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与你同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课堂教学实录汇总

[复制链接]
43#
 楼主| 发表于 2008-6-10 06:5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课堂教学实录汇总

《绝招》教学设计三

特级教师 武宏钧

【设计理念】

本设计力求使学生通过对课文中的语文文字的理解,产生情感的共鸣,感悟生活的智慧,经历语文知识“再创造”,明白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上,感悟、体验并经历语文知识“再创造”的过程,即探究的过程,才能在得到语言知识的同时,生成捕捉知识、探索未知的智慧。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受童真童趣。刻苦求知的愿望。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绝招》

①看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什么是绝招?课文讲了谁的绝招?谁的绝招最绝?)

②启发谈话:这篇课文讲的是几个小伙伴之间发生的故事。主人公小柱子和小伙伴比本领,没能取得好成绩,感到很羞愧。于是他暗下决心要挽回面子,要练一种“绝招”,“镇”住那些小伙伴。结果,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果然出奇制胜,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大家都对他的绝招赞不绝口,“伙伴们羡慕地竖起大拇指:‘绝招,太绝了!’”

③大家想知道他们的绝招是怎样练成的吗?

[设计意图]从启发谈话入手,诱导学生理解课题,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欲望。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文,读通课文,读准生字。

请同学们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

2.讨论:

①课文中讲了几个小伙伴,涉及了哪几种绝招?

(三胖的绝招是憋气,二福的绝招是空翻,小柱子的绝招是算数学题目。)

②谁的绝招最有用?(小柱子的绝招最有用。)

3.小柱子的“绝招”引来了大家的赞叹,这个绝招是怎样练成的呢?引导学生细读课文。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整体感知课文,为下面的细读课文作好了铺垫。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默读课文,边读边动笔做记号。

读书时要想一想课文中讲了几个小伙伴,涉及了哪几种绝招,建议学生动笔在课文中画出来。

2.同桌互相讨论一下。说说读课文时遇到了哪些不懂的问题,同学之间通过互帮互助的方式解难答疑。

3.讨论:

①小柱子为什么要练绝招?(起因是和小伙伴比本领,却样样都落后于别人,觉得自己“太丢人了”;回家后看见奶奶包饺子,在和奶奶的谈话中受到启发)

②他练习了什么绝招?

③为什么“伙伴们羡慕地竖起大拇指”?

(找出有关语段读一读。同桌互相讨论一下。说说那位小朋友的绝招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对小朋友的言行作出自己的评价。)

[设计意图]

指导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动笔做记号,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通过讨论,进一步理解了课文内容,了解了故事的前因后果。

四、深入体验、深入理解

1.什么是绝招?

2.小柱子为什么要练绝招?(起因是和小伙伴比本领,却样样都落后于别人,觉得自己“太丢人了”;

3.小柱子回家后看见奶奶包饺子,在和奶奶的谈话中受到启发?

(奶奶说,二福的绝招是天天跑体育场练出来了。他认为奶奶说的话在理,明白了经找是靠苦练出来的。)

4.他练习了什么绝招?

(两个不过百的数做乘法,算得快、算得对。)

5.为什么“伙伴们羡慕地竖起大拇指”?

(小柱子的“绝招”出奇制胜,“镇”住那些小伙伴。大家都十分佩服,所以大家都对他的绝招赞不绝口。)

6.这个绝招是怎样练成的呢?

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的相关段落,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讨论,从中体会小柱子勤学苦练的精神和争强好胜的性格。

7.引导学生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价

①你觉得小柱子的做法怎么样?你应该学习他什么特点?(自尊,好强,不服输。)

②你最佩服谁的绝招?

③如果你是他们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

8.阅读了这一篇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或者说明白了什么道理?

(只要勤学苦练,就能练就一身好本领;要练,就练对自己未来发展有用的本领。)

[设计意图]

指导学生在评价、交流的过程中,加深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引导学生在阅读时产生情感共鸣。指导学生明白课文蕴含着的道理:只要勤学苦练,就能练就一身好本领;要练,就练对自己未来发展有用的本领。巧妙地引导学生对科学知识、对刻苦求知产生一种价值认同。

五、拓展练习、增加智慧

1.引导学生续编故事:下次的比赛,会是什么情景呢?展开想象,练习写一段话。

2.想一想:生活中还有什么本领可以称得上是绝招?

3.你佩服周围谁的本领或技艺,可以问问他是怎么练成的,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学一学。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续编故事,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引导学生练习生活谈谈对“绝招”的认识,升华了小学生的情感。引导小学生采访周围人物的绝招,这就把语文教学生活化了。

[教学反思]

我们的课堂应由“知者”间的对话变为“智者”间的交流,因为促进人成长的至关因素是智慧而不是知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育者关注学习者的自身感受与个体学习,改变不利于学习者发展的学习方式。只有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上,感悟、体验并经历语文知识“再创造”的过程,即探究的过程,才能在得到语言知识的同时,生成捕捉知识、探索未知的智慧。

