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wangluo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中英语教学论文选

[复制链接]
15#
 楼主| 发表于 2008-6-15 12:4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初中英语教学论文选

英语课文六步学习法



山东省章丘市曹范中学 宋宪辉



课文学习是一个综合过程,不是简单的多读就行。读课文的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具体说来就是在句子中学单词和短语,进而学习句子的表达以及句子与句子的关系,学习段落及段落间的关系,概括问题及文章大意,付诸笔端进行表达练习,想象以及讲述。下面逐一说明:

一、句中学词语

例如:课文54课句子 “She decided to buy a digital camera online so that it could be sent to her.”画线的单词和短语是需要认真学习的,首先弄明白这些单词和短语的意思,decide 是决心、决定;digital 是数字的;online 是在线,在网上;so that 是以便于。再弄清它们的用法,decide to do 决定去做;digital TV 是数字电视的意思,这是根据 digital camera 而得知的; online 从构词法的角度可以轻松理解; so that 要和 so... that... 区别开来。最后自己来造句:I decided to tell her what had happened that night. I have an ordinary TV, but she has a digital one. I am online, you can chat(聊天) with me. I study English every day so that I can catch up with Li Yang. 当然也可以造一个和原句差不多的几个句子,把四个词都用上:If you decide to order a digital TV online, you must have a credit card first. You must type in your credit card number so that they can send it to you. 由以上举例说明,大家在学习课文时,每一句都应这样学,只有这样学了才能真正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二、理解句子间的关系

例如:54课的“Miyoko clicked on the screen, and a form appeared for her to fill in her personal information. Her dad helped her fill in the form and typed in his credit credit card number. 这两个句子联系较为密切,从动作上可以看出来,先是click; 接着appear, 继而fill in ,时间先后非常明显,看到这一点,两个句子就不难理解了。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去掌握就变得轻工松了。一个句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很容易理解,可同学们大家想过没有,一组句子要表达一个复杂的意思,处理不好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是万万不行的。而句子与句子间无非这几种关系:并列、转折、递进等。比如:He was a famous vet. He was born in England in 1915.He grew up with his dog named Dan. 这三个句子就是并列的关系,都在介绍“he”。

三、理解段落间关系

例如:50 课第三段,The world's population is growing faster and faster. ...That means that in about 600 years, there will be standing room only on the earth.

本段第二句是总的说明,下面好几个句子都是在用列数字的方法、比较的方法进行说明。这是总分的关系。在明白这个关系的基础上去理解课文,就知道列举数字进行比较的意图是说明世界人口增长越来越快,而不是为了说明当前人口比过去人口多。段落间的关系主要是让大家注意表达的连贯性,以便在自己进行表达时能做好前后段落间的承接。

四、概括问题及大意

当你分析着读过了三遍,你一定会对课文意有了较为清晰的了解,此时你可以把课本合上,给自己提几个问题。比如“What's the text(课文) about?”“Why the increasing population may be the greatest challenge of the world today?”“What can be done to slow down the population increase in India?”“What can we learn from James Herriot?”提问题的过程也是思考的过程,这一学习过程是不能被取代的!接下来,试着把文章大意用自己的话表达一下,三句、五句都行,但必须完整。这一步要做好离不开上一步,因为文章大意就是每段主要意思的概括。比如58课,你可以这样概括:James Herriot was a famous vet. He grew up with his pet dog Dan. He liked dogs very much so he decided to be a vet for dogs. Soon after he became a college student, he found to be a doctor only for dogs during that time was impossible. Vets mostly helped heal pigs, horses and cows. Even though some vets laughed at him, he helped heal sick pet dogs. The owners of the pets all thanked him. He worked as a country vet for many years, and he wrote his experience into several books. Because he liked dogs best he wrote a book named James Herriot's Dog Stories.

五、写下大意

把第四步你表达的内容在练习本上写一下,光说是不够的。在写的过程中你会发现你身上有很多不足之处,你可能会犯单词写错、短语误用、时态不当等错误。自己发现自身的不足而改之,此举意义远远大于老师不停的讲述。当然这也是为考试中书面表达做准备,做到平时有备,考时无患。

六、想象表达

想象每一句英文、每一段英文所描述的画面,甚至是把自己想象成作者或者文中的人物,加入自己的情感,进行讲述。讲述时你可以对着一棵树、一面墙、一片云、一个凭空想象的对象。当然你也可以把你当成一个讲故事的、一个说评书的、一个搞演讲的、一个做广告的等等。而想象及讲述的时间可以利用课下零碎的时间,比如在早晨起床后,晚上入睡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08-6-15 12:4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初中英语教学论文选

中学生文化意识与跨文化交际能力



河北省玉田县潮落窝乡中学 陈宏喜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对外交往日益频繁,国与国之间交流越来越广泛,特别是社会信息化的提高,国际互联网的开通使更多的人足不出户便涉及跨文化交际。因此,在我们日常的英语教学中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培养他们应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但由于他们缺乏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了解,在对外交流中产生一定的障碍。显然,过去对外语人才的培养目标仅仅定位于听、说、读、写、译技能层次的状况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因此,他们对文化教学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不仅要培养学生使用语言的能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合适地使用语言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不仅要培养人才的外语素质,而且还要培养其文化素质,进而提高综合素质,为21世纪培养外语人才。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学生文化交际的能力呢?

