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jyw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大全

[复制链接]
106#
 楼主| 发表于 2008-6-19 07:3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大全

28 女娲造人



青岛 邢德华  



  


○教学目标


① 通过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本文联想与想像手法的运用,并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② 感受文中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③ 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


○教学重点


① 大胆而新奇的想像。


② 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课前准备


学生:熟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


教师:投影仪。


○教学设计


导入课文


在奇幻的神话世界里,有隔河相望的牛郎织女,有对月流珠的在岸鲛人……那么,人,是从哪里来的?对这个有趣的话题,今天我们再看看远古时代的人们是如何理解的。


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本文联想与想像手法的运用


①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熟悉情节。


② 投影出示《风俗通》里的两则短文,然后让学生复述课文故事情节,其他学生边听边在课文中划出投影中的短文所没有的内容。待复述完后,讨论整理归纳,看看课文中丰富了哪几个情节。


这个环节一要靠学生课前预习,熟悉课文内容。二是锻炼学生上课专注地听别人说,学习筛选信息,并锻炼归纳、概括能力。实施前要做好指导,学生讨论的结果可能不太理想,教师可提示补充。如果复述的学生对课文情节有遗漏,也可提醒学生补充。


③ 讨论:a.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是真的吗?你怎样理解这种写法?


b.你也发挥自己的想像,对女娲造人的动机、经过做另一种推测,说给大家听听。


女娲造人的情节显然是想像的,要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讨论让学生明白,神话是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产生的,那时的人们无法对人的诞生做出科学的准确的解释。但是,人类又想要探求自身起源,所以,只好借助于想像来解决这个问题了,而这种大胆而奇特的想像恰恰就是神话故事中的亮点。试想,没有了这种想像,还有神话故事的存在吗?这种想像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今天的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但仍有广阔的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寻,去研究,所以,这种想像力、创造意识,都是我们今天仍迫切需要的。


而第2个讨论题,是让学生锻炼自己的想像力,合理即可。可以先四人小组讨论,选出想像奇特、合理的在全班交流。


探究品味,感受课文中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① 讨论:说说你对女娲的认识。


② 跳读课文,划出文中表现对人类诞生的喜悦心情的句子,讨论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对女娲这个形象的认识,应该是这节课探究的一个要点。讨论时要提醒学生紧扣课文语句分析认识。教师最后明确:


女娲是本篇的核心人物,她是神通广大的“神”,但是她也有人的孤独感。她走在莽莽榛榛的原野上,感到“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她也有人的喜怒之情,她会笑,她会假装生气,她甚至会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就是她的这种创造力,世上诞生了人类。她得到了做母亲的天伦之乐,她忙忙碌碌,像母亲一般勤劳智慧。她哪里是神,她分明就是人,她有人的情感,人的心态,人的智慧,人的生活体验。从她身上,我们看到神话的情节是想像的,但又是真实的,是合乎现实生活的情理的。


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充溢在整篇文章中,这也是本课体现合理丰富想像力的地方。对课文中有关语句,教师可从两方面提示,一是女娲在造出人之后,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这生命是她一手创造出来的,她的笑,体现了人类创造成功的喜悦感。二是这种喜悦感,还体现在人类自身对获得生命的欢呼,如人类落地后开口就喊“妈妈”;许多小人的欢呼跳跃等。而学生对这种喜悦感的感受则可引导学生扣住“喜”来谈,如有了人类,大自然才有了生气,蓬勃起来;有了人类,女娲不再寂寞、孤独;有了人类,世间也就有了温馨,有了爱,更重要的是,有了创造……也可以从另外角度引导学生感受,如人类生命的可贵,人类生命与自然的关系,要珍爱生命等。


③ 比较《女娲造人》与《伊甸园里》,拓展思维空间。


[讨论]在我们中国,有女娲造人的美丽神话;在西方,也有上帝造人的宗教神话(教材综合性学习“追寻人类起源”中的参考资料:上帝造人的宗教神话《伊甸园里》)。这两篇神话都是想像的,你更喜欢哪一篇?说说理由。


讨论这个问题,学生可以拓宽思维角度,从文章情节的想像、文章结构、语言、思想感情等诸方面去分析。教师不要限制在只应该喜欢哪一篇上,但是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明白,世界各民族都有一些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古代神话、传说,表现远古时代人们对未知领域的探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等。这都属于人类文化宝库的一部分,而我们往往也可以从阅读这类文章中得到新的感悟。


教师总结


女娲造人,体现了人类可贵的创造力与探求精神,也使我们感受到生而为人的自豪。今天,我们面对的广大世界,依然有许多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求,去追索,去感受那种创造成功的喜悦。


布置作业


① 摘抄课文中优美的词语。


② 阅读综合性学习中,关于人类起源的资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7#
 楼主| 发表于 2008-6-19 07:3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大全


29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青岛 邢德华 河南 康洁  



  


○教学目标


① 摘抄优美词语,积累语言。


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 多角度理解文章主旨,培养多向思维的习惯。


④ 学习欣赏文章美。


⑤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弱者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①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 多角度理解文章主旨。


③ 学习欣赏文章美。


○课前准备


学生:熟悉课文,借助工具书给不认识的字注音


教师:录音机,磁带(歌曲《爱的奉献》)。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曾经无数次地走进美丽的童话世界,在那里,我们认识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今天,我们再次步人美丽的抒情童话世界,那里有诗一般的境界,有汩汩流淌着的爱的清泉,还有等待我们结识的新朋友——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教师投影出示学习目标,整体感知故事情节


