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475|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六语11《唯一的听众》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材解读课堂实录板书欣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8-9 18:1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十一课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
河北省蠡县桑园镇杨北学校 李丛强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积累】学会6个生字。正确读写“神圣、悠悠、庄重、仪式、抱歉、溜走、介意、追问、荒唐、声望、割舍、大吃一惊”等词语。



  【方法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抄写印象深刻的句子;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提出不懂的、有价值的问题与同学讨论;体会课文写作上的一些特点。



  【情感与思想】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拓展与延伸】结合课文内容与自己的学习实践,讨论自己以后该怎样学习,并写一篇读后感。



  【重、难点突破】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一段小提琴《梁祝》引入。



  同学们,你们说这段音乐好听吗?它是用什么乐器演奏出来的吗?



  提示:可能同学们会说好听,有的甚至能够回答出是小提琴演奏的。



  然后继续说:其实,只要我们肯用功,也一定会拉得这么好的!为什么?因为一个在音乐方面被称为“白痴”的人都能够把小提琴拉得非常好,何况我们这些不是白痴的人呢?(以开玩笑的口气说,但也带着几分很认真的语气)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课文——《唯一的听众》板书课题:唯一的听众



  解题:听众,应该是很多人,要不然就不能称之为“众”了。然而,由于文中的作者音乐素质太差,连他的父亲与妹妹都不愿听他练琴,所以,他只有这么一位“听众”了。大家觉得都很奇怪吧?这位听众有问题吗?下面,我们就自读课文,看看文章都底写了一件什么事?这是一位什么样的听众。



  二、自读课文,概括文章内容,弄清“唯一听众”的身份,我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通过这件事你又体会到了什么呢?



  教学提示:这几个问题可以合成一个问题来回来,其实也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



  教学参考:



  本文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三、有感情地自读课文,思考:这位“唯一的听众”是如何帮助我练琴的,在她的帮助下,我练琴时的行动与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



  教学提示:这是全文的重点,在学生回答时,一定要引导他们明白,其实老教授只是给了他点点鼓励与肯定,并没有具体指导他如何拉小提琴。作者之所以能够练好,最主要的是他自己努力的结果,当然,这是与老教授的帮助密切相关的。



  先写父亲和妹妹说“我”在音乐方面是个白痴,使“我”十分沮丧,不敢在家中练琴。接着写“我”到林中练琴,遇到一位自称耳聋的老妇人,她猜想“我”拉得很好,并愿意天天做“我”的听众。每次“我”停下练琴,她总是夸奖“真不错”。在她的鼓励下,“我”找回了自信,又回到家中练琴。最后写“我”从妹妹那儿知道了老妇人的真实身份,心灵受到震撼。后来拉小提琴成了“我”无法割舍的爱好,每次演出时总会想起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四、自学交流。把自己自学的收获与不明白的问题与大家一起交流,或者自己围绕课文内容提一些比较有意义的问题进行交流。



  教学提示:这是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综合运用,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收获,让学生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让学生合作学习,充分尊重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受益应该是多方面的。教师只需组织好,就算是成功了。如在适当的时候予以巧妙的点拨,教学效果会更上一层楼的。



  教学参考:



  附对课文重点句子理解:



  ①用父亲和妹妹的话来说,我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一个白痴。



  用“白痴”形容“我”拉小提琴的水平,这对已经能拉小夜曲的“我”来说是个沉重的打击,更要命的是父亲和妹妹只是经受了数次“折磨”之后就下了这样定义。为此,“我”失去了在家里练琴的自信。文章开头直接点明父亲和妹妹的做法,为下文“我”走出家门,到林中练琴作了铺垫,同时也与下文老教授的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侧面赞美了老人对“我”的爱护与帮助。



  ②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



  这句话写出了早晨树林的安静,以及“我”为能找到这样安静的练琴环境的兴奋心情。沙沙的足音在“我”听来,竟成了一曲悠悠的小令,形象地说明“我”对拉好琴重新找回了自信。正因为如此,“我”才会庄重地架好小提琴,像举行一个隆重的仪式,拉响了第一支曲子。



  ③我的脸顿时烧起来,心想,这么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这林中的和谐,一定破坏了这位老人正独享的幽静。



