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园丁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优秀阅读教学论文选

[复制链接]
36#
 楼主| 发表于 2008-6-23 10:0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优秀阅读教学论文选

也谈低年级写话指导  



陕西西安西北工业大学附属小学 蔡 华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是以识字、写字为主,逐步进行朗读与阅读的语文教学活动。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为了满足学生书面表达的渴求,为了训练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并且能够和中年级的语文写作相衔接,从低年级就要逐步开展一定的写话训练。



低年级学生在学习写话时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害怕写话”。一怕没内容写,二怕不知怎样写。由此可见,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指导学生掌握初步的写作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写话的兴趣,写话的起步工作就成功了一半。怎样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

1.找准安排学生写话训练的时机和切入点。

在最初开始写话训练时,或配合语文课文学习的内容,或结合学生身边的人和事来找寻训练点、安排练习,会显得自然、贴切,顺理成章,避免唐突生硬、令学生有增加作业的负重感。找准时机和切入点,还会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



例如,写一写“春天里你的发现”;“三八妇女节”你为妈妈做了什么;介绍一位我的好朋友……

2.尝试丰富的写话形式。

针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采用丰富多样的写话形式尤其能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并能避免枯燥乏味,吸引他们长期坚持写作练习。



例如:绘画日记(以图为主,配以简短的文字);配图日记(以文为主,配以简单的插图);日记“连环话”(相关内容,依次呈现);写环保提示语;同题写话竞赛等。

3.多种形式激励。

日常的写话训练坚持做到及时点评;多朗读学生作品中较好的文章或句子;及时表扬和鼓励写话有进步的孩子;通过批改符号、等级评定,肯定和赞赏学生的写作进步;定期将学生的优秀作品在班级展示栏中进行展出,或整理成集、相互传阅,学习借鉴。还可鼓励学生向刊物投稿,当他们看见自己的作品也能发表时,就会更加激发出写作的热情。



其次,在激发学生写话兴趣的同时,还要重视进行初步的写话方法的指导,在低年级的写话指导中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

往往学生觉得没什么可写,就在于没有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总等着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或特殊事件发生时才能写。其实,在每个人的身边都有许多值得我们留意的细节。比如,“我忠实的伴侣──文具盒”;“一只小蚂蚁”;“庄严的升旗仪式”;“我得红星了”…… 许许多多诸如此类的题材,都可以作为写作的话题。这样的指引,不仅能丰富学生的写作视野,同时也蕴含了对生活的留心和感悟。

2.写真人、真事、真情。

“只有真情流露的文章才会打动人。”从学生一开始练笔起,就要引导他们写真人、真事、真情。哪怕他们对事物的判断还不够准确;对生活的认识还很肤浅,但这就是他们成长的印记。从指导学生写作中,指导他们认识世界、真实作文、真诚做人。

3.要求适当,循序渐进。

也许,很多孩子起初的写话都不算成功,甚至极其凌乱,没有重点。但只要你能从中发现他的第一个闪光点加以鼓励,接下来,就会出现第二个、第三个闪光点……根据每个孩子的表达水平制订不同的写作标准,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这样学生才能持久地保持写作兴趣,不断进步。

4.培养坚持定期写话的习惯。

做好一件事不难,难的是长期坚持做好一件事。许多学生在写话的一阵子新鲜劲过后,就表现出倦怠的情绪,难以坚持。这时,就需要教师通过变换写作形式,开展竞赛活动,及时表扬激励等方式,来引导学生养成坚持写话的习惯。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能力水平,开展写“每日一句”,或将日记改为周记的形式,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总而言之,有了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指导掌握初步写作方法为主的低年级写话指导,才能将学生的写话训练落到实处,收到实效;为中年级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顺利完成向中年级写作的过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楼主| 发表于 2008-6-23 10:0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优秀阅读教学论文选


看图写话教学教什么



沂源县西里镇中心小学 彭基仁



看图写话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习惯的重要凭借之一,但是当前的教学中还存在一些缺失,主要表现在教师重视程度不高,训练方法不科学、不到位,教学随意,甚至有的教师不知道教什么,导致学生看图能力、写话能力低下。看图写话教学究竟应该教会学生什么?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作指导。



一、整体着眼──教学生把握正确的观察顺序



会看图是写好话的前提,要教会学生掌握从总体到部分再到总体的观图顺序,对图片内容形成准确的认识。看图写话通常包括单幅图和多幅图两种类型。观察单幅图要着重让学生看看图上有谁,画的是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图上的人物在干什么或怎么样,先形成整体的印象,然后抓住细节进行认真观察,最后回到整体画面上进行连贯地写话。对于多幅图片的观察,首先要浏览全部图片,弄清楚几幅图连起来描述了一件什么事,其次逐幅图片地进行观察各是什么内容,最后将所有幅图片联系起来观察,用几句简单的话表述出整体大意。如此以来,学生就会感觉到图片不再孤立单调、枯燥乏味,而是有趣的“动画城”,愿意看图,乐于体味图片中表现的人事物。



二、抓住细节── 教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



看图写话一般根据画面情景限定题目或者给出语句提示,教学生按照题目或提示性关键词确定观察的角度,抓住最能凸显题意的细节,包括具有特色的环境、图片中特定“人物”的动作、神态以及相互间的关系等,进行深入观察。教师在观察指导上要突出细节剖析,避免平均用力,侧重于用有趣的细节激发学生的看图说话及写话的兴趣,引领着学生欣赏漫画一样的观察,达到百看不厌、越看越有味的效果。因为生活经验不同,学生观察的兴趣点存在明显差异,但是只要让他们体会到看图的乐趣,学生将按照自己的个性去开掘出各自新的发现,使看图写话更加丰富多彩。