① 教师范读课文,播放背景音乐《爱的奉献》,声音要轻,创设温馨情境。


② 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思考以下两个问题,然后讨论:


a.课文中有哪些句子表现了盲孩子的心情变化?


b.归纳一下本文的情节发展步骤。


以上两个问题学生讨论不会有太大困难,可指导学生边讨论边把能表现盲孩子心情变化的语句在书上用横线标出(他的日子过得很寂寞。——盲孩子似乎感受到了光明,看到了色彩,它很快乐。——“啊,我看见它了,萤火虫……”他从来没这样快乐过。——盲孩子望着他的影子惊喜地叫起来:“啊!我的影子,是你吗?我好像看见你了!真的,我看见你了!”——他看见了周围的一切。)然后根据这些语句再归纳出文章情节步骤,教师板书如下:


盲孩子很寂寞→“影子”的陪伴给盲孩子带来快乐,带来温暖→影子、萤火虫、太阳、月亮的爱使盲孩子得到光明


探究研读,理解文章主旨,欣赏文章美。


①组织学生讨论,欣赏文章美感。


a.本文是一篇美丽的抒情童话,它营造了一种纯真温馨的氛围,有着诗情画意般的境界。你分析一下课文是从哪些方面表现这种意境美的。


b.美好的意境是靠美好的语言表达的,划出文中你认为写得美的语句,体会一下这些语言有什么好处。


可四人小组讨论,争取让每个学生都有说的机会,都受到美的感悟熏陶。


第l题让学生理解意境美,可从盲孩子热爱生活,渴望光明,情调轻松欢快,情境多姿多彩方面理解。如:“牛儿哞哞地叫,羊儿咩咩地叫”,“采摘野花野果”,“听潺潺的流水声”,萤火虫“幽蓝”“翠绿”的光,以及太阳、月亮、“弯弯的彩虹”、“各色花朵”、“绿草”、“露珠”等,这一些就构成了一种绚丽的、诗情画意般的境界。


理解第2题,学生可以从个人角度举例分析美的语言,不强求一律。例如:


◆全篇几乎都由短句构成,好读,不拗口,如“他还看见了天上出现了弯弯的彩虹。”“他还看见了各种颜色的花朵。”“还有绿草。还有草叶上明亮的露珠。”


◆叠音词很多,不仅形象感强,描写情态逼真,还可以舒缓语气。如“轻轻”、“咩咩”、“哞哞”、“潺潺”、“阵阵、”“飘飘忽忽”、“幽幽”、“缓缓”等。


◆节奏感强。如“话音刚落,一声霹雳炸响,风夹着雨,雨带着风来了。”“他们走过泥泞的旷野,踏上小路,走向家中。”


◆含蓄,有象征意义。如“我从阳光里来,也从月光里来,还从灯光里来。”“光明是我的母亲。是她让我来到你身边陪伴着你的。”“他俩说,我们都是光明的孩子。”


◆按句排列,短小、活泼、跳跃,像小溪流水,自然流畅,适合孩子阅读。如“他是一个盲孩子。”“在他的世界里,没有光亮,没有色彩。”“他是一个永远生活在黑夜里的孩子。”


②引导学生多角度地理解文章主题。


[讨论]结合课文情节的发展和诗情画意的境界,我们应如何理解文章主题。


对于文章主题的理解,可以借助于练习一出示的两种说法让学生评判。鼓励学生多向思维,有新的见解。对练习一所列出的两种理解,应该肯定都是正确的。让学生明白,一篇文章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其主题,得出不同答案。如学生说出这两种以外的答案,如:不管自己曾遭遇什么不幸,都要像盲孩子一样热爱生活,追求光明未来等,也应予以肯定。当然,从文章整体内容理解,关爱像盲孩子一样的弱者,使他们感受生活的美好,则更贴切一点。


总结


美的语言,美的意境,美的主题,构成了这篇美的课文。我们来分角色朗读一遍课文,让这种美在我们心中永驻。


(一人读叙述语言,一人读“盲孩子”的话,一人读“影子”的话,齐读众多“萤火虫”的话,可再播放背景音乐《爱的奉献》。)


布置作业


① 你在生活中接受过别人的真诚帮助吗?你在生活中有过帮助别人,给别人带来快乐和幸福的经历吗?请你以“爱”为中心,结合自身生活经历,写篇短文,表达出学了这篇文章的心理感受。


② 摘抄优美的词句,写到练习本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8#
 楼主| 发表于 2008-6-19 07:3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大全

29 《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学设计



琼海市新市中学 孙有用



教材分析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是一篇美丽的童话,它营造了一种纯真、友好的氛围,具有诗情画意的境界。旨在倡导我们同情、帮助弱小者和有困难的人,这样我们自己的精神境界也会得到提升。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文章主旨,培养多向思维习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热爱生活,关爱弱者的良好品质。

设计理念

新课程积极关注体验性学习,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要加强各学科之间的整合,沟通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等等。本着上述理念,在教学中积极建构相关平台,使学生们在体验中学习、成长,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得到培养,其它学科的能力也得到提高。

教学准备

1.把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

2.教师准备背景音乐──录音带《爱的奉献》、电脑效果图。

3.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创作一幅画,文娱委员事先教同学们学会唱《爱的奉献》这一首歌。

教学流程

一、情感体验,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项活动,请同学们把练习本、笔拿出来,做好书写准备(同学们做准备)……好了,请大家把眼睛闭上,在练习本上写下“假如我是一个盲人”这句话。(同学们书写)

师:写好了吗?写好的同学请说说你写得怎么样?

