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98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五年级《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教学设计课堂实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8-7 22:3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重庆市万州区沙河小学 陈学应
课文精解与编排意图



《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词,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



《泊船瓜洲》一诗,据说是诗人应召自江宁赴京任翰林学士,途经京口而作。末句感慨仕途多险,前途未测,表示的是再次赴京荣遇之际,对仕途没有足够信心之时,所有的乡情仕意。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写景抒情的思乡诗。



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到了中唐,叙事成分逐渐增多,日常生活小事往往成为绝句的常见题材,风格也由盛唐的雄浑高华、富于浪漫气息转向写实。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长相思》是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它是一首写景叙事抒情的词。



王安石的乡愁是融于满目的春色之中,张籍的乡愁是肃杀的秋风引起,诗人纳兰性德所描写的关外将士的乡愁却是由北方的风雪勾起的。



选编这三首诗词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诗词的诵读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通过几首诗词的对比体会,揣摩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感情的;同时,积累古诗词,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厚实文化积淀。



本文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品味诗句,背诵,积累语言上。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诗人的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路点睛



思路一:三首古诗词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一样的,但是表达的方法各异,《泊船瓜洲》是写景抒情,《秋思》则是叙事抒情,《长相思》则融写景与叙事于一体,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基于这个特点,可以在初读课文、理解内容之后,把三首诗词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教学。在体会相同感情的同时,感受语言的各自特点,揣摩表达方法的不同。



思路二:按顺序一首一首地进行教学,要有导有放,以第一首诗为例,学习理解诗的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二、三首诗则放手让学生自学,通过交流来理解诗意,通过讨论和教师的点拨来比较写法,通过诵读来积累语言。



教学目标



1.会读会写“洛、榆、畔、帐”,正确读写“洛阳、榆关、湖畔、千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等方法理解诗词意思。



4.在抓住景物、事例想象诗境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通过景物、事件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



想诗境,悟诗情,背诵、默写,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习《泊船瓜洲》)

学 案
教案

学习提纲



1.背诵一首思乡的古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泊船瓜洲》这首诗,注意“间、数、重、还”的正确读音。



3.《泊船瓜洲》的意思是()。



4.“间”的意思是( );“数重山”的意思是();第一、二行诗的意思是()。



5.“绿”的意思是( );“还”的意思是();第三、四行诗的意思是()。



6.诗集中集中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句子称为诗眼。默读诗句,勾出诗眼,想想:这首诗表达了作者( )思想感情。



7.讨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又”可以换成哪些词,与原句比较,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
一、古典音乐创设古诗情境,背诵怀乡古诗词。



二、明确古诗学习方法:解诗眼→解词→理句→连意→体情。



三、初读课文,落实字词。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正音:间、数、重、还。



四、自读自学“学习提纲”3.4.5题,理句连意,说说古诗大意。



五、导读导悟重点、难点、疑点及“诗眼”,体会思想感情。



1.质疑问难,解决难点、疑点。



2.抓住“诗眼”“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联系全诗想象意境,反复朗读,体会作者思念家乡之情。



六、讨论“绿”“又”的准确、生动,领悟作者“用景”表达感情的表达方法。

练习提纲



1.背诵、默写古诗。



2.合理想象,把《泊舟瓜洲》改写成300字左右的短文。



3.积累一首思念家乡的古诗,说说诗句意思及表达的情感。
七、改写古诗,积累古诗




第二课时(学习《秋思》)

学 案
教案

学习提纲



1.题目《秋思》的意思是()。



2.“见秋风”指作者看见了(),“欲”的意思是()。第一、二行诗的意思是()。



3.“复恐”的意思是( ),“说不尽”指说不完(),“行人”指( ),“临发”的意思是( ),“开封”的意思是()。第三、四行诗的意思是()。



4.默读古诗,勾出诗眼,联系全诗,想想全诗表达了作者( )思想感情。



5.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全诗。
一、创设古诗情境,复习古诗学习方法(解诗题→解词→理句→连意→体情)



