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jyw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大全

[复制链接]
15#
 楼主| 发表于 2008-6-14 07:1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大全

4 紫藤萝瀑布(方案B)







青岛 郑卫国


○教学目标


①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


②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思想感情。


③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提高观察力和想像力。


④自我反思,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


○教学重点


①紫藤萝花的象征意义及其主旨的显现。


②生动而细致的景物描写。


○课前准备


学生查阅字典、词典,扫除文字障碍,熟悉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①朗读课文,获取足量信息。


②整体感知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


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


导入


19世纪,有一位英国将军在战场上打了败仗,落荒而逃,躲进农舍的草堆里避风雨,又痛苦,又懊丧。茫然中,他忽然发现墙角处有一只蜘蛛在风中拼力结网。蛛丝一次一次被风吹断,蜘蛛一次一次地拉丝重结,毫不气馁,终于把网结成。将军深受激励,后来重整旗鼓,终于在滑铁卢战役中打败了拿破仑。这位将军就是赫赫有名的威灵顿。


威灵顿将军受到蜘蛛的启发,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著名女作家宗璞写的散文《紫藤萝瀑布》,看看作者曾有过怎样的际遇?面对紫藤萝花,作者有些什么感悟?而我们又会从中得到怎样的人生启迪?


板书课题。


作者、作品背景简介


整体感知


①范读课文


最好由教师范读。也可以放录音或请有一定朗读水平的同学朗读。总之要起到示范的作用。朗读之前,提出朗读标准,让同学们注意感悟。


②默读思考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思考,不理解的做好记录,倾听他人意见。


思考题:


a.试着给课文划分层次。


b.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c.这篇课文表现了怎样的中心意思?试着找出最能表现课文中心的句子。


①课堂交流


提示学生注重分析理解过程,淡化结论(结论可以是多样的)。


a.文章围绕紫藤萝花来抒发感情。由看花(1—6)、忆花(7一9)和思花(10、11)三部分组成。


b.因为家庭遭遇迫害、小弟身患绝症等原因,多年来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面对生机勃勃的紫藤萝花,作者深受启发和鼓舞,产生了精神上宁静和生的喜悦,进而感悟出人生的哲理。


c.作者见到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大意正确即可)“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研读与赏析(上)


①教师导学


本文以“紫藤萝瀑布”为题,但文章的主要内容显然不仅仅是描写紫藤萝。作者面对盛开的紫藤萝花,深受启示,抚今追昔,感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这种写法称之为“托物言志”或曰“借景抒情”。下面我们深入细致地研讨一下课文,看看紫藤萝在哪些方面对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了影响?为什么面对紫藤萝瀑布,作者的感情会产生那样的变化,对生命有那样的感悟?大家可围绕这个话题,再深入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力求对文章能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②自主探究


默读课文,调动语文学习的经验,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和个人的感受,提出最有价值、最深刻、最喜欢的问题。


③小组讨论、课堂发言,确定思考题


小组交流,对个人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整理。教师引导学生课堂交流,将思考题逐渐集中到以下方面:


a.紫藤萝有过怎样的变迁?作者为什么会对紫藤萝产生这样浓厚的感情?


b.联系背景材料,试说说紫藤萝的命运有什么象征意义。


c.作者是怎样由紫藤萝的形象感悟出人生的意义的?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议一议。


d.怎样理解“花和人都有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e.“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包含了怎样的哲理?


④全班讨论、明确: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使问题逐渐明朗,最终明确:


a.“十多年前”家门外的一株大紫藤萝,后来被拆掉毁坏了。过了这么多年,紫藤萝花又盛开了


作者通过紫藤萝的变迁,联想到类似的家庭境状和人生际遇,触景生情,思想感情自然随之起伏涌动。


b.紫藤萝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毁掉,再到如今繁花似锦,正是十几年来整个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


c.引导学生品味第7段和第10段的内容,并理解:


面对眼前盛开的紫藤萝瀑布,作者触景生情:尽管家庭、人生以至国家、民族等都像紫藤萝一样,有着不幸的过去,但毕竟事过境迁。重要的是现在,一切都像紫藤萝一样,好起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因之得以升华,对人生的意义有了全新的深刻的理性认识。


d.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美好和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厄运过后,要面对新的生活,振奋精神,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


e.积小流以成江河。每个人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分子,只有每个人都奋发有为,四化大业才能灿烂辉煌。


布置作业


①识记字词,完成“读一读,写一写”。


②进一步阅读课文,谈谈本文在写景状物方面有什么特色。


③举例说明本文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④完成“研讨与练习”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①了解本文写景状物的方法。


②领会修辞的作用。


③自我反思,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


○教学设计


检查作业


研读与赏析(下)


①教师导学


上节课,我们主要就课文思想内容方面进行了研讨。这节课我们就写作方面再进行分析。本文在写法上主要采用了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表现方法。借景抒情大家是知道的。所谓托物言志,就是假托一种事物,赋以某种象征意义,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写景状物是抒情言志的基础,首先要把景物写好,在写景状物中要饱含感情。待水到渠成,再加以精要的抒情和议论。情从景出,议从景来,才是好文章。同学们可就下面的问题,展开讨论,看看本文在写作方面会给我们怎样的启发。


②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


a.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按什么顺序对盛开的紫藤萝进行描写的?


b.举例说明本文采用了哪些修辞方法,作用是什么?


c.从哪些内容上,可以看出本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是含蓄而深沉的?


d.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景中有情?请试作分析。


e.本文对景物的描写生动而细致,这源于作者的怎样的功力?这对你有怎样的启示?


