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lspjy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中语文教学杂谈集锦

[复制链接]
15#
 楼主| 发表于 2008-6-9 06:3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初中语文教学杂谈集锦

注重从语文教材出发培养学生的仿句能力



四川省遂宁市东禅中学 田忠



仿句这种题型在中考中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初中语文新教材的编写也融入了这种仿句题目。虽然初中对这种题型的深度和广度不能与高中相提并论,但我们应充分重视它,以便让学生为将来高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种题型是考查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它既是语言知识的综合运用,也是分析、想像、联想、语言表达等能力的综合运用。不仅如此,它还要求学生有丰富的知识积累。这种题型分值较高,难度也大,学生不容易得分。这项训练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仅靠对学生进行几次专项训练是远远不够的。那么,怎样对初中学生培养其仿句能力呢?笔者认为,从语文教材出发,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典型示例,是培养学生仿句能力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一、“命题式”仿写

对于这种方式的仿写,我们要善于从教材中发现一些优美的比喻句、富有鼓舞作用的哲理句等,题目一般是先给出一段语言材料,再另外命题确定内容,并按照给出的句式进行仿写。先看一个示例: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摘自《理想》流沙河)请以“时间”为题,写一句话。通过分析我们得知,两个分句是从两个相反的方面来说的,于是可以仿写为:时间既是走向成功的保证,时间又是虚度光阴的见证。像这样的例子教材中很多,如: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摘自《珍珠鸟》冯骥才)以“奋斗”或“希望”为题仿写一句话;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摘自《春》朱自清)请以“夏天”为题仿写一组句子。……

二、“造句式”仿写

此种方式一般是要抓住句子中的关联词,或者是多次使用的起联接作用的词语,再根据句式来仿写。例如: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呤,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云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摘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此句可设计题目:请用上“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仿照例句写一段话。有一位学生是这样写的:不必说细长清澈的溪流,繁茂的树木,美丽的鲜花,绿油油的小草;也不必说蓝蓝的天空,雪白的云朵,绵延的群山,灿烂的阳光;单是清新的空气中酝酿的扑鼻的花香,就让你流连忘返。这个句子仿写得很不错。再如:英雄之所以称之为英雄,并不在于我们颂赞的语言,而在于他们始终以高度的事业心、自尊心和锲而不舍地对神奇而美妙的宇宙进行探索的责任感,去实践真正的生活以至献出生命。(摘自《真正的英雄》里根)请用上“之所以……并不在于……而在于……”仿照例句写一段话。可仿写为:爱迪生之所以成为世界上伟大的发明家,并不在于他天生聪明,而在于他一生的不懈努力。象这样的例子还有: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摘自《皇帝的新装》安徒生);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吧……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b,我的蟋蟀们!Adb,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摘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三、“续写式”仿写

这是要求根据例句的内容和句式,续写一个或多个句子。因此我们要注意教材中可以继续延伸其内涵的句子或者可以另外找事例写出开头部分,再续写。例如教材中《天上的街市》(郭沫若)课后的“研讨与练习”设计出了这样的题目:仿照示例,发挥想和联想,续写下边的句子。例句: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1.牵牛花开放了,       。2.笼中的小鹦鹉,       。3.月光照在地上,       。4.我不在父母身边的时候,       。再有就是这一段: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摘自《理想》流沙河)。显然,理想的含义远不止这些,可让学生模仿这几句进行续写:理想是黎明,给你指明方向;理想是方向,为你指引目标;……对于这样的例子,我们还可以另命题进行续写,如请按下列例句的格式进行续写:童年是一支支清亮的歌;童年是一首纯真的诗;童年是一颗晶莹的露珠;       ;       ;       ;……只要我们善于发掘,在教材中还会找到很多示例。

四、“嵌入式”仿写

这种方式一般情况是仿写排比句,因此我们应该注意教材中的排比句。先来看这一段精彩的文字:一捶下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摘自《安塞腰鼓》刘成章)这是一组排比句式,并且是由比喻句组成的。可设计另外一个场面仿写:NBA篮球比赛场上,比赛开始的哨声一响,队员们立刻活跃在你的面前。他们精湛的技艺令人大开眼界:起身跳跃如鹞子翻身,灵活自如;跃起扣篮如旱地拔葱,霸气十足;       ,       ;争抢篮板如拼命三郎,各不相让;       ,       。除了这个场面外,还可写其他的场面。形如这种可开发的例子还有:可是,我要说,这是由于他跟我们的战士接触太少,还没有了解我们的战士: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各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的宽广!(摘自《谁是最可爱的人》魏巍);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思维精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摘自《论求知》弗兰西斯?培根)……

