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6899|回复: 8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中英语教学论文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6-15 12:4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小学英语教师的基本素养



人民教育出版社英语室 陈力;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 苗青



  

摘要:目前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师队伍内部发展不平衡,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存在教师在自身专业发展中不清楚应学习哪些知识,提高哪些修养;教师培训工作目标不够明确、内容安排不合理等问题。文章从语言能力、语言学基础理论、二语习得与语言教学法、跨文化交际常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运用以及师德修养等六个方面讨论这个问题,认为中小学英语教师的能力构成中,语言能力是基础,师德修养是灵魂。



关键词:中小学英语;教师发展;基本素养



引言



课程改革的主旋律是提高作为未来公民的学习者的综合素质,素质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渐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素质和教师的行动无疑是最为关键的因素。21世纪国际教育委员会认为:教学质量和教师素质的重要性无论怎样强调都不过分;没有教师的协助及其积极参与,任何教育的改革都不可能成功。可以说,赢得教师,才能赢得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才能赢得21世纪的教育。



我们常说“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小学英语教师的“器”又是指什么呢?成为一个称职的中小学英语教师需要哪些方面的积累和准备呢?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还不是很令人满意,小学英语教师队伍和中西部地区的情况尤其令人担忧。仅从表层来看,教师的学历就普遍不能达到新课程的要求。当然,学历教育不是短时间就能突击解决的,学历也不一定能直接反映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在职培训和教师的自我发展就越发显出其重要价值。然而,纵观课改以来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其中存在目标不够明确、内容和顺序安排不很合理等问题,某些重要方面经常被忽视而导致效果不够理想。许多中小学英语教师在自身专业发展中还不是很清楚应该学习哪些知识,提高哪些方面的修养。因此,讨论基本修养的问题对中小学英语的自身发展,对于提高教师培训的效率都是很有必要的。下面从语言能力、语言学基础理论、二语习得与语言教学法、跨文化交际常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运用以及师德修养等方面谈一谈这个问题。虽然成为一个优秀的中小学英语教师需要的素质还不止这些,这里谈到的几点可以看作是一些最基本的前提。



一、英汉语语言技能修养



首先是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英语课程标准对小学毕业生的要求是至少达到二级,那么小学英语教师自身的语言水平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比这个二级要求再低。也许有人会觉得强调这一点有些多余:小学英语教师怎么可能达不到小学英语毕业要求的水平呢?可是,如果真的拿课程标准的要求来逐项考核目前在岗的英语教师,也许结果不一定如想象得那么乐观。从课改以来笔者参加过的一些小学教师培训情况看,目前的小学英语教师队伍构成中,转岗和兼课教师占相当大的比例,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小学英语教师队伍,无论从学历水平还是语言能力,恐怕离对小学英语教师的基本语言要求都还有相当大的距离。许多教师的语音很成问题,说和写的能力也普遍需要加强。对于刚刚开始学外语的小学生来说,先入为主的印象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影响很大,尤其是语音语调和对一种外语的基本认知。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首先能做好。现在很多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上不去,可能不是“不会教”的问题,而是自身的知识积累就很欠缺,是“没啥可教”的问题。用大家熟悉的一个比喻来说,就是教师的“桶里水不够”,而不是“不会倒”。因此,在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时,对教师进行课标理念、教学法、教学技术等培训的同时,非常有必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帮助小学英语教师把英语语言水平提高到起码的底线。语言素养非一日之功,教师也应该利用一切机会,逐步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此外需要强调的是,汉语修养也不可忽视。虽然英语教师教的是英语,即使有能力全英语授课,良好的汉语的表达能力也应该是英语教师必不可少的素养。况且,从目前情况看,要求小学英语全英语授课,在多数地区还不现实。



二、普通语言学理论修养



这是更进一步的要求。语言学基本理论的修养可以帮助教师在更大的背景上理解和认识英语语言,增强教学中的自觉性。使教师教学中不但知道该怎么做,还知道为什么那么做。当然,要求中小学英语教师全面系统地掌握语言学理论是不现实的,也没有必要;但至少应该帮助他们了解一些最基本的和对教学有直接帮助的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常识。比如语言的本质和属性,语言的发展与变化,世界语言的简单类型分类和亲属分类,语言结构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语言的对比,语言的精确与模糊,语言和言语,语境对言语意义的影响,语用学常识,以及语言的内部结构(包括语音学知识,词汇学知识,语义学知识,句法学知识和语篇结构知识)等。虽然这些知识不属于中小学英语教学的直接内容,但是对这些问题是不是有一些基本的认识和了解会直接影响到教师对英语语言和对英语教学的认识,因此也会直接影响到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和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然而,眼下适合中小学英语教师自修语言学的文献资料很不容易找到,如果能组织编写一些内容通俗、形式简明的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读本,对提高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效果应该会有帮助。



三、跨文化交际知识与文化修养



语言从来就不可能离开文化,离开了文化的语言教学往往既不能深入又没效率。教英语当然离不开英语文化。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习者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单靠语音、词汇、语法、句子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学习了解语言形式之外的更丰富的文化内容。跨文化交际知识、语用意识、文化敏感性是英语教学由“死”到“活”的桥梁。我们知道,任何两种语言中看似对等的东西实际上很少有完全对等的。举最简单的例子,比如一个词什么意思,一句话什么时候能说什么时候不能说,对谁能说对谁不能说,这里面都大有讲究。不是英语的brother就是汉语的“弟弟”,英语的Good morning!就是汉语的“早上好!”。因此,英语教师应该具备跨文化意识,并且在教学中时时向学生渗透这种意识。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英语课堂教学更有效,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敏感,为以后的英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里也需要特别指出,英语教学中的文化不仅包括英美文化,更应该包括中国的文化, 无论从教师的自身修养,还是从英语教学的需要来说,基本的中国文化修养都是中小学英语教师的必修课。



四、二语习得与教学法修养



如果说前面的三点主要是帮助中小学英语教师把握英语教学“教什么”的问题,那么第二语言习得知识和教学法修养则是为了帮助教师解决“怎么教更好”的问题。要成为一个比较合格的英语教师,除了自身的语言文化修养之外,教师还需要了解熟悉第二语言学习的基本理论和一般规律,了解历史上影响较大的一些外语教学法流派,包括语音教学、词汇教学和句法结构教学的常用方法以及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常用技巧。要了解这些教学流派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理论基础和当时特定的语言教学需要,这样便于理解把握各种语言教学流派的长处和局限性。在吸收借鉴的时候也更有依据。在此基础上,教师才能再结合教学实践,摸索出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形成一些有效的教学技巧。有了这些理论指导,在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时就会有更多的根据,安排教学步骤设计教学活动时也会更灵活多样。



需要注意的是,二语习得理论和目前常提到的教学法如听说法、交际教学法、任务法等,多数都是从西方引介到国内英语教学中来的,这就有一个理论与实践的结和本土化的问题。实际上,根本不会存在普遍适用的“最先进的教学法”或者什么“外语教学的最优模式”。无论什么教学法都会有它的适用环境和对象,也都会有其局限性。对于教学法理论,特别是国外的理论,要学习要引进,更要思考要辨别。谈到教学法的改进,人们很容易自觉不自觉地陷入“赶时髦”的怪圈,比如认为新的教学法就是先进的,就是好的;认为传统的就是过时的,就是落后的。这是一种很不理性的认识。理性的态度应该是在了解熟悉各种理论方法的基础上,具体分析当地的教学实际,包括教师本身的条件、教学环境、课时、教材、学生的接受能力和需求等,对各种方法进行筛选和合理吸收,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尝试、不断调整,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策略和风格。



五、教育学与心理学修养



教学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教师不可能一厢情愿地安排和实施自己的教学计划。要达成教学目标,教师的努力最终还必须通过学生来实现,只有学生“爱学”又“会学”,教师的“教”才有效。这就要求教师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和技能,这样就等于掌握了一种与学生沟通的有效工具。比如要让学生“爱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从多个侧面入手,让学生喜欢英语老师、激发动机和内驱力、引起注意、培养和保持兴趣、正确运用批评与表扬、保护学生自尊心、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特征因材施教等等。再如,要解决让学生“会学”的问题,教师需要针对学生认知发展水平进行学习策略的指导,合理分配注意、利用遗忘规律安排复习、形象思维的运用、多感官的刺激等等。这些都依赖教育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学习心理学和语言心理学的知识。比如儿童发展心理学知识有助于教师了解各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特征,包括记忆、注意、兴趣、爱好、动机水平、意志品质、创新能力、伙伴关系、个性特征与家长的关系等。这些又是指导中小学英语教学中一些具体问题的重要根据。比如小学语音教学中教不教音标,什么时候以怎么样的方式教,什么时候开始要求写,语法讲不讲,讲到什么程度等等具体问题,都需要有教育学心理学的依据。



教育学心理学素养不仅在微观的技术层面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提供支持,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原则有深层的影响。它实际上是上面所谈到的教学方法和技巧的理论基础,帮助解决“为什么这么教”的问题。另外,与其他学科的教师一样,中小学英语教师在教书之外同样肩负着育人的重任,如果没有一定的教育学和心理学修养,恐怕很难胜任这一工作。而且,这一修养也有利于教师更客观地了解自己,提高反思能力,有利于“教学相长”和教师自身的“终身学习”和发展。



六、人格魅力与师德修养



以上谈了教师的“能教”和“会教”的问题,最后谈“德”的问题。“德者,才之帅也”,没有师德,教师的“能教”和“会教”之“才”便没有了“帅”,教师的其他修养也就因此失去了灵魂。教师劳动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他对被教育者施加的任何影响都不可避免地伴随着某种情感因素,师生的交流是灵魂与灵魂的交流,“真教育是心心相应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的深处”(陶行知)。作为一种精神生产,教师的劳动对学生的影响往往是自然的,不易察觉的。教师的品德和智慧、教师的综合文化素养具有巨大的教育价值。师德修养是所有修养的第一前提,在各个层次的教师培训中都应该占有重要的位置。然而目前的教师培训重视技术层面的东西更多,对师德修养似乎有所忽视。对此也曾有人疾呼:教师培训所注重的不应该是一招一式,不应该是教学的技能、教学的模式,而主要应该是教育的理想、教育的信念、教育的境界、教育的追求,是不断地去唤醒、激活和弘扬存在与每个教师心中的“教育智慧”。