二、整体感知。检查正角、流利地朗读课文情况,正音。



三、自读自学“学习提纲”1.2.3题,理句连意,说说古诗大意。



四、导读导悟“三点”“一眼”,体会全诗思想感情。



1.解决课文中“难点、疑点”。



2.指导学生抓住诗眼“见秋风”、“意万重”“说不尽”“又开封”想象古诗意境,体会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五、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全诗。





练习提纲



1.背诵、默写古诗。



2.合理想象,把“秋思”改写成300字左右的记叙文。



3.积累思念有乡亲人诗《乡愁》
七、改写古诗,积累古诗




第三课时(学习《长相思》)

学 案
教案

学习提纲



1.题目《长相思》的意思是( )。



2.“榆关”指(),“那畔”的意思是(),“千帐灯”的意思是()。这首词的上阕意思是()。



3.“聒碎”的意思是(),“梦不成”的意思是( ),“故园”指( )。这首词的下阕的意思是()。



4.默读全词,勾出“词眼”,联系全词,想想“这首词”表达了作者( )思想感情。



5.朗读、背诵全词。
一、创设音乐情境,明确学词方法(解题→解词→理句→连意→体情)



二、整体感知,正确流利地朗读全词



1.朗读、正音。



2.书写难字:榆、畔、帐、聒、园、此。



三、自读自学“学习提纲”1.2.3题,理句连意,说说全词大意。



四、导读导悟“三点一眼”,体会边塞将士思念家乡,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1.解决词中难点、疑点。



2.以词眼“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为核心,抓住“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夜深千帐灯”想象意境,体会作者思念家乡,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五、回读古诗词三首,比较其中心、语言、表达方式的异同。

练习提纲



1.背诵、默写《长相思》



2.合理想象,把《长相思》改写成300字左右的记叙文。



3.积累思乡的词一首
六、改写《长相思》,积累思乡词一首。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8-7 22:32:00 | 只看该作者
《古诗词三首》教学简案与实录
王谦


[教学简案]



教学目标:



1.会写“洛、榆、畔、帐”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激发学生在口语和书面语表达中引用诗词的兴趣。



3.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的大意,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通过三首诗词的对比学习和拓展,初步了解思乡诗词的一般特点。



4.通过对三首古诗词的学习,体会作者对家乡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积累并内化诗句,体会作者怀乡思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对比体会三首诗词在表情达意上的异同,感受思乡诗词的一般特点。



学习方法:



借用注释,查阅资料、工具书,质疑问难,自读感悟,朗读涵咏,讨论交流,撰写小论文等。



教学理念:



以文定教、顺学而导──根据古诗词的体裁和思乡诗词的题材特点和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经验和规律,确定了以朗读品味为主的教学方法;依据单元、课文的编排特点,设计了对比教学的教学思路。



课前预习:



1.针对课文内容有侧重地查阅资王安石、张籍两位诗人的资料,对他们的基本情况、籍贯故乡、人生履历有所了解,并做简要地记录。                                 



2.借助注释、工具书、联系语境,正确流利地朗读三首诗词,并尝试读懂古诗大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



2.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理解诗词的大意及重点词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3.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经过对比学习,体会出两首诗词都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但思乡的缘由、表达的方式、语言特点是不同的。



课前互动:



播放《思乡曲》,师生合作背诵思乡的诗词。



一、相机导入,揭示课题



师:思乡是一种平凡而又高尚的情怀,她像血液一样,流淌在我们民族的历史中。由古至今,从未间断。今天我们再来读三首思乡的诗词。我们先来学习前两首诗。



(板书课题“古诗词三首”,诗词题目“泊船瓜洲”“秋思”。)



二、检查朗读,读通古诗



(重点强调“间”“重”等多音字,并以此渗透联系上下文,分析字意,确定多音字读音的学习方法。)