五、“开放式”仿写

这种方式或者不提供语言材料,只有内容或形式的要求,或者只提供例句的形式,不限定仿写的内容,要求学生所写句子的内容或形式隐藏于学生过去的阅读中,它带有总结性,概括性。我们在教材中就要善于总结,发现一些有启迪作用的语句,让它成为学生的知识积累,以便学生在仿句时调用。如学习了《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为表达学生对生活的理解感悟,可让学生以生活为内容写一组排比句:生活像万花筒,五彩缤纷;生活像厨房中的调味盒,酸甜苦辣样样俱备;生活像一团乱麻,头绪纷繁;生活像一坛陈年酒,味美香醇。再如,请仿照例句自选题材写一句话:1.他时而激情满怀,时而义愤填膺;有时热烈激动,有时雄辩过人。(摘自《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莫泊桑)可仿写为:他时而愁眉不展,时而犹豫不决;有时掩面而叹,有时泪流满面。2.当我们遇到坏事的时候,我们应当考虑到其中包含的好事,同时也应当考虑到更坏的情况。(摘自《荒岛余生》笛福)可仿写为: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应当勇敢面对,同时也应当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以上所说的仿写示例都是我从教材中提取出来的,很多的示例可以开发为不同的仿写方式,仿句的方式也远不止前面提到的这几种。但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并注重对学生仿句能力的培养,相信学生的仿写能力定会得到提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08-6-9 06:3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初中语文教学杂谈集锦

简谈初中语文教学一课多篇的体会



广东省韶关市武江区龙归二中 谭汝凡



何谓一课多篇?顾名思义,就是在一次教学过程中教学几篇课文,或者在一节课中教学几篇课文。次种教学方式的最大优点是根据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从多层次、多角度、多种思维方式上去学习,让学生通过比较,更加透彻地理解课文,体味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在一节课中接触、学习更多的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培养学生学习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本文就如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在一课多篇教学中的一些肤浅的教学体会。

一、古诗词教学采用一课多篇

次类课文篇幅教短小,内容精炼,意蕴丰富,教学次类课文,教师不必沉迷于滔滔不绝的讲解,面面俱到的分析,只要引导学生解决字词的读音或意义,启发他们反复诵读课文,对课文的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教师便可指导学生通过比较,学习相类似的诗词,从而对课文内容、作者的思想情感理解得更加透彻。如教学《题破山寺后禅院》时,在学生反复诵读后,教师便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所描绘的禅院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优美环境。那么在我们所学过的诗文中有没有描写与景色相类似的呢?当学生沉浸在思考时,教师出示苏轼《记承天诗夜游》中描写庭院的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让学生进行比较、理解,学生纷纷发言,表达出自己的见解。课文写的是白天之景,而引文所写的则是月夜之景。教师乘兴再出示苏轼的《蝶恋花》一词启发学生理解起首句“庭院深深深几许?”所写的景色有什么有什么特色?让让学生懂得通过比较的方法去理解相类似的

二、古文教学中采用一课多篇

初中语文课本中,每册都安排有两单元的古诗文,其中古文所占较大的比例,这些古文一般篇幅较短,内容较浅显。所描绘之景也易为学生所理解。在教学这些课文时我多采用横向联系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及描绘的意境相似之处,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意境,体会人物思想感情。如在教学《与朱元思书》时,在学生解决字词、初步理解课文之后,抓住“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在作者听来,这里的鸟叫声是多么动听悦耳,仿佛就是一曲美妙婉转的乐曲,而在杜甫笔下所描绘的鸟叫声“恨别鸟惊心”却让人感到心惊肉跳。猿叫更是一种最凄厉,最悲伤的一种动物叫声,《山峡》中郦道元的笔下猿鸣却是“哀转久绝”、“猿鸣三声泪沾裳”。许多人听来都感到悲伤凄凉,而作者却是百听不厌。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们的描绘、感受有如此巨大的反差呢?这样通过比较、分析,使学生对本文作者时心胸开阔,心情舒畅及对人生有较深刻的认识理解得透彻。同时让学生朗读背诵《春望》一诗和《三峡》一文使旧知识得到巩固。又如在教学袁宏道的《西湖游记》之“西湖二”讲到作者描绘西湖优美之景,热闹繁华之场面“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柳,艳冶极矣”。便引导学生与《观潮》一文中末描写观潮人众之多的场景进行比较阅读,“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就算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通过反复朗读之后,启发学生深入理解两作者所描写之景地理跨度都比较大,所写人物都采用借代的修辞手法,而人声鼎沸,红男绿女的繁华景象却有许多想象之处。这样不仅使学生复习了旧知识,更是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现在诗歌教学采用一课多篇