1. 正确理解本国文化与外国文化,培养文化意识

外语学习似乎与本国文化的学习没有很大的关系。其实不然,《英语课程标准》中所说的“文化意识”就是指对社会文化的认识,尤其是对西方文化的认识,他包括文化知识、文化理解以及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由于中国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重成绩轻能力是历来是中国教育的一大弊端。学生只重视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却忽视了学习语言的用途是利用该语言进行有效的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他们往往仅从母语文化背景出发,而忽略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导致了文化冲突、文化休克,“交际失误”屡屡出现。

在日常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理解本国文化与外国文化,尤其要准确深刻地认识两种文化的异同,提高对本国文化的敏感性,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方法很多,在体上可能从以下几方面来看:

(1)通过阅读相关文章,让学生产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又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待人接物的习俗。

(2)教师利用教材、报刊、杂志、网络上的资料,或买一些英语原声录音带放给学生听,这样既练习了听力,又可以了解异国风情。

(3)通过组织英语角、演讲等,创设形式形式多样的比较真实的语言环境,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加深对文化知识的实际运用。

2.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的方法

跨文化交际(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是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这就造成人们谈话或习惯不尽相同。如不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跨文化交际就会失败。进行跨文化交际时,交际的双方若不能进处同一文化背景之中,就容易产生不解或误解,从而使交际失败,如下面的例子:Lucy 和 Lily 到她们的好朋友马丽家做客。在吃饭的时候,Lucy由于肚子不舒服想上厕所,由于不知道厕所在哪里又不好意思说,于是小声地问马丽:“Where can I wash my hands?”,(wash my hands原意是“洗手”,也是“上厕所”的委婉说法)马丽非常有礼貌地说:“Have you had enough? OK! Just a moment”。(你吃饱了吗?请稍等。)马丽飞快地跑到洗手间拿着脸盆接好一盆水,端到 Lucy 跟前,微笑着说:“Please!”(请用)。

通过上面的小故事,我们可以看出马丽的英语成绩尽管很优秀,但是她并没有正确地理解Lucy的真正意图。这是为什么呢?在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中不能只重视书本不重视实际应用,只重视语法发音讲解不重视语言环境及应用语言的文化背景的讲解,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不重视文化意识的培养。很显然在这则故事中,马丽忽视了Lucy说这句话的文化背景,在这里中西两种文化差异突显出来。她在交际中的失败,全被归咎于语言文化意识缺乏,跨文化交际意识缺乏。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以下方式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1)实物与图片的使用

由于学生对外国社会文化知识一般没有亲身的感受,仅依靠阅读书面材料或讲解抽象东西来达到教学目的。因此,为了使学生感受到外国文化,理解其真实含义,在教学中应尽量多地使用生动、形象的手段,其中实物、图片与照片是比较容易就地取材的。如教师在讲解手势语时,可用图片帮助学生来理解“OK!”“Good luck!”“Welcome!”等西方特有的手势,这比讲解省时、清晰得多,学生容易在轻松的气氛中认识,并在此过程中产生新鲜感与喜爱之情,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外国社会文化开放与好奇心。

(2)对比教学

即在教学中,教师直接利用本国文化通过对比去发现两种文化异同,使学生认识到中英文化差异并简单地了解一下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或社会背景。例如:中国人询问同事或朋友物件是经常发生的事,可是以西方文化中,这是一种禁忌。这种中西文化差异可能己讲解过多次,但由于日常生活中已形成习惯,在实际交谈中,不少学生还是提出这样的问题。通过课堂练习与讨论,可以减少这类错误。

(3)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一种模拟语言情景的英语教学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学生扮演不同人物角色,在此背景下发生的事情用语言和动作表示出来。它大大有利于交际能力的发展,如听力、观察力、灵活性、想象力和即兴表达力等,而且角色扮演肯定会对学生的认识兴趣产生积极影响,促进他们学习,促使他们自觉地掌握英语。如当学生掌握了 panda、lion、tiger 等动物单词后,教师可设置一个环节“At the zoo”(在动物园),利用一些西方特有的打招呼方式或指示语等,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使学生更牢固掌握了已学的知识,也提高了学生的交际技能。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课文注释(note)、观看外文影片、卡通片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和接触外国文化,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我们学习英语,不仅仅是为了掌握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把它作为一种有用的工具,吸取世界上先进的科学技术、文化知识,获取各方面有用的信息,进行跨文化交际,参与国际活动,使英语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对外开放的有力武器。因此,跨文化交际的需要要求我们教师在外语教学中决不能忽视对文化意识的培养,决不能忽视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一个没有适当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学生,不会成为未来世界所需要的合格有用人才,在未来世界的激烈竞争中也就难有立足之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08-6-15 12:4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初中英语教学论文选

中学生文化意识与跨文化交际能力



河北省玉田县潮落窝乡中学 陈宏喜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对外交往日益频繁,国与国之间交流越来越广泛,特别是社会信息化的提高,国际互联网的开通使更多的人足不出户便涉及跨文化交际。因此,在我们日常的英语教学中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培养他们应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但由于他们缺乏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了解,在对外交流中产生一定的障碍。显然,过去对外语人才的培养目标仅仅定位于听、说、读、写、译技能层次的状况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因此,他们对文化教学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不仅要培养学生使用语言的能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合适地使用语言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不仅要培养人才的外语素质,而且还要培养其文化素质,进而提高综合素质,为21世纪培养外语人才。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学生文化交际的能力呢?