“学”是研究性的探究活动。“学”是一个对信息不断整合、加工改进的过程,学的方式有很多,收集、整理信息,查阅资料,与他人交流、研讨、争论,等等。“学”也是一种交往,应是信息的交汇。在课堂上,为他人提供信息和采集来自他人的信息都是自身价值的体现。在自助与互助的课堂教学中,对以往经验的提升,对事件现象的剖析,对人物形象、人物特点的评价,都会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得到语文方法和思想,从而使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成为儿童不可或缺的能力。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一个人在儿童时期具有怎样的生活方式将会导致他今后的生活方式。”我认为今天的课堂不应是以学会为目的的课堂,而是应以会学、掌握方式方法、获得人生体验为目的的课堂;是促使人人获得不同发展的课堂,因而应该承认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感受,都能形成自己的学习观。因此,本设立力求使学生通过对课文中的语文文字的理解,产生情感的共鸣,感悟生活的智慧,经历语文知识“再创造”,明白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只要勤学苦练,就能练就一身好本领;要练,就练对自己未来发展有用的本领。巧妙地引导学生对科学知识、对刻苦求知产生一种价值认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
 楼主| 发表于 2008-6-12 06:1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课堂教学实录汇总

开放课《太阳是大家的》课堂实录

作者: 于慧春 文章来源:比拟系市平山区立信小学

  一、谜语导入

1、师:“有位长寿公公,天亮从东边出来,它把光明给世界,还把温暖洒人间。”请问它是谁?<师板书:太阳>

2、师:你喜欢太阳吗?为什么?

是啊,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温暖可爱的世界。

3、师:那么你心中的太阳是什么样的,展示给我们看一下吧!

(生贴太阳)

4、师:太阳在同学们笔下变得太可爱了,成了有生命的阿姨、爷爷、朋友……因为太阳属于你、属于我、属于我们大家。(师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解决疑问

1、师:这篇课文是一首儿童诗,以前我们也学过这样的课文,它和古诗相同之处是什么?不同之处是什么?

生:相同之处押韵朗朗上口,不同之处是长,内容更易懂。

2、师:看的出来,听老师这么一讲,有的同学已经迫不及待想欣赏这首诗了,那就赶快翻开书,先一睹为快,注意把字音读准,语句通顺,划出几个小节和不熟的字。

3、师:刚才你读文时一定遇到了不太熟的字,利用预习本自己解决或学习伙伴共同解决之后,用手中的生字卡片互相检查,看哪组的同学效果最好。

(师出词卡,生火车接力读)

4、师:这里哪个字的字音,你要提醒大家?

生:彤轻声,趁、睡翘舌、陪着轻声。

师:老师不太理解红彤彤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说红色晚霞呢?

5、师:现在老师让生字回到课文中,检查一下你们的课文读的怎么样?找几名同学。(生4名)好,每人读一小节,其他同学都要当好小评委。<生评议>

(二)学习第一小节

1、师:老师很喜欢这首诗歌,特别想读第一小节,请同学们多提宝贵意见。

生:评老师读文的优点。

师:谢谢同学们的鼓励,读好的秘诀就是把课文学懂了并能体会作者的感情,会读的比我更好。

2、师:刚才老师在读第一小节时,眼前仿佛看到了一幅美丽的落日景色,你觉得这幅画美吗?美在哪?从哪体现出来的?

生:白云变成了红色的晚霞,很美<师板书:白云→晚霞>

3、师:这小节还藏着一个知识,谁发现了?

生:太阳东边生起,西边落下。

师:这种东升西落的自然现象也是大自然的美景之一。

4、师:白云像喝醉了一样羞红了脸,把太阳送到了山那边,多美的景色啊,谁能美美的读这一小节?<其他生评价>

师:原来美丽的图画可以变成优美的诗句,优美的诗句就是美丽的图画,让我们把这一切美好都记在脑海中,试着背诵这一小节吧!

生:分小组展示背、个别背、其他生评

(三)第二小节

1、欣赏完落日的美景,让我们走进第二小节。刚才是我们共同学习第一小节,现在老师把权利、交给你们,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自己学习第二小节,看哪组能提出不懂的和有价值的问题。

<生小组学习、讨论>

2、生代表提出问题,叫其他生回答

生1:我们小学想问大家的问题是:用什么样的干净和语气能读好第二小节?

生答:要读出快乐和赞美太阳的语气

师:谁能试着读一读呢?

生2:我们小组在读第二小节时,发现里四个动词用的特别好,谁找到了这几个动词有什么好处?

生答:洒、泼、陪、看(师板书)

生答:用动词特别生动,运用拟人很形象、生动

生3:我们小组发现了最后一句话结尾是个省略号,请问大家,省略号的是什么呢?

生答:省略的是太阳做的其他好事。

生4:请问这一小节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生答:太阳为大家做了很多好事。

生5:我们小组的问题就是请同学做出洒金光的动作

生6:请问“把小树往高处拔”是什么意思?

生答:就是给小树营养,让它长大的意思

3、师:你们真是了不起,利用小组合作的力量把这一小节的内容学会了,老师也有一个问题,咱们用什么方法把这一小节背下来呢?

生答:边做动作边背(男女生带动作各背一遍)

4师: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是战争年代,即使有再明媚的阳光,你能感受到大自然中的这份和谐和快乐吗?

生:那就没这个心思了

生:没有心情看太阳了

师小结:所以世界和平才是人类幸福的基本保证

5师:太阳还做了哪些好事?谁能接着第二小节的内容往下说呢?

生续编:太阳让森林更加茂盛。

        太阳让柳树长出漂亮的长发。

        太阳使雨后的彩虹更加美丽。

        太阳在雨后好像蒙上了一层美丽的面纱。

        太阳能为人类除菌,是我们的保护神。

太阳让我们白天玩耍,夜里休息,像一位慈祥的妈妈。

师:老师为我们班的小诗人鼓掌!

6师:太阳真是太伟大了,它为万物无私奉献着,只有付出,没有索取。我们怎样才能对得起太阳呢?