在初中语文六册教材中,第三、第六册各安排了一个单元的现代诗歌。通过这些诗歌的教学使学生对现代诗有一个大体的了解。但由于受教材编排所限,所选入教材的诗歌,相对说来都篇幅短小,数量有限。为了加深学生对现代诗歌的认识,我在现代诗歌教学中采用一课多篇的教学方式,即在教完课本诗歌之后,采用幻灯出示的形式,出示两至三首适合初中生阅读的现代诗歌引导学生朗读、吟咏,加深学生对诗歌的感悟。如在教完何其芳的《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反映作者热爱新生活,歌唱新生活的诗篇之后,考虑到学生对此类诗歌接触较少,感受不深,我便用幻灯出示顾工的《微笑》“我愿全世界都在微笑/天空对着大地微笑/太阳对着月亮微笑……”,雷抒雁的《雨》“五月的雨滴/象熟透了的葡萄/一颗一颗/落进大地的怀里/这是酿造的季节呵/到处是蜜的气息/到处是酒的气息/”通过对这些短小好诗的反复朗读使学生对此类诗歌有了教深的感受。又如在教学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冰心的《纸船》一类抒发作者热爱祖国,歌唱祖国的诗歌,我便用幻灯出示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彭邦桢的《月之故乡》,通过对这些充满爱国热情的诗歌的反复朗读,使学生不仅受到爱国主义感情的熏陶,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且鼓励学生课后大量阅读现代诗歌,从而培养他们自主探究的学习精神,培养他们对诗歌学习的浓厚兴趣。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采用一课多篇的教学方式,既增加了课堂教学大知识量,又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好地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和探究精神,何乐而不为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08-6-9 06:3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初中语文教学杂谈集锦

激励原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梁雪亮



“激励”,即激发鼓励,是指教师运用各种形式对学生施加的外力作用。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保持情绪的稳定性,帮助学生确立自我意识,建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促成学生智力因素得以最充分的发展。

初中生──作为中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对象,他们正处在人生学习征途的关键路口。因为年纪小,贪玩,“成就动机”尚不可持久,在学习过程中往往表现出冷热、焦虑等情态,这就更需要教师通过多种途径适时地不断地给予激励,使他们出色地迈好中学语文学习的每一步。如何充分发挥激励原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效应呢?本文拟从三方面作一粗浅的探讨。

(一)目标激励

语文学习的目标就如同飞机上的操纵杆,航船上的方向盘,对语文学习活动起着不可或缺的定向,导航作用。学生只有确立了一定的学习目标,才能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地调节自己的行为,为达标作出不懈的努力。而初中生正确的学习目标的确立又有待于教师的帮助和激励。

特级教师魏书生,在初中新生入学时,便根据“知识结构”的理论,巧妙地采用“画知识树”的形式,形象地为学生确立了初中语文知识远期学习目标。魏老师还据学习目标层次性原理,要求学生标出已掌握的知识点,把尚未把握的部分作为今后的努力方向。这无异于为每一个同学设计了一张因人而异的目标图,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实用性。而魏老师创立的“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六课型课堂教学法中的第一步“定向”,则是在上课之始师生共同讨论拟定的一篇课文或一堂课的短期目标。

魏老师在开学之初,一课之始,首先考虑到的便是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足见他对目标激励的重视,这也是他在语文教学上的重大创举,为我们广大的语文教育工作者提供的成功经验。

诚然,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就越能发挥他的潜能,登上一个个新的台阶;但是若一味地提出擂台式的目标,学生无法尝到成功的甜头,只能是渐渐地失去信心,败下阵来。因此,我们运用激励原理为学生确立目标时,应象魏老师一样,不越俎代庖,而是师生共同研讨,使目标既针对学生实际,又符合教学规律,避免目标过高过低的负效应,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

(二)动机激励

动机有别于目标,目标是人们的行为结果,动机则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观原因。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它与学生的学习是相辅相成的。学习动机刺激学生的学习,学习的成功又反过来强化学习动机。强烈的学习动机是学生投入语文学习的“起动器”,而“起动器”的开启有多种途径。

笔者以为,首先要融洽师生关系,方可打开动机激励之门。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语文教学成功的重要保证,它直接制约着学生学习动机的引起和维持。这一点往往易为人们忽视,误以为“教不教是教师的责任,学不学是学生的事情”,把师生共同活动的教学过程理解为教者单方面的纯知识传授,把教与学割裂开来,淡漠了搞好师生关系这一重要因素,学生也就冷漠了对语文的学习。笔者曾结识过这样一位同事,他本人能力极强,精语文,通数学,晓外语,还能快速解物理难题。可他在教学活动中,时时以自己的水准衡量学生,处处讲求师道尊严,动辄大加训斥,使学生对老师及其所教的学科“敬而远之”,无法引发起学习的动机,造成教学的失利。成功的语文教师都是十分重视融洽师生关系的,魏书生老师的成功主要取决于他的管理艺术,而其管理艺术的精髓就在于讲求“民主”,凡要求学生做的,都充分地与学生商讨,共同研定。他认为师生之间是“船工”和“过河人”的关系,是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

教学实践中,无数成败的事实启示我们:若教师能多一点“民主”之心,少一点“民王”之气,和学生建立起友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承担任务,一起解决问题,则会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推动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反之,若师生关系紧张,相互之间不信任,及至于相互对立敌视,则会出现对抗心理,削弱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阻碍学习活动的正常进行。

其次,要重视反馈作用,才能探准动机激励之道。反馈是语文教学活动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往往产生正效应。一般的学生在每次考试、测验、作业乃至于课堂回答问题时都急于得到反馈,或得到满分,或超过了自己的竞争对手,或越过了从未越过的及格难关,抑或是得到教师的好评,同学的赞誉,这些都可能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中学低年级的学生充满上进心和好胜心,即便面对不理想的成绩,只要能得到及时的激励,常常也会咬咬牙,急起直追。当然,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既要善于利用反馈的正效应,不断地为学生已涌起的动机浪涛推波助澜;同时也要注重排除反馈所引起的负效应:成功带来的骄傲自满,失败造成的悲观泄气,以及甘居中游。不求上进等多种心理颓势,力求把这些不利因素杜绝于萌芽阶段。可见,“反馈”是教师有针对性地适时地对学生施以动机激励的信息源、主渠道,舍此,教师的激励便只能是无源之水,更谈不上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了。

