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1-8-31 00:02:00
|
只看该作者
五、阶段小结
(师):引导归纳
(生):自主回顾,感受成功
1.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声源振动的幅度称为振幅。
2.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声源每秒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单位是赫兹。
4.声音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声源振动的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5.声音的三要素:响度、音调、音色。
六、想一想,议一议
(师):问题设置
(生):练习、交流、矫正
1.声音的三要素是指____、____、____。
2.“震耳欲聋”是指_______很大,“声音刺耳”是指_______很高。
3.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他们的声音有哪些要素不同?有什么不同?
4.听起来感觉不同的两个声音,可能有哪些方面的不同?
七、活动4:估测声音传播的快慢
(师):问题设置:
1.光的传播有多快?
2.声音的传播比光更快还是更慢?你有什么事实依据?
3.要测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需要用哪个公式?要测出哪些物理量?
4.给你一把发令枪和一个秒表,怎样测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生):思考、表述、讨论、阅读
(师):问题设置、引导想象
1.假如你是一名铁道检修工人,如何判断火车离你的远近程度?
2.假如你驾驶着一架超音速飞机,且能听到外面声音,这时你会感觉到什么异样的情景?
3.如果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变为0.1米/秒,我们的世界会有什么变化?
(生):自由想象,合理陈述,获得深层心理慰藉
想象、思考、讨论、表述、
八、课堂回顾
(生):整理归纳、形成结构、自主表述
(师):播放结束曲
九、布置作业:课本P36:1、2、5、6
教后反思:在宽松而又热烈的气氛中,我的《声音的特征》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优美的旋律、动感的视频、多样的活动、丰富的联想,给在座的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声音的特征》一节中,教材力图通过实验,让学生在体验与探究中了解声音的三个要素;通过声音的速度估测增强学生对声速的感性认识,熟悉声速的测量方法。
为了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我事先进行了较为充分的准备,通过实践教学的体验,感觉效果不错。成功之处大约有如下几点:
第一,以听声为主线,通过莫扎特交响乐播放、击鼓、乐器演奏、辩音、结束曲播放等环节,让学生在丰富的听觉体验中反复感受,逐步从无意转向有意,在潜移默化中体验声音的三个特征。
第二,以生活为背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探究、讨论等方式由表及里、深化思维,培养合作能力和理论联系实践、物理结合生活的意识。
第三,以媒体为依托,通过精心备课,理顺各知识点的衔接关系,做到过渡自然、流畅,方法科学、有效,语言简洁精练。从始至终,教师都是学生的学习合作者、点拨者、促进者。
第四,以问题为平台,通过解疑过程导引学生的思维,循序渐进、注重发散,层层推进;在问题的设置上坚持面向全体,“横看成岭侧成峰”,使每个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信念上都能有所得。
但是,在具体教学中,也发现一些问题:
1.学生的表达能力不够强,一方面是由于对物理概念的把握不够准确、熟练,更重要的还在于平时的自我要求不高,缺乏对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视和训练。
2.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思考不够,缺乏对物理现象观察的针对性和敏锐性,这也说明学生物理联系生活的意识比较淡薄,这一状况的改变同样需要平时的日积月累。
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虽然已领会了一些理念,摸索了一些做法,但要真正落实课堂教学的多元目标,实现高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