生:珍惜每日的时光。

花草树木的生命都是太阳给的,我们要爱护花草树木。

四、总结:

师:太阳不但为我们带来美景,还为我们做了那么多的好事,重要的是它的工作是永不停歇的,天黑了,我们进入梦乡的时候,太阳休息了吗?它去哪里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课后刍议:

看了于慧春老师的课,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这节课教师的思路比较清晰,在注重培养学生能力的基础上,较好地对“三个维度”进行了整合,将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去。

在阅读客教学中,最主要的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于老师巧妙地设计了二种情境,一是谜语导入,二是粘贴太阳。一开始就紧紧地抓住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并利用范读激起学生那种感情朗读的欲望。

于老师在进行《太阳是大家的》的第一、第二小节教学时,即注重了“理解重点词句、读文章想画面”等阅读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又在这能力培养过程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而且是由浅入深,有章可循地加以点拨、引导。第一小结重在“启发”,启发学生读第一小节时,脑子里要根据句子的叙述出现画面,美丽的画面,美在哪呢?学生很快能够理解并对重点词句加以提炼和解释,在他们的眼前会出现朵朵白云,红彤彤的晚霞及东升西落的自然景观,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怎样才能更好地感情朗读,同时,根据眼前的美景背诵第一小节。第二小节重在“放”,于老师在设计第二小节教学时重在学生自主地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得以展示。学生在小组内自学并要求提出不懂的和有价值的问题,不同的小组提出了不同的问题,不同的小组也解答了不同的问题。学生的热情、能力得到了展示,至此这节课也渐入高潮,值得耐人寻味的是:在众多的问题讨论与解答当中于老师紧紧地抓住了学生所提出的:“用动作来反映太阳不同的作用”引导学生抓动词,体会意思,并板书了几个动词,教师适时地引导处理了另外一个问题:咱们用什么方法背诵这一小节呢?生:用边做动作边背诵的方法。这一部分教学环节的处理,正是教师匠心独运之所在,将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最后利用第二小节末尾省略号将阅读能力、语言交际能力、思维能力进一步拓展,在此过程中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融入其中。

带给的一点思考:能力的培养与三个维度的整合是处理好课程功能改变的关键所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
 楼主| 发表于 2008-6-12 06:1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课堂教学实录汇总