三、静图变“动画”──教学生合理联想,发展思维



图片是静止的,表现的内容具有跳跃性,如同影视作品中的一个个特定的镜头,图片内的各部分之间、图片与图片之间都有一些省略了的空白内容,即使图片上的主要人物也只是描绘了动作、神态,与之相关的内在心理活动不可能直接描绘出来。教学中要恰当地利用这些空白处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思想,而且有利于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细腻地观察事物的习惯。在低年级看图写话的起始阶段,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图片动画演示,或者在必要的情况下按照图意组织学生进行情境剧表演,使静止的图象在学生的头脑里像动画片一样有形有声有色地放映,以启迪学生想象,让图片传递出更加丰富的信息。



四、愉快的旅程──教学生教育自己,快乐写作



“文如其人”揭示了作文与做人的关系,学生看图写话、作文的过程正是根据图画内容,结合已有经验进行自我建构、自我完善的心理流程,教师要有意识的运用看图写话教学指引学生实现潜在的自我教育目标。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观察方法后,要给他们留足自主观察、独立想象的时间,然后组织形式多样的看图说话,以轻松快乐的情绪体验牵引着学生逐步地进入图人合一的境界,将图片内容变成学生心灵体悟的历程。教学中,先是学生个人大声地自说自话,不断丰富发展图意,再到同桌互说互评,相互启发和提高,最后到指名创造性演说,师生共同评点完善。教师点评要着力于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多鼓励,少否定,当学生经过说图把握了图意、充盈着一种愉悦的情绪时,再让他们一鼓作气把说的话写下来,记下自己的快乐,写话训练水到渠成,作文、育人相得益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楼主| 发表于 2008-6-23 10:0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优秀阅读教学论文选

看图写话教学教什么



沂源县西里镇中心小学 彭基仁



看图写话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习惯的重要凭借之一,但是当前的教学中还存在一些缺失,主要表现在教师重视程度不高,训练方法不科学、不到位,教学随意,甚至有的教师不知道教什么,导致学生看图能力、写话能力低下。看图写话教学究竟应该教会学生什么?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作指导。



一、整体着眼──教学生把握正确的观察顺序



会看图是写好话的前提,要教会学生掌握从总体到部分再到总体的观图顺序,对图片内容形成准确的认识。看图写话通常包括单幅图和多幅图两种类型。观察单幅图要着重让学生看看图上有谁,画的是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图上的人物在干什么或怎么样,先形成整体的印象,然后抓住细节进行认真观察,最后回到整体画面上进行连贯地写话。对于多幅图片的观察,首先要浏览全部图片,弄清楚几幅图连起来描述了一件什么事,其次逐幅图片地进行观察各是什么内容,最后将所有幅图片联系起来观察,用几句简单的话表述出整体大意。如此以来,学生就会感觉到图片不再孤立单调、枯燥乏味,而是有趣的“动画城”,愿意看图,乐于体味图片中表现的人事物。



二、抓住细节── 教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



看图写话一般根据画面情景限定题目或者给出语句提示,教学生按照题目或提示性关键词确定观察的角度,抓住最能凸显题意的细节,包括具有特色的环境、图片中特定“人物”的动作、神态以及相互间的关系等,进行深入观察。教师在观察指导上要突出细节剖析,避免平均用力,侧重于用有趣的细节激发学生的看图说话及写话的兴趣,引领着学生欣赏漫画一样的观察,达到百看不厌、越看越有味的效果。因为生活经验不同,学生观察的兴趣点存在明显差异,但是只要让他们体会到看图的乐趣,学生将按照自己的个性去开掘出各自新的发现,使看图写话更加丰富多彩。



三、静图变“动画”──教学生合理联想,发展思维



图片是静止的,表现的内容具有跳跃性,如同影视作品中的一个个特定的镜头,图片内的各部分之间、图片与图片之间都有一些省略了的空白内容,即使图片上的主要人物也只是描绘了动作、神态,与之相关的内在心理活动不可能直接描绘出来。教学中要恰当地利用这些空白处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思想,而且有利于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细腻地观察事物的习惯。在低年级看图写话的起始阶段,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图片动画演示,或者在必要的情况下按照图意组织学生进行情境剧表演,使静止的图象在学生的头脑里像动画片一样有形有声有色地放映,以启迪学生想象,让图片传递出更加丰富的信息。



四、愉快的旅程──教学生教育自己,快乐写作



“文如其人”揭示了作文与做人的关系,学生看图写话、作文的过程正是根据图画内容,结合已有经验进行自我建构、自我完善的心理流程,教师要有意识的运用看图写话教学指引学生实现潜在的自我教育目标。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观察方法后,要给他们留足自主观察、独立想象的时间,然后组织形式多样的看图说话,以轻松快乐的情绪体验牵引着学生逐步地进入图人合一的境界,将图片内容变成学生心灵体悟的历程。教学中,先是学生个人大声地自说自话,不断丰富发展图意,再到同桌互说互评,相互启发和提高,最后到指名创造性演说,师生共同评点完善。教师点评要着力于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多鼓励,少否定,当学生经过说图把握了图意、充盈着一种愉悦的情绪时,再让他们一鼓作气把说的话写下来,记下自己的快乐,写话训练水到渠成,作文、育人相得益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楼主| 发表于 2008-6-23 10:0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优秀阅读教学论文选

找准契机,激发动机

──学生的习作动机的研究

广东省陆河县教育局教研室 叶纂 妹



[摘要]提起作文,总是给人以厚重的感觉。老师怕教,学生怕写。可是,问题到底出在哪?本文拟从学生习作动机的入手,调查现状,发现问题,针对问题,研究对策,从捕捉契机,激发动机的角度,探讨如何做到顺学而导,使作文教学化难为易。



[关键词]语文 作文 现状 问题 对策



作文是什么?提起这个老话题。我们会引经据典地说:“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下来。” 可是,提起作文,总是给人以厚重的感觉。老师怕教,学生怕写。这已经成了不争的事实。作文真的那么可怕?难道不可以轻轻松松学吗?可是,作文到底怎样教?怎样才能使学生作文快乐起来?



