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753|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六年级语文《别饿坏了那匹马》公开课教案教材解答教学实录板书欣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8-9 18:0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十课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设计
河北省蠡县桑园镇杨北学校 李丛强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积累】认识本课出现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生词。



  【方法与能力】进一步领会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情感与思想】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拓展与延伸】引导学生理解青年与妹妹说谎的本意,为开展辩论做准备。



  【重、难点突破】重、难点是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别饿坏了那匹马”的含义,并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描写体会人物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今天这篇课文的题目有什么不同吗?对,这应该是文中某个人物的一句话。这句话到底是谁说的呢?文章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其中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板书:别饿坏了我的那匹马



  二、初读课文,回答上面的几个问题



  教学提示:由于文章内容比较简单,采用默读的形式,让学生合作学习,回答上面的问题。



  教学参考:



  这句话是是书摊的主人说的,是以“诺言”来让我能够安心地在书摊上读书。



  主要写了酷爱读书的“我”在失去看书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我”的马草,让“我”继续看书的事。赞扬了残疾青年不计一己得失、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表达了“我”得知真相后的感激之情。



  三、学习课文



  采用抓住“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自学课文,交流自己的所得。



  教学提示: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一句话,不必求全。只要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即可。



  教学参考:



  附对课文重点词句理解:



  (1)对句子的理解。



  ①我上小学五年级那年,学校不远处的书摊是我放学后流连忘返的地方。



  “流连”是留恋不止的意思。“流连忘返”写出了“我”酷爱看书的程度。残疾青年也正是从“我”在书摊前流连忘返的情景,发现了“我”对知识的追求,以及身无分文的无奈。这是他一直帮助“我”、想方设法给“我”看书机会的原因。



  ②我回头去看愣在轮椅上的他和他手里的那本书,书页中分明多了几张毛票。



  “书页中分明多了几张毛票”,那是父亲利用翻书的机会,悄悄夹在书里的。父亲知道,青年是靠摆书摊养家糊口的,生活也不容易。所以他不光忍痛打“我”,让“我”认识到:做人不能只为自己着想,也要为别人着想,同时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明对青年的关心。



  ③他先是一愣,继而眼睛一亮,笑着对我说:“过来,让我看看你的马草。”他认真地看过马草后,冲里屋叫道:“碧云,你出来一下!”



  青年获悉“我”马草不好卖的消息,为了继续帮助“我”,打算通过说谎买“我”的马草。句子具体写出了青年做决定的经过。“愣”字表明青年突然明白马草并不好卖。“眼睛一亮”表明他想出了既能帮助“我”又不易让“我”发觉的主意。青年之所以“认真地看过马草后”,才让碧云收下马草,是想让“我”产生错觉:青年家真的有马,而且正缺马草。这样“我”就不觉得他是为了帮助“我”而故意这么做。这段言行与神态描写烘托出青年关心“我”的良苦用心。



  ④“别别别……”他急了,“碧云!碧云!”他用双手拼命地摇着轮椅,想挡住我的路,“你放下!等碧云来拿!”



  这段话写出了青年的着急。由于碧云的意外不在,青年又是残疾,所以无法将马草提进院子。而“我”担心那匹马饿坏,提议自己把马草提进院子。青年知道,一旦“我”走进院子,就会看到那堆枯蔫焦黄的马草,谎言就会被揭穿。他就不可能继续留“我”在他的书摊上看书了。文章这样写,突出地表现了青年对“我”的关心。



  ⑤可是迟了!我已经走进他家的后院,看见了一堆枯蔫焦黄的马草──这些日子我卖给他的所有的马草!那匹马呢?那匹香甜地吃着我的马草的马呢?



  这段话写出了事情的结果,我明白了事情的真相。通过两个感叹句、两个问句写出了“我”见到马草后的震惊与感激。文章中的破折号起到注释说明的作用,强调了“我”卖给青年的马草全部都在。



  (2)对词语的理解。



  刻骨铭心:铭,把文字刻在石头或金属器物上。形容记忆深刻,永远不忘。多用于对别人的感激。



  毛票:口语,就是面值一角的人民币纸币。    攥:握。



  一如既往:跟过去完全一样。  瞥见:一眼看见。



  尴尬: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四、再读课文,思考:“别饿坏了我的那匹马”是谁说的,在文章出现了几次,在文中有什么用意?你能给大家做一下具体的分析吗?



