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2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四年级语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8-7 12:0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一

石新路小学 陈瑜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风和日丽、疑惑不解、衣衫褴褛、铿锵有力”等词语的意思并且能够在实践中运用。

  2.通过反复朗读,找出周恩来为什么会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4.了解伟人的成长过程,用讲故事、写文章、编短剧、办手抄报等方式,展示学习的收获。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初步谈话,理解课题。

  同学们,你们现在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回头看看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小时候为什么读书?

  (二)同学介绍搜集周总理的资料

  (三)观看录像,感受情景。

  看有关周总理小时候的录像资料,特别是讲他在修身课上回答校长的情景。

  (四)检查预习,反馈交流。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强调要求:

  (1)读通课文,遇到不懂的字或者词语,借助工具书或者联系上下文解释。

  (2)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并在书上作上记号,待会在全班交流。

  (3)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几件事?周总理小时候为什么会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生字中“嚷、惩、铿、锵”是后鼻韵,“范、巡”是前鼻韵。“范、惩”是上下结构,不能写成左右结构。

  3.反馈交流,词语方面重点检查“焦点、耀武扬威、得意扬扬、铿锵有力、诸生“等词语的意思。

  4.学生提出文章中不懂的地方,师生共同解决。

  5.课文写了三件事。第一件事讲12岁的周恩来刚到沈阳,就听伯父叹着气说“中华不振“,这使他疑惑不解;第二件事讲周恩来在租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围观的中国人敢怒不敢言,这使他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话的含义;第三件事讲周恩来在修身课上,表明自己的心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五)学生反复读课文,做到有感情地读课文。试着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六)课堂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的第一部分。思考:你从这部分中体会到了什么?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2.指名学生朗读这一部分。尤其要指导学生在朗读伯父与周恩来的对话时,“为什么”?“那又是为什么呢?”要读出不解和追问的语气。“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要读出疑惑不解的语气。

  3.尊重学生自身的体会,不要强求学生所有的体会都一样。教师相机的作出指导。如:从“为什么”?“那又是为什么呢?”体会到周恩来对这些事情的关注。“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体会到周恩来是一个善于观察周边的事情。

  4.全班朗读这部分,注意要有感情地朗读。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自由读第二部分,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景?

  2.学生读完课文后,想象当时的情景,四人小组演习当时情景。给学生提供当时的情景:当时那位妇女是怎样哭诉的,那个警察又是怎样训斥她的,站在一旁的洋人会说些什么?

  3.学生演完后,谈一谈作为中国人看到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到这样欺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当时的社会现实:贫穷落后,受到列强的欺凌。深刻理解“中华不振”的具体含义。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思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什么意思?

  2.让学生联系全文,体会周恩来从疑惑到静思到立志的心理变化过程。

  3.学生想一想当时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他沉思什么呢?写一写当时他沉思什么?

  4.全班交流写的内容。

  5.读这部分,你从周恩来小时候身上体会到了什么?

  (四)课外延伸。

  1.阅读关于写周恩来总理故事的书,从而进一步了解伟人。

  2.将你所了解的周恩来总理的故事用讲故事、写文章、编短剧、办手抄本等形式,展示学习的收获。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8-7 12:05:00 | 只看该作者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堂实录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兴庆区景岳小学 朱珊
一,揭题导入:今天我们又见面了,本想再聊聊天,可是我想给同学们放一个短篇,这个短片可能对同学们的学习更有帮助,同学们愿意吗?(播放短片:中国古代辉煌成就,近代的屈辱和悲壮,周恩来)



同学们,看来朱老师播放的短片,激动地简介近代屈辱史,一个是而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25课,齐度课题。范读。齐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出示词语,自读词语:帝国主义,风和日丽,耀武扬威,铿锵有力,得意洋洋,振兴中华,惩处,吵嚷,巡警。



老师:请同学来读一读,好,你来当小老师,领读词语



学生:开火车领读词语



老师:惩处读错了,谁来给改正一下。纠正“巡警”读音。



2,老师:上节课同学们上节课读了课文,了解到课文讲了三个小故事,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看看课文写了哪三个小故事。



学生:读书



老师:第一个故事是什么呢?



学生:周恩来回到家乡和伯父的对话



老师:听了伯父的话鲁迅感受如何?



学生:疑惑不解



老师:哪些自然段是写的第一个故事?



学生:1──6自然段



老师:像这样说说第二个故事



学生:少年周恩来看到一系列不公平的事,



老师:这正是文章中说的什么?



