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与你同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课堂教学实录汇总

[复制链接]
22#
 楼主| 发表于 2008-6-9 06:2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课堂教学实录汇总

《南辕北辙》教学笑眸

“笑”是我们教学寓言故事时,孩子们表现最清晰、最胆大的环节,他们早已领会故事中主人公所做的事情,那些他们所谓的“傻”事!于是,不同成分的“笑”成了孩子们对故事透析的一种表达方式……

   但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却尝到了“笑”的颠簸……我更品到了学生的精彩极了和我的有点糟糕!

一、           微笑:

教学花絮:

(一)课本剧导入,激发兴趣。
(二)读中生疑,读中探究。
  (本环节中孩子们通过质疑――探究――互解的学习方式,已经能了解到主人公楚人的顽固,不听别人意见,劝告者季梁的诚恳与难能可贵……)
(三)放飞想象,体会寓意。
  1、请同学们想象:楚国在南方,而那个人去楚国却往北走,结果会怎样呢?

A生:唉,你真是的,连方向都没有弄清!瞎跑!

B生:越走越远呗!

C生:越走越远,马累了,车夫累了,盘缠快用完了,可离楚国却更远了!

……

2、通过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A生:做事先要弄清方向!

B生:要学会听人家的劝,及时改正,不然越走越远。

C生:做任何事,要是选择错了方向,无论怎样努力,还是会目标越来越远。

……

于是,结合学生的众说,我总结出:“如果行动与目的(目标)相反,是实现不了目标的。”

(我高兴,在我的预设引导下孩子们都能感受到楚国人的“固执已见”、劝告者的“难能可贵”;我欢喜,我的教学操作,可谓是“一帆风顺”,时间绰绰有余啊;我开心,我的孩子们理解能力真的不错,当然我可是他们的老师噢……嘻嘻嘻!)

(一时,我感受到自己脸上那微笑是那样的灿烂与闪光!)

于是,我决定进行预设中的机动提升部分――(四)表演故事,深化寓意。

准备让孩子们进行能力的展示,用切身的表演与体会再次深化课文的寓意。

可这时候,“茫茫海面上,美丽而又平静”。我也正准备再次掀起一阵巨澜时,“海上”升起了“一缕轻烟”――那一只高高的,歪歪的小手!

      

二、           苦笑

“你说吧!”

“老师,我们大家都知道地球是圆的呀。”

(一时间,教室里像炸开了锅,热闹起来了!议论纷纷!听到这个问题,我苦笑!暗暗思考着:这有价值吗?)

只是潜意识的反问了一下:“你是怎样认为的?”

    “我认为,虽然他朝北走,其实也能走到的呀!所以,我认为老师您不能用上‘实现不了’,因为不是存在着可能性吗?”

“是的”另一个孩子,“不是‘实现不了’”,应该是“不能很快的实现”。

    “对的,科学书上也是这样讲的噢!”

    “不过,这样到北极、南极不是很冷吗?他行吗?”

    “但也不能排除可能性啊?”

……

     一场小小的辩论会就此展开了!



三、           欢笑

我意识到孩子们的热情,他们认为很有价值,也认识到了自己的失误了。多么精彩的辩论,而我的总结真的有点糟糕!

“是呀,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认准方向,还要接受朋友善意的劝告。老师也觉得你们(我的朋友)讲得很有道理,所以,我接受大家看到老师发生了语言“南辕北辙”的现象,提出善意的劝告,谢谢大家!”于是,我这样说到。

“没关系!”一个孩子做了个鬼脸!

“哈哈哈”一阵笑声!

我的心情也宽松了许多,如释重负,脸上笑得更欢了!心叹到:“现在的孩子啊,Goo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08-6-9 06:2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课堂教学实录汇总

“生成”的精彩 ——《南辕北辙》教学案例

高区第一小学    孙晓华

“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它是相对于“预设”来说的。教学有预设的一面,也有生成的一面。在生成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能够激发灵感,迸发出创造的火花,“生成”意想不到的精彩。

案例:《南辕北辙》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读得真不错,进步很大。大家在读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和问题?

生:我认为这个人太傻了。楚国明明在南边,他却偏要往北边走,他把方向弄反了。

生:这个人不听朋友的劝告,一意孤行,他永远也到不了楚国。

生:他的马跑得越快,车夫本领越好,带的盘缠越多,离楚国就越远了,因为他是在朝着相反的方向跑。

生:我不同意他们的观点,地球是个圆的,这个人总有一天可以到达楚国。

(同学们不由自主地发出“啊?”的惊呼声)

师:你的观点很有新意,有和他一样看法的吗?能说说原因吗?(有个别同学举起手)

生:我也觉得有道理。他只要坚持不懈,总会走到终点的!

生:他这样做,只不过花费的时间长一些,不能说到不了楚国呀!

师:是呀,地球是个圆的,这个人绕着地球走一圈,不就到楚国了吗?看来,这个由来已久的寓言故事该改一改了。对你们大胆向权威挑战的勇气,我由衷地表示敬佩!现在请大家小组讨论一下,到底该不该改?为什么?

(生小组讨论,一会儿有同学陆续地举手)

师:]你们有不同意见吗?

生:我觉得,不能改。地球虽然是个圆的,但你要到达楚国,就得绕着地球走一圈,地球那么大,何年何月才能走到头啊!

