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47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8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教案教学反思板书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8-26 13:2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8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教案教学反思板书设计

教学时,也可以把乘加、乘减式题放到一道题目中,可以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例如把例5的图改为3个盘子里各放4个桃,另一个盘子里放3个桃,让学生算,用加法算的算式是4+4+4+3=15,用乘法算的算式是4×3+3=15。教学加法和乘法算式后,再让学生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启发学生得出4×4-1=15。
11.教科书第25页“做一做”中的第1题,学生做完第一栏以后,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3×2+3等算式的意思,这有助于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还有助于学生看出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记忆乘法口诀。
做第2题时,要让学生认真看题,先看第一问,想清楚是几个几,再在第一个括号里填上数。再看第二问,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要算什么,如第1小题的第二问要算的是6加17是多少,算出得数后再填在第二个括号里。
12.第26页练习七中的第4题是星号题。教学时,教师先让学有余力的学生独立解答。对于能够列出合理算式的学生,应给予鼓励。
第26页下面的思考题是让学生用填表的方式复习1~4的乘法口诀。表中左上角一格里是乘号,填的时候要把上面一行的每一个数与左边一列的每一个数相乘,把所得的积填入相应的空格里。以后随着学过的乘法口诀的增多,还可以把这个表扩大,让学生填。
本节教材重点教学2~6的乘法口诀。由于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乘法的含义,掌握口诀就比较容易。但是要使学生记熟乘法口诀也还要花较大的力量。教材中按照因数是2、3、4、5、6的顺序来教学口诀。与传统的小九九口诀顺序一致,由易到难,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同时,能够使学生很自然地看到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关系,便于理解和记忆口诀,即使忘了某一句口诀,也容易自己推想出来。教材中在用小九九口诀计算式题的时候,开始只出现前一个因数大于后一个因数的式题,学过4的乘法口诀,出现交换因数的位置积是一样的知识以后,着重说明一句口诀可以表示两个乘法算式,并且进行较小数在乘号前面的式题的练习,使学生对口诀的意思理解得更完整,更好地牢记口诀并熟练地应用。教材中还采用了多种练习形式,如把口诀说完整、对口令、读口诀说乘法算式等,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以提高计算的速度。
教材说明
这部分教材包括5的乘法口诀和乘法应用题两部分。
教科书第27页是5的乘法口诀。教材从准备题入手,在相同数连加的基础上,通过乒乓球图引出5的乘法口诀。因为学生已经有了2、3、4乘法口诀的基础,教材在这里不再出现连加算式,也不再一句一句地把5的乘法口诀出全,而是引导学生先算出乘法算式的得数,再编出乘法口诀。
第29~32页是乘法应用题。教材在正式教学乘法应用题之前,也曾出现过少量的乘法应用题,但都是比较简单的,有的用图画表示,尽量减少文字叙述,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乘法的含义,而且只要求口答。这里的应用题是用文字叙述的,引导学生初步学习分析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地列式解答。开始学乘法应用题,学生往往感到困难,有时与加法应用题混淆不清。教材中注意利用图画来帮助学生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如教科书第29页例8和第30页“做一做”中的第1题),引导学生按照乘法的意义列式解答。还注意把乘法应用题和加法应用题对照练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地区分这两种应用题。除此以外,教材还注意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连加和乘)解答乘法应用题,以便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建议
1.这部分内容可用5课时进行教学。教学例7~例9,完成练习八和九中的作业。
2.教学准备题时,要让学生自己5个5个地加一加,加到25,使学生看到:1个5是5,2个5相加是10,3个5相加是15……为学习5的乘法口诀做准备。
3.教学第113页例7时,可以先出示一袋乒乓球,问学生:这是几个?是几个5?怎样列乘法算式?编出乘法口诀“一五得五”。然后,拿出两袋乒乓球,用同样的方法编出乘法口诀“二五一十”(注意二五一十,不读二五得十)。第三句口诀的教学,教师出示图以后,可以先指定学生写出乘法算式,并编出口诀。最后两句口诀可以让学生自己把书上的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填完全,让每个学生都有独立练习的机会。教师要对学生填的进行核对,使所有的口诀都填写正确。
4.教学5的乘法口诀以后,教师要在室内挂的乘法口诀表上添上5的乘法口诀,以供学生平时练习。
5.教科书第27页上“做一做”中的第1题,教学时要让学生动手摆一摆,以帮助学生理解乘法口诀的来源。教学第2题时,教师可以把题目抄在黑板上,全班学生集体练习,或者个别练习。教师指下面一个数,例如“2”,要求学生很快算出5×2的得数。通过练习,帮助学生掌握5的乘法口诀。
6.关于练习八中一些习题的教学建议
第1题,教学时要让学生一栏一栏地做,做完以后再让学生看一看每一栏的两个题目的联系。这样,可以训练学生能够根据前一句口诀推出后一句口诀。
第3题,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口诀,先按顺序背。对于背得不好的学生,要注意多给他们一些练习机会,以帮助他们把5的乘法口诀背熟。
第4题,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练习时,让学生先观察书上的图,把两个乘法算式写完全,写出所用的乘法口诀。最后,引导学生讨论5的乘法口诀中,其余的每一句口诀各可以算哪两个(或一个)乘法算式。要一句口诀一句口诀地讨论。
第6题,是已学过的乘法的混合练习。
第8题的右图,表示一个盒子里有2枝笔,问5个盒子里有多少枝笔。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8-26 13:23:00 | 只看该作者
7.从本册第29页开始学习乘法应用题。正确地解答乘法应用题,关键是弄清楚一道题里两个已知条件的关系,也就是看题目中的问题是不是求几个几相加。弄清楚这一点,就比较容易解答。教学例8时,教师可以先出示题目,然后边出图边分析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如先提问:题中第一个已知条件是什么?(学生回答每人浇4棵树。)随即贴出一个女学生提水浇4棵树的图。然后问:第二个已知条件是什么?(有3个人在浇树。)再贴出第二、第三个学生每人浇4棵树的图。再问:这道题求的是什么?(求的是3个人一共浇多少棵树。)使学生弄清:每个人浇4棵树,求3个人浇多少棵,就要算3个4是多少。接着问:应该怎样列式计算?(4×3或3×4。)最后问:应该用哪句口诀计算?学生回答后,教师再把算式写完全。