(三)需要激励

需要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动力。学生对学习的需求,则是一切学习动机和学习行为的引发维持和加强的动力源泉。需要愈强烈、愈迫切,由它所引起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行为就越有力。语文教学中的需要激励,是指教师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认识学习语文的必要性,激发学习语文的欲望,促使学生朝着一定的方向,追求一定的目标,以坚持不懈的行为求得自身的满足;从而大面积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保护差生的自尊心,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欲望,是需要激励的关键。自尊是学生对获得信心、能力、成就等方面的愿望的心理体验;马斯洛关于需要的金字塔形象地表明,只有实现了“尊重的需要”,才有可能实现“自我实现的需要”──需要的最高境界。一个学生如果失去了自尊心,也就丧失了自信力这个成功的第一要素,其能力的提高只能是空话一句,更不用说有什么成就了。

在教学活动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一个班级总有几个同学书写一塌糊涂,考试一路红灯,可他们仍不思进取。这种劣势心理的产生固然有多种因素,但最主要的是在他们学习上开始出现挫折时,不仅没能得到及时的帮助和激励,反而遭到同学们的冷眼,教师的冷遇,使他们渐渐地失去了自尊心、自信心,在这最需要拉一把的时候,教师却往往出于“恨铁不成钢”,施以“责任田在向你们呼唤,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向你们招手”的强刺激,导致他们本就近乎崩溃的精神防线彻底塌方。就这样,失败──打击──失败,钻进了恶性循环的魔圈,一路滑坡,不能自拔。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一千个儿童中,弱智者和智力超常者仅占千分之几,差异并不很大,别的同学能达到的,几乎大家都能达到。部分同学之所以未能取得最优异的成绩,问题不在智力方面,而在于未能得到适合于自己特点所需要的学习帮助和学习时间。事实正是如此,笔者曾接到一个差班,该班初一时的语文教师年老多病,无法正常教学,作为该班第四任语文教师的我,从激励学生语文学习的需要着手,主动地关心差生,不时地对他们细小的进步表示赞赏,在全体同学面前重新树立他们的形象,让他们体验到集体的温暖和老师、同学们对自己的期待。在他们再次失利的时候,告诉他们“耕耘多,收获少”的现象亦经常出现的道理,并及时伸出援助之手。科学的道理,激情的话语,不断的赞赏,真诚的相帮,填平了他们心中的缺欠,点燃了他们的希望之火,激起了他们学习语文的欲望。这时候,我因势利导,趁热打铁,让他们完成《语文与生活》、《学习语文的苦与乐》等作文练习,让他们明白生活中离不开语文,生活中又处处可以学到语文,而要享受学习语文的快慰,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等道理,进而树立起为了更好地从事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排除一切困难学好语文的决心。经过两年的努力,该班中考语文成绩名列全区五个乡镇之首,高出县平均分10多分。不断地给学生以语文需要的激励,使我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需要激励不仅适用于低年级语文教学和差生的转化工作,也适用于中学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语文教育工作者应根据需要是随着人的活动不断发展变化的规律,及时地了解学生的需要动态,使激励常激常新,一步步地把学生引入五光十色的语文学习殿堂。

长跑健儿跑过几千米的跑道,登山英雄昂首挺立于数千米的峰巅,或打破纪录,或夺得冠军,这是他们长期汗水的结晶,也离不开师友们一声声热烈的喝采助兴。语文学习之路是一条没有终点的跑道,是一座没有顶点的峰峦,艰辛地跋涉于其上的莘莘学子,企盼着师友们的激发鼓励。有志于语文教学的同仁们,让我们把一根根激励的“柴火”不失时机地投掷到学生学习语文的火盆中,使之燃成熊熊大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08-6-9 06:3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初中语文教学杂谈集锦

激之于情置之于境──浅谈愉快教学的几点尝试



李云华 张军林



一、激引兴趣法

古人曰:“人之情不能乐其所不安,不能得于其所不乐。”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心情不安,没有兴趣,那么学习是没有什么收获的。因此,要改变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就得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使学生学得活泼、学得主动。如,根据低年级学生作业中容易写错的字,创设一个“错字医院”:在黑板上画棵大树,树上挂满写错的字(用纸贴在黑板上),像是树上的蛀虫。要求小朋友戴上头饰扮成啄木鸟,去捉蛀虫,取下纸条改正,看谁捉的蛀虫多。这种形象生动的趣味性教学活动,最能吸引学生,使学生的注意力重新集中,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契机。