1. 正确理解本国文化与外国文化,培养文化意识

外语学习似乎与本国文化的学习没有很大的关系。其实不然,《英语课程标准》中所说的“文化意识”就是指对社会文化的认识,尤其是对西方文化的认识,他包括文化知识、文化理解以及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由于中国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重成绩轻能力是历来是中国教育的一大弊端。学生只重视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却忽视了学习语言的用途是利用该语言进行有效的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他们往往仅从母语文化背景出发,而忽略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导致了文化冲突、文化休克,“交际失误”屡屡出现。

在日常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理解本国文化与外国文化,尤其要准确深刻地认识两种文化的异同,提高对本国文化的敏感性,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方法很多,在体上可能从以下几方面来看:

(1)通过阅读相关文章,让学生产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又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待人接物的习俗。

(2)教师利用教材、报刊、杂志、网络上的资料,或买一些英语原声录音带放给学生听,这样既练习了听力,又可以了解异国风情。

(3)通过组织英语角、演讲等,创设形式形式多样的比较真实的语言环境,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加深对文化知识的实际运用。

2.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的方法

跨文化交际(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是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这就造成人们谈话或习惯不尽相同。如不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跨文化交际就会失败。进行跨文化交际时,交际的双方若不能进处同一文化背景之中,就容易产生不解或误解,从而使交际失败,如下面的例子:Lucy 和 Lily 到她们的好朋友马丽家做客。在吃饭的时候,Lucy由于肚子不舒服想上厕所,由于不知道厕所在哪里又不好意思说,于是小声地问马丽:“Where can I wash my hands?”,(wash my hands原意是“洗手”,也是“上厕所”的委婉说法)马丽非常有礼貌地说:“Have you had enough? OK! Just a moment”。(你吃饱了吗?请稍等。)马丽飞快地跑到洗手间拿着脸盆接好一盆水,端到 Lucy 跟前,微笑着说:“Please!”(请用)。

通过上面的小故事,我们可以看出马丽的英语成绩尽管很优秀,但是她并没有正确地理解Lucy的真正意图。这是为什么呢?在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中不能只重视书本不重视实际应用,只重视语法发音讲解不重视语言环境及应用语言的文化背景的讲解,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不重视文化意识的培养。很显然在这则故事中,马丽忽视了Lucy说这句话的文化背景,在这里中西两种文化差异突显出来。她在交际中的失败,全被归咎于语言文化意识缺乏,跨文化交际意识缺乏。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以下方式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1)实物与图片的使用

由于学生对外国社会文化知识一般没有亲身的感受,仅依靠阅读书面材料或讲解抽象东西来达到教学目的。因此,为了使学生感受到外国文化,理解其真实含义,在教学中应尽量多地使用生动、形象的手段,其中实物、图片与照片是比较容易就地取材的。如教师在讲解手势语时,可用图片帮助学生来理解“OK!”“Good luck!”“Welcome!”等西方特有的手势,这比讲解省时、清晰得多,学生容易在轻松的气氛中认识,并在此过程中产生新鲜感与喜爱之情,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外国社会文化开放与好奇心。

(2)对比教学

即在教学中,教师直接利用本国文化通过对比去发现两种文化异同,使学生认识到中英文化差异并简单地了解一下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或社会背景。例如:中国人询问同事或朋友物件是经常发生的事,可是以西方文化中,这是一种禁忌。这种中西文化差异可能己讲解过多次,但由于日常生活中已形成习惯,在实际交谈中,不少学生还是提出这样的问题。通过课堂练习与讨论,可以减少这类错误。

(3)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一种模拟语言情景的英语教学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学生扮演不同人物角色,在此背景下发生的事情用语言和动作表示出来。它大大有利于交际能力的发展,如听力、观察力、灵活性、想象力和即兴表达力等,而且角色扮演肯定会对学生的认识兴趣产生积极影响,促进他们学习,促使他们自觉地掌握英语。如当学生掌握了 panda、lion、tiger 等动物单词后,教师可设置一个环节“At the zoo”(在动物园),利用一些西方特有的打招呼方式或指示语等,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使学生更牢固掌握了已学的知识,也提高了学生的交际技能。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课文注释(note)、观看外文影片、卡通片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和接触外国文化,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我们学习英语,不仅仅是为了掌握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把它作为一种有用的工具,吸取世界上先进的科学技术、文化知识,获取各方面有用的信息,进行跨文化交际,参与国际活动,使英语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对外开放的有力武器。因此,跨文化交际的需要要求我们教师在外语教学中决不能忽视对文化意识的培养,决不能忽视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一个没有适当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学生,不会成为未来世界所需要的合格有用人才,在未来世界的激烈竞争中也就难有立足之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08-6-15 12:4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初中英语教学论文选

期中复习



山东枣庄舜耕中学 周广强



每到期中复习就会出现下面几个问题:一、复习什么。二、怎样复习。三、怎样解决内容多与时间少之间的矛盾。四、怎样提高学生的兴趣,集中注意力,提高复习的效率。如果这几个问题不解决,复习只能流于一种形式,一种过程,一种心理安慰,根本起不到梳理知识,归纳总结的作用。

复习是教学活动的一个环节,是平时课堂教学的延伸,要想做好期中、期末复习工作,应从平时的课堂教学活动抓起.