师德修养的内涵丰富而深远,难以简单地言说,这里只举其一二。(1)高尚的品德。没有崇高的品德就不可能有吸引学生的人格魅力,即使专业知识和能力很高,也不足成为优秀教师。健康的身心,积极的人生态度,是教师品德的基础。有调查显示,目前中小学教师队伍中有各种心理问题的比例之大已经到了令人担忧的程度[1]。这一方面需要全社会对教师和教育事业更多的支持和关注,另一方面也需要教师自觉地学习和锻炼,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和精神境界。(2)永恒的爱心。“爱是一切教育的起点”,关爱每个学生是对教师的起码要求。陶行知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但是,实际教学实践中,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遵循这一原则并不容易。“赏识教育”和“理解教育”引起的巨大反响,正能说明社会对爱的教育的企盼。(3)严谨与敬业。学生对教师不是“听其言而信其道”而是“观其行而亲其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效仿的榜样,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严谨的教师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只有敬业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责任心的学生。(4)开放的心态与创新的意识。知识和信息时代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跟上时代的发展。脑筋僵化、知识陈旧的教师不可能抓住学生的心。“教学相长”不是教师被学生的需要逼着学习,而是教师自主学习。终身学习不仅是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对每个教师的要求。



六个方面虽然是分开来陈说的,教师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阶段性地学习和训练。但实际上它们在教学实践中起作用的时候是综合在一起的,在教师的能力结构中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六个方面都很重要,其中语言能力是基础,而师德是其他所有修养的灵魂。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与语文数学教师相比英语教师的整体素质更急需提高,诸如英语师范教育课程内容的更新和培养模式的优化,在岗英语教师培训的内容形式和保障机制,简洁而针对性强的教师培训资源的开发等等问题,还需要更细致的研究。在这种情况下,在岗教师积极培养和提高自主学习、自觉反思的意识和能力就可能成为及时的补偿.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1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6-15 12:4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初中英语教学论文选

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低效现象分析及解决策略



党山镇中  汪文忠











合作学习是学生通过分组合作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互助性学习方式。它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应用于教学之中,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和互动为基本特征。合作学习在我国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对合作学习的认识、组织、操作不当,使得合作学习表面化、形式化,而未达到预期的效果,且存在着一些低效现象。这些现象值得大家的关注,为此,笔者就这些现象进行反思,并提出解决策略。



一、英语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低效现象



通过观察和教学实践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还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仍存在一些“合而不作” ﹑“合而滥作”的低效现象:



1.课堂出现冷场现象,学生合作不主动



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有时会发现教室里鸦雀无声。小组成员接到合作学习任务后不商量、不讨论。要么自己埋头单干,要么若无其事地做与之无关的事,并没有真正参与到讨论与合作中来,使合作流于形式。



2.学生层次不同,学习合作参与度不均衡



通过观察,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大大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并能发挥出更多自主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但优等生参与自由发言和小组汇报的次数明显多于学习困难的学生。



3.分组活动时间有限,学生合作不充分



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往往是学生才开始合作的几分钟,刚进入状态,或是个别小组先完成了,教师就急着让各小组汇报成果,然后匆匆结束进入下一环节,把合作学习变成走过场。



4.角色分工不到位,各组成员分工不到位



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经常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很少考虑每个成员的学习能力、性别等个体差异的均衡搭配;而且,成员内分工不到位,各人担当的角色比较固定,往往由成绩较好的学生担任代表发言,而忽视了表达能力较差学生的锻炼机会。合作学习时,不少同学在小组活动中无所事事,或做与小组活动无关的事情,学习成绩好的自然成了各组名副其实的代言人,而学习困难和性格内向的学生则只是其陪衬。



5.教师思维固定化,扼杀学生思想火花



在实际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充当了不恰当的角色。教师不是一个引导者而成了控制者。教师只是在按照既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把学生往事先设计好了的教学框架里赶。这样教师就缺乏一种根据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来灵活处理的能力,很多时候教师反而成了学生思想火花的扼杀者。



6.教师评价不全面



有的教师在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往往只重视对小组整体的评价而忽视对个体的评价,只重视对合作成果的评价,而忽视对合作过程的评价等。



二、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现象原因分析



(一)学生方面



1.学生准备不充分



问题一出现,有的同学在没有认真读书,深入思考的情况下,就开始小组讨论。他们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匆忙展开讨论,要么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随从,对小组内的不同见解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同或反对,也无法做到吸取有效的内容修正自我观点。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但解决不了疑难,反而在无意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有悖于合作学习之真谛。



2.学生参与面不广, 配合不积极



有的学生性格内向,习惯于讲座式课堂教学,不善于在人前发表意见,多数时候在合作中沉默不语。有的学生由于基础薄弱,想参与活动却又力不从心;有的同学基础较好,但不善于争取机会。还有部分学生只顾自己思考,小组成员间缺乏必要的交流,有的甚至不知道怎样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互动,活动基本上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这样小组成员间就不具备合作的心向和倾向性,他们之间没有真正的讨论和合作,也就不可能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使合作仅仅流于形式,而达不到预期效果。



3.学生不敢大胆地表现自己



有的学生有自我否定,消极自卑,害怕失败的心理。这种心理会抑制小组中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交往行为,使他不能轻松大胆地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中去,小组互动合作学习也就因一方的被动而失去应有的活力。这种因心理障碍制约学习活动的现象,尤其是在以口头交际形式出现的合作学习中表现明显。为此我们应尽可能为学生,尤其是基础较差,经常失败的学生创造更多的成功机会,同时要善于发现他们的进步,并及时给予鼓励,使他感受到成功的乐趣,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当学生失败而处于情绪低谷时,我们要及时对他们进行开导,鼓励他们在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培养他们乐观,豁达地承受挫折与失败的能力。



(二)教师方面



1.教师布置的问题挑战性不够



有的教师为了让学生能有广泛的参与,不管问题合适与否,难易如何,都要学生合作讨论,似乎只有让学生合作讨论,才能解决问题。一些没有思维容量,甚至是一些根本就不屑一论的问题充斥其中,学生没有参与讨论的兴趣,教学时间大量浪费,教学效率事倍功半,学习效果达也不到预期目标。这样单一方式的刺激,学生会逐渐感到厌倦。



2.教师布置任务时不够清楚



小组合作学习前,有的教师缺乏必要的讲述,任务布置过于简单,学生没有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步骤,学生不理解将学习什么,怎样学习,这样无法帮助学生迅速、准确地把未知信息与已有的认知经验联系起来。



3.老师在学生角色分配上指导不够



教师在进行合作学习分组时,往往随意性大,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各小组成员学习能力、性格等个性差异,使小组成员不能均衡搭配、分工不明或角色落实不到位,往往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成了各小组名符其实的常任报告员,形成小组活动被一二个“积极分子”垄断,而其他学生陪坐的局面。而教师怕影响教学效果,拖延时间,也不敢过分地让学习困难学生充当报告员,使他们的能力得不到全面发展。这样在合作学习时,学优生由于具备了合作交流的条件和要求,往往成为小组内最活跃的一分子,他们的潜能得到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学优生在小组中处于主宰地位,承担了主要的职责。而一些学困生因为基础薄弱,参与性、主动性欠缺,思维的敏捷性和深刻性稍逊,往往总是落后优等生半步,学困生则处于从属或忽略地位,他们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



4.教师时间的掌控不够科学



教师有时在组织小组合作活动时,因为教学内容多,任务重,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不敢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讨论时间,等个别小组展示了自己的成果,就匆匆结束任务,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致使许多问题的讨论仅仅停留在表层理解,或缺乏深度,或要求过高,学生根本无法完成所布置的任务,只好被动接受别人和教师的观点和看法。长此以往,学生对合作学习就容易失去兴趣。



5.教师评价不够全面



教师在对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要以小组团体的成绩作为评价基础,但在教学时往往把评价和奖励过多地集中在小组整体上,从而忽略了对个体的评价和奖励。而小组合作只是一种教学形式,它最终是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服务的。如果教师在评价互动学习时,不把小组评价和个体评价紧密地结合,势必会影响到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三、对合作中低效现象的解决策略



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一些问题是正常的,但关键在于怎样通过教师和学生双方的努力解决这些问题。



(一)学生方面



1.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



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增强学生小组互动学习的积极性。小组互动学习首先要求学生要有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要理解集体协作的重要作用,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平时就要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小组互动学习中要做到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对方;不同见解,要等对方说完,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对对方的精彩见解和独立观点,要通过表扬、鼓励形式,达到相互支持;碰到困难和分歧较大之处,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建设性地解决问题,并在小组互动学习中乐于与他人合作,愿意与他人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当然这种合作意识是不可能一朝一夕习得的,要有意识的长期培养,潜移默化。



2.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技能



  现阶段,我国的中学生中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比较缺乏合作意识,容易形成“自我中心”的思想,不善于与人交流,缺乏竞争、协作意识,因此必须培养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搜集资料的能力。(2)分析、讨论问题的能力。(3)竞争合作的能力。培养他们学会收集资料、学会讨论问题、学会表达观点、学会竞争合作等各种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互相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使他们逐步体验到通过合作学习不但可以提高每个人的能力,而且可以解决很多人解决不了的问题,从而对合作学习产生认同感。最后,要加强合作学习的氛围建设,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创设既合作又竞争的环境,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两大类因素在发生着作用。一类被称作“智力”因素 ,它包括一个人的记忆、思维、想象能力等;另一类被称作“非智力”因素,它是指一个人的情感、兴趣、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发展的好,智力因素才能够得到更好的发挥,非智力因素是提高学生智力与学习效果的关键,是引导学生学习动力的源泉。著名的教育家赞可夫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其高效作用。”所以要想提高英语课堂效率,向40分钟要质量,并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激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关键。



