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全国优秀中学语文教师个人成长报告选登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1-9-11 19:46:00 | 只看该作者
努力克服不利因素,倾力实施语文有效教学
——我的教师成长之路
黑龙江省绥棱县克音河乡中学 张艳霞
思绪在时光隧道中穿梭。回首自己二十多年投身农村语文教学生涯,有欢歌笑语的愉悦,也有踟蹰不前的彷徨。成长之路或许就是这样,只有战胜荆棘坎坷,才能迎来鲜花和掌声,幸福和艰辛永远是相生相伴的。



今天,当我静下心来剖析自己的成长历程,我真的有些诚惶诚恐,甚至自我汗颜。为什么呢?因为自己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村中学一线教师,没有什么耀眼的荣誉光环,只不过是一名实实在在的“草根教师”。回顾自己二十年的教学经历,却是感慨颇多的,其中苦辣酸甜不值得絮絮不止。我想记述的仅是自己专业成长之路上最深的几点感受。物理学家帕斯卡曾经说过:“人是一枝有思想的芦苇”。是呀,我们语文教师就应该是一枝有思想的芦苇,应当不断修正自己,完善自己,哪怕独守寂寞,也要让寂寞开出美丽的花朵!



下面,就将自己的语文成长之路向各位领导和专家做以汇报。



一、根植于农村语文教学的沃土——默默坚守



我1988年毕业于海伦师范学校,那时,我没有向别人那样跑关系、找门路,以求留城或者改行,而是带着青春少女火一般的热情和对教师职业诗一般的向往,毅然决然地回到了仍旧贫穷落后的家乡——我的母校克音中学。从此,年轻的我带着无限憧憬和梦想走上了三尺讲台。因为我在母校读书的时候,亲眼目睹了家长们望子成龙的殷切的期望和农村孩子们的那种渴求的目光,他们需要用文化和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们需要有良好的教育。从此以后,我就把自己融入到了农村教育这块无人愿意久留的阵地,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教学之中,投入到渴望良好教育的孩子们之中。弹指一挥间,二十多年来,我的同事有的进城,有的改行,他们或官运亨通谋到一官半职,或财运亨通拥有洋房、别墅。而我默默静守农村语文教育事业这片沃土,心无旁骛,清纯如水,默默坚守。



1999年,绥棱县创办第一所私立中学——第六中学,当时以优厚待遇向农村招聘语文教师,面对高薪收入,又能照顾在县城读小学的孩子,在别人的劝说下,我也报了名。我要进城的消息不胫而走,记得第二天在班级,我发现学生出奇的安静,他们用一种异样的眼神望着我,语文学科代表默默地塞给我一封信,我隐约的记得这样几句话:“老师,我们还有几个月就毕业了,你不要走,我们需要你……”读着他们质朴的话语,看到他们不舍的眼神和串串流淌的眼泪,我犹豫了,是啊,虽说进了城自己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各方面条件也更加优越,可城里的优秀教师有很多,不缺自己这一个,而农村的孩子更需要自己。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家人,尽管遭到家人的反对,但我依然选择了默默坚守。对于这次选择,我觉得最对不起的是我正在小学二年级读书的儿子。是啊,为了更多的孩子,我亏欠了自己的孩子,可我换来的却是家长们的尊重和孩子们的爱戴,我值啊!



二、汲取语文百花园芬芳的营养——完善自我



农村学校诸多因素制约着教师的成长,比城里教师付出得多,困难得多。因为在农村工作,常常与很多机会失之交臂,诸如赛课、出课、写论文,你比不过人家。久而久之,城里面的老师,众多奖项蜂拥而至,农村老师大多两手空空,你同样付出劳动,却体验不到成功感。因此,面对这样的现实,我清醒认识到,想要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必须超越自我,必须战胜自我!



首先,“虚心学习”。刚刚参加工作,深感自己的学识不够,经验不足。所以,就要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多读书,博览群书。我先后读完大专和本科中文系全部课程,并获得大学本科毕业文凭。在此基础之上,我还向专家学习,向同行学习,向学生学习。我懂得只要用心,学习机会就会很多。



其次,“躬于实践”。要扎扎实实地实践,就是一个“做”字。躬于实践、勤于读书、精于思考,把它内化成一种理论,内化成一种知识,知行合一。在行和知的基础之上,还乐于动笔,勤于积累,善于总结。把学习的体会记录下来。二十四年的教学生涯中,我共写了九万多字的教学札记。乡村教师的存折本上积累的物质财富也许是很有限的,但我们完全可以在笔记本上积累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写多了以后,你就会对教育问题形成一种敏感性,就会促进思考。《让传统文化回归语文教学》、《农村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科研成果获国家级优秀科研成果奖;我参与研究的科研课题《农村初中渗透职业教育、务本教育模式研究》,获省级一等奖;“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多年的积累和总结促使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全新的认识,2007年,我根据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参与了绥棱县《语文定向教学研究体系》的研究与编写工作,该体系已申请立项,列为国家级课题。   



三、立足于语文教学的根本——提高素养



(一)克服农村学生阅读面窄的因素,合理开发教材,拓宽学生视野,实施“生活语文”策略。



由于农村文化生活环境制约和家长对学生学习的不重视,学生在校没书看,在家家长不让看,致使学生语文知识面要比城镇孩子窄的多。根据这种情况,我采取了多种有效策略,开阔学生视野,丰富知识面。一是强化语文知识积累,丰富知识底蕴。我的课堂丰富多彩,关注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形成,有名诗佳句积累、有课前美文背诵、有每日一字解,一日一典故,读书一周一报告,尤其是“典故纪闻日积累”活动,对提高学生综合语文素养大有裨益。学生将古代名人读书求学的、治国安邦的、勤俭持家的、尊老爱幼的等小故事记录下来,如,“吴敬梓暖足”、“唐太宗吞蝗”等,特别是学生声情并茂讲述“太宗吞蝗”中“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时,学生不但被唐太宗关心民生疾苦的事迹所感动,而且在一次作文中也巧妙地运用了这个典故,增添了文章的艺术效果。二是合理开发课外资源,提高综合素养。教材不是语文教学的全部,只是一个样本。教材给老师们开发课外语文资源留有很大的空间。据此,我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结合单元目标,根据学生的年龄需求,每学期从课外选择精品美文、古代诗词编辑成册,作为学生学语文的补充教材,使学生语文知识面不断扩大。



(二)克服农村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因素,强化语言训练,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



我们绥棱县在语文课程改革中,出台了《语文定向教学研究体系》。体系中设置了四种语文课型,其中就有语言课,其意图就是加大对学生语言能力的训练。农村中学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是语文教学毋庸置疑且不能回避的问题。对此,我采取多种方式精心设计语言课。一是以课内外阅读为载体的语言课。教材中的语言是丰富多彩的,有生动形象的,有委婉细腻的,有豪迈奔放的、有质朴清新的等等。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引领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确定出本文的语言风格,然后进行模仿运用,进行语言实践训练。比如说我教《济南的冬天》一课,在语言训练过程中,我根据这篇文章巧用修饰语及修辞写景的语言风格,让学生模仿写片断,学生写得生动感人,形象逼真有立体感。二是以学生生活为载体的语言课。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及时截取学生生活片段作为训练学生语言能力的载体,通过设置情境、读书报告、即兴演讲、事件介绍、画面讲解等方式,训练学生语言的表现力和语言的逻辑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即使学生之间发生了矛盾,我也抓住机会让他们讲出经过,必要时搞一次辩论,评定谁是谁非。这种将语文同生活有效链接的方式,激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有很大提高。



(三)克服农村学生作文无话可说的因素,交给学生自由写作的空间。



农村中学学生由于阅读面的狭窄加之小学阶段训练不够,学生抄作文、背作文现象严重,导致学生到了中学惧怕作文,提起作文总是眉头紧锁,无话可说。即使写出几句也是胡编乱造,语言空洞枯燥。另外,也由于语文老师总是限于教材要求,所交给学生的大多都是命题作文,远离生活,限制了学生写作的个性,致使学生作文限于僵化的地步。根据这一现象,我本着“少点命题,多点自由”的原则,动员学生随意写你身边发生的你最愿意写的事。在内容上,可无所不写;在形式上,叙述描写抒情议论随意选用。这种没有精神压力和文法顾忌的写作,一旦养成习惯,在量的不断积累下,定会有质的飞跃。我在作文教学中,大力提倡和引导学生进行这种自由写作,让他们发现和捕捉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可能引起思索或争议的事件写成文章,这样坚持下去,学生就有话可说了,自然就热爱写作了。



四、耕耘于农村语文教学的田野——收获成果



二十四年来,我深深扎根于农村教育这片沃土,一路耕耘,一路汗水,一路欢歌。在领导和老教师们的帮助和引领下,我就这样一路走来!一路上,也曾有鲜花和掌声伴随着我。我曾先后5次出示县级观摩课,3次出市级观摩课;曾多次被评为绥棱县教育系统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2007年,被评为绥化市语文学科教学能手,2008年,被黑龙江省教育厅授予“优秀科技人才”光荣称号;2009年,获绥化市语文学科教师基本功大赛特等奖,2010年,参加绥化市教师“无生授课”一等奖。