生1:我写得不好,有一些字重叠到了一块。

生2:我写得不整齐,好像“一行白鹭上青天”。

生3:我写得还可以,但是如果更长一点的句子就可能写不好了……

……

师:通过这个活动,我们体会到了做盲人的痛苦。那么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中的盲孩子,他的生活是不是也是这般痛苦?在他的世界里,他生活得怎么样呢?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这一环节旨在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到盲人的痛苦,拉近与文中盲孩子的距离,让学生走近作品,同时又可以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

二、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读,做好评价准备,老师指导朗读。

1.学生上讲台分角色朗读,老师播放背景音乐《爱的奉献》。

(一人读叙述语言,一人读“盲孩子”的话,一人读“影子”的话,齐读众多“萤火虫”的话。)

2.听读完毕,学生自由发表评价意见。

生1:我要说的是,瑶池同学(读叙述语言的)在朗读过程中出现了读错字的现象,如“扇(shān)动”读成了“扇(shàn)动”。

生2:我认为如果能再让一个同学读“一只萤火虫”的话,一个小组的同学读“几只萤火虫”的话就更好了。

生3:配上背景音乐后,听他们读,我觉得他们读得很棒。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老师要说的是,他们几个读得都不错,但有一些地方还须注意,如盲孩子由寂寞逐渐变得快乐起来这个变化没有能够读出来,应该从语气、节奏等方面再好好地把握下。(做示范朗读)

(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在读中悟,同时注意做好朗读指导)

三、师生共同探讨问题,把握文章主题。

1.小黑板展示问题

(1)找出文中表现盲孩子心情变化的句子。

(2)本文是一篇美丽的抒情童话,它营造了一种纯真温馨的氛围,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你能说说它美在什么地方吗?

(3)你认为本文的主题该如何概括?能谈谈你的理解吗?

2.各小组讨论探究上述问题,教师巡视,参与讨论,最后师生共同得出问题的答案。

(1)盲孩子很寂莫→“影子”的陪伴给盲孩子带来快乐,带来温暖→影子、萤火虫、太阳、月亮的爱使盲孩子得到光明。

(2)小组讨论,选派代表发言。

师:(过渡)我们来看第二个问题,哪一组的同学先来说?

生1:我们觉得这篇课文的语言很美。

师:能具体谈谈吗?

生1:说不出来,就是觉得它很美。

师:哪个同学来帮帮他?

生2:这篇课文的语言多是短小、活泼的句子,我们觉得它非常适合我们这般大的孩子阅读。

师:还有没有补充的意见?

生3:我觉得这篇课文给我们描绘的画面很美。在这幅画上,有牛儿、羊儿、各种野花野果,还有太阳、月亮、彩虹、绿草、露珠、溪流等等,这一切组成了一幅绚丽的画卷,吸引、感染着我们。

师:这位同学说得很好。上课之前,我要求大家根据课文描绘的意境,自己创作一幅画,现在大家可以把画拿出来了,各小组选出你们组最美的一幅,然后交到老师这里。

(同学们评选创作画、上交。)

师:(展示画作)大家画得很不错,你们想看看老师的作品吗?

全体生:想!

(师展示用电脑创作的效果图)

师:大家比较一下,哪一幅更美呢?

大部分生:老师创作的那一幅更美。

师:同学们的眼光很不错,老师的这一幅呢,是用电脑创作出来的,跟大家画的相比,色彩比较逼真、鲜艳,整体效果较好。所以呢,我们今后要努力学习电脑知识,争取自己也能用电脑创作出更多的东西。

【这一环节旨在整合学科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且在动手过程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同时可以激发同学们学电脑的兴趣。】

3.探讨问题三。

师:(过渡)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第三个问题,哪个组的同学先来谈一下?

生1:我们第一小组的同学赞同课后练习一中的第一种说法。因为像盲孩子那样的弱小者,如果没有人去帮助他们,他们很难生活得下去,更不用说感到生活的光明与美好了,所以我们要为他们献出自己的爱心。

生2:我们第二小组的同学赞同第二种说法,给别人幸福,自己也能获得幸福。例如,班里的某个同学的成绩落下了,我去帮助他把学习搞上去,在这个过程中,我学的知识也得到了巩固、提高,这难道不是幸福、快乐的事吗?

生3:我们组认为这篇文章的主题可以用《爱的奉献》这首歌中的歌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来概括。文章当中不管是盲孩子,还是影子都获得了幸福,一种幸福、美好的情感充溢其中,这难道不是美好的人间吗?

……

(这一环节旨在让同学们多角度理解文章主旨,培养多向思维习惯。)

四、小结,师生同唱歌曲《爱的奉献》。

师:(承上)同学们说得很好,大家想听听老师的意见吗?

全体生:想!