三、借助注释和课外搜集的资料自读疏通诗歌大意



1.学生运用积累的学习方法,自读古诗。画出不懂的问题。



2.同学交流,解决不懂的字词。



3.老师质疑检测:“你从诗句中读懂了作者身在何处呢?”引出两首诗的写作背景,感知古诗大意。



四、朗读品味两首诗,体会诗情,感悟诗境。对比两首诗的异同



1.小结过渡。



2.引导品读《泊船瓜洲》。



(1)自读批注,读解语境。



透过诗中哪些词语,你能体会到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可以在书上圈一圈、画一画,还可以写写简单的批注。



(2)交流感悟,相机指导朗读。



重点预设“一水间” “只隔”“绿”“又”“何时”“还”。



(3)还原诗境,感情朗读。



(4)角色替换,自由吟咏。背诵诗文。



3.自读体会《秋思》。



(1)小结过渡:在奉诏进京的途中,是融融的春风,家乡的春景勾起了诗人无限的乡愁,那引发了客居洛阳的张籍乡愁的又是什么呢?思乡的王安石,久久地站在瓜洲古渡,江水边,明月下,想着自己的家乡,发出了感慨:“明月何时照我还。”那思乡的张籍又做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自读诗文,深入体会。



(2)自由朗读体会。



(3)交流汇报,扣住“见秋风”“意万重”深化对诗文的感受。相机指导朗读。



五、对比梳理,整体朗读



1.总结:两位不同朝代、不同身份的作者因为不同的原因离开了家乡,在不同的环境中又因为不同的缘由触动他们共同的情感──这就是思乡。



2.朗诵两首诗词。



营造情境,引读朗诵,体会情感,表达感情。



作业设计(课件出示):



1.背诵、默写两首思乡的诗词。



2.积累摘抄课外的思乡的诗词。



板书设计:



古诗词三首



泊船瓜洲   奉诏进京 春意浓 追问明月 何时还



秋  思   客居洛阳 见秋风 寄写家书 意万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背诵、默写两首古诗



二、对比学习《长相思》



三、总结三首诗词,整理对比学习本课的思乡诗词。独立或合作学习收集到的诗词,完成下面表格中的空格。(整理表格如下)



题目 作者 背景 思乡缘由 作者表现 表达特点



泊船瓜洲 王安石 奉诏入京 春意浓 追问明月 借景抒情直抒胸臆



秋 思 张 籍 客居洛阳 见秋风 寄写家书 叙事抒情



含蓄感人



长相思 纳兰性德 征旅途中 遇风雪 辗转难眠 写景叙事



倾诉心声      



四、根据上面的表格,小组合作写小论文



提示:



竖行分析表格,可以提出:“比较《×××》和《×××》两首思乡诗(词)的异同”“古代人离开家乡的原因略谈”“触动古人的思乡愁绪的意象有哪些”等题目写小论文。横行分析表格可以提出“《××》的赏析”论文题目。



  [音频回放]



http://live.pep.com.cn:81/xiaoyumeeting/古诗词三首.mp3





[课堂实录]



古诗词三首



课前活动:



1.师生打招呼



2.放声背诵一下以前学过的古诗



师生问好



师:第五课的古诗词三首,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两首,第一首《泊船瓜洲》作者是谁?



生:王安石



师: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



师:那《秋思》呢?



生:张籍



师:昨天预习过课文了吗?谁来读?



一女生读《泊船瓜舟》



师:读得正确、流利。一水间的“间”为什么读成“”



生:是一水间隔



师:让我们一起读第一句



生读:京口瓜洲一水间



师:第二首谁来?



生读第二首



师:我们都自学了这两首诗,谁结合重点词的意思说说这两首诗的大概意思?



一学生说第一首的意思



师:说得准确而且很流利



另一学生说第二首诗的意思



师:你不仅把诗大意说出来,还补充了自己的意思。把老师想问一下这个“欲作”是什么意思?



生:想写



师:“又担心”是从哪个词读出来?



