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与你同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课堂教学实录汇总

[复制链接]
50#
 楼主| 发表于 2008-6-18 06:5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课堂教学实录汇总

自读、自探、自议、点拨——《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实录与评析
        《鱼游到了纸上》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九册第三组的课文。课文记叙的是“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发现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赞扬了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作者对这位身残志坚的青年由衷地敬佩,以聋哑青年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为主要线索,写成了这篇内容生动、具体的文章。
      本文可以分成四段,教学时没有按常规先分段,然后根据分好的段落一段一段地讲解进行教学。而是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以学生提出的问题为线索,抓住重点的词语来理解文章的段落、语句,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素质。
        本文所在组的训练重点是“注意积累材料”。通过本文的学习,不仅要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的,选择了哪些材料,而且从中学习观察和积累材料的方法:一是留心周围的事物,做个有心人;二是认真观察,多看、多听、多问;三是勤于动笔。本课是本单元的开篇课文,渗透训练重点尤为重要。通过这一训练项目为后面学习读写例话作一铺垫。教学时先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写法,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会积累材料的基本方法(本课时主要是留心周围事物,多看、多听、多问),以此指导学生的作文。
      本文准备用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理解内容,学习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学习作者积累材料的方法。第二课时:继续学习作者积累材料的方法,读写结合。
        这一课采用“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课堂上力求师生关系融洽。通过学生自主读书,自读自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再读书交流,合作学习。经教师点拨指导共性难点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学习写法,指导作文。教学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激疑导入,明确学习目标。明确每课时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心中有数,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又便于学生检查自己的学习任务是否完成,这样把教路和学路有效地统一起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读书,整体感知,互相交流。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并且通过再读书自己解决问题。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再通过相互合作学习,尝试解答。课堂上也应有生生互学的场面。组内解决不了的共性问题由小组代表写在卡片上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共同梳理排序。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多给学生活动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克服课堂上教师活动多、学生活动少的现象。
        3.学生不理解的共性问题,在梳理排序形成几个重点问题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读、思、议。学生读书讨论,互相合作学习,共同解决不懂的问题。在此过程中教者抓住共性的、重点的、难点的词、句点拨精讲,使学生由不懂到弄懂,不会到会,不会学到会学。在体会词句内涵的同时,使学生情感的闸门大开,心灵也受到触动,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以达到与作者产生共鸣的效果。朗读指导,在读中加深理解,在理解中读出感情,加深印象,提高阅读能力。
        4.对本课重点“鱼游到纸上和鱼游到心里的关系”这一问题,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再给学生充分发表独到见解的同时,适时地利用电教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的导就应体现在此。
        5.在自读、精读以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体会,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让学生的感情在此处升华。
        6.学习作者积累材料的方法。从读学写,在学生完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再读课文,通过再次的合作学习,明确作者到玉泉观鱼,不仅看鱼,而且还留心那里的人。使学生了解,这节课只是初步学习的,今后的学习还要逐步深入学习积累材料的方法,写出更好的文章来。
        7.第二课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写一个人物的片段或写一种喜爱小动物的片段。读写结合,以巩固本单元的知识,培养学生注意积累材料的良好习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
 楼主| 发表于 2008-6-18 06:5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课堂教学实录汇总

投影仪显示学生的问题:
        (1)鱼游到心里是什么意思
        (2)青年怎么和鱼融为一体
        (3)这位青年举止特别在哪儿
        (4)这位青年特别在哪儿
        (5)鱼先游到心里和鱼游到了纸上两者是什么关系
        (6)鱼游到了纸上和鱼先游到心里两者是什么关系
        (7)鱼游到心里怎么理解
        (8)鱼先游到心里和鱼游到了纸上之间是什么关系
        师:同学们提了这么多的问题,其中有重复的,咱们把它拿掉
        (教师梳理问题,拿掉前面重复的问题(4)(5)(7)(8)。)
        师:现在还剩下这几个问题,根据课文的顺序,看看我们应该先理解哪个问题
        生:先理解这位青年举止特别在哪儿这个问题。(教师随机排序并画上序号)
        生:再理解青年怎么和鱼融为一体。
        生:第三个理解鱼游到心里是什么意思。
        生:最后理解鱼先游到心里和鱼游到了纸上两者是什么关系。
        师:你们说得真好!
       
        [评析:每个小组的代表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这些问题具有共性,也是应该解决的重点问题。巧妙的是教师首先让学生自己把问题写在胶片上,自己走到前面用投影仪放出问题;然后教师帮助学生梳理问题,把重复的问题去掉;再启发学生按照课文内容叙述的先后,调整了顺序。教师精心设计的这个教学环节,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了主体意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
 楼主| 发表于 2008-6-18 06:5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课堂教学实录汇总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实录
            一、揭示课题,交代学习目标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七课——鱼游到了纸上,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鱼游到了纸上
            师:(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来完成以下学习目标。谁来读一下?
            生:(1)理解“举止特别”“唯一”“忘我境界”“一丝不苟”等词语的意思。(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聋哑青年的高贵品质。(3)学习作者积累材料的方法。
            师:我相信,经过努力我们大家一定能够完成的。有没有信心?
            生:有。
            二、小组交流,提出问题,梳理排序
            师:同学们课前已经做了预习,我们先来看看生字预习得怎么样?(多媒体出示生字,指读。)
            生:(一人读,再齐读。)
            师:我们都知道鱼在水里游,怎么会游到了纸上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读时看看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拿出笔来边读边作上记号。
            生:自读课文。(给学生5分钟自读课文的时间)
            [给够时间,围绕“鱼怎么会游到了纸上”这一问题,让学生自己读书,引导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边读边做记号。教师短短的几句话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渗透了读书的方法。]
            师:下面就请你们在小组内先说说哪些问题你没弄懂,如果小组内理解不了,等一会儿,老师发给你们胶片纸,把它写在上面,我们大家共同来理解。请同学们现在开始小组交流吧!