一、研究现状,发现问题



回顾我们的课堂教学,有多少老师真的重视作文教学?作文的指导往往等到一单元学完后进行,指导的方法无非是:如何开头啦、如何注意扣题啦,可以借鉴哪些文章啦,可以读哪些作文选啦……然后就让学生写,交给老师还没来得及批改点评,第二天就进行单元检测考试。学生对自己的文章老师会评个怎样的分数,一点也没底。于是,为了能获得高分,懒的学生就匆忙找篇作文选的范文,抄开头段、结尾段、中间再选一段不会太长的,临时拼凑应付着抄好交给老师就万事大吉。勤的同学晚上加班加点背作文选应付考试,更关键的是老师也默认这种方法。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思维的惰性,怕作文成了不争的事实。



我们的这种教学方法能提高学生对作文的能力吗?试想:有哪位作家是在写作前考虑我在这篇文章里要注重那些开头、结尾、扣题、或我要抄范文里哪个段落的?



再看看作文内容,老师的引导总是从成人的角度居高临下指导学生。例如,写一个熟悉的人,我们做老师的首先会先入为主地推介爸爸、妈妈、老师或同学,甚至清洁工人。于是,在学生作文中,我们读到同学总是助人为乐,帮助的对象总是扶老奶奶过马路,小弟小妹摔着了扶他起来哄他不要哭,迷路了送他回家。老师呢,那更伪圣化了,就像不食人间烟火的仙人,每个老师的眼睛都是“炯炯有神”,头发都是熬白了。老师总是那样可亲可敬,不懂得什么叫生气;总是在恶劣的天气里、放学后、有家也没顾得上回,就去家访;学生生病了,辅导差生一直到深夜十二点;总是带病来为我们上课;总是灯下备课、批改作业到深夜……读着读着,感觉每一位老师都如《一夜的工作》中的周总理那样不辞劳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很显然,学生的文章是在随意捏造的,在作文中大量出现假话、空话、套话,使作文千篇一律、众口一词,全然失去了作文教学的本来目的。我们并不是反对虚构,但是虚构应该基于生活真实的层面上,文学作品“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文为心声,做到求真、求活、求新。可是学生闭着眼睛说瞎话的本身是不良的行为。千人一面的文章内容,陈腐的题材严重脱离了现实,远离了我们的生活,阅读的积累与作文的表达严重脱钩,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情况?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二、针对问题,研究对策



学生造假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给自己或他人贴金,使文章高尚些,立意高些。这跟传统的作文教学评价有关,跟我们老师的指导有关。我们往往注重的是指导学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而且注意了练习让学生找 “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想尽办法组织学生去观察,独独忽视了学生愿意写的动机。



平时,老师自己也觉得没题材,启发学生自己先失去了激情,还慨叹:我们的学生身在偏僻的山区,见少识寡,哪能跟大城市的孩子比哪!可事实上,没有人不会写文章的。山村里常见泼妇骂街,其实那也是一种表达,一种口头表达。她心有怨气,急于表达,于是就脱口而出。骂得她对方哑口无言,骂个半天也不累,如果写下来恐怕就是一篇非常生动的文章。



孩子们的作文何尝不是如此?孩子们心里有话想说,说出来就是说话,写下来就是作文。我们经常见到小学生在墙壁上涂一些骂人的话,这实际上也是在表达,也是在写作。他写作的动机很明确,是发自内心表达着自己对某人的不满。同样,学生学习作文,首先应该是出自他表达的动机。在有表达动机的同时他已经在思考着表达的内容与形式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母亲怀胎也得十月的孕育呀!写文章也需要情感的酝酿,要有内容,想表达。如果你给他个感兴趣的话题,打开他的话匣子,引导他使把生活的场景在学生脑海里像看电影似的重新再现,哪会无话可说,没素材呢?所以,当老师体谅孩子的难处,也就会顺学而导、化难为易了。“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有一条,就是学生开始写作文时提倡写“放胆文”,也就是学生愿意写什么就写什么,而且注重体验写作成功的愉快。结果许多一年级小学生就写出了许许多多表达出自己真情实感的好作文。这个经验值得学习。



  所以,新课程的作文教学,首先应该考虑的是怎样激发学生作文的动机,也就是为什么写的问题。我觉得在学生开始学写话、学作文的时候,不要多作限制,要让他们写自己愿意写的内容;也不要在语言表述得如何上作要求,只要能写就是好,写得别人看得懂就是很好。



三、捕捉机会,激发动机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细细琢磨这句话的意思,我们可以分解为以下几点:用语言文字与人交往就是作文;有意见有消息要让大家知晓,写成文字就是作文;经历一件事情,看到一些东西,把它记录下来就是作文;有时心中特别高兴或愁苦,却没有机会告诉别人,写下来就是作文。



叶老曾经打了个比方:“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的,昼夜不息。”这就是说当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情绪的储备达到了比较丰满的程度,心中的写作欲望就会逐渐萌动和强化,在成熟到呼之欲出、不吐不快的时刻,受到教师的恰当点拨和某种灵感的诱发,就会不可抑制地发生通过文字倾吐心绪的冲动。



当然,为写作文而写作文,孩子们通常会头疼不已,而如果有教师、家长恰当的点拨,激发其兴趣,让孩子有“非说不可”的欲望,这样的作文通常可以水到渠成。如同婴儿呀呀学语,最需要的不是母亲“语法”的讲解,而是母亲心领神会地去鼓励和表扬一样,在小学三四年级这一学生作文起步的阶段,教师首先要做的应该是象德国教育家第惠多斯所说的“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以实现《课标》中所强调的让小学生“易于动笔”,“乐于书面表达”,对作文“有兴趣”的目的。因此我们可采取一些措施,让学生在习作的起步阶段感受到习作的精彩,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轻松地踏入习作的大门。