一、解决复习什么的问题应该在平时的课堂上让学生明白他们学了什么。

英语是一门语言类学科,知识量大,教学环节多,课堂上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单词、短语、句型结构和语法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听力、口语写作能力,因此很容易将一些教学活动流于形式,好像只是纯粹为了设这一环节而不能真正达到应有的效果,学生也会疲于跟上老师毫无抓手。我们可在每节课前,明确告诉学生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要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是围绕什么展开的,课堂上,老师采取什么形式的练习方式,都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一知识,这样学生学习起来目标明确,其效果就好多了,如果每节课都这样,学期末学生将每节课的目标加在一起,这就是复习需要掌握的内容,就是复习的总目标。

二、减轻复习压力的方法是让学生将每节课所讲的知识当堂掌握,不留“后遗症”。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应引导学生跟上老师的思路,老师可采取让学生记笔记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记笔记时,老师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同时笔记应在学生已经掌握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在笔记本上。这样既是对自己课堂效果的一个检测,也是日后复习的一个依据,这样学生每堂课的知识死角就少了,复习时的压力就小了。

三、应明确平时练习的意义。

平时学生练习的目的无非两个:一是为了掌握知识,二是为了培养能力。如果为前者,老师应引导学生将所做的练习全部熟记在心,达到背诵默写的效果;而对于培养能力的练习,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帮助学生总结解题的思路方法上,则不需全部记忆背诵。这样有区别的对学生提出要求,既节约时间,又提高效率。

四、应加强学生的管理。

对学生在学习上的管理,也就是对学生做好几个方面的引导:一、学习兴趣的引导;二、学习动机和毅力的引导;三、学习方法的引导;四、学习纪律的引导。做好了这几个方面的引导,也就做好了学生的管理工作,平时的学习效率,也就能保证了。

五、老师应备好课是最根本的工作。

英语课分为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作文课。备课时,要备教材,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备课的重点应放在“学生学什么,怎样学,需要什么”上。体现九点:重点、知识点、能力点、教育点、训练点、考试点、易错点、易混点。学习内容与问题设计从学生角度提出问题,列举典型,精选习题,分层要求,相关拓展及重点,学法指导应是问题要点,试题易错点与易混点,学习方法点拨,知识内容与中考联系。设计意图应指出的问题,列举的典型,精选的习题有什么用意与目的,它与教学目标相照应,反馈与提高是对本节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强化与拓展,可设计基本题,能力题,选取中考试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08-6-15 12:4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初中英语教学论文选

也说备课



山东枣庄舜耕中学 周广强



1. 教案有新授课教案,复习课教案,讲评课教案,作文课教案,活动课教案,实验课教案等。

2. 一般情况下,教案应为详案,一节课一案。但是要有一定单性,不能太死板。

3. 备课要备教材、备学情、备教法,但是主要还是备学生,所谓学生中心。

4. 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主要还是指示语技能。

5. 备课重点放在“学生需要什么”?学什么,怎样学上。体现“九点”: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教育点,训练点,考试点,易错点,易混点。

6. 课前准备包括师生的查阅资料,观察与实践,实验与操作,课件与教具。

7. 板书设计要精练,突出重点,强调易错点与易混点,要系统,条理。

8. 学习内容与问题设计从学生角度提出问题,列举典型,精选习题,分层要求,此栏相当与学案,要体现出备课“九点”中的前六点。

9. 相关拓展及重点(学法)指导应是问题要点,试题易错点与易混点,学习方法点拨,知识内容与中考联系。

10. 设计意图应指出的问题,列举的典型,精选的习题,有什么用意与目的,它与教学目标相照应。

11. 反馈与提高是对本节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强化与拓展,可设计基本题,能力题,选取高考试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08-6-15 12:4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初中英语教学论文选


初中英语分层教学初探



浙江省温岭市横山中学 童领娇



农村中学生源复杂,多数家长对学生学习重视不够,英语底子较薄,新课程起点对于他们又高了一点,再加上语境、条件、基础和兴趣等诸多方面的原因,给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上带来了很大困难。为了认真贯彻英语新课标要求,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个体、尊重个体差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体会到学习英语带来的成功喜悦,增强每一名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根据英语新课标的要求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从而大面积提高农村初中英语教育教学质量。

英语新课标提出:“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所以在教学中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就必须尊重个体差异,因地制宜、因人实施。即强调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关注每个学生个体、尊重个体差异。在英语教学中如果我们教师对所有学生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就不能适应所有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水平,更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由此就会导致教学班级中优秀的学生因“吃不饱”,使其潜能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落后的学生却因“吃不了”,而加重其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使其学习的积极性受到打击而导致学习“掉队”。这不仅影响大部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也会导致部分学生的潜力和可塑性在无形之中被摧毁,使英语教学的实效性大大地降低,为此我认为可从以下六方面进行分层教学有效模式构建.