[课堂讨论]


对上述问题,采用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互动的形式进行讨论,最终明确结论。(有关提示)


a.先写花瀑,次写花穗,再写花朵。是按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描写的。


c.作者的感情宣泄是很有分寸的,没有大悲大喜。例如,即使对过去家庭所受的苦难,也只是以紫藤萝花朵的“稀落”和“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作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对“文革”期间思想的荒谬,也以“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讥讽一下,没有声色俱厉的批判。对于小弟的病症,仅用“一直压在我心头上的焦虑和悲痛”带过而已……


正是这种感情的节制,冷静的思考,才使得作者能从个人情感的纠葛飞跃到对生命本质的理性认识。这充分表现了作者思想的深刻性。


e.来源于作者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卓越的文字表现力和对生活的真实体验。启发我们平时要关注人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经常练笔,不断积累:同时要大胆想象,探索创新。


体验与反思


①质疑交流


教师启发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大家共同讨论解决。


归纳问题,讨论明确:


a.怎样理解“那时的说法,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


现在听起来的确不可思议,但是在极左思潮泛滥的年代里。事实就是这样。人们狭隘地理解劳动人民的感情,认为赏花不应该是劳动者的本分,赏花是低级情调,甚至认为赏花就会腐化堕落。了解这些有助于我们认识过去,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b.文章开头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结尾说“我不觉加快了脚步”,各有什么含义?其作用是什么?


“停住了脚步“是被紫藤萝的繁茂旺盛所吸引。”加快了脚步“是被紫藤萝的生命活力所感染,所催促。前者的作用是引起悬念,后者的作用是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并深化了主题。


②经验反馈


a.课文中哪些句子能引起你的共鸣?谈谈体会。


b.你认为哪些景物描写得最好,试着仿写几句。


c.读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应当怎样对待人生的挫折与不幸?


以上问题只要谈出意见,言之成理即可。


作业


①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三。


②仿照本文的写法,完成300字的随笔。内容、文体不限。


点评


本教学案学法指导鲜明而突出,十分注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鲜明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十分注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性和引导作用。


本教学案教学目标设计准确,重点突出,表述严谨,可操作性强,便于学生把握,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教学内容的处理方面,兼顾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学目标的整合,体现了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双重的原则。在人文素养方面,启发学生思考人生、关注社会。在语文工具性方面,侧重基本字词等语言知识的积累,特别注重阅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结构上,设置了“整体感知”、“研读与赏析”、“体验与反思”等三大教学板块,整个教学流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符合由感性到理性的一般认知规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08-6-14 07:1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大全

5 《童趣》导学

湖南省祁阳县浯溪镇二中 李水兵
一、文言文学法指导
《童趣》是我们入学后学的第一篇文言文,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特点是简洁、典雅。它与现代汉语一脉相承,只要有信心,并不难学,学习文言文是为了继承民族的文化遗产,又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还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学好文言文关键在于培养语感。一是要熟读、背诵,体验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二是要用心领悟,目的是为了把“言”和“意”融为一体,见“言”而知“意”;三是不断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言文的表达工具。如无标点,琢磨断句。直译为主,辅以意译。扣住词语进行翻译,国名、年代、官名、地名,保留不译。单音省略,补充词语。掌握演变,推断词义。调整词序,删去无义。字、词、句、篇,造成一气。通达完美,准确第一。翻译完毕,检查仔细。
学习本文,首先要很好地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其次,要重视朗读背诵。在朗读时,要很好地把握语气和节奏,要大声地读,读出点文言味儿来,读出文章的主旨。
二、文眼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通过眼睛领略大自然的美好,去感悟他人的心灵;同样一篇文章也有眼睛,我们只要找出它的“眼睛”,就会领略出它的思想和主题。本文的主旨是写儿时的“物外之趣”,“物外之趣”就是本文的眼睛。“张目对日”说明两眼能经受强光的刺激”;“明察秋毫”,言视力极佳,极细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有如此好的视力,再加上“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的癖好,因而能发现“物外之趣”,这一句起总领全文的作用。
“物外”,指超出事物本身。“物外之趣”是作者根据眼前自然景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创造出超出事物原本特性的新的形象,从中得到的乐趣,虽物自身所有,却又与物有关,它是观物者的主观体验作用于物的结果,也可以说是因物而生成之意趣。它是一种精神体验。“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的意趣由此而生。作者把原来这三件自然之物大化、美化、情感化、理想化。感到奥妙无穷而乐在其中,这便是“物外之趣”。这表明作者在幼年时已经有了自发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这种“物外之趣”是借助于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创造出来的。(如下表)
自然景物

思维方式

新的形象

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


群鹤舞空

怡然称快

草丛、虫

蚊、土砾


联想和想像

森林、野

兽、丘壑

怡然自得

癞始蟆

庞然大物

拔山倒树

大快人心

(鞭打、驱赶)

