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46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小镇的早晨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2 10:31: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镇的早晨 (北师大版 三年级)
【学生状况的分析】
     我所带的三年级学生在课堂上思维很活跃,理解能力和自读自悟方面的学习能力较强。根据学生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我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效融合在一起。江南水乡的晨景对于我们所处的西北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地域差异,为了弥补这种差异,我在教学中,通过配乐朗读,加上媒体出示江南水乡的景色,使学生领略江南的美景,因而感触一定是深刻的。

【教学内容分析】
  《小镇的早晨》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的一篇课文。课文描写了蚕乡小镇早晨的情景,反映了改革开放给小镇带来的勃勃生机。2——4自然段都是总分段式。即便于学生运用看课题推想课文内容的方法阅读,又可供学生仿写练习。课文不长,但文质兼美,词语丰富,富有感情,教学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边读边想象,使学生领悟课文意韵,唤起学生对课文的审美体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本课生字词,通过学习了解小镇早晨的特点,感受江南小镇的美。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小镇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能力目标:通过优美的画面,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和合作的精神,以及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江南水乡小镇的意境美,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2.继续学习理解自然段的方法,引导学生细细品读生动优美的句子,练习把句子写具体。
【课时安排】2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的: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的段落安排顺序,学习课文,了解小镇“安静”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导入: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家乡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你有没有感受到家乡越来越美了?
特别是旱晨,当你背着书包走在上学的路上,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
2.学生结合实际谈一谈。
3.小结:这些都是我们家乡的早晨所特有的景象。这节课老师要带大家到另外一个不同的地方去旅游,去看一看,听一听,一起去领略一下江南水乡小镇早晨的美景,大家说好不好?
4.(出示课件:江南水乡)
在我国江南水乡有许多古朴的小镇,这里有小桥、流水、人家、绿树(红花)繁茂。你们瞧这便是各式各样的小船,这里的交通工具只有小船。当东方刚刚露出鱼肚白时,木船的摇橹声就把小镇唤醒了。
5.看完录像小镇给你留下什么影响 ? (美)请同学们快快打开书本感受感受吧!
(设计意图:播放水乡的秀丽景象,初步领略江南水乡美景,生动形象地创设美的情境,又激起了学习课文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感受小镇的美
(一)指导预习。要求:1.读课文,结合生字表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查字典,理解字意和词义。
3.读课文,想想小镇的早晨有什么特点?
(二)分组预习,提出问题,边读边议。检查效果,重点指导。
1.强调“漾”,“暇”的字形和“朴”,“着”的读音。
2.朗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带着问题读课文。1.放伴奏带,自由读课文。
2.你觉得小镇的早晨是怎样的?有什么特点?
(早晨是安静的、又是热闹的,还是忙碌的)
4.在段落的安排上有什么特点?全文是什么关系?每段是什么关系呢?(全文是总分总的关系。第2--------4段第一句是总句。每段是总分关系)
三、合作学习,感受画面美。
细读课文,看着画面,深入理解。1.自由读文,进行讨论:第2,3,4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2.回答问题,深入分析:第2段:
(1)读后回答,板书:安静。谈体会   朗读第二自然段,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读懂的句子,想想喜欢的    原因,从哪几个方面写的?
(2)在学习小组里交流。
从哪几个方面写的?( 从河面、河水、河边、河上)
(3)出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重点词细细品味,体会小镇早晨的安静。
如:抓住“淡淡、静静、不时、悄悄、轻轻漂过、轻轻荡漾”体会小镇晨景的静之美。
(4) 讨论:怎样读好这段话?学习小组互读互评。
一个“恬静”让我们体会到了很多很多,除了“安静”以外,它可能还包含着一点美,一份悠闲,一丝温柔,或许还有其他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感受。小镇的早晨是悠闲的、恬静的,优美的,河水那么清澈、、小舟那么灵巧……就让我们带着这些感受来读一读这段文字吧。
(5)学生配乐朗读。
(6)播放江南小调,情感熏陶:置身于美丽的江南小镇,坐在小船上,你们想干什么呢?(学生想象,自由发挥)
(设计意图:由重点词、重点句入手进行品味,体会文段中描绘的幽清、淡雅的美景,感受图画美。)
(7)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1)把词语补充完整。
(        )                    (        )
(        )  的早晨           (        )的露珠
(        )                    (        )
(        )                    (        )
(2)照样子,摘抄文中的词语
淡淡      ----------------------------------------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小镇的早晨——、------、-------啊!