二、创设情境法

教师要根据教材,寻找能激起学生情感的因素,让学生与作者同呼吸,与作者塑造的英雄心灵产生共振,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如《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师可在创设情境下进行范读:黑板上挂着镶着黑框、佩着白花的总理的巨幅画像,电视里映出长安街上千千万万人民悲痛欲绝送总理的感人场面,录音机里播放出低沉悲伤的哀乐,以及老师用充满爱、敬、悲的情感的声调朗读课文,迅速使学生产生学习课文所需要的情感,使学生的感情得到升华,这样才能有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增强思想教育的效果。

三、戏剧表演法

在语文教学中,许多记事的课文,情节性强,不好掌握,因而教师要想方设法,使课中的人物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便于学生掌握。这种时候,我多是要求学生现场表演,把学生带进一个童话的世界里,激发学生强烈的表达愿望。如《小猴子下山》,教师让一名学生头戴小猴子的面具表演。一面放录音,一面模仿课文中小猴子的动作。在表演过程中,指导学生抓住文中的“掰、扛、扔、摘、捧、抱”等关键性的词语,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小猴子下山的全部过程。利用“戏剧表演”的形式进行教学,学生不但创造了动作,也创造了语言,且有利于学生协调能力的培养。

由此可见,运用愉快教学可以使想象与表现相结合、理解与感受相结合,直观形象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求知欲望。因此教学便成了一种带有色彩的意向活动,从而达到了寓教于乐、乐中求美、美中育人的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08-6-9 06:3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初中语文教学杂谈集锦

浅谈如何抓好学生规范性预习



广东省韶关市武江区龙归二中 谭汝凡



何谓预习?《现代汉语词典》的注释,即为:学生预先自学将要讲授的功课。也就是说学生在教师还没有讲授的新课程之前去自学。一般来说,学生的预习如果离开了教师的引导,往往是零散的、没有明确目的的、不规范的,所起取得的学习成效也是较低的。因此,我认为当前的语文教学,课堂教学方法的探究固然重要,而抓好学生规范性的预习,对调动学生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精神,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也是尤为必要和迫切的。所谓规范性预先习,笔者认为,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章法地自学课文的学习活动。这种学习活动因为有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避免了学生自学过程的盲目性;因为是有步骤、有章法,避免了学生自习的随意性,使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用较少的时间达到较高的学习效果,从而提高自学效率;因为有循序渐进的程序,使学生在自学中能积极投入,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从而培养自学能力。下面就如何抓好学生规范性预习谈谈一点体会。

一、引导学生了解文章作者及写作背景

学生每接触到新的课文,往往对新课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都感到陌生而好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下的注释了解作者。大多数课文没有介绍写作背景,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查找有关资料(课外同步训练的练习册大多都介绍得较详细),或者到互联网上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在预习中做到这点是很不容易的,而对作者和写作背景有所了解之后,对学生来说,理解课文内容是会有很大的帮助的。

二、明确文本的学习目标

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让学生去弄明白学习本课的目的,明确课文的具体要求。使学生的预习和学习中有一个明确的努力方向,从而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要明确文本的学习目标,必须要注意到两个方面:一是课文前面的预习提示。这个内容大多是对课文内容的概述和归纳,或对学习文本提出一些要求,注意到了这一点,预习起课文就会感到有了努力的方向了。二是课后的练习题。这些练习题大多都是紧紧围绕课文的主要内容而设计的。如果对这些练习题进行思考,对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就容易得多了。但许多同学在预习中,往往对这两个方面熟视无睹,以为是无足轻重的,结果对课文的预习就收不到很好的效果。因此,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在预习中要很好地重视这两个方面。

三、自学文中生字新词

这是预习中学生较为注重的一个环节。教师似乎可以不用多加注意就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去完成。而实际当中,往往就是这部分内容,学生最容易麻痹大意,最容易出现马虎对待的现象。因此,这一环节同样需要教师规范性的指导,学生不仅要注意自学生字词语的音、形、义,还要学会辩析词语的感情色彩。对一些带有典故出处的词语还要弄清词语的出处,原义及引深义,养成勤动手勤查词典的良好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自学精神。

四、划分段落层次,归纳各部分内容

这是预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最感头疼的一个环节,也是最能体现一个学生自学能力强弱的环节。对大多数学生来说也是一个薄弱环节。教师在指导归纳各部分内容时应教给一定的方法,如找中心句,浓缩段落,细分层次,使学生通过思考对文章的内容有确切的理解,或者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来归纳段落层次的意思,这样让学生真正能够进得去又出得来,思维得到有效的训练。课堂讲课时教师又着重对这一环节加以检查,抓具体,抓落实,让学生真正动手动脑,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真切的理解和体会,从而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语言的概括能力。

五、思考课后练习题

一般来说,课后练习题都是围绕课文的主要内容而设计的。预习时认真思考课后练习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加深印象,巩固自学所得,开拓思维,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有些思考题是开放型的,更要引导学生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如果学生对这类思考题发生了兴趣,又可开拓学生的视野,开发其课外学习的天地,拓展知识面,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