生:复恐



师:让我们拿起课本,轻轻地来读这两首古诗。



生齐读



师:预习得很好,两首诗的意思已经初步理解了。到底是什么勾起了作者的这思乡之情?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品读这两首诗。



一学生读《泊船瓜洲》



师:你觉得是什么勾起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生:春风



师:请你谈一谈



生:因为作者看见春天到了,春风吹绿江南两岸,让他想起了故乡。



师:这两个句子里有一个字特别特别有名,课后的资料袋里有对这个故事的介绍,谁来读一读?



学生读资料袋里的文字资料



师:诗人字斟句酌,最后确定了一个字,是──



生:绿



师:自己读一读这一句,从这个绿字能读出什么来?



学生小声读



师:从绿中你读出什么?



生:我知道春天,燕子飞回来,河水融化了,流出哗哗的水声,柳树随着春风长出了细细的柳条,随着风舞动。小鸟也回到故乡,站在大树上欢乐的歌唱。



师:这个绿字不知藏着多少幅美丽画面,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



生:想



出示课件



学生闭上眼睛想像。



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来说。



生:我从音乐听到小鸟的叫声,小溪水潺潺的流水声,柳枝上长出芽苞,小溪中未融化的冰块儿,在水中跳动。一幅生机盎然的景色。



生:有点悲伤,有点欢快。



师:想得多好。你们还看到了什么景象?还可以用自己的积累的词语、诗句来描绘自己脑海中的画面。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生: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师:心在山前……



师:黄四娘家──



师:小孩们放学了,儿童散学──



(师生接诗句)



师:一个绿字里不知藏了多少幅画面,能把这首诗美美地读出来吗?谁来试一试



一男生读



师:这个绿字,怎样才能让我们想到更美好的画面?



生再读



师:有进步,吹面不寒杨柳风,能让你的春风再暖和一点吗?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好吗



生齐读



师:这个绿字仅仅是在写江南的美吗?想想作者身在何处,他的家乡又在哪里呢?师板画。



师:谁知道?



生:作者的故乡在钟山,在京口



师:同意吗?你读读课题



生:读课题。



师:在哪儿?



生:在瓜洲



师:你就是作者站在风景如画的瓜洲,读一读这两句诗。



学生读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都是诗人王安石,想着风景如画的瓜洲,读一读前两句。



生读



师:同学们,我国古代山道崎岖,交通落后,到长江山高水长,路途遥远,在作者的笔下却是“京口瓜洲──,(学生接诗句)钟山只隔──(学生接诗句)从这些词语体会到什么呢?



学生思考,师小声读



生:这句诗的意思是──我体会到交通不发达,但思乡浓厚,用了“只“”一”表现作者的思乡之情非常浓厚,作者思念家乡的殷切。



师:是思念,让天涯变成咫尺



生:我从“一”“树”读出了对故乡的的思念,他的心中非常思念自己的故乡,向往故乡,远处的家乡仿佛就在眼前了。



师:你读懂了诗人的心,体会到了诗人的心。他的家乡很遥远,却近在眼前,他思念家乡,



让作者仿佛走不出自己的家乡,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朗读诗的前两句。



生齐读



师:作者如此依恋自己风景如画的家乡,为什么又要离开呢?请看大屏幕



出示王安石的有关资料。



1070年王安石升任宰相,提出正革,主持变法……



1074第一次变法挫败王安厂被朝廷……



……



师:五十七岁的作者站在长江边,你们能体会到他的心情了吗?



生:有点高兴,有点悲伤



师:你带着依恋读一读后两句诗。



学生读



师:谁还体会到了诗人的心情?



生:又高兴又无奈的心情



师:有点无奈



生:他很想回家。



师:他对家乡充满了深深的依恋。



生:他很无奈,他依恋家乡,可他要去当官,皇命难违,很少回家,他已经很久没有回家。



师:这一次他刚刚离开家乡,却对家乡产生深深的依恋。千种滋味,万般愁绪化作江水,滚滚流淌,化作两句诗,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读后两句诗。



生读



师:九百年前,诗人站在花间渡口,他的身后是深深依恋的家乡,他的前方仕途茫茫,我们一起来读这首诗。



学生齐读



师:老师可以读一下吗?