首先是把握教材特点,研究每一次作文如何激发学生的动机。相信大家有这样的体会:但凡遇到一个好的题目,题好就一半文了;涉及到的若是学生熟悉的、关心的问题,可写的内容就多,而且也容易写好;相反,要是碰到学生并不熟悉的、没什么感受的话题,起来就费劲了。



比如,三年级是习作的刚刚起始年级,大家都知道很关键,指导写作很难办。其实不然,上次,写“我会了──”那一次作文指导,我觉得学生从小到大,每一点滴的进步,都是每一个新本领学会的过程。乌申斯基说“一个努力理解第一个算术规则的孩子所体验的智能紧张感,与一个正在解决新的复杂问题的伟大数学家所体验的智能紧张感的强度是同样的。”学生成长的每一天都在进步着,是在学会一项又一项的新本领中慢慢进步的。经过一番激情的导入后,引导学生考虑三个层面上的问题, “1.你最想告诉大家你学会了什么本领?2.你学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当时是怎么想的?怎么克服的?3.学会了,你又是怎么想的?心情怎样?”学生稍作思考后,就跟伙伴点数起学会的新本领,跟同学交流,全班都非常投入而热烈。结果,孩子们有话可说,也会说,写起文章来当然得心应手。那次的习作出乎意料的好。



其次,从引导学生观察入手,做生活的有心人。可是,要学生学会观察,老师首先应是个会观察之人,有敏感的洞察力,如天气变化,动态的班里、学校、周边发生的新闻;善于捕捉学生瞬间的契机,因势利导,学生闹矛盾了、受委屈了,获表扬了、发现新闻了,引导他们叙述过程表达看法。只有做老师的时时处处捕捉引学生入写作之门的契机,激发写作的动机,学生才有可能在习作中诞生奇迹。俗话说“站在岸上学不会游泳,”例如,就要开家长会了,让学生写“你希望老师在家长会上说什么?写个纸条递给我”。这是创设了师生交流的机会,有了动机,学生都有话说。才四年级的学生,在短短的十分钟,写出一百来字,真是笔如泉涌哪。趁热打铁,再不失时机地跟学生说“当你爸妈坐在你的座位上,看到你的作业,听到老师的介绍,你最想跟家长说什么心里话?写封信吧,放在你的座位上,给父母一份意外哦!”哪个孩子会没想说的话?开家长会那天,家长收到信很是吃惊,孩子竟然那么留心观察、善于表达。开完家长会,又是很好的契机,就让学生把家长会后你的所见所闻所想再写下来,那真是五花八门,学生的心理变化、家长的个性表现无不被学生表现得淋漓尽致。



其实,真正好的作文应该是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应该是连评价的人也没有想到这个学生会写出如此精彩的东西,这个东西是他从心灵深处自然流淌出来的,反映了作者的视野,作者的体验,作者的情感。如果非要用不同的命题去束缚他,又很少让他写作,仅靠每学期的八单元作文训练,然后用教学的陈式去规范他,那么再聪明、有灵气的孩子也会慢慢地迟钝。



故此,习作训练不要急于用文体的框架去束缚学生,不要急于教他们开头结尾、谋篇布局之类的习作套路,而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观察,领悟思考,获得认识,捕捉创作的契机,激发孩子的写作动机,激发他们的表达欲,讲真话,抒真情。写什么,怎么写,给他们充分的自由。久而久之,养成习惯了,有了兴趣,有了热情,在这个基础上再适当作一些方法的点拨,学生就能为真情而写,为兴趣而写,为需要而写,为自己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而写,会去自由选择,写自己关心的、相信的和想说的话。当生活丰富多彩了,习作中的精彩镜头自然也会多了起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楼主| 发表于 2008-6-23 10:0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优秀阅读教学论文选


倡导评改习作多元化,提高习作评改实效性

──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生习作评改

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鼓楼小学 高学雷



    内容摘要



小学生习作的评改,是习作指导的重要环节,也可以说是小学生习作成败的关键所在。但当前小学习作评改依然存在形式过于单一,实效性差的问题。本文拟从“把握习作评改要求,讲究评改习作策略”“改革评改习作方式,提倡评价形式多元”“将习作评改贯穿于习作指导全过程”“处理好习作评改和个性化写作的关系。”等方面来倡导评改习作的多元化,以提高习作评改的实效性。



   关键词



   习作评改  现状  要求  策略  方式 多元化实效性



正文



轰轰烈烈的新课程改革已经跨入第六个年头,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也进行得如火如荼。小学习作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毫不例外地受到极大的关注!各级各类的优秀习作指导课、示范课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然而,作为习作指导的重要环节──习作的评改,好像并没有受到广大教育者们的“青睐”,习作评改的现状仍旧不容乐观!在许多地区依然亘古不变地延续着“生写师改”的老套模式。这种评改模式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每当学生完成习作后,评改则是教师的“专利”了,学生习作的好坏全由教师说了算,而一些教师往往以主宰者的身份出现在这一教学过程中,以成人的思想认识和写作能力去评改学生习作,常常改得满纸通红,耗时耗力,收效甚微,真可谓是“吃力不讨好”!学生则认为写成文后不必再去下功夫,评改作文是老师的事情,无形之中缺乏自主评改的意识,这很不利于学生养成的良好作文习惯,而教师“体无完肤”的评改又往往很容易挫伤学生写作积极性。因此,“高劳动,低效率”的老套习作评改模式这块“坚冰”一定要打破!