  这句话真实地写出了“我”发现老人后沮丧的心理。“我”希望自己能在这优美的环境中拉出好听的琴声,可偏偏琴技不争气,那声音“觉得自己似乎又把锯子带到了树林里”;不希望有人听见自己在拉琴,却偏偏被老人发现了。文中的两个“一定”,强调了难听的琴声带来的后果,突出了“我”的沮丧。说明“我”又一次失去了自信。



  ④“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这是老人对“我”说的一句话。作为一位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老人听出“我”拉得并不好,更从“我”被人发现后“准备溜走”的举动中,发现“我”缺乏自信。出于对年轻人的爱护,老人谎称自己耳聋,为听不到好听的琴声向“我”表示歉意。听惯了亲人对“我”白痴的评价,第一次听到陌生老人的称赞,尽管是个聋子,但“我”还是充满了快乐。老人的话让“我”有了面对老人拉琴的勇气。



  ⑤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这“从未有过的感觉”就是被人肯定的快乐。而这恰恰来自于老人的陪伴,来自于老人的夸奖。老人并不指点“我”如何拉琴,她就用自己的语言帮助“我”重新找回自信,激励“我”刻苦练习。在她的激励下,“我”终于敢在家里练琴了,而且练得十分认真,十分刻苦。这句话反映了老人与众不同的教育方法。



  ⑥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我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在老人热情的鼓励下,“我”的琴技在不断地提高,这正是老人所希望的。她发自内心地为“我”的进步而高兴。在“我”的眼里,老人也不再是一个聋子,她在用心感受琴声,“我”和她是用音乐在相互交流。“我”对老人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平静地望着我”这在文中是第三次出现。从相识的第一天起,老人就一直平静地望着“我”拉琴。从她的眼神里“我”读出了老人对“我”的关切、鼓励,读出了老人为“我”琴技的点滴进步的高兴,读出了老人对“我”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我”觉得她的眼睛像深深的潭水。



  ⑦“聋子?”妹妹惊叫起来,“聋子!多么荒唐!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你竟说她是聋子!”



  妹妹的话道出了老妇人的真实身份,表现出她对老人的敬仰。妹妹的话,也引起“我”心灵的震动,激起“我”对老人的无限敬意与感激。



  ⑧那时,我总是不由得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那清晨里我唯一的听众……



  句子用“唯一”来修饰限制“听众”,有“独一无二”的意思。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我”唯独想起的是这位自称“耳聋”的老人,表明老人在“我”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句子写出了“我”对老人的感激,同时点明了课题。



  五、分析一下本文在写作上的一些特点。



  提示: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已学过的知识和本文的特点加以分析,符合课文即可,不做较高的要求。



  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的心理、行动的变化,一条是老妇人的语言变化。全文围绕这两条线索展开,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本文语言质朴、清新、很有美感。如,对林中景色的描写,“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优美动人;对老人语言的描写,如诗一般,打动了文中的“我”,也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位读者。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8-9 18:12:00 | 只看该作者
 六、作业
  1、文中的老教授“撒谎”骗了作者,他这样做对吗?说说你的理解。

  2、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文字版):



  板书设计(图片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1-8-9 18:12:00 | 只看该作者
《唯一的听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江西省九江市长虹小学 刘 霞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2.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2.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昨天我们接触了一篇感人的课文,大家还记得题目是什么吗?(板书课题)这个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总觉得有好多好多的话想说,你们一定也有这样的感受吧!就让我们再次走进他们的故事中去吧。



  二、交流感悟、研读课文



  1.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说一说我在音乐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板书:音乐白痴小提琴手)



  2.结合课文内容概括“我”发生变化的原因。



  3.品读老妇人对“我”讲的话,想一想她是在什么情况下讲的?体会每句话的含义。(相机出示课件)



  ①老人叫住我,她说:“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



  指导朗读。



  当“我”在树林里为拉不好小提琴而感到懊恼,认为这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这位老人在幽静树林里的平静心情,深感内疚、抱歉地冲老妇人笑笑,准备溜走时,从老妇人说的这句话中你读到了什么呢?



  (引导学生体会出这是老人自己主动承担责任,她的言语中充满了对“我”的尊重和理解。)



  ②“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指导朗读。



  读了这个句子,你有什么感想?“我”是拉得非常好吗?从哪可以看出来?