生:再说了,你赶着马车陆地上可以行走,那遇到江河海洋的地方怎么办?

生:对,地球上还有很多地方是沙漠、森林还有沼泽地呢!你怎么走呀?所以你是到不了楚国的。

师:看来困难还真不少啊!

生:据我所知,一个人想要绕地球走一圈,需要好多好多年,这个人不用等走到楚国,可能已经老死了或者累死了,他还是到不了楚国。

生(先前质疑的同学):长途跋涉,他骑的那匹马会累死,他带的盘缠会用完,这要浪费多少人力、物力呀!明明有正确的路线他偏不走,真是白费力气!所以还是赶快掉转方向吧。

师:哦,你也改变自己原来的意见了。你怎么改变自己的意见了?

生:我听了小组同学的意见和刚才几个同学的发言,觉得有道理。

再仔细思考,就觉得我开始讲的没有道理。

师:同学们有这么好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我要向你们学习。看来,他这种与目标相反、背道而驰的做法肯定行不通。你现在想对这个人说什么?

生:只有方向正确,才能到达目的地,朋友告诉你的方向是对的,你要听从劝告。

生:你赶快改变方向,还来得及,不要再固执了。

生:可怜可怜你的车夫还有马匹吧!不要再跑冤枉路了。

生:你这样执迷不悟,总有一天会后悔的!

师:我相信,如果这个人听到同学们的劝告,他会改变方向,重新启程的。这也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目标和行动一致才能成功。想一想,你的周围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吗?谁愿意说一说?

生:(略)

教学反思:

从上面的教学片段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思维极为活跃,课堂成了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探索的天地。究其原因,便是教师敢于突破预设的教案,抓住生成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后产生的积极学习效应。在这个过程中,教者有效地实现了三个转变:

一、“师教生学”向“共生互学”转变

面对学生突如其来的质疑,课堂上教师的处理方式有三种:一是冷处理,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沿着原有的思路教学;二是热处理,不加辨析,拿来即用,随意改变原先的教学思路;三是温处理,先是肯定其参与意识,再作冷静分析,确定应对方案,或堵或疏,灵活调整原有的教学思路。当学生提出“地球是圆的,这个人总有一天会到达目的地”这一问题时,教师不是避而不答,而是充分重视与尊重学生提出的问题,不仅给以赞扬与鼓励,而且以此为契机,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注意引导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其结果是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并使其进一步产生学习的乐趣。在与学生的对话中,教师本身也得到教益。

二、“传授知识”向“促进学习”转变

古希腊哲人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根需要点燃的火把。”学生在阅读中并不是消极地接受和索取意义,而是联系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积极主动地发现和建构意义,乃至创造意义。在教学中,语文老师要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智者,拥有一双慧眼,及时捕捉稍纵即逝的思维火花,精心充当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尤其对于学生在学文时的即时质疑,教师更应高度珍视,敏锐捕捉,善于利用,否则现场生成的即时资源就会稍纵即逝。

三、“教案剧”向“创造剧”转变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上课并不像把预先量好、裁好的衣服纸样摆到布上去,问题的全部实质在于,我们的工作对象不是布,而是有血有肉的,有着敏感而娇弱心灵和精神的儿童。”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标新立异,提出一些教师未曾料及的问题或看法时,教师对此应当给以积极的支持与鼓励。即便学生的标新立异打乱了教师原来的授课计划,也应该如同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真正的教学技巧和艺术就在于一旦有这种必要,教师就能随时改变课时计划。”只要能有助于启发学生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只要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可以随时随地调整或改变自己的授课计划。

总之,语文教学是语文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语文活动和交流的空间,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把创造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这样,才能使学生更有效地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创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08-6-9 06:2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课堂教学实录汇总

金明东教学实录《惊弓之鸟》

                                作者:金明东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 “
                                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 其中 “ 阅读期待 ”
                                为新术语,它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学会拥有宽厚的期待,关注学生的阅读期待,利用阅读期待,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教学效益,让课堂更加精彩。

                                    
                                金明东老师在浙江省第二届阅读教学大赛上执教的《惊弓之鸟》,创设情境,利用阅读期待,共同构建学生的期待视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阅读审美认同能力,课堂因此而充满了生命活力。

                                一、在期待中 “ 倾听 ” 文本
                                     师:上节课老师与大家一起学《惊弓之鸟》,读读课题,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
                                     师:今天我们来学这个成语故事,同时要向更羸学一招推理的本领,来破这个 “ 惊弓之鸟 ”
                                案,破案先要干什么呢?
                                     生:找线索。
                                    
                                师:对,我们先找第一条线索:更羸为什么只拉弓不用箭就能射下大雁?这条线索怎么理清?我们先去倾听作者是怎么告诉我们的,自读后讨论。
                                (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自读自悟后组内分工讨论。 )
                                     师:好,下面请各位 “ 小福尔摩斯 ” 发表意见!
                                     生:因为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伤口没有愈合,又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师:用波浪线画下这些句子,这是依据。 ( 出示课件梳理领悟 )
                                     更羸怎么就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
                                    (1) 大雁飞得慢,是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
                                    (2 ) 大雁叫得悲惨,是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所以更羸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
                                     师:还有别的理由?
                                     生: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裂开了,就掉了下来。
                                     师:快速读一遍课文,合上课本,敢接受挑战吗?
                                     师:将 “ 弦响 ” 、 “ 害怕 ” 、 “ 高飞 ” 、 “ 裂开 ” 、 “
                                掉下 ” 这几个词贴在黑板上的方框内。
                                     师:用上 “ 因为 …… 所以 ……” 来说一说大雁直掉下来的经过。
                                     生:因为大雁听到弦响,所以心里就害怕,一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 ……
                                     生:因为它拼命往高处飞,所以伤口就裂开了,结果从天上直掉了下来。
                                    