3.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使学生轻松大胆地全身心投入小组互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培育学生乐观、自信、豁达的心境。小组互动学习的最大敌人是学生的自我否定,消极自卑,害怕失败的心理。这种心理会抑制小组中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交往行为,使他不能轻松大胆地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中去,小组互动合作学习也就因一方的被动而失去应有的活力。这种因心理障碍制约学习活动的现象,尤其是在以口头交际形式出现的合作学习中表现明显。为此我们应尽可能为学生,尤其是基础较差,经常失败的学生创造更多的成功机会,同时要善于发现他们的进步,并及时给予鼓励,使他感受到成功的乐趣,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当学生失败而处于情绪低谷时,要及时对他们进行开导,鼓励他们在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培养他们乐观,豁达地承受挫折与失败的能力。要注意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消除学生的消极、自私、依赖等不良的心理,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拥有健康的心理,从而促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二)教师方面



1.创造愉快的学习氛围



中学阶段是一个充满好奇、喜欢探索的年龄段,学生对周围的一切充满兴趣,这种兴趣象催化剂一样促使他们去观察、去实践、去思考。但是他们毕竟年龄小,阅历浅,还不能完全明白英语学习的目的,如果仅凭兴趣,而不去解决他们在学习中所遇到的实际困难,他们的兴趣将会随着难度的加大,知识水平的加深而丧失殆尽。此时教师的主导作用甚为重要,教师要引导他们,给他们创造出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使他们以愉快的心境去获得知识。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导演,他不但要讲清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还要使学生理解英语知识。同时教师又是演员,他要不断积极创设条件和环境,使学生们在这种氛围中产生想用英语去思维、表达的愿望和乐趣。教师一定要利用好教与学的关系,它不仅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它同时也是教师与学生以一定教学内容为媒介进行思想和感情交流的过程,它直接影响着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师要用自己真挚的爱心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课堂上,教师的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句话都能传递对学生的鼓励、信任和尊重,从而学生也体会到了温暖,得到了勇气,于是他们敢于开口、敢于表达了,他更有信心进行下一步的学习了。



2.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中学生处于活泼、好动、喜欢变换的年龄期,再好的教学方法和形式,若天天仅仅是单调重复,学生对其兴趣也会慢慢减退,所以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师必须具有独创性。”实践证明,创造性是教学艺术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学最忌死搬教条和模式化。要想引起学生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每节课都应有创新和提高,那些毫无新意、毫无创造、常年机械重复教材内容的教法,只能使学生昏昏欲睡,兴趣索然,更不用说去培养创造型的人才了。那么在英语课堂上如何通过自己的教学魅力来开发、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被兴趣激发而突破课本的约束,涉取更广博的知识呢?课堂像舞台,为了吸引学生,教师必须通过自己生动的表演,渲染教学气氛,创造教学情境,丰富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讲台上,教师通过自已的人格魅力、语言魅力及其高超的教学艺术给学生创造出了一个引人入胜的学习情境,从而有效地激励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情感和意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正是所谓“以情传理,情理交融”的情境。在课堂上教师可借助设问法、角色表演法、竟赛法、游戏法等多种形式,给学生创造一个充满激情、妙趣横生的情境。学生一但有了激情,他们会把繁重的学习任务当成一种乐趣,内心感到由衷的高兴,他们就会带着好奇心去求知,从而激发了他们英语学习的兴趣,增强了他们学英语的信心。总之,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是提高英语课堂效率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



3.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因人施教,充分发挥其“主人翁”精神。教师要想让每个学生都以最大兴趣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一堂课中,关键要看该堂课的教学设计。



教师必须有游刃有余地驾驭教材、深入浅出地讲解教材的能力,同时又能恰当地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对课本的知识精心加工,给每个学生定位,设计出不同层次学生参入的情景,调动起每个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让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表现自己,帮助其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对成绩较差的学生,应肯定其优点和长处,帮助其分析落后的原因,提出改进的方法,对他们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从而消除其畏难情绪和厌学心理,有意识地让差生多开口,多表现,使其具有成功的喜悦。



4.提高自身素质



更新观念,增强对合作学习的认识。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是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既要改变学生学习英语的方式,又要调整评价的方式、手段和内容。有些教师还没有转变观念,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该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或方式,没有体现探究性和合作性等新理念,小组合作学习知识只是走过场,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才能搞好小组合作学习。增强教师对合作学习的科学认识,必须防止教师对合作学习认识简单化、片面化:(1)对小组合作学习过程认识的片面化,认为小组合作就是小组讨论,只强调学生座位排法与讨论形式,而忽视了合作学习内容的选择,教师课前准备、科学分组、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分工合作以及最终教师的全面评价等;(2) 对合作小组应用范围认识的片面化,认为小组合作只应用于对话型课文的教学;(3)对合作学习组织形式认识的片面化,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小组合作讨论或角色扮演;(4) 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是万能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这种舶来品,一经课改风潮的推波助澜,教师们自然趋之若鹜,认为任何时候、任何内容都可以采用合作学习;(5)认为合作学习会加大学生的“贫富差距”,认为合作学习会导致“差的更差”“优的更优”,会与“全面提高”背道而驰,所以不敢组织合作学习。



提高开展合作学习的技能。学习小组的组建是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小组成员的构成往往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和临时性,教师对成员组成缺乏统筹考虑,没有把成绩档次不同的学生分配到不同的小组,有时甚至让学生自己组成合作小组。这就往往导致好的学生集中在一块,差的集中在另一块,由此形成了合作小组之间的水平差距,使小组之间缺乏横向比较的公正性。



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的组成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这样既可以增加小组成员的多样性,同时又可以增加小组间的可竞争性。小组合作一般以4 至6 人为宜。要实现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应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出发。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在性别、个性特征、才能倾向、学习水平、家庭背景、社会背景等方面有着合理的差异,以便学习时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使各个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以确保全班各小组展开公平的竞争。在对一个新的班级进行分组之前,我通常进行一次“学习小组分组”的调查。如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8-6-15 12:4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初中英语教学论文选

学习小组分组调查表
1.你希望的小组人数是:        A. 2        B. 4—6          C. 8—10
2.你希望的位置形式是:        A.马蹄形    B. 圆桌型        C. 传统型(二人并坐)
3.你希望的组合方式是:        A.自由组合   B. 由老师安排   C. 随机组合
4.你希望的活动形式是:        A.结对活动   B. 小组活动     C. 全班活动
5.你希望你的组员与你的水平    A.相当      B. 稍逊      C. 略强     D. 无所谓


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倾向于选择4—6 位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同学进行小组活动;同时也发现很多同学喜欢自由组合。但在老师讲清楚小组活动的意义和目的后,同学们对由老师安排具体的组员表示赞同。


明确责任分工。明确的责任分工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不可缺少的要素。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各小组应有明确、具体的任务,应有合作学习的目标,并明白各自应该承担的角色,掌握各自所分配的任务,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设置合作学习小组长和异质分组是为了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在角色分配中,每个小组可以民主推选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组长,可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定为每组的副组长,以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迅速地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我们可以通过分发表格,使每位组员清楚自己的任务,并努力使本组的活动获得好评。



但是,小组中的角色又不是永远固定的,角色可以而且应该经常轮换,这样小组成员有机会担任不同的角色,明白各个角色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以此增强合作意识和责任感。同时,各小组成员应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发展为一个整合的群体。如果合作小组的成员搭配得不合理,学生就难以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来;如果小组成员间缺少配合,那么小组合作学习也难以顺利进行。所以,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密切合作,帮助小组其他成员共同达到预期的合作学习目标。小组应该确立共同的学习目标,且这个目标应成为小组成员共同努力的方向。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实现小组的共同目标,而且还要理解这一共同目标,在认识上达成一致,最终把共同的目标转化为小组合作成员的内在需要和自觉的行动。
加强引导、调控。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引导和宏观把握是小组合作达到有效成果的有力保证。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应进行理性的设计,不能是面对授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临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因为这样学习,场面虽然看起来很热闹,但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养成,合作能力的提高却没有多大的促进作用。要实现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必须承担好学习鼓励者和引导者这一角色。


设计合理的问题。教师设计的合作学习的问题在难度适中的基础上,应有一定的挑战性。如前所述,问题不能太难,不能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更不能简单化,从而抹煞学生合作的兴趣,致使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小组合作学习问题的难度应该以不脱离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不超越学生当前的认识能力为标准。要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必须要对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有一个总体的设计,并事先让学生知道小组合作学习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去搜集资料,提前思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之前就对问题有了一定的思考和准备,以实现合作过程中的充分性和深入性。


进行适时有效的管理。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应进行适时有效的管理。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仔细观察各小组成员的合作情况,并及时发现小组合作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采取一定的调控措施。教师的学习促进者角色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在合作学习的组织方面,制止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话语霸权,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努力使合作成员的表达机会均等;(2)在面对具有不同意见的问题时,教师应让合作学习者学会倾听,赞成什么反对什么,都要言之有理。要在听取其他小组合作成员论点论据的基础上进行有的放矢的争论,并在吸收小组合作成员已有认识的基础上来认识问题、分析问题;(3)在合作学习的方法方面,教师应要求小组成员了解小组合作问题的背景,并要求学生对小组合作的问题有一个预先的准备,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来回走动,主动发现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并给予适当的点拨,使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更深刻地理解为什么这样,为什么不那样。


及时评价小组合作成果。教师对小组合作成果应及时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肯定。小组合作学习注重小组合作成员间意见的交流,鼓励学生求异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目前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不应以一个终极决定者的身份出现,更不能以自己认为唯一正确的答案来评定小组合作学习所得出来的各种不同的结论,否则就会抹杀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久而久之,甚至会逐渐遏制学生的开放型思维。