8.教学第29页例9时,也要通过图画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当学生明确第一个条件是“小明买了3个钮扣”,就在黑板上贴出3个钮扣的图,第二个条件是“每个5角钱”,再在1个钮扣的旁边贴“5角”,问题是“一共用了多少钱”,在3个钮扣的下面画一个括号,并写上“?角”。这种形式的题学生在前面见过,因此可以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列出两种算式中的一种即可),并说一说要想求一共用了多少钱,就是求3个5角是多少。口答时,如果学生口答一共用了15角,可以再问学生:“15角就是几元几角?”

9.为了帮助学生弄清题意,教师还可以出两道已知条件相同,叙述的先后顺序不同,但是解答方法相同的应用题。例如:

(1)小明做数学题,每行做5道,做了2行,一共做了多少道?

(2)小明做数学题,做了2行,每行做5道,一共做了多少道?

10.学生基本上掌握了乘法应用题的解法以后,要注意用教材中混合编排的加法应用题和乘法应用题,让学生分辨,加深理解。此外,还要通过教材中的看图编乘法应用题,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乘法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

11.教科书第30页上“做一做”的第1题,要让学生仔细看图,弄清题意。先引导学生看第一格告诉了一个什么条件?(每辆摩托车坐2个人。)第二格告诉了什么条件?(有3辆摩托车。)问题是什么?(一共可以坐多少个人?)让学生口头回答,再让学生把算式和答数填在书上。第3题,让学生用两种方法解答,可以沟通乘法应用题和加法应用题的联系,加深对乘法含义的理解。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用一种方法解答,然后再启发学生想第二种解答方法。

12.关于练习九中一些习题的教学建议

做第1、2题时,读题后,让学生说一说题目的条件和问题,然后都要让学生想一想,要解答每个问题就是求什么。比如第2题,可以提问:要求一共选多少人,就是求什么?

第7题是加、减、乘法的混合式题。练习时,要提醒学生先要看清题里的数和运算符号,再计算。

第8题和第9题是乘法应用题和加法应用题的对比练习。教学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弄清题意,再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使学生看到两道题的问题是一样的,但是已知条件不同,解答的方法也就不相同。然后可以让学生独立去想该怎样解答,如果有的学生还区分不清,可以利用图解帮助学生弄清已知条件的不同。如做第9题时,要使学生弄清第8题的第(1)题中,两行桌子是同样多的,知道相同的加数和加数的个数,可以用乘法解答;第(2)题的两行桌子不是同样多的,知道两个不相同的加数,只能用加法解答。

第10题,是看图编乘法应用题。这比自编加、减法应用题要难一些。开始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题给一些启发,帮助学生从图里找到已知条件,学生再编就不会有困难了。教学时,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补充几道这方面的练习题。