                                【赏析】破案对于学生来说,是多么的神奇而富有刺激。这一引领,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为整堂课创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探究情境。研究的第一个问题:更羸为什么只拉弓不用箭就能射下大雁
                                ' 在期待中强烈地激起学生 “ 倾听 ” 文本的欲望,既 “ 倾听 ” 文本作者的言说,又 “
                                倾听 ” 自己 ( 同学 ) 的言说,作品的意义在两种言说的交融中得以构建与生成。
                                二、在期待中 “ 叩击 ” 文本
                                    
                                师:我们弄清了更羸只拉弓不用箭就射下大雁的原因,问题解决了,这黑板上的内容可以擦掉了吗?
                                     生:当然可以
                                    
                                师:真的吗?老师觉得一个有责任性的警官破案到一定程度时,肯定会想:这个案子好不好结呢?能不能让人们信服

                                     师:(满腹疑虑地)只拉弓不用箭大雁就直掉下来,问题的症结在哪里?
                                     生:那是因为大雁很害怕。
                                     师:不错,可为什么会那么害怕呢?
                                     生:因为它第一次受过箭伤。
                                     师:有道理, 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用语言描述大雁第一次受箭伤的情景。
                                     生:一天,大雁在天上自由自在地飞,听得 “ 嘣 ”
                                的一声响,以为是什么,没去理会,说时迟,那时快,一支箭正中它腹部,幸亏不是要害,但还是吃尽了苦头。

                                    
                                生:那天,大雁在天上飞,瞧见地面上有许多人朝它指指点点,很开心,以为人们在赞美它,防备之心一点儿也没有了。没想到会遭此厄运,大难不死,真是不幸中的大幸啊!

                                    
                                生:刚才两位同学说得非常好。我要说的是正因为它第一次受过箭伤,知道箭的厉害,吃尽了苦头,一听到弦响,以为又有箭射上来了,所以才会那么惊慌失措。

                                     师:嗯, 现在这些内容可以擦掉了吗?
                                     生:可以,真的可以了!
                                    
                                师:但一个真正令人信服的警官,弄清案情后,应该向人们陈述报告,交代说明案情的前因后果。(让学生结合板书自读课文,小组内陈述。)

                                    
                                生:这只大雁飞得慢,叫得悲惨,可知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于是就拼命往高处飞,一使劲伤口裂开,就掉了下来。

                                    
                                生:这只大雁边飞边鸣,孤单失群。因为它受过箭伤,现在一听到弦响,以为又有箭射来,心里害怕,于是使劲往高飞,伤口就裂开,直掉了下来。

                                     【赏析】教学实践说明,如果学生的 “ 期待视野 ”
                                超越了教学内容的水平,即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学生对阅读就会失去兴趣;如果 “ 期待视野
                                ”
                                远低于教学内容,即教学要求过高,学生也会无法接受,阅读就会遭到冷遇。课堂上出现上述两种情况,学生就会分心,课堂上就会出现骚动。金老师在学生第一次阅读期待得到满足后,质疑过渡,反思引入,自然地生成
                                “ 只拉弓不用箭大雁就直掉下来,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它为什么那么害怕? ”
                                这组问题。这样,学生的思维和教学内容之间构成了一种协调的张力平衡,学生的 “ 期待视野 ”
                                与教学内容水平相当,教学又一次强烈地激起学生探究文本的冲动,在新一轮的阅读期待下不断地扣击文本,反思文本。

                                三、在期待中 “ 读活 ” 文本
                                    
                                师:大王有一次到郊外去,看到一只边飞边鸣的大雁,也学更羸的样子,拉动弓弦,但大雁不落,这是为什么呢?(有哪些可能
                                ' 把自己的思考写下来。)
                                     生:这只大雁根本就没受伤,从来也没有过中箭的体验。
                                     生:也许这只大雁有边飞边鸣的习惯,此时此刻它思想正开着小差,悠闲着呢!
                                    
