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开放性教学,在交际应用中学习语文
义乌市实验小学本课题组全体成员
小学语文是一门具有工具性和强烈思想性的重要基础学科。教好这门课,不但对于学生学好各门学科十分重要,而且对于将来从事工作和继续学习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但是,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着死啃书本,死记硬背,知识面狭窄,实际应用能力较差的问题。归根结底,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为了应试,没有很好体现“工具性”、“基础性”、“综合性”的特点,为了让学生真正快捷地学好语文,运用语文,我们致力于在大语文教学观的指导下,实行开放性教学,把语文教学改革延伸到课外、校外的实践与探索,让学生在不断地学和用中培养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质。开放性的语文教学顺应了时代需求,它着眼于人的教育塑造,着眼于人的能力培养,着眼于人的个性发展。通过实践,我们认为,在实行开放性教学时应做到三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读写活动相结合;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相结合;语文教学与火热的社会生活相结合。其实质是强调在交际应用中学习语文。
一、利用学校、社会环境,学习语文基础知识
课堂教学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主渠道。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仅靠每周8━10课时,显然是不够的。因此,语文教学应尽可能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大量听、说、读、写活动中获得锻炼提高,形成听、说、读、写能力。一年级学生学习拼音,学习汉字阶段,本校王姜美、何以敏、何兰月等老师就把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起来。如:刚学完声母、韵母,教给一定的拼读方法后,教师就把全班每位学生的姓名用拼音写好贴在座位上,引导学生课外去互相拼读,同时学会互相介绍。如:“我叫fang lu。fang的声母是f,韵母是ang,lu是由声母l和韵母u组成的。你呢,叫什么名字?能告诉我吗? ”这样学生认读拼音的兴趣很浓,只用了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不仅认识了全班同学的名字,而且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认读并复习巩固了一百多个音节。到了学生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后,要求每位学生把自己的名字工整地写在纸条上注上音,贴在桌角,利用课余时间互相介绍,如:名字的每一个字是什么结构?怎么记住的?这个字还可以跟谁交朋友等。这样训练,不仅巩固了识字方法,提高了识字能力,更重要的是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主动、大胆说话的能力。入学不久的孩子,对什么都感到新奇,家长也特别关注自己孩子的学习。我们就抓住这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从而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如每天放学后,让孩子主动告诉父母一天中觉得最高兴的事,这一天有什么课,每一门课上学到了什么知识等。有时还请家长记录或录音,当然要事先开好家长会,请家长主持,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又提高了学生认识事物和说话能力。
二、营造学习氛围,强化课外阅读训练
从“学习”的内涵来讲,必须把课内和课外紧密结合起来。“学和习”本是两种不同获取知识的方法:“学”是从书本上,从教师口头上获取知识;“习”则是从经验中,从个体的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可见语文学习如果只限于教材为依据的课堂学习,没有课外的读书、欣赏、观察、体验与思考,是不可能学好的。因此,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进行学法指导,而且要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广泛阅读少儿报刊,用课堂上学到的阅读知识进行仿照学习,拓宽知识面,提高语文能力和认识事物的能力,从而有力地促进阅读能力的培养。
1.充分发挥图书作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我校图书室收藏了三万四千多册图书,种类繁多,科目齐全。近两年又增添了不可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有关天文地理、自然、历史、科技等少儿读物。为了充分发挥图书的作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我校教导处详细制定了图书出借及阅览制度,请图书管理员排出各班轮流出借表和阅览表。规定每周一中午读报课前由各班小图书管理员到校借、还图书,(人手一册)再由小图书管理员出借给本班的每一位学生。当然,由于学校人数多、班级多,每班每天去借阅,工作量很大,但有的学生看书速度很快,经常要更换。怎么减少这一矛盾呢?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我们就发动各班成立小小图书角,让每位学生为班级献几本好书,并登记编号,设专人保管,做好借、还记录。