学生:中华不振



老师:第几自然段到第几自然段将第二个小故事



学生:7──8



老师:用相同的方法说第三个小故事



学生:立志,9──17自然段



三,精读课文,感悟中华不振



1,我们先来学习第一个小故事,中间有一段少年周恩来和伯父的对话,请试着找出来。独处感情来。



学生:读书



老师:看大屏幕,分角色读第一部分。



学生:分角色读书。



老师:你为什么用这样的语气去读伯父的话呢?



学生:因为中华不振,华人的地位低,所以要用低沉的语气来读。



老师:你知道华人与狗这个故事是吗?



学生:是的



老师:中国处于什么情况下?



学生:学生谈理解。



老师:此时伯父的心情复杂,能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吗?



学生:腐败



老师:笑,提醒问题是问伯父的心情



学生:焦虑/悲伤,哀愁,无奈……



老师:少年周恩来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学生:疑惑,



老师:疑惑不解:



老师:所以他不解地问,齐读──



学生:读“为什么”



老师:述说伯父的话,周恩来打破砂锅问到底──



学生:读“那又是为什么?”



老师:文章中有个词和中华崛起相反,是什么?



学生:中华不振



2,老师:听了伯父的话,少年周恩来带着不解,带着疑惑,自己去外面看,请按照自学要求度第二个小故事,指名读自学要求:在文中画出表现中华不振的词语或句子来,四人小组说说你的体会和感受。



学生:读书。



老师:回答问题之前老师先提个要求,大大方法,声音洪亮地回答,认认真真地倾听,必要的时候做补充。



学生:第八自然段看出来的,读。我体会到了中华不振的意思,详细谈洋人撞死人的事。国人敢怒不敢言。



老师:你的体会很好,特别是体会到了中国人的“感怒不敢言”



学生:第二句话当中,洋人撞死妇女的亲人还得意洋洋……



老师: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



学生:得意洋洋



老师:洋人应该有怎样的表现?



学生:道歉,赔款……



老师:可是他却怎样呢?



老师:用文章的词,你知道他为什么得意洋洋吗?不急着回答,拿起笔在文章画出他得意洋洋的句子。



老师:屏幕出示句子,短短几句话,表现了洋人的得意洋洋,又表现了妇女的悲惨遭遇,作者用什么词语把这些句子联系在一起的?



学生:原指望,谁知,不但不,反而



老师:把这几个字放大,再读句子,指导读句子。



老师:你读的时候有什么感受?



学生:谈感受,带着感受读句子。



老师:还有哪些词语和句子呢?



学生:第七自然段中的句子。读。



生:我体会到了中国的地盘大多是外国人,从大多体会到外国人很多,反而变成了外国人的地盘。



老师:看巡警前面的词语,(耀武扬威)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很威风,有很多人都不怕。



老师:肆无忌惮,那时因为巡警成了外国人的走狗。还有哪些词语?



学生:读句子体会到中国日敢怒不敢言,外国人知道中国人不敢怎样。



学生:我从“只能”体会到中国人成了外国人的走狗。



老师:中国日充满了无奈。



学生:衣衫褴褛。反而体会到……灯红酒里,很过分,



老师:联系上文对比理解,这样的方法真好,课文学到这里,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



学生:为什么中国人的巡警不帮中国人?



老师:你呢?



学生:如果我是中国巡警一定不回帮外国人,他们这样很不好



老师:如果是你,你一定给自己人撑腰是吗?你的问题?



学生:我们的祖国帮助洋人,为什么那些人帮助外国人?



老师:你们想过答案吗?统一用一个词回答



学生:中华不振。



老师:范读第二个故事,学生思考你似乎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谈理解,并带着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再读读这句话。



师总结,并引导学生再读第二个故事。



配乐指名读。



3,师:老师听到了年对妇女的同情,对洋人的痛恨,从租借回来,周恩来常常一个人沉思,他在想些什么?直到有一天,校长问同学们为什么而读书,有的同学说,为了──而读书,有的同学说,为了──而读书,有的同学说,为了──而读书,而周恩来说──“为了中华崛起而读书。”



他在少年时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女生读)



这可是周恩来一生信守的诺言阿──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女生读)



这可是周恩来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阿──为中华崛起而读书!(齐读)



4,总结:结合系列图片介绍周恩来的业绩。



四,作业:1,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你为什么而读书呢?请用为──而读书的举手写话。



2,课后阅读《大地的儿子》或其它有关周恩来的故事。



3,将你所了解的周恩来用讲故事,写文章,办手抄报的形式,与同学分享,交流。



[本文为“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课例,由小语论坛:春天的足音、微澜、群山、严文、小语现场报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0-4 01:1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