一、学生分层

分层教学实际上就是以进步为前提,层次为基础,竞争为手段,辅导为重点,实现目标为核心的一种教育、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调学生学有所得和个性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都能达到学会、学好的目的,从而大面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对学生进行分层是进行分层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因此从初一入学开始,就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信心、毅力、兴趣、智力水平及内在潜力来划分学生层次。把学生划分为 A、B、C 三个层次。A 层次的学生基本功扎实,学习主动,对英语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接受能力强,并有超前的学习愿望。B 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上有一定的进取心,可是接受能力稍微差,基础不扎实。但有一定的能力和潜力,需要老师扶一把,给以一定的督促和辅导。C 层次的学生学习不自觉基础差。而且思维反映慢,在学习上有障碍,缺少家庭辅导条件,需要教师时刻关心和督促。然后把这三种不同层次的学生编排成若干小组,并设 A 层次的学生为组长,每位组长负责 B 和 C 层次的学生各一到两名,负责他们作业的监督和检查,课文的背诵,疑问的解答等。但这样的层次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发展情况随时调整,这样分层设组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的英语水平就会大踏步的提高。

二、教学目标分层

布朗等人研究发现,凡是设定学习目标的学生,其学习成绩比较优异而且富有积极进取精神。反之未设定学习目标者,其成绩较差,而且行动迟缓,缺乏学习兴趣。因此确定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使学生产生一种期望值,从而引起冲动激发热情,形成实现目标的动力是很有必要的。长期以来,多数教师习惯于运用传统的组织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把精力放在全体学生的提高上,制定统一的教学目标,忽视了对学生的个性差异的分析,这势必造成成绩好的学生因觉得简单、容易达到要求而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成绩差的学生因觉得有难度、达不到要求而产生自卑心理的局面。长此以往,两级分化现象会愈加严重。只有进行目标分层,从学生实际出发,有的放矢的区别对待,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享有充分的学习机会,并学有所获 ,才能达到激发各个群体的学习积极性的目的。事实上,新课程无论在课程标准上还是在课程内容上都作了明显的层次划分。

例如为了增强学生学好英语的信心,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我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学习目标。A层次学生在全部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应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都得到较大提高。B 层次学生重点以掌握教材内容为主,力争不存在缺、漏、忘、记忆混乱等现象,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C 层次学生以掌握基础知识为主,适当补充一些内容,教师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主,提高学习信心,激发潜能,有所提高和突破。

三、教学内容分层

根据新课程难易度的差异,教学内容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基础知识,如每课的新单词、短语、日常交际用语,这部分内容要求每层学生都能掌握;第二类是重点知识、语言点的运用,如每课中出现的新的语言点,要求 A、B 层学生掌握、消化、巩固和提高,C 层学生作一般理解;第三类是难点知识,而课本中出现的知识及练习册上打*号的部分,对 C 层不作要求;B 层作一般理解;A 层要求能突破难点,为以后的英语打下坚实的基础。用导学单出示各层学生的目标及任务,同时进行学习及任务的落实.

例如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对每一层次的学生按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出示不同的教学目标,对各单元的单词、词组、课文以及练习进行了目标分解,对于A层的优生每节课要求熟练地理解和掌握所有的所学内容,能综合运用新旧知识,灵活地进行会话、复述课文,创造性地解决一些非常规问题,每天的单词听写必须 100 分,。对 B 层学生,要求识记常用单词和习惯用语,掌握基本语法,初步运用所学知识阅读相应程度的阅读材料,单词听写必须 80 分以上。而C层的学生,只要求他们识记最常用的单词和习惯用语,对课文的理解只要求见其文了解其大意。能听懂和进行最常见的日常会话,单词听写只要能写出一半就可以过关了。这样避免了许多负面影响,更好地保护了 A、B、C 三个层次学生的自尊心,从而调动了所有学生的学习英语积极性。

四、作业分层

学习英语和学习其它课程一样,单纯依靠课堂的讲解和学习,不通过独立做作业,学生是难以获得牢固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技巧的。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常常被统一大量的作业所累,成绩好的学生会觉得一些作业简单无必要而不做;成绩差的学生因觉得一些作业太难、做不出而不做。因此面对多层次的学生,就应对作业进行分层要求,作业不同于上课,作业量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更不能太简单或太容易,难易要适中,多少要适量。所以我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别差异出发,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及所授内容,在一定范围内,除使用教材的配套练习外,有的放矢地按上、中、下三个层次来设计布置作业,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佳巩固发展。

作业不仅是用来检查、衡量一个学生上课听讲效果的,更是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和查漏补缺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分层练习和分层检测,有助于教师正确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开展个别教学活动,有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分层练习是分层施教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农村学校中,由于缺乏语言环境,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英语听得少,听力水平差;不愿开口讲,开口怕讲错,懒得开口读,怕被人笑话。因此,在布置作业时,可根据不同层次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对课堂作业的要求可以是:C 层以抄写、朗读、记忆为主;B 层通过造句、填空、复述课文等形式来巩固所学内容;A 层通过写作、阅读理解训练来巩固所学语言。课后布置的作业也分类为 A、B、C 三个层次,遵循“两部三层”的原则。“两部”是指练习或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三层”是指教师在处理练习时要具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练习,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题;第二层次为变式题或简单综合题,以B层学生能达到的水平为限;第三层次为综合题或探究性问题。第二、三两层次的题目为选做题,这样可使A层学生有练习的机会,B、C两层学生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而提高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五、课内指导分层

