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52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二年级数学上册公开课“认识四边形”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课后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8-12 09:3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认识四边形”教学设计
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镇车厩小学 马炎利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34-36页。

二、教学目标:

1.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知道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们的角都是直角。

2.通过画一画、找一找、拼一拼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3.通过情境图和生活中的事物进入课堂,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感知四边形的特征,能判别四边形。

四、教具、学具:课件一套、三角尺、四边形、格子纸等。

五、教学过程:

(一)感知四边形的特征

1.认识四边形。

(1)师:(板书课题)看一看,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你见过四边形吗?你认为它是什么样的?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长方形、正方形等四边形的图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8-12 09:32:00 | 只看该作者
(2)出示下列学生没有说到的图形。
师:那这个是四边形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四条边,四个角。)
2.判断四边形。
(1)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图形,请你判断一下它们是四边形吗?(书第35页中的图形补充4个图形,用课件展示。)
说说为什么不是。那你觉得四边形光有四条边行吗?是怎样的四条边?(补充板书:“直的”。)
(2)你有没有办法把这些不是四边形的图形改成四边形?(根据学生回答课件中操作。)
(二)寻找四边形
1.找生活中的四边形。
师:同学们真能干,经过你们的修改,这些图形都成了四边形,那请你们找一找在你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也是四边形的。请你摸给大家看。
2.找主题图中的四边形。
师:其实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你看这是一幅校园图,你能从中找到四边形吗?(课件出示,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的四边形用红色闪一闪,提取出来放在屏幕的右边。)
(三)小结:我们找到了这么多的四边形,那么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呢?(多指名学生说)
(四)四边形分类
1.指导分法。
师:虽然这些都是四边形,可它们的样子还是有些不同的,你们看,这是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菱形,这些都有自己的名字,而这个是任意四边形(在黑板上边指边说)。接下来请你们拿出练习纸,你能按一定的标准给这些特殊的四边形分分类吗?先想一想你打算怎么分?需要什么工具吗?
练习纸:
根据学生回答师:你可以用三角尺的直角去比一比这些角的大小(板书:比),你还可以用尺量一量它们的边长(板书:量)。
2.小组合作进行分类。
师:下面就请你们分类,老师先给你们一些建议。(课件出示)
友情提示:
1.请你选择好工具,定好分类的标准。
2.分类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
3.四人小组交流,说说你分类的理由。
4.推荐一名同学发言。
3.反馈、交流。
各组派代表发言,(实物在黑板上移动展示)说说分法,并说明这样分的理由。
(1)按角分:长方形、正方形一类(四个角都是直角);
       菱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一类(没有直角)。
(2)按边分:长方形、正方形、菱形、平行四边形一类(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梯形一类(对边不相等)。
(3)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一类(对边相等);
   正方形、菱形一类(四条边相等);
   梯形一类(四条边都不相等)。
4.小结:师:你们分的好极了,都非常有自己的想法。那么我们再来确认一下,到底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
(五)画四边形(书第36页做一做2)
师:我们已经会认四边形,还会根据它们的特点进行分类,接下来我们来画一画四边形,你觉得怎样才能又标准又快的画出这些四边形呢?需要老师给你们提供什么工具吗?(尺、格子图)请你们把这6个四边形都画一画,一边画一边想一想,这些四边形有什么不同。
实物投影展示,讲评。
你觉得这些四边形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长方形、正方形有四个直角,长方形的对边一样长,正方形的四条边都一样长;梯形有两个角是直角,但它的四条边都不一样长;菱形的四条边都一样长,但它的角不是直角;平行四边形的对边一样长,但它的角也不是直角;还有一个四边形它的四条边都不一样长,四个角也都不是直角。)
(六)拼四边形
师:太棒了,你们把这些四边形看的非常透彻了。信封里有一些四边形,我们来看看有些什么,请你们四人合作,选几个拼成一个四边形(信封材料准备)。
信封里的四边形:
交流、展示。
还有不同拼法吗?
(七)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太强了,老师佩服你们,在这节课里,你们认识了什么?它是什么样的?还知道了它的哪些知识?四边形还有很多知识,我们以后再学。
六.板书:
            认识四边形
比 
  量
           四条直的边,四个角。
七、课后反思:
整堂课下来,最大的感受是本节课是在学生对四边形的已有认知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是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四边形的,学生对分、画、拼四边形都非常有兴趣,学习的兴趣非常浓厚。但是“四边形的分类”这一教学环节的处理还不够理想,学生能直观的进行分类,但用语言表达分类的标准比较困难,在几次的教学中,学生都说的不理想,我想请教各位同仁,有没有好的建议,希望大家能一起来探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1-8-12 09:32:00 | 只看该作者
《四边形》教学设计



