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1-9-30 00:33: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陈颖老师如何建立和使用班级论坛的介绍:
在建立班级论坛之前,我就规划好了,一定要充分合理地运用好这个论坛,促进学生的发展。在这个论坛上我要重点体现读书、语文学习、学生写作,以及培养学生的思维这几个方面的内容。
……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建立了成语之最、猜谜语、绕口令、脑筋急转弯,考眼力这样的帖子,建立这样的帖子最重要的目的是还是激发学生关注班级论坛的兴趣。
为了打理好班级论坛,在一开始,我就建立了“给发帖的同学们的建议”,对学生发帖的内容和字号都有所规定。并在课堂上拿出一部分时间给学生讲。
平时一有时间,就到班级论坛浏览学生们的帖子,给同学和家长们送去鼓励,及时删除一些我认为不适合学生和家长的帖子。现在我们到班级论坛可谓红红火火,人气很旺,别的班级的同学和家长也频频光顾,并给我们提出好的建议,我们有信心建好网上这个家园。
把班级活动开展到校园社区,各班把自己开展的每周的班级小明星评选的方案、发奖的照片和班级开展的实践活动的照片传到班级社区,让家长及时了解了孩子在校表现,使班级管理更加有效,起到了鼓励学生的目的,受到了家长、学生的欢迎。有个家长在论坛留言中写到:“惭愧,今天我才第一次登上论坛,一踏进这个小家庭,就被一种浓浓的温情感染着,周身暖暖的——有为细心的家长解释的家庭作业,有为粗心的家长提示的通知,一点一滴,都无不渗透着老师育学生的不倦、心血和爱。”
(2)网络信使,方便教师交流。
学校的临时性通知,教师的问题,计算机报修,教学问题质疑等都可发到上面,教师也可以共同探讨在教育改革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信使传送文件,方便了教师交流,也提高了教师上网兴趣和计算机操作能力。
(3)学科论坛,同伴互助,同建理想课堂。
教师的主要工作还是课堂教学,通过建立学科论坛,方便了教师的集体研讨、发挥所有教师的智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①网上备课,思想的交流:传统的备课同学科教师间缺乏交流,基本上是个人干个人的,而且传统备课本,并不利于保存交流。实行网上备课,轮流主讲,提供教学基本材料(基本教案、教学课件),其他教师在其基础上,适当改进上课,课后各教师把教学中的问题一同发上,交流课堂问题。充分挖掘教育资源、发挥人才优势和团队精神,创造人人参与学习的良好氛围。
②网上评课,智慧的碰撞:把利用学校BBS评课作为传统评课的补充,使得评课突破时空限制,评课时将教师的教案,课堂录像一同放上,讲课的教师可以通过录像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被自己忽视的问题,使得评课、研讨更加深入。在这样的开放环境中,教师以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思考在合作中真诚交流、争鸣。随着时间的推移,伙伴们间的对话互动面在不断增大,思想交流也在趋向广度与深度。同时,它把往日一说而过的内容保留了下来,教师看课与评课的能力也在落笔中得到提高。
③撰写随笔,促进反思:教师把自己教育教学中的所得、所感、所悟、所惑记录下来,发到校园网上,互相取长补短。
④建立教师文集,记录成长足迹:主要用于记录、整理教师的随笔,方便查阅教师的发表数量。
⑤视频点播,跨越时空。
由于每位教师各自承担不同的教学任务,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和地点全部亲临现场观摩这些研究课。信息组的老师将现场课摄录、采集并制作成视频文件,每位教师可以在自己方便的时间登陆视频点播系统,进入到“教学厅”中的“课题课例”研究页面,可以实现在线收看,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对一时不理解、没看清的地方可以重复播放,并整理好笔记。在网络留言区可以发布对此课的点评,其中涵盖了各学科老师的综合建议,大家可以浏览到所有留言,不仅是做课的老师受到启发,其他老师也同样得到借鉴。这个交流的平台,集合了老师们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对相同事件发表的看法,跨越了时空的局限。
在学习社区中以研究课为载体,一改以往研究课单纯的即时性效应,使全员参与从教材分析、教案设计与说课、组内教师建议与素材提供,到课后同伴点评的全程。
三、基于网络环境的校本培训的优势
1、利用网络开展校本培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网络环境下的交流,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全校教师具有平等交流的机会,其特点表现在:第一,在网络环境中制定研究的中心议题,计划周密、主题突出;第二,针对论题,开辟交流阵地——“专题贴”及 “BBS论坛”,使教师广泛参与,倾心交流;第三,紧密围绕议题开展全校性的“沙龙”活动,就论坛中的争议点进行研讨,各抒己见,集思广益;第四,研讨议题通过网络逐步展开,使培训形式新颖,讨论活泼热烈;第五,网络提供了强大的硬件设备支持,充分挖掘了各种资源,以人为本;第六,省时高效,相比传统的方式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2、利用网络开展校本培训,开阔了教师的视野,更新了教育观念。
在观念上,我们首先理解了何谓“网络学习”,明确了网络是学习的工具,即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网络是学习的对象,即学习网络本身;网络是学习的资源,即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网络是学习的环境,即能适应并会享受网络这个超越时空界限的大课堂;网络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不仅要使用网络而且要建设网络,使我校的培训理念和培训方式适应电子信息时代的新要求,更好地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在工作中,老师们学会利用网络学习,学会在数字化情境中进行自主发现学习;学会利用网络进行协商交流学习,能更好地利用校园网交流平台和“VOD”视频点播系统,发表见解、或提问质疑,开展互动式学习;学会利用网络与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性学习,即充分利用网上的图像资料、文本资料等作为教师的素材,整合到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电子文稿、课件之中,整合到学生的课程学习中,让网络及网络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
3、利用网络开展校本培训,在教师中形成发表教育观点的习惯。
我校专任教师50余人,在传统的听、评课活动中,以每人发言3分钟计算,发言的机会是很有限的,即便是分小组、分学科,其交流的氛围与广度也会受到制约。而网络环境下的校本培训,可以大大弥补这些不足,一方面教师的参与度增强了,另一方面可以集合多学科老师的综合建议,发挥人人之所长,并引导教师把自己的思想观点交汇在这个开放的平台上,从而使教师养成善于交流的习惯,进一步转变其教育观念。
4、利用网络开展校本培训,促进教育科研水平的不断提升。
有位教育专家曾经指出:“教科研虽然不能帮你发财,但能促你发展;虽然不能帮你升官,但能促你升华。”教科研是学校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也是教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内驱力。教师必须有“以素质提高素质,以性格培养性格,以人才造就人才”的坚定信念与追求,有献身精神和研究头脑,同时还要具备过硬的教学能力。在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校本培训活动中,教师在网上收集、筛选、应用信息的能力得到锻炼,理论素养得到提高,教育敏感度大大增强,这是把教育素养、学科素养及信息技术整合的有效途径。
网络与现实的有机结合,为教师营造了一种广泛参与、互相支持、畅所欲言的教研氛围。构建起教师间一种新型有效的互动关系,形成了交流环境,展现了一种多元开放、多向互动、多方支撑的网上教研新格局。大家的思想在这里碰撞,经验在这里分享,能力在这里提升。教师每时每刻每处都能充分领略开放、民主、互动、协作、支持所带来的成长喜悦。从而获得最大限度的“研修”与“教学”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共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