         第 二 课 时
教学目的:
1.继续学习课文,了解小镇早晨“热闹”“忙碌”的特点。 2.继续学习抓住重点词语、句子理解自然段的方法。 3.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感受水乡小镇的意境美,增强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感情。 4.抓住围绕中心句仿写一段。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小镇的早晨是怎么醒来的?(是木船悠闲的摇橹声唤醒的  2.在细细地读读这段话,你读懂了什么?或者你还有哪里不懂的?  3.汇报学习情况:  (1)我明白了“河道纵横”的意思:用手势比一比。  (2)我明白了城市的早晨是汽车短促的喇叭声惊醒的。是说----    你能模仿这种声音吗?老师请男同学来当汽车司机,发出的喇叭声。悠闲的摇橹声吗?这样的喇叭声短促吗?那应该是怎样的?又短又快,课文中用了一个词是“短促”。   你能模仿悠闲的摇橹声吗?老师请女同学来当船夫发出悠闲的摇橹声。给人感觉悠闲吗?听了这种声音心情是很舒服,很愉快的,这种舒服与愉快能从脸上表现出来吗?   (自由自在,轻轻地,很自然。)  (3)听了这两种声音,你认为课文中“惊醒”与“唤醒”这两个词能互相换一换吗?形成了对比。   说得好极了。那短促的喇叭声,在夜里一响,人们会一下子被吓醒的,那悠闲的摇橹声飘进你的梦乡。你会慢慢被叫醒的。  4.指导朗读。   能把你学懂的读出来吗?  (1)指名读3 个,评一评。齐读练背读。出示填空。  ( )的早晨是( )声( )的。   指名背3个,齐背。  5.小结:出示单元提示。1.主要写了什么。2 .其它词语有什么作用。   木船悠闲的摇橹声唤醒了小镇的早晨,是多么恬静啊!小镇还在什么地方向我们展示它的恬静呢?让我们来学习第二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
(1)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划出。
          