如何一改过去那种形式单一、实效性差的习作评改模式呢?本人认为只有倡导评改习作的多元化,才能提高习作评改的实效性。现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对习作评改的要求及习作评改教学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把握习作评改要求,讲究习作评改策略



众所周知,无论做什么事,我们都要讲究原则和方法。《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上不但强调写作前的准备和指导,而且强调写作后的评议和修改。因此,对于习作评改,我们必须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学段目标的具体要求,确定各个年级习作评改的重点;每次习作的评改,还要突出本次习作写作的要求,避免面面俱到。记得有这样一个教学故事:



一位著名的特级教师在教孩子写信的格式时,他告诉孩子们说:“其实这次习作很容易得满分,只要大家按照习作的要求认真地写,把信的格式写正确!老师相信大家都能做得到!”孩子们来劲了,个个神情专注地写起来,结果老师当堂评改,还真是有一大半同学得了满分。原来,老师评改的标准是:只要学生信的格式写对,暂不管内容如何,都给了满分!



这种评价要求向我们昭示了什么呢?



我们必须清楚:对于学生的习作要多就少改,注意维持孩子习作的兴趣,保护孩子习作的自信心。对低年级写话的评改,更要体现以鼓励为主的思想。对孩子写得好的地方,可以批上一两句发自内心的话,或者划上一个鼓励性的标志或线条;对于习作中写字、用词等方面特别明显的问题,可以适当指出,但没有必要有错必纠。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低年级老师反复提醒学生写话开头一点要空两格,可孩子毕竟是孩子,总有一些孩子会忘记,因而非常生气,甚至挖苦、批评学生。其实,这样的规范化要求完全可以逐步去落实,不必急于求成,如果因为这样的问题而影响学生习作的兴趣,打击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是得不偿失的!另外,习作评改还要根据学生作文的个别差异,在评改习作内容和要求上体现一定的针对性和弹性,有的侧重材料,有的侧重构思,有的侧重遣词造句,有的侧重规范书写,对优秀习作要求可适当高些,对较差的作文要求可放宽些。总的来说,我们一定要注意依据《课程标准》,注意把握作文评改的要求,讲究评改的策略。



二、改革评改习作方式,提倡评改形式多元



对照《语文课程标准》对习作评改的要求,我们应该一改过去单一评改方式,采用老师评改,学生自改互改、家长评改、网络评改等多元化的评改形式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评改。



1.教师评改方式要灵活多变



作为学生习作的指导者,教师评改显得尤为重要!但正如文章开头所说:如果教师采用与学生“背对背”的单项批改,必将是“吃力不讨好”!《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第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关于老师的评改,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师可以本其经验而创造他途。”我想,叶老一定是要求我们教师应该采用多种评改方式,提高评改实效。



首先,教师可以采用面批面改。面批面改是一种直观、互动、有个性、针对性强的作文指导方式,对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作文能力、修改能力都会有很好的效果。具体做法是:可在每次作文中或作文后,找几个学生进行面批面改,争取一个学期下来,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至少一次面批面改的机会。对个别学生的作文还可以进行重点辅导,对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反复修改的优秀习作,还可以向有关报刊杂志投稿发表,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其次,教师可以在快速浏览全班学生习作的过程中,随机简单批阅部分作文,再挑选出部分有代表性的习作在全班讲评。再次,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挑选一些他们认为有代表性的习作在全班讲评。最后,教师的评价语要克服俗套,多用鼓励语言,以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激发学生写作热情。最近,小语论坛上有网友提出:教师不再批改学生的习作,而是改成写读后感的形式来评价学生的习作。我觉得这种提法有一定的道理!



总之,教师评价方式的灵活多变,利于客观地、多角度地评价学生的习作,能使习作评改更扎实有效。



2.学生自改互改要形成习惯



学生自改和互改的过程,实际上是习作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语文课程标准》在的第三阶段目标中提出“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那么,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自改和互改呢?



叶圣陶先生说:“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学会了自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 学生自评自改习作很关键。对于学生自评自改,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自评自改的意义,教给他们评改习作的方法,使学生乐于、善于评改自己的习作。可以让学生通过诵读法、推敲法等方法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并做出评价,写上评语!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要求“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因此,在学生自评自改的基础上,教师还要指导学生互评互改。首先,让学生认真阅读、思考、研究别人的习作,找出优缺点。推己及人,汲取别人的精华,去其糟粕。这种平等地位的评改,学生没有心理压力,可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他们既是作者又是读者,评改中角色不断转换,相互启发,互相合作,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发展。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自改互改,长此坚持下去,让学生形成习惯,对于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很有帮助。



3.家长评改习作要讲究方法



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家长们,可以说对于孩子的一切都了如指掌。父母和孩子在情感上更容易沟通交流,如果方法得当,相信孩子很愿意把自己刚刚完成的习作读给爸爸妈妈听,这时,父母可以不失时机地对孩子的习作进行点评,真正成为孩子习作起步的“领路人”。可以说,面对家庭教育的日趋笃厚,相信这会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有力补充!



  4.网络评价习作要客观公正



对于大人们来说,网络世界是个虚拟的东西。真真假假,难以辨清!但几年的教育教学论坛的经验告诉我,网络对于教育教学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因为,它不受时间、地点、环境、人员等条件的限制,打破时空界限,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习作评改该当中去!记得上海一家小学的网站上就开辟了一个“网络习作评改”的空间,据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当然,网络评改也会出现一些胡改乱评的现象!要想使网络评价习作更客观公正的话,还需要各级各类部门加大管理力度,给学生一个健康安全的网络空间!



三、将习作评改贯穿于习作指导全过程



习作的写作过程和习作的评改过程并不是明显的先后关系,而是相互融合的过程。习作材料、立意、构思、遣词造句甚至书写等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在口说或片断练习进行评议和修改。从习作指导来说,有作前指导,作中指导,也有作后指导;从评改角度来说,有作后评改,也有作前评改和作中评改。习作评改是作文指导的一个方面,并和其他方面的指导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绝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



四、处理好习作评改和个性化写作的关系



《语文课程标准》在强调自由写作、个性化习作和有创意的写作,但不等于说写作没有一定的规范、标准。在习作评改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在习作内容和形式上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的创造性,使评改成为个性飞扬、创造性提升的过程,而不是个性、创造性受到约束、限制甚至打击的过程;另一方面也要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逐步落实写作的基本规范。当然,当学生习作思想偏激,观点不正确时,教师必须依据《标准》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方面加以引导,使其朝着正确的方向迈进!