师:有歌唱道“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好汉尚且如此,作为像盲孩子一样的弱小者,就更需要我们为他们伸出援助之手,他们才能感受得到生活的光明和美好。值得高兴的是,我们的国家始终没有忘记这一特殊群体,并在1990年的时候设立了全国助残日,时间是每年五月份的第三个星期日,号召全社会的热心人为他们献出爱心。让我们也像课文当中的影子、萤火虫、太阳、月亮那样关爱弱者,为社会献出自己的爱心,最后,让我们在优美的歌声中结束本文的学习。(师生在音乐的伴奏下同唱歌曲《爱的奉献》)

【在这一环节中,同学们都陶醉在优美的歌声中,整个身心如沐春风,得到了春风化雨般的滋润。我仿佛看到同学们的心灵得到了净化,思想得到了洗礼,情感得到升华,真正抓住了语文人文性得特点,达到育人的目的。】

五、布置作业。

假如你是一个盲孩子,你最渴望的是什么?假如你遇上一个盲人,你将会怎么做?

教学反思

这是一堂万泉片区课改公开课。为了上好这一节课,我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同时做了充分的准备,如为了准备这一幅电脑效果图,我多次到市里请教这方面的专业人员等。从课堂实施的情况来看,我感到做得较好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新课导入环节较好地创设情景,让同学们体验到盲人的痛苦,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开了个好头。

2.要求同学们根据课文创作一幅画,得到同学们的积极回应。从课堂上同学们展示的画作来看,同学们画得还不错,这样既培养了画画的能力,又加深了他们对文本的理解。

3.同学们的朗读较好,在背景音乐的陪衬下,同学们大胆登台朗读,而且读得很好,特别是忠慧同学,得到了市中学教研室严主任和其他听课老师的赞扬。

4.师生同唱《爱的奉献》这首歌这一环节,较好地唤起了同学们心底的真善美的情感,引起了强烈的思想震憾,学生们热爱生活,关爱弱者的良好品质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5.初步培养了同学们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不足之处是:出于长期来对老师的一种敬畏心理,在师生共同讨论阶段,气氛不够热烈,师生互动不够,敢于发言的同学不是很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9#
 楼主| 发表于 2008-6-19 07:3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大全

30  寓言四则



○教学目标

①     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

②     分析故事情节。

③     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④     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①     分析故事情节。

②       多角度概括寓意。

○课前准备

  学生:熟读《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结合注释试着翻译。

  老师:投影仪。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教学设计

导入课文

    在文学宝库里,有一种诙谐幽默的文章——寓言,能不能说说寓言的一般特点?能否举出你知道的寓言的题目?

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①     全班朗读《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②     在预习的基础上请学生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其他学生补充修改,个别问题老师解释。

③     全班再集体朗读一遍这两则寓言,然后教师投影出示句子,全班齐读句子并解释加点的词。

    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的词。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不筑,必将有盗  暮而果大亡其财  其家甚智其子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马无故亡而人胡  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

    居数月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家富良马    其子好骑    堕而折其髀

    胡人大入塞    死者十九    此独以跛之故

    这个环节一定要落实,这些加点词语中有的属于古今异义,有的属于一词多义,有的属于词类活用,不需要给学生分类,但一定要求学生结合上下文把意思讲对,这也是为了帮助学生积累文言词语,为以后学习文言文打基础。

④ 复述课文大意

这是为了让学生熟悉故事情节,能够不看课本把这两个寓言故事讲出来,可以多找几个学生复述,这样学生差不多就背下来了。

讨论

①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概括这两则寓言大意。

    这是本节课中激活学生思维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先由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尽可能每个人都说,然后再转入全班性的讨论。第一,次讨论结果可能单一,可能深度不够,或者概括的语言表述不准确,教师可以灵活指导,提问,如讨论《智子疑邻》时,可问:对正确的意见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如何正确对待别人提出的意见或建议?学《塞翁失马》,可以问:好事坏事能转化吗?必然转化吗?举例说说好事、坏事在什么条件下转化?这样使学生思维处于活跃状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概括寓意,同时也指导学生尽可能把话表述得简洁、准确。

②结合生活体验进一步深刻理解寓意。

    得与失、福与祸在生活中其实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结合你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塞翁失马》的寓意理解。

    讨论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注意福与祸的转化,需要一定的条件,不能让学生误解成福与祸的转化是必然的。如,家庭突遭打击,变故,陷入困境,这是祸,但如果能从容、镇静,在困境中拼搏、奋起,那么,这又不失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当然,在困境中一蹶不振,丧失信心,甚至失去生活勇气,那么,这祸就只能是祸了。所以,要注意把握好转化的点、条件。

③寓言故事一般比较短小而含义深刻,有许多成语就出自寓言,请你从这两则寓言中各概括一个成语。

    这个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很快可以讨论出结果。教师告诉学生,在以后学习中见到成语,可以从寓言故事的角度帮助理解意义。(当然,并非所有的成语都是从寓言故事中概括出来的。)

小结

①通过以上讨论,我们明白,寓言是借一个故事寄寓一种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而要读懂寓言,则需要我们密切联系现实生活体验,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

②布置作业。

    结合今天的生活写出你对寓言故事《黔驴技穷》的理解。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

○教学设计

导入

①《智子疑邻》的寓意是什么?

②你是如何得出这寓意的?