三、文“趣”文“妙”
本文写童趣,语言生动,富于想象。
妙在选材典型,作者选取了“夏日戏蚊”、“花坛赏景”、“虾蟆吞虫”三件趣事,表现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妙在描写传神,一“吞”一“”吐“形神兼备,“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他院”写出了儿童的顽劣与天真。
趣在观察仔细,趣在想象奇特丰富。对“藐小之物”“细察”其纹理;对丛草、虫蚁、土砾,“定目细视”;对二虫相斗,观之“出神”。观察促进了想象和联想。观察越细致,联想就越丰富,想象及越奇特。把飞舞的蚊群想象为“群鹤舞空”;把蚊群冲烟飞鸣,想象为“鹤唳云端”;视草丛为森林、虫蚁为鸟兽、土砾为山丘沟壑,整个画面的描写真实、生动、富有生活情趣,充满诗意。
四、相关资料
作者:沈复(1763—1822),清代文学家,字三白,号梅逸,长洲(今江苏苏州)人,著有《浮生六记》一书。
《浮生六记》
清代小说,六卷。是沈复所写的一部回忆录。全书以抒情散文写成,撰情入语,感人至深。书名取自李白《春夜宴季弟桃李园序》中“浮生如梦,为欢几何”之意,故题为《浮生六记》。各卷标题依次为《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逍》。原作实则只存前四记,后两记散佚。《中山记历》主要写作者陪清廷大员赵介山等出使琉球国见闻,描写记述了葺尔岛国的风俗民情及海上瑰伟壮丽、奇特无比的风光。《养生记逍》多属介绍摄生养性、处世待人方面的学问。《闺房记乐》写伉俪之情动人心弦。两情交溢,温馨甜蜜,而且笔墨纯净,不涉淫诲轻薄,用语含蓄,使人意会而无须言传。其表现手法重在率真热烈,自然风趣,生动活泼,富于浓郁的生活气息。堪称是明清文言笔记中的“逸品”。《闲情记趣》挑选的是夫妇间琐碎的生活细节,但作者将一个个片断渲染得极富诗情画意,使我们产生看似“人人皆有,确为人人所无”的感觉。而且这一篇结构精巧、匠心独具,读来好似银线穿珠、水晶泻地。《坎坷记愁》为文人落魄后的辛酸自白。语言质朴,情实真切,如芸娘抱病,“形销骨立,缺医少药,亲朋中无人援手”,囊空如洗,何以卒岁,苍天何亟,传呼奈何?可谓“贫贱夫妻百事哀”,悲怆摧人掬泪。《浪游记快》一篇殿后,全篇结构安排合理,作品本身寄寓着深刻的社会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08-6-14 07:1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大全

5 《童趣》教学设计



湖北省仙桃三中 张艳梅



一、课前激趣音乐(童年)

二、讲述故事,激发兴趣,导入学习

我的女儿可可才三岁,不知怎么知道女孩要减肥,总是不肯吃肉,我只好哄他说:“可可,你不好好吃肉,屁股上就不长肉!光剩下骨头,小狗狗看见了,可要啃小屁屁的哟。”她吓得哇哇大哭。我捏捏她的小屁股,说:“好好吃肉,屁股上就长肉啦。”她便真听了话,嚷着要了一块肉,刚进嘴便急忙咽下,撅起小屁股说:“妈妈,你再摸摸,看看长肉了没有?”我拼命忍住笑,说:“长了长了!再吃再长!”这时,奶奶喂给她一块豆腐,她又一次撅起小屁股,说:“妈妈,你再摸摸,看看屁股上长豆腐了没有?”吃了蘑菇,就问:妈妈,屁股上长蘑菇了没?吃了鲤鱼,就问:妈妈,屁股上有鱼游泳吗?哇,她的屁股竟成了生鲜超市。

过渡语:你们看,有趣吧,这就是童趣。下面,我们一块来欣赏清代文学家沈复写的一篇非常有趣的文章──《童趣》。(幻灯片一:标题)

三、朗读  

先请大家朗读全文,全班齐读第一段,女生读第二段,男生读第三段、第四段,希望大家带着轻松、活泼、愉悦的心情朗读。

四、检查预习情况(幻灯片二)(幻灯片三)

五、趣事分析

(一)欣赏插图,师生探究趣一

师::下面我们来欣赏一幅有趣的图,这是编辑为我们配的,看看配的是哪一段?(生回答)

师:图有趣,文字更有趣,就让我们把这有趣的第二段背下来吧。(生自由背诵)(请一生试背)

(二)构思插图,自主探究趣二

师:编者只给我们配了“帐中戏蚊”的插图,现在请大家朗读第二段、第三段,并仿照上图,自己也来设计一幅图,因为时间的关系,不要求画出来,只请大家构思插图。(学生构思,并讲理由)

(设计1:花台、小草、两虫、癞蛤蟆设计2:一男孩拿着一根小草在驱赶蛤蟆

设计3:一男孩在花台小草处看两只小虫打斗设计4:一癞蛤蟆在草丛中吞两只小虫

设计5:有丘陵、山沟、茂密的树林、两只猛兽在相斗设计6:一庞然大物拔山倒树,张开血盆大口吞掉两猛兽)

(幻灯片四、五)(比较按实际设计与按想象设计的构思:上图是想象的,文章要突出的是物外之趣)

六、品读心理之趣

师:通过这些活动我们体会到作者的“戏蚊之趣”和“草虫之趣”,其实有趣的不仅仅只是蚊、草丛、虾蟆这些物,更重要的是从中获得的精神之趣,请大家从文中找出表现作者心理之趣的句子。

(学生分析)

师:在鞭蛤蟆的情节中,小沈复肯定有很多心理活动,却没有写出来,怎么办呢?请大家做一个游戏:你是小沈复,你一边打蛤蟆一边在对蛤蟆说些什么呢?(学生讲诉)

(设计1:你这丑八怪,这两只小虫与你无怨无仇,你竟敢下如此毒口!看我不揍扁你!2:你这鬼东西,吃我的小虫,坏我的心情,看我怎样教训你!3:你这小东西,吓我一跳,真是该死,不过我大人不记小人过,放你一条生路,快滚!嘿,你还不走,看我的。4:喂,你是哪蹦出来的,一下子就杀了两个,也太不把我放在眼里了吧,我不给点颜色你看你是不知道我的厉害!)