  教学提示:问题虽然不难,但有一些繁琐,所以可以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解答。



  教学参考:



  “别饿坏了那匹马”既是课文的题目,也是推动故事发生的关键句。它在文中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我”把马草卖给残疾青年,离开书摊时,青年嘱咐“我”的话。他的话,看起来是对自己家的那匹马的关心,不让它饿着,实则是免去了“我”寻找马草买主的辛苦,让我把时间花在看书上。第二次是青年看见“我”背着马草走向书摊时,吩咐妹妹碧云的话。这话既是说给妹妹听的,暗示妹妹不要拒绝买这无用的马草;更是说给“我”听的,让我能心安理得地看书。青年既帮助了“我”,又很好地维护了“我”的自尊。第三次是“我”对青年说的话。每天“我”都想象着马“香甜地吃着我的马草”的情景,心安理得地看书。关心马,就是“我”对青年的关心。文章用“别饿坏了那匹马”贯穿全文,起到了层层推进的作用。



  五、自由朗读课文,体会其中的情感与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提示: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写作知识,对课文进行分析。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



  教学参考: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8-9 18:08:00 | 只看该作者
六、板书设计(文字版):
  


  
板书设计(图片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1-8-9 18:09:00 | 只看该作者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片段
小语室
明白真相 体会真情



师:同学们,“我”走进了后院,看到了心目中那匹香甜地吃着马草的马吗?



生:没有。



师:那么,“我”看到了什么呢?



生:看到了一堆枯蔫焦黄的马草。



师:请大家把句子再读读,看哪个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生朗读课文。)



师:现在我们来交流。



生:我注意到了“枯蔫焦黄”这个词语,说明马草放了很长时间了。



师:会多长呢?



生:从“我”卖给他的第一天起。



师:是啊,从那一天起,马草就堆在那里,天长日久,枯黄了。



生:我注意到了“一堆”这个词。这个词说明马草很多,也说明青年收下了“我”的很多马草。



师:马草一天天多起来,青年仍把马草收下来,说明了什么?



生:他对“我”的关心。他愿意帮助“我”,让“我”有书看。



生:我注意到了破折号。破折号起到了解释说明的意思,强调那马草是“我”卖给青年的。



师:是啊。“我”一直将马草卖给青年,以为他真的有那匹马。现在看到了马草,明白了真相,“我”心情如何?



生:心里非常感激。



师:这就是“我”要强调“这些日子我卖给他的所有的马草”的用心。刚才我们通过仔细阅读课文,了解了人物的情感。读课文就是要学会从字里行间读出人物情感。那么“我”难道仅仅只看到了马草吗?



生:“我”看到了青年“先是一愣,继而眼睛一亮”的情景。



生:听到了青年冲里屋喊的声音:“碧云,快把马草提进去,别饿坏了那匹马。”



生:看到了碧云茫然的眼睛。



生:看到了青年“用双手拼命地摇着轮椅,想挡住我的路”的情景。



生:看到了青年乐于助人、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



师:此时此刻,“我”的心情又如何呢?



生:感激。感谢他给“我”看书的机会。



生:惭愧,那么长时间没有能够发现秘密。



师:现在就请大家读这段课文,仔细体会其中的感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1-8-9 18:09:00 | 只看该作者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材解读
小语室
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写了酷爱读书的“我”在失去看书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我”的马草,让“我”继续看书的事。赞扬了残疾青年不计一己得失、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表达了“我”得知真相后的感激之情。



全文主线清楚,脉络分明。围绕“别饿坏了那匹马”这个善意的谎言被揭穿的过程,展现了普通百姓的美好心灵。如,残疾青年的善良、宽厚、善解人意。他明知“我”在偷看书,却一直没有阻拦;当“我背着马草四处寻找买主”时,他谎称“咱家的那匹马正缺马草”,买下“我”的马草,还叮嘱“以后,马草就卖给我”。又如,父亲也很善良。父亲虽然赞同“我”看书,但他知道青年的生活的艰难,所以忍痛打了“我”,让“我”去扯马草换钱。他还不忘利用匆匆翻书的机会,在书里夹上几张毛票,维护了青年的自尊。碧云同样善解人意。她很能理解哥哥的想法,配合着哥哥把谎言维持下去。而“我”喜爱看书,能听从父亲的教导去扯马草挣钱。对于青年的帮助,“我”心中感激不尽,因此一心不让青年家的马饿坏了。朗读本文,不能不为这些人美好的心灵而感动。



本文语言简朴,主要通过人物的言行、神态和心理描写表现人物的品德。如,残疾青年关心“我”的读书:“我”读《红岩》时,他让“我”“‘坐下慢慢看吧’”;为了阻止真相暴露,“他用双手拼命地摇着轮椅,想挡住我的路”,还不惜用“那马会踢伤你的”威胁“我”。课文还描写了“我”的心理活动:“攥着马草换来的毛票,我立即奔向书摊,泰然地坐下来,从容地读着一本又一本的书”。写出了“我”重新获得读书机会后的兴奋。



选编本文的目的:一是通过了解故事内容,感受普通百姓美好的心灵,体会“我”对青年的感激之情。二是进一步领会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2.词句理解。