乡村的教育,如同农民种苹果树,需要人懂得剪枝,需要人懂得合理地利用阳光水分,倘若只是埋头施肥,结出的永远是产量低劣的产品。在语文课程改革的征途中,我将在耕耘中思考,努力探索新的教育理念,并不断付诸于语文教学实践,以崭新的风采迎接新的挑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1-9-11 19:47:00 | 只看该作者
正道直行 爱洒校园
黑龙江哈尔滨市第一五九中学 李万君
在哈尔滨市的最西端坐落着一所普通的农村初级中学——第一五九中学。红砖铺设的活动场洁净如初;雪花飞扬的季节里,教室内舞动着的炉火依然快乐的燃烧着师生间的友谊;春夏季节,师生们都会手握锄头清除操场的杂草。也许正是身边的青纱帐和杨树林的赐予,让这个千余人的学校始终享受着教育教学的翠绿与金黄。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我由一个住校教师到连续六年毕业班班主任;从预备中国共产党党员到培养党员。如今,十二年过去了,校园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师队伍年轻化,教学设备现代化。而我作为郊区的一线教师,深知自己身担的重托如同巍巍群山,绵亘在三尺讲台。所以,与孩子们哭,与孩子们笑,与他们吃在一起、学在一起。因为我的心总会因他们的热切而更加雀跃。因为置身在这样一个教育的清清世界里我没有理由不推陈出新,投入到新时代的教育洪流中;没有理由面对这些朴实的孩子们不用细心、耐心和爱心打造自己的教育堡垒。



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我发现,农村的孩子学习语文最大的障碍是阅读量太少,生活阅历匮乏,由此缺乏自信,不敢说,不愿意表达。这就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带来极大的难度。此外,教学硬件简单、软件缺乏的情况也常常给我们带来教学中的诸多不便。于是我想办法查找资料,向兄弟学校学习。如果没有教具,我就徒手画人物、画场景、做卡片;如果没有多媒体,我就带孩子们到大自然去采风,让那真切的生活也如金灿灿的玉米闪耀光华。



艰辛的背后我也积累了学多宝贵的教学经验,收藏了许多更真更纯的文字盛宴。下面就是我的一些经历和感受:



我很喜欢吴昌顺先生在提倡教学的双主体时曾说的一句话:“从‘学’的角度看,学生是主体、教材是客体、教师是媒体。”在实际教学中我也力求发挥好媒介作用,抓住身边的资源去感染学生,让学生由未知到已知、由已知到运用,再推陈出新。



首先我向学生们推荐名家名篇。庄子有云“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要想在笔端信手驰骋,让思绪飞扬起来,学生必须有一定的文学积淀。为了打开这一闭关自守的被动局面,每节课的课前都开展三分钟演讲,我先下水为孩子们示范。为他们描绘中外名著中或感人、或发人深省、或啼笑皆非的情节;为他们讲述历代文人墨客的坎坷经历和文学生涯。当他们时而张大嘴巴、时而泪光涔涔、时而笑意荡漾,我知道,那扇稚嫩的大门已经开启了。接下来的课前三分钟便是他们的“背”稿演讲,虽然有些照本宣科,但我为他们身上散发出的泥土气息而骄傲。



终于有一天,一位一向倔强直率的女孩在《学生之友》中发表了一篇文章《书香》——“不知不觉中爱上了书。有书的日子感觉真好。动人的情节,字里行间的种种情愫,从手页到末页充溢着清香,与书有关的一切让我着迷。……我读《红楼梦》,感受黛玉葬花的凄美;我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学习保尔面对重重困难时的不屈与顽强;我读《骆驼祥子》,体会旧制度下小人物生活的艰辛和困苦;我读《繁星?春水》,品味亲情的浓郁。书香,永远伴着我。”当他攥着十元钱的稿费和一本赠品跑到我面前时,上扬的嘴角难掩那份收获的喜悦。“老师,那个让我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书的人是你。”惊愕的同时我不禁感叹:没想到我的一时感言竟为孩子们搭建了自信的桥梁。自此,这个小小的课前三分钟变成了语文课上的保留节目。



其次,我带领孩子们寻找发现美的眼睛。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惊奇开始的”。我的理解是:那惊奇的渊源便是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美。哪怕是白驹过隙的瞬间,也要让他充满忧郁般的芬芳。面对这些素草含羞般的孩子们,他们具备观察和感叹的权利,但却缺少了细致和耐心。



学校每学期都有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趣味运动会、篮球赛、演讲比赛、中英文故事会、学科竞赛、节日征文等活动。可知,校园生活就是我们发现美的第一站。帮助学生们即兴的对眼前的兴奋点进行口述或文字记载,虽然开始时他们极为通俗的话语常会引得大家哄堂大笑,我的鼓励在此时便发挥了作用,经过点拨式的指导和反复的修改,磨砺后的描绘就不同凡响了。



一位学生在描写趣味运动会中“抢救伤员”的比赛情景时写道:“坐在凳子上的同学好像真的受伤了。嘴巴咧得好长,两手紧紧握着凳子腿儿,牙齿死死地咬着嘴唇,手臂上的红布条也舞蹈着往前奔。再看两位抬凳子的同学,为了统一步伐,还在快速的含着口号,旁边一队的失误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比赛,而且。眼睛更坚定地望着前方。终于到终点了,我的手心都攥出了汉。”



像这样的描写还有很多。虽然仍显稚嫩,但那份细心劲儿是显而易见的。我给第一位同学的评语是:“读了你的文字,我就像坐在凳子上的人,为你而奔跑!”



其实,读书就是读生活,学语文更是品生活。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阅读和写作中细致的观察为表达润色,需要一点灵感让表达充满鸟语花香。我在引导孩子们观察的同时,也在耐心的观察着他们。透过他们的一言一行,一姿一容,把握学生的情绪和心理变化,相准“一瞬”之机,发现学生积极思维的嫩芽,排除思路的障碍,帮助他们筛选可贵的信息,以至下笔从容。



再次,我还注重学生真情滋养下的感悟。记得那时01年的毕业班。语文课上炉筒子在几下劈啪声之后突然松动,眼看就要掉下来。坐在班级后面的几个大个儿男生在第一时间不约而同的冲上去用手托住炉筒子,并麻利的捋顺铁丝重新将其牢牢的捆扎起来。细心的女同学立即把自己的手套递给他们。危机总算过去了,还未散去的烟气中,那几位男生变成了黑脸包公,露出格外显眼的白牙,挤出一个微笑,逗得大家一阵喧闹。此时,我发现一项爱干净的女生悄悄地把已经弄干净的手套塞在自己的书包里;托炉筒子的男生手掌已被烫红,正慢慢擦拭。我为其中的善良和勇敢深深震动,这不就是一节生动的情景课吗?这样的孩子怎么会在写作中没有素材呢?我灵机一动,把下一节语文课改成——“那一刻,我……”当同学们为自己的作文而感到惊讶时,也明白了一个道理:生活处处寓含着真情和哲理,只要你用心去采集,生活就会充满阳光与鲜花。



孩子们真切的体会正如黄宗羲先生说得那样:“凡情之至者,其文未有不至者也。”看到他们行文中那涓涓流淌的真情,我因他们而享受到芬芳的快乐。



此外,为了更好的培养孩子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学中我既重视感性的内化,又重视理性的外化过程。除了感情积淀和文字熏陶,我还注重小环节。如:拟题、修改、扩写、仿写等片段性的专题训练。力求让学生能从根本出扩大知识储备,提升语文素养。而且我还参与了“先学后教,导练结合”的教学研究,也探讨实践了“优化教学设计,有效分层教学”的模式。应该说开始时学生们并不接受新的教学模式,上课时含羞、紧张、缺乏自信,甚至不知所云。我便耐心的鼓励他们,细化每一个教学环节。从指导学生预习开始,到指导每个学生与人交流的方式;从展示学生的语言表达到组长的协调能力培养。总之,凡是学生需要引导时,我都会“挺身而出”。这样课堂中的掌声和争议声多了,学生的自信增强了,知识面也在不知不觉中扩大了。



生活就是琐碎的,关键是如何从零乱中理出自己的羊肠小路,生活的乐趣更在于采集,虽然会有凿壁偷光的艰辛,但你总会在丝丝微光中享尽人生的馨香。当孩子们拿到入取通知书跑到我面前笑意荡漾时,我享受的是汗水背后百花盛开的芬芳。我不禁想起何其芳说过的一句话:“去用自己的心点燃别人的火,去以心发现心。”我的理想在教育,我的心也永远在教育的天空飞翔,因为,关爱给我搭建了献身教育的广阔舞台,我便是农村教学模式探索中那时而奔跑时而沉思的舞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1-9-11 19:49:00 | 只看该作者
我无悔,我是乡村女教师
黑龙江七台河市新兴区长兴中学 耿秀云
1994年师范毕业的我由于当时农村师资缺乏,被分配到七台河市勃利县长兴乡中学任教。师范这样的学历,在当时已是学校中的最高学历了。大多数教师是民办教师转正,没有受过师范专业的训练。所以,刚一上班,就受到了学校领导的重视,让我教初一两个班的语文课和担任一个班的班主任工作。刚刚参加工作的我,凭着一腔热情,把全身心投入到了我的教育教学中,认真备课,查找大量资料,写好教案。到老教师的课堂听课,学习他们的教学方法。在我的课堂中,我努力的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尽管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高。那时的农村学校里除教科书外,学生没有别的课外读物。于是我号召同学们把自己的课外书拿到学校来,每个人拿一本,大家换着看。当春天星期日的时候,就带领学生去山里采蕨菜。秋天的时候就采蘑菇。采回来卖了钱后,就到城里买些书。渐渐地班级的图书角里的书越来越多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提高了。



