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668|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六年级语文公开课上册《青山不老》教案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3 13:16: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六年级语文公开课上册《青山不老》教案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学重难点】
  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
  1、教学挂图,课件。
  2、了解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的状况。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课件,导入新课
  1、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或出示相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谈话:上一课中,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在晋西北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齐读课题。
  评:通过看图或其他资料,初步感知我国晋西北地区环境整治工作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感受更加直观。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⑴ 默读课文,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⑵ 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2、小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了解课文大意。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评: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前的提示,明确要求,教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三、指导阅读,感受“奇迹”
  1、自由读课文,根据提示思考问题,勾画答案,批注感受。
  2、学生交流: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⑴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喻示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⑵ “15年啊,绿化了的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引导学生想象,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
   ⑶ 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些到了这一奇迹?学生自读课文一至五自然段。
  3、讨论: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
   ⑴ “大环境”──险恶。
     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
     学生用文中语句回答,或者用自己的话。
     (如有条件可用课件补充介绍晋西北的地理、经济、西伯利亚大风、沙尘暴等资料。)
   ⑵ “小环境”──艰苦: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艰苦?
     指导朗读相关语句。
  3、交流: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⑴ 引导:
     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了──引读“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与日月同辉了”,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引读并出示“青山是不会老的”。
   ⑵ 指导:“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老农能和山水共存,像日月一样永放光辉吗?联系上下文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小结: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描写作者感受的话。
   ⑶ 总结:
     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生齐读)青山是不会老的!
  评: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与阅读课外资料相结合,促进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的环保意识得到增强。

四、再读全文,积累拓展
  1、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语段:
   ⑴ 阅读,勾画。
   ⑵ 同桌交流。
   ⑶ 大声诵读。
  2、交流读后感受:
    引导:你想对老农说什么?还想对别的什么人说点什么吗?
  评:本文语言生动优美,学生在勾画、诵读、欣赏中,感受了语言文字的魅力,积累了好词佳句,又在读后感受的交流中深化了认识。

【板书设计】
 
青山不老
大环境──险恶
创造奇迹
小环境──艰苦
 

 
【总评】
  设计者用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带动全文的学习,将课堂主动权合理地交还给学生,体现了略读课文教学“敢于放手”的特点。与此同时,教师的点拨又引领着学生对课文内容层层深入,使学生从对“奇迹”产生的惊叹转移到对老农以及其他山林改造者的敬佩,以此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3 13:16:33 | 只看该作者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学重难点】

  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

  1、教学挂图,课件。

  2、了解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的状况。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课件,导入新课

  1、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或出示相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谈话:

    上一课中,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在晋西北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⑴ 默读课文,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⑵ 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2、小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了解课文大意。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指导阅读,感受“奇迹”

  1、自由读课文,根据提示思考问题,勾画答案,批注感受。

  2、学生交流: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⑴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喻示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⑵ “15年啊,绿化了的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引导学生想象,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

   ⑶ 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些到了这一奇迹?学生自读课文一至五自然段。

  3、讨论: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

   ⑴ “大环境”──险恶:

     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

     学生用文中语句回答,或者用自己的话。

     (如有条件可用课件补充介绍晋西北的地理、经济、西伯利亚大风、沙尘暴等资料。)

   ⑵ “小环境”──艰苦: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艰苦?

     指导朗读相关语句。

  3、交流: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⑴ 引导: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了──引读“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与日月同辉了”,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引读并出示“青山是不会老的”。

   ⑵ 指导:“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老农能和山水共存,像日月一样永放光辉吗?联系上下文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小结: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日月同辉。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描写作者感受的话。

   ⑶ 总结:

     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生齐读)青山是不会老的!


四、再读全文,积累拓展

  1、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语段:

   ⑴ 阅读,勾画。

   ⑵ 同桌交流。

   ⑶ 大声诵读。

  2、交流读后感受。

    引导:你想对老农说什么?还想对别的什么人说点什么吗?


