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hao1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年级上册优秀数学教案选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08-6-23 09:0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一年级上册优秀数学教案选


认识钟表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大良西山小学 王丽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91-92页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1初步认识钟面,认识分针和时针。
2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会看,会写钟表和电子表上的时刻。
过程方法:在动手操作和游戏中认识分针、时针、整时刻。
情感态度:1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有规律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会认整时。
教学难点:发现整时刻的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钟、自制钟面的材料、车票卡片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激发学习欲望
师: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说:“这是东东家的钟。”
(这时学生议论纷纷,满脸的疑问,于是马上就举起了小手)
生1:这不是钟面,钟面上有数。
生2:钟面上有1、2、3……11、12
生3:我看见钟面上还有小点。
生4:这不是钟面,钟面上有针。
生5:我知道那是时针、分针。
生6:我妈妈告诉我粗的是时针,细的是分针。
……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逐渐把钟面画完整)
师:(惊喜地)同学们知道这么多的关于钟表的知识,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关于钟表的知识。
二合作学习,认识钟面
1. 动手制作钟面(课前发好制作钟面的材料)
师:大家想不想亲手做一个钟面?(生非常高兴)
1)  生动手做,师巡视辅导
2)  展示学生作品
2. 课件展示不同外形的钟表,让学生欣赏。
你们做的只是钟表家族中的一种,其实钟表家族还有很多好看的钟表,想不想看看?
3. 认识钟面
师:欣赏了这么多漂亮的钟表,那你们想不想知道这种(边说边出示机械钟表)钟面上的数呀,针呀等等都有什么用呢?
1)  请同学们把自己知道的有关钟面的知识在小组交流。
2)  各小组汇报交流情况
根据学生的回答如下:
·读一读钟面上的数
·请学生介绍时针和分针
·同桌互相指一指,说一说
·用手势表示时针和分针
师提示:如果用大拇指和食指分别表示时针和分针,你会用哪个手指表示时针,哪个手指表示分针?
生:用大拇指表示时针,食指表示分针
根据老师的指令做手势。
三联系生活,认识整时
认识了钟表这个朋友,就让它带我们一起去看看“小东的一天”吧!看他是怎样安排自己的一天的生活的!
1. 初步认识时刻
多媒体展示书本92页的几幅图,配上小东的自我介绍,让学生了解小东的作息时间,同时认识整时,教育学生要合理安排时间。
(1)了解学生看整时的方法。
(2)说明七点在我们数学语言中读七时。
(3)教学电子表表示时刻的方法,以及这种方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4)说一说自己的一天是怎样安排的,并在自己制作的钟面上拨一拨。
2. 拨时刻,找规律
(1)在钟面上拨一个时刻,让生说说这个时间你在做什么。
(2)学生教老师拨时间
比如师说:我想拨8时,谁想教教我呀?
(3)请学生拨钟展示
让学生任意拨一个整时,然后说说是怎样想的。
(4)找规律总结出整时刻的认识方法
你们拨这几个时刻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
四游戏活动,深化理解
1. 分一分
(课件出示6个动物图案的钟面,有电子表,有机械钟面)你能给他们分分类吗?(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标准分类)
2. 游戏——开火车
(1)发火车票:每人一张(三种不同时刻的火车票)
(2)开火车:在歌曲《开火车》声中开火车。分别出示三种不同时刻出发的火车,让学生根据火车票上的时间,看谁能按时并准确地上火车。
五谈体会
这节课你学得开心吗?为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8-6-23 09:0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一年级上册优秀数学教案选

平面图形的认识

杭州市文海实验小学 鲍晓玲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P.32页认识物体和图形。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通过将图形送回家以及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应用意识。
3. 初步认识几何知识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创造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欲望。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辨别。
教学过程:
一、 引入——从立体图形引入。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哪几个新朋友?(长方体、正方形体、球和圆柱等)。这些图形都来自图形王国。教师分别出示各种立体图形让学生辨别。可是,图形王国里啊,发生了一件抢劫案,警察叔叔马上去寻找线索,结果他们找到了一串脚印,你们知道他们分别是谁的脚印吗?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能帮警察叔叔破案?

(学生抓到可疑的图形,然后全班一起验证,一起破案,教师印上印泥,在投影下和学生一起辨别凶手。若学生说错,教师也印到纸上,加以验证。)
【设计意图:学生知道了立体图形,但对它与平面图形的联系难以理解。通过这一过程,学生知道了通过立体图形可以画出平面图形,从而对于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印象也更加深刻,帮助学生区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二、解决问题,学习新知。
1. 认识这些脚印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这么多脚印,我们给他们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平面图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他们。
2. 老师这里啊,还有几个平面图形。(出示平面图形)让我们一起来把它们送回家。


a. 学生将每个图形送回各自的家。
b. 评一评,送对了吗?
c. 说一说,根据什么来送的?同一家的图形分别有什么特征?
长方形:有四条边,而且是方方正正的……
正方形:有四条边,也是方方正正的,并且四条边都相等……
三角形:有三条边……
圆:没有尖尖的地方,非常圆……
【设计意图:通过将这些图形送回家的环节,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会积极主动的探索每个图形的特征,并且渗透了分类的数学思想。】
三、应用拓展,巩固新知。
1. 用图形进行创作。
a. 同桌互相合作,利用手中的各种立体图形,在纸上画各种图形,使他们组合成一幅漂亮的图画。比一比,哪一组的画最漂亮。
【设计意图:给学生一个舞台,让学生通过合作,运用所学的知识和丰富的想象力,创作属于自己的作品,体会合作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b. 统计图形个数。将每个小组的作品分别展示出来,并统计每幅图中图形的个数。
2. 先依次说出图形的名称,再观察每行中哪个物体可以画出左边的图形,请把它圈起来。

3. 找一找,说一说,在我们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面是今天我们学过的图形。
四、畅谈收获,自我评价
学了今天这一课,你有哪些收获?有什么感受?填一填。
内容

画三角形的个数(满分画5

我的收获


我的表现


小组合作满意度


喜欢这堂课的程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6-23 09:0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一年级上册优秀数学教案选