《太阳是大家的》教学实录一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是谁?(课件展示:太阳的笑脸)
  生:太阳!
  师:是啊!,今天太阳也走进了我们的课堂,要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咱们热情地和太阳打声招呼吧!
  生:太阳你好!
  师:同学们对太阳应该不陌生,我们的课本前面第21课讲的就是
  <<太阳>>,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吧!(课件出示:21课最后一自然段)
  师:一起齐声朗读21课的最后一自然段.
  生齐声朗读.
  师:是啊,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太阳把她的金光洒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带给我们光明和温暖,太阳是属于这个世界的,是属于我们大家的,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诗歌,题目就是---(指板书)
  生:太阳是大家的.(齐读课题)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师:好,先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诗歌,注意把字看读准,诗句读通顺,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诗歌.
  师:老师检查一下同学们的读书情况,谁有信心读好老师手中的卡片?
  生积极举手.指一名答.一张卡片读三遍.(趁.陪.霞.彤.红彤彤)
  生:彤t ó n g , 红彤彤t ōn g 。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彤的声调变了,红彤彤读一声tōng了.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我们注意到这个字单独读二声---
  生: t ó n g 。
  师:组成叠词时,声调就变了,读一声---
  生: t ōn g 。
  师:好,像这位同学一样,我们一齐把字词读两遍!
  师:真棒!声音真响亮.这首诗歌一共有四小节,老师分别找四名同学们分小节读一读
  ,其他同学做认真的小听众,看他们是否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
  (学生勇跃举手,师指四名学生分小节朗读.)
  师:有什么问题?
  生1:她读第二小节时,书上说她陪着小朋友在海边戏水
  她读成了:她陪小朋友在海边戏水,少读一个着字.
  师:你听得真仔细,谢谢你.((对着读第二小节的同学)愿意把刚才读错的那一句再读一遍好吗?
  生点头并朗读。
  师:真好,对了!
  生2:他读的“她要趁人们睡觉的时候”这一句里的“趁”是前鼻音,他没有读准。(师纠正错误)
  【初读诗歌,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整体感受诗歌内容。】
  三、指导精读,积淀感悟
  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聂老师也想来读一读了,可以吗?
  生(大声):可以!
  师:我读诗歌的第一小节。(课件展示:第一小节)
  同学们听听,看老师读得美不美?
  师声情并茂地范读,配以动画及音乐。话音一落,学生报以热烈的掌声。
  师:(情绪激动)谢谢你们的掌声,看样子,你们对老师的朗读很满意,那你觉得老师哪儿读得美?
  生1:老师读得太有感情了。
  生2:老师把“朵朵白云”这个词突出来读,读得特别美?
  师:谢谢你们真诚的评价,你们听得很认真。
  生:老师字音读得准,读的时候很慢,有节奏感。
  师:是啊!老师在朗读的时候,眼前仿佛就看到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谁也看到了?(学生纷纷举手)
  生:我看到了天上有朵朵白云,太阳落山了,晚霞变得特别的红。
  师:你看到的图画居然和聂老师看到的一样,你是从诗句中的什么地方体会到的吗?(师点击突出“朵朵白云”“红彤彤的晚霞”)
  【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加上舒缓的音乐,去感染学生,学生被教师创设的情境深深地吸引。教师在学生先读的基础上范读,避免了机械的朗读技巧的指导,而且为整节课奠定了一个情感的基调,后又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体会诗句所描写的意境,这样学生的朗读就有感性的基础了。】
  师:跟老师一起去看看那洁白的云朵吧!(点击出图“朵朵白云”)
  生惊呼:啊!真美!
  师:太阳让白云发生了神奇的变化,看!(点击出图“红彤彤的晚霞”)
  师:现在你知道“红彤彤”是什么意思了吗?
  生:“红彤彤”就是说颜色特别的红,红得十分的艳丽。
  师:多美啊!你们也向老师刚才那样美美地读读第一小节,在座位上先练一练。
  生练读,师巡视。指一名读。
  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指一名读。(速度略快,没有突出“朵朵白云”)
  师:对自己的朗读满意么?
  生1:还可以.(有点羞涩)
  师:想听听你的小伙伴是怎么说的吧!你自己点名,听听同学的建议。
  生2:她读得还可以,就是速度太快了,她应该慢点读。
  她还应该把“朵朵白云”和“红彤彤的晚霞”读得再美一点。
  师问生2:那你愿意读给大家听听吗?
  生2读。(读得很有感情)
  师对生1:相信你这次一定会有很大进步,你再读一读。
  (生1读,明显有感情了。)
  师:就像他这样,一齐美美的读读第一小节。
  生有感情的齐读。
  师:原来美丽的图画就是优美的诗句,优美的诗句也能变成美丽的图画,让我们把这一切美好都记在脑海中吧,看大屏幕,试着背背第一小节。(课件展示:动画)
  【尊重学生,给予学生多的鼓励,学生哪有读不好的道理,朗读中的情感真切而自然得流露出来。并引导学生进行“评读”,激励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体现了学生从“读会”到“会读”的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读书的意识。】
  师:太阳落山的景色真美啊,太阳也是大家的朋友,为我们做了许多好事,请同学们自由的读第二小节,想想太阳都为我们做了哪些好事?
  生答。(师结合板书:鲜花、小树、小朋友)
  师:太阳把金光往鲜花上洒,我们动作来表现一下“洒”的意思。(全班做动作)
  师:有这样的金光,鲜花才开的艳丽。
  师:她还把小树往高处拔呢,你是怎么理解这个“拔”的。
  生:在这不是说太阳把小树拔起来,(边说边做动作)而是说太阳照耀小树,给它营养,让它长的很快。
  师:原来是阳光使小树茁壮成长,长得快的意思。
  师:最有意思的就是太阳陪着咱们玩了,谁去过海边?
  “我去过!”“我去过!”(学生表现激动,举手勇跃)
  师:你去海边都干什么了?
  生:我潜水了,小鱼就在我身边游。
  师:哈哈,有意思!