另外,在每次交流结束时,教师在评价学习结果的同时,还可以有意识地评价小组间合作的能力。以此经常提示、强化,使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合作,使他们真正懂得:并非只有聪明人才能成功,而是能吸取别人意见、会与他人合作的人才能成功。


  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是基于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在合作中必须发挥每个成员的最大潜力,同时达到整体目标和个人目标的实现。我们应该确立一种促进学生做出个人努力并且小组内成员互助合作的良性制约机制,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对小组集体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关注合作学习的过程,使他们认识到合作学习的价值和意义。


评价机制可以包括以下几类:


要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自评。要求各小组定期评价共同学习的情况,检查小组学习情况和功能发挥的程度,以便学生了解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自觉弥补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缺陷和不足,让他们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合作学习的方式。


要评价各组的学习行为和效果。以各组学生的自主学习、参与程度、团结合作、完成任务、学习效果等指标进行总体考察,注重小组成员参与合作的过程,体现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让学生认识到小组合作成员是一个学习的共同体,只有每个成员的共同参与才是合作学习所要实现的目标。


教师对小组合作的引导和调控。教师应该在对小组合作的引导和调控中进一步反思自己的教学组织能力,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以保证在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的同时,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团队合作,提高学生自我表现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自尊心以及一定的社交能力。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在小组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分析和判断,从而反思和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组织形式的优势和价值。


以下是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的自评和互评表。可以定期进行评价,如在学完每单元后;也可不定期进行,如完成某一个教学任务后。当然,自评、互评表还可以结合教学实际和具体目标,设计得更详尽。


小组活动自评表

你在你们组的合作学习过程中:
·你对老师的任务布置:                A.清楚   B.模糊   C.一无所知
·老师布置教学任务后,你的参与态度是:A.积极   B.模糊   C.一无所知
·在小组活动中,你出的点子:          A.新颖   B.一般   C.不好
·在小组活动中,你对自己最满意的方面是:                             
·在小组活动中,你对自己最不满意的方面是:                           
·通过小组活动,你最主要的收获是:                                   
你们学习小组:
·参与活动热情:A.高                B.一般            C.低
·组员反应:    A.思维活跃,反应快  B.一般            C.冷淡
·出的点子:    A.新颖有创意        B.普通            C.不好
·合作效果:    A.愉快有成就        B.基本能达成一致  C.完不成任务


小组合作学习正在成为教师重要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如何使它发挥出最大的功效,有赖于广大教师对课堂合作学习作更深一层的探讨、尝试和研究。只有教师对合作学习有了正确的认识,并对每一次活动设计做好精心准备,才能真正减少小组合作低效现象,提高教学效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8-6-15 12:4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初中英语教学论文选

英语课堂无效教学的调整和思考



党山镇中  汪文忠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途径,也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要渠道。其有效性是使教学目标落到实处,使教学过程民主化、科学化、互动化,使教学主题知识和能力得到提高。



在实际英语教学中,我们每个英语教师应不断地思考,教师的言语是否是多余的?教师的设置问题是否有效?教师的课堂教学及学生的学习是否达到最佳的效果?由此可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存在很多无效的或低效的教学行为。为此,教师应有意识地注意自己的教学行为,达到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效果,并应十分关注学生的知识水平的提高和能力的发展。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它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一、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



1.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英语课堂教学基本上还拘泥于教材所传递的信息.英语课堂教学基本上还拘泥于教材所传递的信息,而开放型的、能激发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和发散学生思维的课堂教学还比较少。在课堂教学中,有时缺乏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部分课时过于注重讲授,没有以精讲精练的要求正确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导致教与学不合拍,忽视对学生的基础、能力的关注。



(2)课堂教学不能针对学生的实际。课堂教学不能针对学生的实际,缺乏“备学生”、“备学案”这一必要环节;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仍然拘泥于教材,没有进行有效的取舍、组合、拓展、加深;课堂教学没有真正做到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点、难点的渗透,学生原有的知识不能得到及时、适时地活化;课堂密度要求不足,学生参与机会少、参与面小;课堂留给学生自疑、自悟、自学、自练、自得的时间十分有限。



(3)在课堂教学中依赖教学资料。在课堂教学中依赖教学资料,缺乏对资料的精选与整合,忽视教师自身对知识框架的主动构建,从而课堂教学缺乏对学生英语知识体系的方法指导和能力培养。



(4)课堂设计缺乏适当适时的教学评价。课堂设计缺乏适当适时的教学评价,课堂设计缺乏适当适时的教学评价,不能及时获悉学生在课堂上有没有收获、有多大收获等学情;课前设计“想教学生什么”,课堂反馈“学生学到什么”和课后反思“学生还想学什么”三个环节没有得到最大程度上的统一。



2.学生英语学习存在的问题



由于课堂教学中以上问题的存在,学生的英语学习出现了许多问题。



(1)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自信心和学习动力。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自信心和学习动力,在英语课堂上不积极参与,缺少主动发言的热情或根本不愿意发言;另外,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听新课时跟不上老师的节奏或不能理解教师相对较快的指示语。



(2)学生对英语课堂知识的掌握不实在、理解不全面。学生对英语课堂知识的掌握不实在、理解不全面,课外花的冤枉时间多;而大部分学生对书本知识不够重视,找不到英语学科复习的有效载体,不能有效地利用课本,适时地回归课本,英语复习缺乏系统性,英语学习缺乏主动性。



(3)部分学生缺少教师明确的指导。部分学生缺少教师明确的指导,在复习时缺乏系统安排和科学计划,或者学习和复习没有个性化特点, 导致学习效果不明显。



二、英语课堂教学提高有效性的对策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教师面临着许多有关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笔者认为,第一,当前要对课堂教学的无效、低效行为表现进行梳理;第二,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第三,从长远角度说,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提高;第四,从机制来说,发展性评价体系的构建,评价问题是最紧要的问题。



再如,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课堂如何才能共同有效学习?而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要面向全体不是让每个学生都获得一样的发展,要让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不要简单地把学生之间的差异看成是教学的问题,而是要把学生之间的差异看成是教学的资源,教学中要充分、合理、艺术地利用这一资源,使学生之间发生实质性的互动,这是实现教学增值,也是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保证。



那么,如何在有限的40分钟内既夯实双基,又培养能力,还能愉悦情感呢?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三个要素。在不同学科、不同课堂里,这三个方面整合的角度和切入点不同,要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有机整合。这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为考试而损害三者的和谐发展。知识点和技能要抓核心,有的知识点思维价值和情感价值比较丰富,这就需要挖深挖透。要根据知识的不同特点来整合思路。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提高有效性:



1.教师要有课堂效益意识



有效的媒体手段有助于课堂容量、密度和速度的提高。尤其是在复习课堂上适当地使用多媒体手段,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更能提高学生的参与面,短、频、快的大容量课堂节奏能有效地吸引并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从而最终提高学习的听课效益;其次,课堂效益意识还体现在教学的设计中要充分为学而教,以学生如何有效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标准来设计教学。课堂设计要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有助于他们有效内化知识与信息,复习过程中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教学中恰当地渗透中考的信息,拓宽教学内容。



2.英语课堂上教师应及时有效地获取学情反馈



有效地进行课前回顾,课堂小结等环节的落实。为了有效地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益,教师还可以制定科学的、操作性强的、激励性的英语学习效果评价制度,坚持对学生的听课、作业、笔记等方面进行跟踪,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复习状态与状况,以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做出针对性的调整。



3.注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切实抓好备课



教学备课要精,练习要精,作业要精。同时,我们要积极进行教学反思,由教师自己及时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教师要突破现行教材的局限性,在重点语法项目上有系统的强化训练。在句法上不能拘泥于传统的语法层面,要搜集材料,适当拓宽。



4.要强化分层次教学与辅导



通过分层次教学和辅导提升学生的成绩。从方法上,要抓住学生学习的薄弱点,区别不同情况,有针对性辅导。从策略上,加强学生实际问题的研究,做到缺什么、补什么,从对象上,要重点关注学科明显薄弱的学生,采用教师定学生、师生结对、辅导等有效形式使学生随时能得到教师的辅导和帮助,从而切实提高学生成绩。



三、英语课堂调整无效教学进行的思考



  “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是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教学的效益不在于教师而在于学生。因此,对英语课堂无效教学进行思考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的逻辑必要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教学是在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中进行的。



面对实际教学,只有不断的反思才能更有效地教学,有效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一相情愿,教师话语的霸权,往往会造成课堂的无效教学。比如,在课堂上,教师独享课堂权力资源;学生无法发出真实的声音,只是倾听教师的“独白”,紧跟教师话语节奏,捕捉教师情绪,记录教师的话语,接受教师的提问和评判。这就要求教师话语权的回归:



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即人本观、民主观、主体观、价值观。转变培训观念,转换话语模式,即转变培训模式;创设交流和沟通的平台;鼓励教师自我构建话语。与教材对话,追寻话语权,即要善于用“教材”教;以教材为蓝本,重新设计教案。转变话语格局,拒绝话语霸权,即改变课堂权力结构;改变教学方式;转变教师角色和功能。



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何谓"理念"?理念就是一个人具有的准备付诸行动的信念,它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行动。具体地说,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包括下列这些内容:



1.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



首先,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教学不是唱独脚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也就是说,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的发展是全人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如智育)或某一学科(如英语、数学等)的发展。教师千万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学科的价值,而且也不能仅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



2. 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



  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是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3. 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



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以便于检验教师的工作效益。但是,并不能简单地说量化就是好的、科学的。有效教学既要反对拒绝量化,又要反对过于量化。应该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



4. 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



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5. 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



所谓“策略”,就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具体地说,按教学活动的进程把教学分成准备、实施与评价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系列的策略。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的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做出决策,并不要求教师掌握每一项技能。



