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93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复习课教学设计及评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8-10 23:2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认识钟表”复习课教学设计及评析

(一)自我反思,回忆知识

(师出示情境图,图中一个孩子问:“妈妈,我想看动画片,到6点了吗?”)

师:图中的小妹妹遇到了什么问题?

生:图中的小妹妹想看动画片,但不知道几点了。

师:你会怎么告诉她呢?

生:我会说,你自己看吧。

生:我会告诉她,到6点了。

师:你学会了有关钟表的哪些知识?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有关钟表的知识,学生看书独立思考,用钟表进行演示,再互相说一说,拨一拨。)

生:我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长针是分针,短针是时针。

生:分针指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

(生演示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4,是4时)

生:分针指向6时,时针指向7和8中间,表示7时半。(生演示)

师:你认为你拨的准确吗?

(学生对自己的拨珠过程进行反思,这样不仅关注了拨珠的结果,而且关注了拨珠的过程。)

师:在拨表时,时针和分针一定要拨到准确的位置。(教师予以提醒)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以小组活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利用钟表的学具拨出整时和半时,激活了学生头脑里有关钟表的知识。]

(二)自己分类,梳理知识

师:用你喜欢的方法把拨出来的时间写在黑板上。

(板书:11:00 3时 5:30 9:00 6时半 1:30 4:30)

师:你能把这些时间进行分类吗?

生:我分两类,一类是表示几时,一类是表示几时三十分。

生:我按时间的表示方法进行分类,也分两类。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整理过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时间,用自己的喜欢的方法进行分类,学生是复习的主人。]

(三)贴近生活,应用知识

(教师出示情境图,图中一人手中拿着一张车票,票上写着:从松原到扶余8:00开车,此时钟表时刻是7:30。)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看车票知道的,从松原到扶余的开车时间是8时。

生:我看时钟知道了当时的时间是7时30分。

[以“生活“为依托,让学生在研究现实问题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发展数学,构建了鲜活的数学课堂。]

(四)自主探索,延伸知识

教师出示三个钟面图,第一个钟面上的时刻正好是8时,第二个钟面上的时刻是不到8时,第三个钟面上的时刻是8时刚过一点。

师:看下面三个钟面,哪个钟面上的时刻指的是从松原到扶余的开车时间?(学生指出第一个钟面)

师:观察这三个钟面上的针,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留给了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师:把你的发现悄悄地告诉同桌。(学生互相交流)

师: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学生汇报,分享发现的快乐。)

生:三个钟面的时针都指着8,第一个钟面的分针正好指着12,第二个钟面的分针指在11和12的中间,第三个钟面的分针指在12和1的中间。

生:不对,第一个钟面的时针正好指着8,后两个钟面的时针差不多指着8,不是正好指着8。

(这个孩子会倾听他人的发言,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认真倾听了,听懂了,从而积极响应;二是耐心倾听了,当同学发言有错误时,等同学说完了才指出不足。)

师:因为第二个钟面的分针差一点到12,时针肯定差一点到8,第三个钟面的分针刚过12一点,时针肯定也刚过8一点。

师:也就是后两个钟面的时针都是大约指着8。

师:每一个钟面的时间是多少呢?(讨论)

生:第一个钟面是8时,第二个钟面是不到8时,第三个钟面是8时刚过一点。

师:像这样,差一点不到8时或8时刚过一点,我们就不能说正好是几时,而应该说大约是8时。

[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创设数学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时空。在学生充分观察、对比三个钟面的异同点,充分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加以总结。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情境中领悟到判断大约几时的方法。]

[总之,在本节课中,教师构建了一个“回忆-梳理-应用” 的复习课教学模式。通过回忆激活了学生头脑里的知识,让学生自己根据对知识的理解,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有关的知识按一定标准进行梳理,再应用到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2 12:3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