2.增设课外阅读指导课,教给学生阅读方法随着现代家庭对子女“智力投资”的不断升温,订阅少儿报刊杂志的学生越来越多。但是并非人人情愿读。那怎样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持久、自觉的课外阅读热情呢?怎样使学生学会课外阅读的方法呢?我们的做法是:做好书刊导读工作,上好“读物”介绍课。通过介绍和推荐好书、新书,为学生课外阅读导航引路,调动其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交给学生阅读拐棍,上好阅读指导课,有系统地、有针对性地传授读书和写作方法。如精读法、浏览法、跳读法等,再尝试阅读,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形成一定的能力。教给学生如何评析、欣赏,上好读物欣赏课。通过让学生激情朗读或诵读自己所摘录的精彩片断篇,达到共同欣赏,共同提高,陶冶情操,美化心灵的目的。如我校四②班余悦森老师指导的每周一次的评说小擂台,很有成效。激发学生兴趣,上好读书汇报课。课外阅读材料中有不少是充满儿童生活情趣,适合大多数学生阅读心理和水平的佳作。我们就利用班队活动课及阅读欣赏课组织讲故事、说相声、演小品或哑剧、看投影、说旁白等文艺活动,这样做既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作,又在愉悦的氛围中锻炼,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在引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还指导学生有选择地剪贴充满儿童生活情趣的图片和报刊文章集锦,分小组编排、刊出每期手抄报、学习园地及“走廊文化”。这样,在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中,激发了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通过让学生大量的阅读,既掌握了精读略读的方法,吸收丰富的知识,又能有效地提高阅读效率。实践证明,这些阅读指导课和相关的活动既是常规语文课的补充和延伸,又可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与写作起到指导作用。
3.加强学科间的横向联系,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在增加课外阅读量的同时,要把阅读范围扩展到文学之外的科技、自然、历史、地理、音乐、保健等领域中去,让学生广泛涉及博览群书。如上了《小壁虎借尾巴》、《落叶》、《动物过冬》、《我会变》、《晏子使楚》等课文后,及时引导学生阅读常识、自然等课本,阅读《十万个为什么》、《世界上下五千年》等,加强学科间的横向联系,使各科知识互为促进,有机融合于一个整体,储存于大脑仓库之中,以便及时准确无误地输出。又如,在组织学生开展“春之歌”等多彩的语文活动时,发动学生收集、整理、编写活动材料:春的知识、春的诗文、春的对联、春的相声、春的歌舞、春的图画等。这样每搞一次活动,都能促使学生大量阅读,广泛涉及其它学科内容,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三、走向社会大课堂,体验生活,学写作文
目前的小学作文教学,往往只注重完成课本范文讲读后进行单元写作训练,漠视开展课外的读写活动,只偏重分年级写作要求的“教”,忽视学生个性需要得到充分发展的“学”。这就是“应试教育”影响的主要表现。小学作文教学要走上素质教育的轨道,必须尽快改变作文“封闭式”小课堂教学的现状,带领学生大胆走向社会课堂,体验多彩的生活,开展多样的活动。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活动是儿童索取写作素材的重要手段。为解决小学生写作素材问题,我校语文教师除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外,还开设了语文活动课,并围绕活动进行写作训练,寓作文训练于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在交际应用中学习作文。如春暖花开的时候,带学生去公园、野外搞些有趣的活动,或寻觅春天,采摘野花,或观赏春景,吟诗作画,或让孩子们挖点菜、挑些马兰,与带去的佐料就地做几个香喷喷的菜;在丹桂飘香、硕果累累的金秋,带学生去公园赏桂、颂菊,去田野、果园参观,帮助劳动,采集标本,或在中秋佳节组织学生赏月、咏诗,进行“中秋食品造型”比赛;盛夏,带学生去小溪里玩水、游泳、捞鱼虾,去郊外捉蟋蟀,逮知了;冬天,在大雪纷飞的日子里组织学生观雪景,堆雪人,打雪仗。平时还带学生去菜场买菜,去商场购物,去敬老院慰问,去工厂、农村、部队访问劳模、先进人物,开展种植饲养,搞科学小实验等活动。平时,我们还注重运用电教媒体,拍一些写作素材,如一些可爱的小动物:小白兔、小猫、小狗等,拍一些活动情景:打乒乓球比赛、拔河比赛;拍一些田园风光,及时再现画面,仔细观察,激发了写作兴趣。同时,结合少先队工作,组织学生利用双休日上街清除文字垃圾。各班假日小队在部分家长、班主任带领下,走向社会的各个角落等等。通过各种活动,猎取素材,指导写作。下面以特级教师马逸芳老师组织同学围绕“春之歌”活动进行的一组作文训练情况作一简单介绍:活动前:
1.向学生讲明这次活动的意义、做法及围绕活动进行一组作文训练的设想,激发学生对搞活动、练写作的兴趣和欲望;
2. 请班中的小干部及语文爱好者共同拟订活动方案(内容、形式、安排等);
3.组织一次春游活动,感知春天大自然中的美丽风光;
4.发动学生收集、整理、编写活动材料:春的知识、春的文、春的对联、春的相声、春的歌舞、春的图画等。
5.请音乐老师教唱春的歌,教跳春的舞,请美术老师指导画春天的图画。
6.各自排练节目,聘请有文艺特长的同学当小导演;
7.学习写“邀请书”,出“海报”,邀请有关领导、老师、家长和平行班同学代表参加活动。活动中:
由班长和文娱委员主持“春之歌”活动。每个人、每个组把自己准备的节目在会上向同学、老师、家长作汇报(咏诗文、演节目、即席表演书法、绘画、知识抢答等)活动后:
1.以通讯形式向学校红领巾广播站、《义乌日报》投稿,或写书信向远方的亲朋好友汇报“春之歌”活动开展情况;
2.学写活动总结,交流参加活动的心得体会;
3.命题作文:①《老师教我×××》②《记“春之歌”活动》
《我当×××》《春游稠州公园》
4.作文讲评。
这样,每次活动,同学们都会眉开眼笑,沉浸在大自然的美好风光里,陶醉在乐融融的生活中。活动后让学生写作文,谁都乐意,谁都能写。因为围绕活动进行写作训练,顺应了儿童心理特点,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提供了作文素材,扩大了信息渠道和活动领域,增强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写作水平,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以课堂教学为基础,辐射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把学习语文放在生活大背景上,这就增强了语文教学的活力,突出了在实际应用中训练学生学习语文,真正把语文教学改革延伸到课外、校外,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