                                师:那么,这样反过来,大王是不是更佩服更羸了呢?课文中有一句话概括地告诉我们,一起读。(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师:刚才更羸跟大王说话是在大雁边飞边鸣的时候还是大雁掉下来的时候?
                                     生:是在边飞边鸣的时候。
                                     师:那我们如何读更羸说的这几句话?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练一练。
                                     师:(读得不错)更羸的话要读得胸有成竹。那么大王的话该怎么读呢?
                                     生:(练读)
                                     师: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 “ 是吗? ”“ 你有这样的本事! ” 这是魏王不相信更羸的话,表示怀疑,所以读
                                “ 是吗 ” 语调要向上扬一点, “ 这样 ” 两字读得要稍重一些。我再读一遍。
                                     生:我读的是: “‘ 啊! ' 魏王看了,大吃一惊说: ‘ 真有这样的本事! '”
                                这句话,我认为要读出大王 “ 大吃一惊 ” 的味道。
                                     师:你试试这 “ 啊! ” 字,该怎么读?当你十分吃惊的时候这 “ 啊! ”
                                声会如何出?
                                     师:范读,让学生看老师读。(看老师的表情)
                                     师:我们班朗读最好的 “ 三剑客 ” 在哪儿?站起来读。
                                     (让学生上讲台分角色朗读、表演)
                                【赏析】当弄清楚更羸只拉弦、不用箭射下大雁这一问题的症结后,学生的期待欲望得以满足,教学也因此进入松弛阶段。此时此刻,教师大胆创设情境:大王拉响弦射边飞边鸣的大雁却不成,与更羸拉弦却大雁落地的成竹在胸形成反差,在对比中透彻领悟大王对更羸由衷的钦佩之情,从而在这种情感催动下激发起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欲望和激情,师生在互动、合作的平台上激活文本,读活文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08-6-9 06:2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课堂教学实录汇总

精心设计,营造“开放”课堂——《惊弓之鸟》教学案例及反思

河南省济源市马寨小学   宋咏梅



师: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只受过箭伤的大雁,听到弦响就怕得要命,这就是惊弓之鸟。同学们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没有做过惊弓之鸟呢?

生:有。闫清雨。他头上被碰伤过,还缝了几针。昨天,我只是想摸摸他的小脑袋,他都不让。

师:(指课题)能不能用上这个词?

生:他像只惊弓之鸟,赶紧用胳膊挡住自己的脑袋。

生2:我曾经被狗咬过,后来,一看见狗,就像只惊弓之鸟,站到一边一动也不敢动,等狗走了,才敢离开。

生3:小时候我生病了,医生给我打针,很疼。后来生病,只要医生说要打针,我就像惊弓之鸟,到处躲,让医生说尽了好话。

生4:婴儿有时候也会像惊弓之鸟。妹妹还在吃奶,前天她发烧,妈妈用小勺给她喂药,当时她一口就喝下了。马上就觉得不好吃,又是哭又是闹,这两天妈妈用小勺喂她喝水,她一见到小勺,就像惊弓之鸟,摇晃着小脑袋,紧紧闭着嘴,就是不喝。她还以为是苦药呢!

……

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堂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封闭的语文课程把学生的视野框定在教科书和课堂里,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与丰富的生活隔离开来,远离了学生的生活需要,缺乏课堂互动。开放的语文课程,以学生的语文生活为依托,强调沟通课内外,开发课程资源,把教材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师生与课程文本的互动,强调师生对课程的建构,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在《惊弓之鸟》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拓展理解惊弓之鸟的含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在交流的过程中,同学们思维的火花一下子点燃。通过与老师、与同学的交流,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增强了自信心,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设计时,要注重让互动走进我们的课堂,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和“开放”的课堂,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焕发生命活力!

     本文摘自:济源研修 作者:河南省济源市… 感谢作者的辛勤劳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出处和作者所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08-6-9 06:2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课堂教学实录汇总

贾志敏教学实录《惊弓之鸟》

师:我再来念:“我可以试一下。”这次对了吗?
  生:对了!
  师:(读“拍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中直掉下来。”过渡)
  生:“啊!”“真有这样的本事?”
  师:你这“啊!”读得捧极了!读出了魏王的惊讶,非常到位,再来一次!
  生:(大受鼓励,又来了一次。)
  师:我们读完了,老师还有一个问题想和大家讨论讨论——
  生:(顿时来劲)什么问题?什么问题?
  师:究竟是谁害死了这只惊弓之鸟?讨论一下。
  生:(热烈议论)
  生A:我说!是更赢害它,是更赢的“嘣”!
  生B:我不同意。更赢根本没碰到它,是先前那个猎人,大雁的伤是以前受的。生C:以前那个猎人又没射死它,它不是活得好好地,在飞吗?
  生D:是那群大雁,干嘛不回来找找它?要不,它也不会这么孤单失群了!
  生E:我认为关键是它自己!它要是心理素质好,不吓自己,更赢的弓弦再是“嘣!嘣!嘣!”也不碍事!(众大笑!)
  师:你说得真好:我觉得这只大雁在于自己吓自己。因为它第一次受到了箭的伤害,第二次碰到类似的情况就惊了,其实它只要不惊,不往上飞,伤口也就不会裂开,也不会直掉下来了……
  那么,我们学这个成语故事有什么意义?
  生:(立即接)不要当惊弓之鸟!(众笑,你是鸟吗?)
  生:心理素质要好。不要自己吓自己。
  生:不要太心虚了,否则会自投罗网。
  师:“自投罗网”?(学生笑,插话,你是坏人啊:)
  生:我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别犯“惊弓之鸟”的错误,遇到紧急的情况要冷静,别自己吓自己,要想出自己救自己的办法。
  师:不错,我想他说的就是这个故事的积极意义了吧!
  这个作业,不知你们能做吗?请写写看。
  这只受箭伤的大雁,只要(),就()。
  生:写作业。(提醒写字姿势)
  (x恰当穿插进行书面练习,既巩固所学的知识,又调节课堂教学节奏,动静搭配,说、写结合)
  师:(巡视,给予个别指导)。做完了?我们交流一下。
  生A:这只受过箭伤的大雁,只要心理素质好,就不会丧命。
  生B:这只受过箭伤的大雁,只要不自己吓自己,就不会命归黄泉。
  生C:这只受过箭伤的大雁,只要冷静、沉着,就平安无事。
  师:好!这个“只要……就”,立即就检验出大家的学习水平。这每句句子都正确,哪一句比较优秀?
  生:第三句!用词简炼,意思明确!
  师:我同意。
  课文已经学完了。能总结一下,我们学会了什么?
  生:(立即举手)……
  师:建议大家先想想,理一理,做个准备,然后再有条理地说。
  (x教师适时作引导,教会学生有条理的按要求发言。)
  师:准备好了?好,请发言。
  生:我懂得了“不动笔墨,不读书”学会了读书时做读书记号。
  师:很好!学会做读书记号,(指黑板)这是本单元的训练目标。希望大家常用。
  生:学会了本课的字词,特别记住了这个“赢”怎么写。
  师:真的,能默给大家看吗?
  (生上讲台,在黑板上默写“赢”)
  生:我学会了“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含义。
  师:应该说“我懂得了……”或“我明白了……”是吗?
  生:我能把大家说的作个总结:
  1.学会了读书要作读书记号。
  2.学会本课的字词,像孤单失群、悲惨、愈合等……
  3.明白了“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含义。
  生:我补充,学会了用“只要……就”等关联词造句。知道这篇课文按“结果、原因”分段。
  师:你们总结得非常全面,把老师想说的都说了,现在——
  下课!(众笑)