    (由学生回答《智子疑邻》寓意的理解,过渡到寓意是通过分析寓言情节得出的。)情节的设置、想像是寓言创作中重要的一环。今天,我们再学习两则古希腊寓言,通过对这两则寓言的分析,发挥想像,学习创作简单的寓言故事。

讨论,分析寓言情节,认识寓言情节的作用

①朗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

②概括《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的寓意,并说说你是根据哪些具体情节概括出这些寓意的。

    这个环节的设置是为了让学生明白,概括寓意不能脱离寓言的故事情节,一定要通过分析具体的情节来理解寓意。如《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描写到的“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后来看到自己的雕像又想到“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尊重些”。而“白送”的回答却使他狠狠地摔到了底谷。这些情节生动刻画出一个盲目白高自大者的形象,告诉人们要谦虚,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蚊子和狮子》也可以照此分析。

③改动寓言情节后让学生讨论寓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出示投影(改动后的《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学生讨论,这样改动情节后寓意有没有变化?为什么?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赫耳墨斯听后,默不作声,悄然离去。

蚊子和狮子

    蚊子径直朝狮子飞过去,趁狮子没有准备,张嘴就咬,而且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也没抓到蚊子。蚊子战胜了狮子,就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了。

    通过讨论,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寓言的寓意,是从故事情节中得来的,如果改动情节,那寓意相应也有变化。如,改动后的《蚊子和狮子》去掉了蚊子向狮子宣战和取胜后得意忘形,撞在蜘蛛网上被蜘蛛吃掉这两个情节,那么原文中讽刺蚊子的骄傲之意便不存在了。而《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的赫耳墨斯打听到宙斯和赫拉的雕像的价格后,为什么一言不发,悄然离去了?他心里这时是怎么想的?显然,原文中讽刺缺少自知之明、妄自尊大的人的寓意也要改变了。

    同时,教师还可以进一步点拨,寓言的故事情节都是作者依据现实生活想像创造的,阅读寓言故事,首先要分析故事情节;而创作寓言,更不能忽视对情节的具体想像。

学写寓言,进一步锻炼想像思维与发散性思维

①续编寓言情节练习。

    教师投影出示两个续编题目:a.赫耳墨斯听到自己的雕像作为添头“白送”之后,他的心情如何?他说了些什么?b.蚊子战胜狮子,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以后还会发生什么故事?

    以上两题内容,学生可任选一题,做到练习本上,然后在班上读,其他同学评论。

②自编寓言练习。

    教师出示题目:a.嘴和眼睛的对话;b.树和斧子;c.筷子和勺子;d.画笔和颜料;e.蜜蜂与花朵止猫和老鼠。

    学生可以任选其中的一个题目构思,并在最后点明寓意,然后全班交流,讨论。

    在学生分析故事情节、概括寓意,并能续编情节的基础上,做这一练习正合适。学生此时的思维正处在活跃高峰,会有很高的兴致。这个练习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想像力,依据生活去合理想像;另一方面,也促使学生动脑分析生活,正确认识生活,可谓一举两得。因课堂时间关系,不可能做长时间交流,但在讨论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考虑情节是否合理、具体,情节与寓意是否一致,寓意能否揭示一种生活道理,当然不要轻易否定学生,可以给学生提点具体修改意见。

总结

①教师小结。

    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寓言故事的一般特点,学习了通过分析情节,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寓意,并且实习了创作简单的寓言故事。请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仔细观察生活,分析生活,还可以多读一些寓言故事,正确认识生活。

②布置作业

a.依据课堂讨论,利用课堂上老师出示的题目,也可以自己命题编写一则寓言,规整地抄到本子上。

b.推荐阅读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克雷洛夫寓言》、《伊索寓言》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0#
 楼主| 发表于 2008-6-19 07:3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大全

综合性学习:追寻人类起源



○教学目标

①     在教师指导下,培养学生自主组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科学探索精神。

②     学习欣赏神话传说。

③     培养搜集、筛选、整理资料的能力。

④     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活动重点

①     搜集资料,整理资料。

②     口语表达。

③     想像写作训练。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①     让学生自主选择合作伙伴,组成合作小组,并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及活动内容给小组命名。

②     围绕活动内容广泛搜集资料,上网查询资料,整理资料。

③     每组准备一个档案袋。

○教学设计

导入

  可从放映《星球大战》影片片段导人活动,唤起学生对未来世界的遐想,对人类起源的思考,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及科学探索热情。

故事大王比赛

①     每组每人搜集一种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在小组内互讲故事。

②     每组选出一名讲故事的代表,参加班级故事大王比赛。

③     比赛将评出一、二、三等奖。

④     小组将部分参赛的神话故事进行搜集整理、汇编成册。

自由辩论会

①     搜集查找关于“人类起源新说”的资料。

②     从中选定一种说法,并围绕这一说法继续查找相关资料。

③     让小组成员熟悉资料内容,为参加班级自由辩论会做好准备。

④     辩论形势灵活,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展开辩论。每一小组可在比赛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并根据资料证明自己观点的成立,同时还可以反驳其他的小组的观点。

