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44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略谈中小学生厌学现象的成因及对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6-23 15:3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以后,我国适龄儿童入学率逐年上升。现在全国绝大多数地方已经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在部分经济、教育发达地区已开始普及十二年义务教育。这为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为建设社会主义在人才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现在经过多少年的高校扩招,进入大学殿堂已经不再是难以实现的梦想,可以说我们的学生们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国家重视,社会重视,人人都重视,每个人都可以在知识的海洋中汲取无尽的知识宝藏,通过学习途径实现自己的理想,因为国家为他们搭建了平台,社会给予了他们这种可能。

但是在这段乐观的文字背后,却存在着许多让人难以相信的现象,许多中小学生似乎并不“青睐”这难得的机遇,他们把学习知识看成是一件痛苦的事,他们宁愿呆坐半天也不想翻开书本,宁愿闲聊一气也不去思考问题。厌学现象像一股迷雾,正在广大的校园间弥漫,特别是在农村中小学,现状更令人担忧。

某乡村中学2006年七年级新生453人,至九年级第二学期还剩349人,就是这剩下的349人中,还有至少100名学生存在厌学情绪,把学习看成最大的负担,整天抱着“熬时间”的态度,让家长担心,教师头疼。在小学,虽然辍学的很少,但厌学的却很多,能主动学习的更是极少数。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北师大教育系在全国做过的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大型调查,因“喜欢学习”而上学的小学生仅有8.4%,初中生仅有10.7%。据中华网2004年12月7日的一则消息说,北京市中小学生的厌学率达到30%,在2002年对一所学校进行过调查,1028名被调查的中小学生中,有厌学情绪的比例平均为38.9%,在学校里感到心情不舒畅的学生占41.2%。这些枯燥乏味的数字给我们揭开了一个触目惊心的事实,也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和整个社会敲响了警钟——教育正在面临挑战,如果我们不予重视,不予改革,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将大打折扣,许多可能的人才将会消失!

在平时的观察中发现,中小学生厌学的表现一般有以下几点:在校时感到烦躁,到校外则心情舒畅,一切正常。在读书时不能专心,效率低,易忘记,成绩落后,注意力无法集中,经常走神,厌烦读书,作业无法按时完成,上课时不遵守纪律,对老师有逆反心理,喜欢撒谎,稍不注意即逃学、出走,个别人不与别人交流,有自我封闭倾向,还有的有如“多动症”。他们可能对其他事有浓厚的兴趣,但面对学习时只有一个词——“讨厌”。

每一个问题的出现都有它内在的原因,厌学情绪的产生同样如此。许多时候教育者会对厌学学生抱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却没有想到许多学生的厌学并不是天生的,是有原因的,有一个发展过程的。作为一名有十几年一线工作经验的教师,笔者认为,导致厌学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一、社会环境、社会风气的影响。改革开放以后,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国接纳了许多外来的优秀文明成果,但是也有不少思想文化的糟粕趁虚而入,再加上几千年封建思想的影响难以消除,它们对我们的社会环境、社会风气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许多消极影响,学校是社会的一部分,学生是社会的一分子,当然也不能真正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比如现在的网络、游戏、部分影视报刊对世界观尚未形成,人生观尚不明确,自制力尚不够坚强的中小学生来讲,就像是精神鸦片,一旦陷入,就难以自拔。据笔者观察,凡是学校的周围必有网吧、游戏机室,有时一个小镇上能有四、五家之多,而其中的“常客”,又多是学生,(特别是农村,因为没有几个农民会有什么雅兴去网吧上网聊天),而进入网吧需出示身份证等等规定,在现实中几乎是一纸空文,因为不会有哪家执法部门去执行,也不会有哪个老板会当真,赚钱才是他们的最终目的。学生沉溺其中以后,学习就成为负担。再如新的“读书无用论”的兴起,以及大学生就业的困难,也影响着许多家长和学生,认为多读书不如少读书。辛辛苦苦读了多少年书,花费了大量人力财力,最后很可能不仅不能“光宗耀祖”,反而在社会中更加受窘。就以笔者为例吧,读了十几年书,现在的处境比起许多乡邻和没考上学校的初、高中同学来说,差得多了。书是读了,却得不到好的回报,那么读书何用?所以厌学情绪不可避免地产生了。

二、是学习压力的加大。以前面对高考,是“千军万马抢过独木桥”,现在高校扩招了,却又提出“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目前的教育体制,社会现状对学校的衡量标准就是升学率,对学生的衡量标准就是成绩。每到招生时节,或者考试过后,报纸上连篇累牍的都是对“考试状元”和本校成绩的宣扬,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成了“牺牲品”,压力累加起来都压到他们肩上,因为他们才是所谓“成功者”的基础。繁重的作业,精确到分秒的作息时间,无休止的上课、考试、排名等等,使他们不堪重负。人的能力是有差别的,但许多教育者看不到这一点,还是要“深挖潜能”,在“一刀切”的情况下,有的学生成了考试“英雄”,达不到要求的则成了“差生”,也就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渐渐地产生了厌学情绪。