  板书:
    飞得慢——受过箭伤——裂开
    叫得惨——孤单失群——往下飞
               害怕
    更赢——射箭能手
               害怕——直掉下来
               嘣 惊弓之鸟
  (根据1996年12月9日浙江省电教馆录像课整理)




第二课时



(老师指导学生齐读课文)?
  一、说话训练,比较理解
  师:(板书:更羸是手)“更羸是手”通吗?把“手”移后,加一个什么字就通了??
  生1:更羸是射手。
  生2:更羸是猎手。
  生3:更羸是能手。
  师:这三位同学都说对了。这里的“手”是什么意思??
  生:是“人”的意思。
  师:哪些词语中的“手”也是“人”的意思??
  (学生说了很多答案,有:歌手、选手、对手、枪手等。)?
  师:(板书:更羸是……能手)谁能说得更具体些??
  生1:更羸是射箭能手。
  生2: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师:说到射箭能手,古代许多艺术作品里都写过,有一个叫李广的人……
  (学生打断:我知道李广的故事。讲述李广误将石头当老虎拔弓射箭的故事。)?
  师:还有一首诗叫《塞下曲》专门说这件事。你们还记得吗?(学生一齐背诵《塞下曲》)
  师:我知道的你们都知道,老师遇到你们真是三生有幸。中国有一个李广,外国也有一个射箭能手,他就是绿林好汉——罗宾汉(学生打断)。
  生:(很是自豪)老师,我也知道这个故事(学生讲述罗宾汉比赛射箭的事)。
  师:李广是射箭力量之猛,罗宾汉是射箭之准,那么更羸射箭怎么样呢??
  生1:更羸不用箭就把大雁射了下来。
  生2:更羸射箭很神奇。

二、复述训练,把握故事
  师:从哪里看出更羸是射箭能手呢??
  (板书:更羸随魏王打猎时发现……)?
  师:自己练习说一遍,等一会儿不看书说。(学生练习)?
  生1:更羸随魏王打猎时发现一只大雁从远处飞来。
  师:这样说不错,但有问题吗??
  生2:有,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所以是“慢慢地飞来”,还边飞边鸣。
  师:那怎么说呢??
  生2:(语气比较平淡)更羸随魏王打猎时发现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师:不错。不错就是“马马虎虎”,谁再说?
  生3:(语速较慢,有萋萋惨惨的味道)更羸随魏王打猎时发现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师:好。我们继续说下去。(板书:更羸告诉魏王……)?
  生4:更羸随魏王打猎时发现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更羸告诉魏王,他不要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把这只大雁射下来。
  生5:更羸随魏王打猎时发现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更羸告诉魏王:“大王,我不要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把这只大雁射下来。”(说话的语气比较自信)?
  师:大王是一国之君,更羸能这样说话吗?(用对一般人说话的态度读了更羸的话)
  生5:(幡然醒悟,抢着说)应该有些讨好的意思,很自信但不能露出来,要含蓄些。
  师:你体会得深刻,你能说好吗?(学生说得不错)?
  师:(继续板书:魏王不信,于是更羸……果然……)大家练一下,等一会儿不看书再说。
  生6:更羸随魏王打猎时发现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更羸告诉魏王:“大王,我不要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把这只大雁射下来。”魏王不信,于是更羸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 得一声响,果然,这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中直掉下来。
  师:说完整了。谁能再说?
  生7:更羸随魏王打猎时发现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更羸告诉魏王,他不要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把这只大雁射下来。魏王不信,于是更羸并不取箭,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得一声响,果然,这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中直掉下来。
  师:更羸为什么能这样做呢?在大家疑惑之际,还是他自己道出了其中的缘由。请同学们读最后一节。
  (板书:观察 分析 推理 判断)?
  师:(在学生读完课文后,指着板书)更羸为什么不用箭只拉弓就能把大雁射下来呢?他注意——观察(板书)正确,——分析(板书)合理,还——推理(板书)入情,最后判断(板书)正确。
  师:谁上台按这一顺序给最后一节分层。
  (一生上台,划分层次,分好层次后,老师引读这一节,并指导学生背诵这一节。)?