            生:(小组交流。把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小组内共同解决,组内解决不了的共性问题写在胶片上。)
            [小组交流是学生之间互相学习、横向交流信息的一种非常好的形式。学生精神放松,无拘无束,能者为师,人人参与,调动了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投影仪显示学生的问题:
            (1)鱼游到心里是什么意思?
            (2)青年怎么和鱼融为一体?
            (3)这位青年举止特别在哪儿?
            (4)这位青年特别在哪儿?
            (5)鱼先游到心里和鱼游到了纸上两者是什么关系?
            (6)鱼游到了纸上和鱼先游到心里两者是什么关系?
            (7)鱼游到心里怎么理解?
            (8)鱼先游到心里和鱼游到了纸上之间是什么关系?
            师:同学们提了这么多的问题,其中有重复的,咱们把它拿掉?
            (教师梳理问题,拿掉前面重复的问题(4)(5)(7)(8)。)
            师:现在还剩下这几个问题,根据课文的顺序,看看我们应该先理解哪个问题?
            生:先理解“这位青年举止特别在哪儿”这个问题。(教师随机排序并画上序号)
            生:再理解“青年怎么和鱼融为一体”。
            生:第三个理解“鱼游到心里是什么意思”。
            生:最后理解“鱼先游到心里和鱼游到了纸上两者是什么关系”。
            师:你们说得真好!
            [每个小组的代表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这些问题具有共性,也是应该解决的重点问题。巧妙的是教师首先让学生自己把问题写在胶片上,自己走到前面用投影仪放出问题;然后教师帮助学生梳理问题,把重复的问题去掉;再启发学生按照课文内容叙述的先后,调整了顺序。教师精心设计的这个教学环节,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了主体意识。]
            三、解决问题
            师:下面根据排好的顺序,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在书中找到有关的段落,抓住重点的词、句进行理解,然后讲给组内的同学听一听。请你们现在开始吧!
            (给学生5分钟读书时间)
            生:(讨论学习)
            [又一次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读书,按照排好顺序的问题,在书中找有关的段落,抓住重点的词、句子进行理解。又一次发挥群体的智慧,小组讨论,进行合作学习。教师非常善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汇报学习情况)
            师:我们理解“青年举止特别在哪儿”,先得知道“举止”指的是什么?(板书:青年)
            生:“举止”指的是动作和神态。
            师:“举止特别”呢?
            生:动作和神态跟别人不一样,与众不同。
            师: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生: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板书:忘我境界)
            师:“忘我境界”是什么意思?
            生:达到忘掉自己的程度就是“忘我境界”的意思。
            师:课文中哪些词、句可以看出青年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生:“呆呆地”是说看鱼看得十分入神,可以看出青年达到了忘我的境界。(板书:看鱼)
            生:“静静地”“不说一句话”说明看鱼看得专心,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生:“老是”说明经常是这样的,并非是偶然的,所以举止特别。
            师:从你们抓住的这些重点词、句可以看出青年看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作者写得多好啊!我们一齐读读,读时突出那些重点词、句,语速不要太快,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也来感受一下那忘我的境界吧!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共性问题,也是本课要解决的重、难点问题,组织全体同学进行讨论,给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鼓励学生发表见解,并不强求答案一致,充分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指导思想。]
            师:青年看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看看这幅图,说说还从哪儿可以看出青年达到了忘我的境界?注意观察青年人在做什么,他的动作、神态;再看看周围人的神态、动作,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多媒体显示青年画鱼的图像,学生观察。)
            [采用多媒体手段,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师:谁能结合课文的词、句说一说,还从哪儿可以看出青年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生:从“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唯一”可以看出青年画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板书:画鱼)
            师:“唯一”是什么意思?
            生:是只有的意思。可以看出青年和别人不一样。
            师:谁还能再说说。
            生:从“融为一体”可以看出,“融为一体”是说融合在一起,好像自己就是金鱼。
            师:这是达到忘我境界的一种表现。“青年怎么和鱼融为一体”这个问题我们是不是解决了。(把这个问题拿下来。)谁能再补充?
            生:“一丝不苟”的意思是一点儿也不马虎,说明青年画鱼认真、全身心地投入,与别人不一样。
            [教师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紧紧抓住关键的词、句子适时点拨、精讲,使学生理解聋哑青年举止特别是因为爱鱼、画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与鱼融为一体。]
            师:(小结)正因为青年看鱼、画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所以我们才感到他的“举止特别”。这个问题你们弄懂了吗?(把第一个问题拿下来)
            师:接下来我们来理解“鱼游到心里是什么意思”,谁能把你们讨论的结果说给大家听听。
            生:先在心里出现了一个印象,牢牢记住。
            生:青年要很多次去看,结果才画出这么好的金鱼。
            师:(小结)青年通过反复观察,把金鱼的每个部位、每个细微的动作都深深地刻在自己的心里,他的心里装的都是金鱼鲜明、生动的形象。这就是“鱼游到心里”的意思。(拿下这个问题)
            师:我们最后来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要理解二者的关系,必须知道每句话的意思。鱼游到心里的意思已经知道,咱们先来理解“鱼游到了纸上”这句话的意思。
            师:“鱼游到了纸上”是谁说的?
            生:(齐说)小女孩。
            师:在书中找到,我们一起读这句话。
            生:(齐读)
            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青年画鱼认真、生动,所以小姑娘说鱼游到了纸上。
            生:是说青年画鱼画得像真的一样。
            师:哪个字可以看出青年画鱼画得像?
            生:从“游”字可以看出来。
            师:一个“游”字告诉我们青年画的鱼像真的那样在纸上游动,这是小女孩对青年的一句赞叹,用这种赞叹的语气练习读读好吗?(生练读)
            (师指名读,生齐读。)
            师:小女孩一句赞叹的话让我们感到青年那忘我的精神终于有了回报——鱼游到了纸上,所以作者要以此为题。(指题目,学生齐读。)
            师:“鱼游到了纸上”的意思清楚了,“鱼游到心里”也理解了,现在谁能说说他们之间的关系。
            生:先在心里深深记住鱼是怎么游的,才能画好金鱼的动态。所以游到心里是原因,游到纸上是结果。
            生:如果鱼不光游到心里,就不能把金鱼画得那么生动,小姑娘就不会说鱼游到了纸上。
            生:青年经过反反复复地看,有了金鱼生动的形象,才能有最终的结果——鱼游到了纸上。
            师:青年通过反复的观察,把金鱼的每个部位,每个细微的动作都深深地刻在心里,正因为有了鱼先游到了心里这个前提,才有了最终的结果——鱼游到了纸上。(教师边多媒体演示,边说二者之间的关系。最后把这个问题拿下。)