六、疑难问题记录

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必定会遇到这样那样或多或少的疑难问题,对这些疑难问题有些同学容易忽视,或者是视而不见,或者是有意回避。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这些问题记录整理下来,以便于在课堂上听课时加以解决,或者主动向老师请教。这要养成习惯。让学生形成“遇到问题多思考,思考不了多请教”的学习态度。这种学习态度一旦养成,就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并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古代教育家就有:“授人以鱼,只供一餐之需;授人以渔,供人终生受用”的古训。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也指出:“教任何功课,最终的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样一种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辩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岂不是就不需要教了吗?”不论古人还是今人,都同样强调,教育学生关键在于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自能读书”,从而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综上所述,抓好学生规范性预习,既可以加强学生的双基训练,使学生在上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从而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又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学生通过查资料,扩大了知识面,增加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阅读能力。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自行解决一些疑难问题,不仅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能力,还养成了学生的探究精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08-6-9 06:3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初中语文教学杂谈集锦

让课堂成为语文学习的纽带



济南市历城区孙村中学 张建国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给语文教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注入了新的活力,从某种意义上说,让语文教学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对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这样定位语文课的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成为语文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语文课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课程标准》)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运用新课标,充分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充分展现语文教学的魅力,是摆在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之一,下面就浅淡一下我在语文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我觉得,语文课只能是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重要渠道之一,决不是唯一的渠道。过去的语文课过分地强调了课堂的唯一作用,完全忽略了语文学习向生活纵深的拓展。“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的空间有多么广阔,语文学习的空间就有多么宽广。我们应该把语文课当作语文学习的纽带和桥梁,使语文教学生活化,即把语文教学引向生活,同时也把生活引入语文学习,这样,才能让学生受益终生。那么,怎样才能使语文教学生活化呢?

1.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

语文课本中有许多课文是对人生的感悟,深入理解这些课文,让它成为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一部分,将会让学生受益终生。然而,单纯的阅读、分析是很难收到这样的效果的,我认为最有效的方法是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

例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阐述了这样的人生哲理:在人生的道路上,无论遇到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一步一步战胜小困难,最后就能战胜最大的困难。把这个道理说给学生是非常容易的事情,然后说教往往是最苍白无力的,可能当你的说教一结束学生就把它忘得一干二净了。而我们要是引导学生去寻找生活中曾遇到的困难,以及面对困难时的心理,让学生产生深刻的人生体验,效果就会好的多,学生学到的将不只是知识,更多的是人文的思想,提高的是自身的素养。这样的课堂才会是生动的有活力的课堂。我的学生们回答是非常积极的,他们说在学习上遇到难题时有些灰心丧气,想等着老师来给解答;晚上一个人走夜路时,一个人在家时总是提心吊胆,希望能有个人来陪自己;阴雨天来学校时,道路泥泞,自己曾想着要放弃,也有的直爽地说,因此就请假不来了。我及时地引导学生:面对困难我们应该克服,克服困难才能显出我们的意志品质,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克服困难呢?《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课文就给了我们答案……由于有了前面的体验,学生再学起课文来就容易感受到其中的情境,就容易受到感染,进而把这一人生哲理变为自己的思想。学习课文后,我再次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解决自己生活中的困难。这样,学生不仅仅是学习了课文内容,更重要的是懂得了怎样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我觉得,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丰富学生的素养,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进一步感悟、运用。

2.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学习课文、体验课文、品味语言

课本中有许多自然景物的描写,还有许多写景的散文、诗词,学生往往只见其景不见其情,学习起来非常肤浅。要想让学生有深刻的体验就必须到大自然中用心灵去感受。

冬季,我带领学生们走在凛冽的风中,感受着自然的呼吸,我们观察松柏、冬青,体验着生命的顽强,我们观察光秃的枝条,竟发现了其间孕育着的生命,同学们曾为此而欣喜不已。雪天,我们走向广阔的田野,吟诵着“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品味着“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阔。春日,我们踩着松软的泥土,沐浴着和煦的春风,感受着“母亲的手的抚摸”,真正体会到了文学家们用词的精妙。中秋佳节,我和同学们约好,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庭院中,面对明月,高声诵读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然后,展开联想和想像写一篇作文,题为《中秋之夜》。在体验中,学生对自然的感情越来越深厚,我又发动学生给学校的花草树木挂诗牌,小草的坚韧、白杨的挺拔、杨柳的婀娜、松柏的顽强等等,同学们写得活泼生动,含义深刻。在学生眼中,一草一木都蕴含着无限的生机,学生眼中的、笔下的自然景物再也不是以前那种单调、乏味,没有生命的东西了。

3.让学生到课外活动中去学习语文

学校生活中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也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好资源。例如:在足球赛时,我组织学生充当解说员,学生们兴趣盎然,时而说球员、时而说裁判、时而说观众,解说中常常妙语连珠。在毫无压力的操场上,学生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张扬,学生口头表达能力、随机应变的能力得到了极好的锻炼,在愉快的活动中,学生们增长了知识,培养了能力,这是教科书所无法替代的。后来学生们再看球赛的转播时不再是单纯地看激烈的场面、精彩的进球,还时常注意到解说员的语言,常常和我讨论:哪天哪个解说员说了个病句,哪个解说员用词不够准确。试想:拥有了这样的语文敏感,语文素养、语文能力能不提高吗?