6和7的认识教学设计



广东东莞市清溪镇中心小学 韩锦芬



相关课件下载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P.42页6和7的数数和认数以及序数和书写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演示,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7两数,会读、会写这两个数,并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2.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
3.通过学生观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4.使学生体会学到的数和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正确数出6、7的物体个数;会写6、7;会比较6、7的大小。
教学难点:基数和序数的区别;学会写6、7。
教具、学具准备:电脑课件、计数器。小棒若干、图片若干、尺子等。

教学设计:

一、引入课题

1.教师提出问题:“小朋友,我们以前学习了哪些数字朋友?”指一名学生回答,然后课件出示: 0、1、2、3、4、5(学生齐数)。
2.你想认识更多的数字朋友吗?你想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吗?猜一猜我们今天学习什么?(板书:6、7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 创设情境,学习数数和认数。

a.电脑课件动态展示第42页的主题图:教室里,同学们正在大扫除。教室里摆放着6张桌子、7把椅子,6个同学在打扫卫生,又从外面走进来1个女同学。
b.引导观察,启发思考。
在学生观察画面的基础上,以二人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画面上有哪些人和物,各有多少?(学生讨论交流的时候,教师要到各组巡视、倾听,并加以指导。)
c.交流、汇报。
师:图上有些什么?他们正在做什么?
生:图上有同学、老师、桌子、椅子等,他们正在搞清洁。
师:看到这一情景,你有什么感受?
生1:教室是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要爱护它,保持清洁卫生。
生2:我们要爱劳动,讲卫生。
师:同学们说得好,我们从小要做一个讲卫生、爱集体、爱劳动的小朋友,你能做到吗?请同学们再说说图上有多少桌子、椅子?有多少人?
生:图上有6张桌子,7把椅子,7个人。
师: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让学生上来示范数)
生:先数教室里面打扫卫生的同学和老师有6人,再数从外面走进来的一位同学,一共是7人;还可以先数学生人数,再数老师,一共7人。
师:你又是怎样数椅子的数目的?(让学生上来示范数)
生:先数已放好的6把,再数又搬来的1把,一共是7把。
d.小结。
师:同学们这样的数数方法真好,我们大家一起再来数一数吧。(结合数数过程,课件闪动被数的对象,使学生更清楚地发现5、6、7之间的关系。)
e.抽象出画面中的数。
桌子的张数、同学的个数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6表示)板书:6
椅子的把数、师生的个数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7表示)板书:7
仔细观察一下数字6和7的形状分别像什么? (6的字形像哨子,7的字形像镰刀)闭上眼睛在心里跟我们的新朋友打个招呼吧:“6,你好,7,你好!”?

2. 根据6、7的基数含义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

a.数一数主题图下面的人数和点子的个数。(课件相应演示)
b.摆一摆:小组合作,用6根和7根小棒分别摆出不同的图形,并上台展示,说一说用了多少根小棒摆出了什么图形,进一步加强认识。
c.说一说:“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室有那些物体的数量是6,那些物体的数量是7?”, “再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事物可以用6、7两数表示。”(四人小组)

3. 教学数序。

a.出示计数器:让学生上台拨5颗珠,再拨一颗是几颗珠子?(6颗)也就是5添上1是几?6颗珠再添上几颗珠是7颗珠?(1颗)也就是6添上几是7?
提问:5添上1是几?6添上1是几?7去掉1是几?6去掉1是几?
b.通过直尺图,直观教学数序。
将直尺图利用课件展示出来,只写出0、1、2、3、4、5、( )、( ),师:你知道5的后面填什么?6和7应该写在什么地方?
生:填6和7,6写在5的后面,7写在6的后面。
师:谁能从0正数到7,从7倒数到0?
学生活动:指名数,拍手数。
师:5的后面是谁?6的后面是谁?7的前面是谁?
学生活动:6、7、6(抢答)。

4. 比较大小。

(1)动手操作比较数的大小:学生同桌合作,将卡片次序打乱,各抽出一张数字卡片比较大小,并在两张卡片中间用写有符号的旗帜表示出来。
教师与一名学生先演示两人的玩法,然后学生同桌两人合作,边比边摆,直到将8张卡片全比好。教师巡视学生活动,及时纠正、指导。
(表现好的同桌给予鼓励表扬)
(2)反馈:指名学生汇报。
师:请同桌来比一比,说一说。哪两位先来?
生桌1:我出5,我出7,5小于7,7大于5。
师:说的很清楚,让大家听的很明白。
生桌2:我出4,我出6,6大于4,4小于6。
生桌3:我们出的是2和7,2小于7。
生桌4:我们拿出来的都是6,6和6是一样大的。
……
师:如果我先拿出6 〉(   ),里面可以是哪些数字朋友呢?
学生思考。
师卡:看谁能一下子想出很多。
生:可以是0、1、2、3、4、5。
师:如果是(    )〈 7,后面可以是哪些数字朋友?谁最大?
生:0~6。6最大。
(3)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43页的练习
    5○6    6○7    6○5    7○6

5. 明确6、7的序数意义。

(1)区分第几和几:请第一组第6个同学起立;
请第一组前面6个同学起立。
让学生观察分析,说一说第6和6个意义上的区别,明确序数的意义。
(2)出示课本金鱼图,边观察边讨论得出正确的答案。
a.先让学生找准起点,从第1瓶数到第7瓶,再观察第6瓶里有几条金鱼。
b.认真观察找出装有6条金鱼的瓶子,再从左边数出装有6条金鱼的瓶子是第4瓶。
c.从左边数起找到第7瓶,再数一数瓶里有多少条金鱼。
(3)游戏:让全班同学扮演老鼠,指名一位同学扮演猫来抓。
师:老鼠怎样叫的?(学生边做动作边叫“吱吱吱”)。
先找一找老鼠在那里,抓到的学生按要求扮演老鼠叫。
师:第一组的6只老鼠叫一叫,从前面数去的第6只老鼠叫一叫;
第二组的7只老鼠叫一叫,第一排的第7只老鼠叫一叫。
扮演猫1:请你抓住前面7只老鼠,再抓住从左数第7只。
扮演猫2:请你抓住第三组前面的6只老鼠,再抓住从右数第6只。
扮演猫3:请你抓住第三组从前数第6只老鼠,从后数第6只。

