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60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优秀记叙设计及教后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1 20:02: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学设计学科名称:北师大版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第七册三乘法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

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个教学内容,它是在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和初次体验有趣算式规律探索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乘法结合律这一内容与以往教材安排不同的是把认识乘法结合律放在学生自主探索中,通过创设情境活动,让学生逐步发现乘法计算中的特殊现象。这样安排不仅是让学生能发现乘法运算定律,更主要的是让学生经历探索过程,通过对乘法结合律探索基本步骤的体验为学生今后的数学探索活动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学习方式上:四年级的学生,经历四年的课改实验,已具有一定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学之间能够较好地合作交流与倾听。能比较主动地探究新知,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学习新知。
知识技能上: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知道:25×4=100 、125×8=1000以及整十整百整千数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探索活动,发现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用字母进行表示。在理解乘法结合律的基础上,会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
过程与方法:经历数学探索过程,进一步体会探索的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数学探索的乐趣,培养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探索、发现、理解、应用乘法结合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师:同学们喜欢搭积木吗?
    生:喜欢
    师:我们的淘气也很喜欢搭积木,而且聪明的他还从其中发现了一些数学的奥秘呢,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
    生:想
    师:那好,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索与发现。
    二、探索乘法交换律
    播放课件1,出示情境图。(用小正方体搭成的一个长方体的一面)
    师:你知道图中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吗?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生:我是横着数一行有5个小正方体,一共有4行,5×4=20个。
    生:竖着数一排有4个小正方体,一共有5排,4×5=20个。
    师(板书5×4=4×5)可以这样写吗?为什么?
    生:可以因为积相等,(求的就是一个整体)
    师:认真观察这个等式,你能发现什么奥妙吗?
    生思考,汇报(数字相同,交换了位置,积不变)
    师:你们的发现淘气也找到了,不过喜欢思考的他还想到了一个问题,是不是所有的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积都不变呢?
    生:……
    师:请你帮淘气举一些这样的例子来验证一下行吗?
    生举例验证
    师:大家找到了这么多例子,也就是说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是普遍存在的一种规律,如果用a、b表示两个数,你能写出发现的规律吗?
    生说师板书:   
    a×b=b×a叫做乘法交换律
    师:a.b指的是什么?(设计意图:乘法的结合律探索中往往包含着交换律,因此先经历交换律的探索过程既把分散的情景整合为一个整体,又为乘法结合律的学习作了铺垫。)
    三、探索乘法结合律
    1、课件2出示情景图(书54页)
    师:请大家认真观察,估一估搭这个长方体用了多少个小正方体?
    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后集体交流。(说说估计的方法)
    师:谁估计的准确呢?请同学们在本子上算一算。
    (学生独立思考,计算,教师巡视)
    师:谁愿意把你的想法介绍给大家?
    生举手汇报,师追问:怎样想的?
    师引导从上面、正面观察
    上面:(3×5)×4         
    师:这个算式可以写成 (5×3)×4  吗?
    生:可以,都是求同一个物体,
    生:可以,虽然3和5的位置交换了,但根据乘法的交换律它们的积不变。
    师:出示4×(5×3)  可以这样写吗?
    生交流,师引导可以把(5×3)看成一个数,这里也运用了乘法的交换律。
    正面:(4×5)×3
    师:你还可以怎样写?根据是什么?
    生:(5×4)×3             3×(5×4)
    (设计意图:通过对算式的变换,巩固乘法交换律)
    师:细心的淘气在这些算式中发现了两组特别的算式,(师擦掉其它算式,留下(3×5)×4    3×(5×4)请同学们比较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生;乘数相同,三个数的位置不相同,运算顺序不同,积相同。
    师:可以写成(3×5)×4 = 3×(5×4)吗?
    生思考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对算式异同的比较,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
    2、提出假设,举例验证
    师:你们的发言很精彩,那么象这样的三个乘数的位置不变,改变运算顺序,积不变是不是在其他算式中也存在呢?你还能举出例子来吗?可以是两位数或三位数相乘的,为了节省大家计算的时间,在运算时可以使用计算器
    (学生在小组内举例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愿意介绍一下你们举例的情况。
    生:……
    3、概括规律
    师:从刚才大家所举的例子来看,每一组的结果都是相同的。这样的例子多不多?(生:多)能不能举完呢?(生:不能)那么从中你又能发现乘法运算中的什么规律吗?
    生思考概括
    师:你们概括得真好,你能用三个不同的字母分别表示乘法算式中的任意三个数字,写出我们发现的规律吗?
    生说师板书:
    (a×b)×c=a×(b×c)叫做乘法结合律
    三、运用模型,完成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1题。最后运用课件集体订正。
    2、运用乘法结合律很快算出38×25×4      42×125×8
    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后汇报
    3、完成“练一练”。先要求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发现有错的让该生上去视屏展示,集体交流,并说明运用了什么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能够独立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对所学的知识通过练习加以巩固运用.)
    五、小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我们是怎样认识这个好朋友的?
    板书:
                                 探索与发现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a×b=b×a                 (a×b)×c=a×(b×c)
                                      
                    5×4=4×5                 (3×5)×4 =3×(5×4)
                       生举例略                      生举例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1 20:03:12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反思:   

⒈充分挖掘教材结合学生实际进行再设计。教材中对于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探索是两个分散的情景,在第一次的备课时我依据书上的过程设计教学,可试课时发现在探索结合律时,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计算小长方体的块数,但几乎没有用括号的。他们习惯于先算哪一面就把哪两个数字写在前面,教师在引导出书上的算式上也有些牵强,而且我发现学生列出的这些算式中本身就有乘法的交换律。那么何不先探索乘法交换律,把探索交换律的过程作为探索结合律的阶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会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因此,我大胆改变教材结构,先探索乘法交换律,并利用淘气这个人物把书中分散的情景进行整合,突出整体性。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⒉注意渗透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对于结合律的教学,不应仅仅满足于学生理解、掌握乘法结合律,会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学习的过程,在学习中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启蒙教育,本节课我抓住这一教学重点,有意识地设计了“创设情景,发现问题————提出假设,举例验证————概括规律”三个教学环节,使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并在此过程中注意渗透“探索与发现”的一般方法,学生学得积极、主动。
    ⒊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当然独立思考是合作的前提,没有独立思考的合作交流是空的,在本教学中也有体现,例如在进行猜想验证的教学环节中,我要求每个学生自己先写一个式子,再四人小组进行交流,最后全班进行交流。为学生搭建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平台,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19 05:0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