课堂练习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消化,因此课堂操练也要分层,因为课堂教学是中学英语教学的基本形式,是教师培养学生能力的主阵地,学生掌握英语主要是依靠课堂教学来完成的,教师必须把大部分时间让给学生去操练。而操练又包含听、说、读、写四种形式,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合理安排呢?以口头对话练习为例,鼓励 A 层学生脱离课本,自由交谈,进行自编对话,以 Pairwork 和 Groupwork 为主要形式;对于 B 层学生,我则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口语训练,给他们足够的表演的机会;鼓励C层次的学生敢于开口讲英语,让他们也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

在课堂上不同层次的提问能最大限度地给学生表现的机会,满足学生取得成功的愿望,这也是激发学生情感的主要途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教材重点、难点、惑点、特点和关键,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爱好、兴趣和特点,有步骤、有目的地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趣味性、挑战性又是学生力所能及的问题,调动起学生兴奋、好奇的情绪和急于解决问题的愿望。做到对 A 层学生少讲多练,让他们独立学习,注重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其解题的技能技巧;对 B 层学生,则实行精讲精练,重视双基教学,注重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的处理,着重在掌握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上下功夫;对 C 层学生则要求低、坡度小,放低起点与浅讲多练,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课时进度以 A、B 两层学生的水平为标准,上课以 A、B 两层的要求为公共内容。课堂提问注重层次性,及时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作用,让学生“不跳得不到,跳一跳抓得到”,只要努力,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课堂教学形式也要灵活多样,积极引发各层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六、课外指导分层

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补充,这种补充不是单纯的课堂延时,也不是变相增加学生的题量负担,而是要根据不同层次的的学生,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对差生而言,除了帮助他们找出学习困难的症结,还要对他们的个性进行分析,教会他们可行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而对特长生来说,要指导他们阅读课外英语书籍,如浅显的英语原著等,不断扩大他们的语法知识和词汇量,提高自学能力。

实施分层教学以后,使同一个层次的同学都处于同一个起跑线上,特别是基础较差的学生,克服了过去那种自卑心理,重新树立起了学好英语的自信心。学生回答老师的提问也是争先恐后,课堂气氛很活跃,A 组学生面对强手也不象过去那么大意了,过去那种盲目自满、高傲的优越感打消了,因为稍有不慎,便同样有被降级的危险,这样就把压力变成了动力。B 组的学生感到学有所获,并尝到了学习英语的甜头,学习英语的积极性高涨起来,改变了过去那种“要我学”的被动局面。C 组的学生也觉得被重视起来,不再是被人遗忘的角落,对英语也产生了兴趣,多数学生表现出主动学习的倾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2008-6-15 12:4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初中英语教学论文选


基础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介



陕西省汉中中学 王新历



提要: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英语教学的终极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掌握并使用英语与英语语言文化国家的人进行交流。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同一事物理解不同,语言表述可能就会大相竞廷。英语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英语这门语言,更重要的是使其浸染以至于领会这种文化,从而达到融会贯通,方可谈自如运用。

关键词:语言  文化  基础英语  教学  导介

正如维特根斯坦在《哲学探索》中所说,“想象一种语言,就是想象一种生活。”贡布里希也说:“语言是任何一种文化的最重要的宝库。在学得它们的语汇的过程中,我们也被迫思考它们的思维方式,它们的主要观念和它们与我们自己思考习惯的距离。它们使我们立体地看待我们自己的语言。”确实,在我们的文化语境中,英语教师应在文化的意义上,深入理解语言,理解英语,在教授英语这门外语的过程中使学生接受文化浸染,领会这种语言文化,吸收其营养与精华,从而在语言这个“存在之家”中,能真正“诗意地栖居”,不论是在我们自家的“家园”里田园牧歌,还是在外语的别有洞天里曲径通幽。

在日常教学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学生,他们其他课都学得不错,就是英语不行,或者平时说话伶牙利齿,一上英语课就吞吞吐吐,其实,孩子缺少的不是学习英语的能力,而是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与正确的方法。乔姆斯基提出的“先天论”认为:儿童的大脑里有一种天生的“语言习得机制”,儿童天生就有适宜于学习人类独有的语言知识的能力。他还认为,认知不是认知书本上已写好的知识,而是要认知在人脑中很难说出的东西。但在英语教学中,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往往比较重视语言的外在形式和语法结构,即合乎语法规范,对于课文的讲授过分强调语言规则,对学生所掌握词汇的考核也仅仅停留在要求学生会读、会写以及会运用单词简单造句,而忽视了对学生的交际能力的培养,对于文化知识或是自身缺少了解,知识面不够广博,或是以为文化知识对学习语言,对提高考试成绩无多大关系,往往一带而过,甚至干脆置之一旁。忽略语言的社会环境,特别是语言的文化差异,虽然平时也注意听、说训练,课堂上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词汇进行简单交流,实际使用中学生难以知道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脑袋中虽装满了单词和短语,可惜无法说出一个完整的句子,或使用不当,交际中就会产生错误。在教学中,从基础抓起,培养文化意识就是让学生一开始就通过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也包括其他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惯、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来加深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并反过来加深对自己祖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形成一种世界意识,使学生掌握在不同的场合使用恰当、得体的,真实、地道的英语。