“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是当时教育界很流行的一句话。年轻的我,深感自己的学历还不够,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于是我参加了汉语言文学函授专科学习。通过学习,我有了很大的进步,教学也越来越得心应手了。



教学上刚刚稳定,班主任工作,对于我这个刚二十出头的小姑娘来说,可就是难事了,那时农村的学校,每到冬天的时候,就要用砖砌成火炉,安上炉筒来取暖。砌火炉不会砌,我就和几个男同学从操场上挖来土,用水和泥,一起研究着该什么地方安炉壁子,什么地方安炉筒,再到别的班级去看看别人如何做。可算是把炉子搭上了,光是火炉还不行,四面的窗户还透风,于是和同学们买来塑料布钉上。北方的冬天实在是太冷了,每到快元旦的时候,教室的四面墙上就会挂上一层霜。上课的时候,就尽量让学生向火炉靠拢。尽管这样,好多同学的手都起了冻疮,每年冬天都会犯,疼痛难忍,孩子们为此上不好课。我买了冻伤膏放在讲桌里,下课的时候学生可以来擦,缓解一下暂时的疼痛。



学校的操场极不平整,春天来临,冰雪融化后,操场就成了大水泡。学生每天穿着靴子上下学,由于污水没有及时排出,好多同学都起了水痘,水痘极易传染,一经发现,就得让学生回家隔离。每到这个时候,班级里三十多名学生就有十多个学生回家隔离,这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不便,每天放学后,我都要到生病的孩子家里去给他们辅导功课。



农村教育中一大阻碍就是我们的学生家长。他们不懂得如何和自己的孩子沟通,不听话就是打骂,农忙的时候会不让自己的孩子上学,而是去地里干几天活后再回学校。最好的家长就是孩子考入高中后能继续供孩子的家长,其他的家长就是孩子不喜欢读书就不让读了。和农村家长沟通,成了我工作的一部分。



走进他们低矮的草房,坐在门前扒着玉米和农民家长谈孩子的成长,走到田间地头去找旷课的孩子,和家长讲明孩子一天不上课会有多大的损失。长兴乡的各个村子离乡所在地很远,最近的有五六里地,远的竟然有二十里地。双休日,成了我的家访日。乡间小路上留下了我骑着自行车挥汗如雨家访的足迹,经过我不懈的努力,家长提高了认识,我班的孩子辍学少了,家长也开始关注孩子升学的事了。家长的改变,给了我工作上很大的鼓舞。



2002年,教改的春风吹到了勃利县,勃利县教育局组织了一批优秀青年教师到北京学习。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学习,对于一个农村教师来说,这是一次多么难得的学习机会啊,七月的北京40多度,坐在一个没有空调,只在角落里放一个电扇的会议室里,大多数人昏昏欲睡,可我丝毫不敢怠慢,认真的记着笔记,倾听者专家讲着我从来都没有听过的教育理念,我如饮甘露。当休息时,别人都去逛京城时,我却在整理我的学习笔记。不是首都北京对我没有诱惑,我也想像别人那样,游览一下名胜古迹。可是我深深地知道,我是一名偏远的农村教师,我来北京是来“取经”的,我身上担负着把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带回农村的重任。让我们农村学校里的孩子,虽然没有城里的孩子的教学条件,但我们会让我们的孩子和他们拥有一样的知识。



北京学习回来后,我参加了汉语言文学自学考试,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紧接着我开始带领我校的青年教师投入到课改之中,从说课到讲课、评课,我们的教研工作轰轰烈烈,我们学校的语文课教学也有了很大的起色,我把自己的教学经验撰写成论文,,多次荣获省、国家级一等奖,同时,我执教的《小巷深处》《创新作文》等课荣获了县市级一等奖,受到了领导的一致好评,之后,又多次去哈尔滨,佳木斯等地学习,获得了大量的宝贵的学习经验。



我的教学日臻成熟,学校领导也给予了我高度的信任,让我连续三年带毕业班和语文课教学,中考,是孩子命运的转折点,尤其是对我们农村孩子来说,中考是决定孩子前途的事,农村的孩子想跳出农门,只有读书这一条路。如果中考失利,就可能永远失去了学习机会。所以,我深感自己肩上担子的沉重。



带毕业班首先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春期的孩子,面临中考,看似表面潇洒的他们,实则承载着巨大的压力,时刻跟踪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让他们快乐学习,轻松面对中考。五六月份是农忙季节,农民多忙于农活。家长没有空闲时间陪孩子学习,我每天晚上就陪学生在教室里学习,一般是晚上十点左右,再把学生一个个送回家。中考前学生需要补充营养,农村家长是不会给孩子特殊照顾的,于是,每天晚上,在学生学习休息的时候,我就会为孩子提供几个苹果或是一袋奶。



花开花落,一年又一年,我们的教师就是在重复着自己的工作,“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教育对象发生了改变,我们教师的教法也随着相应的改变,但我们始终不变的,是对教育事业的执着。



2010年由于我校的一位教师的调离,学校有了一个班的语文课和班主任的空缺,校长找到了我,校长说:“秀云啊,我真的是不好意思和你张这个嘴,我知道你有困难,但我真的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啊,你能否考虑一下呢?”我知道,校长所说的困难,是指我有一个13岁的自闭症孩子,生活不能自理,全得靠我照顾。记得女儿刚确诊那阵,我曾有过放弃工作回家陪孩子的想法,因为大多数自闭症母亲都是这么做的。可是,在我辗转哈尔滨到北京给孩子治病的一个月后,回到学校里,孩子们围到我身边对我说:“老师,你还有我们呢!”,就在那时我动摇了,是啊,我不能生活在“小我”里,除了我自己的孩子,还有那么多的学生需要我爱啊!尽管后来的日子很苦很累,我一面工作,一面要照顾孩子,但我仍然觉得很快乐。因为有那么多的孩子需要我。我想了一会对校长说:“既然学校有困难,那我就应该顶上这个缺啊!”



如果您不经意间在上下班时间走在我们的乡间小路上,那个跑的大汗淋漓去上班的人就是我,那个下班匆匆赶回家照顾孩子的人也是我。我对我的学生说,你们都是我的孩子。我会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你们。只因为这一个承诺,我再也无法松开我班级三十多个孩子的手。刚接班时,孩子们不接纳我,我曾流过心酸的泪。经过一学期的磨合,学生们终于承认我时,校长又找到我:“秀云啊,如果太累,我就换别人。”面对中考,我又怎能放下放下他们,我说:“校长,既然我当上了这个班的班主任,我就会把这届孩子送出初中,让他们有一个快乐充实的初中生活。”我爱我的学生,亦如爱我的孩子,我希望我的学生,虽然生活在农村,接受农村的教育,但他们所储备的知识和培养的能力,觉不比城里的孩子差。



回想刚毕业那阵,父亲曾托关系为我在城里找工作,但终究没能实现,那会我是那么的遗憾,而如今,我却感到如此的庆幸,我工作在农村,我的收获多多。



因为在农村工作,我中师学历的毕业生竟可以教初中,而且被重用,这在城里学校是不可能的。因为学历不够,我不断地学习,我不仅获得了专科学历,还获得了汉语言文学自考本科学历。拿着我的毕业证,我觉得它的含金量很高。



因为在农村,我收获了教学上的成功与喜悦。我们农村的孩子不像城里孩子放学后可到这个补习班、哪个辅导班学习,我们孩子的学习成绩全是我们师生共同努力的成果。看着孩子们取得的成绩,我们无比的喜悦。



因为在农村,我可以正大光明的收受学生家长的贿赂。城里老师收受的是衣物钱财,我收到的是农村家长送给我的自家小鸡下的鸡蛋、从山上采来的山野菜、粗糙的玉米面---是农民的质朴。



也许你会觉得,我一个为自己的事业忙碌着并且很快乐、心全意投身到农村教育的乡村女教师,有那么一点“伟大”。其实,我只是众多农村教师中的一员。在我的身边有着许许多多这样的同事,他们和我一样,从青春到中年,再到鬓染白霜。默默的把自己的一生献给这片黑土地上的孩子们。如果问我们为什么会这样做,我只能说,我们热爱这片土地,更热爱这里的孩子,在这里生活和工作,我们找到了自身的价值。我无悔,我是乡村女教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1-9-11 19:49:00 | 只看该作者
人生有梦要去追
黑龙江农垦佳木斯学校 朱辉
我出生在一个小山村,那里因长白山支脉的一座小山而得名——叫“草帽”。母亲是普通的农民,父亲是个村上的村官。从小我就深刻体会到父辈们田间劳动的艰辛。时至今日,村里的人们还对我童年的故事记忆犹新。因我乖巧而懂事,5、6岁就能领着弟弟看家,7、8岁就能陪母亲去田间锄草。