  (引导学生体会老妇人是在鼓励,让我不要懊恼、灰心,并打消我的顾虑,不要在意她在场,拉好拉坏她都听不见,让我毫无顾忌地大胆的练习。)



  ③“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指导朗读。



  老人的话语,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增添了几份信心,此时此刻,她心里在想什么呢?



  (引导学生体会这是老人在鼓励“我”要持之以恒地练琴。主动做听众,是对“我”练习琴技的一种无言的督促。)



  ④“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指名朗读。读了这个句子,你有什么想法呢?



  (引导学生体会出这是老妇人对“我”的肯定,彭励“我”不断努力。)



  ⑤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我带来快乐和幸福。



  老妇人再次给“我”信心和力量,她的话使“我”感到只要刻苦练习,琴声能给他人带来快乐和幸福。



  4.老人的语言是真诚的,作为一个自称耳聋的音乐教授,她鼓励我、帮助我的别外一种形式是她平静的眼神。请同学们找出关于老教授眼神描写的句子。在文中画出来。



  出示课件:



  学生朗读,谈谈自己的体会。



  ①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我。



  当“我”拉出像锯床腿的声音时,她的平静给“我”勇气和力量,让“我”毫无顾忌的大胆练习。



  ②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当“我”有了几分信心,每天去练习,她的平静,鼓励“我”不断努力。



  ③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当“我”渐感奏出了真正的音乐,她的平静,体现了对“我”更高的要求,告诉“我”不要满足,继续努力。



  5.老教授用她那真诚的鼓励和平静的眼神(板书:真诚的鼓励  平静的眼神),让“我”由一个被家人称之为音乐白痴的人,成长为一个优秀的小提琴手。让我们一起来朗读最后一段,一起来感受“我”的成功。(出示第最后一段的课件)



  读了这段话,你能体会到小伙子此刻的心情吗?(板书:感激 敬佩)



  三、拓展延伸



  1.同学们,“我”之所以找到自信并由此获得了成功,能熟练地拉出许多曲子,能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这都要感谢这位慈祥的老人。感谢老妇人的真诚关爱。在你们的生活中,是否也有一些像老教授这样,一直默默地鼓励和支持你的人呢?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打开记忆的大门,走进回忆的殿堂吧。



  2.学生谈谈自己生活的感受。



  四、作业



  写一写你的亲人朋友是怎样鼓励你的。



  附:板书设计



11、唯一的听众



“我”──敬佩、感激──>老教授



音乐白痴          真诚的鼓励



小提琴手          平静的眼神



  教学反思:



  《唯一的听众》是一篇精读课文,讲述的是一个热爱音乐、但琴技却十分糟糕的青年,在一位自称耳聋的音乐教授的真诚鼓励帮助之下,成长为一个能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的小提琴手的故事。在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中,将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中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主要通过学生品读重点语句、讨论交流来实现。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重点子语句虽然有通过课件一一展示出来,但在品读老教授言行、神态的重点语句方面却只是蜻蜓点水、仅浮于表面,而未能深入、落到实处。



  二、因重点语句品读未能真正落实,致使课堂时间分配前紧后松。后面甚至出现不知所措的尴尬情形。



  三、课件出示不够及时,显得滞后。没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四、课堂的教学应该体现良好的师生互动。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感觉自己做得很不够。虽时常发问,提问方式却显得过于呆板。师生互动上,面向全班同学交流过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1-8-9 18:13:00 | 只看该作者
《唯一的听众》教学建议
小语室


1.教学本课前,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学生欣赏一些小提琴演奏的曲子,如,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并交流欣赏后的感受。也可以与音乐老师联系,开展音乐欣赏课,赏析《月光》奏鸣曲。



2.教学课文,有两种思路可供选择。



思路一:围绕“我”练琴过程中的心理、行动上的变化进行教学。可以谈话的形式导入课题,先初读课文,练习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尝试着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分清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然后,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我”心理、行动变化的句子,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体会“我”心理与行动发生的变化。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再次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思考“我”的心理与行动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通过交流,理解老教授的鼓励对“我”的激励作用,感受老教授爱护年轻人、培养年轻人的美好品质,懂得老教授谎称自己是聋子的良苦用心,从而领会文章的思想和写作特色。