七、探究获得物外之趣的原因

师:真是有趣,可是为什么我碰到蚊子、癞蛤蟆总是感受不到有趣呢,如果你是小沈复,你能告诉我获得“物外之趣”的诀窍吗?(好视力,细观察,童心未泯、展开想象的翅膀)(学生回答)

师:让我们带着想像的余兴,把这诀窍牢记在心,请大家一起把这段读一遍。(学生齐读)

八、延伸拓展

师:其实,文中所写的童趣,我们同学也可能听说过、见过,甚至经历过,所以读起来特别亲切。同学们,请打开你们记忆的大门,跟着大屏幕一起分享童年的乐趣吧。

九、结语(音乐背景)

师(深情地回忆):撕下岁月的日历,每一张都写满童趣。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作者童年时丰富奇特的想象和天真烂漫的情趣,认识到了童心的纯真,童趣的美妙。同学们,让我们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永远保持一颗童心,用心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乐趣,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08-6-14 07:1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大全

5 《童趣》课堂实录



湖北省仙桃三中 张艳梅



课前放映激趣音乐flash:点点网改制的诙谐幽默的《童年》。(这首音乐及动化内容很符合孩子们的心理,学生们听了很感兴趣,都哈哈大笑起来。)

师:大家都听得合不了嘴,其实有趣的不仅仅是这曲《童年》,最主要的是我们曾经经历过的童趣。下面,我们一块来欣赏清代文学家沈复写的一篇非常有趣的文章──《童趣》。(幻灯片一:标题)

师:先请大家朗读全文,全班齐读第一段,女生读第二段,男生读第三四段。(其实这暗合本文总分的结构)

(生按要求朗读全文)

师:大家读得还流畅,看来预习得不错,只是“不觉呀然一惊”中的“呀”应是第一声。

师:现在我想举行一个游戏“接龙式帮帮我”,游戏规则就是我来请一同学帮我解答一问题,这个同学回答后再就自己预习过程中的字词句难题请教同学,这样一个接一个的来,好不好?

生(齐):好!

师:“又留蚊子素帐中”中的“素”我不是很理解,请班长大人帮帮我。

班长:我想应该是“白色”。

师:你怎么知道的?你有依据吗?

班长:《新白蛇娘传奇》里的青蛇叫“小青”,白蛇叫“素贞”,她们都是用颜色来命名的。(全班同学都笑了起来。)

师(笑):哇,你真了不起,电视剧的人物的名字都能用心领悟。你这么高明,有难题要大家帮忙吗?

班长(不好意思):“神游其中,怡然自得”我不是很清楚,我想请许梦来帮我。

生1:很抱歉,这也是我的难题,我想请别的同学来帮我们。

师:请哪位同学帮帮他们?

生2:精神沉浸在自己想象的世界中,又高兴又满足。这是我查资料得来的。

师:很不错,不清楚的地方查资料弄明白,这种学习态度值得我学习。你有难题要大家帮忙吗?

生2:“项为之强”“为之怡然称快”“以虫草为林”“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中都有“为”,我想知道他们的读音都一样吗?各是什么意思?请陈可馨帮我。

生3:我只知道意思,读音不很清楚。“项为之强”和“为之怡然称快”中的是“因为”,“以虫草为林”中的是“当作”,“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中的是“被”。

师:这是一词多意,陈可馨同学肯定是花了不少工夫弄清楚的。“为”的读音有两个,前面两个是第四声,后面两个是第二声。陈可馨你有难题要大家帮忙吗?

生3:“私拟作群鹤舞空”中的“私”我想请肖豪帮忙。

生4:我妈妈经常讲“私房钱”,我想“私”就是“自己的”。老师,“鹤唳云端”中“唳”是“鸣叫”的意思,我记得有一个成语就有这个字,可我忘了是哪个成语,请许明轩告诉我。

生5:对不起,我不知道。李会是我们班的成语大王,我想她肯定知道。

生6:风声鹤唳。

师:大家能够由此及彼,这就是学习的主动性。李会,你有难题要大家帮忙吗?

生6:“兴正浓”的“兴”是“兴趣”的意思,课后习题告诉我们这是加字法,我想知道文言文中哪些词的解释可用加字法?

师:大家再找找看,文中还有哪些文言词的解释用了这种方法?

生7:“必细察其纹理”中的“细”是“仔细”,“察”是“观察”。

生8:“果如鹤唳云端”中“果”是“果然”

生9:“驱之别院”中的“驱”是“驱赶”。

师:文言文中很多词是单音节词,现在变成了双音节词,对这样的词我们只要根据语境组词就行了,这就是“加字法”。除了这种方法,课后习题还告诉我们一种“换字法”。如“方正浓”中的“方”,现在仍有“方”字,组词有“方向”“对方”等词,和本课语境结合起来解释不通,就不能用“加字法”,只能用换字的方法,换成“正“。大家再找找看,文中还有哪些文言词的解释用了这种方法?