   行文至此,概以述之: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习作评价必须积极倡导评改习作的多元化,切实提高习作评改的实效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
 楼主| 发表于 2008-6-23 10:1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优秀阅读教学论文选


倡导评改习作多元化,提高习作评改实效性

──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生习作评改

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鼓楼小学 高学雷



    内容摘要



小学生习作的评改,是习作指导的重要环节,也可以说是小学生习作成败的关键所在。但当前小学习作评改依然存在形式过于单一,实效性差的问题。本文拟从“把握习作评改要求,讲究评改习作策略”“改革评改习作方式,提倡评价形式多元”“将习作评改贯穿于习作指导全过程”“处理好习作评改和个性化写作的关系。”等方面来倡导评改习作的多元化,以提高习作评改的实效性。



   关键词



   习作评改  现状  要求  策略  方式 多元化实效性



正文



轰轰烈烈的新课程改革已经跨入第六个年头,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也进行得如火如荼。小学习作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毫不例外地受到极大的关注!各级各类的优秀习作指导课、示范课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然而,作为习作指导的重要环节──习作的评改,好像并没有受到广大教育者们的“青睐”,习作评改的现状仍旧不容乐观!在许多地区依然亘古不变地延续着“生写师改”的老套模式。这种评改模式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每当学生完成习作后,评改则是教师的“专利”了,学生习作的好坏全由教师说了算,而一些教师往往以主宰者的身份出现在这一教学过程中,以成人的思想认识和写作能力去评改学生习作,常常改得满纸通红,耗时耗力,收效甚微,真可谓是“吃力不讨好”!学生则认为写成文后不必再去下功夫,评改作文是老师的事情,无形之中缺乏自主评改的意识,这很不利于学生养成的良好作文习惯,而教师“体无完肤”的评改又往往很容易挫伤学生写作积极性。因此,“高劳动,低效率”的老套习作评改模式这块“坚冰”一定要打破!



如何一改过去那种形式单一、实效性差的习作评改模式呢?本人认为只有倡导评改习作的多元化,才能提高习作评改的实效性。现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对习作评改的要求及习作评改教学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把握习作评改要求,讲究习作评改策略



众所周知,无论做什么事,我们都要讲究原则和方法。《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上不但强调写作前的准备和指导,而且强调写作后的评议和修改。因此,对于习作评改,我们必须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学段目标的具体要求,确定各个年级习作评改的重点;每次习作的评改,还要突出本次习作写作的要求,避免面面俱到。记得有这样一个教学故事:



一位著名的特级教师在教孩子写信的格式时,他告诉孩子们说:“其实这次习作很容易得满分,只要大家按照习作的要求认真地写,把信的格式写正确!老师相信大家都能做得到!”孩子们来劲了,个个神情专注地写起来,结果老师当堂评改,还真是有一大半同学得了满分。原来,老师评改的标准是:只要学生信的格式写对,暂不管内容如何,都给了满分!



这种评价要求向我们昭示了什么呢?



我们必须清楚:对于学生的习作要多就少改,注意维持孩子习作的兴趣,保护孩子习作的自信心。对低年级写话的评改,更要体现以鼓励为主的思想。对孩子写得好的地方,可以批上一两句发自内心的话,或者划上一个鼓励性的标志或线条;对于习作中写字、用词等方面特别明显的问题,可以适当指出,但没有必要有错必纠。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低年级老师反复提醒学生写话开头一点要空两格,可孩子毕竟是孩子,总有一些孩子会忘记,因而非常生气,甚至挖苦、批评学生。其实,这样的规范化要求完全可以逐步去落实,不必急于求成,如果因为这样的问题而影响学生习作的兴趣,打击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是得不偿失的!另外,习作评改还要根据学生作文的个别差异,在评改习作内容和要求上体现一定的针对性和弹性,有的侧重材料,有的侧重构思,有的侧重遣词造句,有的侧重规范书写,对优秀习作要求可适当高些,对较差的作文要求可放宽些。总的来说,我们一定要注意依据《课程标准》,注意把握作文评改的要求,讲究评改的策略。



二、改革评改习作方式,提倡评改形式多元



对照《语文课程标准》对习作评改的要求,我们应该一改过去单一评改方式,采用老师评改,学生自改互改、家长评改、网络评改等多元化的评改形式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评改。



1.教师评改方式要灵活多变



作为学生习作的指导者,教师评改显得尤为重要!但正如文章开头所说:如果教师采用与学生“背对背”的单项批改,必将是“吃力不讨好”!《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第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关于老师的评改,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师可以本其经验而创造他途。”我想,叶老一定是要求我们教师应该采用多种评改方式,提高评改实效。



首先,教师可以采用面批面改。面批面改是一种直观、互动、有个性、针对性强的作文指导方式,对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作文能力、修改能力都会有很好的效果。具体做法是:可在每次作文中或作文后,找几个学生进行面批面改,争取一个学期下来,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至少一次面批面改的机会。对个别学生的作文还可以进行重点辅导,对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反复修改的优秀习作,还可以向有关报刊杂志投稿发表,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其次,教师可以在快速浏览全班学生习作的过程中,随机简单批阅部分作文,再挑选出部分有代表性的习作在全班讲评。再次,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挑选一些他们认为有代表性的习作在全班讲评。最后,教师的评价语要克服俗套,多用鼓励语言,以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激发学生写作热情。最近,小语论坛上有网友提出:教师不再批改学生的习作,而是改成写读后感的形式来评价学生的习作。我觉得这种提法有一定的道理!