思路二:围绕老教授的言行进行教学。首先揭示课题。运用查词典等方法,了解“唯一”的意思。并引导学生针对课题质疑,如,“听众是很多人的意思,为什么要用唯一来修饰?”“课文中‘唯一的听众’指谁,她做了什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试着解决这些问题。然后围绕“作为‘我’唯一的听众,老教授做了什么”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找出老教授对“我”讲的几段话,弄清楚她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她为什么这么说。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相关语句,在个人“读”的基础上,小组和全班进行交流。理解老教授的话的真正含义以及对于“我”提高琴技的作用,感受老教授爱护年轻人、培养年轻人的美好品质,领会文章的中心,最后理解课题的含义。除了抓人物语言,也可适当地注意文章中人物神态的描写,这样可使学生对老教授这个人物了解得更加深刻。



无论是哪种思路,都可以采取自主学习、提出问题、讨论交流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三点:①要保证学生读书的时间,引导学生能围绕课文的重点内容提出问题;②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③要开展有效讨论。讨论前,先梳理问题,一般性的问题要求学生自读课文解决。讨论要有理有据,同时也要认真倾听他人意见,必要时再读课文。



3.课文情感真挚,适合于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一方面,要抓住老教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的那几段话。如,在“我”灰心时,在“我”有了几分自信时,各是怎样说的,为什么要这样说,使学生体会老教授的良苦用心。另一方面,抓住“我”的心情变化,使学生体会“我”总忘不了老教授的原因。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读,通过读又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可以适当地范读。在指导过程中要注意讲究方法,让学生展示各自的朗读水平,在相互帮助中实现共同提高。



4.课后练习要求摘抄印象深刻的句子。完成本练习要结合理解课文进行,摘抄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说说这些句子为什么给自己留下了深刻印象。对于学生的发言,在尊重个性体验的同时,教师要注意价值引领。印象深刻的句子可以是关于老人的,也可以是关于“我”的,甚至是关于父亲与妹妹的,引导学生不要局限在一个方面。



5.本文生字新词不多,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可提醒学生注意:“溜”读liū;“悠”书写时不要漏掉中间一竖;“歉”与“谦”的偏旁不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1-8-9 18:13:00 | 只看该作者
《唯一的听众》教学片断
小语室
提出问题 讨论交流



师:现在我们学习课文第八段。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学生朗读课文,老师巡视。)



师:课前老师读这段话时,读着读着,脑海里出现了许多问题。你们读了后,有什么问题吗?



(生自由准备。)



生:我想知道,文中的“我”不是到树林练琴了,怎么又回到家里练了?



师:这个问题等会儿我们讨论。继续提问。



生:老师,基本练习曲是什么意思呢?



师:班里有同学练过琴,或者练过字的吗?你能举例说说什么是基本练习曲呢?



生:我练过钢琴,一开始练的是训练指法的曲子,很简单。这些曲子就是基本练习曲。



师:学习任何技能都会有一些基本的练习。练琴,就要练习基本练习曲。还有问题吗?



生:课文为什么要写“我”在家里练琴的情况呢?



生:“我”为什么会忘记她是聋子?



生:为什么“我”觉得老人的眼睛像深深的潭水?



师:刚才同学们问了五个问题,有一个已经解决了,还剩下四个。下面就带着这四个问题,请大家再读课文。通过联系上下文,找找问题的答案,如果有想法了,可以和同学进行讨论。



(学生自主学习、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1-8-9 18:13:00 | 只看该作者
《唯一的听众》教材解读
小语室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本文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的心理、行动的变化,一条是老妇人的语言变化。全文围绕这两条线索展开,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先写父亲和妹妹说“我”在音乐方面是个白痴,使“我”十分沮丧,不敢在家中练琴。接着写“我”到林中练琴,遇到一位自称耳聋的老妇人,她猜想“我”拉得很好,并愿意天天做“我”的听众。每次“我”停下练琴,她总是夸奖“真不错”。在她的鼓励下,“我”找回了自信,又回到家中练琴。最后写“我”从妹妹那儿知道了老妇人的真实身份,心灵受到震撼。后来拉小提琴成了“我”无法割舍的爱好,每次演出时总会想起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本文语言质朴、清新、很有美感。如,对林中景色的描写,“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优美动人;对老人语言的描写,如诗一般,打动了文中的“我”,也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位读者。