发展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学外语就是为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然而具备了语言能力并不意味着具备了交际能力。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习语言,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能教好语言。离开了特定文化背景的语言是不存在的,如果不了解目的语的文化,我们就很难理解某些语言项目的意义。

本文试图以下面几个例子从不同层面进行探讨:

1. 典故和习语

语言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中西方文化内涵的差异必然造成词义、句义、联想意义、比喻意义等语言现象的差异。如文化中的习语,习语的意义往往借助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典故而形成,约定俗成地构成特定的整体意义。

如:形容一个人“脾气倔强,不肯轻易改变主意”,在汉语中说“犟得象头牛”,在英语中说:“as stubborn as a mule”(犟得象头骡子)。

又如:说一个人“倒霉”“做什么很失败”我们可能会借助三国故事“关老爷走麦城”而英语中也有“meet one's Waterloo”(Waterloo[滑铁卢]是比利时中部城市,1815年拿破伦的军队在此地大败)

再如:报刊上还常见用某一个特定的词替代整个事件。像

Hello, Kuwait. Goodbye, Vietnam.(Time, Marc. 11,1991)就是一则新闻的标题。看似简单,如果直译为“你好,科威特。再见吧,越南。”其中的内涵便荡然无存。它报道了海湾战争胜利喜讯所带来的美国举国上下情绪高昂、兴高采烈场面。Kuwait 是指 the Gulf War victory, Vietnam 是指 shameful and painful memories of the Vietnam War defeat。因此,这句话应译为:欢迎你啊,海湾战争的胜利。见鬼去吧,越战失败的耻辱!

还有 Speaking of the devil 是一条成语,相当于中文的“说曹操,曹操到”。也就是刚说某人不在,结果他就来了。我们不禁惊诧于语言的共通性,因为曹操不是也有"奸雄"的称号吗?!

如果不了解历史文化背景,在交际过程中就会不可避免的遇到文化障碍,甚至造成文化休克(culture shock)。

2. 词汇

词汇在语言中占有重要地位,经常在报刊上见到以下几种用法:

比喻的用法:donkey(驴;民主党), elephant(象;共和党),fat cat(肥猫;竞选运动重要捐助人),dark horse(黑马;出人意料被提名为候选人或当选的人)。

委婉语的用法:sex worker(妓女), adult film(色情影片), inner city(贫民区), sanitary engineer(清洁工), landscape engineer(园丁)。

借代的用法:Capitol Hill/ Hill表示“国会”,Foggy Bottom表示“美国国务院”, Hollywood 表示“美国电影业”, Madison Avenue 表示“美国广告业”。

这些词语的用法,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

另外,对于复合词,切记,不可采用将这两个词义机械相加的方法来理解其意义。

如:Busy boy,其中 boy 泛指某类人,而与 busy 合成的复合词已赋有新的意义,意为“爱管闲事、干涉他人事物的人”。大忙人≠ busybody ,汉语中为“大忙人”可译为 a very busy person,也可以直接说: He/She is always busy. He/She is always busy with something.

又如:Busboy──并非公共汽车上的售票员或司机, busboy 与公共汽车没有任何关系,它指的是在餐馆中收拾的碗碟,擦桌子的杂工。(美国英语)

还须注意某些与中文看似相同但文化涵义不同的词语。例如:

Big Brother 不是哥哥,而是(专制国家或集团的)头目

soccer parent 不是爱踢球的家长,而是陪送观看孩子踢球的家长;

green wash 不是刷绿漆,而是塑造环保形象

dollar sale 不是出售美元,而是一切商品 1 美元的贱卖。

中国人把自己的配偶称爱人,若译作 lover,外国人就会对此颇为惊讶:因为 lover 在英语中恰巧表示除配偶之外的情夫或情妇,应该记住,相当于汉语中“爱人”这个词的英语词就是:husband(丈夫)或 wife(妻子);fiance (未婚夫)或 fiancee(未婚妻)

3. 成语

即由几个不同单词组合成新的固定含义,而与原词部分或完全脱离。

如:Pull over!把车子开到旁边。 

   Drop me a line!写封信给我。 

  Give me a ring. = Call me!来个电话吧! 

  For here or to go? 堂食或外卖。 

  What's up? = What's happening? = What's new? 见面时随囗问候的话“最近在忙什么?有什么新鲜事吗?”一般的回答是“Nothing much!”或“Nothing new!”