【板书设计】

 
青山不老

大环境──险恶

创造奇迹

小环境──艰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3 13:16:43 | 只看该作者
【学习目标】
  1、识“虐、踞、淤”,理解“肆虐、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山川共存、日月同辉”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课前准备】

  相关图片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一、播放课件,激情导入

  1、中国地图,认识晋西北的地理位置。

  2、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或出示相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3、出示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林图。(教科书光盘)

    师:瞧,同学们,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这里昔日是一片荒无人烟,穷山恶水之地。15年后的今天,参天的杨柳,如臂如股,劲挺山腰;绿色的波浪,此起彼伏,绿风荡漾。多么如诗如画的景色呀。在这令人如痴如醉的林海背后,凝聚着一位可敬老人毕生的心血和执著的追求。他为青山披绿衣,青山为他献钟情。同学们,想认识他吗 ?那我们跟着作家梁衡去一起认识这位老人吧!

  4、那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青山不老》,请大家与老师一同板书课题:青山不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打开书68页,请大家用较快的速度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好,请读书吧!

  2、老师先检查一下大家对生字的认识。谁来认读生字词语。强调:“肆虐,盘踞”等词的读音,你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吗?(看课件理解一些难的词语)“肆虐”这个词不容易记住,我们起来写写吧。

  3、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呢?请大家试着用老师出示重点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吧!

    山野、肆虐、山沟、奇迹、创造、绿洲、价值、造福。

    小结:这种方法叫重点词概括法,我们以后可以用这种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以文入情,感受奇迹

  抓“奇迹”:

  1、师:青山为证,绿树为凭。老人绿化造林,执著地坚守着大山。从他的事迹中,哪个词可以概括你受到的震撼?板书:

   
奇迹
 



  2、快速默读全文,看看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⑴ 先用笔画下来,在感动你的地方写你的上感受。

   ⑵ 写完了吗?四人小组内汇报感受。

  3、指名学生汇报:

   ⑴ 出示: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来为止。

 



     这是一个怎样的奇迹呀?3700亩林网有多大的面积 我们学校大约有40亩,相当于几个我们学校那么大?(100个)。可见有多大啊!引导学生想象,然后齐读。

     师:这么浩大的工程是谁创造的?老农为创造这片绿洲所付出的千辛万苦,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板书:山沟。多么令人敬佩啊!带这种感情齐读。

   ⑵ 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写到了老人创造这一奇迹的呢 找出来进行交流。

     出示:第1自然段课文的句子。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这景色美吗?这比喻句把──比作──,请轻轻地读读这句子,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看到了什么 这么美山林是谁创造的?

     (窗外满山的杨柳浓密葱郁,在风的吹拂下,高低起伏,犹如海上的波浪。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这是老人用了15年的心血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啊。)

     指导朗读:我们该用怎样的心情段?(赞美,满腔的欣喜。)

     这么美的句子能背下来吗?试试看,能背的同学请站起来背吧。你一个人能背吗?请试试看。

   ⑶ 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写到了老人创造这一奇迹的呢?找出来进行交流。

     出示:第5自然段课文的句子。

     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你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黄土和绿树是互依互存,不可分割的。黄土提供了绿树成长所需的养料,而绿树的根则扎紧,牵绊着黄土,使之不至于流失。这正如老农与青山是息息相关,不可分离的。这片青山养育了老农,而老农用自己一生的努力,创造了这片绿色的奇迹,作为对青山的回报。其实人与自然又何尝不是如此。)

     好,我们一起来深情的读读这句话吧!

  抓“环境”:

  这一奇迹究竟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学生读课文,概括。

  预设:

  1、出示: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

   ⑴ 让学生联系课文,结合注释,学习第2自然段,了解恶劣的自然环境。看课件

   ⑵ 出示:“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理解意思。

   ⑶ 如果当时你在这情景中,你会有怎样的感受?让学生想象。

   ⑷ 这真是让人感到恐惧。老师与大家齐读这段好码 师读前半句,你们读后半句
  
   ⑸ 这位瘦小的老头,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竟创造了这块绿洲,板书:绿洲。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阿!我们再来齐读这一句吧。

     出示: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面对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

  3、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是怎样的?(学习第3自然段)

    尽管老农生活条件艰苦,甚至自己的老伴和奋斗者相继离世,这位平凡的山野老农,放弃与女儿欢聚,颐养天年的幸福,依然不懈地努力进行改造,是什么支撑老人在这里植树造林,守候一生。

    出示:

   
  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抓“看法”:

  1、作者对老人是什么看法呢?从中找出来,齐读课文6、7自然段。

  2、师: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农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

    生读:(出示: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3、“另一种东西”是什么东西?