浙江省舟山市岱山怀慈小学 俞淑英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35页。
教学目标:
  1.
能从各种图形中区分出四边形,认识四边形的特征。
  2. 通过对四边形进行分类,对不同的四边形各自的特征有所了解,特别是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3.
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课件。每人准备水彩笔一支。四人小组:一袋四边形的图片。
一、主题图引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吗?你喜欢什么体育运动?
2.光明小学校园里,同学们也正在进行各种活动,我们一起去看看。(课件出示主题图)

仔细观察,在这美丽的校园里你发现了什么图形?(先自己找一找,再同桌交流)
交流汇报,学生可能找到的图形有:(指名回答,课件单一闪动)



3.导入课题。
在美丽的校园里有许多的图形,像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菱形、梯形(同时闪动这些图形)这些都是平面图形,都叫四边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四边形。
板书:四边形的认识
4.初步感知:你认为怎样的图形是四边形?
二、探索交流、概括特征
1.动手操作。
1)涂一涂(让学生感知面)
同学们,数学书第35也有许多的图形,你能从中找出四边形吗?并涂上你自己喜欢的颜色。比一比,看谁涂得又快又好看。
2)涂完后,同桌交流,说说理由。
3)集体反馈,:为什么这些是四边形,而那些却不是?
2.讨论,概括四边形的特征。
仔细观察一下,这些四边形有什么特点?(先小组,再反馈)
根据学生的反馈,板书:

3.判断四边形。

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图形请你判断一下他们是四边形吗?(集体用手势判断,并说明理由)如果不是,你能把他变成四边形吗?(课件演示)

4.我们知道了四边形的特征,你能说说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也是四边形?
三、动手操作,获取新知
1.
分一分:每一小组一信封,内有六种图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菱形、
不规则四边形和梯形。
活动建议:小组合作,给这些四边形分分类,组长把分的结果记录在学习卡上,并说说
你们为什么这样分?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交流分法时,把长方形、正方形分为一类的分法最后出现)
学生可能出现的分法:
1)按角分:长方形、正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
菱形、平行四边形、不规则四边形、梯形(没有直角)
2)按边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菱形(两组对边相等)

梯形、不规则四边形(两组对边不相等)
3)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

正方形、菱形(四边相等)

不规则四边形、梯形(四边都不相等)
4)按对角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菱形(对角相等)

不规则四边形、梯形(对角不相等)
在学生分的过程中,一步一步解决一些最基本的四边形的特征。
(对边的引导:上下为一组对边,左右为另一组对边)
2.进一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我们来看把长方形、正方形分成一类的这种分法:
1)长方形、正方形和其他的四边形相比,又有什么不同呢?小组内说一说,可以借助三角板和直尺。
2)小组汇报,得出结论。(在黑板上贴出正方形和长方形)
板书:

我们请电脑博士来演示一下。
长方形和正方形同其他的四边形相比,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四边形。
四、(机动)拓展应用
1.谁来帮帮我。


是一个(
)形,也是一个(

)边形。


   是(
)边形,有(
)角,其中有(
)个直角。


图中有(
)个四边形。


2. 自己拿出一个四边形,剪去一个角后,它会变成什么形状,请你动手试一试。
  五、课堂总结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认识了四边形。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9 16:4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