不知为什么,我很小就觉得学习可以改变我的命运,可以让我走出这个小山村,所以还没有到上学的年龄,我就向母亲申请,拿一个塑料袋走进了学校。在所有教过我的老师眼中,我一直是一个勤奋,刻苦,虽天赋一般,但上进心特别强的好孩子。在那样一个教室破旧,没有教学用具,冬天外面和室内的温度一样的教室里,一个怀揣着梦想的小女孩儿,认真听着每一堂课,虽然所有的科目可能都是由一个老师来任教的。我从未厌倦过,疲劳过。



小学毕业了,我以班级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初中,虽然学校的条件好了很多,但冬天仍要我们自己生炉子,记得多少次教室内都是狼烟地洞的,到外面呆一会儿,烟没了,再回来。中午就得吃从家里带来的饭,夏天由于天热,饭可能有点馊;冬天天冷,炉子太热了,就热糊了,太凉了就是冰坨了。那时的我不知道物理和化学还可以做实验,因为我们没有实验器材,就更不用说实验室了。每天都要骑上大约2个小时的自行车,我从不叫苦,好多孩子都是在这样的艰难中退学了。我仍在坚持,因为我知道,我的梦想还没有实现。就这样,上学的路上我越来越孤单,妈妈总在村口拿着小手电等我,这成了我那时的巨大动力。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在中考中同时考上了佳市一中和依兰师范学校。



通知书到了,妈妈爸爸既高兴又落寞,那时的弟弟正在读初二,成绩也很好,将来是一定要上高中的,如果我上高中,势必会给家里带来更大的经济负担。看着爸妈的无助,我毅然放弃了我追逐大学的梦,去了依兰师范。至今犹记,报到那天,老师问我,“你这么好的成绩,为什么不上高中?”我眼里含着泪说:“我喜欢当老师。”“依师”的大门旁有八个字,让我终生不忘“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三年里,我代表“依师”参加了全省首届师范院校普通话水平测试,参加了大专院校的学生辩论赛,作为学生代表多次接待前来我校参观检查的各级各类领导。



毕业在即,同学们都在找门路,找单位,我茫然了,我去找谁呢?好几个同学都到外地闯荡了,我也决定了,离开家乡,到外面闯一闯,妈妈的眼泪留住了我:“你弟弟的成绩非常好,让他去闯吧!你留在妈妈的身边行吗?”我哭了,自己心想,为什么每次牺牲的都是我,其实今天想来,爸妈已足够伟大了,在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下,能让我一个女孩子花掉家的一万多元出来上学已经不容易了。于是我开始了艰辛的求职生涯。终于有一天,机会来了,听说总局机关搬家,子弟校缺老师,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了学校,当时负责的老师说讲堂课听听吧!我讲了一堂《大自然的语言》。没想到的是,负责教研的老师给我以很高的评价,并且说我是很有潜力的好老师,后来我才知道,我是在试讲的四十多位老师中留下很少的其中之一。



一个新的征程,我开始工作了,每天我都有使不完的劲儿,不知疲倦,因为我非常珍惜这个机会,对于当年不满19岁的我来说,能赚钱了,能减轻爸妈的负担了,除了兴奋还有满足。当时任初中两个班的语文课,我的出现,引来了学校老师,学生家长的质疑,“这么点个小孩儿,她能教明白啥呀!”“我看啊,她就是一个高中生。”人家没说错,当时我们学校的高三学生就有比我年纪大的。家长会上,更有家长嘲笑我说,你是他班的班长吧!我承受不了这么大的压力了,我要崩溃的时候,妈妈对我说:有志不在年高,英雄出少年,只要用心会做好的。说我不是专业院校毕业的,我要把我没学到的都补回来,毕业证证明不了什么,真正的知识与素养在心理,在头脑,不在形式。每天下班后,我坚持在办公室学习到深夜,我用一年的时候学完了汉语文文学专业的专科课程。2002年,去东北师范大学进修,每次,我都提前去,最后回,教美学的王教授都在说我比在校生还用功。2005年,我顺利的拿到了毕业证,虽然只是函授证,但我心里知道,它对我的意义是什么。工作中,我更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我想,只要我足够勤奋,总会有回报的,果然,在我上班的第2年,全校五大部(我校北小,南小,南初,北初,高中五部)举行的课堂教学大赛中,由我校20多位老教师组成的评委团,竟给我打出了95.6的最高分。所有的老师都惊了,很多人从心里不服气。现在已退休的吕校长,在总结的时候这样说:如果全校老师的课都能上到这个程度,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孩子是这样的快乐,那多好啊!他这样的肯定,不经意间把我推到了风口浪尖,一想也是,有谁能服我这样一个寸功未建,未经历过中考洗礼的毛孩儿呢?机会来了,在2002年,2003年垦区首届课堂教学大赛和垦区首届创新杯“说讲评”活动中,我均有尚佳的表现。虽有很多的稚嫩和不足,但由于说讲评活动的比赛地点就在我校,可能是我占据了主场优势,同事的评价渐渐缓和了许多。



我的第一届学生的毕业成绩竟和重点班的成绩相差无几,这时有很多同事在和我说话的时候,客气了,善意了。我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了。我开心极了,就在我觉得生活处处充满阳光,前途一片大好的时候,一个噩耗如晴天霹雳顷刻袭来。爸爸倒在了一场意外车祸中,我慌了,肇事者是有权有势的大人物,怎么办?官司要打,工作也不能丢。妈妈在沉重的打击下病倒了,病房里一边是奄奄一息的爸爸,一边是毫无生存信心的妈妈,还有尚在外地求学的弟弟,我真切的看到了什么是一夜之间白了头,只有由我来支撑起这个家了。官司我一打到底,白天照顾爸妈,晚上学习法律,因为我实在请不起律师啊!不公平,不合理,我就去找,只要能找到的地方都一找到底。因为起初爸爸平均一天的医疗费就近万元,怎么承担得起,无论多难,我没耽误爸爸一天的治疗。官司打到最后,对方承担了相应的法律责任。记得他们曾找人威胁过我,如果再告,让我好看,我给他们回话,只要我有一口气在,我就会把官司打到底。我相信法律的公平与正义。官司告一段落,才喘了口气,爸爸的治疗又出现了问题,在治疗过程,院方竟把爸爸和另外一个患者的CT片弄错了,致使治疗方案错误,耽误了治疗。就这样我又和医院打起了官司,医疗纠纷对于医院来说常见,可对于我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太难了,涉及的专业东西太多了。不会就学,不懂就问,不合理就找,最后院方道歉,免除了部分医疗费,并补偿给妈妈六万元。这个过程历时一年,一年前人说我十几,一年后人说我三十几,甚至有人说四十几。我虽费尽心力,终因爸爸伤势太重,没能留住他,于2006年8月病逝。随之,和我相处了两年的男朋友也离开了我,一时间,我万念俱灰,我想到了死,因为我觉得死是一种解脱,觉得我是这么努力的在生活,可为什么生活对我却是这么的不公平。哪有什么长久,哪有什么成就,哪有什么幸福?一个大雪的深夜,我一个人走在大街上,不知为什么走,也不知道要往哪里走,买了两瓶安眠药,耳畔响起王菲的《红豆》“有时候,我相信一切都会有尽头,没有什么永垂不朽,等到把风景都看透”可就在我走到一个十字路口的时候,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和妈妈艰难的在雪中走着。妈妈问:“孩子冷吗?”孩子说:“冷。妈妈,我走不动了,不想走了。”妈妈说:“坚持,好孩子,妈妈今天不舒服,背不动你,你再坚持一下,就到家了。坚持啊!”孩子加快了脚步,虽不稳但坚定。目送他们的背影,我的心一颤,是啊!再坚持一下会不会好呢?我在心里问自己。回家吧,走到楼道里,眼前的一幕让我惊呆了。大约有20多个我的学生,每人手里拿着一朵玫瑰花,“老师,今天是西方的情人节,我们知道没人陪你过,我们来陪你过,你怎么才回来呢?只要你没有男朋友,我们年年来陪你过。”听着孩子们的话,我再也忍不住的眼泪,瞬间迷失了我的双眼。



第二天醒来,想到了昨夜,我的学生们和那个小女孩都是小帝派来的天使吧!我要好好的活下去,寻找生活中的美好去吧!不久,人们在松花江边看到一个时尚的女孩儿背着鱼竿在钓鱼,在保龄球馆见到了一个自娱自乐的女孩,在夜晚锻炼的人群中见到了一个漫无目的的身影。心静了,可我发现,我自己把自己锁起来了。我好象患上了自闭症,最不愿与人交流,只有在课堂和学生中间,才能寻到我的乐趣。其余的空闲都成了我大脑的空白地,我拼命的工作总想证明什么,但又不知怎么的证明能让自己满意。任何比赛我都没兴趣。好几个和我关系好的同事都为我流泪,为我惋惜,可又无能为力。也许是上帝的眷顾,就在这个时候,我老公出现了,曾经我以为,梁祝式的故事只是传说,精美的爱情只能出现在电影,电视剧里。今天,我想说,他切实的就出现在我生活里了,我沉默,他就一言不发的陪着我,对我妈妈更是照顾得无微不至。终于在我的第二批学生毕业的时候,我找回了自己,那年创下的佳绩是班级语文平均分102。