按照目标管理的教学流程,有效的教学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教学的准备、教学的实施和教学的评价,并据此来划分教师在处理每一阶段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为此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建有效的学习氛围



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可以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情感状态,使学生主动而愉快地学习。



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这需要教师在主观上作积极的努力。教师要做学生的贴心人,要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关心他们的学习、身心健康,体谅他们学习英语的难处,尊重学生的思想,善于激励他们。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所面对的学生的英语程度参差不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想,不要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尤其是对差生,教师的态度尤其要慎重,不能放弃对他们的努力。教师要努力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加以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给他们介绍一些学习方法的书,并教他们一些改善大脑记忆力的锻炼方法;对于作业出现较多的错误,不是简单用红笔打“×”,一概否定,而是把正确的部分划出来,写上“good point”或“good sentence”之类的表扬话,使他们感到还有希望,从而保持学习的积极性。还要经常让他们有表现的机会,哪怕是点滴的进步都要加以表扬,学生并不是单纯地追求表扬,他们会把老师的表扬看成是对自己的关注和重视,从而激发继续向上的动力。师生间的融洽关系使学生感觉到课堂气氛轻松,表现出愿意配合老师的教学,使教与学的活动得到良好开展,从而创建出有效性的学习氛围。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有效的主动学习



要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光讲大道理、明确学习目的是不够的。兴趣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内部动力,是学生积极认识事物,积极参与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兴趣越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越高,掌握知识就越快。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运用恰当有趣的例子,活跃课堂气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添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地将注意集中到授课内容,以便更好地掌握这些内容。要让学生学得好,学得生动有趣,作为教师,就必须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让学生对课堂感兴趣。学生一旦对英语感兴趣,就会乐于接受它,变“苦学”为“乐学。”英语作为一门外语,不同于其他学科,学生很难象学汉语一样轻松自如地掌握。所以,要求学生在课堂中要高度地集中注意力。如何能一上课就将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外语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在课堂上保持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只有生动,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活泼,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一切方法,只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都应该采用。但又必须根据课堂上学生的知识反馈和思维活动情况灵活选择教法,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不但要注意知识的讲授,更要密切注意学生的思维进展情况。



培养学习兴趣是导致学生热爱这门学科的途径,而好的教学方法又是激发兴趣的重要因素。教无趣,必不乐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来自教师的主观努力。作为教师,要通过不断的观察和总结,把培养学习兴趣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



(3)尊重学生的实际水平,保证有效的知识掌握



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是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那么,我们就不能按照自己“教”的思路进行教学,而应按照学生“学”的规律进行教学。即:学生“应该怎样学”,我们就“应该怎样教”。所以,我们在教学设计时,要以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前提,教师设计的教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周密地考虑到学生存在“已有知识经验和思想方法基础”的事实。学生的这个基础与教材的编排顺序有关,但与学生自身的学习水平与生活环境关系更大。并根据这一特点来确定教法,力争达到教与学的统一。例如,怎样引出新知识、新句型,怎样用同学们熟悉的生活现象去解释一个概念,怎样创造情景,怎样归纳学过的知识等,都要切合学生的实际,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4)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有效的能力发展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从有效推动和促进中学生主体性实践活动入手,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能力,以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个性品质得到和谐发展的、德育智育潜能得到有效激发的符合素质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的课堂教学实践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主实践、自我发展,提出问题,在教师引领下解决问题;提倡课堂的民主性,充分地尊重学生,教师成为课堂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提倡教学的开放性,开放教学形式,开放教学场地,尤其是开放学生的活动与思维空间,开放对学生的素质培养的思路,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倡教学的综合性,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生活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注意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在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予以高度的关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紧紧抓住“善导”、“激趣”、“引思”、“精讲”这四项教学要素,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教师要把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生的“学”为重心。教师要注重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协调与统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把研究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着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自主去探索,自己去发展,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反复法,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真正达到让学生“自求得之”的目的。以此提高学习效率。



(5)合理运用小组合作,增强有效的教学参与



新课程倡导“面对学生全体,全面进行教学”的教学理念,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班额普遍较大,无法兼顾全体,大部分学生因此而无法得到语言实践的机会。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利用积极因素,避免或消除消极因素,采用更适合于学习者语言发展的课堂教学方法,是英语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8-6-15 12:4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初中英语教学论文选

对课后反思的几点看法



党山中学  汪文忠



许多教师对如何撰写教案中的课后反思深感困惑。经过一段时间的操作运行,我们发现现行的教学反思的文本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是思路发散,教师们的反思没有集中的关注点,所以使得问题的收集显得零散无序,教学流程的设计对教师的操作所起作用不明显等等。在书写教学反思的时候,教师们感到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所规定的格式也不利于教师的自我发挥。



课后反思应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如何来把握这个度,都成为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发现了这样的弊端以后,对现有文本做了及时的调整,即不设定具体的板块让教师们填写,而是建议大家从关注点、情境描述、情境分析、困惑反馈等几个方面进行反思,教师们可以自行设计或发挥,给大家留有充分的自主创造的空间。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对教案进行反思性教学设计,以此来浅谈自己对教案中课后反思的几点看法。



一、反思是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其专业素质方面不断成长并追求成熟的过程,是教师专业信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情意等方面不断更新、演进和完善的过程。促进教师的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已成为现代教育领域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成为各国大力发展的共识。时代向教育的挑战不是数量的扩展,原有教育的修补和完善,而是要求教育的重建,要求教师教育素质的提高。从国际教师教育的基本走向看,在职教师教育已逐渐摆明把教师作为一个被动接受者,以封闭的知识,单纯、模式化为内容的脱产进修,代之以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反思和校本培训为特点的在岗培训。其中“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正如考文德希德所言:“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思。他们事业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即使具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他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因此,反思对教师改进自己的工作有独特作用,是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反思性教学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思考与研究,对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地进行回顾,运用教学标准中的要求不断地检验自己,追求的是教学全过程的合理性。而这种合理性的涵盖量就很大,如教学计划中的目标设定是否合理,教学过程设计是否合理,目标达成是否合理等等。同时它研究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如何“学会学习”,即学习方式的改变,它更强调教师如何“学会教学”,即教学方式的改变,进一步理解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角色及行为的转变。新课程要求教师成为学者型教师,而学者型教师除了具有专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以及能力外,还应具有深厚的教育理论修养,广阔的教育前沿视野,敏感的教育问题意识,过硬的教育科研能力。教师不可奢望仅靠职前师范教育就可获得这些特征,而需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究,掌握科学研究的本领。反思性教学不是简单地回顾教学情况的教学,而是教学主体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足),根据解决问题的方案组织教学内容,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反思型教师在反思性教学的过程之后,他们不仅想知道自己教学的结果,而且要对结果及有关原因等进行反思,因此总是喜欢问“为什么”,这种追问的习惯,往往促使反思型教师增强问题意识和“解题”能力,所以它是一种千方百计追求“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



通过课程改革通识培训的学习,我们进一步明白了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而且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因为它会促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



二、通过课后反思形成自己的教学策略



1.  学会写反思日记或教学自传



教师要在一天结束后,写下自己的经验,如:教学的背景、效果,上课的具体感受,存在的问题,对课前预定目的和要求的实现程度,反思后的解决办法和设想,以及教育教学中的突发事件,自身价值观,道德观的悸动等,通过以上的对事实的客观叙述,分析积累,使问题得以解决,经验得以提炼和升华,缺陷之处得以完善,更好的为未来的教学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2.  从学生身上反思



通过我们学生的眼睛,就像学生观察我们一样来观察我们自己,可以让我们了解自己的行动和假定。通过反思学生帮助我们明确是否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目标、任务得以完成,是否使学生能够获得他们期望的意义。



3.  通过同事来反思



同事的反思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与同事的积极的有建设性的交流来看到自身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对同事的教育、教学进行观摩、深思而反观自己,及时调整和矫正自身的问题。



4.  通过科学理论的学习掌握来反思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掌握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使理论在实践中应用。对照反思自身的教学经验得以充实发展,澄清在实践中的困惑,把经验与理论探究结合起来,为解决现实的或未来的教学问题打下基础。



三、把反思性教学特征化



1.反思性教学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具有较强的创新性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为实践活动,反思性教学的反思不是经验性教师教学后简单回想一下自己的教学情况的反思,而是一种可重复实验的研究意义的反思。二是它用科学和人文统一的方式解决处于教学的决策和技术以及伦理等层面的教学主体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不足之处),千方百计追求“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这使得参与反思性教学的教师获得了创造性思考直至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机会。



2.反思性教学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动力



教学中教师之所以要反思,主要是为了改进教学,这实质上是向更合理的教学实践努力。许多反思性教学专家认为,反思性教学兴起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人们通常假定,反思在本质上是教学与师范教育的好的和合理的方面,而且教师越能反思,在某种意义上越是好的教师”。“当人们努力追求合理性,并确证观念与行动,以形成对现象的新的理解和欣赏时,就要激励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



3.反思性教学强调两个“学会”,是全面发展教师的过程



学会学习早已为人们熟悉,其含义也随人们的理解日趋丰富,不仅有技术的意义,而且有人格意义等。学会教学虽是新概念,但其含义与学会学习有类似之处,即要求教师把教学过程作为“学习教学”的过程,不仅学习教学的技术,还要学习教学伦理与道德知识,善于把自己的主体性主体间性融合起来。

4.反思性教学以增强教师的“道德感”为突破口



一般来说,缺乏道德感的教师,除非因教学上的失误迫于外界压力,否则不会自觉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在反思性教学理论家看来,对于大多数有合格师资的学校来说,要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师的道德感似乎比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与能力更为重要。而倡导反思,是增强教师责任感的有效途径之一。