  生:太阳照得我热极了,我在沙滩上玩沙雕。
  生:我捡了好多的贝壳,还看到五角星形的的海星。
  师:那你当时的心情怎么样?
  生:特别高兴。
  生:好开心,都不想走了。
  师:那你就把这种快乐的心情读出来吧?读读后二行。
  (生读,不够兴奋。)
  师:你高兴的时候有什么样的表情?(指导面带笑容地读)
  师:你们喜欢这样的太阳吗?
  生:喜欢!(大声地)
  师:那就把你对太阳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吧!和同桌比比,看谁更能读出你对太阳的喜爱之情?
  指一名读。
  师:如果能加上自己喜欢的动作就更好了。
  再指一名,边有感情的朗读,边做动作。(全班鼓掌)
  (全班起立,齐读第二小节,加上动作)
  【诗歌的教学也要有重点词的理解,但这种理解不是要求作概念上的解释,而是领悟体会。如对“洒”“拔”等拟人化的动词的理解我就是通过做动作,想像体会等形式进行启发,使学生感受到用词的准确。】
  师:同学们,我们注意到这里有一个——--(课件显示:省略号变红)
  生:省略号(大声地)
  师:“省略号”在这表示什么?
  生:太阳还做了许多的好事,没有说完。
  师:聪明的你们想一想太阳还做了拿些好事?
  生1:她把温暖的阳光送到世界各地。
  生2:太阳让春天变得更加灿烂美丽!
  师:说得多好啊!我要把它打下来。
  (教师现场打字)
  师:同学们,你们还能像她这样,像书上那样说出优美的诗句么?
  生:她让柳树长出漂亮的绿头发!
  师:啊!真棒!他还用了拟人的手法,柳树活了,像人一样了。
  生:(一口气)她让小草更绿了,她让小树更挺拔了,她让森林更加茂盛了,她让我们的生活充满生机!(全班响起热烈的掌声)
  师:为我们班的小诗人鼓掌!
  师:太阳做的好事真不少,我们把太阳做的好事也记一记吧!试着背背第二小节。
  生齐背。
  【在教师的引导下,启发学生自由创作,教师把学生优美的诗句打印在多媒体上的这一环节,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说出更精炼的诗句,让学生有一种成功的喜悦,更加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热情。】
  师:太阳忙碌了一天,她会和我们一样也进入甜美的梦乡吗?她会去那儿?去干什么呢?请大家看着大屏幕小声读读诗歌的三四小节。边读边想,她又去那儿了,去干什么了?(课件出示:三.四小节)
  生:太阳就要从西山落啦!她要去那儿?她要趁人们睡觉的时侯,走向另外的国家。
  师:太阳趁小朋友睡觉的时候去干什么了?
  生:去别的国家,为别的国家的小朋友带去快乐?
  师:请你读读第三小节。
  师:我们注意到第三小节的标点符号,它们是一闪一闪的——(课件:感叹号一闪一闪)
  生:感叹号。
  师:还有摇着大脑袋的——(课件:问号左右摇摆)
  生:问号。
  师:谁来读读第一句?
  指一名读。
  师:太阳就要落了,她就要走了,你的心情怎么样?
  生:我真是舍不得,我不想让她走。
  师:那你就把这个“感叹号”所要表达的感情读出来吧!
  生读。
  师:听得出你真是舍不得太阳啊!
  师:那大脑袋的问号呢?谁来读读这一句?
  师:找个同学完整的读读第三小节。
  指名读第三节。(读得很有感情,特别是感叹句和问句)
  师:谁愿意读读第四小节?
  指一名读。
  师:那里的孩子还都在睡梦中等着太阳,我们可不能把他们吵醒了,所以最后一句要读得——
  生:轻一些。
  师:请你再来读一读。
  生读。
  师:老师把三、四小节分好了角色,
  (课件出示:分老师、男生、女生、全班这些角色)同学熟悉一下,先练习练习。
  生分角色有感情地练习朗读。
  师:准备好了么?
  生:好了!(信心十足)
  师:希望我们合作愉快!
  分角色朗读,并配以动听的音乐。
  师:我为你们鼓掌。合作十分愉快!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在别的国家里也有——(指板书)
  生:鲜花,小树,小朋友。
  师:太阳把她的金光也往——
  生:鲜花上洒。
  师:她也把小树——
  生:往高处拔。
  师:她也陪着——
  生:小朋友在海边玩耍,看他们扬起欢乐的浪花。
  师:太阳不仅是属于我们的,也是属于别的国家的,所以说——(师指课题)
  生:太阳是大家的
  师:你们看,现在别的国家的小朋友都来了,你想的别的国家的小朋友说什么?(课件展示:书中插图)
  生1:我想说我们要团结友爱,和睦相处。
  生2:无论你来自何方,都拥有美丽的太阳?
  生3:我想像他们一样也放飞手中的和平鸽,让它们飞遍世界的各个角落。
  师:是啊!让我们一起放飞手中的和平鸽,(生做放飞的动作)让她飞遍世界的每个角落。让和平永驻人间。
  【第三、四节的教学从标点入手突破感情领悟的难点,在通过分角色朗读使学生的感情体会得到升华,最后,通过对课文泡泡中的问题的回答,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寓意。】
  四、朗读背诵、升华情感。
  师:还有最后几分钟,我们一起把这首诗歌送给在座的听课老师,好么?
  生:好!
  师:会背的同学就背一背,不太会背得可以看书有感情的朗读。
  师:下面请听由咸宁实验小学三九E班的同学为大家表演的诗朗诵《太阳是大家的》
  全班起立表演。
  五、作业超市、自主选择。
  师:真精彩!最后跟聂老师一起去作业超市逛逛吧,你喜欢哪样作业就选那样,也可以多选。
  生:我想有感情的朗读.
  师:别忘读给你的爸爸妈妈听,他们一定会很喜欢的。
  生:我喜欢这首诗,我想把它抄下来。
  师:好的,字迹一定要工整啊!
  生:我要把诗中最美丽的景色画下来。
  师:到时候一定要拿给聂老师看哦!
  生:我想把这首诗背给小伙伴听。
  师:看样子,每位同学心目中都选好了自己喜欢的作业,那就认真完成吧!好,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下课!
  生:老师再见!谢谢老师!
  【设计出不同的作业,供学生选择,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阅读中体验,入情中感悟。语文教学以读为主,诗歌的学习尤其如此。学生从“读会”到“会读”的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读书的意识。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背,让学生在读中进入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中去,在读中意会、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是本堂课的一大特色。就教学而言,教师善导、学生善学,学生读得充分,悟得轻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感受,尊重学生对学习方式、学习内容的选择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
 楼主| 发表于 2008-6-12 06:1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课堂教学实录汇总