2008年,结识了新一批学生,我的工作热情更高了,先后参加了佳市菊花杯,省里的各类各项比赛。特别是全省首届班主任综合技能大赛,我获得综合特等奖。被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评为“全国阳光教师”。评选结果一出,我觉得自己真的应该让自己无论从外形到内在都要阳光起来,并用这样的气度去影响周围的人。2008年年末更是代表黑龙江省参加了在南京举办的第五届全国中小学教师演讲比赛,获得了第十名,这个成绩是历届黑龙江省的参赛选手中最好的。我的演讲内容就是我的故事,我的感悟,当时给我颁奖的教育部领导说:很好,北大荒的女孩儿,有股韧劲儿。



在2010年,我代表黑龙江省参加了在四川绵阳举行的创新写作优质课展示,并获一等奖。我的这届学生给我拿了佳市中考的最高分,上一届的毕业生在高考中,摘得了佳市的文科桂冠,顺利的考上了她梦中的北大。他们的成绩是给我最好的礼物。



我感谢生活,感谢我经历的一切,这一切让我的生命更加刚强。每次站在各类大赛的领奖台上,都会想起我儿时的梦想。像风筝一样在天空自由的飞,无论飞到哪儿,给人带去的都会是美的享受,在别人的享受中也就实现了自我存在的价值。



三十而立今非昨

明白糊涂皆生活

遇事莫慌细琢磨

乐业敬业真工作

勤奋真诚有人说

喜怒哀乐伴你我

酸甜苦辣尽尝过

莫言离伤都是错

本是人事怎奈何

内心坦荡要洒脱

坚强乐观爱生活

生命旋律奏凯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1-9-11 19:49:00 | 只看该作者
青山绿水间一架弯弯的小石桥
──农村教师的粉笔生涯
黑省农垦牡丹江分局兴凯湖农场学校中学部 石铁权
青山如柱,支撑着万里如画的苍天;



绿水如歌,歌唱着千丈如诗的青山。



而我,一名黑土地上像泥土一样平凡的农村人民教师,就是架设在纯洁如花的学生和知识天堂之间的一座默默无闻的小石桥。



是的,我是一座坚强而极具忍耐力的石桥。



春天百花烂漫的时节,我自然的和我的学生笑着走着;



夏天雷霆万钧的时节,我悄然的和我的学生笑着走着;



秋天稻谷飘香的时节,我悠然的和我的学生笑着走着;



冬天雪花飘飘的时节,我安然的和我的学生笑着走着。



青山绿水之间一架弯弯的小石桥,携着缕缕春花秋月下的爽风品味着洁白的粉笔人生,倾听着教鞭下花开的声音。



一九八四年六月七日,是我踏上美丽的育人之路的美好起点。我一个普通而有些胆怯的农村大男孩儿,走进了黑龙江省宾县胜利镇红旗村小学一年级的教室。望着一年级那些纯真的孩子,我知道,他们真的是最纯洁最纯正的画板,我是他们的老师呀!在他们心灵的画板上书写什么样的字迹、描绘怎样的图案,他们就将在教师设计的字里行间或图案的基础上树立他们理想的丰碑。我深深感到责任重大呀。



我记得班级有个叫陈凤的孩子,家中有姐妹四个,父母每年的收入实在有限,每年的书本费、学杂费十几块钱都拿不出,望着孩子笔挺站着的小模样,望着孩子眼角噙着的晶莹的大颗大颗的泪珠,我的心是那样的酸楚,我眼前是她的伤心的泪水,耳畔是她那动听而甜美的歌声,家长那无奈的眼神让我为之动容,我咬咬牙说:我给你垫上吧。说到这里,大家也许会嘲笑我的小气,您要知道,八十年代,一个乡村教师,年收入不足七百元,十几元钱是我三四天的收入。所以从我任教以来我最不赞成的名言就是:安贫乐教。安贫绝不能乐教,乐教可以,绝不能安贫。



望着秋天窗外那悠悠的黄叶,那在画家的眼里就是图画;在诗人的眼里就是诗歌。但在我的眼里,那就是无情风雨的给学生带来的痛苦。因为我班级的学生徐显英家距离学校两公里多,而且都是山村泥泞的土路,途中还要过两条河流,等孩子来到时,十个脚指头已经有六个在外面亲吻黑色的泥土了。我能说什么呢,我是她的老师呀,我只能找时间去镇里给她买一双鞋子。



一九八七年我参加《党的生活》杂志举办的《在鲜红的党旗下》的征文活动,我的文章意外获奖,除去获得一年的杂志外,还得到人民币十五元。拿着让我激动让我温暖的第一笔稿费,我有许多打算,但是,望着班级一个叫国庆的学生那几乎趴在眼睛上读书的姿势。我真的感到心疼。他是不足周岁时候发高烧烧得抽搐导致的高度近视。听到广播电台广告说北京某厂生产的磁疗眼镜对矫正近视有一定疗效,于是,我拿出了十二元给我的学生买了个塑料磁疗眼镜。望着每天他带着没有镜片的磁疗矫正眼镜听课的可笑的样子,我既感到好笑又感到心疼。谁知道六十天过后,奇迹发生了,他看书的距离居然和其他同学一样了。试想,一个普通的教师,将一个九岁的农村男孩儿的眼睛矫正过来了,那种幸福、那种喜悦、那种开心,该用怎样的文字来表达这种纯洁得近乎自然的感情呢?



八四年六月七日到九五年八月,我在红旗小学教一至六一个大循环,四至六一个小循环。九年之中,我任九年班主任,所任教的班级数学语文成绩,在全镇十四所小学近三十个教学班的横比中,从来没有出过前几名。我的学生王凤竹,参加镇里的语文竞赛、作文竞赛,多次夺得冠军,有作品《仲秋月》在《宾州文艺》上发表,得到编辑王育才暴吉民老师的多次鼓励和称赞。



九五年全镇小学教师功大赛,我凭着口头作文的能力,被调到宾县胜利中学,每天上班要经过三条河流,但是我没有苦恼,因为我每天早晨都能将我原来班级的学生亲自背送过去,傍晚也能再背回来,我把我的体温传给他们,我的耳畔有他们香甜的呼吸,我绝对没有感到无尚的光荣,但是我真的感到无限的幸福,因为他们都是我的学生,也都是我的弟弟妹妹。为了增加收入,在六一放假期间我带着我的八个学生到通河县祥顺乡北山村去插水稻,插水稻的人多,地主家没地方睡觉,我就睡在装被子的橱柜中;春天没有青菜吃,我们喝的是韭菜汤,大家想一想,现在连炒韭菜都没有人吃,谁能喝韭菜汤呢;开始不会干,我的手臂肿得像馒头一样,只好用地主家的白酒泡山红花敷上。六天后每人挣得“巨款”160元,孩子们高兴得都不知道把钱往哪里放。



还记得一个春天的傍晚,放学遇到大河跑桃花水。所谓桃花水就是春天开河时带着冰块流淌的冰凉的河水。我穿着短裤,一个一个的背着他们,突然一个急浪打来,我被打倒了,我们被冲出去十几米远,但是两只手像铁钩子一样抓得紧紧的。说实在的,我新买的羊毛衫湿透了,我好心疼,但是望着岸那些鞋袜干爽的学生,望着身边这个虽然也浑身湿透但毫发未损的学生,我心中感到莫大的安慰。我摩去学生脸上的河水说:别怕,只要有老师在,你们就没问题。



望着身后二十几米宽的河面,望着滚滚的桃花水。望着河面那晶莹的冰块,我的心中分外安慰,因为,我像一架老桥一样在摆渡着我的学生。



九八年应聘到兴凯湖农场中学任语文教师,做三班班主任,晚自习期间,住校学生宗楠突然腹痛剧烈,我把她背到医院后,叫语文课代表张海波和班长李会看着她,我去给家长打电话,她爸爸是造纸厂设备科科长宗一夫,电话接通后家长硬说没问题,怎么办?我是老师呀,好了,病人住一个床,张海波和李会住一个病床,老师就是家长,就是孩子的靠山,老师住沙发吧。



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爱学生是最大的天职,爱学生是最大的责任。但是,我感觉最大的爱,应该是教学有质量、有深度、有广度。每一节课都应该目标明确,那就是-----高效率、大密度、快节奏、好气氛、轻负荷。