教材说明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实际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它们的数量关系是一样的,仅仅是换了一个说法而已。因此,教材紧密联系倍的概念和乘法运算的意义,以促使学生把已学的知识迁移到新的知识中去。

教科书先通过第80页的复习和例3,让学生实际动手摆学具,加深对“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数量关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再通过例4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乘法应用题。例4中的“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5倍”,就是红花的朵数跟5个黄花的朵数同样多,黄花有7朵,因此红花就有5个7朵,所以要用乘法解答。为了便于学生弄清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把题里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的关系用线段图表示出来。

教科书第81页例5,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应用题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对比出现,使学生明确它们的联系和区别。并且安排了对比练习和混合练习。学生在解答这些应用题时,要认真审题,分析数量关系,确定正确的解答方法。此外还注意带着练习乘除法的计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1-8-26 13:23:00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建议

1.这部分内容可用2课时进行教学。教学例3~例5,完成练习二十三中的习题。

2.教科书第80页上的复习题,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摆圆片,然后提问: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几倍?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因为第一行有4个圆片,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2个4,所以是第一行的2倍。

3.教学教科书第80页例3时,教师可以边叙述题意边让学生摆。在摆第二行时,先让学生想一想:第一行有2个圆片,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3倍,第二行的圆片要摆几个2?再问求3个2相加是多少该怎样算?使学生明确求2的3倍是多少,就是求3个2相加是多少,因此要用乘法计算。

4.教学例4时,可以先让学生理解题意,明确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引导学生按照题意画出线段图,要着重画出表示红花数的线段长度要正好等于表示黄花数的线段长度的5倍。再引导学生想:黄花有7朵,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5倍,红花有几个7朵?怎样求红花的朵数?使学生明确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

本册中的线段图只作为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的辅助手段,不要求学生解答时会画线段图。

5.教学例5时,(1)(2)两道题在分别解答之后,要让学生把两道题的已知条件、问题和解题思路加以比较,找出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6.关于练习二十三中一些习题的教学建议

第2题,在叙述的顺序上与例题不一样,要让学生自己思考、解答,然后再让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第5题,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做。教师注意了解学生做题的情况。如果发现有的学生对两种应用题混淆不清,要及时引导学生说一说解题的思路,帮助学生搞清每道题的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

第11*题,解答的关键是学生要理解“小明分得的糖数正好是小英的一半”的含义,就是说“小明有8块糖,小英有2个8块”,也就是小英分得的糖正好是小明的2倍。因此,分给小英16块糖。

第15*题,是一道开放题,每个式题都不止一个答案。通过引导学生想出不同的填法,一方面巩固8的乘法口诀,另一方面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材说明

这一小节教材的编排跟7的乘法口诀基本相同。

教学建议

1.这部分内容可用3课时进行教学。教学例1和例2,完成练习二十二中的习题。

2.教学8的乘法口诀时,可以参照7的乘法口诀进行。这里再补充两点:

(1)学生对于乘法的意义和口诀的来源都已经比较熟悉,教学时,可以更放手一些。如让学生独立地把准备题填完全,并说一说每一格所填的数表示什么意思。

(2)一般来讲,学生理解8的乘法口诀没有多大困难,因此在组织学生推导出8的乘法口诀以后,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加强练习上,尤其是“三八二十四”以后的口诀,要使学生记熟并不太容易。可以做由前句口诀的得数加8的练习,如16加8得24,24加8得32……以帮助学生熟记8的乘法口诀。还可以让学生在容易记的口诀的基础上推导,如“五八四十”容易记住,再想“六八”、“七八”就比较容易。此外,如:24是哪两个数相乘得来的?(8)×(3)=24、(3)×(8)=24;(4)×(6)=24、(6)×(4)=24;16是哪两个数相乘得来的?(8)×(2)=16,(2)×(8)=16,(4)×(4)=16,通过这些题的练习,也可以帮助学生记忆。还要注意区分和多练容易混淆的口诀。

3.关于练习二十二中一些习题的教学建议

第6题,是根据给出的两个条件补充问题的乘法应用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分析解答,为后面讲有关的除法应用题做准备。第11题与第6题的目的相同。

第7、12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应用题。练习时,还要注意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用除法算,是怎样想的。

第14*题,要让学生仔细观察给出的数,以及题目的要求。在学生填完之后,可以问一问学生是怎样想的,怎样想比较快等等。答案是:

(1)6,7,42。

(2)32,4,8。

4.教科书第77页下面的数学游戏,与对口令的数学游戏性质类似,以后可以多做这样的练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19 03:0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