6. 教学6、7的书写。

(1)学生观察6、7,教师做示范(强调起笔、运笔及收笔)。
“6”:(中点靠右起笔,缓缓向下,差不多到中线收笔)
“7”:(不要顶格,快到边线转,在靠右的地方收笔)
(2)学生在书上写字格中描出6、7。提醒学生坐姿端正,眼与书之间保持合理的距离,书写要工整美观。
(3)让学生上台示范写,评论比较谁写得好。

三、知识回顾,评价体验

1.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些什么?你学会了些什么?
2. 评价自己或同学本次教学活动的表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8-6-23 09:0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一年级上册优秀数学教案选

积极参与有效参与把课堂还给学生——《8、7、6加几》教学案例及反思

武汉市汉阳区铁桥小学 何 晶
【设计说明】: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知识的探索者、发现者。
    《8、7、6加几》一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P103-104中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9加几的基础进行的,计算加法的方法与上节相同。学生对用“凑十法”解决问题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本节课主要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比较、实现知识的迁移过程。同时,本节内容还兼有巩固上节教材的任务。教材中安排了三个例题(如下):
            
    教材中的例1创设情景引入计算“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显示出两种方法解决问题:①接着数,数出结果;②思考8加5等于多少。着重于引出如何计算8加5,让学生通过数小棒,再摆小棒,把上节中9凑十的方法迁移过来,将8凑成十,再抽象出计算过程。例2中有3道式子“8+4、7+6、6+5”,分别是8加几,7加几,6加几,要求学生不依靠实物,自己“想一想”该怎样算。此处,学生有学习9加几计算方法的经验,并在例1中也已经自主探究出计算8加几的方法,如果教学例2时还是按部就班地让学生再次自主探究7加几,6加几,学生的积极性必定会大打折扣,因为计算“7+6”、“6+5”都可采用“凑十法”,学生很容易想到。例3中以“8+9”为例呈现了三种计算方法:①把8凑成10;②把9凑成10;③根据9+8=17,想出8+9的得数。本例题中渗透了加法的交换律,在实际计算中,学生比较喜欢用大数加小数,应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算8+9=17,其中也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理念。
    3道例题层层推进,每道例题对学生的要求都不同,但笔者在研读教材的过程中发现:对于例2,例3的安排,在方式上,似乎不紧凑,且有点重复,如:例2中单一的式子,让生重复探究,学生必定觉得索然无味,如何让学生有效积极地参与教学,自主归纳出这一类方法,让学生的学习更有挑战性,体验成功的快乐呢?面对这个问题,笔者思考着:能不能将例2、例3“整合”起来?利用好教材中所给的资源,设计利于学生积极参与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的积极参与,有效参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把课堂还给学生。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P103-104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究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的口算8、7、6加几。
2.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凑十法”,自主探究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
教学难点:把另一个加数分成几和几,才能和8、7、6“凑十”,同时体现算法多样化。
教具准备:课件、自制转盘和小花、学具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起兴趣
1. 师:咱们比比谁的反应快,看谁算得快。(复习数的组成)
   
2. 刚才大家表现很好,现在咱们去个有趣的地方,看看吧!(儿童乐园)
3. 想去吗?咱们乘车去,说对了就先出发!
         

最后一题9+7咱们一块答!(生回答后问:你是怎样想的?)
二 、自主研究,学会算理
1. 创设情境,引发探究
(1)大家看,已经有许多人在等着买票,你知道共有几个小朋友吗?应该买多少张门票呢?(出示主题图)
(2)生汇报并交流。你是怎样知道的?     
①数的   ②接数法   ③8+5
2.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1)8加几(教学例1)
① 师:9加几的方法咱们己经学过了,那8+5该怎么算呢?把你的想法用学具摆摆,并和同桌说说,比比哪个小朋友最会动脑筋,想的方法最多。
② 学生交流后汇报:指名生上台演示。并说算法。(出示学生的几种摆法,并比较,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记下来。你们看哪种方法能一眼看出8+5是多少?)
③ 同学们想出的这几种办法都不错,以后同学们在口算时,可选一种你最喜欢的方法来算。看着你喜欢的方法把它装到脑子里吧!
④ 现在用你喜欢的方法来算算这几题,行吗? (练习P105页第1题)
⑤ 小结:这些题都是几加几?(8加几)8加几,怎么算?(生小结)
(2)自主探究7、6加几(教学例2)
① 同学们刚才都学得很不错,下面咱们看看游乐场有哪些好玩的!(课件出示:一些游乐项目及其票价,由师介绍。)
② 你最想玩哪两个项目,你知道一共要用多少钱吗?怎么列式?(由生自主列式,师将板书设计成两组,一边写大数加小数,一边写小数加大数。)
   
③ 咱们先看左边的算式,如:8+4,怎么算?(由学生说算法)
④ 那这边的其它的算式该怎么算呢?(在小组里说说)
⑤ 指名生说出7加几、6加几的算法。
(3)算法多样化(教学例3)
师:再请看右边的算式,怎么算?如:“8+9”看哪个同学想到的方法最多?
① 把8凑十    ② 把9凑十    ③ 从9+8=17想到8+9=17
小结:看来解同一道题,会出现很多种不同的方法,同学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己选择其中的一种!
三、趣味游戏,巩固新知
1. 做一做:看车来接我们回家了!谁能根据这幅图说出几句话?请大家翻开书104页,自己在做一做第一题的第一幅图里圈出10个来,再计算!
       
2. 转盘:再来玩个快乐转盘的游戏。(转盘正中心写有8、7、6数字,)
                    
3. 找朋友:接下来,我想请得了小花的同学玩个找朋友的游戏,好吗?(小花的反面写有一个算式如上图,没有得数,师写出一些数字,学生根据自己的算式的答案,将算式贴在相应的数字下。)
四、课堂小结,激励评价
1. 小结:同学们,今天这节课大家表现得棒极了,那你们都学会了些什么呢?
2. 拓展:我想请你们自己设计一个周末活动方案:在儿童乐园里,如果你的爸爸妈妈给你20元钱,让你自己玩,你准备怎么去玩? 此表交给家长打等级,我们来评一评,谁设计的方案是最佳方案,咱们把它贴在班级的展示台上!