            师:这些问题我们全都理解了,你们真行!经过前面读书自学,提问,讨论,我们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从中可以看出这是怎样的一个青年人呀?
            生:是一个爱鱼爱到了忘我境界的人。
            生:从中可以看出青年是一个勤奋专注的人。
            师:你们说的都对,是一个勤奋专注的青年。(板书:勤奋专注)
            [“鱼游到了心里”是“鱼游到了纸上”的前提,“鱼游到了纸上”是“鱼游到了心里”的结果,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教师抓住这些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巧妙地点拨了一个“游”字,让学生体会青年人勤于观察,刻苦练习,达到忘我境界的专注品质,进一步理解了内容。]

            师:多么好的一个青年人,为了画好金鱼忘了吃饭,忘了回家,忘了时间,忘了自己,我被他勤奋、专注、忘我的品质深深地打动了,我相信你们一定也有同感,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站起来带着这种敬佩之情放声朗读。
            生:(全体起立朗读课文)
            六、学习作者积累材料的方法
            师:做任何事情只要像青年那样全身心的投入,就一定会取得成功。青年画鱼取得成功,得力于反复观察积累了很多有关金鱼的材料,心中有鱼才能落笔生辉。作者写这位勤奋、专注的青年,同样得先进行观察。作者采取了什么样的方法进行观察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结合课文的内容说说。

            生:青年的外貌描写是作者看到的。
            生:青年听周围人的议论一段是作者听到的。
            生:作者还用笔同青年交谈。
            师:(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作者到玉泉观鱼,不仅看鱼,还留心那里的人,发现了一位青年举止特别,他就多次跟踪观察,看他怎么看鱼、怎么画鱼,同时注意听听别人的议论,当发现他是聋哑青年,又采取笔谈的方式进一步了解。作者就是通过看、听、问等观察方法积累材料(板书:积累材料),把这些材料加以整理,以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为主要线索,写成了这篇内容生动、具体的文章。本组的训练重点是“注意积累材料”,今天我们只是初步学习,以后的学习还要逐步深入学习积累材料的方法,写出更好的文章来。

            [教师注意遵循阅读教学“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原则,在指导学生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落实本单元的读写训练重点“注意积累材料”。教师启发学生,适时点拨,让学生理解作者通过看、听、问等观察方法积累了材料,水到渠成,非常自然地加强了读写之间的联系。]
            总评:
            教学设计很有新意,充分体现了主体意识和训练意识。
            1.教学目标明确、适当,体现了年段特点。
            上课开始,教师将学习目标展示在学生面前,不仅引导、规范了学生的学习行为,同时激发了学生为达成学习目标主动探究问题的积极性。
            2.教学过程科学、优化。
            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发现问题,质疑问难,在小组内讨论;经过讨论仍然有不理解的问题再一次提出来,老师引导全班同学进行梳理;然后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比较、分析、理解。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读、自悟、自解、自练,主动学习的过程。学生真正居于主体地位。
            3.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合理。
            教师在揭示课题时问学生:“鱼是在水里游,怎么会游到纸上呢?”并用彩色粉笔在“游”字下面重重地画了个“…”符号,留给学生一个悬念。在引导学生反复讨论、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大屏幕显示出几条金鱼游动的姿态,教师边演示边做小结。一个“游”字,画龙点睛,学生比较轻松地理解了“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同时悟出了课题的深刻含义,水到渠成地归纳出中心思想。
            4.读写结合,突出读写训练重点。
            本组读写训练重点是“注意积累材料”,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举止特别”“融为一体”等词语时,有意识让学生体会聋哑青年勤于观察、刻苦学习,看鱼、画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因而能画出鲜明、生动、活灵活现的鱼。教师又进一步引导学生读书思考:“作者是怎样观察,怎样选择材料写出这篇文章的?”让学生悟出作者到玉泉观鱼,发现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就跟踪观察,通过看、听、问等方式,积累了很多有关聋哑青年的材料,加以整理,以“爱鱼达到忘我境界”为主线,写成这篇文章。学生完全是在自然状态下弄懂了什么是积累材料,怎样积累材料,感受到积累材料之重要。强化了语言文字训练,突出了本组读写训练重点。

            5.加强了读的训练。
            教学过程体现了语言文字的训练,特别是读的训练。自读课文给以足够的时间,全体学生带着问题反复读书,边读边思,真正地读书,不是走形式,培养了学生的读书能力和读书习惯。当理解了内容,学生为聋哑青年忘我、专注的品质所感染,情感的闸门打开的时候,教师适时地指导学生朗读,渲染了气氛,加深了内容的理解,潜移默化地进行了思想教育。可以看出教师在改革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探索素质教育方面做了大胆的尝试,有所创新,效果比较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
 楼主| 发表于 2008-6-18 06:5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课堂教学实录汇总

