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80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元日优秀教案和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2 14:59: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元日                                                   

教学目标:

1. 读准生字“爆、屠、曈、符”的读音,并认清字形,正确地朗读(停顿要恰当)、背诵本诗,力求有感情;

2.了解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一、二、四句押“u”韵。通过查工具书结合上下句学会生词:屠苏、曈曈、桃符,掌握学习方法;

3.通过关于春节民俗资料和背景资料的补充阅读,体会本诗所描写的场景和所表达的感情,引导学生喜爱我国的民俗文化。

教学准备:

1.歌曲《过大年》、喜庆的图片,用以课前渲染气氛;

2.搜集关于“年”的传说、屠苏酒、桃符的资料,做成幻灯课件,用以相机随机出示。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歌曲《过大年》,播映喜庆的图片)

一、导入解题

       刚才听到的歌曲、看到的图片十分欢快、喜庆,一般在什么时候最常听到、最常见到?[板书:过年]我们说的“过年”一般有两个时间,分别是指什么时候,谁知道?[板书:春节 正月初一(农历)元旦 元月一号(公历)]这里的“元”是什么意思?[板书:第一、起始]春节就是农历的第一天,元旦就是公历的第一天。我们有两个“过年”,第一个“过年”就是过春节,第二个“过年”就是过元旦。小朋友们,你们更喜欢过哪一个年?(过春节)

    刚才听到的歌曲、看到的图片反应的就是过春节的喜庆场景。今天,刘老师要和同学一块儿学一首古人写春节的诗。题目叫“元日”[板书课题]。谁能说出题目的意思?(大年初一、正月初一、农历一月一号、春节)。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读得正确

       宋·王安石],他是一名政治家,也是一位大诗人。这首诗就在我们的书上128页,打开书。请按要求自己读一读这首诗:(1)借助课后生字表中的拼音把诗读正确;(2)结合插图,试着理解这首诗的意思;(3)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准备提问。(学生自学课文两到三分钟)(先让学生打开书,再讲要求,学生会自然地去读书,不易集中注意看清要求。如果讲清要求之后让学生打开书,效果会更好。)

    2.(挂出事先抄录的这首诗),指名读,相互正音,点出停顿规律和押韵规律。师生共同抄写这首诗几个难写的词(老师在黑板上写几个词:[爆竹、屠苏(组词:屠杀、苏醒)、曈曈、桃符],学生在自备本上写),注意指导重点词的结构等书写要点,提醒写字时的姿势和态度。齐读这首诗。(

    3.指名说出对这首诗的理解,提出不懂的地方。(估计提出的不懂之处有:屠苏、曈曈日、新桃、旧符)

三、借助工具书,补充资料,自学、讨论,深入理解,说得明白

1.              引导学法。有这么多不懂的地方,同学们能提出来,这非常重要。我们事先没有预习,现在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指名发言讨论。(查字典等工具书、上网查)(引导学生掌握一个学法: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有三个途径:(1)联系上下文猜测;(2)查资料(字典、词典、辞海、网络等);(3)请教别人。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比直接获取知识更重要。)

2.事先没让大家预习,为了节省时间老师帮你们初步查了,现在我们就按照诗句的顺序,逐句理解它们的意思。

第一句:

       如果学生不理解“除”的意思,就出示“除”的注解:①去掉:~害.斩草~根.②不计算在内:~此以外.~了这个人,我都认识.[除非]1.连词,表示唯一的条件,只有:若要人不知,~~己莫为.2.表示不计算在内,除了:那条山路,~~他,没人认识.[除夕]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也指一年最后的一天。③算术中用一个数去分另一个数:用二~四得二.④台阶:庭~.指名说出诗句的意思:在此起彼伏的爆竹声中,一年又过去了。师问:为什么要放爆竹呢?(表示祝贺、喜庆)会读出这种感受吗?(学生在质疑时并没有提出“除”这个词,是我提出来的。从课堂实际来看,“除”这个字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那么,就没有必要再设计这个查字典、选条的环节了。“为什么要放爆竹呢?”这个提法会让学生联想到“年怪”的传说,我问此问题的本意是引导学生体验过年时的喜庆气氛,以指导朗读。如此问法冲淡了这种体验,应当这样问: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来到了,人们都在“噼噼叭叭”放爆竹,给你什么感受?)

第二句:

    如果学生不理解“屠苏”的意思,则问:根据上下文,猜一猜这里的“屠苏”是表示动作,还是表示一个东西,或者别的什么。(一个东西)师追问:《新华字典》中查不到“屠苏”这个词,怎么办?(查《现代汉语词典》)师出示:屠苏:古代一种酒名。师问:如果把这里的“屠苏”理解为屠苏酒,这句话能说得通吗?谁来试着说说看。(春风把温暖送进了屠苏酒中。)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们明白吗?有疑问吗?师告知:刘老师第一次读到这首诗的时候也和你们一样产生了疑问,想知道我是怎么解决的吗?(查《辞海》,上网查“屠苏酒”的资料)师出示:屠苏:①草名(阔叶草)②屠苏酒③茅屋(查于《辞海》)屠苏酒:古时候,每年除夕时,家家户户用屠苏草泡成的酒。饮屠苏酒是我国过年的一种风俗。饮屠苏酒,意思是“屠绝鬼气,苏醒人魂”。据说于大年初一早上,全家老小朝东喝此酒,可保一年不生病,以后便将春节喝的酒统称屠苏酒。(查于网络)(这段教学有两个目的:一是向学生明示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工具书,且查到的义项要根据具体的句子来选择;二是向学生暗示,从《新华字典》到《现代汉语词典》,再到《辞海》、网络,功能越来越强大。)

    师要求:根据以上资料,四人小组研究一下,这句诗怎么理解,能从中看出什么。(三分钟左右)组织交流,(点拨:这里的“温暖”仅仅指身体上感到温暖吗?)可能有两种理解:(1)春风把温暖送进了每一户人家,每一个都感到很温暖,心里充满了希望。(2)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人们喝了屠苏酒感到很温暖,祈祷新的一年里很健康。(这里的“四人小组研究”似乎没有必要,因为前面关于“屠苏”一次的理解已经让学生经历了思考、比较的过程,学生应当已有了正确的选择。而“暖”的引申含义必须要经过老师的点拨,学生才能有所感悟,仅让水平差不多的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也难以得出正确的理解。)

指导朗读:谁能读出这温暖的、充满希望的感受?