五、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积极参与是表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态度和方法,它是对活动的创造、运用,其目的是解决学生会学习的问题,也就是会自主学习,它决定了活动的质量;有效参与是表明教师要着力创造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学习方面的条件,引导学生参与发展,提升学生学习素质与能力。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两者在教学中缺一不可。
一、 创设生动课堂,让学生积极参与。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把学生放在首位,每个教学环节都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设计教学时,通过创设情境,语言激励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参与教学活动。
1. 情绪饱满,积极学习。
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状态是:抢着说、纷纷地说、热烈地交流,这些充分说明了学生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与高昂的学习热情。
【片断一】:复习导入,引起兴趣
师:咱们比比谁的反应快,看谁算得快。
生1:5可以分成2和3
生2:5可以分成4和1
生3:6可以分成3和3  ……
师:刚才大家表现很好,现在咱们去个有趣的地方,看看吧!(出示课件:游乐场中的游乐项目)
师:想去吗?咱们乘车去,说对了就先出发!(出示课件:小车上的式子)
生:10+1=11、10+3=13、10+7=17(小组内学生依次回答后小车开走。)
生:9+1=10、9+3=12、9+5=14、9+7=16(最后一题,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
【反思】:计算课往往让学生感到很枯燥,如何调动学生,让学生处于一个兴奋的状态,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态度就显得很重要。上课开始,我注意把握课堂节奏,通过“比反应”、“答对就出发”等让学生处于一种比比、试试的心态,引起学生好奇心,唤起学习兴趣,不但激发动机,更激发思维。
2. 频繁交往,扩大参与。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就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全员参与,同时也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交往空间,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片断二】:自主研究,证明算理
师:看看游乐场有哪些好玩的!(课件出示:一些游乐项目及其票价,由师介绍。)你最想玩哪两个项目,你知道一共要用多少钱吗?怎么列式?
师:请在小组内说说,把算式记在本子上。(学生交流后回答)
生1:我想玩“旋转木马”和“海盗船”列式是:8+7
生2:我想玩“激流勇进”和“海盗船”列式是:5+7
生3:我想玩“旋转木马”和“过山车”列式是:8+7
……(师将学生列的式子记下)
师:你们都很会玩,列了这么多式子!你们能算出自己要花多少钱吗?
生1:当然可以,我花了15元!
生2:我花了13元!我是这样想的,把7分成4和3,6+4=10,10+3=13
生1:我也知道我是怎样算出来的!……
师:好,请大家在组内说一说,你所列算式的答案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在组内说说)
师:大家观察一下,这两组算式,有什么发现?
生1:两个式子的结果是一样的!
生2:相加的两个数是一样的!
生3:左边是大数加小数,右边是小数加大数!
师:你们真会观察,都说对了!那我来考考你们。(拿出7+6=13、6+5=11说说另外两个式子的答案)
【反思】: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在这个环节中,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探究活动,将例2、3进行整合,留给学生思考交流的空间和时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动手操作,遇到困难同桌相互讨论,让学生在探索性的活动中,参与各个环节,逐步感受成功的喜悦。
二、 营造和谐课堂,让学生有效参与。
1. 思维活跃,训练有度。
    本课设计以游乐园为主线,教师激发兴趣,唤起学生,使之产生学习动机,然后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新知,组织学生交流,再进行反馈评价,最后进行课外延伸,张扬个性,培养发展学生自主创新能力。这样设计时间上有宽度,空间上有广度,气氛上有热度,内容上有深度,方法上有灵活度,结果上有效度。如果单一是为巩固掌握所学的知识的基础练习,会很枯燥,因而设计趣味练习,具有参与的广泛性和积极性,特别是快乐转盘和找朋友,几乎全班参与了活动。
2. 机会充分,评价有方。
    允许学生出错,允许学生质疑,允许学生提不同意见;学生能说出来的不讲,学生能做的不讲,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能研究的不讲,学生有能力探究的教师不教,学生能够升华的教师不去总结,课堂变成了学生舒展灵性的空间。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参与者和合作者,给学生充分表现的时间和机会,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本节课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及时反馈,让学生切身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品尝成功的喜悦,尊重每位学生,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随着课改的深入,学生学习方式变得多样化,老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学习数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学会学习,喜欢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属于自己的天空里飞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8-6-23 09:0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一年级上册优秀数学教案选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课堂教学实录与评析



湖北省枣阳市第二实验小学 谢姣 教研处 杜鹃 评



教材分析: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是《数学(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P29的教学内容。

数字0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不同的应用体现出0的不同含义,有关0的加减法也具有其独特的规律和特点。

本节课教学目标有:

1. 通过游戏、活动,使学生理解0的含义,会读、会写数字0,了解数的顺序。

2. 使学生在情境体验中理解有关0的加、减法的含义,并能熟练计算。

3. 通过在数学活动中的观察、思考、讨论、探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 。

4.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初步的推理应用能力。

教学实录与评析:

一、 活动中认识0――关于0的含义和书写

1. 排排队――复习数的顺序

师:这节课,数字王国有几位小客人要到咱们教室找朋友。他们来了。(敲门声)

(师开门。)

(几个头戴数字头饰的小朋友争先恐后地涌进教室。)

师:小客人迫不及待地要找到自己的朋友。请你们作个自我介绍吧。

生:我是数字3。

生:我是数字2,我是数字5……

师:欢迎你们来到一<2>班。

(学生鼓掌。)

师:谁来帮这几位小客人排排队?

(请一位学生上前,帮五位数字朋友排队。)

结果如下: 5, 4,3, 2,1。

师:为什么这样排队呢?

生:我是按顺序排的,从大到小的顺序。

师:你的小手举得真高。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还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1, 2,3, 4,5。

师:真不错。

(教师把数字卡片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从左往右贴在黑板上。)

有不同想法就要这样勇敢地说出来。大家一起数。(顺数,倒数。)

[评析:学生通过活动给数字排序,没有指令,但不失规则,自主而多样。熟悉而有趣的活动,活泼而真实的情境,让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多彩。学生在活动中复习,教师在复习中埋下伏笔,引导学生轻松自然地融入课堂学习,进入发展状态。]

2. 找朋友――认识0的含义之一:0表示没有

(黑板上有以下几副图画:1只小猴,2只桃子,3只小鸟,4朵红花,5个气球。)

师:他们的朋友在哪呢?谁愿意帮忙?