让学生自主经历阅读感悟过程——《鱼游到了纸上》教学片断与评析

松木坪镇小学 徐宏林
宜都市教研室 王泽斌



  《鱼游到了纸上》以作者观察细微、构思巧妙成文,写得有情有趣,有声有色,生动感人。其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是学生很喜爱阅读的一篇课文。因构思巧妙而扩大了思维空间,增大了阅读难度。但课文思路清楚,重点突出,只要找到了理解的切入口,学生就能顺利地进入课文情境,读入画金鱼的聋哑青年那种做事勤奋、专注的精神世界中去,形成深刻的感悟与情感体验,从而优化整个阅读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通过对课文充分自读,共同讨论,认为“鱼游到纸上”与“游到心里”的关系是深入读懂课文的重点,我很赞同这个观点。为了更好地围绕这一重点读书,同学们有什么思考?
  生:我觉得只有先理解了“鱼游到了纸上”的丰富含义,才能更好理解“鱼游到了心里”的具体意思。
  生:我同意。但还应该紧扣这两个句子提出问题,才能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课文。
  师:很好。想一想,应该提些什么问题呢?(给时间学生思考)
  生:结合前一句可以这样提问:小女孩是根据什么这样说的?意思是什么?那么,金鱼怎么会“游到纸上”呢?
  生:我认为可以这样提问:金鱼真的能游到纸上来吗?女孩子这样说的根据是什么?这位青年为什么这样会画画?
  生:他们都提得比较好,但还不简炼明确,我觉得可以这样概括一下:女孩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金鱼怎么会“游到了纸上”呢?(师点头赞同)
  生:(抢着说)结合后一句可以这样提问:“先游到我心里”是什么意思?是怎样游到他心里的呢?说明了什么?
  师:(生边说边将问题要点板书在黑板上)真会质疑。只要读懂了这两句话,那么,它们的关系也就好理解了。下面给20分钟时间,同学们结合这些问题细读课文,边读边想,边思边记。读中注意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情和举止来琢磨。读后,同桌交流与讨论(生自读、师走入学生之中,了解学情,适当调控,同时给有一定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一些个别指导和帮助)。
  师:看来同学们已读出了自己的体会,读出了自己的见解,现在清同学们进一步来结合课文展示和交流自己的读书情况。
  生:我认为,金鱼肯定不会游到纸上,而是说这个青年把金鱼画活了。请同学们跟我来,看看作者看到了什么:“我挤过去一看……在纸上游动。”于是,那个女孩就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赞叹,(朗读)“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因为青年把金鱼画得太生动、太逼真了。
  生:我从这段“有时工笔细描”、“有时挥笔速写”、“很快”中看出他技法熟练,从“一丝不苟”中体会出他作画非常严谨,非常认真,所以能画出这么好的画。
  生:我也有这样的体会。他能画活金鱼,我还感到这个青年画画非常投入。我结合插图看出,周围那么多人挤着看,赞叹议论,但都没有影响他,他真的好像和金鱼“融为一体”了。
  师:你怎么理解“融为一体”?
  生:是说他已和金鱼走到了一起,自已好像也成了金鱼。
  生:我开始认为,因为他聋哑而没有受到干扰,其实是因为他画得太入情、太刻苦了,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第九自然段是这样写的(读),其中两个“忘记”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按理说那么多人拥挤着看,热情称赞,他是可以感受得到的,但由于他太专注而视而不见了。
  师:体会得真好。这个青年画画的确非常投入,非常专注,真的和游鱼融为一体了。所以使金鱼缸的鱼——(生: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请一位同学读一遍小女孩的话。(生读)
  生:读得比较好,但如果把“哟”读得短促、突出一些,“纸上来啦”读得激动上扬一些,这样就能更好地读出惊奇、赞叹的感情。请听我读。(生读)
  师:真会听、真会评,读得也好。请同学们结合他的读法,齐读一遍。(齐读)这位青年把金鱼画活了,除了他画时很专注、投入外,谁还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觉得除了他在画时认真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他非常爱金鱼。第四自然段有这么一句话:“因为……忘我的境界”和“呆呆”、“静静”等词语体现出他观察金鱼非常认真,非常刻苦,把自己全部精力都用进去了。所以他忘记了周围的一切,还连自己也忘记了。
  生:第十二自然段还这样写道,他“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记吃饭,忘了回家”。他不爱金鱼,是做不到这些的。他很聪明——我是从第三自然段读出的。但如果他对金鱼没有这样深入的观察也是画不出来的,金鱼也不会真的游到他的画纸上面来。
  师:同学们真会读书,很会理解。那么,同学们是怎样理解金鱼“先游到我的心里”这句话的呢?
  生:金鱼本身并不会游进聋哑青年的心里,主要是说他非常了解金鱼,熟悉金鱼。
  生:我补充一点,是说他将金鱼生动、具体的形象融合在自己心中了。这是因为他爱金鱼,对金鱼着了迷,深人观察的结果。
  师:体会得好。刚才,同学们就提出的几个问题,认真阅读了课文,深入地进行了思考,广泛地交流了意见。我想,现在我们可以谈谈“鱼先游到了心里”与“鱼游到了纸上”的关系了。谁能说一说呢?可结合板书思考。
  生:金鱼只有先游到了青年的心里,才有可能游到他的纸上。
  生:这位青年能把金鱼画得活灵活现,游到纸上来,是他热爱金鱼,全心投入,深入观察,刻苦练习的结果。
  生:只有心里先有了活生生的金鱼,手上才能画出栩栩如生的金鱼。
  师:说得太好了!从中可见同学们读书很深入,真正读进了心里,所以才会有这么深刻的感受与体会。
  生:我还有一点体会。聋哑青年学画一年多,就画出了这么生动的金鱼画,而我学了三年多画,也没画出一幅好画来。如果金鱼先不游到他心里,是不可能游到他纸上的。他真了不起。
  生:当作者得知他是个聋哑人时,心里不由“咯噔”一跳,当我读到这里时,也有这种感受,这个青年真不简单,我从心底里敬佩他。
  师:我相信,同学们也一定都有这种体验。
  [评析]
  试用修订版大纲在关于阅读教学的部分中指出,要“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本片断积极体现了新大纲精神,从学生现有认知水平出发,抓住金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这一全文理解的重点,选择了适合于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实施教学,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培养了学生“会读”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一是放手让学生自己确定读书思路,主动设疑,明确具体的读书指向;二是放手让学生充分自读,经历阅读过程,深入探究,自主思考,自主体验,相互合作;三是放手让学生围绕阅读重点精读品评,抓词抓句,积极感悟,展示读书过程,发表独特见解,探索读书规律。整个教学过程学生读得活跃,参与积极,合作主动;说有特点,读有味道,情感氛围浓,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践为主线的教学思想,切实让学生主动经历了阅读感悟过程,走入了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投入的精神境界,使学生形成了情感共鸣。在这个教学片断中,不仅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进行了充分训练,同时也对学生的阅读意识、情感态度、思维习惯、探索精神、审美情趣、心理品质等语文综合素质进行了积极的培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楼主| 发表于 2008-6-18 06:5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课堂教学实录汇总