师:(师范读)同学们,咱们再读,好不好?



生:好



师生齐读



师:唉!在途中是和煦的春风勾起了王安石对家乡的无限思念,勾起了他无限乡愁,那么,又是什么勾引起了诗人张籍对家乡的思念呢?自己读一读第二首。



师:是什么?



生:秋风



师:板书秋风



师:洛阳城里见秋风,秋风是看不见的,作者在洛阳城里都看见了什么?轻声读第一句



生小声读第一句诗



师:诗人又看到了什么?再读第一句。



生读



生:他看到满天飞舞的树叶,还有空中排成一字的大雁



师:大雁朝哪飞?



生:朝南飞



生:作者感受到秋风来了,秋风吹过,让人打了个冷颤。



师:这都是你谈到的秋风。



生:闻到桂花的香味



生:他看到一些小松鼠在收集食物,落叶飘下来,桂花的香味,不禁想起中秋节快到了。



生:看到秋风吹来,带来许多凉意



师: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兮,雁南飞……来,读第一句诗



学生读



师:诗人在这寂聊的秋风中,又做了什么呢?读下面的诗句



生读



生:作者想给家人写一封信。



师:写信,写完又干什么?



生:写信交给送信人,有些意思没写完,又拆开。



师:怎样写的,又是怎样拆的呢?(出示课件图片和音乐)你看到他送信时的动作了吗?看到他的神情了吗?体会到他的心了吗?选择写家书和拆家书的片断



课件出示练笔提示:(指名读提示)



生:抓住“见秋风”“欲作”“意万重”变成“写家书”片段,或者抓住……



师:开始写,选择其中的一个片段来写。



师:谁来读读你写的内容?



生:现在正是桂花盛开的季节,此时我想起了年幼的孩子……我抬头看明月,仿佛看见我的孩子和妻儿对我笑呢,低下头……



生:写完了家书,我又担心又害怕,担心写的不完整……



师:同学们,虽然有些同学还没有写完,但在你写的过程中,你能体会到诗人的心,对家乡的牵挂,能带着这种牵挂来读第二首诗吗?



学生齐读



师:亲爱的同学们,我们已经细细地品读前两首诗,你发现有什么不一样呢?



生:一个是生机勃勃的春天,一个是收获的季节来临。



师:还有什么不同?



生:《泊船瓜洲》又是新的一年,想起年老的父母,却无法回家。秋是凄凉的季节。



生:《泊船瓜洲》是写景抒情的。《秋思》是叙事抒情的。



师:他们写诗勾起乡愁的事物不同,表达的方式不同。都有一个共同点是什么?



生:都表达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师板书



师:思乡的诗写了千百年,今天还在写,思乡的诗读了千百年,今天还在读。总有一天你们长大了,也许要远离家乡,追寻自己心中的梦想,你们会觉得故乡在我们心中永远是最温馨、是最不能割舍,最让人魂牵梦绕的地方,让我们合上书再读一读这两首动人的诗篇。



学生齐读两首诗。



下节课,让我们走进纳兰性德的《长相思》



[说课]



附课文:





古诗词三首



泊船瓜洲



京 口 瓜 洲 一 水 间,



钟 山 只 隔 数 重 山。



春 风 又 绿 江 南 岸,



明 月 何 时 照 我 还。



秋 思



洛 阳 城 里 见 秋 风,



欲 作 家 书 意 万 重 。



复 恐 匆 匆 说 不 尽,



行 人 临 发 又 开 封 。



长 相 思



山 一 程,水 一 程,身 向 榆 关 那 畔 行,夜 深 千 帐 灯。  风 一 更,雪 一 更,聒 碎 乡 心 梦不 成,故 园 无 此 声。



(本文为“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的参赛课例,由人教小语论坛现场报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7 21:5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