三、是来自家庭的因素影响。对孩子的学习,家长的表现往往有以下几种:一种是过分关注,要求太高,期望值太大,许多孩子会因为达不到家长的要求而失去信心,进而厌学。“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我们的传统思想,许多家长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往往寄托在下一代身上,这种想法是好的,但是如果不切实际,孩子就难以承受,在一阵努力之后就会选择放弃。另一种是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听之任之,不闻不问,这在农村表现尤为突出,不少家长认为“识两个字,开开眼”就行了,特别在“重男轻女”思想还很严重的现在,女孩上学更是困难,家长从精神、物质上不予支持,学生又何谈好好学习?还有一种是家庭中的问题影响学生,比如父母离异、不和,家庭暴力等,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创伤,于是产生对抗、逆反心理,对学习持无所谓态度。另外现在农村有许多留守儿童,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无法过问学习,学生缺少亲情呵护,也会导致厌学。

四、是学校和教师的原因。某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对学生实行所谓的“军事化”管理,校园里看不到一丝人文气息。管理理念落后,学生们进入校园,即没有了自由,也就消失了学习的主动性。还有的教师,业务水平不高,教学素养欠缺,教学方法简单,教学态度刻板、粗暴,也极易导致学生厌学。

五、是学生个体的因素。比如有的孩子在家中娇生惯养,不能吃一点苦,面对学习中出现的困难,就会害怕,打退堂鼓。还有的孩子本身的能力在某些方面就欠缺,再加上教师不予关注,一门学科落后,一时落后就可能导致厌学。还有的孩子可能不是在学习上有困难,而是在生活中的其他方面遇到一些挫折和麻烦,产生迁移效应,也会影响到学习上来。

当然,原因不止以上几点,可能还有许许多多不为人知的原因导致学生厌学。有时几种原因是相互交*着的,这就需要更加细致的分析。

   学生厌学,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不必要掩饰,要正视它的存在,并且采取相应的强有力的措施,才能起到“亡羊补牢”的作用。要想使学生的心重新回到校园和书本中来,就需要社会、学校、家庭、教师都伸出援手,付出爱心。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社会应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相对于社会来说,学校只是一个小部分,教育也只是所有行业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有时老师在教室里“传道授业解惑”,却抵不上社会上的一个游戏机室,一个网吧招牌的吸引。政府部门应严格管理网吧、游戏机室、舞厅等中小学生不应进入的地方,还有渲染暴力、色情的报刊、影视等污染社会风气、毒害青少年心灵的东西,让学生远离污染。社会上应提倡公平、正义、和谐,给学生一个合理的道德尺度,让他们拥有良好的价值取向。同时社会要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风气,让知识有用武之地,改变以拥有金钱多少作为评价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标准的观念,消除“读书无用论”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是生活的一部分,它可以使自己的生活,使社会的建设更加美好。

             二、学校要负起的责任的是,转变观念,以人为本,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向远处看,不做“揠苗助长”的事情。在管理上做到制度化与人文化的紧密结合,为学生的发展营造宽松的环境,使学生在快乐之中学习,把学习当作是需要而不是任务。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不以成绩作为衡量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不片面追求升学率。学校首先培养的是合格的人,不要求人人成材,但必须人人成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引导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学习,教给学生辨别良莠的方法,对一时犯错误的学生给予改正的机会。对于教师来讲,首先要对学生怀有满腔热情,要有博大的爱心,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理解帮助每一个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在很长时间内用心灵来认识你的学生的心思集中在什么方面,他想些什么,高兴和担忧什么,这是我们教育事业中一种最细腻的东西。如果你牢固地掌握了它,你就会成为真正的能手。”让每一个学生都成功是教师最大的责任,要让每个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努力为学生营造愉快的学习环境。其次,教师要提高教学素养,了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原则,把自己放到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不高高在上,不发号施令,给学生以民主。喜欢学习的学生,一定喜欢他们的老师。教师的课要上得生动,能吸引人,作业要布置适当,不能让学生疲于应付。考试只是起检测作用的一种手段,要注重学生的形成性评价而不是终极性评价。放大学生的优点,缩小他们的缺点,对偶犯错误的学生耐心对待,不“一棍子打死”。一旦发现学生厌学,主动和家长保持联系,多走访(走访应以了解情况而不是“告状”为主),和家长携手,及时消除学生的厌学心理,提出解决措施。

三、家长也是不可缺少、非常重要的力量。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家长应该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而不是耽于琐事,饮酒打牌,赌博抽烟等等,要和孩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坚强的意志,面对学习上的困难不轻言放弃。发现孩子厌学不粗暴、简单地对待,不一味地批评和指责,应以疏为主而不是以堵为主。要关爱孩子,改变不科学的教育方法,不拿自己孩子与比的孩子攀比,不说刺激性的话。多与孩子交流沟通,消灭“代沟”,不溺爱孩子也不冷淡孩子,要保持一颗平常心。特别在农村,家长要教会孩子感恩,要让他们知道学习机会的难得,社会生活的艰辛,大人付出的心血。要教 “留守儿童”自立自强,尽量给孩子以关爱。不提出过高的目标,但也不降低要求。

当然,要想根除厌学现象,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它不可能在时间里完成。可喜的是,现在许多教育者已经看到了这一点,并且非常深入地想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已在全国展开的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的新教育实验等,还有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已认识到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行有效学习的重要性,想从整体上改变教育观念和人才观念。我相信,只要有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合作和努力,真正地为孩子的未来,国家的明天着想,认真地去做好每一件有益的事,我们的校园一定会充满生机,我们的孩子一定会天天向上,我们的教育一定会硕果累累。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7 15:3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