《鱼游到了纸上》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一、教学设计说明
  《鱼游到了纸上》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九册第三组的课文。课文记叙的是“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发现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赞扬了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作者对这位身残志坚的青年由衷地敬佩,以聋哑青年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为主要线索,写成了这篇内容生动、具体的文章。
  本文可以分成四段,教学时没有按常规先分段,然后根据分好的段落一段一段地讲解进行教学。而是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以学生提出的问题为线索,抓住重点的词语来理解文章的段落、语句,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素质。
  本文所在组的训练重点是“注意积累材料”。通过本文的学习,不仅要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的,选择了哪些材料,而且从中学习观察和积累材料的方法:一是留心周围的事物,做个有心人;二是认真观察,多看、多听、多问;三是勤于动笔。本课是本单元的开篇课文,渗透训练重点尤为重要。通过这一训练项目为后面学习读写例话作一铺垫。教学时先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写法,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会积累材料的基本方法(本课时主要是留心周围事物,多看、多听、多问),以此指导学生的作文。
  本文准备用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理解内容,学习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学习作者积累材料的方法。第二课时:继续学习作者积累材料的方法,读写结合。
  这一课采用“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课堂上力求师生关系融洽。通过学生自主读书,自读自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再读书交流,合作学习。经教师点拨指导共性难点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学习写法,指导作文。教学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激疑导入,明确学习目标。明确每课时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心中有数,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又便于学生检查自己的学习任务是否完成,这样把教路和学路有效地统一起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读书,整体感知,互相交流。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并且通过再读书自己解决问题。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再通过相互合作学习,尝试解答。课堂上也应有生生互学的场面。组内解决不了的共性问题由小组代表写在卡片上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共同梳理排序。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多给学生活动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克服课堂上教师活动多、学生活动少的现象。
  3.学生不理解的共性问题,在梳理排序形成几个重点问题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读、思、议。学生读书讨论,互相合作学习,共同解决不懂的问题。在此过程中教者抓住共性的、重点的、难点的词、句点拨精讲,使学生由不懂到弄懂,不会到会,不会学到会学。在体会词句内涵的同时,使学生情感的闸门大开,心灵也受到触动,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以达到与作者产生共鸣的效果。朗读指导,在读中加深理解,在理解中读出感情,加深印象,提高阅读能力。
  4.对本课重点“鱼游到纸上和鱼游到心里的关系”这一问题,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再给学生充分发表独到见解的同时,适时地利用电教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的导就应体现在此。
  5.在自读、精读以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体会,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让学生的感情在此处升华。
  6.学习作者积累材料的方法。从读学写,在学生完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再读课文,通过再次的合作学习,明确作者到玉泉观鱼,不仅看鱼,而且还留心那里的人。使学生了解,这节课只是初步学习的,今后的学习还要逐步深入学习积累材料的方法,写出更好的文章来。
  7.第二课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写一个人物的片段或写一种喜爱小动物的片段。读写结合,以巩固本单元的知识,培养学生注意积累材料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实录与评析
  一、揭示课题,交代学习目标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七课——鱼游到了纸上,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鱼游到了纸上
  师:(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来完成以下学习目标。谁来读一下
  生:(1)理解“举止特别”“唯一”“忘我境界”“一丝不苟”等词语的意思。(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聋哑青年的高贵品质。(3)学习作者积累材料的方法。
  师:我相信,经过努力我们大家一定能够完成的。有没有信心
  生:有。
  二、小组交流,提出问题,梳理排序
  师:同学们课前已经做了预习,我们先来看看生字预习得怎么样(多媒体出示生字,指读。)
  生:(一人读,再齐读。)
  师:我们都知道鱼在水里游,怎么会游到了纸上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读时看看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拿出笔来边读边作上记号。
  生:自读课文。(给学生5分钟自读课文的时间)
  [给够时间,围绕“鱼怎么会游到了纸上”这一问题,让学生自己读书,引导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边读边做记号。教师短短的几句话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渗透了读书的方法。]
  师:下面就请你们在小组内先说说哪些问题你没弄懂,如果小组内理解不了,等一会儿,老师发给你们胶片纸,把它写在上面,我们大家共同来理解。请同学们现在开始小组交流吧!
  生:(小组交流。把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小组内共同解决,组内解决不了的共性问题写在胶片上。)
  [小组交流是学生之间互相学习、横向交流信息的一种非常好的形式。学生精神放松,无拘无束,能者为师,人人参与,调动了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投影仪显示学生的问题:
  (1)鱼游到心里是什么意思
  (2)青年怎么和鱼融为一体
  (3)这位青年举止特别在哪儿
  (4)这位青年特别在哪儿
  (5)鱼先游到心里和鱼游到了纸上两者是什么关系
  (6)鱼游到了纸上和鱼先游到心里两者是什么关系
  (7)鱼游到心里怎么理解
  (8)鱼先游到心里和鱼游到了纸上之间是什么关系
  师:同学们提了这么多的问题,其中有重复的,咱们把它拿掉
  (教师梳理问题,拿掉前面重复的问题(4)(5)(7)(8)。)
  师:现在还剩下这几个问题,根据课文的顺序,看看我们应该先理解哪个问题
  生:先理解“这位青年举止特别在哪儿”这个问题。(教师随机排序并画上序号)
  生:再理解“青年怎么和鱼融为一体”。
  生:第三个理解“鱼游到心里是什么意思”。
  生:最后理解“鱼先游到心里和鱼游到了纸上两者是什么关系”。
  师:你们说得真好!
  [每个小组的代表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这些问题具有共性,也是应该解决的重点问题。巧妙的是教师首先让学生自己把问题写在胶片上,自己走到前面用投影仪放出问题;然后教师帮助学生梳理问题,把重复的问题去掉;再启发学生按照课文内容叙述的先后,调整了顺序。教师精心设计的这个教学环节,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了主体意识。]
  三、解决问题
  师:下面根据排好的顺序,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在书中找到有关的段落,抓住重点的词、句进行理解,然后讲给组内的同学听一听。请你们现在开始吧!
  (给学生5分钟读书时间)
  生:(讨论学习)
  [又一次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读书,按照排好顺序的问题,在书中找有关的段落,抓住重点的词、句子进行理解。又一次发挥群体的智慧,小组讨论,进行合作学习。教师非常善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汇报学习情况)
  师:我们理解“青年举止特别在哪儿”,先得知道“举止”指的是什么(板书:青年)
  生:“举止”指的是动作和神态。
  师:“举止特别”呢
  生:动作和神态跟别人不一样,与众不同。
  师: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生: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板书:忘我境界)
  师:“忘我境界”是什么意思
  生:达到忘掉自己的程度就是“忘我境界”的意思。
  师:课文中哪些词、句可以看出青年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生:“呆呆地”是说看鱼看得十分入神,可以看出青年达到了忘我的境界。(板书:看鱼)
  生:“静静地”“不说一句话”说明看鱼看得专心,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生:“老是”说明经常是这样的,并非是偶然的,所以举止特别。
  师:从你们抓住的这些重点词、句可以看出青年看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作者写得多好啊!我们一齐读读,读时突出那些重点词、句,语速不要太快,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也来感受一下那忘我的境界吧!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共性问题,也是本课要解决的重、难点问题,组织全体同学进行讨论,给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鼓励学生发表见解,并不强求答案一致,充分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指导思想。]
  师:青年看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看看这幅图,说说还从哪儿可以看出青年达到了忘我的境界注意观察青年人在做什么,他的动作、神态;再看看周围人的神态、动作,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多媒体显示青年画鱼的图像,学生观察。)
  [采用多媒体手段,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师:谁能结合课文的词、句说一说,还从哪儿可以看出青年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生:从“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唯一”可以看出青年画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板书:画鱼)
  师:“唯一”是什么意思
  生:是只有的意思。可以看出青年和别人不一样。
  师:谁还能再说说。
  生:从“融为一体”可以看出,“融为一体”是说融合在一起,好像自己就是金鱼。
  师:这是达到忘我境界的一种表现。“青年怎么和鱼融为一体”这个问题我们是不是解决了。(把这个问题拿下来。)谁能再补充
  生:“一丝不苟”的意思是一点儿也不马虎,说明青年画鱼认真、全身心地投入,与别人不一样。
  [教师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紧紧抓住关键的词、句子适时点拨、精讲,使学生理解聋哑青年举止特别是因为爱鱼、画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与鱼融为一体。]
  师:(小结)正因为青年看鱼、画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所以我们才感到他的“举止特别”。这个问题你们弄懂了吗(把第一个问题拿下来)
  师:接下来我们来理解“鱼游到心里是什么意思”,谁能把你们讨论的结果说给大家听听。
  生:先在心里出现了一个印象,牢牢记住。
  生:青年要很多次去看,结果才画出这么好的金鱼。
  师:(小结)青年通过反复观察,把金鱼的每个部位、每个细微的动作都深深地刻在自己的心里,他的心里装的都是金鱼鲜明、生动的形象。这就是“鱼游到心里”的意思。(拿下这个问题)
  师:我们最后来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要理解二者的关系,必须知道每句话的意思。鱼游到心里的意思已经知道,咱们先来理解“鱼游到了纸上”这句话的意思。
  师:“鱼游到了纸上”是谁说的
  生:(齐说)小女孩。
  师:在书中找到,我们一起读这句话。
  生:(齐读)
  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青年画鱼认真、生动,所以小姑娘说鱼游到了纸上。
  生:是说青年画鱼画得像真的一样。
  师:哪个字可以看出青年画鱼画得像
  生:从“游”字可以看出来。
  师:一个“游”字告诉我们青年画的鱼像真的那样在纸上游动,这是小女孩对青年的一句赞叹,用这种赞叹的语气练习读读好吗(生练读)
  (师指名读,生齐读。)
  师:小女孩一句赞叹的话让我们感到青年那忘我的精神终于有了回报——鱼游到了纸上,所以作者要以此为题。(指题目,学生齐读。)
  师:“鱼游到了纸上”的意思清楚了,“鱼游到心里”也理解了,现在谁能说说他们之间的关系。
  生:先在心里深深记住鱼是怎么游的,才能画好金鱼的动态。所以游到心里是原因,游到纸上是结果。
  生:如果鱼不光游到心里,就不能把金鱼画得那么生动,小姑娘就不会说鱼游到了纸上。
  生:青年经过反反复复地看,有了金鱼生动的形象,才能有最终的结果——鱼游到了纸上。
  师:青年通过反复的观察,把金鱼的每个部位,每个细微的动作都深深地刻在心里,正因为有了鱼先游到了心里这个前提,才有了最终的结果——鱼游到了纸上。(教师边多媒体演示,边说二者之间的关系。最后把这个问题拿下。)
  师:这些问题我们全都理解了,你们真行!经过前面读书自学,提问,讨论,我们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从中可以看出这是怎样的一个青年人呀
  生:是一个爱鱼爱到了忘我境界的人。
  生:从中可以看出青年是一个勤奋专注的人。
  师:你们说的都对,是一个勤奋专注的青年。(板书:勤奋专注)
  [“鱼游到了心里”是“鱼游到了纸上”的前提,“鱼游到了纸上”是“鱼游到了心里”的结果,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教师抓住这些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巧妙地点拨了一个“游”字,让学生体会青年人勤于观察,刻苦练习,达到忘我境界的专注品质,进一步理解了内容。]
  师:多么好的一个青年人,为了画好金鱼忘了吃饭,忘了回家,忘了时间,忘了自己,我被他勤奋、专注、忘我的品质深深地打动了,我相信你们一定也有同感,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站起来带着这种敬佩之情放声朗读。
  生:(全体起立朗读课文)
  六、学习作者积累材料的方法
  师:做任何事情只要像青年那样全身心的投入,就一定会取得成功。青年画鱼取得成功,得力于反复观察积累了很多有关金鱼的材料,心中有鱼才能落笔生辉。作者写这位勤奋、专注的青年,同样得先进行观察。作者采取了什么样的方法进行观察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结合课文的内容说说。
  生:青年的外貌描写是作者看到的。
  生:青年听周围人的议论一段是作者听到的。
  生:作者还用笔同青年交谈。
  师:(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作者到玉泉观鱼,不仅看鱼,还留心那里的人,发现了一位青年举止特别,他就多次跟踪观察,看他怎么看鱼、怎么画鱼,同时注意听听别人的议论,当发现他是聋哑青年,又采取笔谈的方式进一步了解。作者就是通过看、听、问等观察方法积累材料(板书:积累材料),把这些材料加以整理,以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为主要线索,写成了这篇内容生动、具体的文章。本组的训练重点是“注意积累材料”,今天我们只是初步学习,以后的学习还要逐步深入学习积累材料的方法,写出更好的文章来。
  [教师注意遵循阅读教学“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原则,在指导学生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落实本单元的读写训练重点“注意积累材料”。教师启发学生,适时点拨,让学生理解作者通过看、听、问等观察方法积累了材料,水到渠成,非常自然地加强了读写之间的联系。]