(1)对句子的理解。



①我上小学五年级那年,学校不远处的书摊是我放学后流连忘返的地方。



“流连”是留恋不止的意思。“流连忘返”写出了“我”酷爱看书的程度。残疾青年也正是从“我”在书摊前流连忘返的情景,发现了“我”对知识的追求,以及身无分文的无奈。这是他一直帮助“我”、想方设法给“我”看书机会的原因。



②我回头去看愣在轮椅上的他和他手里的那本书,书页中分明多了几张毛票。



“书页中分明多了几张毛票”,那是父亲利用翻书的机会,悄悄夹在书里的。父亲知道,青年是靠摆书摊养家糊口的,生活也不容易。所以他不光忍痛打“我”,让“我”认识到:做人不能只为自己着想,也要为别人着想,同时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明对青年的关心。



③他先是一愣,继而眼睛一亮,笑着对我说:“过来,让我看看你的马草。”他认真地看过马草后,冲里屋叫道:“碧云,你出来一下!”



青年获悉“我”马草不好卖的消息,为了继续帮助“我”,打算通过说谎买“我”的马草。句子具体写出了青年做决定的经过。“愣”字表明青年突然明白马草并不好卖。“眼睛一亮”表明他想出了既能帮助“我”又不易让“我”发觉的主意。青年之所以“认真地看过马草后”,才让碧云收下马草,是想让“我”产生错觉:青年家真的有马,而且正缺马草。这样“我”就不觉得他是为了帮助“我”而故意这么做。这段言行与神态描写烘托出青年关心“我”的良苦用心。



④“别别别……”他急了,“碧云!碧云!”他用双手拼命地摇着轮椅,想挡住我的路,“你放下!等碧云来拿!”



这段话写出了青年的着急。由于碧云的意外不在,青年又是残疾,所以无法将马草提进院子。而“我”担心那匹马饿坏,提议自己把马草提进院子。青年知道,一旦“我”走进院子,就会看到那堆枯蔫焦黄的马草,谎言就会被揭穿。他就不可能继续留“我”在他的书摊上看书了。文章这样写,突出地表现了青年对“我”的关心。



⑤可是迟了!我已经走进他家的后院,看见了一堆枯蔫焦黄的马草──这些日子我卖给他的所有的马草!那匹马呢?那匹香甜地吃着我的马草的马呢?



这段话写出了事情的结果,我明白了事情的真相。通过两个感叹句、两个问句写出了“我”见到马草后的震惊与感激。文章中的破折号起到注释说明的作用,强调了“我”卖给青年的马草全部都在。



(2)对词语的理解。



刻骨铭心:铭,把文字刻在石头或金属器物上。形容记忆深刻,永远不忘。多用于对别人的感激。



毛票:口语,就是面值一角的人民币纸币。



攥:握。



一如既往:跟过去完全一样。



瞥见:一眼看见。



尴尬: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二、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2.进一步领会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1-8-9 18:10:00 | 只看该作者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建议
小语室


1.首先,可以根据阅读提示的要求,让学生认真默读课文,按照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个中心问题,初步了解课文的大意,理清文章的思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从“我”的角度说,也可以从残疾青年的角度说。



2.进一步理解课文,了解课文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别饿坏了那匹马”既是课文的题目,也是推动故事发生的关键句。它在文中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我”把马草卖给残疾青年,离开书摊时,青年嘱咐“我”的话。他的话,看起来是对自己家的那匹马的关心,不让它饿着,实则是免去了“我”寻找马草买主的辛苦,让我把时间花在看书上。第二次是青年看见“我”背着马草走向书摊时,吩咐妹妹碧云的话。这话既是说给妹妹听的,暗示妹妹不要拒绝买这无用的马草;更是说给“我”听的,让我能心安理得地看书。青年既帮助了“我”,又很好地维护了“我”的自尊。第三次是“我”对青年说的话。每天“我”都想象着马“香甜地吃着我的马草”的情景,心安理得地看书。关心马,就是“我”对青年的关心。文章用“别饿坏了那匹马”贯穿全文,起到了层层推进的作用。



然后重点学习“有一天”发生的事,可以以“走进院子,我看到了什么”为题组织学生讨论,充分感受青年的美好心灵,明确本文的中心思想。



3.课文中有不少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描写的语句,集中表现了人物的美好品质。教学时,可以通过让学生找一找、画一画这些句子,然后用心读一读,想想自己为什么感动,或者是自己从中体会到人物什么样的品质。可以把这些心得、体会写在句子的旁边,然后把自己的想法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



4.课文展示的不仅仅是残疾青年的美好品质,在其他人身上,我们也看到了一颗颗闪光的心灵。教学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说说对文中其他人的印象,体会其他人的美好品质。



5.本组口语交际要求就“讲诚信与善意的谎言”这个话题进行辩论。教学本文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青年与妹妹说谎的本意,为开展辩论做准备。课后,也可让学生发现周围的人有无说谎现象,调查说谎的原因及结果,为辩论积累素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4 16:2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