自从教以来,出过许许多多的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九六年参加黑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学校语文教师写作大赛,获得金奖。九九年参加黑龙江垦区首届“丰收杯”语文教师基本功大赛,获得总分一等奖第二名。“九五”课题结题的时候,我们学校是全国306所实验学校第一个现场结题的。我所执教的快速作文课“畅想北大荒”,由国家课题组长上海的徐崇文教授现场命题,在三十分钟之内,全班四十八名学生全部完成四百到六百字的作文,我的即兴口头范文,也赢得二百名听课专家和教师的掌声。此课被国家课题组确定为国家级优秀课例。2001年我们学校迎接农垦总局示范化初中领导小组的验收,我出的综合实践研究课,课题是《一粒米》。课堂上,学生张瑜动情的讲述,让验收领导小组组长总局教育学院院长王庆璋先生老泪纵横,至今这一宝贵的镜头仍然历历在目。在上级领导的的关怀指导下,我有十几项科研成果被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院评选为优秀科研成果。被省教育学院评选为快速作文实验先进个人,被农垦教育学院评选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我虽然没有桃李满园,但是,我敢无愧于我的良知的说:我好多学生都是共和国的栋梁之才。学生李会在浙大读麻醉学研究生,已经提交了读博的申请。我学生张海波在吉林大学读硕士生,已经通过了读博的申请。我的班级的学生张海波、戴南分别在2001年2003年分别评为农垦总局级三好学生。2005年学生肖莹被农垦总局教育局评选为垦区“十佳”道德楷模。



从教二十七年以来,我到底做过多少关爱学生的大事小事,只有上帝知道,当然各级领导也知道。零七至零八年年我参加了省首届、二届班主任高级研修班,全省三十三万教师,十万班主任才选拔了一百二十人,而我是其中一员。包括各校业务校长、市地教研员和一百二十名班主任在内的研修班成员共三百人,只评选了三十名优秀学员,我连续两届被评选为优秀学员。经过学习提高,我先后在我们垦区的哈尔滨局、红兴隆局、牡丹江局、北安局和北兴农场、红光农场做过九场十二个工作日的班主任培训讲座。



打铁先须硬本身。为将教学工作做得更出色,我坚持二十余年的兴趣写作。先后在《词刊》(国家文联主办)、《中国电视报》、《黑龙江日报》(副刊)《黑龙江经济报》、山西《语文报》、《黑龙江教育》、《作文指导报》(河南)、《六月》、《农垦日报》、《鸡西日报》等报刊杂志发表文学作品、指导类文章、学生习作将近二百篇。2002年加入了北大荒作家协会。由八一农垦大学张清荣教授谱曲的歌曲《云在青天水在瓶》在网络传播,点击率还可以。由海口市国家一级作曲家陈大同谱曲的歌曲《牵着清风和你握手》、《我向风儿打听你的消息》发表在北京的《音乐周报》上。湖北作曲家康家祥先生谱曲的《扛着太阳走》被编辑出书。参与农垦教育学院编辑的两本书是《古诗文译注》(2003年出版)《大面积作文成果展》(负责教学教师下水文部分,撰写其中评点)。参与编写垦区乡土教材《北大荒------我可爱的家乡》(四名一线教师编辑,我被领导排在第一位)。



古人云:文章做到极处,并无它异,只是恰好;



人品做到极致,并无它异,只是本然。



大山给了我农村人的浑厚与质朴,我在三尺讲台收获我的乐趣;



大地给了我农村人的向上与坚韧,我的粉笔生涯裁剪我的责任。



我就是架设在知识殿堂和学生之间的一架弯弯的石桥,即使将来我的脊梁老得像一张大弓,我也无怨无悔,因为天空上有云卷云舒,那是上帝最得意的画卷;脚下有鲜花盛开的声音,那是我最爱听的歌声;桥面上有孩子最纯洁最甜美的笑声,那永远是我心海中最幸福的涟漪!



“恒志铭心,树人敬业”的信念激励着我像老桥一样承载着我的学生。“国家荣誉责任”的精神,将激励着我像老桥一样品味着教学的山高水长。“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的信条,激励着我这个成长在黑土地上、耕耘在三尺讲台的教师确立一个更高的目标:争做教育家,不当教书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1-9-11 19:49:00 | 只看该作者
个人成长报告
福建省闽侯县大义中学 吴兆斌
一、成长──脚印



我生长在一个十分偏僻的半山村地方,那里地少人多,父母都是农民,只上过两三年的学,所以他们特别羡慕知书达理的读书人。对我,自小就是典型的慈父严母型的教育。



母亲是一个好强的人,在当时许多家庭普遍不重视孩子读书的情况下,节衣缩食,勤恳操劳,将我和弟弟、妹妹三人培养到大学或中专毕业。其间,并没有放弃对我和弟妹的严格要求。她与父亲,一个要强、勤恳,一个朴实、宽容,无一例外在我的性格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童年的经历,是我人生的巨大财富,它奠定了我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苦乐观的形成。
    1988年,我考进福州师专(现闽江学院)。到了城里读书,我的视野开阔了,见识广了,同时也让我发现了差异。我才发现自己与他们的距离简直不可同日而语,从人际交往、学习习惯等等,都不是一个档次。我明白农村的孩子要想成功,有时必须付出城里人双倍的努力,但于我,有着农村孩子那种不知天高地厚的楞劲与冲劲,不会,多看、多学。我有的是不怕挫折的厚脸皮:跌倒了,再来;认准了,就无论如何也要向人家看齐,不达目的死不罢休。一年,两年,我的学习成绩已步入班级前列。因为我的自我严格要求,加上与人为善,乐于助人,每个学年都被同学、老师推选为优秀团员或三好学生,并担任班级的生活委员。官虽小,但对一个从小学到高中与班干部无缘的我,还是蛮有诱惑力的。那段经历,似乎让我这个出身卑微的农村孩子从另一个角度找到了尊严和自信



1991年7月~1993年7月,我考入福建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函授学习,本科毕业。在大义中学工作,一直担任初中语文学科教学和班主任工作,2005年起,担任年段长职务。由于工作理念新、工作能力强、工作方法好、工作任劳任怨、兢兢业业,每学年度都被学校评为县或校的“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在学校考勤考量考质、常规检查、讲课竞赛、论文评比等活动中,更是频频获奖;在职称年度考核中连续多年被考核为“优秀”。2004年9月,受评中学语文一级教师职称。2005年5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2005年8月,担任年段长,工作扎实、效果显著。



二、成长──成绩



在综合荣誉方面:1993年、1994年、1996-1997年度、1998年、1998-1998年度、1999-2000度、2001-2002年度 、2004-2005年度、2006年度、2006-2007年度 、2009-2010年度,先后获得青口镇党委、镇政府、闽侯县教育局“先进个人”或“先进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1991-1993学年度荣获“福州市中小学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1995年荣获县委县府“先进教育工作者” 荣誉称号,2008年荣获“福州市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 荣誉称号。2009年11月,受聘为闽侯县中学首届语文学科骨干教师。



在教学科研方面: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论文4余篇,获市级以上大奖4余次;近期参与的县级《农村学校研训一体有效性研究性》课题,现已经结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应该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这些要得益于我儿时家庭的教养、曾经的人生经历以及执着杏坛的人生态度。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地努力工作历练了我的人生历程,使我不断走向成熟。



三、成长──展望



在二十余年的学习、工作中,我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得到了社会、学校和学生的普遍认可,但通过2010年福建省普教室组织的一次骨干教师的省级培训,尤其是当我聆听了专家们的讲座、报告后,发现自己有许多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但我也由此开始更多地关注农村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在当前环境下所遇到的种种问题与挑战,特别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时下农村中学,无论是在学生还是在教师的层面上,都比较忽视课堂教与学的整个过程中有效性研究。在这样的基础上,纵然学校、老师和学生三方都投入许多精力、物力和财力。没有科学引导的做法其实无异于蛮干,结果虽有一些效果,却打伤当事者的元气,有相当部分的努力化作了无用功。如今,在新课程改革的宏观背景和课堂教学改革的微观背景下,我希望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与农村特有的环境,正本清源,既从理论知识层面,又从实际操作层面,探索出一条能切实提高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路径。