4.让语文活动课异彩纷呈

语文活动课是语文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我精心指导着学生完成每一个语文活动,还自己设计语文活动。在准备过程中,学生要查阅大量资料,进行大量的记录、整理、总结。他们在活动中常常因为一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也常常因为问题的解决而高兴得手舞足蹈,也许学生们的观点还很幼稚,但这一学习的过程对学生们会更重要、更可贵。

例如在“戏曲大舞台”这一主题活动中,我们分工合作,每三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必须完成一个规定剧种的调查,包括流行的区域、主要特点、代表人物、学唱。同学们积极行动,有的上网、有的进图书室、有的买影碟。课堂上通过交流,大家感受到了我国民族文化的博大内涵。

又如,在我们组织的“让世界充满爱”的语文活动中,我发动学生去观察自己的父母,观察那些摆小摊的,扫大街的,捡破烂的等等,鼓励学生和他们交谈,让彼此心灵沟通,然后在课堂上交流。活动中,学生们不但锻炼了交际能力,更重要的是了解了这些人丰富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更从父母的一言一行中感受到了对自己的爱,对于以前一些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事学生们有了深刻的体会。一方面更有利于对课文的学习(如学习《背影》时学生的体验深刻了),另一方面又使学生在写作时不再是无病呻吟。我想对人的理解,也许是学生今后生活中最有价值的收获。

5.在其他学科中学习语文

新教材在“写在前面”中有这样一段话,“在旅行中,你将看到语文与历史、地理、生物、自然等学科,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学语文,也在学其他学科;学其他学科,也在学语文”。这句话道出了语文与其他学科的密切关系。我们不仅仅要提醒学生,更要指导学生。因此,我曾经尝试着指导学生把语文学习与其他科目的学习联系起来。例如,学生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时候,我指导学生写“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在写作中学生运用了举例子、下定义、分类别等多种说明方法。我还与学生一起分析历史课本的结构,一起欣赏历史课本中的诗句,通过历史课本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等。学生们在学习中感觉到了各学科的融合,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黄河颂》一文,是诗人光未然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候写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的一部分,后在经过冼星海作曲风靡全国。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这首诗基于对黄河的歌颂,基于对黄河文化的理解与热爱写成的。如果没有对黄河的感性认识,没有对黄河文化的充分理解,没有对写作背景的理解,就不可能在学生中产生共鸣。这首诗也是与其他学科结合,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好教材。在教学前,我先引导学生去认识、了解、理解黄河。我们从地理课本上学习黄河的地理位置,知道了黄河的地理特征,对黄河的气魄有了感性的认识,我们又从历史课本和课外读物中,了解了黄河流域的文化,因为我们就在龙山文化的最早发现地,我们还去参观了龙山文遗址。通过查资料了解了诗歌的创作背景,这些,还都用多媒体形象地展示了出来。为了让学生的感受更回真切,形象,我们还在学课文前学唱了《黄河大合唱》中《黄河颂》和《保卫黄河》两部分,初二音乐教材中《保卫黄河》是欣赏曲目,我们配合音乐音乐课,对《保卫黄河》作了欣赏。可以说,这一课的学习,将地理、历史、音乐、多媒体和语文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总之,语文学习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要把课堂变为学生学习语文的纽带,要让学生感悟到语文世界的广阔天地。语文学习要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储备不竭的动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2008-6-9 06:3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初中语文教学杂谈集锦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浅谈教学实践中的德育渗透

山东临沭县大兴中学语文组 王右刚 临沭县教师进修学校 徐儒雁



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德育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一个人道德败坏,品质恶劣,那么他非但不能造福于社会,而且还会成为害群之马。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校园暴力事件不能不引人深思。轻则致伤,重则致死!类似的新闻比比皆是。如何将德育渗透于语文课堂教学之中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结合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把德育内容融汇于教学中,点点滴滴渗透于学生的思想意识,最终转化为自觉自愿的行动,犹如春风化雨,悄无声息,滋润着学生幼小的心田。如学习鲁迅的散文《藤野先生》(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以下所选课文皆是)时,了解了鲁迅人生道路上的一段往事,文章既写了藤野先生,又写了自己思想变化的历程,尤其是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鲁迅以国家民族的利益为重,弃医从文。从而铸就了一代文学宗师。学生通过朗读,分析讨论总结出鲁迅的伟大抉择的意义。笔者不失时机地引出一个问题:回顾自己的人生阅历,捕捉对自己有影响的人或事,切实谈出自己的思想变化。“父母对生活的影响”,“教师对学习的影响”“名人对自己的影响”等,学生们争相发言谈出自己思想的变化,明确了自己的人生航向。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个人利益必须服从于国家民族的利益,否则人生将会黯然失色!结合所学内容,把学生的思想意识,甚至于行为有机地融入所学的课文,让学生入情入境,情感受到熏陶,思想得到升华,不知不觉中有如坐春风之感,其乐融融,不亦乐乎!德育教育不是狗皮膏药,随意贴,而是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想实际,顺其自然,有机渗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二、切忌嘈嘈切切错杂弹,理应大珠小珠落玉盘