a.  以小组合作情况、发言情况及准备资料的多寡评出一、二、三等奖。

b.  比赛后与其他小组交流资料,实现资源共享,互通有无,并汇编成册。

给未来人画像

①     每组设计一幅未来人像,可以用电脑制作,也可以手工制作。

②     每幅画要做简要说明,说明主要包括:(1)外形设计理念;(2)服饰搭配理念;(3)人体结构的变化:如皮肤、肌肉、骨骼会有哪些改变……

③     画像要求100cm×80cm,将画像悬挂在教室墙壁上,每组派代表到画像前阐述本组的创作理念。

④     根据画像制作的精美程度,设计是否有创意、说明内容是否充分,评出一、二、三等奖。

⑤     每人以“未来世界”为题,写一篇想像作文。

成果展览

①     每组派出一名代表作评委会成员,组成评委组。

②     每小组将本次活动编辑的册子、资料、获奖奖状整理好,布置一个有特色的展区。

③     每小组派2名代表站在自己的展区前,回答评委组提出的问题,并为本组展区设计·作简要的解说。

④     由评委组给各个展区做出评定,评出一、二、三等奖。

活动评价

    根据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表现的情感和态度,同时也根据小组在各个活动中的获奖情况,评出最佳合作奖、最佳口语交际能力奖、最佳表现奖、最佳创意奖等一系列奖项。

活动小结

    通过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了解了关于人类起源的发展过程,感受了古人丰富的想像力及神话传说的魅力,培养了学生自主组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科学探索精神,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随机应变能力、创新思维能力都得到较好的确培养和提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楼主| 发表于 2008-6-19 07:3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大全

第六单元说明



人民教育出版社 贺敏  



  


这个单元所选的课文体裁多样,有童话、神话、寓言和诗歌。童话、神话和寓言一般称作想像和幻想类作品,想像力丰富是它们的共同特征;所选诗歌是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和《静夜》,也带有浓厚的想像色彩。本单元就是在引导学生领略由“想像”创造出来的“别一世界”的魅力的同时,让学生对联想和想像有初步的了解,培养他们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


思维活跃后,眼界也会跟着放开,对事物和问题的看法会更全面,更新颖,更带有个性色彩,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发表对事物的看法,正是基于这一点提出来的。这一点已体现并贯穿到各篇课文的阅读提示、研讨与练习中。


下面分别介绍各篇课文。


《皇帝的新装》是安徒生的代表作,是童话作品中的名篇。它本身包含的意义丰富,耐人寻味。因此,它虽然是一篇“老”课文,我们完全可以从中发掘若干新意,使之更富于时代色彩。比如在阅读提示中写道,“……如果注意到上自皇帝下至百姓,几乎人人都违心地说假话这一现象,我们的思考也许能更深入一层”,就是提醒学生注意,在这场骗局的进行过程中,只要有一个人敢于表示对“新装”的怀疑,骗局就随时都有可能终止,但是,没有这样的人,皇帝光着身子举行游行大典的丑剧最终上演了。如果说皇帝的官员们为了保住自己的官职和地位,因而不敢轻易说真话的话,那普通百姓是因为什么呢?担心皇帝降罪,可能是一个原因。另外,从课文中来看,“大家也都渴望借这个机会测验一下:他们的邻人究竟有多么笨,或者有多么傻”,这里揭示了人普遍存在的很微妙的心理:谁都觉得自己是聪明人,并希望在笨人或傻子的衬托下显得自己更聪明;又因为觉得自己是聪明人,所以又格外害怕在别人面前出丑,背上“笨人”“傻子”的名声,因此,维护面子就显得比什么都重要,为此而说谎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就这样,因为过分担心自己显得“不聪明”,派生出盲目从众的心理,于是,一场一眼就可以识破的骗局就在众多“聪明人”眼皮底下上演了。这真是绝妙的讽刺!思索普通百姓也为“新装”所蒙蔽的原因,可以提醒我们认识到在生活中能保持理智和清醒的头脑并非易事,它需要良好的个性与健全的人格做基础。


童话结尾安排由一个孩子说出真话,孩子的话像是一泓清泉,一缕阳光,冲散了成人世界里由虚假造成的令人窒息的沉闷的空气,又像是一柄利剑,刺破了弥漫在成人世界中的虚伪与怯懦。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小孩子可以说出心里话?学生的意见可能是多样的,但有一个基本事实不容忽视,那就是孩子涉世不深,还不会从现实功利的角度(包括对自己是聪明还是愚笨的考虑)出发去限制自己的言行,所谓无私者无畏,所以敢说出真话。通过讨论,既让学生认识到说真话的可贵,也会有意识无意识地联系到自己在生活的表现,会有所反思,从而对学生起着熏陶、教育的作用。


帮助学生培养高尚情操,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是语文学科的重要任务。《皇帝的新装》正可以在这方面加强引导。


当然,我们强调“新意”,并不是说置童话的主旨于不顾。这篇童话讽刺的主要矛头是皇帝,皇帝是骗局得以开始和顺利发展下去的关键人物,他的爱慕虚荣、穷奢极欲、昏庸腐朽、妄自尊大在童话中都有生动的表现。教材中练习二专就皇帝的爱好和心理活动设题,就是为了让学生对皇帝获得比较全面、深刻的认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再从课文中挑选一些类似的片段做分析。