(学生把数字小客人拉到的相对应的图片下,将数字卡片粘在图画下方。)

生1:1只小猴就用数字1表示。

生2:2只桃子就用数字2表示。

  ……

生3:5个气球就用数字5表示。

师:说得真好。有几个就用数字几表示。

当1只小猴遇到2个桃子时,会发生什么事情呢?猜猜看。

学生自由发言:小猴会把桃子吃掉。

师:是吗?请看――大屏幕。

(CAI播放小猴吃桃子的动画:小猴从盘子里拿起一个吃掉,又吃掉一个。)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盘子里本来有2个桃子,小猴吃了1个,还有1个。它又吃了1个,盘子里一个桃子也没有了。

(CAI再次演示小猴吃桃的过程,每个环节配合学生叙述暂停。)

师:一个桃子也没有,用哪个数字表示呢?1?2?3?4?5?

生:用0表示。

师:为什么?

生:因为盘子里的桃子吃光了,一个也没有了,也就是0个。

师:哦。明白了。0和1,2,3,4,5一样也是数字。一个也没有就用0表示。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数字王国的新朋友——0。

板书课题:0的认识。

[评析:“找朋友”的游戏中,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迁移学习,理解0也是一个数,表示一个也没有。一句“猜猜看”,巧妙地处理“小猴吃桃”的教学素材,激发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0的产生自然而必然。不必教师的推动,学生在求知欲的刺激下主动发展探索,感受0的动态形成过程。]

3. 猜硬币――生动认识0表示没有。

师:生活中有好多关于0的故事。现在请大家听一听,猜一猜,这个盒子里装了几枚硬币?用哪个数字表示呢?注意听――

(教师轻轻摇动装有硬币的盒子,发出声响。学生纷纷猜测――)

生:2枚。

生:1枚。

生:1枚。

……

师:盒子里到底有几枚硬币,用几来表示呢?我们――看一看。

(教师倒出盒中的硬币,放在手心。)

生:1枚!!!

生:用1表示。

师:现在呢?再猜猜看。

(教师轻轻摇动盒子,听不到任何声音。学生私下猜测――)

生:0。

生:盒子一个硬币也没有。

生:我认为用0来表示。

师:(打开盒子,向外倒。)

生:Yeah! 0个。

师:真的一个也没有,是0个。

4. 关于0的故事――说说生活中用0表示的例子。

师:还能说几个要用0表示的故事吗?

生:树上本来有3只小鸟,飞走了3只,树上1只小鸟也没有了,就是0只。

生:森林里有一只老虎和一只兔子,老虎把兔子吃了,兔子就是0只了。

生:我吹了4个泡泡,后来泡泡破了,一个泡泡也没有了,就用0表示。

生:花园里有4朵花,小朋友摘了4朵,还有0朵。

师:哦。花儿很美,不过我们要爱护花草树木,不能随便摘花的。但是,老师这里的4朵大红花,可以全部送给大家。 之后还剩几朵?

生:一朵也没有。

生:0朵。

[评析:教师借助“猜硬币”活动,巧妙地创设关于0的情境,学生通过听、猜、看、说等多种方式,感受0,理解0,寻找0的生活原型。数字0因为学生的想象和富有个性的理解与诠释变得丰满而生动起来。课堂中没有教师刻意的表扬和说教,却有学生发自内心的感叹,有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有学生对自我的肯定,对他人的倾听和尊重。 ]

5. 直尺上的0――认识0的另一含义:表示起点。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什么也没有就用数字0表示。0该排在数字队伍的什么位置呢?为什么?

生:0排在1的前面。因为0表示一个也没有,0比1小。

师:是吗?你在哪里见过这样的排序?

生:在直尺上。

师:是嘛。你看到了什么?

(实物投影仪放大直尺。)

生:我看到了直尺上有0。

生:我看到直尺上有0,1,2,3,4,5。

生:我发现它们一个比一个大。

生:我看到0在直尺的最前面。

生:我看到直尺上有一格一格的。

师:观察得真仔细。像这样一格一格的是尺子上的刻度,以后会专门学习的。0在直尺上到底表示什么呢?

生:表示开始。

生:表示起点。

师:不错。0在尺子的最前面,表示起点。

6. 书写0。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0。你能说说0长什么样吗?

生:0像个鸡蛋。

生:0像鸭蛋。

师:0像老师手中拿的圆片(教具)吗?

生:不像。0没有那么圆,有一点长,有一点扁,像个椭圆。

师:观察得真仔细。我们给0编首歌吧,就说――

  数字0,像鸡蛋,

  上下长,左右扁。

想知道0到底怎么写吗?

(CAI演示写0的动画,教师讲解,强调注意的地方:从右上角起笔,向左,向下,收笔,和起笔相连。看,写出来的线多圆滑呀。)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0的样子。然后伸出手指,跟着大屏幕在桌子上写一个0。

(学生在桌子上书空。)

师:请大家在方格中写两个0,比一比谁写得又快又漂亮。

(学生在方格中练习写0。写好后,教师请一名学生在投影仪下展示自己写的0,其余学生评价。)

[评析:对0的排序是前文数字排序的自然发展。没有教师的讲解,只有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和探究。教师充当课堂中平等交流的首席,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思考,认识0表示起点,记住0的样子,学会0的写法,在闭眼想象的活动中,0的形象深深刻于学生心中。数学课堂充满趣味,理性中透出感情的美。]

二、 情景中体验0――学习有关0的加减法

1. 同数相减等于0。

师:你的0写得真棒。这两个桃子送给你吧。请问,老师手中现在还有几个桃子?

生:0个。

师:能列一个数学算式吗?

生:2-2=0。

生:老师手中本来有2个桃子,送给小朋友2个,老师手中一个桃子也没有了,所以2-2=0。

师:你把话说得这么清楚。真是好样的。

板书:2-2=0。

师:接着还有更好玩的事儿。请看――

(CAI播放3只小鸟从树上飞走的动画。)

师:你看到了什么?能提一个问题吗?

生:我看到有树上有3只小鸟,后来小鸟也想到我们教室来,就飞走了,请问树上还有几只小鸟?

师:说得真好。树上还有几只小鸟呢?