四、从教学中着手反思



1.反思教学现状,发现问题



这方面可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五种:一是叙事法,参与教师(指参与反思性教学的教师,下同)向别人讲述自己教学的故事,在讲故事过程中发现自己教学的问题或请别人发现自己的问题。二是微型教学,观看自己教学的录像带,在专家或他人的帮助下发现自己的不足(这两种方法主要用于发现教师自己的教学缺陷)。三是观察实况,发现教学中需要改进之处。四是讨论。对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达成共识。五是文献检索,从学生作业、教学计划、教学理论文章等中发现问题(后三种方法主要用于发现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反思性教学小组要对参与教师或其他人发现的问题反复论证,以便准确地把握。这一过程,特别有利于增强参与教师发现问题的本领。



2.进行目的手段分析,提出假说



反思性教学的目的与要解决的教学问题的关系比较复杂。一方面,着手解决的问题不同,达到的目的可能两样。因此,在进行目的——手段分析之前,还需要进一步明确问题。教学中的问题可从三方面审视:一是真问题与假问题。所谓真问题即客观存在的有研究价值的且在当时情况下有可能解决的问题。相反,有一个必要条件不能满足的便是假问题。二是个别问题与普遍问题,个别问题是在相对小的范围如个别学校或个别教师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而普遍问题是在较大范围内存在的问题。三是感性问题与理性问题,感性问题是仅能把握其现象的问题,理性问题是能用概念描述并能揭示其实质的问题。一般来说,应当选择真问题而不是假问题,理性问题而不是感性问题(或者将选择的感性问题转达化为理性问题)。至于是选择个别问题还是普遍问题,这取于参与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的目的。另一方面,解决教学问题本身是一个目的,但反思性教学的整体目的远不止于此。因此,在明确问题后,还需要弄清通过解决问题进而实现的发展教师和学生的整体目的。明确后,用何种手段实现目的至为重要。在选择手段方面,“搜索树”是有效方法之一,即先设想若干促使问题由初始状态向目标状态转化的手段,再比较择优。设想手段可从三方面进行:一是自我假设(说),即教师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出的办法越多越好),并向反思性教学小组其他成员报告,让他们诊断。二是专家假设,即将有关的专家集中起来,就要解决的问题随意设想举措(类似头脑风暴法)。三是同行假设,即在较大范围内征求教师(也包括学生)的意见,从而确定手段。



3.制定教学计划,将假说具体化



反思性教学计划与操作性教学计划有一定的相似性,尤其在形式上。但反思性教学计划实质上是研究计划。因此客观存在与操作性教学计划有三个明显的区别:一是在教学要求(目标)上,操作性教学计划通常只有发展学生的要求。而反思性教学计划不仅有发展学生的要求,还有发展教师的要求与解决特定教学问题的要求。二是要将假说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即将前述解决教学问题的办法,尽可能地具体化,变成可操作的步骤,根据情况逐步落实到相应的教学阶段,使假说在全部教学过程中得到检验。三是反思性教学的过程是完整的研究过程,包括准备阶段(组建反思性教学小组、实验对象的选定、研究设施的购置等)、实施阶段(教学计划的制定、进行课堂教学、收集有关资料等)、成果物化阶段(统计处理惧到的资料、撰写研究报告或反思性文章等)、终结性反思阶段(反思全部过程与结果等)。



4.实施计划,进行教学



在反思性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按教学计划要求观察教学过程,收集证实或证伪假说的材料。



5.分析和处理材料,得出初步结论,写出反思性日记或论文、实验报告



这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反思性教学周期。经过若干次循环,教师学会从选题到验证假说以及形成研究结论的全过程,从而成为遇到教学问题能用科学方法解决的学者型教师。



教师的反思是一个促进自身专业发展,进而提高组织水平,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和手段,因此我们对教师的反思和专业成长必须有足够清醒的认识和足够果断的行动。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教育走向另一个大的发展。总之,对于反思性教学和教学反思的理论与实践,我们也经历了从陌生到初步了解的过程,当然,在实践与探讨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的困惑甚至盲点,但是,有我们对反思性教学和教学反思的正确认识与执着追求,相信它会大有用武之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8-6-15 12:4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初中英语教学论文选


《新目标英语》教学体会



党山镇中  汪文忠







体现全新教学理念和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初中英语新教材《新目标英语》诞生后,初中英语教学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但是不少教师刚开始都不适应新教材,觉得教材跟传统的教材不一样,教起来不顺手。这套教材在编排上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的内容提要进行必要的补充或删减,对教材的难度,编排顺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调整,下面笔者从三个角度来谈一下这半个学期的教学体会。



一、从教师的角度



教师在课堂外一定要下足功夫。英语《新目标》教材的内容十分丰富,每个单元的话题又非常接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因此可以预见的情景还远远不能满足课堂。我们在备课时,不仅要翻阅教师用书,还要利用教辅,精心设计课堂中的每一个步骤。如果没有课前的充分准备,决不敢贸然上新课。课前的时间不能少,而课后的更不能省。很多的巩固性作业都是开放性的,只有正确与否,没有唯一的标准,因此要求我们教师不仅仅要仔细批阅,还要做个别的交流。因此说,使用了新教材,课前课后还有课堂中,可以发挥的空间特别大。因为我们教师是在用教材,而不是简简单单地教教材。必须依据教材充分挖掘课本资源,《新目标英语》在要求教师转变自身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的同时,也要求学生转变传统的学习方法。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是英语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新目标英语》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要求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氛围中学会利用英语进行交际.因此,教师应该吃透教材,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结合各种教法的特点,创造性地组织教材,精心地、科学地构思教案的整体结构,认真推敲每一个教学细节,并巧妙地将相关学科知识引入教学,使静态教材内容变为具有探究性地研究问题,诱发学生探索。教师应深刻理解体会教材不同语言材料的内在联系,培养驾驭教材的能力,充分开发课本资源,依据教材内容有效地组织好教学,在课堂上创造浓厚的英语交际氛围。《新目标英语》每个单元都有pair work, group work 和games。同桌之间、小组之间互相交谈,互相讨论,既可以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使每个学生都处于一种相对放松的心理状态,不用担心出错,非常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为每个学生提供了一种“畅所欲言”、“言之有物”的难得机会,促使学生启用更多的思维方法,拓展更大的思维空间,获得更多的思维结果,培养更强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认真设计教案,下面以Unit 7 How much are these pants? 第三课(P43 )为例:



  1.学生分析



  (1)年龄特点:七年级学生大部分是处于13、14岁左右的学生,他们仍具有许多小学生的特性,同时又处于生理、心理高速发育时期——青春期。这时的学生渴望得到关心,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肯定;对学习抱着单纯的求趣心理,追求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容易感情用事。



(2)认知特点:中学生认知能力不断提高。认知的核心成分——思维能力逐渐成熟,抽象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有了较大发展;注意的稳定性较小学增强,但对呆板、枯燥、机械的教学和操练,学生容易因厌烦而分散精力;中学生的观察力、有意识记能力、有意想象能力也不断发展,思维的目的性、方向性更明确,认知系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都比小学生增强;中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情意、个性等形成较协调发展的局面,使心理的整体水平得到提高。



(3)已具有的语言知识和技能:会用big,small,long,short,black,blue等简单地描述事物;会用How much is it/ are they ? 询问价格;会用数词表达价格。



  (4)已具有的学习策略和能力: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根据需要进行预习;在学习中善于利用图画等非语言信息理解主题;能初步使用简单的学生英汉词典;积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主动向老师或同学请教;积极参与课内外英语学习活动,在课内外学习活动中能够用英语与他人交流;通过重复其他同学的词句来培养瞬间记忆和快速记忆的能力,用学过的词句描述事物的能力。



2.教材分析



(1)本课(P43)原处于该单元的第三课,设计先讲第四课后,再讲第三课。



(2)课前唱的英语歌和开展的价格竞猜活动,既是复习旧课,又是为本课的中心任务——购物,所需的句型做准备。



(3)教材把第四课置于第三课之后,是想让学生用归纳法学习数字,这样安排对于学生学习数词来说,效果很好;但是由于没有系统学习数字,部分学生在讨论价格时,感到有困难。因此本人决定先讲第四课,再讲第三课。本课话题与学生日常生话密切相关,中心任务是3a部分的购物话题;3b为看图画里的衣物练习3a部分的对话;第4部分为the memory game;本课有4个生词,均可放在语境中理解。文中有关物品价格的讨论是教育学生学会了解生活,珍惜生活,孝敬父母的好素材。



(4)对教材的处理步骤:第一,把3b部分的内容改成对实物价格的竞猜活动,这既复习了旧课,又操练了3b部分的内容;第二,把第4部分改为紧扣3b部分的活动:memory game(调整顺序);第三,讨论日常食品和日常用品的价格(增加),引导学生了解生活,孝敬父母;第四,让学生探究学习3a 部分的内容:如何购物;第五,全班同学分成男女两组为二位买卖者配音(增加的部分);第六,最后设计一个真实的购物任务:让学生给父母买一件小小的礼物(增加的部分)。



(5)本课将为第五课的3a部分的阅读和3b部分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教学目标



(1)掌握词汇:help,want,welcome,clerk;熟练掌握数词的用法;熟练掌握用big,small,long,short表达满意和不满意。



(2)掌握表达方法:能够运用Can I help you? Yes, pleases. I want a sweater. What color do you want? Here are you! How much is it? How much are they? I will take it. Thank you. You are welcome. 等进行购物。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和交际能力;同时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发展有效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瞬间记忆力;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调查、研究、分析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4.教学策略



  (1)采用交际法,学习语言目的就是为了交际,而且本节课的中心任务是购物,购物就必需与人交际。交际法是遵循学生按自然顺序习得语言的方法。交际法重视在实践运用中掌握语法,此种教法效果良好,是当代语言教学的一种重要教法;任务型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是让学生在完成一个或一系列真实的交际任务过程中,通过运用语言,达到掌握语言的目的。学生为了完成交际任务而学习、使用语言,学生有明确的学习动机,所以学习积极性较高,学习效果较好。



