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14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四年级语文上册《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8-6 10:3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发掘、用好教材资源
──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 重庆市九龙坡区实验一小 詹 玲 评析 重庆市九龙坡区教研室 陈昌发







一、 读题提问 把握整体



1.爬山虎是动物吗?读文之前,看到这个题目,你是怎样想的?学生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2.请自由读全文,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那些给你留下了较深印象。(学生初步感知,初步交流即可)



[点评:利用课题“爬山虎”像动物并有脚的特点,引发学生推想课题写的动物还是植物,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读通读熟 用图感悟



1.这篇文章是叶圣陶爷爷写的。文章用词准确,语言优美,感情真挚,所以要多读读,多体会。下面请大家小声读课文,要求读懂文章。



2.自己尝试一下,读几遍可以把文章读得熟练。同桌比一比,看谁书读得更流利。



3.观察课文插图,试着用课文的句子来表述图意(相机进行第二自然段的朗读指导和训练);不翻书,能用上课文的句子来表述图意吗?(相机进行第二自然段的背诵指导和训练)



4.观察课文右上角的小插图,看看这副图中爬山虎的“脚”到底是怎样的?也试着用课文的句子来表述图意(相机进行第三自然段朗读指导与训练);再来比一比,不翻书,看谁最快最准确用上课文的句子来表述。(相机进行第三自然段背诵指导与训练)



5.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爬”的呢?先看小插图,再读课文第四段,合上书想象它“爬”的过程,把想象到的画出来。同桌翻书对照检查,自己画得恰当吗?用书上的语言描述自己画的内容,注意说清楚爬山虎怎样“爬”的过程。(这个环节,要求能初步理解爬山虎的爬的过程即可,重点是读懂和背诵)



[点评:阅读教学要学生读通读熟,这是基本要求。本环节在此基础上,充分用好插图资源,通过看图、说图、画图等方式,图文照应,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爬山虎的美及“爬”的过程。合上书用书上句子描述插图意思,这是比较巧妙的背诵指导,有效地在课内落实了课后练习中的背诵要求。]



三、揣摩字词 体会感情



1.在词句中体会爬山虎的美景。







(1) 同学们,读懂了文章,你觉得哪些部分写得特别美呢?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呢?能读出美吗?



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下列句段:



(2)读上面的段落,你从那些词中体会到美的,用圆点标注,尝试把带点的词语读得重一些,再体会一下这样读更美吗?



(3)爬山虎叶子的叶尖为什么一顺儿朝下?为什么“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叶子和脚之间的联系:爬山虎的茎上有许多叶子,每片叶子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都有脚,每个脚都是拉着茎和叶子往上爬,它生命力极强,哪里有空的地方,就会努力往那里爬,所以爬山虎能够爬满整个墙,显得均匀;无论它向什么方向爬,爬山虎的脚用力的方向总是向上的,因而反面的叶尖肯定都全部朝下,从而体会上面的句子。



(4)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自己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动人的姿态。你能读好这段话吗?



可以采取自读、抽读、引读、男女生分组读、看图读,让学生充分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



[在学生感叹爬山虎叶绿姿美的时候,老师质疑,让学生在感性的阅读中深思探究性的问题,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寻找叶子和脚之间的联系,使学生顿悟:原来“叶尖一顺儿朝下”与”爬山虎一脚一脚往上爬”是有内在关系的,以激发起他们观察大自然的热望,引发他们探索事物奥妙的热情。这是对第二环节内容的深化,并不是简单的重复。]



2.在字词中体会作者表达的准确。



(1)师:这篇课文以观察准确、用词准确而闻名。你能在读中发现这个特点吗?请读书后举例具体说明。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下列句段:



(2)读一读上面的段落,用圆点标出能表现爬山虎“爬”的动作的词语,再读一读。



(3)自由朗读,抓住这些“爬”的动词,以不同的方式与大家交流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往上爬的?(可以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自述爬山虎爬墙的过程。可以学一学,表演爬山虎的脚变化爬行时的样子。)



(4)先自读自悟,再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理解爬山虎的脚触着墙时的一系列变化:细丝原先是直的,巴住墙就弯曲了;启发学生体会“弯”“拉”“紧”的因果关系:由“直”到“弯”,缩短了距离,所以产生了拉力;由于产生了拉力,使它在墙上贴得很紧。



[点评:这个环节是学生在前面初步把握课文内容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来深入体会“爬”的动作用词非常准确。教师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深入品词嚼句,与前面初步理解“爬”的过程的要求不同,体现了阅读感悟的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



四、学习观察 习作运用



1. 读课文,我们会发现文章教了小读者许多观察方法。你能总结一下,并举例说明吗?



(1) 哪些看出作者观察细致?



(2) 哪些说明作者观察有顺序?



(3) 哪些看出作者观察时间长?



(4) 哪些看出作者观察了动态和静态?



2. 托尔斯泰平时随时揣着观察的记录本(看课后“阅读链接”)。今天,我们也学习叶老,学习托尔斯泰,自己准备一个观察记录本子。



教师拿出一种学生熟悉的植物让学生现场观察,再按下列格式填写观察记录。(也可以观察校园内的一种植物,还可以根据自己平时观察过的植物来填写)



植物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察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植物的形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植物的颜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植物的大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植物的生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其它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自己的观察,进行小组交流,把自己观察到的写一个片段下来。



[点评:充分利用教材本身观察准确,方法到位的特点,引导学生去发现作者的观察方法和特点,既是进一步体会课文,又是学习观察方法,并通过现场观察运用,内化观察方法,实现了读写结合,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五、总结陈述 结束教学



世间万物就是这般奇特而美妙,它们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同学们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就有可能发现事物的奥秘,认识事物间的联系,这是多么有意思的事啊!



总评与感悟:我们常常看到,有的教师为了把课上得新一些,总是大量引进课外阅读资源,总要用够让人眼花缭乱的课件,这样一来,教材却被搁置,被冷落,似乎教材根本就不重要。看多了这样的课,常常使人怀疑:难道不用补充资料,不用课件,重点依凭教材资源去设计就不能上出一堂好课?本课的教学设计就回答了我们:“否!”本课教学设计,努力发掘教材里的资源,用好了教材资源,是一篇朴实扎实的教学设计。



就本课教材资源来说,除了文章词句内容外,本文题目写植物,却是带有动物味道的名称,很有发掘空间;插图有爬山虎场景,也有爬山虎“脚”的特写,自然可以运用;文中的“泡泡”提示可以通过画图的方式感悟“爬”的动作过程,还提示注意作者观察时间长的特点,很有启发性;课后练习的要求反映了文章重点和对学生的训练要求,“阅读链接”再给学生以观察方法指导。上述这些教材资源,詹老师都注意发掘运用,虽然本课设计环节不多,但依凭教材资源,学生训练处处落实,所以是一节有特点的课,一节务实扎实的课。



看来,不依赖课件,不滥用补充资料,好好发掘教材资源,用好教材资源完全可以设计出好课,上出好课来。(此文发表在《小学教学参考 语文》2006年7-8期上)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5 21:2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