生:0只。

生:3只小鸟全飞走了,树上一只也没有了,就是0只。

生:3-3=0。

板书:3-3=0。

师:小朋友们观察得仔细,说得像故事一样好听,还列出了算式。还能说几个这样的算式吗?

生:我们家有1苹果,我把苹果吃了,还剩0个。1-1=0。

板书:1-1=0。

生:还有,教室里有5个朋友,下课了他们都出去了,教室里还剩0个小朋友。就是

5-5=0。

板书:5-5=0

师:你还知道这样的算式吗?

生:4-4=0。

生:0-0=0。

师:写了这么多,一起读一读。

(学生拍手打节奏,齐读算式。)

师: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呢?

生:我发现它们都是减法。

生:我发现得数都是0。

生:我觉得这些算式很有意思。

师:同学们的发现可真不少。的确,我们现在学习就是关于0的减法,等会还要研究关于0的加法。还有什么发现吗?

板书:关于0的加减法。

生:我还发现前面是5,后面也是5。

师:能说得更清楚些吗?

生:就是说减号前面是2,减号后面还是2。都是几减几得0。

生:这些算式都是自己减自己,所以都等于0。

生:一个数减去它自己,就等于0。

师:同学们可真棒,把藏在算式后面的小秘密全都发现了。原来一个数减去它自己,就等于0。也就是说,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得数是0。那我可要考考大家,9-9等于多少呢?

生:0!!!

师:同学们真聪明。没学过也会计算吗?为什么?

生:因为9-9就是减自己,所以就等于0。

(教师竖起大拇指表示赞赏。)

[评析:教师的随机奖励不仅给学生以情感态度的肯定和认可,更随时随地创设动态真实的问题情境,刺激学生的思维,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事物,进而由学生自己创设一系列源自生活的数学情境,课堂呈现出生成发展态势,数学中再现生活,问题中感悟数学。教师有序的板书,不露声色地引导学生整理思路,深层次地思考数学的本质,也为下文的迁移学习埋下伏笔]

2. 有关0的加法。

师:同学们的表现真棒!三朵大红朵奖给大家,放在这个盒子里。请注意――

(教师先从黑板上取下3朵大红花,放入一个盒子中。稍后,又从黑板上取下1朵大红花,慢慢地放入盒子中。)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老师把3朵大红花放到盒子里,后来又放了1朵。

师:能提一个问题吗?

生:盒子里一共有几朵大红花?

师:几朵呢?

生:4朵。

生:3+1=4。一共有4朵大红花。

(学生判断,教师点头微笑表示赞许。)

师:你又看到了什么?

(教师左手端着放有4朵红花的盒子,右手举着一个空盒子,两只手慢慢靠拢合并。)

生:我看到一个盒子里有4朵大红花,老师又拿来一个空盒子。

师:能提出一个问题吗?

生:两个盒子里一共有多少大红花?

师:一共有多少朵呢?

生:一共有4朵。

师:怎么计算的?

生:本来有4朵,又拿来的是空盒子,也就是一朵也没有,是0,所以还是4朵。

……

生:4+0=4 。

板书:4+0=4。

师:看老师变个小魔术――

(教师从背后把左右手中的盒子交换位置,两个盒子靠拢合并。)

现在两个盒子一共有几朵大红花?

生:4朵。还是4朵。

师:怎么列算式呢?

生:0+4=4。

师: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吗?

生:加号前面的数和后面的数交换位置,得数不变。

师:说得真好,以前学习的知识今天又出现了。

 敢不敢接受老师对你们的挑战?

生:敢!!!

师:请看大屏幕――

(有3只青蛙蹲在荷叶上,又漂来一片荷叶。)

能根据动画提一个问题吗?

生:本来有3只青蛙在荷叶上玩,后来又漂来了一片空荷叶。问两片荷叶上一共有几只青蛙?

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一共有3只。

生:3+0=3。所以一共有3只青蛙。

师:还能怎么列算式呢?

生:0+3=3。

师:为什么?

生:加号前面和后面数交换位置,得数不变。

板书:3+0=3  0+3=3。

师:还能写出这样的数学算式吗?

生:2+0=2  0+2=2

生:5+0=5  0+5=5

生:1+0=1  0+1=1

生:0+0=0  

生:6+0=6

教师板书以上算式。

师:观察这些算式,你又有发现了什么小秘密呢?

生:这些算式都是加法。

生:我发现这些算式里面都有0,都和0有关。

生:都是一个数加上0,得数它自己。

生:我发现0加上一个数,也等于它自己。

生:我还发现两个算式里面的数交换位置,得数不变。

师:同学们越来越厉害了。小秘密藏都藏不住。把大家说的综合起来就是,我们学习的是关于0的加法,一个数加上0或者0加上一个数,都等于这个数本身。

师:9+0=?

生:还等于9。

师:真棒。(再次竖起大拇指。)

3. 一个数减0,等于这个数本身。

师:还敢接受我的挑战吗?

生:敢!!!

师:5-0=?

生:5。

师:为什么?

生:盘子里有5个苹果,我吃了0个,也就是一个也没有吃,所以盘子里还有5个苹果。所以5-0=5。

生:我也认为5-0=5。因为,老师有5朵大红花,老师送给我们0朵,也就是一朵也没送给我们,所以还有5朵。所以我也认为5-0=5。

师:哦,在提老师意见呢。好,马上就会给大家发奖品。因为同学们说得实在太好了。我也同意5-0=5。其他同学呢?

生:同意!!!

板书:5-0=5。

师:还能再说几个像这样,用一个数减去0的算式吗?

生:1-0=1

生:4-0=4

生:3-0=3

生:2-0=2

师:这些算式看起来也很有意思。它们又藏着什么小秘密呢?

生:我发现这些算式都是减法。

生:都是减去0。

生:我发现5减0还等于5,4减0还等于4,也就是等于它自己。这几个算式都是这样的。

生:这些算式都是关于0的减法,一个数减去0还等于它自己。

师:说得很好。现在大家知道了一个数减去0,还等于这个数本身。

师:还有吗?

