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1-8-26 13:23:00
|
只看该作者
7.从本册第29页开始学习乘法应用题。正确地解答乘法应用题,关键是弄清楚一道题里两个已知条件的关系,也就是看题目中的问题是不是求几个几相加。弄清楚这一点,就比较容易解答。教学例8时,教师可以先出示题目,然后边出图边分析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如先提问:题中第一个已知条件是什么?(学生回答每人浇4棵树。)随即贴出一个女学生提水浇4棵树的图。然后问:第二个已知条件是什么?(有3个人在浇树。)再贴出第二、第三个学生每人浇4棵树的图。再问:这道题求的是什么?(求的是3个人一共浇多少棵树。)使学生弄清:每个人浇4棵树,求3个人浇多少棵,就要算3个4是多少。接着问:应该怎样列式计算?(4×3或3×4。)最后问:应该用哪句口诀计算?学生回答后,教师再把算式写完全。
8.教学第29页例9时,也要通过图画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当学生明确第一个条件是“小明买了3个钮扣”,就在黑板上贴出3个钮扣的图,第二个条件是“每个5角钱”,再在1个钮扣的旁边贴“5角”,问题是“一共用了多少钱”,在3个钮扣的下面画一个括号,并写上“?角”。这种形式的题学生在前面见过,因此可以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列出两种算式中的一种即可),并说一说要想求一共用了多少钱,就是求3个5角是多少。口答时,如果学生口答一共用了15角,可以再问学生:“15角就是几元几角?”
9.为了帮助学生弄清题意,教师还可以出两道已知条件相同,叙述的先后顺序不同,但是解答方法相同的应用题。例如:
(1)小明做数学题,每行做5道,做了2行,一共做了多少道?
(2)小明做数学题,做了2行,每行做5道,一共做了多少道?
10.学生基本上掌握了乘法应用题的解法以后,要注意用教材中混合编排的加法应用题和乘法应用题,让学生分辨,加深理解。此外,还要通过教材中的看图编乘法应用题,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乘法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
11.教科书第30页上“做一做”的第1题,要让学生仔细看图,弄清题意。先引导学生看第一格告诉了一个什么条件?(每辆摩托车坐2个人。)第二格告诉了什么条件?(有3辆摩托车。)问题是什么?(一共可以坐多少个人?)让学生口头回答,再让学生把算式和答数填在书上。第3题,让学生用两种方法解答,可以沟通乘法应用题和加法应用题的联系,加深对乘法含义的理解。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用一种方法解答,然后再启发学生想第二种解答方法。
12.关于练习九中一些习题的教学建议
做第1、2题时,读题后,让学生说一说题目的条件和问题,然后都要让学生想一想,要解答每个问题就是求什么。比如第2题,可以提问:要求一共选多少人,就是求什么?
第7题是加、减、乘法的混合式题。练习时,要提醒学生先要看清题里的数和运算符号,再计算。
第8题和第9题是乘法应用题和加法应用题的对比练习。教学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弄清题意,再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使学生看到两道题的问题是一样的,但是已知条件不同,解答的方法也就不相同。然后可以让学生独立去想该怎样解答,如果有的学生还区分不清,可以利用图解帮助学生弄清已知条件的不同。如做第9题时,要使学生弄清第8题的第(1)题中,两行桌子是同样多的,知道相同的加数和加数的个数,可以用乘法解答;第(2)题的两行桌子不是同样多的,知道两个不相同的加数,只能用加法解答。
第10题,是看图编乘法应用题。这比自编加、减法应用题要难一些。开始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题给一些启发,帮助学生从图里找到已知条件,学生再编就不会有困难了。教学时,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补充几道这方面的练习题。
教材说明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实际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它们的数量关系是一样的,仅仅是换了一个说法而已。因此,教材紧密联系倍的概念和乘法运算的意义,以促使学生把已学的知识迁移到新的知识中去。
教科书先通过第80页的复习和例3,让学生实际动手摆学具,加深对“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数量关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再通过例4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乘法应用题。例4中的“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5倍”,就是红花的朵数跟5个黄花的朵数同样多,黄花有7朵,因此红花就有5个7朵,所以要用乘法解答。为了便于学生弄清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把题里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的关系用线段图表示出来。
教科书第81页例5,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应用题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对比出现,使学生明确它们的联系和区别。并且安排了对比练习和混合练习。学生在解答这些应用题时,要认真审题,分析数量关系,确定正确的解答方法。此外还注意带着练习乘除法的计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