人们大都倡导精讲的原则,毫无疑问这已被实践所证明。实质上,德育教育亦应如此。不仅精讲,还应细雕。德育内容广泛而全面,不可能一股脑地灌给学生,而应清晰地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出来,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在课堂教学中制定明确的德育目标。《海燕》联系生活实际,面临生活的暴风雨,你该怎样做(培养学生的意志观);《敬畏自然》联系生活实例谈一谈人和自然该怎样和谐相处(培养学生的环保观);《五柳先生传》联系现实说说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培养学生的荣利观);《马说》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培养学生的人才观);《送东阳马生序》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当代中学生应该有怎样的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方式(培养学生的求学观)。有关德育的内容犹如一颗颗明珠,把它们有机地镶嵌在课文中,烙印在学生的记忆里!其实每一篇课文都能从不同的角度挖掘出德育教育的内容。

三、联系学生思想实际,掌握其心理的细微变化

刘明是我们班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学习勤奋刻苦,乐于助人,与同学相处融洽,可惜父母双亡,家境贫寒,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艰难度日。为此学校减免了他的学杂费,住宿费,给予了最大限度的照顾,师生们更是从经济上、精神上给予了无私的援助。就是这样的一位学生却神秘失踪,不明去向。

他怎么会失踪呢?

原来秋假里的一天(10月16日下午3点左右),他背着书包,骑着自行车外出,告诉奶奶要到一位同学家借字典用,笑嘻嘻地走了,一去不复返!音信皆无。

秋假结束了,开学了,一天天过去了,教室里的座位依旧空着,我马上与他的姑姑取得联系。

“这孩子一向老实,听话,只要看他一眼,他就会明白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她哽咽着说。

“假期中有没有发生什么事?”我问。

“没有,不过他奶奶为他父母逝世10周年的事嘟哝过几次。她回忆说。”

“逝世十周年!”我重复着。

“他失踪会不会与此事有关呢?毕竟是一个14岁的孩子呀!极易冲动的年龄!”

“所有亲戚,我们都找遍了,一点消息也没有!她说,下一步不得不到电台登广告。”

“我已向学校领导及时作了汇报,学校将发动所有师生打听他的消息。”我说,“我与村委取得了联系,希望他们能发动村民协助寻找。”

日子一天天真难捱啊,杳无音讯……

终于有一天,有了他的消息,警察打电话让家里人认领,我顿觉一身轻松,同学们也如我的感觉一样!

几天以后,刘明背着书包面带愧色出现在我的眼前,孩子黑了,瘦了!

“这几天你是怎么过的,到了哪里,为什么走?”我连珠炮似的问了好几个问题,恨不得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搞个水落石出。

“我骑车一直往南走,累了就歇歇,饿了就吃方便面。”他说。

“你出走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教师,同学,还是因为爷爷奶奶?”我急切地问。

“都不是,心情不好。”他说,“泪水顺着脸颊流了下来。”

我明白了,母亲逝世10周年的祭使有他幼小的心灵引起震动,进而产生冲动,导致了这种后果,父母的爱抚对孩子来说是何等的重要啊!

“你到了哪里?”我轻声问。

“一直走到江苏省南通市,后来我迷路了,就到公安局求助。”他说。

“你知道出走的严重后果吗?”

“不知道,我什么都没想。”

“你的奶奶为你整日哭泣,你的姑姑为你奔走呼告,你的老师为你到处联络,你的同学为你愁容满面……”

“老师,我错了!”他的泪又流了下来。

“知错就好,凡事莫冲动,前思后想,不能由着性子来,快擦干眼泪,回教室吧!”

这事让我反思良久,教育学生要处处留心,时时在意,及时发现他们的思想波动,防微杜渐,因为14岁毕竟是极易冲动的年龄,一次喝酒,一次赌气,一次玩游戏机,一次不经意拿人家东西,一次不健康的录像,每个“一次”都足以让绽开的花朵凋谢!作为父母要时时了解自己的孩子,身为人师,不仅重视教书,还要重视育人,对学生的学习、心理、思想动态了如指掌,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健康,活泼,茁壮成长!

四、建立班级德育日记,载入学生成长档案袋

德育教育不仅从思想上渗透,还应落实到学生的日常行为中,班级德育日记如实地记录着学生的品德行为:有助人为乐,有拾金不昧,有逃学、旷课、上课开小差等违反纪律的行为。对于好的品德行为,抓住时机全班乃至全校通报表扬;对于表现不好的品德行为,找准突破口,及时进行个人谈话,甚至家访,引导、纠正不良行为,对症下药。不管是好的行为,还是不良行为,一律载入学生成长档案袋。

 德育教育是学校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它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培养跨世纪的合格人才,首先应该使所培养的人思想“过硬”,唯有如此,他们才能肩负起新世纪的重任!当然,突出强调德育教育并不是削弱或忽视其他方面的教育,只是说明它是其他方面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5 00:5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