  总评:
  教学设计很有新意,充分体现了主体意识和训练意识。
  1.教学目标明确、适当,体现了年段特点。
  上课开始,教师将学习目标展示在学生面前,不仅引导、规范了学生的学习行为,同时激发了学生为达成学习目标主动探究问题的积极性。
  2.教学过程科学、优化。
  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发现问题,质疑问难,在小组内讨论;经过讨论仍然有不理解的问题再一次提出来,老师引导全班同学进行梳理;然后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比较、分析、理解。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读、自悟、自解、自练,主动学习的过程。学生真正居于主体地位。
  3.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合理。
  教师在揭示课题时问学生:“鱼是在水里游,怎么会游到纸上呢”并用彩色粉笔在“游”字下面重重地画了个“…”符号,留给学生一个悬念。在引导学生反复讨论、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大屏幕显示出几条金鱼游动的姿态,教师边演示边做小结。一个“游”字,画龙点睛,学生比较轻松地理解了“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同时悟出了课题的深刻含义,水到渠成地归纳出中心思想。
  4.读写结合,突出读写训练重点。
  本组读写训练重点是“注意积累材料”,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举止特别”“融为一体”等词语时,有意识让学生体会聋哑青年勤于观察、刻苦学习,看鱼、画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因而能画出鲜明、生动、活灵活现的鱼。教师又进一步引导学生读书思考:“作者是怎样观察,怎样选择材料写出这篇文章的”让学生悟出作者到玉泉观鱼,发现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就跟踪观察,通过看、听、问等方式,积累了很多有关聋哑青年的材料,加以整理,以“爱鱼达到忘我境界”为主线,写成这篇文章。学生完全是在自然状态下弄懂了什么是积累材料,怎样积累材料,感受到积累材料之重要。强化了语言文字训练,突出了本组读写训练重点。
  5.加强了读的训练。
  教学过程体现了语言文字的训练,特别是读的训练。自读课文给以足够的时间,全体学生带着问题反复读书,边读边思,真正地读书,不是走形式,培养了学生的读书能力和读书习惯。当理解了内容,学生为聋哑青年忘我、专注的品质所感染,情感的闸门打开的时候,教师适时地指导学生朗读,渲染了气氛,加深了内容的理解,潜移默化地进行了思想教育。可以看出教师在改革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探索素质教育方面做了大胆的尝试,有所创新,效果比较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
 楼主| 发表于 2008-6-18 06:5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课堂教学实录汇总