总之,教师评价方式的灵活多变,利于客观地、多角度地评价学生的习作,能使习作评改更扎实有效。



2.学生自改互改要形成习惯



学生自改和互改的过程,实际上是习作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语文课程标准》在的第三阶段目标中提出“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那么,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自改和互改呢?



叶圣陶先生说:“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学会了自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 学生自评自改习作很关键。对于学生自评自改,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自评自改的意义,教给他们评改习作的方法,使学生乐于、善于评改自己的习作。可以让学生通过诵读法、推敲法等方法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并做出评价,写上评语!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要求“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因此,在学生自评自改的基础上,教师还要指导学生互评互改。首先,让学生认真阅读、思考、研究别人的习作,找出优缺点。推己及人,汲取别人的精华,去其糟粕。这种平等地位的评改,学生没有心理压力,可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他们既是作者又是读者,评改中角色不断转换,相互启发,互相合作,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发展。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自改互改,长此坚持下去,让学生形成习惯,对于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很有帮助。



3.家长评改习作要讲究方法



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家长们,可以说对于孩子的一切都了如指掌。父母和孩子在情感上更容易沟通交流,如果方法得当,相信孩子很愿意把自己刚刚完成的习作读给爸爸妈妈听,这时,父母可以不失时机地对孩子的习作进行点评,真正成为孩子习作起步的“领路人”。可以说,面对家庭教育的日趋笃厚,相信这会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有力补充!



  4.网络评价习作要客观公正



对于大人们来说,网络世界是个虚拟的东西。真真假假,难以辨清!但几年的教育教学论坛的经验告诉我,网络对于教育教学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因为,它不受时间、地点、环境、人员等条件的限制,打破时空界限,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习作评改该当中去!记得上海一家小学的网站上就开辟了一个“网络习作评改”的空间,据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当然,网络评改也会出现一些胡改乱评的现象!要想使网络评价习作更客观公正的话,还需要各级各类部门加大管理力度,给学生一个健康安全的网络空间!



三、将习作评改贯穿于习作指导全过程



习作的写作过程和习作的评改过程并不是明显的先后关系,而是相互融合的过程。习作材料、立意、构思、遣词造句甚至书写等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在口说或片断练习进行评议和修改。从习作指导来说,有作前指导,作中指导,也有作后指导;从评改角度来说,有作后评改,也有作前评改和作中评改。习作评改是作文指导的一个方面,并和其他方面的指导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绝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



四、处理好习作评改和个性化写作的关系



《语文课程标准》在强调自由写作、个性化习作和有创意的写作,但不等于说写作没有一定的规范、标准。在习作评改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在习作内容和形式上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的创造性,使评改成为个性飞扬、创造性提升的过程,而不是个性、创造性受到约束、限制甚至打击的过程;另一方面也要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逐步落实写作的基本规范。当然,当学生习作思想偏激,观点不正确时,教师必须依据《标准》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方面加以引导,使其朝着正确的方向迈进!



   行文至此,概以述之: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习作评价必须积极倡导评改习作的多元化,切实提高习作评改的实效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楼主| 发表于 2008-6-23 10:1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优秀阅读教学论文选

倡导评改习作多元化,提高习作评改实效性

──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生习作评改

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鼓楼小学 高学雷



    内容摘要



小学生习作的评改,是习作指导的重要环节,也可以说是小学生习作成败的关键所在。但当前小学习作评改依然存在形式过于单一,实效性差的问题。本文拟从“把握习作评改要求,讲究评改习作策略”“改革评改习作方式,提倡评价形式多元”“将习作评改贯穿于习作指导全过程”“处理好习作评改和个性化写作的关系。”等方面来倡导评改习作的多元化,以提高习作评改的实效性。



   关键词



   习作评改  现状  要求  策略  方式 多元化实效性



正文



轰轰烈烈的新课程改革已经跨入第六个年头,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也进行得如火如荼。小学习作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毫不例外地受到极大的关注!各级各类的优秀习作指导课、示范课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然而,作为习作指导的重要环节──习作的评改,好像并没有受到广大教育者们的“青睐”,习作评改的现状仍旧不容乐观!在许多地区依然亘古不变地延续着“生写师改”的老套模式。这种评改模式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每当学生完成习作后,评改则是教师的“专利”了,学生习作的好坏全由教师说了算,而一些教师往往以主宰者的身份出现在这一教学过程中,以成人的思想认识和写作能力去评改学生习作,常常改得满纸通红,耗时耗力,收效甚微,真可谓是“吃力不讨好”!学生则认为写成文后不必再去下功夫,评改作文是老师的事情,无形之中缺乏自主评改的意识,这很不利于学生养成的良好作文习惯,而教师“体无完肤”的评改又往往很容易挫伤学生写作积极性。因此,“高劳动,低效率”的老套习作评改模式这块“坚冰”一定要打破!



如何一改过去那种形式单一、实效性差的习作评改模式呢?本人认为只有倡导评改习作的多元化,才能提高习作评改的实效性。现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对习作评改的要求及习作评改教学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把握习作评改要求,讲究习作评改策略



众所周知,无论做什么事,我们都要讲究原则和方法。《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上不但强调写作前的准备和指导,而且强调写作后的评议和修改。因此,对于习作评改,我们必须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学段目标的具体要求,确定各个年级习作评改的重点;每次习作的评改,还要突出本次习作写作的要求,避免面面俱到。记得有这样一个教学故事:



一位著名的特级教师在教孩子写信的格式时,他告诉孩子们说:“其实这次习作很容易得满分,只要大家按照习作的要求认真地写,把信的格式写正确!老师相信大家都能做得到!”孩子们来劲了,个个神情专注地写起来,结果老师当堂评改,还真是有一大半同学得了满分。原来,老师评改的标准是:只要学生信的格式写对,暂不管内容如何,都给了满分!