我所处的地方是福州市闽侯县南片区,既处于福州市郊区的边缘,又是在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公办与民办初级中学达7所,高级中学1所。在生活环境和经济条件不断改善的条件下,因为各个学校的规模和条件不一,教师间情况与彼此的学生生源也大相径庭,要想从中探索一种既有农村中学共性又有独特个性的有效性路径,显然不是一件易事,但我自信,只要能贴近生活,热爱生活,热爱自己所出事的光辉事业,积极关注、用心钻研农村基层中学的语文教学,假以时日,一定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同时,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会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探究教育教学新法,努力提高自己教学能力和教学成绩,并在让自己在这一领域中能够有独到之处,从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的发展与创新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也为自己的人生增添一份新的色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1-9-11 19:50:00 | 只看该作者
我和我的“拓荒队”
吉林省东辽县安石一中 王永明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我和我的拓荒队》。向诸位汇报我个人的成长经历和成立“拓荒队”的情况,请各位领导和老师批评指导。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教师,1995年毕业于吉林省电视大学,学的是劳动技术专业,毕业后分配到一所农村中学教劳技课。第二年,由于工作需要改教语文。我不是语文科班出身,先天不足,只好硬着头皮上讲台。尽管课前认真备课,精心准备,但课堂教学中仍感力不从心,有时笑话百出。有一次,我给学生翻译文言文《醉翁亭记》,其中有一句是“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有个学生对这句话提出质疑:“为什么不说泉冽而酒香呢?”我这个老师被学生问住了。我这才认识到,改科之后的我,学识浅薄,经验欠缺,底蕴不足,功夫不深,导致课堂教学捉襟见肘。从此,学生们对我能否教好他们语文产生了怀疑,学生家长也对我不信任。当时,我陷于苦恼之中,有人出于好心劝我还是去教职业技术课,从事自己擅长的专业,轻车熟路,免去许多麻烦。我的内心也是矛盾重重,职业技术课,学生不重视,教好教赖没有人管。这门课又不是中考学科,只要按点上课就可以,学校也不怎么过问。如果坚持教语文,半路出家的人想当一个好老师,前面有多少座山要翻,多少条河要趟,那得挨多少累,吃多少苦,即使付出了能不能修成正果还得两说着。图逍遥自在,回头教职业技术;教语文,明明是自讨苦吃。我这个人天生就有这么一股不服输的犟劲,一定要当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俗话说:“笨鸟先飞”、“勤能补拙”,豁出去了,我就不信自己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于是,我就开始自己给自己补课。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报刊杂志上有关教学方面的鲜活经验,学校的报刊杂志少,就自费订阅一些刊物来读。我又把函授时用的《教育学》《心理学》《中学语文教学法》等书籍,又从头到尾细致地看了一遍。备课时,深入钻研教材,查阅大量资料,弄清问题的来龙去脉。虚心向同行请教,向老师们学习。一有时间就去听课,学习他们的讲解分析、组织语言和板书设计,甚至一句话,一个动作,都认真琢磨,认真研究。我用两年的功夫,把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语法修辞、文史哲学、名家名著等方面的知识,进行了系统的了解和掌握。我的教学水平和以前比有了很大进步,学生也逐渐喜欢我这个语文老师了。正当我踌躇满志,想把辛辛苦苦教了两年的学生送到初三的时候,学校把我从初三调回到初一,原来学校还是不相信我,怕影响学校的升学率。这一年,学校搞教研公开课评选,我自以为不错,结果又名落孙山。我在语文教学的路上一次又一次地跌倒。我为什么评不上?我为什么不能教毕业班?除了学历不达标之外,还差啥?我心里愤愤不平,但是当时在一般人看来,我无论是自身素质还是理论水平,都不具备一个合格语文老师的标准,只能是一个在初一、初二对付教的不入流的语文教师。我苦闷、彷徨,想改科,不教语文了。又一想,我不能就这样倒下,路在人走,事在人为,我就不相信自己不能成为一个优秀得语文教师,我的犟劲又上来了。我通过反思认识到,语文老师不但要有丰富的学识,还要有一定的教学方法,就这样,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又使我有了新的追求,促使我走上教研之路。



一切从头开始,98年新学期,我开始加强教学方法方面的学习,我也暗暗地下定决心,要在教学研究方面多下功夫,研究出自己的东西来。那时候,只要县里市里搞教研活动,学校没通知我参加,我也主动去。学校经费紧张,有时拿不起旅差费,我就自掏腰包。寒暑假,我都要到东北师大办的教育硕士研究生班学习,我不是学员,但总是千方百计通过各种关系挤进去旁听。来回路费加上吃住,一次就得一千元。有人认为我往这方面投入不合算,但我认为,这是为了自我发展而作的投资,没有投入,哪会有回报呢?这样,我离语文教学的大门越来越近,课堂教学也发生了变化。



有一节课,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促使我反思以前的语文教学,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有一回,我和学生一起学习朱自清的《背影》,当讲到“父亲给我拣定了一把靠车门的椅子”这句话时,我按着《教参》给学生讲:“拣定靠车门的椅子”为下文的背影作了铺垫。学生不理解什么意思,有的学生说“拣定靠车门的椅子,便于‘我’上下车,表明父亲考虑问题周到”,还有学生说“便于我欣赏沿途的景色”还有的说“父亲怕我晕车,才拣定靠车门的椅子”。学生对这个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了争论,课堂立即活跃起来。课后,我陷入了思考。以前,我上语文课,生怕自己讲不深、讲不透,课堂上滔滔不绝独霸课堂。怕学生不注意听讲,反来复去地说,对文章的段落、特点大量分析,结果课堂死气沉沉,学生昏昏欲睡。又生怕自己讲错,一切照着《教参》来,把《教参》当作《圣经》,自己认为对的《教参》上没说,自己不敢说;《教参》上错的,自己明明看出来了,也把这个错误当作正确的。不敢越雷池半步,殊不知,这种做法束缚了自己的手脚,也扼杀了学生的灵性、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这样的学习,越学越乏味,导致学生厌学弃学,教学成绩怎么会提高呢?这样的教学,把自己变成了《教参》的录音机,如果这样教下去,一个教师怎么能成长,发展起来呢?



经过一番冷静地思考,我决定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在课堂上我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滔滔不绝地讲课文了,而是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研读文本,推敲词句,品味语言,立足于自己的教学实际,让语文教学回归课堂。我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和学生平等对话,相互交流,给学生提供大量读写的空间,创设展现学生个性的舞台,实现教学民主。我把它称之为“开放式阅读教学”。此外,我还开设了第二课堂,开展读书活动,组织学生参加作文竞赛,书法大赛,办手抄报等,这些措施,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每学期结束,学生都有一大本自己的赏析集、作文集,语文成绩提高得非常快,作文也频频获奖。我将自己的这些做法及时总结,写成经验论文积累起来。



2003年9月,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全国铺开,我开始接触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在此之前,我根本不知道赞可夫,苏霍姆林斯基,布鲁纳是何许人,更不知道什么是课程资源,什么是三维目标。2003年寒假,学校领导让老师开发课程资源,编写校本教材,我毅然接受了这个任务。什么是校本教材?哪些是课程资源?如何编写校本教材?我大脑里一片空白,手头没有任何资料,身边没有现成的经验,更没有指导教师,怎么办?寒假里,别人都在休闲娱乐,走亲串友,我却独自一人,呆在家里,学课改精神,“啃”教育理论。当时真是后悔,不应该接受这个任务,但我那时已成骑虎之势,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压力再大,也得朝前走。正在这时,我听说东北师大的洪俊教授来东丰县作校本课程开发的专题报告,我喜出望外,便去百里之外的东丰专程听了报告,这才弄清楚了什么是校本教材,如何编写校本教材,明确了思路后,利用寒假两个多月的时间,终于编写出近8万字的手写稿教材----《探究椅子山》。开学后,经县教育局批准,校本课活动方案可以实施,但没有校本课教师,校长说校本教材是你编出来的,还是由你来上吧。我教两个班的语文课,又当班主任,任务够重的,我没有推辞,毅然接受了这个重任。



在编写校本教材的过程中,我悟出了一个道理。要想发展自己,提高自己,最有效的法宝就是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不断地给自己挑毛病。一个教师要想不做误人子弟的庸师,他不仅要看到自己的长处,更重要的是要看到自己的短处和不足。从此,我开始用读书和思考的方式反思自己的语文教学,逐步养成了写教学日记的习惯。每天上完课之后,回到办公室都要把上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用日记的形式记下来。白天,在学校里完成备、教、批、改等任务,晚上,在家里,应付完诸多杂事,孩子进入了甜美的梦乡、妻子悠闲地看着电视、夜深人静的时候,是我构思动笔的时刻。我静下心来,拧亮台灯,将课堂上发生的故事一一写下来。有时为了敲定一个词,用妥一个字,刚刚睡下又从床上爬起。节假日,星期天,或集中时间,或茶余饭后,笔杆儿一握,思想专一,杂念俱消,又进入了教学的领地,总结自己教学的得失,享受着课堂教学的快乐。除了写反思日记、教学故事,还有教育随笔和教学论文。一学期下来,便积累了5万多字的《课改日记》。这样,我坚持了整整8年,写出了35万字的《课改日记》,现在已经正式出版。但是,由于长期劳累过度,加上电脑辐射,我的身体累垮了。记得那是2007年5月的一天晚上,都10点多了,我把最后一篇日记修改完,一起身,感到头晕目眩,眼前一黑,便倒在地上,呕吐不止。我的妻子心脏不好,看到这种情况,慌了手脚。当时,我刚结婚不几年,买不起房子,和岳父岳母住在东西屋,幸亏我岳父听到了声音,及时赶来,又找邻居帮忙,把我抬到车上,连夜送到乡镇医院。后来我才听说,那天我妻子和岳母一夜未合眼,以为我得的是脑出血呢。第二天一早,送到县医院检查,确诊为“美尼尔综合症”,这才放心了。在县医院治疗一周,可病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更严重了,变成了神经性耳聋,只好转院到长春治疗。由于教毕业班,我怕影响学生的中考成绩,提前出院,白天到镇上卫生院打针,下午给学生上课。最后,在中考的时候,丝毫没有因为生病而影响学生的成绩。