    “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指的是老农创造的这片绿洲,事实上还包含着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

    板书:

   
老人精神
 



  4、“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生:“与山川共存”就是说和山山水水一起共同存在。

    生:“与日月同辉”就是和太阳月亮那样一起发出光辉。

  5、同学们理解得不错。可是老农能和山水永远存在吗?老农能像日月一样发出光辉吗?请大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到底是什么与山水共存,与日月同辉呢?

    生:我觉得老农创造的这片青山,可以与山水共存。

    生:我觉得老农创造奇迹的这个精神更值得永远流传,要知道15年时间对于一个人来说也不算短,老农既要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又要克服艰辛的生活条件,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

    生:是啊!老农面对困难能够迎难而上,坚持不懈地努力改造,这种精神会永远闪光。

    生:更重要的是老农这样含辛茹苦地做,并不是简单地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这个山沟里的人们,甚至可以说是为了人类,在作出自己的贡献,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气概又有多少人能做到 这难道不是宝贵的财富吗?

    师: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是老人执著地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啊!这种东西不会随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老人的年迈,离开而消失。它将永远根植在我们心中,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描写作者感受的话。

  6、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还有什么是不老的 (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不会老的)有了老人精神熏陶下的人们对青山的呵护,我们的青山怎么会老呢 它将越来越茂盛,越来越广阔的遍布祖国大地,万古长青。

  7、同学们,这位老人15年如一日地植树造林,造福后代,他的精神永垂不朽,学到这里,相信大家又很多的话想对这位老爷爷说吧,赶快拿起笔写写吧!

    我想轻轻地对这位爷爷说:___________________。

    看着这片树林,我想大声地告诉世界:________________。

    请谁来读读呢?(指名学生读)

  
四、作业

  再读全文,积累句段,摘抄或背诵自己喜欢的内容。


【板书设计】

 
             老人精神
          奇迹
             山沟、绿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3 13:16:50 | 只看该作者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

  2、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

    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沙尘暴时风沙肆虐,如果我们不能及时治理就会导致更大的灾难。《青山不老》这篇课文就向我们讲述了一位老人将荒山变成青山的故事。


二、初步感知,朗读课文

  1、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

  2、通读课文,读准字音,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字典。

  3、思考下列问题:

   ⑴ 这片土地上都有些什么景色?

   ⑵ 这片土地在没改造之前是什么样子?改造之后又是什么样子?

   ⑶ 老人为什么绿化这片山地,如果不绿化行不行?

   ⑷ 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后果会怎样?

  4、提出不懂的问题。

  5、全班汇报,检查学习情况。


三、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老人既然这么辛苦为什么不去城里的女儿家享福?

  2、为什么老人说“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3、“青山是不会老的。”你是如何看待这句话的?