《郭沫若诗两首》选的是《天上的街市》和《静夜》,两首诗都选自郭沫若的诗集《星空》,它们的结构、手法和情调都颇为类似,便于进行比较教学。


这两首诗都是写夜空的,但具体景致不同,由此唤起的联想与想像也不同。《天上的街市》描写的是晴朗的繁星满天的夜空,《静夜》描写的则是天上飘着些团团白云,遮住了天河,遮住了星星,月亮也不甚明亮的夜空,前者引起的想像是牛郎织女在天街闲游,显然,这是动景,后者引起的想像是鲛人在天河岸边对着月亮流下串串珠泪,这是静景,流泪也是无声的。当然,诗人由景物引发起什么样的奇妙的想像往往并完全不决定于景物自身,还有作者的主观情绪等方面的影响,如分析《天上的街市》时,一般都要讲到作者写作这首诗时所处的环境,认为作者是借天上的理想世界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不过,从这两首诗来看,景物和由此引起的联想和想像之间的关系还是很清楚的。教学时可以适当指出这一点,以便使学生获得对诗歌的细微处的体味。


研讨与练习一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两首诗里的想像世界”,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对诗人的联想与想像产生的过程获得一些了解,一方面是要激发学生的想像力。要让学生充分调动想像力,把文字在脑海里转换成画面,这样,描述时才能达到活灵活现的效果,而不是简单地把原有的诗歌语言替换成平常的“白话”。


《静夜》初次入选教材,这里就它多谈一点。这首诗初读之下,并不觉得有什么特别的好处。第1小节写景平常,第2小节引入“鲛人泣珠”的传说,似乎又显得突兀。教学时大致讲一下“鲛人泣珠”的传说,然后重点引导学生体味鲛人“对月流珠”是一幅很美的画面:莹洁的月亮,沐浴在月光里的鲛人,圆润的珍珠泪……而这一切被被海雾遮掩,虚幻飘渺,引人追念不已。然后从标题“静夜”入手,引导学生体味,诗中描写的人间世界和天上世界,主调都是一个“静”字,笼罩天地的“静”使这首诗成为一个和谐的、统一的整体。这首诗看似平淡无奇,却愈读愈觉其清淡有余味。


《女娲造人》是根据汉代应邵的《风俗通》里有关女娲的神话传说改编的。《风俗通》里的记载极其简单,只交代了最基本的事实,课文作者袁珂在尊重基本事实的基础上,从人性化的角度对女娲造人的经过进行丰富和扩展,课文中的女娲成为一个充满生命活力和母性的大神形象。


这篇课文是很有感染力的,和《风俗通》里干巴巴的记载截然不同。教学时可以在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后,结合练习一让学生对照《风俗通》里的有关记载的原文,看看本篇课文“丰富了哪些内容,哪里最见出作者的想像力”,学生会发现,女娲造人的起因,女娲造人的灵感,女娲造出第一个人时欢欣与喜悦,女娲不辞辛苦地不停地造人,都是原有记载里所没有的,“女娲造人”的故事骨架经过袁珂的再创造后,丰满充实起来,很有感染力。两相对照,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想像的魅力。还可要求学生就课文中的某一部分进行更细化、当然也是合情合理的加工。


课文中有许多表现作为人类的喜悦感与自豪感的语句,如“可是单单没有人类,这世间……总不免显得有些荒凉寂寞”“接着一阵兴高采烈的跳跃和欢呼,表示他获得生命的欢乐”“(人类)看起来便似乎有一种管理宇宙的非凡的气概”等,教师可以适当加以点拨,使学生产生生而为人的自豪感,并初步认识到生命的可贵。


我们还就这篇课文设计了“追寻人类起源”的“综合性学习”内容,以期学生对“人类到底从何而来”获得比较全面深入的认识。并通过搜集科学资料,消除神话有可能带来的认识上的混乱。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是一篇美丽的抒情童话,它的主题是“关爱”,即对我们应该同情、帮助弱小者和有困难的人,这样我们自己的精神境界也会得到提升。这个主题并不新鲜,很容易落入俗套。可这篇童话读起来非常吸引人,它所讲的故事并不曲折而且篇幅又比较长,可我们还是能一口气读下去,并且被深深的打动。为什么具有这样的效果呢?首先是它描写细腻真实。这篇童话故事是以盲孩子逐渐获得光明的过程为线索来安排情节的,这个过程大致可分为这样几个环节:盲孩子只能靠听觉来感知世界,生活得很寂寞→有了影子的陪伴后,盲孩子似乎感受到光明,看到了色彩。他很快乐→在夏夜的小树林里,盲孩子看见了一只萤火虫的光,他的心情好极了→在众多光明的照耀下,盲孩子看到了一切!作者设身处地地写出盲孩子在不同阶段感知世界的方式与心理上的变化,笔端带着浓浓深情。比如文中这样一段描写:


他(指盲孩子)只觉得手心里痒酥酥的,是一只小虫子在爬。


他情不自禁地把手掌挨近自己的眼睛,仔仔细细地看着。不停地眨巴着眼睛。他多么希望看见这只会发光的萤火虫啊!