《一面五星红旗》第一课时
      课堂实录及反思
      执教:台州市椒江实验小学  潘美花
      整理:张如芳
      设计意图:
      一、     课文通过外在的动作和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感受,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由外向内”感受这些情感。
      二、     
      课文通过“我”和面包店老板的相互依存的关系来表现“我”对国旗的尊重和热爱,也表现面包店老板对“我”的敬重和理解。文章的语言质朴,但在平淡的叙述后面包含充沛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师:生活中,我们常碰到红底、有五颗星的旗子叫——
      生:(齐)五星红旗。
      师: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
      生:天安门广场。
      生:奥运赛场上。
      生:党员的办公桌上。
      ……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这面五星红旗的背后,还发生过许多感人的故事。这堂课咱们一起走进一面五星红旗,一齐读——(学生齐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一个字,读通每一句话。
      (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想不想展示一下自己?(学生纷纷举手)来,你先来读。
      生:(流利地读第一段)
      师:读得挺好的。
      (学生分节读课文,对读错的地方教师及时指正,甚至范读)
      师:读完后,你觉得这篇课文怎样?
      生:很让人感动。
      生:有点奇怪?老板的态度怎么转变的这么快?
      师:哦,他说感动中还有点奇怪。他能边读边思。还有什么感觉?
      (见无人举手)
      师:是啊!老师也被深深地感动了。为什么呢?因为我觉得作为一个外国留学生在当时的情况下能做到这一点,不容易啊!我们还是来了解一下他当时是处于一种什么样的情况?
      三、     细读课文,互动探究
      a)       体会“我”处境的艰难。
      师: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最能反映我当时处境艰难的句子。
      (学生读后找出句子,出示: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被一块巨石挡住了,头和身子被撞伤了好几处,筏子和背包都无影无踪。我迷路了,在荒芜人烟的大山里转来转去。直到第三天中午,我才来到一座小镇,走进一家面包店。)
      请学生自由读。
      师:“我”当时的感觉怎样?
      生:头和身子被撞伤了好几处,感觉他很痛苦。
      师: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学生读)
      生:三天没吃饭了,他很饿了。
      师:饿到什么程度了?
      生:饥饿。
      师:恩!已经是饥肠辘辘了。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学生读)
      生:他没钱买包了,在大山里转来转去。
      师:他在干吗?
      生:找食物。
      师:“转来转去”说明他已经非常——
      生:很疲惫。
      师:疲惫不堪了。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学生读)
      师:饥饿、困乏、疲惫……这么多艰难的处境,这时候我渴望什么?
      生:渴望食物。
      ……
      师:是啊!我渴望得到救助。(板书:得到救助)但是我很无助呀,从哪里看出来?(板书:无助)
      生:(读第4段)
      师:什么是平等交易?
      生:你给我钱,我给你面包。
      师:对呀,无耐中,我找到老板请求,但遭到老板的拒绝。
      生:(读第5段)
      师:“耸了耸肩,还给了我”说明什么?
      生:老板不愿意用新买的大衣交换。
      师:仍遭到拒绝。
      生:(读第9段)
      师:这下老板同意了,那好,就用国旗换面包好了。
      生:不行。
      师:他为什么不同意用国旗换面包?
      生:因为他爱国旗。
      师:从哪儿看出来?
      生:从我犹豫了一下,久久地凝视手中的五星红旗看出来。
      师:我知道了,你从作者的神态、动作看出了他很尊重国旗。那么,请你划出表现作者爱国旗的句子。
      b)      感悟“我”的爱国情怀。
      学生交流划出的句子后,重点讨论以下句子:
      句子一:我犹豫了一下,把国旗慢慢解下来,再展开。这面做工精致的五星红旗,经过河水的冲洗,依然是那么鲜艳。
      指名读。
      师:这句话中有两个表示动作的词,你能找到吗?
      生:解下来、展开
      师:他想用这两个动作告诉老板什么?
      生:不同意用国旗换面包。
      生:不损坏国旗。
      生:他爱国旗,把国旗保护得很好。
      生:这面国旗是我最心爱的。
      ……
      师:简简单单的两个动作包含着多么丰富的含义啊!你能把这种含义用自己的朗读展示出来吗?
      (自由读——指名读)
      句子二:我愣了一下,然后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老板转身拿起一块面包,见我没有反应,以为我嫌少,又拿起两块面包递给我。
      师:当我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我想到了什么?
      生:我不能把五星红旗给老板。因为五星红旗是我们中国的光荣。
      生:如果我把五星红旗给老板,就没脸见祖国的父老乡亲。
      生:我不配做中国人。
      ……
      师:因为我爱国旗,所以当老板告诉我可以用这面旗子换面包的时候,我——(学生齐读句子)
      句子三:我摇摇头,吃力地穿上大衣,拿着鲜艳的国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
      自由读,指名读。
      师:你读得很令人感动啊!我想你也肯定被感动了。你为什么而感动?
      生:被他的举动所感动。
      又一生读。
      师:我听出来了,你的感动中还充满了欣赏和敬意。他的哪个举动让你感动?
      生:趔趔趄趄。
      师:什么意思?
      生:走路摇摇晃晃。
      师:这一走,走出了我们中国人的什么?
      生:走出了中国人的尊严。
      生:走出了中国人的自豪。
      生:走出了中国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
      师:是啊!这一走,走出了中国人的尊严,走出了中国人的自豪,走出了中国人的爱国情怀。
      出示名句,朗读。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连我的理智也不能把他制胜。
      ——(俄国)莱蒙托夫
      对她们(祖国,母亲,老师)我就像对待上帝,对待神灵,对待宗教,像狂恋一样来尊着、敬着、爱着她们。
      ——(中国)韩美林
      师生合作读。
      师:我爱祖国,就像(俄国)莱蒙托夫所说的——(生读)也像(中国)韩美林说的——(生读)如果“我”也想说几句爱祖国的话,想想我会怎么说?写下我想说的话。
      学生写后交流。
      c)       体会面包店老板态度的变化。
      师:是啊!我爱国旗,我爱祖国,这是我的信念,这是我的精神寄托。我的种种行为面包店的老板能理解吗?
      生:能。
      师:从哪里看出来?
      生:(读第11段)
      师:可见我得到了他的救助。(板书:救助)
      生:给我疗伤。
      生:帮我把五星红旗插在花瓶里,很理解我。
      师:仅仅是理解吗?
      生:还有佩服。
      师:从哪里看出来?
      ……
      四、     教师小结。
      板书设计:
      渴望救助
      无助         爱
      得到救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
 楼主| 发表于 2008-6-12 06:1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课堂教学实录汇总