生10:“盖一癞虾蟆”中的“盖”,现在一般组词是“盖子”,用在这里不合适,请大家告诉我换一个什么词好。

生11:根据语境,应该是“原来“。

师:词句理解还有疑难吗?

生:没有了。

师:过了字词这一关,我们来欣赏一幅有趣的图,这是编辑为我们配的,看看画了些什么?

生1:画了一个男孩,手里拿着烟杆。

师:为什么说是烟杆呢?

生1:文中有“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我认为是用烟杆在熏烟。

师:其实这里的烟不是用烟杆熏出的,应该是以前人们用艾草制作的熏蚊子的蚊烟。看看还画了些什么?

生2:还画了仙鹤,柳枝。

师:你说是仙鹤,就更有美感了,不过,这是柳枝吗?

生3:我认为应该是蚊帐,文中有“又留蚊于素帐中”,可见他是在蚊帐中熏蚊子。

师:所以我们一定要从文章内容着手。你们能用四五个字给这幅画命个名吗?

生1:青云白鹤观。

师:真聪明,直接从文中就找到了现成的名字。

生2:鹤立云端图。

生3:群鹤舞空图。

生4:帐中戏蚊图。

师:图有趣,文字更有趣,大家不妨把这有趣的文字读一读,读的时候放松一些,带着有趣、愉快的心情,好,现在请大家自由朗读。

(生自由朗读)

师:编者只给我们配了“帐中戏蚊”的插图,现在请大家听同学朗读第三段、第四段,并仿照上图,自己也来设计一幅图。请班长给我们推荐两位同学朗读。

(两生朗读,其余学生构思)

师:听了两位同学的朗读,大家头脑中肯定有一些画面了,因为时间的关系,不要求画出来,只请你把你的构思讲出来。

(学生构思)

师:好,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你们的奇思构想。你构思的是一幅什么图?

生1:花台、小草、两虫、癞蛤蟆

生2:我根据最后一句设计的是一男孩拿着一根小草在驱赶蛤蟆。

师:不错,有情节了。

生3:一男孩在花台小草处看两只小虫打斗。

师:你是根据哪些内容来设计的?

生3:一日,见二虫斗草间。

生4:我根据“盖一癞蛤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设计了一个癞蛤蟆在草丛中吞吃两只小虫。

生5:我设计的是一只癞蛤蟆张大了嘴巴,舌头伸得长长的,两只小虫吓得腿直打颤。

(全班同学大笑)

师(笑):嘿,你还设计了细节,生动形象。

生6:我设计的是在丘陵处,有一片茂密的树林,两只猛兽在相斗。

师:这也是根据“见二虫斗草间”想到的,不过画面的图景完全不同了。

生7:一个怪兽很大,就像动画片奥特曼里的怪兽,头差不多顶到天了,脚一踩下去,一座土丘就崩塌了,他张开血盆大口,两只猛兽打呀打,不自觉就打到怪兽的嘴里了。

(全班同学又大笑起来)

师(笑):你设计得好恐怖哟。我自己也设计了两幅图,请看大屏幕。

(放映flash二:一个小男孩在花台、小草处看两只小虫打斗,一只癞蛤蟆张大了嘴巴,踩倒小草,踢着土块而来。

Flash三:在一个深山老林里,两只猛兽正在搏斗,一癞蛤蟆似的巨型怪兽拔山倒树而来,张开血盆大口吞掉两猛兽。)

师:现在有两种意见,一种是画花台小草小虫癞蛤蟆,一种是画丘壑树林猛兽,你赞同哪一种构思?为什么?

生1:我赞同前一种,因为这是作者所看到的景物。

生2:我赞同后一种,文中有具体的语句显示了的。

师:你能给大家朗读出来吗?

(生2朗读:“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生3:我认为“拔山倒树”这四个字就暗示我们要画丘壑树林。

师:大家从文字上找到了自己的观点,你们还可以从编辑配的插图上受的启示呀,谁说说看。

生1:插图上画的是白鹤而不是蚊子。

师:编辑配插图也是为了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你们想想为什么要画白鹤呢?你们讨论讨论。(学生讨论)

生2:如果画的是蚊子,就没趣了。

生3:我们就体会不了作者为什么在蚊子身上能享受到乐趣,因为蚊子根本没有趣,有趣的是“群鹤舞空”的景象。

师:通过这些活动我们体会到作者的“戏蚊之趣”和“草虫之趣”,也知道有趣的不是蚊、草丛、虾蟆这些物,更重要的是从中获得的精神之趣,请大家从文中找出表现作者心理感受的句子。

(学生分析)

生1:为之怡然称快。

生2: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生3:兴正浓。

生4:我认为“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可见作者忘了自己是谁,情感完全和所见到的景物一样了,这个最能看出作者的心理愉悦。

师:你分析得真好,就请你带着大家把这些句子读一遍。

(学生朗读)

师:在鞭蛤蟆的情节中,小沈复肯定也有很多心理活动,却没有写出来,怎么办呢?请大家做一个游戏:你是小沈复,你一边打蛤蟆一边在对蛤蟆说些什么呢?

(学生立即拿出草稿纸写起来,不一会就有学生举手了)

师:哪位小沈复先来?

生1:你这丑八怪,这两只小虫与你无怨无仇,你竟敢下如此毒口!看我不揍扁你!

师:你这是路见不平。

生2:你这鬼东西,吃我的小虫,坏我的心情,看我怎样教训你!