他注视着他那一片漆黑的世界,就像深不见底的黑洞。


忽然,在他的“黑洞”里,他第一次看见一个淡淡的光点在他的手心里移动着。同时,他手心也感到痒酥酥的。


那光点渐渐地变亮了。……


他永久的黑夜消失了。


先是只能在触觉上感觉到萤火虫“手心里痒酥酥的”,我们完全可以理解此时盲孩子的感受:萤火虫在手心里的轻微的触动让他新奇而惊喜,这更唤起了他想亲眼看看这只萤火虫的渴望,哪怕只看一眼也好。然而,眼前是一片漆黑,这是多么折磨人的痛苦!可盲孩子仍然痴迷地注释着……接着,忽然间盲孩子看到萤火虫的光亮了,这时作者再次写了盲孩子的触觉手心里痒酥酥的,有了视觉再去写触觉岂非多余?其实这正体现了作者的心思与笔触之细腻。它恰当地表现了盲孩子此时屏住呼吸注视着他的视线里的第一点亮光、生怕眼前是幻觉时的情景。能突然看到萤火虫的微弱的光,这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发生的奇迹,然而在童话里,在作者真切动人的描述中,我们谁还追究它的真实性呢?那么热切地渴望得到光明的盲孩子,那么友爱的影子,那么美丽的萤火虫,加在一起,还不足以创造奇迹吗?课文中类似的描写比比皆是。


其次,这篇童话用词遣句优美,有自然的韵律,是诗化的语言,有浓厚的抒情气息。如“他还喜欢听鸟儿黎明时的叫声,春风从耳边吹过的声音,连蜜蜂扇动翅膀的声音他也很喜欢”“攀上山坡去采摘野花野草,走过小木桥去听潺潺的流水声”等等。


细腻真实的描写和诗一般的语言结合起来,相得益彰,并且使全文具有诗一样的境界和氛围。这篇童话被称为“抒情童话”,是很有道理的。比如童话最后一部分写盲孩子在经受了完全无助的可怕境地后,众多萤火虫来到他身边,影子也回来了,世间所有的光明都照耀着他,在这时候,盲孩子完全获得了光明!这一部分情节起伏有波澜,扣人心弦:盲孩子一个人在风雨里的弱小、无助与挣扎→众多萤火虫赶到盲孩子的身边,组成一盏美丽的灯→天晴了,月亮和太阳同时挂在天上,还有那盏萤火虫灯,一齐照耀着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盲孩子看到了周围的一切:太阳、月亮、萤火虫灯、彩虹、花朵、绿草、露珠,还有影子。就像是一段乐曲,先是低沉悲怆,音色暗淡,然后越来越欢畅,音色越来越明亮,直到最后所有的乐器一齐奏出最强有力的、最欢乐的乐调,达到高潮。读者至此似乎也经过一番荡涤和洗礼,精神上轻松而振奋。


这篇课文较长,可以要求学生课外预习,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课堂上结合课文中具体内容引导学生体会这篇童话表现出来的上面所列举的特色描写、语言以及氛围上具有的抒情化或者说是诗化的特征,这有一定难度,教师要略加点拨,学生有所领会即可,不必太过细碎。教师应充分利用朗读这个理解内容、体味感情和把握语言特色的得力手段。


另外,这篇童话除了可以从“我们应对弱小者付出我们的关爱和帮助”这样的主题来理解以外,还可以从另外的角度来对它做出多种解读。练习一就是意在引导学生对这篇内涵丰富的童话做见仁见智、各有创见的理解。出自自己的思考,能更好地溶进自己的血肉中,成为养料。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这篇课文比较长,如果在课堂上进行朗读训练,可以选取从“夏天的一个夜晚,天气阴沉沉的,没有月光”开始直到结束这一部分进行训练,因为这一部分情感变化快而且幅度较大,是很理想的朗读材料。


《寓言四则》


《寓言四则》选了两则《伊索寓言》和两则中国古代寓言。学习这四则寓言都要求学生理解它们各自所包含的寓意,并鼓励学生突破故事原有的寓意提出自己的新见。教学《伊索寓言》时可以重在让学生揣摩人物的语言、表情,而教学两则中国古代寓言时,则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关键文言字词,疏通文意。


学生在小学期间已经学过不少寓言,教学完课文后可以让学生总结出寓言的特点,如果学生兴致高,可以就此趁热打铁建议学生试着写寓言。


总之,通过第六单元的学习,要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想像类作品的艺术魅力,情感上得到熏陶、感染,想像能力、发表见解的能力都能有所提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楼主| 发表于 2008-6-19 07:3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大全

第六单元分析与提示  



青岛 邢德华  



第六单元
   

一、教学目标

①     继续练习默读和朗读。默读争取每分钟不少于500字。朗读要做到使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

②     了解联想与想像的基本常识,培养联想与想像能力。

③     学习改写、扩写等方式,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

④     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理解课文。

二、教学设想

    本单元选编的课文体裁多样,有童话、诗歌、神话、寓言故事,都属于文学作品,教读这些课文,可参考以下做法:

①     重朗读指导,在朗读中品味与感悟。

    对内容较长的文章,可指导默读,培养学生快速阅读、了解内容的习惯;对抒情性强的文章,可指导朗读,在有感情的朗读中深人体会文章。还可以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配乐配画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深入感悟。

②     注意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本单元文章内容都是虚构的,应该让学生懂得虚构作品与写实作品的区别。可尝试运用续写、改写、扩写等手法激活学生的联想与想像能力,尤其要保护学生可贵的创新意识,不要拘泥于一种固定答案,鼓励学生讨论、争辩,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

③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深入理解课文。

    引导学生理解本单元文章内容是虚构的,但是反映的都是生活的真实、生活的本质,可引导学生讨论、联系自己身边的生活,感悟文章深意,培养学生向往真善美的思想感情。

④     引导学生扩展课外阅读。

    可在教读本单元文章的基础上向学生推荐一些课外阅读作品,如安徒生、格林的童话故事,古希腊神话故事,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翻译本),《西游记》等等,以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联想、想像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9-30 14:2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