  三、“挑刺”训练,课堂练笔
  师:《惊弓之鸟》这个故事已经流传了2500多年,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可是这篇课文有一个小缺陷,比如第9节,大家读一读,看一看语言的表达上有什么问题??
  生:(大吃一惊,课文怎么也有问题?但在老师指导下读书、思考后发现了课文的不足?“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下来”这句话不够准确,“就掉下来”应该改成“就掉了下来”或“就掉下来了”。)
  师:改得好啊!学习语言就要多读多思。一读,能读出毛病;一思,能看出缺陷。又如,课文完了,魏王应该还有话说,可文章却没写,你们能不能加一句,用对话的形式写下来。
  (学生当堂练写后,老师请了几位学生上台,教师当“更羸”,学生作“魏王”,进行对话。)?
  师:它飞得慢……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下来了。
  生1:(恍然大悟的样子)“啊,原来如此,我还以为你有什么特异功能呢?”
  生2:(激动得很)“高!真高!世界上竟有你这样的天才!”
  生3:(颇有君王风度,说得不紧不慢)“噢,原来是这样,怪不得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又忽然从半空中直掉下来!”
  生4:(惊讶)“啊!原来如此。看来,你真是射箭高手!”
  生5:(激动,一边说,一边点头、摸胡子,很像大王)“了不起!了不起!佩服!佩服!有你,我就可以得天下了。”
  师:这个故事叫“惊弓之鸟”,形容受过箭伤的鸟一听弓响,就会受到惊吓。还有个成语跟它意思相近,就是“强弩之末”(板书:强弩之末)。这个成语讲强弩射出的箭,到最后力量弱了,连薄绸子都穿不透。“惊弓之鸟”“强弩之末”一般都连用,比如:“在我军的强大攻势面前,日本侵略者成了惊弓之鸟、强弩之末。
  师:同学们有兴趣的回家把“惊弓之鸟”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08-6-9 06:2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课堂教学实录汇总