选编本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体会“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二是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提出不懂的、有价值的问题与同学讨论;三是体会课文写作上的一些特点。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用父亲和妹妹的话来说,我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一个白痴。



用“白痴”形容“我”拉小提琴的水平,这对已经能拉小夜曲的“我”来说是个沉重的打击,更要命的是父亲和妹妹只是经受了数次“折磨”之后就下了这样定义。为此,“我”失去了在家里练琴的自信。文章开头直接点明父亲和妹妹的做法,为下文“我”走出家门,到林中练琴作了铺垫,同时也与下文老教授的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侧面赞美了老人对“我”的爱护与帮助。



②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



这句话写出了早晨树林的安静,以及“我”为能找到这样安静的练琴环境的兴奋心情。沙沙的足音在“我”听来,竟成了一曲悠悠的小令,形象地说明“我”对拉好琴重新找回了自信。正因为如此,“我”才会庄重地架好小提琴,像举行一个隆重的仪式,拉响了第一支曲子。



③我的脸顿时烧起来,心想,这么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这林中的和谐,一定破坏了这位老人正独享的幽静。



这句话真实地写出了“我”发现老人后沮丧的心理。“我”希望自己能在这优美的环境中拉出好听的琴声,可偏偏琴技不争气,那声音“觉得自己似乎又把锯子带到了树林里”;不希望有人听见自己在拉琴,却偏偏被老人发现了。文中的两个“一定”,强调了难听的琴声带来的后果,突出了“我”的沮丧。说明“我”又一次失去了自信。



④“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这是老人对“我”说的一句话。作为一位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老人听出“我”拉得并不好,更从“我”被人发现后“准备溜走”的举动中,发现“我”缺乏自信。出于对年轻人的爱护,老人谎称自己耳聋,为听不到好听的琴声向“我”表示歉意。听惯了亲人对“我”白痴的评价,第一次听到陌生老人的称赞,尽管是个聋子,但“我”还是充满了快乐。老人的话让“我”有了面对老人拉琴的勇气。



⑤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这“从未有过的感觉”就是被人肯定的快乐。而这恰恰来自于老人的陪伴,来自于老人的夸奖。老人并不指点“我”如何拉琴,她就用自己的语言帮助“我”重新找回自信,激励“我”刻苦练习。在她的激励下,“我”终于敢在家里练琴了,而且练得十分认真,十分刻苦。这句话反映了老人与众不同的教育方法。



⑥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我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在老人热情的鼓励下,“我”的琴技在不断地提高,这正是老人所希望的。她发自内心地为“我”的进步而高兴。在“我”的眼里,老人也不再是一个聋子,她在用心感受琴声,“我”和她是用音乐在相互交流。“我”对老人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平静地望着我”这在文中是第三次出现。从相识的第一天起,老人就一直平静地望着“我”拉琴。从她的眼神里“我”读出了老人对“我”的关切、鼓励,读出了老人为“我”琴技的点滴进步的高兴,读出了老人对“我”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我”觉得她的眼睛像深深的潭水。



⑦“聋子?”妹妹惊叫起来,“聋子!多么荒唐!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你竟说她是聋子!”



妹妹的话道出了老妇人的真实身份,表现出她对老人的敬仰。妹妹的话,也引起“我”心灵的震动,激起“我”对老人的无限敬意与感激。



⑧那时,我总是不由得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那清晨里我唯一的听众……



句子用“唯一”来修饰限制“听众”,有“独一无二”的意思。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我”唯独想起的是这位自称“耳聋”的老人,表明老人在“我”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句子写出了“我”对老人的感激,同时点明了课题。



(2)对词语的理解。



白痴:病,患者智力低下,动作迟钝,轻者语言机能不健全,重者起居饮食不能自理。课文中形容“我”没有掌握拉小提琴的技术,是对“我”的打击。



荒唐:(思想、言行)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的程度。



声望:为众人所仰望的名声。



二、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正确读写“神圣、悠悠、庄重、仪式、抱歉、溜走、介意、追问、荒唐、声望、割舍、大吃一惊”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抄写印象深刻的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4 18:5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