[评析:学生在教师无声却真情的微笑、眼神和手势的鼓励下,感受挑战成功的喜悦,在迁移中轻松地理解和探究新知识,在宽松的课堂中张扬着个性,讲述着关于0的故事,阐述着对0的理解,解答着关于0的算式,发现着生活中蕴藏的数学问题,探究着数学的奥秘,享受着数学的价值和学习的快乐。]

生:0-0=0

生:对。

生:0-5=5

生:不对…

师:到底对不对?说说看。

生: 我认为不对。因为0比5小,不能减。

生:我也认为不对。因为0就表示没有,用0个减去5个,不够减,没法减。所以不对。

师:可以怎么说呢?

生: 5-0=5。

生:对!!!

师:9-0=?

生:9!!

师:为什么?

生:因为一个数减0,还等于这个数自己。

[评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错误是极其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师放手让学生评价,由学生论证,在生生互动中学生得到发展,不仅是知识的,更是对自我的肯定和信心的树立。]

三、 回顾反思――总结学习所得,深化对0的认识

师:现在,请大家想一想,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呢?

生:认识了数字王国的新朋友——0。

生:知道0表示一个也没有,还可以表示起点。

生:还学习了怎么写0。

生:学习了有关0的加减法……

四、 巩固练习――应用所学有关0的知识

A. (CAI)出示有关0的加减法的算式,学生抢答。

B. 学生作小考官,说几道关于0的口算题目,其余学生口答,判断。

[评析:教师手中无教材,心中有学生;学生面前无教材,却时时创造着丰富的学习素材。打破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先例题再练习的数学课堂模式,学生在教师放手的自由课堂中,碰撞思维,迸发智慧的火花,在活动中铺垫,在故事中渗透,在想象中丰富,在生活中应用,在挑战中提高。学生经历着富有个性的数学学习过程,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知识技能的提高,信心和自我的肯定。学生是快乐的,学习是有价值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6-23 09:0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一年级上册优秀数学教案选

9加几

杭州市文海实验小学 沈 蕾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P96~98。
二、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 通过观察、操作等数学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 实现算法多样化,初步培养计算的策略意识及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4. 初步学会多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多角度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5. 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在别人的帮助与鼓励下获得成功的喜悦,建立自信心。体验数学学习充满探索与创造,对数学产生好奇心与求知欲,感受数学学科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二)策略选择
    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掌握好本节知识,可以为以后进一步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奠定良好的基础。根据《标准》的基本理念及学生已有的经验,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力争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富有儿童情趣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与动机。新课开始,根据一年级儿童的思维特点,创设情境,以学生可爱的小礼物为切入点,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使学生体验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计算教学不仅体现算法多样化,还进行算法的优化。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标准》关于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根据这一理念,在教学时我注意了让学生有自己发现的机会,充分尊重学生自己发现的方法和自己的选择,只提问:“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不急于评价每一种方法的优劣,同时利用多媒体展示学生的各种方法,通过同学间的相互交流,让学生了解计算的多种方法。然后再进行算法的优化。让学生仅仅了解计算的多种方法是不够的,还要让学生知道哪一种方法计算又对又快,为今后的计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3.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自己提出问题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学中通过学习了9加几方法后,在练习中再引导学生充分合理的利用书本操场上学生在运动的图,使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去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加以抽象,列出算式,计算出结果。这样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学习材料选择注重开放性、灵活性,注意数形结合。在教学中我选择了让学生任意的添三角形,再列式计算。这样的题目更开放,学生会写出许多9加几的算式,从中可以让学生发现9加几的一些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在练习中我还设计了射箭游戏,主要的目的就是在巩固9加几的算法的同时,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与图形、统计知识相结合,体会知识的相通性和联系性。


三、教学过程设计:
预设学习材料与教学路径

预设学生活动与备选方案

设计意图

一、
引入
1. 创设情景。
今天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礼物。
想知道是什么吗?
(通过小礼物泡泡糖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很快的投入到学习中。)
2. 提出小组活动要求。
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a) 看看,左边有几个?右边有几个?
b) 你能根据图片提出一个问题吗?
c) 怎么列算式?
d) 你是怎样算出得数的?小组内动手摆一摆。
选出代表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
(通过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动动手,说一说。)


3. 择优
小朋友刚才说了那么多的方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4. 小结:
计算的方法。把4分成1和3,9+1=10,10+3=13
板书:  


打开桌面上的小盒子。(泡泡糖)






学生小组内观察讨论。
有的动手摆一摆泡泡糖,有的动手摆一摆小园片。
反馈情况
4+9=13
9+4=13


接着数

4分成1和3,9+1=10,10+3=13

数数
……
喜欢数数的方法,这样不容易错。
喜欢计算的方法,比较简便,数数的方法慢,数大了数起来更麻烦。

创设情景,吸引学生的兴趣。





















通过让学生小组合作,主动探索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打破了以往“凑十法”的惟一思路,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的精神。

二、    展开
在横线上画上几个“
,并列出算式。
1.
每组一张练习纸,进行讨论练习。




2. 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为什么和的个位比第二个加数少一?
9+8=17
还可以怎么写?
8+9=17
为什么可以这样写?
3. 小结
(通过展开这一环节,让学生自我探索,发现9加几的方法和规律)
1. 小组讨论
2. 学生反馈
9+7=16
9+5=14
9+9=18
9+6=15
9+8=17
……

和的十位上都是1,1就是10
和的个位比第二个加数少一。
第二个加数给9一个。9变成10,个位少一个例如5变成4等
9+8=178+9=17意思是一样的,只是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是不变的。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任意的添上“△”,这样开放的设计,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探究规律。

一、
练习巩固与提高
1.
数学书98页做一做
2.
射箭游戏

小明
小红
小蓝


9,9

6,10

9,8

第一次



第二次



合计



谁第一名?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3. 看图,提数学问题。
(书上的96页情景图)
找到图中给的信息,能根据给你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并列式计算。
1. 学生人人参与练习。
全班集体反馈。
2. 观察图表,弄清题意
先记录,再计算,最后
回答:小明是第一名。
提问:谁是第二名?
小明小红第一次一共射了几环?
……


3. 小组讨论
①寻找数学信息,并记录。
②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③列式计算。

运用“做一做”中的题目,分层次进行练习,不仅巩固新知,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身体验9加几的思维过程。

数学应该和生活紧密相连。数形结合。






充分利用好课本资源,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何收获?