  Let's go Dutch. 各付各的 

外国人学汉语时,在成语方面,同样困难,说错了同样闹笑话,出洋相。

我的老师讲,他美国留学归国前,他的一位美国朋友为他举办送别家宴,且不失时机地操练汉语,说“我今天请您吃一顿小便饭”,却让他忍俊不禁。显然,既可以说“小餐”,也可以说“便饭”,但“小”和“便”放在一起就不是那么一回事儿了。

4. 比喻

Dog 中国的“狗”与英美国家的 “狗”没有区别,但两个文化里的“狗”的意义却相差甚远。“狗”一词在中国人看来总是贬义的,但英语国家的人对狗的看法与我们截然不同,他们认为“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忠诚可靠。所以“dog ”在英语中往往含有褒义,如 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a lucky dog(幸运儿)dog 这时它的字面意义发生了转化,用来喻指某种人,相当于 fellow。

Senior citizen 与中国人爱倚老卖老恰巧相反,英美人对年龄非常敏感,他们不喜欢 old 一词,总想用其它委婉的词来替代它。因此出现了 senior citizen 和 elderly people 等委婉词语。

“You chicken!”“你这个胆小鬼!”(不是“你这只鸡”。)

颜色的引深含义:

blue 蓝色,英语中,蓝色通常表示“忧郁”,“沮丧”,“不快”的情绪。Blue Monday 抑郁的星期一,类似的词语还有 in the blues──闷闷不乐。在汉文化中,蓝色通常代表深沉、优雅、庄重。

green 绿 green-eyed 嫉妒(“红眼病”而不用 red-eyed)

red 红,red—letter days 节假日,black-letter day 倒霉的一天,红色象征积极意义,还意味着危险状态或使人生气,如“red flag”(引人生气的事)。还有当看到商业英语中的“in the red”,别以为是盈利,相反,是表示亏损、负债。red-faced 不好意思、难为情、困窘。

white 白 A white lie 不怀恶意的谎言

black tea 红茶 green tea 青茶 black coffee 浓咖啡(不加牛奶或糖) brown rice 糙米 brown sugar 红糖 brown bread 黑面包 yellow pages (转载公司、厂商等名称及电话号码的)黄页电话号簿,而非“黄色书刊”。

对颜色的理解,乍一看,很让人费解。如果只站在自身的文化立场上,恐怕是永远也不会理解的。

5. 交际中的禁忌语和不同的约定俗成

由于中西方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标准、社交礼仪等诸方面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势必影响着语言的运用,形成了不同的文化规约和说话规约。有些问题纯粹是私人问题,包括个人年龄、体重、薪金、财产价值、宗教信仰、私生活等。这就是交际中的禁忌语,我们最好尊重他们的习惯,避而不谈。

认识对方:教材中“What's your name?”出现的频率相当高,但对于它在何种情况下使用却鲜有解释。实际上,英语国家的人在谈话时一般先介绍自己的名字,如“I am...”对方自然会即刻说出自己的姓名。即使在填写表格、面谈等场合需要问及姓名时,一般也只说“Your name,please?”或“May I know your name?”如果使用“What's your name?”,使人会有一种被审问的感觉。

受表扬:在对待赞扬(compliment)的态度上,东西方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中国人遵照“谦虚原则”(modesty principle),采取的是“拒绝+否定”的态度;而英美人则遵循“以礼待礼”的“礼貌原则”(polite principle),采用“接受+同意”的模式。如 A foreigner praise a Chinese lady in a dance:

—“You look beautiful today!”

—“Where, where.”

—“Everywhere.” 则成了幽默笑话。

打招呼:汉语中见面常问“哪儿去啊?”只是随口打招呼,未必要求答案,如果译成英语 Where are you going? 和 Where have you been? 来打招呼,大部分讲英语的人听了会不高兴,他们的反应很可能是: 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你管得着吗!),还有“吃了吗?” 也属此用,通常译作“Hello.” “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等,而不是“Have you eaten yet?” 

告别:传统的中国人告别时主人常说“再坐一会儿吧”、“您慢走”,在英语中也不适用,“Stay for more time.”和“Go slowly.”会使西方人感到迷惑。英语中道别时常常是“Goodbye.”、“Bye, drop in again!”或者“Thank you for coming.”等等。

6. 形体语言

打手势是我们面对面交流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却也是个必须注意的问题。打手势时,动作稍有不同,就会与原来的意图有所区别;对同一种手势不同文化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如有不慎也会引起意外的反应。如: victory(胜利)的 V 形手势──用食指和中指构成 V 形。做这个手势时,手心要对着观众,如把手背对着观众所做的手势不是表示“胜利”的 V 形,而是一个下流的动作;握紧拳头翘起拇指,拇指朝上,表示赞扬;拇指朝下则表示轻蔑、侮辱。

两个男青年或两个女青年同行时,其中一个搭着另一个肩膀或两个人手拉手向前走,西方人就认为不合适,同性男女一过了童年时期,就不应两个人手拉手或一个人搭着另一个人的肩膀走路,这意味着同性恋,在任何国家里,同性恋一般都遭到社会的强烈反对;而在中国这只表明他们是好朋友,而青年或成年男女无论是否是夫妻或情侣在公众场合过分亲密则被视为不当。

再如:化妆已成为中国女性的时尚、都市化甚至有身份、有品位的象征,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的女士在用餐之后或重要活动之前赶紧拿出口红来补补妆,却不知道在众目睽睽之下使用口红是巴黎妓女的职业信号。

以上谈到的文化差异中的细节仅仅只是对作为教师所肩负的文化导介的神圣职责的管窥锥指,仅作抛砖引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2 12:5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