《惊弓之鸟》教学实录
教学设计:山东省东营市广饶镇莲花小学      李学香
评    析:山东省东营市广饶镇莲花小学      张维福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60—61页。
教材分析:《惊弓之鸟》是一则成语故事,讲的是古时候魏国一位有名的射箭能手更羸不用搭箭,只需拉弓,便使天上飞过的一只大雁掉下来的事。从中反映出更羸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并能根据所见所闻做出正确分析。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虽然本校为农村学校,但教学设备已跨入先进行列,因而教具采用实物投影仪。学生全部来自农村,所获资料是让学生大量阅读、观察、体验、感悟。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对农村孩子来说,接受起来不是很困难。
教学目标:
1. 会认读10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学习多音字“更”。
2. 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更羸能不用箭只拉弓射下大雁的原因,懂得对事物要仔细观察,并进行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判断,才能把事物做成做好。
3. 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懂得“惊弓之鸟”这一成语的意思。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 猜成语,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几个有关成语的谜语,看哪个聪明的娃娃最先猜出来?
出示课件:
(1) 把禾苗拔高一节,帮助它生长。
(2) 羊死了再修羊圈。
(3) 守着树桩等兔子。
(4) 捂着耳朵偷铃铛,自己骗自己。
(5) 15只水桶打水。
(学生纷纷举手抢答,调动学生积极性)
       师:同学们猜得非常正确,你们还知道什么成语?生1:滥竽充数、画龙点睛。生2:天长日久、九霄云外。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新成语,你们想不想知道?(想)板书课题:《惊弓之鸟》。
二. 读课题质疑,确定探究目标
1. 学生齐读课题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看课题主动质疑,师问:“看到课题之后,你想了解什么?”
生甲:惊弓之鸟中的鸟是什么鸟?他为什么受惊?
生乙:是谁拉的弓使这只鸟受惊?
生丙:拉弓的人到底射箭没有?
2. 要想知道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先读通课文。
三. 读文识字,整体感知
1. 师:请同学们按要求自读课文。
(1) 带着前面的问题读课文,达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画出生字词。
2. 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但还有的同学对个别生字读得不准确,下面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3. 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
做到:a:眼到、口到、心到;b: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学生反复读的过程中,对画处的字词多次再现,为识字做好铺垫)
4. 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投影出示)字词句,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认读。
(1) 请同学们自由读,不认识的想办法解决;
(2) 同学们会读了吗?下面我们开火车读,看哪列火车开得好?(读后及时评价)
(3)那个同学想自读一遍。
(3) 出示生字卡片:师:生字词大家认得很好,生字大家能不能正确认读呢?[指名认读]
  师:出示“更”字,问:谁认识这个字?生1:这个字读geng,生2:这个字还有一个读音,读geng。
师:你们读得很好,谁能用不同的读音组词?
  (学生练习)
四. 深入探究,训练思维
1. 出示提示:射落大雁,道出原因。
(1) 师:请同学们小组读课文,(每人一段)读后小组讨论:按照提示,怎样把课文分成两部分?
(2) 汇报讨论结果。
师:看哪个小组分的最快,最正确,(指名说一说)
生1:……不正确。
生2:1——4自然段讲的是射落大雁;5——8自然段道出原因。
2. 学习第一部分,同学们分得很正确。现在请同学们默读第一部分,边读边思考,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更羸和魏王看到了一只什么样的大雁?更羸怎样把它射下来的?(小组讨论)
(2)师:同学们默读得很好,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再读课文,读完后,小组讨论,看那个小组讨论的最认真、最热烈。
(3)全班集体交流。
   师:哪个小组讨论好了,请举手。(指名回答)
生甲:更羸和魏王看到了一只飞得很慢,边飞边鸣的大雁。
师:你们是怎样知道的?
生:我们是从第一段中找到的。
师:请同学们齐读本段,声音要洪亮。
生:更羸并没有射箭,只是一拉弓,就把他射下来了。
(4)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课文,1—4自然段。更羸说了什么?魏王是怎样表现的?读时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生:更羸说:“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把这只大雁射下来。”
师:大王相信吗?
师: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生:从“疑惑”一词中看出来的。
师:结果怎样?
生:结果是大雁从半空中直掉下来。
         师:看到这个结果,大王是怎样表现的,更羸又是怎样说的?请同学们学习第二部分。
3. 学习第二部分:
(1)师:哪个同学愿意把第二部分课文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2)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分角色朗读课文你们喜欢吗?
(3)师:请同学们默读第二部分课文,边读边思考,这四个自然段个写了什么?你认为哪一段是重要的。(指名回答)。
(4)同学们找得非常正确,请大家在自读课文,看看本段中,哪些是更羸看到的和听到的,哪些是更应想到的?
师:那个小聪明能说一说?
生1:他飞得慢是更羸看到的。
生2:叫得很悲惨是更羸听到的,
生3:从“飞得慢”到“就掉了下来”是更羸想到的。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更羸只凭看到“一只大雁远处慢慢飞来,边飞边鸣”一句中,只有一个“鸣”字,怎么知道他的声音很悲惨?(学生默然)
生:受过伤的大雁。
师:你试想得非常正确,更羸就是根据看到的、听到的现象,进行了分析,得出:“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的判断。
师:你们认为更羸是个什么样的人?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生1:爱观察的人。
生2:爱思考的人。
(5)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老师认为,你们都是小状元,都是乐于观察和思考的人。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
(6)出示填空:
  它(    )因为(    )还(    );因为(    )。
它一(    )就(    ),它一(    ),就(    )。
          师:哪个小勇士来填空?“这么多小勇士举手了,请你们8个同学,每人填一个。”师:他们填的很正确,请大家为他们鼓掌祝贺。
(7)老师读上半句,同学们读下半句好不好?(师生共读)
(8)男、女生比赛读填空,看谁读得好?同学们有信心吗?
  生:有信心!
五. 总结全文:
1. 师:同学们读得很好,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全文,想一想文章前一部分写了什么?后一部分写了什么?
2. 通过学习本科,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交流回答)
六. 拓展延伸
1. 你知道“惊弓之鸟”是什么意思吗?谁能举例说一说?(指名回答)
2. 你有没有听到或经历过这样的事情?请同学们自由发言,(让学生联系实际说出自己的感受)
七. 作业:
1. 收集这样的故事。
2. 练习复述课文。
板书设计:             惊弓之鸟
  飞得慢       受过伤       伤口还未愈合
  叫得惨      孤单失群      得不到帮助
听到弦响    心里害怕    往上飞    伤口裂开     掉下来
      
教学反思与总评:本实录由于教师作了大量准备工作,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放手让学生自己大胆质疑,大胆创新,紧紧围绕新课程新理念去探索语文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的教学思路,整节课的环节设计较为合理,能够体现正确的师生关系,学生积极性很高,课堂上大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但小组学习有待于进一步训练提高让学生在情中悟、情中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08-6-9 06:2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课堂教学实录汇总

《惊弓之鸟》课堂教学实录(第二课时)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惊弓之鸟》
      师:还记得上节课我们认识的生字词吗?一起回忆回忆,好吗?
      课件展示生词:魏王、射箭、猎人、大雁、拉弦、悲惨、作痛、裂开、愈合
      生:齐读。
      师:我们读课文的时候要求读出感情,可在读词的时候,也要注意读出这个词的意思。对吗?好,再试试看。
      生:(这次很有感情地读,明显进步了。)
      师:好!进步了!
      师:《惊弓之鸟》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还记得吗?
      生:讲了更羸和魏王是有名的射箭能手,有一天,他们到郊外打猎,看见一只大雁在慢慢的飞,边飞边鸣。更羸仔细看了看说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他不用箭就能把它射下来。魏王不相信,更羸说让我试一下,后来更羸不用箭,只拉了一下弓,真的把大雁射下来了。