这种评价要求向我们昭示了什么呢?



我们必须清楚:对于学生的习作要多就少改,注意维持孩子习作的兴趣,保护孩子习作的自信心。对低年级写话的评改,更要体现以鼓励为主的思想。对孩子写得好的地方,可以批上一两句发自内心的话,或者划上一个鼓励性的标志或线条;对于习作中写字、用词等方面特别明显的问题,可以适当指出,但没有必要有错必纠。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低年级老师反复提醒学生写话开头一点要空两格,可孩子毕竟是孩子,总有一些孩子会忘记,因而非常生气,甚至挖苦、批评学生。其实,这样的规范化要求完全可以逐步去落实,不必急于求成,如果因为这样的问题而影响学生习作的兴趣,打击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是得不偿失的!另外,习作评改还要根据学生作文的个别差异,在评改习作内容和要求上体现一定的针对性和弹性,有的侧重材料,有的侧重构思,有的侧重遣词造句,有的侧重规范书写,对优秀习作要求可适当高些,对较差的作文要求可放宽些。总的来说,我们一定要注意依据《课程标准》,注意把握作文评改的要求,讲究评改的策略。



二、改革评改习作方式,提倡评改形式多元



对照《语文课程标准》对习作评改的要求,我们应该一改过去单一评改方式,采用老师评改,学生自改互改、家长评改、网络评改等多元化的评改形式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评改。



1.教师评改方式要灵活多变



作为学生习作的指导者,教师评改显得尤为重要!但正如文章开头所说:如果教师采用与学生“背对背”的单项批改,必将是“吃力不讨好”!《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第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关于老师的评改,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师可以本其经验而创造他途。”我想,叶老一定是要求我们教师应该采用多种评改方式,提高评改实效。



首先,教师可以采用面批面改。面批面改是一种直观、互动、有个性、针对性强的作文指导方式,对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作文能力、修改能力都会有很好的效果。具体做法是:可在每次作文中或作文后,找几个学生进行面批面改,争取一个学期下来,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至少一次面批面改的机会。对个别学生的作文还可以进行重点辅导,对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反复修改的优秀习作,还可以向有关报刊杂志投稿发表,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其次,教师可以在快速浏览全班学生习作的过程中,随机简单批阅部分作文,再挑选出部分有代表性的习作在全班讲评。再次,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挑选一些他们认为有代表性的习作在全班讲评。最后,教师的评价语要克服俗套,多用鼓励语言,以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激发学生写作热情。最近,小语论坛上有网友提出:教师不再批改学生的习作,而是改成写读后感的形式来评价学生的习作。我觉得这种提法有一定的道理!



总之,教师评价方式的灵活多变,利于客观地、多角度地评价学生的习作,能使习作评改更扎实有效。



2.学生自改互改要形成习惯



学生自改和互改的过程,实际上是习作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语文课程标准》在的第三阶段目标中提出“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那么,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自改和互改呢?



叶圣陶先生说:“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学会了自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 学生自评自改习作很关键。对于学生自评自改,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自评自改的意义,教给他们评改习作的方法,使学生乐于、善于评改自己的习作。可以让学生通过诵读法、推敲法等方法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并做出评价,写上评语!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要求“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因此,在学生自评自改的基础上,教师还要指导学生互评互改。首先,让学生认真阅读、思考、研究别人的习作,找出优缺点。推己及人,汲取别人的精华,去其糟粕。这种平等地位的评改,学生没有心理压力,可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他们既是作者又是读者,评改中角色不断转换,相互启发,互相合作,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发展。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自改互改,长此坚持下去,让学生形成习惯,对于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很有帮助。



3.家长评改习作要讲究方法



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家长们,可以说对于孩子的一切都了如指掌。父母和孩子在情感上更容易沟通交流,如果方法得当,相信孩子很愿意把自己刚刚完成的习作读给爸爸妈妈听,这时,父母可以不失时机地对孩子的习作进行点评,真正成为孩子习作起步的“领路人”。可以说,面对家庭教育的日趋笃厚,相信这会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有力补充!



  4.网络评价习作要客观公正



对于大人们来说,网络世界是个虚拟的东西。真真假假,难以辨清!但几年的教育教学论坛的经验告诉我,网络对于教育教学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因为,它不受时间、地点、环境、人员等条件的限制,打破时空界限,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习作评改该当中去!记得上海一家小学的网站上就开辟了一个“网络习作评改”的空间,据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当然,网络评改也会出现一些胡改乱评的现象!要想使网络评价习作更客观公正的话,还需要各级各类部门加大管理力度,给学生一个健康安全的网络空间!



三、将习作评改贯穿于习作指导全过程



习作的写作过程和习作的评改过程并不是明显的先后关系,而是相互融合的过程。习作材料、立意、构思、遣词造句甚至书写等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在口说或片断练习进行评议和修改。从习作指导来说,有作前指导,作中指导,也有作后指导;从评改角度来说,有作后评改,也有作前评改和作中评改。习作评改是作文指导的一个方面,并和其他方面的指导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绝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



四、处理好习作评改和个性化写作的关系



《语文课程标准》在强调自由写作、个性化习作和有创意的写作,但不等于说写作没有一定的规范、标准。在习作评改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在习作内容和形式上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的创造性,使评改成为个性飞扬、创造性提升的过程,而不是个性、创造性受到约束、限制甚至打击的过程;另一方面也要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逐步落实写作的基本规范。当然,当学生习作思想偏激,观点不正确时,教师必须依据《标准》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方面加以引导,使其朝着正确的方向迈进!



   行文至此,概以述之: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习作评价必须积极倡导评改习作的多元化,切实提高习作评改的实效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3 21:1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