师:所以你要驱赶蛤蟆。

生3:你这小东西,吓我一跳,真是该死,不过我大人不记小人过,放你一条生路,快滚!嘿,不滚,看鞭。

师:哟,还有宽容之心。

生4:喂,你是哪蹦出来的,一下子就杀了两个,也太不把我放在眼里了吧,我不给点颜色你看你是不知道我的厉害!

师:真是有趣,如果说作者获得了物外之趣,你们可就获得了文外之趣。可是为什么我碰到蚊子、癞蛤蟆总是感受不到有趣呢,你是小沈复,请你告诉我获得“物外之趣”的诀窍,好吗?

生1:您要有童心,好奇心。

生2:您还要仔细观察。

生3:您还要展开想象的翅膀。

师:你们从哪知道的?

生齐答:第一段。

师:让我们把这诀窍牢记在心,请大家一起把这段读一遍。

(师生齐读)

师:谁能用文中的一个四字词语概括本文主旨?

生齐答:物外之趣。

师:其实,文中所写的童趣,我们同学也可能听说过、见过,甚至经历过,所以读起来特别亲切。同学们,请打开你们记忆的大门,跟着大屏幕一起分享童年的乐趣吧。我们尝试每一画面深情地配两三句解说词,好吗?

(放映配乐flash)(学生准备)

师(放映配乐flash:孩子们玩“斗鸡”游戏)(学着童声):别躲开,我最厉害,有谁撞得过我!

生1(放映配乐flash:孩子们在“跳房子”)(语气自豪):我的收获可不小哟,你们看,小伙伴们都羡慕不已呢!

生2(放映配乐flash:一个小孩子睡在树叶上,头枕在两个西瓜上)(语气炫耀):嘿,我的树叶床可真舒服呀,你们看,我的枕头是什么?

生3(放映配乐flash:几个小朋友围在一起拍手)(语气高兴):你拍一,我拍一,我们一起做游戏。

生4(放映配乐flash:“斗蛐蛐”的游戏):斗呀斗,斗呀斗,你斗得过我吗?

生5(放映配乐flash:几个孩子在钓鱼,一个孩子在钓到的鱼嘴里取鱼钩)(语气得意):小鱼呀小鱼,怎么样,你终究还是上了我的钩吧!

师(深情地):撕下岁月的日历,每一张都写满童趣。同学们,让我们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永远保持一颗童心,用心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乐趣,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去创造美好的生活!下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08-6-14 07:1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大全


5 童趣(方案A)







青岛 吴卫国


○教学目标


①背诵、翻译全文。


②理解作者的精神体验——“物外之趣”。


③领悟作者的奇思妙想,丰富自己的想像力。


○教学重点


①掌握文言词句,


②感悟“物外之趣”。


○课前准备


①预习课文,了解大意。


②掌握字词。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①反复朗读,疏通文意。


②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设计


导入


同学们,儿童是天真烂漫的,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幻想。


“青梅竹马”这个成语大家都是知道的。可是你们知道其中“竹马”是什么意思吗?李白有诗云:“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其中“竹马”就是小孩子将竹竿跨在裆下当作马来骑。这种想像和做法很有意思吧。


今天我们来学习清代文学家沈复的短文《童趣》。文章中趣事,可能勾起我们许多儿时的回忆,许多奇思妙想或许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启发。


板书课题。


作品、作者简介


教师导学


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特点是简洁、典雅。它与现代汉语一脉相承,只要有信心,并不难学。学习文言文是为了继承民族的文化遗产,又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还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学好文言文关键在于培养语感。一是要熟读、背诵;二是要用心领悟;三是不断积累文言词汇。


学习本文,首先要疏通文意。其次,要重视朗读背诵。在朗读时,要很好地把握语气和节奏,要大声地读,读出点文言味儿来,读出文章的主旨。


朗读课文


采用多种形式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朗读方法上,教师要在语音、语气、节奏、感情等方面给学生以指导和点拨。


解释词义,疏通文意


①默读课文,揣摩课文内容,试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搞不清的四人小组讨论,合作解决。


a.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b.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c.昂首观之,项为之强。d.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


e.果如鹤唳云端。f.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g.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h.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i.昂首观之,项为之强。j.徐喷以烟。


k.以草为林。l.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②在教师的帮助下,试着让学生将课文译成现代汉语。


③反复朗读课文,并让学生试着划分朗读节奏。


作业


①完成“研讨和练习”二。


②写复述课文内容的提纲。


③思考题:课文中所说的“物外之趣”指的什么?作者为什么会产生“物外之趣”?这对你有什么启发?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①理解课文中表现的“物外之趣”。


②认识“物外之趣”这一精神体验的意义。


○教学设计


检查作业


复述、背诵、翻译课文。


研读与赏析


①教师导学


a.这篇课文的主旨是什么?


b.请概括地说出作者记叙了哪几件“物外之趣”?


②合作探究


四人小组讨论,教师适时启发、点拨、引导。


a.参考注解,试说说作者提到的“物外之趣”指的是什么?


[提示]“物外”,指超出事物本身。“物外之趣”是作者根据眼前自然景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创造出超出事物原本特性的新的形象,从中得到的乐趣。它是一种精神体验。应该理解到,作者把原来这三件自然之物大化、美化、情感化、理想化,感到奥妙无穷而乐在其中,这便是“物外之趣”。这表明作者在幼年时已经有了自发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b.你认为这种“物外之趣”是怎样产生的?


[提示]是借助于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创造出来的。


体验与反思


a.你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试展示一下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鼓励同学们敞开述说,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围绕中心畅谈体会,做好评价。


b.讨论:这篇课文对你有怎样的启发?