在横线上画上几个“,并列出算式。

  


1. 小组讨论。
画一画并列出算式。
想一想你是怎样算的?
2. 学生反馈
生:9+7=16              把7分成1和6,9+1=10,10+6=16
生:9+5=14              把5分成1和4,9+1=10,10+4=14
生:9+9=18              把9分成1和8,9+1=10,10+8=18
生:9+6=15              把6分成1和5,9+1=10,10+5=15
生:9+8=17              把8分成1和7,9+1=10,10+7=17
……
3. 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生:和的十位上都是1,1就是10。
生:和的个位比第二个加数少一。
师:为什么和的个位比第二个加数少一?
生:第二个加数给9一个。9变成10,个位少一个例如5变成4等。
4. 小结:9加几的算式,计算时把第二加数分成1和几,9+1=10,10加几等于十几。
和的十位上都是1,1就是10。和的个位比第二个加数少一。
师:9+8=17还可以怎么写?
生:8+9=17
师:为什么可以这样写?
生:9+8=17和8+9=17意思是一样的,只是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是不变的。





五、反思
        本节课我从情境入手,能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9加几,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新理念。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究的平台,使学生初步感知“凑十法”,并从中体验出“凑十法”是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通过操作,使学生进一步形成“凑十”的表象,再把表象转化为图式,及时内化为计算方法。重视方法的统一和优化,在教学中注意体现数学课的数学味和生活味的有机结合。运用“做一做”中的题目,以及“射箭游戏”数形结合的习题,注重分层次进行练习,不仅巩固新知,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身体验9加几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从中选择信息,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加以抽象,列出算式,用好方法计算出结果。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从中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使其数学能力、意识及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都得到培养和发展。
    这节课中也存在许多不足,在教学中材料的提供应更开放,不要过度的强调凑十法,该放手时就放手,该点拨时要及时重点点拨,不能一带而过。在根据学生列的各种算式,找规律这一部分是我的点拨还不够到位,这里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和的十位上都是1,1就是10。还要让学生明白第二个加数给9一个变成10,个位少一个例如5变成4等。在原有的教案中我也设计了这一环节,但在教学中由于我的课堂时机掌握还欠火候,没能处理好。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意课堂的把握,使每一个环节处理的更加到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08-6-23 09:0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一年级上册优秀数学教案选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预案

浙江省上虞市百官小学 胡慧萍
教学目标:
1.认识11~20各数,会正确地数数、读数、知道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几,掌握20以内各数的顺序,能比较它们的大小。
2.结合11~20各数的认识,初步培养学生对小数目的数感,发展抽象思维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4.通过动手操作、组织交流,培养学生参与和合作意识,主动探究意识。
教具准备:11~20数字卡片;每生小棒20根、皮筋一只,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数游戏,导入新课
1.师:小朋友,老师手里拿着几根小棒,能看出来吗?(师手握11根小棒。)
那么谁来猜一猜?
2.学生猜数。(教师用太多了或太少了提醒孩子。)
3.师:猜对了,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然后让学生也数出11根小棒。)
4.师:刚才,我们猜了11根小棒,就是不能一眼看出。下面要请小朋友动脑筋想想办法,摆一摆小棒,使大家很容易就看出你摆的是11根呢?
(二)操作观察,探索新知
1.学生操作摆小棒,教师巡视。
2.交流: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摆法介绍给大家。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点击课件,相应出示以下摆法:

3.比较、优化。
师:小朋友真真能干,想出了这么多不同的摆法,请小朋友比一比,哪一种摆法最容易让人看出是11根呢?
(10根和1根。)
师:小朋友真能干,想的办法跟数学专家想的一样。为了把这10根小棒紧紧地合在一起,看得更清楚,我们就把这10根小棒用皮筋捆在一起。(学生用皮筋捆小棒。)
4.学习11的组成。
师:这一捆有几根?(10)是几个十(1个十)我们就说10个一是一十(或十)板书。
1个十,1 个一组成几?(11)板书。
1 个十,1 个一组成11这句话谁还会说?(指名说。)
这句话也可以说成11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让学生同桌互相说说。)
师小结:刚才,我们用小棒摆了11,知道了11是由一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下面老师再给大家一个数(15),你能用小棒摆一摆,说说15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5.学习15的组成。
学生摆小棒15,教师巡视。
指名在实物展台上演示,并说说15是由1个十和5个一组成。
6.揭题。
(1)师:我们已经会用小棒摆11、15,并知道11是由(生答1个十和1个一组成,15是由1个十和5个一组成),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的11─20各数的认识。(揭题)除了11、15以外,还有哪些数呢?请小朋友数。
(2)老师这里有这些数字宝宝,你认识它们吗?能把它们贴出来吗?(指名贴数字卡片。)
7.学习其他各数的组成。
师:请小朋友从这些数中,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数用小棒摆一摆,并说说它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1)指名答出我摆了几,它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2)哪个小朋友能说出你摆了几个十和几个一,让大家猜猜你摆的是几?
(要特别指出20是由2个十组成的。)
(3)游戏:跺脚表示十,拍手表示一,猜猜合起来表示几。
(三)观察直尺,感知数序、大小
1.师:小朋友真能干,通过自己动脑知道了11──20各数的组成,下面看这把尺子,你能填空缺的数吗?
2.观察这把尺子上的数字,你发现了什么?(从左往右看越来越大,从右往左越来越小。)
3.猜数游戏。
(四)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A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不但知道了这些数的组成,还知道了它们的大小。下面老师要考考大家,看谁能干。请选题。(题目需点击小猴、小兔等小动物才出示,让学生自己选,再答。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
1.
13

15


18



20


17





2.
11
13
15



12
14




3.1个十和6个一组成(   )。
  17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20里面有(   )个十。
B 完成作业本练习题二题。
(五)联系生活,运用新知
1.师:其实,我们今天学的这些数在生活中也经常用,经常出现。请看大屏幕,说说图中哪些物体可用今天学的数字来表示。
(出示课本主题图,结合斑马线进行安全教育。)
2.生活中你在哪儿经常看到这些数字。
(六)总结课堂,延伸新知。
今天小朋友学得真不错,希望在生活中多注意观察,你会发现更多的数学知识。
板书:
11─20各数的认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6 18:3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