(2)本节课采用的辅助手段和预计达到的效果。辅助手段:多媒体。本节课预计达到的效果:能听懂与本课内容有关的话题;能读懂与本课难度相当的会话或短文;会用英语进行简单的购物和销售;熟练掌握数词的用法;同时了解常用物品的价格,家里每日每月的开支,父母的收入,懂得生活不易,从而珍惜生活,孝敬父母,努力学习。



(3)教师课前准备的材料:各种衣服、一双鞋、两双袜子和一顶帽子、衣物的价格标签、一个商店招牌:(Clothes Shop)、日常食品和用品表格A 和表格B。学生课前准备:同桌两个人之间,学生A调查水果、蔬菜、文具等的价格,学生B调查肉类、衣服等家庭常用物品的价格,并一起探究表格下面的问题;每组学生准备一个商店招牌和自己要卖的东西;每人至少带一样小东西来推销、出售;向父母借一、二块钱,准备买一样小小的礼物给父母;预习课本43页,探究如何购物和做简单的推销。



  5.教学过程



(1)布置和引入教学,课前重新编排桌位:把教室设计成商场,让学生把带来的实物放在桌里。课前唱英语歌,培养学习英语的气氛,复习旧课,为新课做准备。



Step 1

活动名称:Play a guessing game:How much is it/are they ? 目的:既是复习旧课,又是操练3b部分内容,设置挑战性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方式:四人一组竞猜 hat,T-shirt,socks,shorts,sweater,shirt,bag的价格。步骤:第一,教师让全体学生猜测二件东西的价格,引导学生用完整的句子回答:It is/They are ... /The T-shirt is/ The shoes are...。第二,让学生两个人轮流猜测其他东西的价格,并列出一张价格表。第三,老师一边问学生物品的价格,一边亮出自己的价格标签,看谁猜的价格更接近事实价格,让猜得最准确的学生举手,老师给予肯定和表扬。



Step 2

活动名称:Play the memory game。目的:学习第4部分,为下面的购物活动打基础,培养学生的记忆力。方式:四人一组,每个人重复前面那个组员的话后,然后说出自己的句子。步骤:第一,老师用多媒体展示一个关于描述物品价格的例句,让一个学生读自己所写的句子,然后老师重复他讲的话,并说出自己的句子,让他的下一个组员继续这个活动。第二,在另一个组重复步骤一的活动。第三,让全班学生四人一组play the memory game。



Step 3

任务名称:完成表格并思考问题。目的:操练询问物品价格的句型,让学生了解常用物品的价格,家里每日每月的开支,父母的收入,懂得生活的不易,珍惜生活,孝敬父母,努力学习;培养学生调查、研究、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同时引出核心任务,为父母买一件小小的礼物。方式:根据课前调查,让学生通过同桌相互讨论获取信息,完成表格,并思考讨论表格下面的问题。



Do we need many things every day? (Yes /No)

How much does your mother pay every day?

How much is your parents' salary?

Do we have much money?

Is it easy  for your parents to support  a family ? (Yes /No)

Should we study hard ? (Yes /No)



Step 4

任务名称:探究如何购物和销售。目的:让学生探究发现如何用英语购物和卖东西,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有效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方式:通过老师和一个学生的对话引入购物话题,通过听、猜,说、读学习单词和句型;让学生阅读3a部分的对话并填上所缺的单词;听课文录音一次,再听录音并跟读一次,最后学生一起朗读一次。步骤:(1)教师用video演示购物情景,然后,老师把讲台的衣服摆好,在讲台前贴上商店招牌:Clothes Shop. 把讲台设计成一个小商店。(2)老师示范,让学生感受、学习新句型。,



Step 5

活动名称:配音。目的:操练购物所用句型。方式:全班学生分成男女两组为讲台上购物和销售的学生配音。步骤:叫一位女同学上讲台来扮演售货员,一位男同学来买帽子,其他女同学为这个女同学配音,其他男同学为这个男同学配音。然后再叫另一位男同学上讲台来扮演售货员,另一位女同学来买袜子,其他男同学为这个男同学配音,其他女同学为这个女同学配音。



Step 6

任务名称:给父母买礼物。目的:操练本节课购物所用的句型,让学生通过为父母买一件小小的礼物,学会关心父母、孝敬父母,珍惜生活,认真学习。方式:6-7人一组,全班分成十组,每组组成一个商店,组员轮流卖东西和去各组(商店)买东西。



(2)结束任务和教学:通过叫两个小组长汇报组员购买的东西,检查学生是否完成任务后,结束任务。通过让学生归纳所学内容,老师给予补充的方式展示所学内容;布置作业;把自己这节课购物的过程写成一段对话。



(3)活动与活动之间的联系:Step 6给父母买礼物,是核心任务。Step 1的价格竞猜活动既是复习旧课,又是为Step 2的记忆竞赛做准备;Step 1和Step 2又为Step 3讨论日常食品和用品价格的活动做了热身运动;通过Step 3 引出Step 4的探究如何购物和Step 6的购物话题;Step 4为Step 6打下了语言基础;Step 5 的配音活动为Step 6打下更扎实的语言基础,使学生能更熟练地使用购物所需的句型。总而言之,一环紧扣一环,每一个任务都是为下一个任务做准备,最后都为最后的核心任务做准备。



6.课后反思



(1)教学特色和成功的方面:采用比赛和配音的方式让学生训练口语,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如让学生竞猜价格、做记忆游戏和给买者和卖者配音;采用任务型教学法,设置真实的交际任务,如让学生讨论日常用品的价格和日常开支,让学生懂得生活的不易,父母的辛苦,要珍惜生活,孝敬父母,认真学习;让学生给父母买一件小小的礼物。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同时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育;充分发挥小组活动的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2)不足之处:有个别学生没有完成任务。原因:有些学生学习欠自觉;自己在组织教学时,考虑问题欠周到。改进措施:用评价去激励和监督学生的学习。在放手让学生购物前,安排学习小组长;结束后对各个学生的课堂学习进行评价。表扬完成了任务的学生。



因此,用了新教材后,“教学相长”的观点得到了充分的验证。教材每个单元的选择都来源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紧紧地与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结构、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学生看似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步步获取知识,其实教师也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获取由学生或教材提供的新知识。结果学生学会了英语的正确使用,教师也增长了学问和见识。



二、对教材的理解



《新目标英语》把话题、功能和任务三者结合起来,以话题为主线,通过话题引起语言功能,并在完成任务中贯彻语言的功能。它的每一个单元都是一个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围绕这个话题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又能贴近学生的心,和学生平等地交流,通过教师的适度扩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比如以往我们在教Food and Drink单元时,重点是这些名词的可数性与不可数性,然后是归类:哪些是属于Food,哪些是属于Drink。现在我们在处理了这些以外,还让学生了解哪些是healthy food, 哪些是unhealthy food。布置的作业中就有类似这样的要求:根据父母的身体情况及用餐时间设计科学的三餐饮食。学生对于这样的作业很感兴趣,我想这就是新教材所带来的兴趣,我们教师应该把它珍惜!因此可以说这套教材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放在了首位,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虽然有些单元词汇特别多,但在随着由浅入深的任务中,学生不由自主地去用它们,最终就能脱口而出了。比如在Food and Drink中,有一个连我们教师都觉得生疏的单词broccoli。首先它是学生推荐出来的一种green food,但它又成了学生最不喜欢的事物。不过在为父母设计的三餐中,它的使用频率是最高的,因为学生都知道它是一种healthy food。以任务的设置、操作和完成中进行的一种教学法,是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等任务,从而培养其运用英语的能力,也就是将课堂教学的目标真实化、任务化,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体会语言,运用语言,感受语言的真实价值,品味语言的实际意义,进而获得运用语言的实际能力。因此,教学中以具体的任务为载体,以完成任务为动力,把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作为课堂学习主体的学生,用所学的英语去做事,在做事的过程中发展运用英语的能力。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提供给学生一种自然的、相对真实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语言信息要明确、真实、符合语言实际功能和语言规律,以利于学生完成任务和习得语言。任务的设计应以学生为中心,认真考虑学生的实际,要把复杂的任务加以分解,形成由易到难、呈阶梯式层层推进的任务链。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每一项任务,从而完成整节课的任务。



1.在复习这一环节上,不仅要解决认识上的问题,如记忆、观察、思维等,而且还要根据需要解决情感上、行为上和价值上的问题。通过复习,引导学生尽快进入状态,启动思维,为新课的讲授起“催化剂”的作用。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把握复习的环节上,依据对学生现有的知识进行准确的分析,筛选知识的难点、重点及与新知识沟通的连接点,同时选择有效的方法与手段,充分发挥复习的价值。

  2.在完成复习的基础上很自然地导入新课的教学。在介绍新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充当示范表演者。在这个环节中,主要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辅助手段,采用规范的英语、面部表情、手势动作、及其他直观教具创造情景,教授新的语言项目。



  3.在讲授新课过程中,教师还应引导并帮助学生利用所学过的知识进行积极思维、分析和类比。这样,学生在感知语言材料的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提高了自我解惑能力。



  4.在学生感知语言材料后,接着进行操练,教师应精心设计操练的方式,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和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操练。并确保操练的广度,扩大活动面和提高时效,有效地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



  5.在进行充分的操练后转入练习,是指在满足学生的创造欲和活动愿望的前提下活学活用所学语言材料,进行表达性的应用练习,教师应给学生更多的实践的机会,并逐步减少对学生的控制,让他们试着独立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教师可以指导一两组学生进行示范,让学生分组开展信息交流等活动。坚持一条重要的原则,即激励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操练活动,同时强调教师要精心设计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教师要处理好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关系,通过激励的方式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满足学生合理的心理需求,让每个学生多在活动中体验成功。通过以上教学步骤,学生在语言时间中逐步领会了所学语言的意义,掌握了语言结构,开展了语言交际活动。