(2)写了哪些景物,用○圈出。板书○   2.检查自学情况。   (1)这段话是围绕“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来写的。这句话在这段中是什么句?这样的段式叫什么段式?   (2)板书:霞光、拱形石桥、小船、小河。   3.小组讨论。    同学们,你最喜欢这里的哪一句?按照单元的提示,细细地读读,你明白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在与同学讨论交流一番。   4.学习反馈,体会情境。    你最喜欢哪句话,这句话主要写什么。你学懂了什么?或有什么感受?    A 淡淡的霞光下,宽宽的河面闪烁着片片银鳞;河水净的得透明,犹如一条碧绿的带子,静静地穿过小镇。    (1)这句话主要写了什么?(河水穿过小镇。)    (2)你从哪些词看出恬静的美?你为什么选这些词?抓住“净、透明、带子、淡淡的、碧绿”结合插图来理解恬静。     a 淡淡的写出了太阳刚刚从地平线上升起,霞光是很柔的,万物好象都蒙上了一层薄纱。多美啊!     b 河水银鳞,使你想到什么?它本来指鱼身上的长满的小小的会发光的薄片,在这里我们作者说小河在淡淡的霞光下,闪烁着一片一片的闪光的鳞片,多美啊!     c 多干净的河水,透过这“透明”的河水,你看到了什么?(学生想象说话)      d 条净得透明的河水,一眼望去,犹如一条碧绿的带子,这使我想起了朱自清写的一句话,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现在,你就在小镇的河边,你会怎么说?(看图)      (真静啊!真美啊!)     e 轻轻地”说明了河水流动时是多么的平静啊!静得仿佛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3)指导朗读。指名读,看图读,背读,齐读。    B 两座拱形石桥遥遥相对,坐落在小镇两头,不时有一叶叶小舟从半月形的桥洞中悄悄钻出来,又在河上轻轻飘过。    (1)这句话主要写了什么?(小舟在河上飘。)    (2)你读懂了什么?      遥遥相对的石桥,(看图)它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静静地坐落在小镇的两头。多静啊!这半圆形的桥洞使我们想到了半月形,多美啊!      一叶叶,悄悄,轻轻,飘,都写出了小舟的轻巧与恬静。    (3)指导朗读。指名读,学生评。背读,。       多静的石桥,多轻巧的小舟,你能把它读出来吗?       读得多静啊!想把它记住吗?   C 沿街的河边停满了各式各样的小船,一只紧挨着一只。    (1)这句话主要写了什么?    (2)哪些词看出船很多?(停、各式各样、一只紧挨着一只)    (3)看图:读这句话。       在这么的小船中,最醒目的是什么船?(乌篷船)       一些油光发亮的物品乌篷船,翘起尖尖的船头,显得格外醒目。       指名说,你们觉得乌篷船怎么样?油光发亮写出颜色,翘起尖尖的船头写出了形状(非常有趣)。你喜欢这些乌篷船吗?你能读读吗?       朗读指导,指名读,看图读,背读,齐读    (4)这么多的船,怎么会给人恬静的感觉呢?好好读读想想,哪个词写出了小船也是静的?(停)  三、小结。   1.同学们刚才游览了小镇的早晨,淡淡的霞光,净得透明的小河,有趣而悠闲的乌篷船,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印象。现在,让我们在美妙的音乐中,向大家介绍这恬静的小镇。   2.播放音乐,齐读。多恬静的小镇,多美的小镇,想把这样美的景色记在心中吗?试着背一背。指名背,试背。   3.小结学法。下节课,我们将继续用这个方法学习三四这两个总分段式。它们是如何紧张与热闹的?  四、布置作业。  1.有语气地朗读课文。2.听写字词。
3.填写词语,使句子更具体。
(1)(   )的河边停满了(    )的小船。(2)小船从(   )的桥洞中(    )地钻出。(3)学生背着(    )的书包(    )地去上学。
4.照样子写句子。注意转折关系。  例:这儿盛产蚕茧,但过去一尺丝绸一根丝线都要从外地买来。  (1)这项工作很难做,但(      )。  (2)(    ),但(     )。  5.检查背诵第2自然段。
五、板书设计:

开篇点题   水乡   只有小船    唤醒                  
                       河面:淡淡   闪烁
                       河水:通明   静静穿过             赞扬新貌
               安静    河边:停满   换着            
特点           河上:悄悄钻出   轻轻飘过
                     
人多:欢闹的海洋
              热闹    土特产多:那-----那-----还有-------
                       
小学生、妇女、个体户、农家姑娘     热爱生活
              忙碌    变化: 过去、如今

赞美小镇       多美


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生字词语卡片、江南小镇的动画、江南小调、柔美的音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2 10:31:33 | 只看该作者
《小镇的早晨》教学反思


《小镇的早晨》一课,以散文的体裁,清丽的文字把人、景、物融为一体,描绘了江南水乡小镇的早晨恬静、热闹和紧张的景象,表达了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较为成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以读为本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立足于这一精神,在进行第二自然段的教学时,我作了一些尝试,力图体现开放的、创造的、个性的课堂教学特色。在学习这一自然段时,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一自然段,说说最喜欢这一自然段中的哪句话,从中感受到了什么。这样让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在理解的基础上感悟语言,尝试品味、学会欣赏,说出自己有所发现的话。从学生的发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孩子们所拥有的潜力比目前的教育体制所能启发他们的要多得多”。在“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中”, 让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说创造的话。学语言,用语言,不但激活了学生思维,展示了学生个性,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审美层次,受到了情感的熏陶。“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获得了具体体现。   二、自主探究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更加深深地感悟到:教育教学无论怎么改,都不能忘记我们面对的是人,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孩子,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教学中要大胆放手,把阅读的自主权还给学生,珍视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这样才能使学生各尽其才,各显风采。
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得课堂富有生机和活力
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学习课文。听、读、想、议、说、演,学生在环环相扣的学习环节中时而群情激昂,时而低头沉思,时而合作交流,时而有说有演,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被最大程度地调动了起来,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29 14:3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