四、写一写

  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五、作业

  1、会写本课的4个生字。

  2、写一写你对青山的感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3 13:16:59 | 只看该作者
读后感
在我的脑海中,永远忘不了那位山野老农的背影,也永远忘不了那节感人至深的语文公开课──《青山不老》。
  “同学们,当你初次看到这个课题时,有什么疑问吗?”宽敞明亮的多功能厅里,响起了语文方老师甜美的声音。教室里鸦雀无声,同学们都认真地聆听着老师的讲课,当听到这个问题时,大家心中都升起了一股股“疑团”。“青山不老”这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也迷惑不解。但当方老师叫我们仔细阅读这篇课文后,每个人心中都恍然大悟,也不禁为那位山野老农的精神所感动。课文讲述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的感人事迹。同学们都踊跃对课题的理解发表了的看法。我也大胆地发了言,觉得青山不老含着的意思其实是讲老伯的这种坚持不懈为大山做出贡献的精神是像青山那样永远不会老去的。接着,在老师循循善诱的指导下,我们又逐步对课文中一些体现出这一中心思想的段落和句子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当老师问道理解“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这句话的含义时,同学们字面上看来很难理解,但结合文章的中心,“另一种东西”是老人用它自己有限的生命创造出了无限的价值,将心血倾注在了茫茫树海中,而“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是指他的精神会永垂不朽。这样就知道了作者写这句话想告诉人们的意境,看到了老人的伟大。

  整一节课,同学们学习的热情和活跃的气氛使四十分钟的时间转眼过去了。因为老人含辛茹苦地将自己生命的时光花在了那青山的一棵棵参天大树上,他也许某一天走进大山后就再也回不来了,但我知道,他的灵魂已经与大山的命脉紧紧系在了一起,他这种绿化家园,保护环境,顽强不屈的奉献精神已经在我的心上留下了一道深深的影子,告诉我要在成长的道路上坚持信念去拼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3 13:17:06 | 只看该作者
师: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农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

  出示:
     
  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师:有什么不理解的吗?

  生:“另一种东西”是什么东西?

  生:“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师:问得好!这两个问题解决了第二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想一想“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的字面意思是什么?

  生:“与山川共存”就是说和山山水水一起共同存在。

  生:“与日月同辉”就是和太阳月亮那样一起发出光辉。

  师:同学们理解得不错。可是老农能和山水永远存在吗?老农能像日月一样发出光辉吗?请大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到底是什么与山水共存、与日月同辉呢?

  生:我觉得老农创造的这片青山,可以与山水共存。

  生:我觉得老农创造奇迹的这个精神更值得永远流传,要知道15年时间对于一个人来说也不算短,老农既要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又要克服艰辛的生活条件,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

  生:是啊!老农面对困难能够迎难而上,坚持不懈地努力改造,这种精神会永远闪光。

  生:更重要的是老农这样含辛茹苦地做,并不是简单地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这个山沟里的人们,甚至可以说是为了人类,在作出自己的贡献,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气概又有多少人能做到?这难道不是宝贵的财富吗?

  师: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描写作者感受的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3 13:17:15 | 只看该作者
教后反思
《青山不老》是一篇阅读课文,而语文阅读教学其实就是一种对话,而对话的实质在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走进文中情境,感受文本形象,感受文本或悲壮、或优美、或激昂的美的过程。对于略读课文,这应该放手让学生透进语言文字自主感悟。

  上《青山不老》这一课时,我在总结前几篇阅读课文教学和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后,试着把握好阅读读文教学的“度”。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把“教本”变成“学本”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略读课文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体现课程理念创设了条件。那么略读课文的教学是否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学?

  通过本节课证明,学生是不能完全放手的。因为小学生,他们认知水平的提高与学习方法的运用都离不开老师适时、适当的指导。但是,略读课文也不能过多的指导,以前我总是放不开手,生怕学生什么也不会,而过多给予引导,这样就大大束缚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了。

  本课教学时,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抓住重点问题“老人在什么情况下创造了奇迹”和难以理解的句子,“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等,进行启发,把握引导学生的“度”,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同时本课还找准了切入点,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学习。

  联系实际、际深入思考是本课的一个成功之处。通过本个切入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思考。第一个是开课开始增强感性认识,引导学生联系资料或实际情况谈晋西北沙化现象,引发思考。第二个是在感爱老人生活艰辛时,让学生联系自己家庭生活情况想象如果只有“三间房”什么家具也没有的情况下您会怎么过?还让学生想象一下自己的爷爷在子女三番五次接他进城而他却坚持在山里生活时,你会对爷爷说些什么?通过这种想象,使学生体会老人的精神。

  教无定法,但对阅读课文老师的恰当引导会让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3 18:2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