《一面五星红旗》教学实录



一.导入。
  (师放课件)
  师:这是什么?
  生:红旗
  师:能说准确一些吗?
  生:五星红旗。
  师:关于红星红旗,你知道些什么呢?
  生:我知道五星红旗是1949年10月1 日下午3时在天安门广场上升起的。
  生:我知道它由五颗星组成,4颗小星,1颗大星。
  师:中间的大星代表了我们中国共产党,四颗小星代表我们全国人民。
  生:我知道它代表了我们中国,是中国的国旗。
  生:我还知道《国歌》。
  师:自从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有关这面红旗的许多感人的事就层出不穷。请大家打开书读课文,仔细思考,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二.初读体会
  (生自由读课文)
  师: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想用其它东西换面包,但老板却要求我用五星红旗,我不愿意,后来饿昏了,老板把我送到了医院。
  师:是在什么情况下“我”要去换面包的呢?尽量把话说完整。
  生:是我去飘流,不小心出事了,丢失了背包和食品的情况下。
  师:课文讲了我在国外去飘流丢失了背包后,宁愿挨饿也不愿拿国旗换面包的事,可我到底需不需要面包呢?(需要)请你拿笔从课文中圈出他需要面包的句子,告诉大家,你从哪儿体会到的?
  (生画句子)
  生:他醒来以后,发现……在荒无人烟的森林里转了三天三夜,才来到一个……
  师:“荒无人烟”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到处都没有一个人。
  生:就是说很荒凉,一户人家也没有。
  师:那请你读一读,想像他此时的心情怎么样?
  生:着急。
  生:害怕。
  (抽生读,进行反复的指导和体会,再读)
  师:你们能把你体会到的心情写出来吗?
  (生动笔写,师巡视)
  师:如果是当时是你在那种情况下,你会想到什么?
  生:我会想到赶快走出森林,找吃的、疗伤。
  生:我会感到害怕,再不吃东西会饿死的。
  师:怎么样把你感受到的着急读出来呢?请大家先自己读一读。
  (抽生读,齐读)
  三.思索感悟
  师:后来,我终于走到了一个小镇,来到了一家面包家店,遇到了一位什么样的老板呢?请大家读后面部分。
  (生自由读)
  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老板呢?请你们来评价一下。
  生:他是一个心底善良的人。因为他把“我”送到了医院,帮“我”付医药费,愿帮助人。所以他是一个善良的人。
  生:他是个喜欢考验人的人,因为他没有要“我”其它的东西,只要我的国旗,他要看我是不是爱国。
  生:他是个讲求公平交易的人。因为课文中他说“我是个平等交易的人,我给你面包,你能给我什么呢?”
  师:老师有一点不同的看法,“我”那时受了伤,饿了三天,可他还要和我公平交易,我觉得他有点---
  生:(齐)冷漠。
  师:猜一猜,那个面包多少钱?
  生:一元(8角、1.5元、2元)
  师:这么便宜的东西,他都不愿给我,要和我公平交易,可后面,他却愿帮我付医药费,再猜猜,这医药费大概会要多少钱?
  生:二百。
  生:五百。
  生:一千元。
  师:为什么这个老板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
  生:因为他看见我不愿拿红旗和他换面包,宁愿挨饿。
  生:因为他被我爱国的精神感动了。
  师:这样吧!我们读课文,找句子,再小组讨论。
  (生读,师课件展示:我摇摇头,吃力地收好……)
  师:大家一起来读一读,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生:我从“趔趔趄趄”这个词体会到“我”当时非常虚弱,走路都很吃力,可我也不愿用红旗换面包。
  师: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还从“摇摇头,吃力”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他拒绝得很坚决。
  师:体会得真好,你能读好吗?(生读)
  师:是啊,我热爱五星红旗,除了这儿,你还从课文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这种热爱。
  生:出发时我手举红星红旗,表示我是中国人。
  生:在危险时,我把红旗系在脖子上,把背包那些却系在木排上。
  师:的确,从这些地方,我们都可以感受到“我”对五星红旗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文中的我,用实际行动维护了祖国的尊严,一直以来,也有许多人用实际行动维护着祖国的尊严。五星红旗作为我们祖国的像征,无处不在。
  (师课件播放:第一次升起五星红旗,联合国升起五星红旗,南极升起五星红旗,香港、澳门回归升起五星红旗。申奥成功、载人肮天……)
  师:所以,我的行动感动了面包店的老板,当“我”醒来的时候,看见心爱的五星红旗在鲜花中微笑。
  (生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下课。

  总评:本堂课在执教过程中,较好地体现了小语新大纲的精神,也表现出执教者较强的把握教材和驾驭课堂的能力。
  1 把握住了教材的重点和特色,教学设计精当巧妙。本篇课文以一面五星红旗线索,紧紧抓住店老板前后不同的行为变化进行探究互动,整堂课流畅有序,层层深入,学生的感情也随着理解的深入而不断深化。
  2、以读为本,通过抓重点词句体会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整堂课中,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想法。在读中体会到“我”对祖国的无比深情。
  当然,这堂课中也存在着一个小小的不足,在学生自读体会后,评价面包店老板的时候,学生的观念产生了不同的差异,教师在引导的时候方法有些欠妥,值得考虑。

转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
 楼主| 发表于 2008-6-12 06:1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课堂教学实录汇总

报以亲切的微笑——《卖木雕的少年》教学随笔

东山实验小学  邝少梅  【欢迎浏览语文课堂网。在本站搜索课文题目关键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地址是www.ywkt.com