[提示]联想和想像是创新的基础。我们要培养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自己的联想和想像的能力。我们要保持青少年特有的好奇心和富于幻想的特点,勇于实践,做一个敢想敢做、勇于开拓的人。


c.你认为怎样做才算是一个有情趣的人?


[提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富于联想和想像,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能发现美、认识美。


答案不求统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对有创意的回答,教师要给予热情鼓励。


多角度思考


“我”为小虫打抱不平,为什么只是“驱之别院”,而不是将癞蛤蟆处死?


提示:a、珍惜生命。b、处置有度


作业


a、 完成“研讨与练习”一。


b、 将“体验反思b”写成300字的短文。


小结


同学们,《童趣》是一篇饶有兴味的文章。作者的奇思妙想引发我们很多美丽的联想和想像。其实世界上许多重大的发明,


都是在联想、想像甚至幻想中产生的。少年儿童有着天生的好奇心,我们应当把它充分开发出来,使我们的生活、学习更加


多姿多彩。同时希望同学们能逐渐引起对文言文兴趣,多多积累文言词汇,为今后学习文言文打好基础。


○板书设计


自然景物


思维方式


新的形象


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


联想和想象


群鹤舞空


怡然称快


草丛、虫蚊、土砾


森林、野兽、丘壑


怡然自得


癞蛤蟆


庞然大物


大快人心(鞭打、驱赶)


点评


本学案突出了对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


教学设计把传统的朗读和背诵作为重要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是比较恰当的,现了文言文的教学特点。


教学内容方面,把对词语的理解、句子的翻译等基础知识作为训练的重点,符合教材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现阶段的基础情况。


根据教学内容,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符合现代教学的理念。强调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作用,对于文言文教学,也是比较客观实际的。


精心设计符合儿童心理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容量大,训练多,有助于知识的积累和基础能力的提高。化难为易、化整为零的教学过程,可扫除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心理障碍,提高教学效率。


实施本教学案,学生在阅读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乃至写作能力等方面,都可以得到应有的训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08-6-14 07:1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大全


5 童趣(方案B)







青岛 马仙芝


○教学目标


①准确地划出语音停顿,节奏分明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②理解只有善于观察,善于联想想像,才能有物外之趣。


③学习积累重点词语。


④理解文章叙事顺序,了解各层大意。


○教学重点


①反复朗读,领会课文大意。


②初步了解古文与现代文的异同词,掌握学习古文的规律。


③理解怎样借助观察、想像,获得生活乐趣。


○课前准备


这是学生进入中学来,学的第一篇文言文。课前让学生反复朗读,并能正确地读出停顿,那么句意也就容易掌握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使学生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意义,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领会课文大意。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香港是弹丸之地,高楼林立,将道路挤得没有了,楼与楼之间没有空间建路、相通,怎么办?建筑师们就带着画好的图,来到幼儿园,让孩子们在楼与楼之间划上路,孩子们拿起笔,不假思索地就在楼与楼的空隙间画上楼梯,楼梯间搭上天桥,几分钟内就把成人们苦苦思索而不得其解的问题解决了。这说明孩子的想像是奇特的、平易的,一些大人们看来微不足道小事,通过孩子们的想像,都会生出许多的趣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的文章《童趣》。这是一篇记叙童年怎样借助观察、联想、想像,获得生活乐趣的文章。它告诉我们,只有观察得仔细,想像得丰富,才会有乐趣。


朗读课文


第一遍,教师范读;第二遍,教师领读,教师读一句,学生读一句(为使学生正确地掌握停顿)第三遍,教师大声读,学生小声跟读;第四遍,学生齐读。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藐(miao),项为之强(jiang),鹤唳(li),怡(yi)然,凹凸(aotu),为壑(he),癞(lai)虾蟆


要掌握文言文的规律


文言文中单音词占大多数,现代文中双音词占大多数,只要我们联系上下文,把单音词变成双音词,就可以了;有的词,可用同义词解释,不大好变的词语,就是你要特别加深印象记住的。教师按照上述方法试讲一两句。重在讲清方法。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用老师所教给的方法,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将不懂之处圈画出来。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解决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


全班讨论交流,解决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


教师启发学生,设小台阶,让学生自己解决未解决的问题,领会课文大意。参阅注释理解文意。注意理解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①项为之强(脖子、颈项)②果如鹤唳云端(果真)


③以丛草为林(树林)④兴正浓(兴趣)


⑤方出神(正)⑥驱之别院(赶、驱逐)


⑦明察秋毫:连极细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表现视力极佳。


⑧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⑨庞然大物:形容极大极大的动物。⑩夏蚊成雷:蚊群发出雷鸣般的叫声。


学生再读课文,解决以下问题


①文章围绕什么来回忆了三件趣事?


②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三件趣事。


③三件趣事之“趣”是怎样得到的?


学生自主讨论明确:


a.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回忆了三件趣事。


b.第一件是把夏蚊看做群鹤,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怡然称快。第二件是把土墙凸凹、花和花台边小草丛杂处看做大自然;第三件,把癞蛤蟆看做庞然大物“拔山倒树”,又写了如何惩罚癞蛤蟆,表现了儿时的天真之情。


c.乐趣只有通过仔细地观察,丰富的想像,才会得到。


[教师小结]


“物外之趣”非物自身所有,却又与物有关,“物外之趣”在于善于观察,善于想像,才能因物而生成意趣。


学生快速自由朗读课之后,再快速齐读


限时背诵课文,按自然段为一单元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研读与赏析、体验与反思、背诵


○教学设计


导入


齐读课文,男女生比赛、背诵课文。怎样才能获得“物外之趣“呢?


