤其是帮助学生记住它的字形这个目标服务的。但在“祖”字的教学中,教师关注的字理本身,对于目标反而忽略了。其实,能将“祖”的平舌音读准,模糊地了解“祖国”的意思,掌握它的字形,能默写出来,才是教学目标,至于造字原意,小学生没有必要掌握,那是文字学家或教师的事。



其二,着力点发生偏差。我教低年级多年,学生读这个字的读音、理解它的意思并不难。这个字的教学重点就在它的字形,掌握字形的关键点有二:一是左边的“礻”最后只有一点,要与“衤”区别开来;二是右边“且”里面只有两横,而非三横或一横。由于老师抓住这两个关键点,把着力点放到“示”和“且”这两个字的字源上,有许多学生写出错别字就不足为奇了。



其三,违背学生的身心特点。学科教学实质上是学科知识与学生认知心理的沟通。学生是识字的主体,教师所讲的知识只有在学生能够理解时才能被接受。上例中有关“祖”字的理据介绍,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远远超出了他们理解能力,教师讲得口干舌燥,花了很大的气力却收效甚微完全是意料之中的事。



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时警醒自己:有助于实现识字教学目标、提高识字效益的就讲;反之则不讲。以下这些字就不适合运用字理:失去理据的字,不分析字理也容易学会的汉字,拥有字理但不易被学生理解的字。识字教学方法有许许多多,字理识字只是一种。无论选择哪种方法,成功的前提是教师要有很强的目标意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0 00:2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