   《卖木雕的少年》是一篇叙事文章,讲的是一位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在课程开始我出示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图片让学生欣赏,渲染气氛,揭开课题,把学生的情感自然地带入到课文的学习情境中。在学生处于跃跃欲试的状态时,我让学生读课文思考主要内容,并让学生提出问题。这时,一名学生学生问:“卖木雕的少年知道那夫人是中国人吗?”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知道,她可能是用中文与他交谈。”“错。她只是猜测。”“为什么?”“因为文中写道‘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他应该是由我们的皮肤、眼睛等猜测出来的。”……

    一切似乎是那么顺利,然而就在这时,意料不到的事发生了。一名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少年会感到遗憾?”一名学生抢着回答:“因为他要赚钱啊!没有人买木雕,那自然就感到遗憾了。” “既然这样,那少年为什么后来在送小木雕时又不收钱呢?”“哈……你真笨!”刚才回答问题的同学手足无措,他不是别人,正是我们班的学困生。此时如果我说:“你的回答都不正确,谁能完整地回答这个问题。”这样,势必在这位学生的心理上造成阴影,使他今后不敢再随便举手发言了,甚至对发言产生惧怕情绪。望着他涨红的小脸,我说:“你回答的没错。”当大家都用一种奇异的目光注视我时,我接着说:“做生意当然要赚钱的。你能明白这个道理,真不简单!”我微笑着对他点点头,示意他坐下。

    我接着说:“我们再读读课文,想一想还有什么不明白的?”一名学生说道:“为什么少年说‘中国人是我的朋友’?”“因为中国曾帮助非洲的人民。”“你是怎么知道的?”我问道。“我上网看的。我国曾经帮助他们修路、抢险。”……当大家各抒己见的时候,那名学困生站了起来,“老师,那少年不仅只为赚钱,他也希望游客能带走一个纪念品。因为他认为中国人是他们的朋友。”“是的,你经过思考,将难题解决了,真是了不起!大家给点掌声鼓励、鼓励。”顿时,教室里响起了一片掌声,那学生在掌声中欣然而坐。望着心满意足的他,我不禁露出了笑脸。

    俗话说“良言一句暖三冬,恶语伤人六月寒”,“数子十过,不如赞子一长”。教师一句鼓励性的话语,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甚至改变一个人的一生。让我们投射的一个亲切而信任的目光,报以亲切的微笑,给遇上困难的学生以战胜困难的勇气,给没有自信的学生以学好语文的信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
 楼主| 发表于 2008-6-14 06:4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课堂教学实录汇总

《西门豹》教学案例评析



  [教学片断一]
     师:小朋友,在距今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魏国有这么一位历史人物(出示西门豹的简介)西门是他的姓,豹是他的名,看了刚才的简介,我们知道西门豹是一位好官。今天,老师想和你们一起跟随西门豹大人去邺地考察,然后写一份调查报告,你们愿意吗?齐读课题。 

    [评析]:
     设计调查报告形式的学生作业,这本身就很有创造性。第一课时的作业许多时候就是抄抄写写,训练的思维含量和对儿童创新意识的触发都是十分微弱的。老师用学生的调查报告的呈现展示为导入,在展示交流中逐步聚焦,让学生明白本堂课自主探索的主题,无疑是一个充满新意的设计。

    [教学片断二]
     老师抽读课文第一段,出示调查报告
     师:刚才你们跟随西门豹大人来到邺地,沿途看到了哪些景象?
     西门豹大人从当地一位老爷爷了解到造成人烟稀少、天地荒芜的原因是什么?轻声读老大爷回答的内容,以一句话概括出西门豹了解到的情况。
     生:(1)“河伯娶媳妇”造成了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2)以巫婆和官绅为首骗钱害人。
         (3)穷人的孩子受害最深。
         (4)漳河没有发过大水,反而年年闹旱灾。
     师:用四个字的词来概括。
     生:天灾人祸。
     (学生交流的同时,老师板书填写调查报告)

    [评析]:
    在倡导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关注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的时候,一点也不能放松语言文字的训练。这个以调查报告为内容的导入,不仅起到了引入研究主题的作用,还自然恰当地进行了成功的概括训练。

    [教学片断三]
    师:西门豹权力不是很大吗?派兵把巫婆、官绅抓起来不就行了嘛!西门豹为什么不这么做?你觉得西门豹的做法巧妙在哪里? 接下去就请同学们带着问题,仔细阅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体会西门豹的说法、做法巧妙在哪里。自己钻研好了的同学可以与你的小伙伴交流交流。
    学生自读课文,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师:老师发现大多数同学是抓住西门豹的话来体会他做法的巧妙的。的确,西门豹的话是话中有话,话外有意,那么,他当时是以怎样的口吻说这些话的呢?请同学们试着读读这些句子,然后再在这些句子中选一句你体会最深的句子,好好读读,读出西门豹的话外之话,话外之意。(出示西门豹的话)
    学生自由读,然后老师抽读。读得好的让其他学生跟读。

    [评析]:
    研究性学习要让大多数学生得益,就不能满足于个别学生的能说会道,而必须把精力花在学生个性化创造性的读写练习上。老师抓住课文中西门豹说的三个重点句,让学生各自根据自己的水平和习惯反复读.读出感觉来,读出味道来。用准确、有感情的朗读把各自研究学习的收获告诉大家。学生读得有滋有味,大家听得如痴如醉。此处成为教学的又一亮点。西门豹不仅巧妙地惩治了巫婆、官绅头子,而且还教育了老百姓,老百姓都明白了巫婆和官绅是骗钱害人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6 15:3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