分析第1自然段


“明察”、“细察’’是两个关键词语,意思是观察敏锐、仔细。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物外之趣”。


“张目对日,明察秋毫”——是观察的本领。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是观察的习惯。


时有物外之趣—一是观察的收获。


分析第2、3、4段,只是“明察”“细察”了,是否就有“物外之趣”了?


明确——除“明察、细察”之外,还要有丰富的想像,才能真正获得“物外之趣”。


学生思考:下列三件趣事,你最喜欢那一个?背诵并用自己的话形象地叙述。


讨论回答:作者是怎样想像的?


讨论明确:


第一件趣事:先把夏蚊“私拟作群鹤舞空”,自得其乐;再把蚊子留在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怡然称快。


第二件趣事:以“丛草为林”“虫蚁为兽”“凸者为丘”“凹者为壑”,从而怡然自得。


第三件趣事:把癞蛤蟆看做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尽吞二虫,以及如何惩罚癞蛤蟆。


三件趣事可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讨论明确——不可以。因为三件趣事的写作的顺序是由室内到室外。三件趣事在程度上是逐步加深的:由把夏蚊拟作群鹤,到把草木、虫蚊、土墙凸凹处拟作“林、兽、丘、壑”,再由癞蛤蟆与小虫在其中的生死之斗。


体验与反思


找出文中描写动作的语句


明确: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讨论]


问题l:已捉在手,又打了几十鞭子,想像一下,是什么样的鞭子?癞蛤蟆竟没有死,是为什么?


[明确]鞭子可能是一根草,也可能是一小枝条。童年的作者不是真要打死癞蛤蟆,说明他心中是热爱小动物的(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问题2:读了此文,你得到了那些启示?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讨论明确:


热爱动物,热爱自然,要善于观察,观察要敏锐,加之丰富的想像,就能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


问题3:说说你童年中有趣的事,善于从联想中发现事物的美妙。


集体背诵课文,背诵时想像出三幅画面,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作业]拟几条热爱草坪、热爱动物的标语。如:


小草也会疼的,请勿踏之;小草正在生长,请勿打扰;劝君莫打报春鸟,子在巢中盼母归。


点评


《童趣》说的是作者童年时代观察的草、虫蚊、土砾、癞蛤蟆……幻象迭出,写出了一种物外之趣,很容易激发学生兴趣,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文言文。由于其语言习惯与现代文不同,因而,帮助学生越过这一“语言习惯”障碍,克服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畏惧心理,奠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础,是至关重要的。


本教案设以各种形式的朗读,指导学生正确的语音停顿,在朗读中提高语感能力,用以消除“语言习惯”障碍;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规律,使学生消除畏惧心理;通过字词的教学,使学生打好学习文言文的基础。这些做法都是易于操作、实用有效的。


教师授之以法,让学生得其法,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自己去解决问题,是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堂上充满了学生朗朗的读书声,反复朗读,基本成诵,就保障了45分钟的实效性。


因为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安排两课时来完成教学是符合实际情况的,是合理的。教学流程呈“整体感知”、“研读与赏析”、“体验与反思”的板块状结构。三个板块环环相扣,符合新课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学目标的要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2008-6-14 07:1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大全

综合性学习:这就是我







青岛 林琳


○活动目标


①正确认识自我,展现自我风采,树立信心,增进同学们之间的相互了解。


②用普通话口齿清楚地介绍自己,发言时态度大方。能根据不同的目的调整说话的内容。


○活动重点


用普通话清楚、流利、简明地介绍自己。


○课前准备


分组: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按照要求在三项活动中任选一项,一项为一组(每项活动小组超过15人分为两组)。


要求:


①活动一:


a.表述过程中要流畅、清晰,不能出现断续、停顿过长等情况。


b.表述要富有个性,充分展现自我风采。


c.可选用图片、照片、影像资料、个人作品展示等多种形式。


d.限时三分钟。


②活动二: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和爱好,竞选班干部及各门学科课代表。


a.将自己的特长、爱好制作成Power—Point演示文稿。文稿中可展示原来的我、现在的我、将来的我等几部分。


b.结合自己的特长,阐述假如我作为XXX,将为之做些什么。


③活动三:小记者面试。


a.每人交一份简历(正式打印装订)。


b.整理发表过的文章(或你认为不错的文章)各类获奖证书,附简明材料一份。


c.如果你作为考官,你将问那几个问题,如何作答?


○活动过程


创设情景


播放《我是谁》片断,失去记忆的“成龙”不知道自己是谁,痛苦地在大山呼喊。人活着,不知道自己是谁是很痛苦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清楚地明白自我,这样才能更好地超越自我。你清楚自己是谁吗?清楚自己要干什么吗?


分组交流


①交流形式:活动专题小组围坐,轮流自我展示。


②每人发言完毕,一分钟“答记者问”。


③推举三名有特色的代表在全班交流。


班级交流


全班交流代表在发言前需阐述“我为什么被选为全班交流的代表”。


教师总结:


通过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增进了了解,学生在自我介绍中充分展示了各自的风采,尤其是学生在准备过程中,尽其所能,将自己的特长、性格都无一遗漏地展示,创新方法的运用,口语表达的流畅,给老师和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9-30 12:2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