但是,从那以后,妻子就不让我看书学习,也不让写课改日记了。但那时,读书学习已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一天不看书写作就像缺了不少东西似的。所以病情刚刚好转,我又拿起书看,妻子阻止我也不听,为此,我们吵过几次架,后来,她实在忍无可忍,威协我说:“你要再看书写作,我就和你离婚。”



的确,在那七、八年当中,我凭着一股不服输的犟劲,不断地读书学习,坚持反思,收获很大。在读书中,我找到了前进的方向,在反思中提升了自己的思想,在教研的过程中发展了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提高了能力。



之前,我只是从学识、能力方面找原因,查缺补漏,但是只是小打小闹,没有从根本上更新教育观念。2005年10月,李元昌老师到我们东辽县给我们老师作了《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的报告,李老师在报告中说,教学法是教育观念之法。他打了一个比喻:教育观是种,教学法是苗,没有好种怎能出好苗;教育观是舵,教学法是帆,无舵之船,怎能长风破浪?李老师的话,犹如醍醐灌顶,令我茅塞顿开。以前,我只是在教法上修修补补,走的是改良的路,如果我能从观念上更新,树立起科学的教育观,在对教育观念的追求中,自然会创造出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来。只有这样,才能登堂入室,从门外走进门内,由外行变为内行。这对自己来说,不就是从内到外的“革命”吗?我决心走“革命”的道路,以新的观念,新的理想去探索新的道路。



受李老师教育思想的影响,我把我的教学目标定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上。我有了这个目标,心胸敞亮了,眼界开阔了,路也就多了。如同从洼地走上高山,站到了更高的山峰,看见了更广阔的蓝天。我的眼光集中在人上,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去培养人,去造就人。这样,我的语文教学就真正走上了人本之路,也就突出了学校课堂教学的重围,走向了社会。于是,我把当地的社会作为学生学习的大课堂,将校本课程整合到作文教学中,利用身边的课程资源,进行开放式作文教学探索。开展了语文研究性系列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参加当地的农业生产劳动,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祖国的思想感情。用一方水土去育一方人。这样做,学生不但树立了远大的人生理想,也激发了学习语文的热情。语文学科的发展又带动了其它科目的学习。在开放式作文教学的基础上,我又进行了开放式读书,开放式课前10分钟,开放式评价,开放式批改的实践,经过3年的探索,初步形成了 “开放式语文教学”体系,针对当地学生的实际,构建了以“人人都是第一名”为核心内涵的教学理念,提出了“教学思合一”的教育观点。我的教学也由以前的模仿变成了自己的创造。这样,更坚定了我在乡间小路上探索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信念。



在开展教研活动方面,我也由原来的单枪匹马走向了合作学习的道路,成立了教师团队,这也是我实现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一大创造。



2004年,在实施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我碰到了一系列的问题,只好求助本校的四位语文老师,他们给了我很多启示,从那之后,不管是谁,有不明白的地方,大家就在一起共同探讨,合作研究,形成了“五人组合”的教师团队。2005年,我们5位语文老师自发合作教研的做法初见成效,当年中考,有33人考入县重点高中,语文单科成绩在全县排名第二,是历年来语文成绩最好的一次。这引起周围几所农村中学10多名语文老师的关注,他们也要自愿加入我们的学习团队。2005年10月,为带动身边更多的老师搞教研,在我的倡议下,由我们东片4所学校的15名教师自发组成的联合教研小组诞生了,我给这个组织起了一个名字叫“拓荒队”,由我任“拓荒队”的队长,负责组织大家研究学习。为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我组织大家制定了实施方案,建立了学习研讨制度,还聘请了专家当顾问。我们这15个成员,互相学习、互相交流。讲课突出的老师介绍自己的技巧;板书颇具特色的老师介绍自己的经验;指导作文有成就的,就说说自己的方法;做学生思想工作比较好的老师就讲自己的体验;差生转化工作做的好的,就把自己的绝招说出来。我们这15个人还相互听课,课后认真讲评。大家聚在一起畅所欲言、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弄不清楚的问题,就请我们县进修校的教研员和领导给我们进行解答。为了给大家提供交流思想、发表观点的机会,我们又自筹资金创办了《拓荒者》刊物,成立了编委会,自己撰稿自己排版,每年四期,免费赠阅。东辽教育信息网专门给我们建了博客群,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网络资源进行沟通交流,在网上有公用信箱、聊天群。进修校教务处给我们建立个人成长资料袋。活动形式自由灵活,或集中活动,或分散行动,有时在网上自由交流,有时本校三五个老师自由探讨,有时利用假期开展活动。个人家里也成了我们的活动场所。星期天,大家骑着自行车,聚集到某个老师的家里,粗茶淡饭,边吃边聊,照张相,合个影,说说笑笑,其乐融融,享受着教研的愉悦。



这样搞了一个阶段,我们感到火力分散,兵力不集中,目标不统一,大家感到收获不大。为统一目标,集中力量,在李元昌老师的指导下,从2006年开始,我们开展了“读写结合”的主题教研活动。啥叫主题教研?就是从大家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疑难或困惑的问题中提炼出典型的主题,确定为大家共同研究的主题,然后把这个大主题化解为一个个符合教学实际的小题,我们称之为分题,每人根据自己学生的情况,结合自己的特长承担一个小分题进行研究。主题教研开展起来后,每个有研究课题的老师都制定计划,上网查资料,建立资料库,阅读报刊杂志,进行摘录粘贴。我们定期召开研讨会,有了收获,大家共享;有了疑难,集体攻关。立足课堂,搜集案例,反思教学,撰写论文。优秀文章在《拓荒者》刊物上发表,并向上级刊物推荐。大家感觉在这个团队中共同学习,进步快,收获大,因为大家有一个共同的研究主题,这个主题又来自于自己的课堂教学实际,是自己课堂上最棘手的问题,是自己最亟待解决的问题,这样的课题有切入点,便于操作,这样的研究不是浮在水面上,而是能真正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再者,所有参与者都是 “志同道合”者,大家有一个共同的研究对象和探讨话题,以往的教研,老师们“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没有个题目,各说各的。单枪匹马、孤军作战,又常常是浅尝辄止。开展主题教研活动后,大家围绕一个明确的目标,群策群力、共同研究、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以集体的力量,同心攻关,也取得了累累战果。有不少老师有了自己的教研文集,如足民中学刘列君老师,积累了11万字的教学反思集《教海寻踪》,实验中学高凤翔老师搜集了近20万字的《学生作文集》,关德威老师编出了12万字的《校本教材》,我们这个团队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5篇。令城市的老师对我们这帮“土八路”刮目相看,我们这个拓荒队也成了名师的摇篮,先后有5人被认定为县骨干教师,2人被评为辽源市农村课改先进工作者,两位老师成了“东辽名师”,3人被调到县进修学校,还有的走上了领导岗位。



在这个拓荒队中,我也得到了发展。几年来,我笔耕不辍,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50多篇,编写出15万字的校本教材,自费印刷16万字的学生作文集《沃土飘香》,写出了35万字的《课改日记》一书,已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指导的学生作文在各种报刊杂志上发表近百篇。先后被评为全国教育改革优秀教师,吉林省科研先进工作者,辽源市师德标兵,辽源市科研名师,东辽名师,在西安、杭州等国家级语文教学研讨会上发言5次,在长春、梅河、德惠及当地讲座20余场。“东辽新闻”,《视听导报》、《吉林课程改革》曾报道了我的教研事迹。吉林省教育学会、吉林省教育学院领导来我校调研,树立典型。去年12月,我的教研成果“教学思合一”获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成果三等奖。在颁奖会上,得到了陈小娅副部长的赞扬。



我们“拓荒队”的影响越来越大,做法也得到周边学校领导的支持和老师们的认可,也吸引了更多的语文老师自愿加入我们的组织。像滚雪球一样不断长大,到目前为止,已有开始时的5人、15人发展到现在的31人,由以前的4所学校发展到现在的9所学校,学科也由语文发展到英语、政治,由中学拓展到小学。我们这个自发的民间教研组织,得到了上级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县教育局给我们的定性是“民办公助”,进修校张晨校长给我们报销了印刷刊物的费用,在活动时安排了丰盛的午餐,还把中教部卢本海主任派来给我们当“政委”,安石一中的赵长龙校长赠送给我们一台电脑,吉林省教育学院的李元昌老师自掏腰包,赞助了3000元的活动费用,并多次参与我们的研讨活动。《中国教师报》的记者叶飞要在今年教师节前夕采访“拓荒队”,要在全国宣传我们的事迹。我们的行动终于感动了上帝!!



鲁迅先生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我们拓荒队的行动正验证了鲁迅先生的这句话。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今天,我们有了全国中语会农村语文教研中心,借助于这个平台,齐聚八方有志之士,共谋农村语文发展大计,在老一辈教育专家的引领下,让我们农村老师都行动起来,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去迎接我们农村语文课改的春天!到那时,我们就不会到城市中学去抱养孩子,我们农村中学有了自己的孩子,这个孩子就姓一个“农”字,一个用大笔书写出来的“农”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1 01:5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