《纪昌学射》教学流程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的朗读,使学生认识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还要有恒心、毅力,再加上名师的指导,就一定能成功。



2、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及对纪昌和飞卫言行的探究,学习纪昌刻苦努力的精神。并明白纪昌的成功离不开飞卫的指导有方。



教学准备:《纪昌学射》的动画短片  课件



教学流程:



一、看动画,激趣导课。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部动画片,大家想看吗?



       媒体播放:《纪昌学射》动画短片



2、故事中,你认识了谁啊?(板书:纪昌    飞卫)



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媒体示课题:《纪昌学射》)



二、初读课文



1、老师还把这个故事搬到了纸上。  大家想要这个故事吗?(快速分发课文纸)



2、那就请大家大声地、尽情地读吧!老师只要求你把字、词读准,把句子读通。



三、品读、感悟纪昌的苦练精神



1、默读课文   媒体示:那么纪昌是如何学习射箭,而成为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的呢?请你到文中一边默读,一边找答案。找到了请画上“——”。



2、讨论交流:纪昌为了成为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首先是怎么练得?



A、媒体示: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两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



1)得出:练眼力   



2)示图,让生感受织布机下面的位置很小,很难受。



3)这里的“注视”该什么意思呢?(看、盯、牢牢地盯住,不能眨一眨。)



4)让学生通过请睁大眼睛,牢牢地盯住这个光点,不能眨一眨来感受纪昌练眼力是多么艰难啊!(板书:艰难)大家能把这种艰难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5)那样练眼力,眼睛多难受啊,可纪昌却坚持了下来,你觉得纪昌靠的是什么?(板书:坚强的意志力   恒心    毅力)你是从哪儿读出来的。那你能来读读这整句话吗?读出一个坚强有决心、恒心和毅力的纪昌来。指名读   齐读



B、媒体示:飞卫的话(略)



纪昌记住了飞卫的话。回到家里,又开始练习起来。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1)师引读:纪昌坚持练了2年,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可是他的师傅飞卫却对他说:“(            )”,这一次,纪昌又是怎样练的呢?