第三句:

    如果学生不理解“曈曈日”,则导:“日”理解吗?(太阳)出示:曈曈:<书>①日出时光亮的样子:初日~~。②(目光)闪烁的样子。师:这儿尖括号里有一个“书”字是什么意思知道吗?(表示“曈曈”这个词在平时说话中是不大用的,一般只用在写文章时。)(这是一个关于查字典的陈述性知识,应该让学生掌握,可以采用直接告知的方式。)这里的“曈曈”应该选哪个意思?(第一个意思)(这里再一次把词典中的不同词条提供出来让学生选择正确的答案,教法上与对“除”、“屠苏”的解释有雷同之感。)(点拨:知道这里的“曈”为什么是“日”字旁了吧?)(“曈”虽然是个二类字,不需要识记它的写法,但它是一个典型的形声字,在理解它的意思时自然地结合它的字型点拨一下,有利于对它的意思的理解。)“曈曈日”是什么意思呢?(光亮而温暖的太阳)谁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千家万户都照进了温暖而光亮的太阳光,让人觉得前途一片光明,充满了希望。)师指导读:要读出这种充满光明、充满希望的感觉。指名读,齐读。

第四句:

    如果学生不理解“新桃”、“旧符”的意思,则告知:这里的“新桃”和“旧符”指的都是“桃符”,也就是新的桃符、旧的桃符,分别用了“桃符”这个词中的一个字代表这个词。(其实,这里用的是“互文”的修辞手法。虽不需要点出“互文”这个名称,但需要讲清楚它的内容,为以后深入学习这种修辞手法积累间接经验。)那么,“桃符”是什么东西呢?出示:

桃符   (教师讲解)

    师问:谁能说说最后这句的意思?(每年总是拿新门神换掉旧门神。也可以说:每年春节总要拿新春联换掉旧春联。)人们的这个举动有什么含意吗?(除旧布新,表达祝福)
    3.引导学生欣赏几幅春联

    现在的春联当然没有什么压邪驱鬼的功能,但的确是用来表达人们的愿望和祝福的,我们来欣赏几幅,看看它们分别适合贴在什么地方。出示:

                      六畜兴旺千家同乐,

                      五谷丰登万象更新  ,

                     生意兴隆通四海,

                      财源茂盛达三江 ,

                     辛勤培育桃李满天下,

                      忠诚执教春光遍校园

                      勤奋学习争三好,

                      刻苦钻研登高峰

      引导学生讨论后小结:这一幅幅春联表达了人们不同的祝福和各种美好的愿望。

    4.了解王安石写这首诗时的背景,体会诗人更深层次的感情
    师引导:其实王安石写这首诗不仅仅是描写新年新气象,他还有更深刻的用意。出示背景:

王安石:宋代著名政治家、诗人。20岁以前,随父南北各地游历,了解到老百姓的疾苦。21岁中进士,当过十多年的地方官,做了许多有益于国家发展、人民安康的事情。49岁时被任命为宰相,他积极进行改革,推行新政。《元日》这首诗正是担任宰相之后推行新政时写的。

    师:此时,他写这首诗还有什么别的用意吗?(在他的心目中,新政好象春风浩荡,势必除旧布新,迎来国家欣欣向荣、人民安居乐业的新气象。)

师小结:这是一位胸怀远大的宰相对他的国家和人民的美好祝福。让我们一起来背诵这首诗。
四、作业
    搜集关于过年(春节)的习俗,在班级举办一个春节习俗展。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分享分享1 顶 踩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2 14:59:44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反思

《元日》是北宋大诗人王安石描写新春佳节到来之际的一首颇为世人传颂的诗歌。本课的教学我旨在让学生感受新春的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情景,人们意气风发,春风得意的感受,通过以下几个层次来进行渲染,进行教学:

(1)结合学生的知识储备进行教学。先前我们已经学过了《春联》这篇课文,文章对春联的内容以及所表达的情感都有了一定的介绍,学生学完课文后,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

这些脍炙人口的春联一下子就把人们带入了那个欢乐祥和的氛围当中。在进行《元日》的教学中,我大量的引导学生们联系春联的学习内容去感受元日中所描绘的欢乐喜庆的氛围,课文之间很好地进行了融会贯通,效果很好。

(2)结合学生的生活进行教学。春节,对于学生们来说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提到春节,总是会浮现许许多多幅美好欢乐的画面,因此在学习“爆竹声中一岁除”这句古诗时,我提问:你们放过鞭炮吗?谁来说说你们当时放鞭炮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呀?学生们畅所欲言,说到自己捂住耳朵躲在一边,哥哥姐姐们小心翼翼的去点燃鞭炮,爆竹燃放的时候火光冲天,大家又笑又跳,开心极了……这些生活的场景通过古诗再次让学生们很快感受到了那份欢乐,自己的生活实际很好的帮助他们理解了诗句,而诗句所描绘表达的内容又反过来加深扩大了孩子们对新年到来的感受,相得益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29 14:3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