  三、从学生的角度



在这套教材的使用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在学习过程中有非常明显的作用。主动求知的学生与被动学习的学生,最终获得的知识和运用英语的能力相差很大。部分学生获取的知识教材表面的一些词汇、句型,但极大部分学生不仅获取了这些,还有运用英语的能力。这里我想展示一些我们学生在学了七(上)半册书后的部分“图文设计”作业。丰富多彩的教材给了学生丰富多彩的知识,也给他们提供足够的空间去发展,我想作为教师的我们有义务更有责任去好好地引导他们。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依据的是教材内容及备课教案,这样才能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教学任务,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切忌拘泥于教材内容及教案,应做到精讲多练。因为一方面由于各地的教学条件、学生的特点等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教师需要根据各地情况适当增补教学材料,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另一方面,教师要对教学充满激情,因为丰富的表情、幽默的语言、一举手一投足,都会创造一种和谐的交际氛围,激发学生愉悦的情感,使他们乐于开口说英语。由于英语课堂交际教学是动态的,它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在探究式的合作学习中,学生会获得一种平等的交谈权利,他们互相交流、互相尊重,既“充满了温情和友爱,又体现了互动与竞赛“。在小组活动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也乐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大家合作学习,学习就变得更加轻松愉快。更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发展。只有采取了有效的教与学行为,才能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因此,课堂教学不可能一切按教师事先所设计的那样运行。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构想设计都会因为某个教学环节的突然变化失去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有较强的灵活性,以适应动态多变的课堂。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交际活动,来展示学生的主体性。



初中学生爱说、爱动,而且善于模仿,记忆力强,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表现欲,喜欢尝试着把学到的语言材料随时进行对话、叙述和表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交际活动适合于初中学生的特点,便于学生边学边练,学用结合,使所学语言材料能够在运用中获得巩固和提高。加强外语学习主动性的培养,加强学生智力和个性的发展,以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体现自主学习。



为此,在实践中,我们必须从学生出发,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即“听音会意(感悟)——伴音识记(记忆)——自说自练(内化)——小组交流(激活)---抽检反馈(评价)”。这个基本模式体现了外语学习的基本过程,即“认识——记忆——内化——激活——评价”的过程。学习模式是“自听自说、自识自记、自问自答、自练自演”16个字,称为“自主学习模式”。“听言会意”指对新语言的呈现。对任何一篇新的学习材料都首先让学生听录音(不看书)来理解语言材料,获取有关信息,这叫“听音会意”。听不懂时,再打开课本,通过独立阅读来理解,这叫“阅读会意”。听、读之后仍不理解的,由学生讨论或教师解疑,这叫“探究解疑”。通过这样的三个环节教学来认识新语言,有利于引导学生体验感悟有声语言和文字语言,在真实的语境中认识语言,有利于形成有声语言和文字语言的语感。“伴音识记”是指学生在理解疏通课文的基础上借助录音,独立记忆课文的教学环节。操作的方法是“只听不读——边听边读——独立朗读——尝试说诵(用说的方式背诵)。”这样做的好处是,同时激活听和读两个记忆渠道,有效地提高记忆效果,还能克服学生在背诵中经常发生的“唱读”习惯。“自说自练”是指学生在模仿记忆的基础上,独立进行对话、问答、复述、讨论等内化目标语言的自主学习活动。常见的学习方式有“自问自答、人机对语、独角戏”等。必须明确,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独立学习是最主要的学习方法,也是最经常采用的教学方式。学生也只有通过“自说自练”,才能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做好充分的准备。缺乏这种独立准备的小组合作学习只能是“花架子”,它常常导致小组的无效学习。“小组交流”是指合作学习,如合作完成任务等。小组交流不是独立学习的重复,而是通过交流而提升。独立学习是基础,合作交流是升华。“抽检反馈”是指学生通过展示,获取成功的体验,同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这是语言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步。过去常常看到学生的展示极不理想,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自说自练”等必要的形成性过程。



在教学设计上主张:(1)功能观:教材梳理,教材重组,依据课标挖掘教材的教育教学功能。(2)学情观;单元入手,课练拉通,依据学情确定教学内容。(3)目标观:在教学目标设计上,我们主张以“目标语言(Target language)、能力目标(Language skills)和学能目标(Self—learning ability)”为主体内容,简称“三维目标”。(4)艺术观:坚持每节课只有“一个教学重点,一项能力训练,一个学法指导,一条教学主线”的四位一体的设计原则,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益。(5)评价观:在评价上,我们提出“课堂教学评价12字诀”,即“语言积累、训练有素、素质养成”。所谓“语言积累”,就是看一节课学生对新语言项目(New language items or Target language)由不会到会的认识过程是否真实可信;看学生对新语言项目(目标语言)的掌握由不熟练到熟练的训练过程是否真实可信;看有多少学生通过一节课的教学由不会到会,有多少学生通过一节课的训练由不熟到熟。做到了这三条,就可以从认识过程、训练过程和是否面向全体学生三个方面来评价一节课。所谓“训练有素”,是指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能不能给人一种“训练有素”的感觉。我们知道,语言这个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是师生长期训练的结果。课堂上听学生的语音语调,看学生能不能连贯表达,就能知道教师下了多大功夫。所以,这四个字是通过一节课看教师的一贯教风。所谓“素质养成”,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等。但重点是“学会学习”,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让学生学会学习,“教是为了不教”,这恐怕是素质教育最主要的内容了。所以,用这条评价标准来促进教师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8-6-15 12:4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初中英语教学论文选

新课程英语教学的几点感悟



新疆兵团农七师一三七团中学  张爱红











我是一名团场中学的普通教师,从事教学工作近15年时间,教了许多年的老教材,近两年才教新教材,通过教学实践,感觉到在教授新教材时,首先要领会它的理念,尽快转变教师的观念和角色,在教学中要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学方法要新旧结合。在新形势下教师要培养跨学科的整合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加强学生的合作学习。



我从2005年秋季开始教《新目标(英语)》七年级,在此之前,我参加了本地区的英语新课标的培训,了解了新的课程目标,英语教学要“以人为本”。在教学上要结合本学科的性质和特点,把着重点放在学生整个身心的发展上。也可以说,外语教育的整个过程和外语教的每个环节都要把促进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体现《标准》提出的“尊重个体差异”,“倡导体验参与”和“促进学生发展”等理念。但是由于偏远地区英语教学存在实际困难,新教材起点高,词汇量大,课本容量大。在使用新教材时有了很多没有想象到的问题,下面是我们在使用新教材一年多时间里的感悟。



一、转变观念和角色



新课程所反映的课程共建文化,要求重新对教师进行角色定位,重新诠释教师的职业素质。教师在不知不觉之间已经从高高的神坛上走下来,从一个传统意义的“塑造型教育”的灵魂工程师、知识的传播者、学生心目中的圣人,“沦落”为一名实施“服务型教育”的组织者、工作者、服务者、学习者,“研究型教育”的探索者与合作者。



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创过程,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实际上,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意味着一种平等观念的树立,一种合作意识的培养;意味着教师要放下“至高无上”的尊严,承认自己也有知识盲区,虚心向学生学习;意味着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指导者。这种教育的内涵可以概括为十个字:平等、理解、宽容、爱心、共勉。教师实施教育的根本目标是激励和帮助学生成人、成材、成功。例如:《新目标》八年级(上册),Unit 7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谈论如何按程序来制作可口的食品。预习时,让大家一起想办法,出注意,准备材料。课堂上,老师有序地安排,学生们分成小组做Milkshake 、Salad 。在动手中,学生学会了陈述简单的食品制作过程,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培养和锻炼了生活能力。通过这样的活动,提高了学生用英语、说英语的兴趣和交际能力。



二、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新课程中,双基不仅仅是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应包括浓厚的学习兴趣,旺盛的求知欲,积极的探索精神及分析和处理信息等方面的能力。《标准》五级目标有关词汇的学习有如下建议:学会使用1500-1600个英语单词和200-3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而七年级教师面对的几乎是“零基础英语”的学生,面对如此大的词汇量,学生感到不适应,负担重。在教学中,首先要集中教音标。学会48个音素和固定字母组合的发音,然后从单音节词到双音节词、再到多音节词,循序渐进。通过朗读音标识读词,学生了解字母及字母组合的发音,基本掌握了拼读规则。在单元教学中,让学生根据音标读单词或根据音标写出单词,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慢慢地使学生在学习中也学会了总结规律。在记单词方面,教师要注意给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交际运用中学会使用词汇。学生在掌握学习方法的同时也增强了学英语的自信心。



三、教学方法新旧结合



许多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经过检验很有用,如复习环节的设置、词汇的复现、句子的翻译、语法的归纳、课文的复述以及听写等。新教材主编刘道义先生说过,新课标要求新的教学方法,但我们的英语教学法必须在继承中探索发展,传统教学中有很多优秀的东西,我们要继承下来,丢掉了是很可惜的。新教材语法很多,在教学中,对集中出现的语法知识让学生去观察、分析并找出规律,归纳和总结出语法规则,这样学生易于接受、理解和掌握。



四、教师要自觉培养跨学科的整合能力,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



新课程倡导课程的综合、开放,淡化学科界限。在实施新课程时,教师必须拥有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具备良好的知识。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不断充电,利用各种渠道和途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现阶段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而学生的创造品质、创造才能需要教师的创造性教育教学来培养。



五、加强学生的合作学习



美国教育评论家埃里斯认为:“如果让我们举出一项真正符合‘改革’这个术语的教育改革的话,那就是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英语教学中经常采用的形式,要提高它的学习效率,必须要给它注入新的内容。每个小组成员根据其兴趣特长选择一项任务,完成任务后相互交流,共同探讨。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倡导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为实现互动式、交流式的合作学习,新课程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



新课程改革给偏远地区的师生们注入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怎样在教学中充分渗透它的理念,还有待于我们继续学习、探索。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能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基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2 13:1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