2)指名回答,媒体出示相应句子。



3)想象比较“虱子”和“车轮”。



4)那么小的虱子竟然让纪昌练到看起来像车轮那么大!你觉得这容易吗?那纪昌要练出这样的成绩需要什么?(需要时间,还需要纪昌的毅力和恒心)



5)纪昌看到自己经过不懈努力和勤学苦练,并靠着自己坚强的意志终于取得了好成绩。心里真(      )。



让生接下去说,开心、高兴、激动。好就请你来读读高兴、激动的纪昌。



6)你看着纪昌取得的成绩心里有什么感受吗?



       敬佩,请你怀着敬佩的心情再来读一遍。     



四、想象说话,拓展延伸



     1、取得了这样的大进步,纪昌赶紧跑到飞卫那里,报告这个好消息。你觉得纪昌会怎样报告这个好消息呢?



媒体示:取得了这样的大进步,纪昌赶紧跑到飞卫那里,报告这个好消息。他对师傅飞卫说:“                                                ”



2、听了老师飞卫的话,纪昌接下来会怎么做?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那你认为纪昌能成为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的原因是什么?



(纪昌自己勤学苦练基本功及学射箭时的恒心和毅力,还需老师的指导有方。)



3、认识刘翔和邓亚萍,并观看舞蹈邰丽华领舞的“千手观音”的录像.



4、学了今天的故事,并认识了这么多了不起的人物,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五、拓展阅读



    今天,我们学了《纪昌学射》的寓言故事,从中感悟到了一些做人的基本原则,其实每一个寓言故事,都会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最后江老师想再送给大家一个寓言故事,可以课外自己去读读,有什么感受可以和同学、老师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6#
 楼主| 发表于 2008-6-18 06:5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课堂教学实录汇总

《扁鹊治病》案例分析与反思

笔者在前不久执教小学语文第八册〈〈扁鹊治病〉〉这课,在总结全文的时候,问学生: “ 学完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 ” 学生小手林立,争着回答问题。  

A 生说: “ 我学会了文中的生字词,知道了 ‘ 讳疾忌医 ’ 的含义,就是说有了病 , 一定要听从大夫的嘱咐 , 老老实实地医治。有了缺点错误 , 也一定要听取大家的批评 , 认认真真地改过。。 ”  

B 生说: “ 我知道扁鹊的医术高超,不用任何检查就知道你的病情,比现在的医生强多了,他真了不起。 ”  

C 生说: “ 我知道蔡恒公太骄傲了,听不进别人正确的劝告,我们要虚心接受别人正确的意见。 ”  

…… , …… (学生们都各抒已见,说得都很好。)  

突然,学生 D 站起来说: “ 我跟大家想法不一样,我认为扁鹊不该跑到秦国去。因为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即使不能挽回蔡恒公的命,总可以延长蔡恒公的寿命吧!生命无价! ”  

听了 D 的发言后,学生们都把手举得更高了,有的甚至站了起来,或离开座位,有的则和旁边的同学私语起来,似乎在小声讨论扁鹊的对与错。此时,我想这是个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体现他们个性的时候。于是,便稍稍做了个安静的手势,说: “ 同学们,扁鹊应该怎么办呢?请你们有秩序地发自己的见解,并说明理由。 ” (学生稍稍安静)  

有的说: “ 扁鹊应该跑到秦国去,不然他不但不能救回蔡恒公,说不定还会搭上自已的小命。 ”  

  马上就有人提出反对意见: “ 虽然蔡恒公开始不听扁鹊的劝告,但现在他已知道错了,肯定会配合治疗,说不定会治好呢! ”

  紧接着,一学生反驳说: “ 蔡恒公的病已深入骨髓,就像现在的癌症,肯定是不能救活了。 ”  

又有一生说: “ 扁鹊在初遇蔡恒公时,就应想法设法让蔡恒公配合治疗。这样,扁鹊不但救了蔡恒公的命,也许还会得到好多珍宝呢。 ”  

…… , …… (就这样你来我往的,下课的铃声响了。)  

作为教师, 我并没有 到此为止,急于下结论 ,而是趁热打铁,让学生在课后去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写话题目就叫《假若你是扁鹊 …… 》  



[ 分析与反思 ]  

  以上教学片段真可谓 “ 一石击起千层浪 ” ,也是我没有预料到的。但学生的回答却让我看到了学生的世界是充满无限想象力的,他们思维的发散性很强,并富有开拓性,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有自己独特的感受。结合现代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和新思想,以上教学片段主要体现了三个方面的新观念:  

  一、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翁,而教师却成了课堂的发现者、开发者、欣赏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整个教学片段当中教师自始至终没有去干涉学生的学习行为,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课堂中交流、讨论、争辩、质疑 …… 。教师只是在规范学生学习行为,维护课堂秩序方面,作了适当地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发言,抒发对课文的感悟与质辩:扁鹊的做法到底是对还是错呢?他应该怎么做呢?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甚至将扁鹊与现在的医生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学生是思考了,是探究了,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使课堂成了他们学习的演练场。  

  二、开放式教学思想的体现。新课程所提出的开放式教学思想的渗透,并不是放任学生,而是对教材的开放,对学生评价的开放,提倡多元化教学,这当中包括学生对教材的不同体验和感受。以上教学片段就是体现了学生对课文人物的不同理解,从不同角度去欣赏。  

  三、 重视语文的熏陶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同时也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的表述中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要从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注意不脱离语文学科的特点,将价值观的引导与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联系起来。《扁鹊治病》是一篇非常有趣的故事。它以短小、简单、浅显的故事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在本教学片段中,教师在注意上述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同时,适当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多向思维,多种表达。  

  总之,新课程、新理念导引下的语文教学还有许多东西要我们去探究,去实践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4 16:0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