      师:(听得很认真)你对课文内容很熟悉,说得很详细。
      师:谁能说得简练一些?
      生:课文讲了更羸和魏王到郊外打猎,看见一只大雁慢慢地飞着边飞边鸣,更羸看见了,不用箭,只拉了一下弓就射下了大雁。
      师:很好。简练了。
      师:还有吗?
      生:课文主要讲更羸不用箭,只拉弓就射下了一只大雁。
      师:(很高兴地拍拍该生肩膀)你的概括能力很强,了不起!
      师;课文中一共出现了几个人物?
      生:两个,更羸和魏王。
      师:还有吗?
    (生顿了一下)
      生:还有大雁。
      师:读了课文后,他们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生:我觉得更羸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射箭能手。
      生:我觉得更羸很善于观察思考,我要向他学习。
      生:魏王虽然很喜欢打猎,但他经验不足,要向更羸好好学。
      生:我觉得大雁很可怜。
      生:我觉得大雁胆子太小了。
      师:看来大家读书很认真,收获很大。你们刚才都说更羸很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是个有名的射箭能手。我想知道你是从什么地方发现的?
      生:课文第一自然段说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从这可以看出更羸经常去打猎,经验丰富,他的打猎技术很高,都出名了。
      师:那究竟是不是真的很厉害呢?你能找到证据吗?
      生:能
      生:我从课文第二自然段可以看出来,当一只大雁慢慢从空中飞来,边飞边鸣。更羸仔细看了看,指着大雁对魏王说:"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更羸敢在魏王面前说这话,说明他很自信。
      师:好,你现在就是更羸,看看你说这话有多自信。
      (指导朗读更羸说的话,效果不错。)
       师:自信可要有依据,不能盲目自信。更羸凭什么说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射下大雁呢?请你们再默读课文,静静想一想。
        生:
        当大雁从远处慢慢飞来,边飞边鸣的时候,更羸仔细看了看,凭着他的经验,他想这只大雁飞这么慢,一定是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大雁叫得悲惨,是因为它还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师:哦,大雁飞得很慢,叫得悲惨原来是这个原因啊,更羸的分析对吗??你可不可以再找出证据呢?
        生:课文第五自然段可以证明。
       师:你把这一段读一遍好吗?
       生读。
       师:大雁真的掉下来吗?
       生:掉下来了。
       师:可我没看见呀。你刚才读的时候,弦声不够响,大雁没听到,所以没掉下来。想再试试吗?
       生再读了一遍,这次,他强调了"嘣"的一声响)
       师:这么响,我都被吓了一跳,难怪大雁吓得直掉下来了。
       师:读了这段话后,你们有问题吗?
       生:大雁听到弦响后,为什么要往高处飞?
       生:大雁为什么一下子就从空中掉下来?
       师:这两个问题提得很好,很有研究价值。
       师:老师也有个问题想问:这段话中有两个"直",它们的意思一样吗?
       生:(楞住了,看来学生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
       师:要理解这两个"直"的意思可以用什么办法?
       生:查字典
       生:联系上下文
       师:(查字典,出示了7种解释)"直"在字典中共有7种解释,请你们仔细读一读,想一想,他们分别是什么意思。
       生:通过比较,学生明白了"大雁直往上飞"中的"直"是"拼命"的意思;"直掉下来"的直是"垂直"的意思。
       师:这个问题解决得很好,看来得感谢哑巴老师。
       师:你们猜一猜,当那只刚受过伤的大雁听到弦声时,它心里想什么?
      (学生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
       生:完了,猎人又用箭射我了。
       生:糟了,我要赶紧往高处飞,这样也许箭就射不到我了。
       生:很害怕,全身发抖,心想:这下我完了。
       师:可怜的大雁拼命往高处飞,结果会怎样?
       生:由于用力过猛,伤口又裂来了,鲜血直流。
       生:由于失血过多,它昏死过去,掉了下来。
       生:由于用力过大,伤口又裂开了,她感觉一阵剧痛,昏死过去,就掉下来了。
       师:经你们这么一说,我感觉这只大雁好可怜。事情的结果和更羸的判断一样,看来,更羸真不愧是个有名的射箭能手。
       师:现在,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去看一看更羸和魏王当年打猎的情景。
       (课件:带着箭伤的大雁从远处慢慢飞来,边飞边发出凄厉的叫声,更羸正准备拉弓射雁。)
      师:孩子们,当你看到这情景,你想对更羸说什么?你想对大雁说什么?
       生:我想对更羸说,"请住手,别伤害这只可怜的大雁,它也是一条生命啊!"
      生:我想对更羸说:"你以后还是改行吧,别伤害动物了,动物是人类的朋友。"
      生:我想对大雁说:"大雁,别害怕,更羸并没有用箭射你。"
      生:我想对大雁说:"大雁,你好可怜,我真想为你包扎伤口。"
      生:我想对大雁说:"大雁,你别害怕,赶紧找个地方先躲起来养伤,等伤好了再飞吧,要不这样很危险的。"
      师:你们很有爱心。如果大雁听了一定很感谢你们的。不过,你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有没有类似这只大雁的经历呢?
      生:有一次我做数学题,碰到一道很难的题目,我怎么想都想不出来,后来,我只要一看到这类型的题目头就大,不愿意做。
      师:哦,头大了,成大头娃娃了。(生笑)你可以去问老师同学,难题一定会解决的。对吗?
       生:有一句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讲的是有的人有一次被蛇咬了,从此一看见草绳就以为蛇,吓得不得了。
       师:你有这样的经历吗?
       生:没有
       师:那就好。我建议不管遇到什么事,冷静一点,别慌,这很重要。
       师:今天的课就上到这,下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6 15:5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